詩選
張維屏
張維屏(1780-1859),字子樹,號南山,廣東番禺人。道光二年(1822)進士,官湖北黃梅、廣濟知縣,代理南康知府。道光十六年(1836)辭官退隱。早年詩作較平淡。鴉片戰(zhàn)爭后,詩風變?yōu)榧ぐ河辛?。有《國朝詩人征略》、《松心詩集》?/p>
新雷
造物無言卻有情[1],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說明
殘冬將盡,萬象更新,一聲春雷預告了萬紫千紅的來臨。作者以簡練的筆法,抓住自然界這一轉變的契機,熱情歌頌了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累遷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道光十九年(1839)以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勒令英人繳煙土二萬余箱,于虎門銷毀。次年被革職,充軍新疆。后署陜甘總督,云貴總督。早期詩多官場酬唱之作。鴉片戰(zhàn)爭后,風格大變,豪情勃發(fā)。有《云左山房詩鈔》。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2]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謁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3],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於戍卒宜[4]。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5]。
說明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則徐被貶戍新疆伊犁,臨行時口占此詩留別家人,表達了自己為國忘身,生死榮辱在所不計的情懷。頷聯(lián)二句為林則徐一生為人寫照,故時時吟誦不去口。林則徐死后,他的兒子將此二句寫入訃告。
麟慶
麟慶(1790-1846),字伯余,號見亭,滿洲人,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授中書。道光間官江南河道總督,在任十年,功最多。后以河決口,降職授庫倫辦事大臣。有《黃運河口古今圖說》、《鴻雪因緣圖記》、《凝香室集》。
憶西湖
迎熏閣外綠波肥[6],十里荷香人未歸。若許夢中身化蝶[7],今宵應傍藕花飛。
說明
這首詩寫西湖的美,對西湖風光的無限思念,從夢想化蝶飛向荷花深處這一點表現(xiàn)出來,可知憶念之深。
龔自珍
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仕至禮部主事。博學多才,通經(jīng)學、文字學及西北輿地之學。晚年好佛學,崇尚天臺宗。自珍詩文沉雄博奧,飛揚踔厲,自成一家,在文壇上享有極高聲譽。生平著作甚富,有《定庵詩文集》、《定庵詞》等。
能令公少年行[8]
序曰:龔子自禱祈之所言也。雖弗能遂,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澤顏焉[9]。
蹉跎乎公[10]!公今言愁愁無終。公毋哀吟婭姹聲沉空[11]。酌我五石云母鐘[12],我能令公顏丹鬢綠而與年少爭光風[13]。聽我歌此勝絲桐[14]。貂毫署年年甫中[15],著書先成不朽功[16]。名驚四海如云龍,攫拏不定光影同[17]。征文考獻陳禮容[18],飲酒結客橫才鋒[19]。逃禪一意皈宗風[20],惜哉幽情麗想銷難空[21]。拂衣行矣如奔虹[22],太湖西去青青峰[23],一樓初上一閣逢,玉簫金琯東山東[24]。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鏡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長眉豐[25]。一索鈿合知心同[26],再索班管知才工[27]。珠明玉暖春朦朧[28],吳歈楚詞兼國風[29]。深吟淺吟態(tài)不同,千篇背盡燈玲瓏[30]。有時言尋縹緲之孤蹤[31],春山不妒春裙紅。笛聲叫起春波龍[32],湖波湖雨來空濛[33]。桃花亂打蘭舟篷[34],煙新月舊長相從。十年不見王與公,亦不見九州名流一刺通[35]。其南嶺北舍,誰與相過從?痀瘺丈人石戶農(nóng)[36],嵚崎楚客[37],窈窕吳儂[38]。敲門借書者釣翁,探碑學拓者溪僮[39]。賣劍買琴[40],斗瓦輸銅[41]。銀針玉薤芝泥封[42],秦疏漢密齊梁工[43]。佉經(jīng)梵刻著錄重[44],千番百軸光熊熊[45],奇許相借錯許攻[46]。應客有玄鶴[47],驚人無白驄[48]。相思相訪溪凹與谷中,采茶采藥三三兩兩逢。高談雄辯皆沉雄,公等休矣吾方慵[49]。天涼忽報蘆花濃,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楓[50]。紫蟹熟矣胡麻[51],門前釣榜催詞筩[52]。余方左抽豪[53],右按譜,高吟角與宮[54],三聲兩聲棹唱終[55],吹入浩浩蘆花風,仰視一白云卷空。歸來料理書燈紅。茶煙欲散頹鬟濃[56],秋肌出釧涼瓏松[57],夢不墮少年煩惱叢。東僧西僧一杵鐘[58],披衣起展華嚴筒[59]。噫[60]!少年萬恨填心胸,消災解難疇之功[61]?吉祥解說文殊童[62],著我五十三參中[63]。蓮邦縱使緣未通[64],它生且生兜率宮[65]。
說明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苦悶、彷徨,進而希求沖破束縛,追求個性解放。憧憬在才貌并美、情投意合的伴侶相隨下,享受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但入世與出世的矛盾未能解決,終又轉向宗教以求解脫。全詩跌宕跳蕩,氣勢沉雄,想象豐富奇特。
又懺心[66]
佛言劫火遇皆銷[67],何物千年怒若潮[68]?經(jīng)濟文章磨白晝[69],幽光狂慧復中宵[70]。來何洶涌須揮劍,去尚纏綿可付簫[71]。心藥心靈總心病[72],寓言決欲就燈燒[73]。
說明
作者有感于現(xiàn)實,心情壓抑,心潮洶涌難以平復,激憤之中戒詩,復又破戒再作。表現(xiàn)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極大憤慨和無可奈何的痛苦。
秋心(三首選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74]。漠漠郁金香在臂[75],亭亭古玉佩當腰[76]。氣寒西北何人劍[77],聲滿東南幾處簫[78]。斗大明星爛無數(shù),長天一月墜林梢。
說明
此詩作于道光六年(1826)。詩人參加會試,未得中,感嘆舊友逝世,魂不可招。而自己空有滿腹才華,高潔品行,卻報國無門,知音難求,只能付與心潮洶涌。
詠史
金粉東南十五州[79],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80],團扇才人踞上游[81]。避席畏聞文字獄[82],著書都為稻粱謀[83]。田橫五百人安在[84],難道歸來盡列侯?
說明
題為詠史,實則借古喻今,諷刺和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慨嘆士大夫知識分子只知明哲保身,謀求俸祿。篇末熱情頌揚敢于殺身成仁的田橫五百義士。
己亥雜詩(選一)[85]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86]。落紅不是無情物[87],化作春泥更護花。
說明
作者長期沉淪下僚,備受排擠,滿懷才華抱負得不到施展,遂在此年自請辭官歸鄉(xiāng)。于一路上吟《己亥雜詩》三百一十五首,這是其中第五首,表達對年輕一代的無限信心。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官至高郵知州。與龔自珍齊名,同屬主張“通經(jīng)致用”的今文經(jīng)學派。熱心研究當時歷史、政治,所著《圣武記》、《海國圖志》對后來的維新運動起了極大的影響。其詩有揭露清統(tǒng)治者腐朽昏聵之作,也有描摹山水風景之作,風格清蒼幽峭。有《古微堂詩集》、《清夜齋詩稿》。
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88]
雁湫之瀑煙蒼蒼[89],中條之瀑雷硠硠[90],匡廬之瀑浩浩如河江[91]。惟有天臺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側臥一肱張[92],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束風愈怒。松濤一涌千萬重,奔泉沖奪游人路。重崗四合如重城,震電萬車爭殷轔[93]。山頭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嘯蒼龍吟。須臾雨盡月華濕[94],月瀑更較雨瀑謐[95]。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靜中疑是曲江濤[96],此則云垂彼海立[97]。我曾觀潮更觀瀑,浩然胸中兩儀塞[98]。不以目視以耳聽,齋心三日鈞天瑟[99]。造物貺我良不慳[100],所至江山縱奇特。山僧掉頭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破玉裂瓊凝不流,黑光中線空明窈[101]。層冰積壓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102]。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頹倒[103]。是時樵牧無聲游屐絕[104],老僧扶杖窮幽討[105]。山中勝不傳山外,武陵難向漁郎道[106]。語罷落月山茫茫,但覺石梁之下煙蒼蒼,雷烺烺,挾以風雨浩浩如河江。
說明
古代詩人詠瀑布,向推李白。蘇軾贊曰:“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辭?!蔽涸创嗽?,卻發(fā)李白之未發(fā),以縱橫跳蕩之筆,寫天臺雨瀑之威,月瀑之幻,末借山僧之口,敘說冰瀑之奇。淋漓揮灑,大氣磅礴,充分表述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何紹基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和武英殿纂修、總纂,四川學政。因上書陳時務十二事,被降職。后主講山東、湖南書院。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有《東洲草堂詩集》、《東洲草堂文鈔》。
山雨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107]。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說明
此詩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赴貴州任鄉(xiāng)試生考官途中。寫來恬淡自然,脫口而出,不假雕琢。
魯一同
魯一同(1804-1865),字通甫,又字蘭岑,江蘇山陽(今淮安)人。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博學多才,為晚清著名詩人、古文家。鴉片戰(zhàn)爭時所為哀時感事之作,悲涼雄壯,可稱詩史。有《通甫類稿》。
重有感(八首選一)[108]
披發(fā)何人訴上蒼[109],孤舟百戰(zhàn)久低昂[110]。前軍力盡宵泅水,幕府謀深坐裹糧[111]。握節(jié)云歸魂冉冉[112],觝灰風疾海茫茫。神光金甲分明見[113],噀血銜須下大荒[114]。
說明
虎門炮臺之戰(zhàn),水師提督關天培率四百余官兵浴血奮戰(zhàn),英勇犧牲,奏響了一支壯烈千秋的《正氣歌》。魯一同此作,將這悲壯的一幕重又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在刻畫了愛國英雄的高大形象時,對琦善的可恥行為也給予尖銳的譴責。全詩激昂悲壯,遣詞、用典極為貼切。
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號復莊,浙江鎮(zhèn)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舉人。多次赴北京會試,均未及第。由謄錄即選知縣,未赴。以著作、授徒終身。姚氏多才藝,工詩文、詞曲,通佛、道二藏。有《大梅山館集》。
誰家七歲兒
誰家七歲兒,棄置墟墓旁[115]?昨見好白皙,一夕肌膚黃。乾號若蛩咽[116],血色圍兩眶。伏地齧枯草[117],根勁牙不強。野犬過頻嗅,跳躍求其僵。蠕蠕爾何活[118]?早死還匪傷[119]。連村什佰戶,迭歲遭疫荒[120]。東鄰頗安飽,尚憂三日糧。收鬻往猶易[121],自顧今不遑。行人問鄉(xiāng)里,南北指渺茫。爺死棄厓谷,有娘非我娘。昨從丐人去,流落知何方!咄哉朱門兒,繡褓金輝煌[122]。得餌更索乳,嬌泣懷中藏。赤子何良詐[123]?天壤分咎祥[124]。亂木郁昏慘,斜日風頭搶[125]。雛鳥抱枝泣,今日多嚴霜。
說明
作者在描繪疫荒之年一個棄兒不幸遭遇這一椎心刺骨的悲慘畫面的同時,提出“赤子何良詐?天壤分咎祥”的問題,使讀者在感嘆之余,進一步思考清末腐朽現(xiàn)實。
北村婦
妾夫充水兵,戰(zhàn)死浹江口[126]。愿妾懷中胎,生男續(xù)夫后。昨夜生一男,夫死妾有子。生男未一日,獐遍鄰里[127]。云賊來虜村,跣足偕逃奔[128]。妾死尋夫魂,殺妾賊之恩。妾殺不足惜,妾死兒何存?折衾手襁兒[129],河上行遲回。一步一顛撲,蓬發(fā)面如灰。妾欲還娘家,娘家路懸懸。指拈雙銀環(huán),手招河壖船[130]。刁民來奪衾,并奪妾兒去。眼看將妾兒,投棄亂流渡。
說明
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國侵略軍攻占浙東定海、寧波、鎮(zhèn)海等地,人民遭受到極大苦難。作者寫北村婦的悲慘遭遇,真摯感人,與杜甫“三吏”、“三別”有異曲同工之妙。
鄭珍
鄭珍(1806-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貴州遵義人。道光十七年(1837)舉人,官荔波縣訓導,補江蘇知縣,未赴而卒。精經(jīng)學、小學,通聲音文字之原,與古宮室冠服車輿之制。詩學韓愈、黃庭堅,為晚清宋詩派代表作家。詩歌題材廣泛,舉凡社會現(xiàn)實、個人生活雜事,刻畫風景,題詠金石藝術等,無所不包。風格兼有奇奧生峭與平易淺近。有《儀禮私箋》、《說文新附考》、《說文逸字》、《鄭學錄》、《巢經(jīng)巢詩鈔》等。
完末場卷,矮屋無聊,成詩數(shù)十韻。揭曉后因續(xù)成之[131]
我亦胡不足,而必求科名。名成得美仕,豈遂貴此生?十年棄制藝[132],汗漫窺六經(jīng)[133]。友串妄稱譽[134],謂我手筆精。安知公等長,真非吾所能。所以求試者,亦復有至情。父母兩忠厚,辛苦自夙嬰[135]。一編持授我[136],望我有所成。未盡無所成,而世以此輕。因之忘顏厚,自量非不明。貴從老親眼,見此嬌子榮。癡心有弋獲[137],焉知非我丁[138]。獨嘆少也苦,精力遂不撐。四更赴轅門,坐地眠瞢騰[139]。五更隨唱入[140],階誤東西行??垡曔_官[141],蠕蠕動兩棖[142]。喜賴搜挾手[143],按摩腰股醒。攜籃仗朋輩[144],許賄親火兵[145]。拳臥半邊屋,隔舍聞丁丁[146]。黃簾自知晚[147],蝸牛喜觀燈。夢醒見題紙,細摩壓折平。功令多于題[148],關防映紅青[149]。文字如榨膏,槷急膏亦傾[150]。卷完自嗤笑,此又蟲語冰[151]。安知上釣鲇[152],突作掉尾鯨[153]。自視此窮骨,何讓等棱登[154]。歸去見兒女,夸我頭銜增。但愁世上語,高文真有靈[155]。又愁鄰舍翁,故生分別驚。寒檠照秋館[156],苦續(xù)號蟲聲[157]。同硯有良友[158],鑒此欣慨并[159]。難與外人言,果嬴于螟蛉[160]。
說明
此詩作于道光十七年(1837),鄭珍在貴陽應鄉(xiāng)試時。摹寫試場的情形,繪聲繪色。詩表現(xiàn)了他對八股、科名的鄙視,鄙視不屑之中,對自己不得不隨眾從俗應考之舉也表示了自嘲和無奈。
集評
陳衍曰:子尹先生……從侍郎(程恩澤)于湖南,故其為詩濡染于侍郎者甚深。侍郎私淑昌黎、雙井,在有清詩人幾欲方駕萚石齋,天不假年。而子尹與道州從而光大之,壽陽、湘鄉(xiāng)又相光后其間,為道咸以來詩家一變局。
——《石遺室詩話》
狄葆賢曰:遵義鄭子尹先生篤學能文。家奇貧,遭際亂離,崎嶇山谷間。時以詩篇寫黔中巉崖絕壑之勝。雅善說文,故為詩不主故常而自然幽峭。論者謂東野之嗣音也。
——《平等閣詩話》
題新昌俞秋農(nóng)汝本先生《書聲刀尺圖》[161]
秋風起哀音,吹此慈竹林[162]。行行竹林下,誦公懷母吟。吟聲和淚聲,滴我思母心。請為皋魚歌[163],和以子夏琴[164]。蒼天何高高,海水何深深。可憐一寸心,死此一塊肉[165]。身矣恐不男[166],男矣恐不育。既育望兒長,既長望兒讀。豈要兒苦讀,投胎我貧家。貧豈必讀書,祖父此生涯。爾勿學他兒,他兒福命佳。爾勿定爺守,欲飽放爾爺。爾勿怨阿娘,阿娘不爾撻。黃雞屋角叫,今日又生子。速讀去拾來,飯時吾爾飼。種余有罌底[167],包余有床里,速讀去探來,全家吾愛爾。姊妹不解事,惱爾讀書子。速讀待笪來[168],從我取蔬水[169]。有蔬苦無鹽,有水復無米。速讀待舂來,飯團先搦與[170]。書衣看看昂[171],兒衣看看長。女大不畏爹,兒大不畏娘。小時如牧豬,大來如牧羊。血吐千萬盆,話費千萬筐。爺從前門出,兒從后門去。呼來折竹簽,與兒記遍數(shù)。爺從前門歸,呼兒聲如雷。母潛窺兒倍[172],忿頑復憐癡。夏楚有笑容[173],尚爪壁上灰[174]。為捏數(shù)把汗,幸赦一度笞。哀哀摧肺肝,歌哽琴咽彈。天耳為我塞,地鼻為我酸。苦力種來禽[175],禽來不能餐。極意作織成[176],成織不能穿。徒枉一世心,不博一日安。蠢蠢者紙堆[177],累累者新阡[178]。負母非一涂[179],因公附斯篇。
說明
此詩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時鄭珍母亡故已三年。鄭珍借為俞汝本題圖之機,抒發(fā)對母親的哀思、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母親對自己的愛護督促,都寫得極為細膩生動,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白水瀑布[180]
斷巖千尺無去處,銀河欲轉上天去。水仙大笑且莫莫,恰好借渠寫吾樂[181]。九龍浴佛雪照天[182],五劍掛壁霜冰山。美人乳花玉胸滑,神女佩帶珠囊翻。文章之妙避直露,自半以下成霏煙。銀虹墮影飲谼壑[183],天馬無聲下神淵。沫塵破散湯沸鼎,潭日蕩漾金镕盤[184]。白水瀑布信奇絕,占斷黔中山水窟[185]。世無蘇、李兩謫仙[186],江月海風誰解說[187]?春風吹上觀瀑亭,高巖深谷恍曾經(jīng)。手把清泠洗凡耳[188],所不同心如白水[189]。
說明
此詩作于道光十六年(1836),為詩人的寫景名篇。此詩高度贊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雄奇壯麗,想象豐富,比喻新穎?!懊廊巳榛ㄓ裥鼗逼咦?,設想之新奇,發(fā)前人之未道。
貝青喬
貝青喬(1810-1863),字子木,號無咎,又號木居士,江蘇吳縣人。家境貧寒。道光二十一年(1841),激于愛國熱情,自請投軍,入清揚威將軍奕經(jīng)幕下。曾親臨前線,入敵后探聽軍情。后游歷浙、云、川、貴等地,為人幕客,一生郁郁不得志。在軍中時,將所見所聞寫成《咄咄吟》,以詩紀史,就詩作注,反映清軍將帥的昏聵和軍士的英勇事跡。詩風平易近人。著有《咄咄吟》、《半行庵詩存稿》。
初抵瀘州寄內(nèi)[190]
幾番夙約誤天涯[191],海燕到時定在家[192]。望遠莫須驚柳色[193],寄聲先為告梅花[194]。西窗夜雨留情話[195],南浦春波感夢華[196]。卜到金錢應倍喜[197],行人早晚下三巴[198]。
說明
這是一首旅途寄贈妻子的愛情詩。有憶念,有慚疚,有安慰,也有預想重逢的喜悅。寫得語淡情濃,明白如話,而又纏綿悱惻。是文人愛情詩的上乘佳作。
集評
惲世臨曰:其沉雄堅卓,胎息于少陵,無一字一句不錘煉而成者乎?其得江山之助,與其胸中奇氣相摩蕩以出之者乎?
——《半行庵詩存稿序》
咄咄吟(選一)[199]
癮到材官定若僧[200],當前一任泰山崩。鉛丸如雨煙如墨,尸臥穹廬吸一鐙[201]。
駱駝橋距鎮(zhèn)、寧二城約二十余里,故張應云屯兵于此,以為兩路后應。廿八日夜半,瞭見二城火光燭天,勝負莫決,或請于應云曰:“我兵不帶槍炮,而今炮聲大作,恐或失利,急宜運赴前隊以助戰(zhàn)?!倍鴳扑匚f片煙,時方煙癮至,不能視事。及廿九日天明,探報四至,迄無確耗。日中,鎮(zhèn)海前隊劉天保等敗回。晡后,寧波前隊余步云、李廷揚自慈溪至,知其并未進城,而段永福等已敗入大隱山。訛言蜂起,加以敗殘軍士乏食,哭聲震野?;蛑^宜再進,或謂宜速退,聚謀至黃昏不決,而英夷旋從樟市來犯,先焚我所棄火攻船以助聲勢,繼聞發(fā)槍炮,豕突而至。我兵望風股慄,不敢接戰(zhàn),咸向慈溪城奔避。應云猶臥吸鴉片煙半時許,始蹌踉升輿而走。
說明
這首詩諷刺張應云,在臨敵交戰(zhàn)“鉛丸如雨”的緊急時刻,還在吸鴉片煙。有將如此,作戰(zhàn)焉能不?。慷敃r清政府中,如張應云者又豈止一人。
莫友芝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號郘亭,晚號叟,貴州獨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屢試不第,長期游歷江淮吳越。晚入曾國藩幕中。博學多才,廣涉群籍,對版本目錄之學尤多貢獻。有《郘亭詩鈔》、《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遵義府志》等。
襄城燈詞[202]
漫隨女伴逐燈嬉,問著燈名總不知。忽見望嵩樓上月,占無燈處立多時。
說明
從唐人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一句化出,但并未明說少女為何愁思,較唐人詩更為含蓄。
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侍讀、內(nèi)閣學士及侍郎等職。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在湖南組織地主武裝湘軍,與太平天國多次作戰(zhàn)。累官兩江、直隸總督、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謚“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
傲奴
君不見蕭郎老仆如家雞[203],十年笞楚心不攜[204]。君不見卓氏雄資冠西蜀[205],頤使千八百人伏[206]。今我何為獨不然?胸中無學手無錢。平生意氣自許頗[207],誰知傲奴乃過我。昨者一語天地暌[208],公然對面相勃谿[209]。傲奴誹我未賢圣,我坐傲奴小不敬[210]。拂衣一去何翩翩[211],可憐傲骨撐青天。噫嘻乎[212],安得好風吹汝朱門權要地,看汝倉皇換骨生百媚[213]。
說明
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其時作者在京官位低微,生活清苦。此詩以調(diào)侃風趣之筆,描寫一個勢利奴仆形象,抒發(fā)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之情。
集評
金天羽曰:于澀驁中猶涵選擇,微為氣累。
——《答蘇堪先生書》
金和
金和(1818-1885),字號叔,號亞匏,江蘇上元(今南京)人,諸生。親歷鴉片戰(zhàn)爭及太平天國運動,詩中多反映這一時期社會生活。詩作長于樂府,長篇敘事,滔滔不絕,大氣磅礴,有一定的藝術特色。有《秋蟪吟館詩鈔》。
圍城紀事六詠(選一)[214]·警奸
西北諸山火星墮,都說城中有夷伙[215],中夜能為夷放火。大吏責成縣令拿,縣令責成里長查。何人野宿蹲如蛙,搜身偏落鐵藥沙[216]。邏者見之喜且嘩[217],侵晨縛送縣令衙[218]??h令大怒棒亂撾[219],根追欲泛河源槎[220]。叩頭妄指仇人家,一時冤獄延蔓瓜[221]。從此里巷紛如麻,人人切齒嗔朝鴉[222]。平日但有微疵瑕,比來盡作虺與蛇[223],往往當路橫要遮[224]。道旁三老私嘆嗟[225]。平原獨無董事恥[226],昨日亦獲瘦男子,大抵竊雞者賊是。
說明
這首詩揭露、譴責了清廷官員在圍城之中的種種丑態(tài)。他們御敵無能,殘民有術,任意魚肉鄉(xiāng)民,殘害無辜,用筆犀利而充滿嘲諷。
嘲燕
海燕將雛分外忙[227],呢喃終日向華堂[228]。生兒盡學江南語,秋后如何返故鄉(xiāng)?
說明
這是首寫燕子情態(tài)的小詩,語氣親切而富有調(diào)侃意味,十分風趣。
江湜
江湜(1818-1868),字弢叔,江蘇長洲(今吳縣)人。諸生,道光間官浙江候補縣丞。曾應省試京試,不售。遂絕意進取,客居四方。臨歿,遺囑碑碣上書:“清詩人江弢叔之墓”,可知其對詩之自負。后人對其評價甚高,甚至許之為可與李杜相比。有《伏敔堂詩錄》。
湖樓早起(二首選一)
面湖樓好納朝光[229],夜夢分明起輒忘。但記曉鐘來兩寺[230],一鐘聲短一聲長。
說明
江湜賦詩,不用典故,不事雕琢,純用白描手法。這首寫西湖晨景的小詩,淳樸清麗,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藝術特點。
集評
陳衍曰:弢叔詩力深透,彭詠莪相國序以為古體皆法昌黎,近體皆法山谷,無一切諧俗語錯雜其間,戛戛乎超出流俗。固矣。然弢叔近體出入少陵,古體出入宛陵,而身世坎,所寫窮苦情況多東野、后山所未言。咸、同間一詩雄也。
——《石遺室詩話》
彭蘊章曰:由斯道也,可傳于后而不適于時,猶古錦之不可為衣裳,古樂不可以娛賓客,而詩之品則益高矣。
——《伏敔堂詩錄序》
金天羽曰:(弢叔)創(chuàng)壇坫于海上,獨吟無和。吳中文字綺靡,弢叔獨以清剛勝濃嫭。文正(曾國藩)于澀驁中猶涵選擇,微為氣累。弢叔曲折洞達,寫難狀之隱,如聽話言。
——《天放樓文言》
雨中
山城日日感秋深,更著秋霖惱客心[231]??钟屑視鴣韼X外[232],將教濕卻又教沉。
說明
游子思鄉(xiāng),盼望家書的題材在古代詩詞中屢見不鮮,作者卻以懼怕秋雨濕信來寫鄉(xiāng)愁,在同類題材中別成一格。
鄧輔綸
鄧輔綸(1828-1893),字彌之,湖南武岡人。咸豐元年(1851)副貢生。以軍功得薦,官浙江候補道。有《白香亭詩集》。
鴻雁篇[233]
序曰:道光己酉,湖湘大水。以聞以見,述為詩篇[234]。
巷昏陰氣多,哭聲風里來。病兒守死母,人鬼俱徘徊。自從失廬落[235],匍匐塵與灰[236]。左負破布衾,右挈一尺孩。返顧十歲兒,足血沾枯荄[237]。時荒莫作婦,作婦先及災。百里倍千里,邱巒助崔嵬[238]。仰啜城北粥,至自城南隈[239]。無食更狂走,什伍相排推[240]。盂中縱有乞,徒飽強丐腮[241]。兒繞空筐啼,飯兒以黃埃[242]。生短饑正長,鬼路難遲回。一朝棄兒去,委質沈蒿萊[243]??驼埪爟菏?,母死身無缞[244]。死母懷中兒,抱母啼愈哀。生兒吮死乳,見者心為摧。
啞啞林中鴉,一母將九雛[245]。流離骨肉賤,泣坐城南隅。問婦何為然,別兒臨荒衢[246]。阿耶嗔兒號[247],鞭撻兒為奴。鬻兒易炊爨[248],莫塞中腸枯。婦死方旦夕,寧不少躊躇。夜中寒穿,兩耳疑啼呼。亦憂難汝活,但冀聚黃壚[249]。骷得因依[250],猶勝生羈孤[251]。
日落烏亂啼,爭下啄破屋。屋中失正榱[252],壞瓦向人撲。瘦犬盡日臥,饑嬰席草宿。寒雨侵枯顏,荒荒斷野哭。居者各為依,舉問輒非族。墻頭下鬼磷,風來照煢獨[253]。心知鄰人魂,狼藉薦殘粥[254]。新冢亮已夷[255],懼為北邙續(xù)[256]。
說明
《詩經(jīng)》中的《鴻雁》篇,敘述萬民流離失所,周宣王安撫有方。而《鴻雁篇》呈現(xiàn)給我們的,卻是一幅幅慘絕人寰、哀苦無告的圖像。其諷刺鞭撻的矛頭所指,不言可喻。全篇風格凝練沉郁,源出杜甫。
集評
王闿運曰:鄧彌之幼有神慧,而思力沉苦。每吟一句,必繞室百轉。詩學杜甫,體則顏謝。至其《東道難》、《鴻雁篇》,古人無此制也。
——《湘綺樓說詩》
譚獻曰:使生晉、宋間,不為鮑則為謝矣。
——《復堂日記》
錢基博曰:清季王闿運崛起湘潭,與武岡鄧輔綸倡為古體,每有作皆五言,力追魏晉,上風騷,不取宋唐歌行近體。輔綸《白香亭詩》高秀出《湘綺樓》之上。闿運自謂學二陸,至陶謝已無階可登。而輔綸和陶,沖淡微遠,深神味。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
翁同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狀元,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甲午戰(zhàn)爭時反對李鴻章求和,后因支持變法被慈禧太后革職。有《瓶庵詩稿》。
甲辰五月二十日絕筆[257]
六十年中事,凄涼到蓋棺[258]。不將兩行淚,輕為汝曹彈[259]。
說明
作者身歷咸豐、同治、光緒三朝,任職高位,在清政府走向衰微的過程中,曾盡心竭力試圖挽狂濤于既倒。這首臨終詩表現(xiàn)了他補天無力的悲憤。
李慈銘
李慈銘(1830-1895),字伯,號莼客,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甲午戰(zhàn)敗,悲憤成疾,卒于官。博學多才,通經(jīng)史百家,工詩及駢文。有《白華絳跗閣詩集》、《杏花香雪齋詩》、《越縵堂日記鈔》。
庚午書事(孤憤千秋在)[260]
孤憤千秋在[261],狂呼一擊中。夷酋方喪魄[262],廷議急和戎[263]。殲敵誠非易,要盟豈有終[264]。宋金殷鑒近[265],幸莫恃成功。
華夏瞻山斗[266],安危仗老成[267]。出師良有待[268],執(zhí)法太無名[269]。竟墮纖兒術[270],難全義士生。虛傳持重議,晚節(jié)付公評[271]。
說明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天津教案之后的悲憤沉痛之情,對曾國藩媚外行徑的極大不滿。在悲憤之中,又表現(xiàn)了告誡和期待,希望曾國藩保持晚節(jié),不要辜負人民對他的期望。
集評
陳衍曰:越縵身丁亂離,遇復蹭蹬,而聲詩極乎和平。不特不抑郁牢愁,亦并不矜才使氣、題詠金石書畫自其所長,而閑情之作,偶亦所喜。
——《石遺室詩話》
石達開
石達開(1831-1863),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文武兼全,勇猛多智略,受封為翼王。楊、韋內(nèi)訌后,對革命前景感到疑慮,帶兵出走,造成革命力量分裂,后轉戰(zhàn)江西、四川等地,渡大渡河不成,戰(zhàn)敗犧牲。
駐軍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272]
千顆明珠一甕收[273],君王到此也低頭[274]。五岳抱住擎天柱[275],吸盡黃河水倒流。
說明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與苗胞歡聚的情境,既寫了低頭飲酒的動作姿態(tài),也表現(xiàn)自己英雄的氣概。比喻強烈夸張,形象極為生動。
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別號壺公,又稱廣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進士。屢督學典試,所至提倡經(jīng)史實學。官湖廣總督、兩江總督、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致力于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萍鄉(xiāng)煤礦等。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
秋日同賓客登黃鵠山曾、胡祠望遠[276]
群公整頓好家居[277],又見煙塵戰(zhàn)伐余[278]。鼓角猶思助飛動[279],江山何意變凋疏[280]。三年菜色災應澹[281],一樹巖香老未舒。我亦浮沉同湛輩[282],登盤愧食武昌魚[283]。
說明
作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與前一詩同時。有感于國勢衰弱,外患頻起,百姓食不果腹,面有菜色。而自己身為大臣,未能有所作為,只是浮沉于世俗,感到深深的羞愧。
馮煦
馮煦(1843-1927),字夢華,號蒿庵。江蘇金壇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官至安徽巡撫。辛亥后為遺老,自稱蒿隱公。有《蒿庵類稿》。
八月二十一日之夜,仆臥已久,蘋湘忽出寄拂青三絕句相質,效拂青體也,既復強仆效之。時窗外雨聲淙淙,苦不得寐,亦成三首。來朝放晴,仆又將強漱泉也[284](選二)
玉簟秋回欲夢闌[285],相思迢遞碧云端[286]。淮南一夜瀟瀟雨,莫倚空簾弄曉寒。
陰陰涼翠沁尊邊,又是棲鴉流水天[287]。記向城東踏黃葉,一襟殘月澹于煙。
說明
作此詩時,作者身在江寧,秋夜夢回,思念好友之情縈繞不去,意念隨碧云遠寄淮南,“莫倚”句關懷之情溢于紙上。全篇深微婉約,清寒高遠兼而有之。
集評
狄葆賢曰:《夜雨有懷》云:“淮南一夜瀟瀟雨,莫倚空簾弄曉寒?!币馕稖Y永,真佳句也。
——《平等閣詩話》
袁昶
袁昶(1846-1900),初名振蟾,字重黎,又字爽秋。浙江桐廬人。光緒二年(1876)進士,官至太常寺卿。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事起,力主鎮(zhèn)壓,反對圍攻外國使館,遂被殺。袁為晚清宋詩派代表作家。有《浙西村人初集》、《安般簃詩》。
西軒睡起偶成絕句
無心危坐學黃庭[288],門外煙檣接遠汀[289]。睡起西園春已去,卻看飛絮度風欞[290]。
說明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是在門外的“煙檣”與“遠汀”。而現(xiàn)實生活中,卻被迫閑居西軒,睡夢中消磨春光。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和欲罷不能、欲求不得的復雜心境,便構成了絕句耐人品味的藝術特色。
陳豪
陳豪,生卒不詳,字藍洲,號邁庵,晚號止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1870)優(yōu)貢生,官湖北漢川知縣。有《冬暄草堂詩文集》。
題畫(二首選一)
故山多少好煙霞[291],自挈琴書且住家[292]。老木修篁人跡遠[293],刪除凡艷不栽花。
說明
作者是杭州人,從“故山”句可知這是一幅描繪杭州風景的畫。寥寥數(shù)句,既形容了杭州山水之美,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又寄托了自己高遠的情趣。
集評
潘鴻曰:題畫絕句含情綿邈,言短意長,尤非胸無塵滓者不能有其境地。
——《冬暄草堂詩文集跋》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號云門,一號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官至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曾師事李慈銘。其詩宗中晚唐,詞藻艷麗,用典精工。有《樊山全集》。
聞都門消息(五首選一)
繁華非復鳳城春[294],玉輅于今隔隴秦[295]。金雀觚棱虛御仗[296],銅駝荊棘泣孤臣[297]。朱門白屋多新鬼[298],卜肆僧寮幾故人[299]?莫問北池舊煙月[300],雨霖鈴夜一沾巾[301]。
說明
詩作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后。作者聞說侵略軍在北京劫掠、殺戮、奸淫的種種罪行后,心潮難平,寫下《聞都門消息》組詩,情感充沛,風骨嶙峋,有一定的價值。
黃遵憲
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人。光緒二年(1876)舉人,歷任駐日、英、美諸國使館參贊及總領事之職?;貒蠓e極參與改良派政治活動。戊戌變法失敗,被革職歸鄉(xiāng),郁郁死。黃遵憲為近代“詩界革命”的積極提倡與實踐者,主張“我手寫我口”,要求詩歌反映當代人生活及思想感情,表現(xiàn)“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所作詩多反映重大歷史題材,有“史詩”之稱。寫作特點為多用古體長篇,氣勢宏偉,縱橫開闔,流暢通俗,不避方言俗語及新名詞。梁啟超稱其詩“元氣淋漓,卓然為大家”。丘逢甲譽之為“詩世界之哥倫布”。著有《人境廬詩草》。
今別離[302](四首)
別腸轉如輪[303],一刻既萬周[304]。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305]。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306],不許稍綢繆[307]。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308],動如繞指柔[309]。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310]。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所愿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朝寄平安語[311],暮寄相思字。馳書迅已極,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書,又無君默記[312]。雖署花字名[313],知誰箝緡尾[314]。尋常并坐語,未遽悉心事。況經(jīng)三四譯,豈能達人意。只有斑斑墨,頗似臨行淚。門前兩行樹[315],離離到天際[316]。中央亦有絲,有絲兩頭系[317]。如何君寄書,斷續(xù)不時至?每日百須臾[318],書到時有幾?一息不相聞[319],使我容顏悴。安得如電光,一閃至君旁。
開函喜動色[320],分明是君容。自君鏡奩來[321],入妾懷袖中[322]。臨行剪中衣[323],是妾親手縫。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324]?自別思見君,情如春酒濃[325]。今日見君面,仍覺心忡忡[326]。攬鏡妾自照,顏色桃花紅。開篋持贈君,如與君相逢。妾有釵插鬢,君有襟當胸。雙懸可憐影[327],汝我長相從。雖則長相從,別恨終無窮。對面不解語,若隔山萬重。自非夢來往,密意何由通!
汝魂將何之[328],欲與君追隨。飄然渡滄海,不畏風波危。昨夕入君室,舉手搴君帷[329]。披帷不見人,想君就枕遲。君魂倘尋我,會面亦難期。恐君魂來日,是妾不寐時。妾睡君或醒,君睡妾豈知。彼此不相聞,安怪常參差[330]。舉頭見明月,明月方入扉。此時想君身,侵曉剛披衣[331]。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相去三萬里,晝夜相背馳。眠起不同時,魂夢難相依。地長不能縮,翼短不能飛[332]。只有戀君心,??萁K不移。海水深復深,難以量相思。
說明
《今別離》四首,作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任駐英使館參贊時。四首詩分別詠火車、輪船、電報、照相、東西半球晝夜相反等新事物、新知識,形式上則采用樂府舊題,以男女相思離別的抒寫手法而出之。構思新穎別致,語言生動自然,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要表現(xiàn)“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精神。
集評
梁啟超曰:近世詩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者,當推黃公度。又曰:昔嘗推黃公度、夏穗卿、蔣觀云為近世詩界三杰。又曰:黃公度集中名篇不少。至其《今別離》四章,度曾讀黃集者無不首記誦之。陳伯嚴推為千年絕作,殆公論矣。又曰:人境廬集中性情之作、紀事之作、說理之作,沈博絕麗,體殆備矣。惟綺語絕少概見。吾以為公度守佛家第七戒也。
——《飲冰室詩話》
袁祖光曰:黃公度作《今別離》四章,分詠汽船、汽車、電信、照相及東西兩半球晝夜相反,古意沉麗。陳伯嚴吏部推為千年絕作。
——《綠天香雪簃詩話》
高旭曰:文界詩界當造出一新天地,此一定公例也。黃公度詩獨辟異境,不愧中國詩界之哥倫布矣。
——《愿無盡廬詩話》
錢基博曰:能以詩鳴者,推黃遵憲。毅然有改革詩體之志,模山范水,關于外邦名跡之作,頗為夥頤。其成就雖未能副其所期,然規(guī)模既大,波瀾亦宏。世稱硬黃,一時巨手矣。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
陳寶琛
陳寶?。?848-1935),字伯潛,號弢庵,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光緒十年(1884)因言事觸怒慈禧,被罷。溥儀即位后召回,授溥儀讀書。官至弼德院顧問大臣。為閩派詩壇領袖之一,有《滄趣樓詩集》。
感春(四首選二)
一春誰道是芳時,未及飛紅已暗悲。雨甚猶思吹笛驗[333],風來始悔樹旛遲[334]。蜂衙撩亂聲無準[335],鳥使逡巡事可知[336]。輸卻玉塵三萬斛[337],天公不語對枯棋[338]。
倚天照海倏成空[339],脆薄原知不耐風。忍見化萍隨柳絮[340],倘因集蓼毖桃蟲[341]。到頭蝶夢誰真覺[342],刺耳鵑聲恐未終[343]。苦學挈皋事澆灌[344],綠陰涕尺種花翁[345]。
說明
詩作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黃濬《花隨人圣盦摭憶》有如下記述:“考滄趣之感春四律,作于光緒乙未中日和議成時。其一云云,三四句言冒昧主戰(zhàn),一敗涂地,實毫無把握也。五句言臺諫及各衙門爭和議,亦空言而已。六句言初派張蔭桓邵曰濂議和,日人不接待,改派李鴻章,以全權大臣赴馬關媾和,遲遲不行。七八句則言賠款二百兆,德宗與主戰(zhàn)樞臣,坐視此局全輸耳。其二云云,此首言孝欽太后以海軍經(jīng)費濫用諸建頤和園與諸娛樂之事。是年適六旬壽辰,當大慶賀,以戰(zhàn)事敗衄而罷。其三云云,此首言海軍告熸。末聯(lián)言北洋枉學許多機器制造,付諸一擲而已。”四詩本事,皆作者親告陳衍,錄入詩話,頗堪信任。此四詩與十余年后用原韻所作《次韻遜敏齋主人落花》,皆傳誦一時,為陳氏代表之作。
集評
陳衍曰:弢庵年未四十,丁內(nèi)艱歸里不出者二十余年。撫時感事,一托于詩。棄斥少作,肆力于昌黎、荊公,出入于眉山、雙井。
——《石遺室詩話》
狄葆賢曰:長于五古,潛氣內(nèi)轉,真理外融,酷肖宋人,以意境勝。
——《平等閣詩話》
黃濬曰:滄趣樓詩,謹嚴精密,屬詞使事,罔不銖兩悉稱。其《感春》及《落花》詩,尤馳誦一世。
——《花隨人圣盦摭憶》
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號乙盦,晚年號寐叟,浙江嘉興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歷任刑部主事、郎中、江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護理安徽巡撫。曾參加強學會,贊助維新,與文廷式交好。辛亥后,居上海為遺老。博學廣識,通西北南洋地理、佛典、道藏,號稱一代儒宗。詩稱大家,亦工詞。有《海日樓文集》、《蒙古源流箋證》等。
偕石遺渡江[346]
湍深剛避鵠磯頭[347],望遠還迷鸚鵡洲[348]。殘臘空舲容二客[349],清江曉日寫千愁。剛腸志士丹衷在[350],壯事愚公白發(fā)休[351]。只借柏庭收寂照[352],四更孤月瞰江樓[353]。
說明
詩作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冬,作者與陳衍均是贊同維新變法的人士。變法失敗,六君子殉難,給他們帶來了心靈上揮之不去的沉重陰影。是年冬,二人在武昌相會,相偕渡江訪友。寫下此詩,抒發(fā)對殉難諸人的哀悼和對前途的憂慮。
集評
易宗夔曰:若同光體詩人,出入南北宋,鄭蘇龕(孝胥)、陳伯潛(寶?。?、陳伯嚴(三立)、沈子培為其宗之魁杰。其中又分二派,一派生澀奧衍,語必驚人,字忌習見,伯嚴、子培優(yōu)為之。
——《新世說》
釋敬安
釋敬安(1851-1912),字寄禪,別號八指頭陀。俗姓黃,湖南湘潭人。十八歲出家,遍游江浙各地,與詩人王闿運等交往,結社吟詩。后住持浙江鄞縣天童寺為方丈。辛亥后任中華佛教總會會長。有《八指頭陀詩集》、《續(xù)集》。
白梅
一覺繁華夢[354],惟留淡泊身[355]。意中微有雪,花外欲無春。冷入孤禪境[356],清如遺世人[357]。卻從煙水際,獨自養(yǎng)其真。
說明
作者有白梅詩多首,以白梅的高潔,寄托自己清凈恬淡的胸懷,抒發(fā)不為俗情所羈的志向。寫花即是寫人,人花合而為一。當時有“白梅詩僧”之號。
題《寒江釣雪圖》
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
說明
此詩作于光緒十年(1884),作者時住浙江鄞縣天童寺中。寒江釣雪,意境與柳宗元《江雪》詩全同。而柳詩表現(xiàn)清高孤傲,釋敬安詩表現(xiàn)的卻是一派恬然寧靜,生趣蓬勃。
朱銘盤
朱銘盤(1852-1893),字俶,又字日新,號曼君,江蘇泰興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客兩淮鹽運使方浚頤、慶軍統(tǒng)領吳長慶幕,曾隨慶軍入朝鮮。歸至金州,客張明光幕。后卒于旅順。朱與范當世為同鄉(xiāng)、同門,經(jīng)歷及詩才亦相似。朱詩宗唐,風格雄健俊麗。有《桂之華軒詩集》。
與履平[358]
三韓秋色遠冥冥[359],策馬西來晚帶星。尚喜隨身孤劍在,正堪對榻一燈青。天寒草木邊聲急,風過魚龍海氣腥。記否清涼山下住[360],夜深鐘鼓兩人聽?
說明
詩反映在朝鮮吳長慶軍幕中生活,風格雄健,無一毫萎靡之色。
集評
陳衍曰:曼君工駢體文,沉博絕麗。詩天骨開張,風格雋上。
——《石遺室詩話》
狄葆賢曰:驚才蓋代,太白之流。五古五律,蕭寥之中,咸具勝韻。七律典重,微患才多。
——《平等閣詩話》
汪國垣曰:澤古甚深,不茍作,不矜才。
——《光宣詩壇點將錄》
林紓
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別號冷紅生、六橋補柳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光緒八年(1882)進士,于京師大學堂任教。工詩文,能畫。雖不諳外語,而請人口譯,以古文譯西方小說多部,影響甚大。新文化運動興起,他極力反對。有《畏廬詩存》、《畏廬文集》等。
余每作一畫,必草一絕句于其上。二年以來作畫百余幀,而題句都不省記。強憶得三十首,拉雜錄之(選一)
回首瓊河五十秋[361],當年雛發(fā)尚盈頭[362]。柳花陣陣飄春水,逃學偷騎老牝牛[363]。
說明
通過對兒時歲月如畫如詩的描摹,表現(xiàn)出年華老去的深沉感慨。
陳三立
陳三立(1852-1937),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任吏部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其父陳寶箴為湖南巡撫,創(chuàng)辦新政,提倡新學。黃遵憲、梁啟超、譚嗣同等改良人物相繼前來做官或講學,使湖南成為改良運動中心。三立協(xié)助其父,多所籌劃,變法失敗,父子同被革職,永不敘用,遂隱退江西南昌,筑崝廬而居。清亡后,以遺老自居。詩學韓愈、黃山谷,清奇拗澀,為“同光體”詩人首領。汪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錄》中,以陳三立當“都頭領天魁星宋江”之席。有《散原精舍詩集》、《續(xù)集》、《別集》。
曉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負之去[364],搖兀江湖便可憐[365]。合眼風濤移枕上,撫膺家國逼燈前[366]。鼾聲鄰榻添雷吼[367],曙色孤篷漏日妍。咫尺琵琶亭畔客[368],起看啼雁萬峰巔。
說明
詩作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國聯(lián)軍入侵,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和約》,民族危機已到了最危急的關頭。作者乘船夜行,以船比喻國家,以鼾聲鄰榻暗示列強亡我之心,但又無能為力,只有效學詩人白居易的淚濕青衫了。
十月十四日夜飲秦淮酒樓,聞陳梅生侍御、袁叔輿戶部述出都遇亂事感賦[369]
狼嗥豕突哭千門[370],濺血車茵處處村[371]。敢幸生還攜客共,不辭爛漫聽歌喧。九州人物燈前淚,一舸風波劫外魂[372]。霜月闌干照頭白,天涯為念舊恩存[373]。
說明
詩作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作者以隱退之身,仍然注意朝中政局的變化。聞知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后燒殺搶掠的慘景,感慨萬端,卻又深感無能為力。
十一月十四夜發(fā)南昌月江舟行(四首選一)[374]
露氣如微蟲,波勢如臥牛,明月如繭素[375],裹我江上舟。
說明
寫月夜江行景色,語語奇兀,都未經(jīng)人道。
集評
狄葆賢曰:奇語突兀,二十字抵人千百。
——《平等閣詩話》
張謇
張謇(1851-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通州(今南通)人。光緒二十年(1894)殿試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后致力于實業(yè)及教育。辛亥革命后曾任實業(yè)總長、農(nóng)林工商總長兼水利局總裁。詩宗晚唐,也學蘇軾、黃庭堅。有《張季子詩錄》
屢出
屢出真成慣,孤懷亦自遙[376]。小車猶擇路,獨木已當橋。鸛影中宵月,蛙聲半夜朝[377]。無人能共語,默默斗旋杓[378]。
說明
張謇當年致力于實業(yè),付出極大的代價,他奔走于南京、湖北、通州各地,謁見官紳富戶,籌措資金,備極辛勞,而往往遭人嘲譏。每于黃埔灘頭,搔首自嘆。此詩便是他這一時期心聲的寫照。末二句表達了他一往無前的決心與勇氣。
范當世
范當世(1854-1904),初名鑄,字無錯,后字肯堂,江蘇南通人。歲貢生。光緒間為李鴻章幕僚,古文師張裕釗,詩兼學蘇軾、黃庭堅。與吳汝綸為密友。桐城吳闿生選《晚清四十家詩》,以范氏冠首,選錄最多。有《范伯子詩集》。
書賈人語[379]
去即去耳誰為賢?人如綠草生春田。鐮刀割盡還須長,不聞但有今歲無來年。東家獨患囊無錢,傭保雜作何有焉?請看朝廷沒曾左[380],也有后相來聯(lián)翩。我聞此語怳失色[381],從此昆侖泰華皆不堅[382]。明朝便叱玉皇退,何能一帝專諸天[383]?
說明
此詩說明新舊更迭、世道循環(huán)反復的哲理,出語奇兀驚人。
過泰山下
生長海門狎江水[384],腹中泰岱亦崢嶸[385]。空余攬轡雄心在[386],復此當前黛色橫。蜿蜒癡龍懷寶睡[387],蹣跚病馬踏莎行[388]。嗟余即逝天高處,開闔云雷倘未驚。
說明
此詩作于光緒十一年(1885)北上途中。詩人描繪了祖國河山的壯美,反襯出對“癡龍正睡”的國家前途的憂慮。最后想象自己將要凌空直上,即令風雷鼓蕩也不會驚慌。語氣雄放,豪情萬丈。
集評
吳闿生曰:剛己日記載先生自評云“此等題無他難,但若將泰山看得絕大,而求為震撼之詞,則便竭蹶支持不能佳矣”。又曰:“我詩何足與杜公比論。要其一起一收,規(guī)模頗好。中四句亦蹈大方也?!?/p>
——《晚清四十家詩鈔》
嚴復
嚴復(1854-1921),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閩侯)人。留學英國海軍學校,歸后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升總辦。甲午戰(zhàn)爭后,主張維新變法,發(fā)表多篇政論文,并譯《天演論》,號召人們救亡圖存,起到很大影響。有《瘉壄堂詩集》、《嚴幾道詩文鈔》等。
戊戌八月感事[389]
求治翻為罪[390],明時誤愛才[391]。伏尸名士賤[392],稱疾詔書哀[393]。燕市天如晦[394],宣南雨又來[395]。臨河鳴犢嘆[396],莫遣寸心灰[397]。
說明
詩為戊戌變法失敗而作。盡管事變后局勢十分惡劣,作者還是竭力勉勵自己不要消極灰心,要繼續(xù)奮斗。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號云閣,又號純常子。江西萍鄉(xiāng)人。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積極支持維新,贊助光緒帝親政。被慈禧太后革職。郁郁死。有《文道希先生遺詩》。
夜坐向曉
遙夜苦難明,他洲日方午[398]。一聞翰音啼,吾豈愁風雨[399]。
說明
作者于變法失敗后,連遭政治迫害,遠走日本。此詩用地球時差原理,寄托感懷,抒寫在“長夜漫漫何時旦”之際,對天明的渴望之情。詩雖五絕,而有鴻篇巨制之氣魄。
集評
狄葆賢曰:蕓閣學士,平生與沈乙盦方伯最為友善。嘗問乙翁曰:“余詩于古人奚似?”乙翁曰:“君詩自具一種沖和之氣,殊類王摩詰。此意外人那得知,則亦以為似青邱也?!笨芍^名論。
——《平等閣詩話》
沈汝瑾
沈汝瑾(1858-1917),字公周,號石友,江蘇常熟人,諸生。擅書畫,與吳昌碩等交好。作詩善學杜甫。有《鳴堅白齋詩》。
中秋夜獨步荒野中
飲酒不樂浩歌去,荒野沈沈蒿沒路[400]。棲鳥驚人移別林,流螢如燐出頹墓,滿城金粟迷花霧[401],踏月羅衣濕香露。欲呼才鬼相與談,厭聽尋常世間語。
說明
荒野所見,與城中賞月盛況形成強烈對照。末句呼才鬼共談,趣甚,作者之氣節(jié)高潔可見。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字仲碩,一字實父,號眉伽,別號哭庵。湖北龍陽(今漢壽)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官廣西右江道。甲午間兩度赴臺灣助劉永??谷?。有《丁戊之間行卷》、《四魂集》、《琴志樓游山詩》等。
登五老峰觀三疊泉送陳范羅三君別[402]
天風怒挾樓船走,一夜吹人傍南斗[403]。琴志樓頭飛雨懸[404],日呼五老同杯酒。詰朝海色連屏風[405],初陽燦爛金芙蓉[406]。白云散盡五峰出,一朵芙蓉為一峰。云霞精魂日月液,鑄此空中數(shù)拳碧。斑駁疑經(jīng)女媧煉[407],崢嶸想見靈胡[408]。孤根下插溟渤深[409],倒涌奇云作潮汐。上窺造化無四鄰[410],橫絕東南惟一石。不知混沌未分前[411],此峰卻倚何天立。乾坤崩坼海水翻[412],未倒鴻濛舊墻壁[413]。杞人莫憂天柱傾[414],乾坤賴此還清寧。陽開陰闔苞萬靈[415],砉然吐出如新硎[416]。大鵬沸海擘金翅,孔雀搖天遮翠屏。江湖下通地道白[417],吳楚中斷天門青[418]。獨斟元樞執(zhí)大象[419],坐覽八極神明庭[420]。我疑一峰肖一岳,五岳何處藏真形[421]。鳥道橫空一萬里[422],石梁卷盡昆侖水[423]。龍憤雷霆斗穴驕,猿驚冰雪噴崖起。鬢邊河漢似西流[424],腳底須彌欲東徙[425]。誤道天公大笑聲,投壺玉女輸驍矢[426]。仙魅行霄瀑作梯,虹霞飲澗山如綺[427]??锞裏o言李白死[428],落落人寰初至此[429]。未許殘飆冷劍花,肯讓幽苔埋屐齒[430]。醉倚磐陀釣海還,神州正拂長竿底[431]。坐對千峰休悵然,與君便可挾飛仙。青天涕唾六鼇背[432],白日歌呼五老顛。
君臥太虛猶衽席[433],我憑倒景作闌干。夢魂不逐斜陽去,相與提攜十萬年。
說明
易順鼎一生足跡半天下,所到之處必有詩,而以廬山詩最為雄奇瑰麗。此詩在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詩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揮想象,大力揮灑,極盡變化之能事。
丙戌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中游鄧尉三十二絕句(選一)[434]
湖天光景入空濛,海立云垂暝望中[435]。記取僧樓聽雪夜,萬山如墨一燈紅。
說明
雪夜游鄧尉,前寫望湖,后寫望山。一片空濛幽靜之中,一燈獨明。環(huán)境氛圍、色彩情調(diào),運用出神入化。
陳衍
陳衍(1858-1938),字叔伊,號石遺,福建閩侯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張之洞幕,為學部主事,后任京師大學、廈門大學、無錫國專教授。晚寓蘇州。詩與陳三立、鄭孝胥齊名,為同光體閩派的代表人物。有《石遺詩集》、《石遺詩話》,并選輯《近代詩鈔》等。
江中回望金焦二山[436]
昨宵江色天冥冥,江潮正落月未生。金山塔上鈴自語,焦山寺中鐘已鳴。昂藏北固了無見[437],瓜洲燈火三兩星[438]。朝來四望致爽氣[439],隔江之樹青泠泠。江山一顧如傾城[440],端莊流麗二者并。松寥寂寞修竹盡[441],鸛鶴飛去棲老兵[442]。亂頭粗服背亦好[443],故衣黯淡尹與邢[444]。金山顏色真寧馨[445],坐中貴人來平明[446]。態(tài)濃意遠挹不盡,水邊一賦麗人行[447]。俗物敗意強解事[448],徒以寒瘦為神清。妙高亭子何亭亭[449],就中與余相目成[450]。未知明月幾時有?難得夕陽無限晴。古云京口兵可用[451],古云京口酒可傾。仲謀寄奴無覓處[452],惟聞鐵甕寒濤聲[453]。眼前風景不解道,青山枉向吾曹青。
說明
此詩寫金焦二山的秀麗多姿,手法新穎別致。
康有為
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官工部主事,未到職??禐榻Y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運動領袖。光緒十四年(1888),發(fā)起“公車上書”,后建立強學會,參加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逃亡海外,思想漸趨保守。詩多反映重大事變,飽含愛國精神,風格雄健,近似杜甫。有《康南海先生詩集》。
秋登越王臺[454]
秋風立馬越王臺,混混龍蛇最可哀[455]。十七史從何說起[456],三千劫幾歷輪回[457]。腐儒心事呼天問[458],大地山河跨海來。臨睨飛云橫八表[459],豈無倚劍嘆雄才。
說明
詩作于光緒五年(1879),其時清國勢江河日下,風雨飄搖,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廣州為最早門戶開放的城市之一,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熏陶的青年康有為開始探尋治國救國的方略。全詩悲壯昂揚,情思浩蕩,表現(xiàn)出為國獻身的大無畏氣概。
集評
錢基博曰:有為不以詩名,然辭意非常,有詩家所不敢吟、不能吟者。蓋詩如其文,糅雜經(jīng)語、諸子語、史語,旁及外國佛語、耶教語,而出之以狂蕩豪逸之氣,寫之以倔強奧衍之筆。如黃河千里九曲,渾灝流轉,挾泥沙俱下,崖激波飛,跳踉嘯怒,不達海而不止。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460]
城堞逶迤萬柳紅[461],西山岧霽明虹[462]。云垂大野鷹盤勢[463],地展平原駿展風。永夜駝鈴傳塞上[464],極天樹影遞關東[465]。時平堡堠生青草[466],欲出軍都吊鬼雄[467]。
說明
作于光緒十四年(1888),作者應順天鄉(xiāng)試至北京,游明陵,登長城,出八達嶺。此詩重在“望”字,寫居庸關形勢及關外草原風光,氣象宏大。末二句隱含諷喻,暗示國家前途堪憂。
集評
梁啟超曰:南海有《登萬里長城》一詩,于我民族偉大之紀念,三致意焉。詩云:“秦時樓堞漢家營……”又《過昌平城望居庸關》一首,又《由明陵出居庸關》一首,讀之尚武精神油然生焉。甚矣地理之感人深也!
——《飲冰室詩話》
出都留別諸公(五首選一)[468]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469]。懷抱芳馨蘭一握[470],縱橫宇合霧千重[471]。眼中戰(zhàn)國成爭鹿[472],海內(nèi)人才孰臥龍[473]?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說明
光緒十四年(1888),康有為入京應順天鄉(xiāng)試,第一次向皇帝上書。此舉被視為驚世駭俗,作者也備受頑固派嘲笑攻擊。次年九月出都時賦此留別,對國家前途表示深重的憂慮。
集評
梁啟超曰:平子、孝高復訪余于箱根,月夜相與登塔峰絕頂,高歌南海先生舊作“天龍作騎萬靈從”一詩,覺胸次浩然,大有舞雩三三兩兩之意。
——《飲冰室詩話》
梁鼎芬
梁鼎芬(1859-1919),字心海,號節(jié)庵,廣東番禺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湖北按察使。清亡后,為遺老。有《梁節(jié)庵先生遺詩》。
焦山四憶之一·象山炮臺[474]
此臺亦何有,有我千回淚。我淚今已干,或者變江水。
說明
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曾多次打開中國的大門。作者作為一個愛國進步的士大夫,補天無力。一度還曾因言事被降職,居焦山海西庵避地讀書。短短二十字中,表達了極為深重的痛苦。
俞明震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號觚齋,晚號觚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任刑部主事?!恶R關條約》簽訂后,曾參與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斗爭。辛亥革命后寓居杭州。詩風淡遠幽深,清神獨往。中年后得江山之助,更盤郁蒼涼。有《觚庵詩存》。
宿涼州[475]
云與雪山連,不知山向背。殘日在寒沙,婉孌得月態(tài)[476]。群羊去如水,遠色倏明昧[477]。此景夙未歷,垂老臨絕塞。地遠古愁多,草枯殘壘在。天山一線脈,盤旋走關內(nèi)。流泉滿馳道[478],千里有灌溉。巍然古重鎮(zhèn),四郊如擁戴。風吹大月來,南山忽沉晦[479]。莽莽天無根,靜與長城對。
說明
詩為作者任甘肅提學使時作,所寫塞外風光奇甚,開唐人未有之境。
劉光第
劉光第(1858-1898),字裴村,四川富順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初任刑部主事,后入保國會。光緒二十四年(1898)與譚嗣同等同授四品軍機章京,參與變法。變法失敗,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工詩文,筆力雅健。峨眉紀游諸詩尤美。有《介白堂詩集》、《衷圣齋文集》。
白雪吟
大城凍色連虛空[480],雪花初結人氣融,須臾宮殿皓天上,九陌十六城門同[481]。王侯螻蟻豈得別,一皆蟄入于其宮[482]。而我高歌破屋底,雪壓欲倒心清雄。清涼寶山思一見[483],秀發(fā)五朵寒芙蓉[484]。峨眉石骨冰作肉[485],爛云衣裳不可縫[486]。蓬萊左股愁凍折[487],梅花尚倚尋仙笻[488]。不然千樹萬樹松,黃山之三十六峰[489]。興酣赤腳踏冰上[490],或騎白鶴哦云中[491]。
匡廬皬然五老翁[492],背負幾疊銀屏風[493]。九關神童掩日角[494],一笑玉女開天容[495]。大行雄起天下脊[496],掉尾忽落滄溟東[497]。巨鰲戴山怪如暝[498],燭龍銜火陰不紅[499]??蓱z王母眉如霜[500],云情海思嗟方濃。石晶珠髓嚼虎齒[501],卷霹靂舌驚東公[502]。君不見縞素風沙二萬里[503],粉本可畫無人蹤[504]。黑子變作白彈丸[505],海東一點光濛濛[506]。竦身若木望南北[507],萬古之事撞心胸。塊磊所畏玻璃鐘[508],麯生遇我偏無功[509]。熱懷直欲煖宙合[510],自笑撥火身方窮[511]。夜深煮茗鎮(zhèn)清絕,奇氣郁盤多苦衷[512]。不如杜門且高臥[513],待取南窗五丈之棗朝陽烘[514]。
說明
詩作于光緒十七年(1891),作者任刑部廣西司主事。通過對大雪的描寫,充分發(fā)揮想象,雄奇瑰麗,光怪陸離,充滿神話傳說,又與現(xiàn)實密切相連。表述了對慈禧太后專權擅政的不滿,對國勢日蹙的憂慮和職位低賤有才志而不能報國的苦悶。
集評
狄葆賢曰:富順劉裴村比部……其詩多奇氣,亦恒有幽鑿險之作。然靜穆之致,終流露于行間。又曰:五古意境高絕。
——《平等閣詩話》
夏曾佑
夏曾佑(1861-1904),字穗卿,號別士,又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歷官禮部主事,祁門知縣、泗州知府等。與康有為、梁啟超交游。有《夏曾佑詩集》。
登煙雨樓[515]
片帆沖雨入蒼茫,隔雨樓臺露夕陽。萬頃紋波圍雉堞[516],一聲柔櫓和吳娘。風流朱李遺文落[517],謂竹垞、秋錦。依約云庭昔夢長,庚寅與伯唐、穰卿、子良、研孫游此[518]。只少四圍山色好,為扶殘夢到錢塘。
說明
此舊地重游懷古念友之作,江南煙波景色如畫。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號蟄仙,又號仲閼,別號南武山人。臺灣彰化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官工部主事。中日甲午之戰(zhàn)失敗,割讓臺灣。逢甲聯(lián)臺灣各界愛國人士,起兵抵抗日本,抗戰(zhàn)二十晝夜,兵敗,內(nèi)渡,居廣東鎮(zhèn)平(今蕉嶺),創(chuàng)辦學校,推行新學。曾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廣東諮議局議長。辛亥革命后,出任廣東革命軍政府教育部長。被選為中央?yún)⒆h院議員。因病南歸,卒。其詩富于愛國激情,師法杜甫、陸游、元好問,為晚清詩界革命的重要詩人。有《嶺云海日樓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