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就已經(jīng)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其標志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是在世界大潮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它既反映了作為后發(fā)國家努力奮進的中國故事和中國人的情緒,同時也深刻反映了從現(xiàn)代中國人的立場來面對人類共同遭遇的問題。因此,不管有沒有外國人在注視它,它都是世界繁復多元文化中的一個種類,在倔強地發(fā)展著自己。在這個意義上,我一向不贊成“中國文學正在走向世界”的說法,因為本身就在“世界中”的中國文學,又如何去“走向世界”呢?但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國與國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文學、文化的交流是必需的,中國在20世紀初開始,就如饑似渴地學習來自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經(jīng)驗和文學榜樣,大量引進、翻譯、出版國外的文學作品。在中國的學界,優(yōu)秀的翻譯家、優(yōu)秀的外國文學的研究者往往比文學創(chuàng)作者更加受到尊敬。
相比之下,在20世紀的前半葉,中國文學向世界各國傳播和介紹的狀況,與中國競相翻譯西方國家的文學作品的狀況,是嚴重不對等的。尤其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當時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得以外傳的作品幾乎是寥寥無幾??梢耘e一個例子,1938年正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進入高潮的時刻,美國作家賽珍珠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授獎詞是“對中國農(nóng)民生活進行了豐富與真實的史詩般描述,且在傳記方面有杰出作品”。很顯然,瑞典文學院是在關(guān)注抗戰(zhàn)中的中國,賽珍珠是因為杰出地描寫了中國人的生活,向英語世界的讀者成功介紹中國而獲獎的。但是當時中國反映自己國民真實生活的作品,沒有幾種被翻譯成西方的文字流傳出去、并足以引起西方關(guān)注的。
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國內(nèi)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經(jīng)濟建設(shè)獲得了飛躍的發(fā)展,中國文學的世界影響才開始逐漸擴大。起初還是中國官方組織的翻譯出口,后來通過漢學家的翻譯介紹,逐漸進入世界各國的高校東亞系,或者在漢學界里流通,影響范圍還是很有限。但是,21世紀以來情況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一線作家的重要作品,經(jīng)由歐美國家主流出版社積極主動的譯介,很快進入彼方商業(yè)圖書市場,這就證明了中國文學在國際上影響的真正提高。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以中國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獎不僅僅是其本人的文學成就得到了認可,也包含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成就在國際上贏得了關(guān)注。在重振雄風的新世紀中國文學行列里,以莫言為代表的中國當代作家們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nèi)说街心?,?jīng)過三十多年的歷練,最終形成了豐富的表達自我的成熟風格,而其美學追求,也構(gòu)成了一個時代的文學風格。在這個作家行列里,除了莫言以外,至少還有賈平凹、張煒、王安憶、嚴歌苓、閻連科、余華、蘇童、劉震云、北島、韓少功,等等。
作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中國文學、中國作家世界影響的日漸擴大,其在海外的閱讀、接受和研究狀況也就成為中國學術(shù)界必須有所了解和認知的重要學術(shù)課題。與此同時,對海外學者而言,更為清晰地了解這些作家在中國批評界的境遇,也將為其“他者”言說增加一重不可或缺的“內(nèi)部”視角。如此“內(nèi)外兼修”,才能使我們的相關(guān)研究更為立體、多面;也才能夠使中國的讀者與世界各國的讀者通過這樣一種高層次的學術(shù)交流而獲得感情上的彼此了解和溝通。
四年前的某一天,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李廣良總編輯(時任該社副社長)和正在復旦大學中文博士后流動站做研究的王升遠兩位先生約我見面,希望能夠通過合作,為推動中國文學外譯做一些切實的事情。這一構(gòu)想契合了我多年來的心愿,此事遂順利地開展了下來。我們所遴選的研究對象都是能夠代表20世紀中國文學最高水準的作家,而擔綱各分冊主編的也都是在相關(guān)研究領(lǐng)域耕耘有年、成就卓著的學者。相信“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文學系列”在漢語和英語世界的同時出版,將為世界語境下中國文學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起點和契機。
是為序。
2019年7月8日于魚焦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