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chuàng)作出了以“詩三百”為代表的優(yōu)秀詩篇,此后朝代變換,歷史更迭,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詩歌創(chuàng)作都結(jié)出了豐碩的成果。從《詩經(jīng)》開始,歷經(jīng)漢魏六朝,及至唐詩巔峰,宋詞嫵媚,元曲風流,明詩論理,清詞賞情……中國人的每一種心境,似乎都被古詩詞吟詠過了。詩歌之中,有溫柔與繾綣,有家國與天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以詩為食糧果腹,以詩為空氣呼吸,以詩下酒,以詩會友,以詩傳情,最后以詩殞命,以詩殉葬。
詩歌的美,美在用心靈真誠體悟,那一片片情思,一點點憂愁,沁入心中,在四肢百骸里流淌?!对娊?jīng)》里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對無邪愛情最原初的追求;樂府詩里有“恩情中道絕”的傷情;魏晉南北朝有左思與左芬的兄妹情深、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情深不壽;大唐有李白的豪情、薛濤與魚玄機的悲情、黃巢的霸氣和羅隱的戲謔;到了兩宋,詞的婉約與豪放相得益彰;當金元之時,有竇娥奇冤,也有西廂奇情;大明重開日月天,有“浪花淘盡英雄”的史嘆,也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情思;待到封建王朝的末代,依然有一世帝王發(fā)出“九重三殿誰為友”的慨嘆,有“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企盼……
打開歷史的卷軸,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遇”與“不遇”,“幸”與“不幸”,都可以在詩歌中找到,古人與今人,時代雖不相同,情感卻是相通的:傷春悲秋,懼怕老之將至;離別之苦,期盼再次相遇;愛而不得,為愛傷神傷心;家國之悲,化為悲憤字句;親人溫情,字字沁人心脾;宦游羈旅,為生計奔波勞苦……或癡心,或歡欣,或憂懼,或悲戚,或坦蕩,或煩惱,或狷狂……“情”之一字,古今皆同,解讀古典詩詞,你會發(fā)現(xiàn),千年前所描繪的畫面、迸發(fā)的誓言、展露的情懷……擁有這些的人,分明就是千年后的自己。
千年后的我們,獨坐塵囂,透過這些美麗的詩詞,遙想當年的風云際會,胸中自有磅礴的云氣涌起。紅塵紛擾中,忙碌生活里,倦怠的心靈更需要寧靜的港灣。本書收錄了自《詩經(jīng)》以來數(shù)千年間最美好的字句,用現(xiàn)代人的情感加以解讀,輔之以優(yōu)美的文字,生動有趣的言辭,與古人交流,為今人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