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一本書讀完最美古詩詞(套裝上下冊) 作者:云葭,青黎 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在容顏最美的年華,嫁給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jīng)·周南·桃夭》

桃花自古就被用來比喻女子的美貌,女孩子若是長得漂亮,常會被形容“面若桃花”或“艷若桃李”。似乎桃花天生就該和美人相提并論,春秋時期著名的美人息夫人,別名就叫做桃花夫人。這樣的比喻,也是從《桃夭》這首詩開始的。

之所以以桃花喻美人,不僅僅是因為桃花外形的美,還因為那種獨特的浪漫氣息。在香草美人的遙遠年代,一入了春,山坡上,泉水邊,還有大戶人家的后花園中,大片大片的粉色綻放出令人窒息的美。這就不奇怪為什么很多古裝劇中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熱戀的男女在桃花林中海誓山盟,人面桃花,花香怡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尚不懂賦比興的時候,我曾以為《桃夭》中的姑娘是在春天開滿桃花的時候出嫁的,后來才知道,這只是以桃比興,歌頌姑娘的新婚和婚姻的美滿。桃樹枝葉繁茂,枝頭開滿了粉色的花朵。這位姑娘就要出嫁了,家庭和順平安。

桃花的美令我第一時間想到了一度很喜歡的《桃花源記》,這是我所見過的對桃花最美好的詮釋,陶淵明寫的不僅僅是一篇文章,他為世人編織了一個永恒不變的美好夢境。古往今來,在見慣了爾虞我詐,厭倦了凡塵喧囂之后,有多少人向往那個“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呢。

世上美麗的鮮花何其多,桃花,論華貴不如牡丹,論高雅不如蘭花,論艷麗不如芍藥,可偏偏卻成了最美好的象征。我一度覺得,中國的“桃花源”和西方的“烏托邦”是一樣的,它們所代表的都是無憂無慮的美好境界。然“烏托邦”這三個字聽起來遠沒有桃花源來得美好。成片成片的桃林,枝頭開滿了花,風一吹花瓣就紛紛揚揚飄落,在桃樹下置一張石桌,在花瓣雨中品一杯濃茶,光是想想就覺得美得不真實。

的確,桃花源雖美,卻不真實。我們根本不知道,究竟有沒有這樣的地方存在,就算有,也不是輕易就能找到的吧。漁人無意中闖入這個人間仙境,離開后帶人去尋找,卻再也找不到那條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宋詩人謝枋得在《慶全庵桃花》中寫道:“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可見在桃花源中無憂無慮生活的人們,也是怕被打擾了吧。一旦與外界相通了,桃花源也就再也不是桃花源了。

回過頭來再說《桃夭》,詩中要出嫁的這位新娘,心里定然是充滿美好憧憬的。桃樹枝葉繁茂,桃子又大又甜,這位姑娘要出嫁了,家庭幸福美滿。無論是哪位新嫁娘,在婚禮當天都會又緊張又期待,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她將不再是一個人,她的喜怒,她的哀樂,時刻會有另一個人去牽掛。

西式的婚禮上,牧師會問新娘子:“無論他將來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他將來身體健康或不適,你都愿意和他永遠在一起嗎?”我曾參加過好幾次這樣的婚禮,每次聽到新娘子微笑著說出“我愿意”的時候,我總覺得這是比“我愛你”更能打動人心的三個字。我愿意,從此把一生的幸福都交給你。

桃樹枝葉繁茂,葉子長得濃密。這位姑娘要出嫁了,家庭幸福平安。從桃花到果實再到葉子,都是那樣的美好,結婚的新娘子,一定會甜甜蜜蜜,和繁盛的桃樹一樣。

全詩三部分都以“桃之夭夭”開頭,以形容桃樹的茂盛?;蛟S大多數(shù)人對“逃之夭夭”這個成語會更加熟悉,這也是從《桃夭》中演變而來的,用來形容跑得無影無蹤。這可謂是引申的意思與原文區(qū)別最大的一個成語了吧,誰能想到它的本意是贊美桃花的美麗茂盛呢。

有一個和桃花有關的愛情故事,從唐朝崔護《題都城南莊》而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清明時節(jié),崔護獨自去都城南門郊游,因為口渴敲開了一家人的門。隨著門縫漸漸變大,女子美麗的容顏便展現(xiàn)在了崔護的面前,那一刻他便在心里刻下了她的影子。那姑娘給他端來了水,二人相談甚歡,互相有了好感。分別后,崔護本想忘了她,可是到第二年的清明,他再也無法控制心中的思念之情,直奔城南去找她。然桃花依舊開得燦爛美麗,姑娘卻沒有在家。崔護心中悵然,在門上留下了這首著名的《題都城南莊》。

幾日之后,崔護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走到門口聽到里面?zhèn)鱽砜奁穆曇?。敲門之后,一位老者出來將事情相告,崔護這才知道,原來自從去年清明一別,那姑娘心情低落,時常精神恍惚,也不肯嫁給他人。后來看到門上的詩句,她便一病不起,絕食而死。

崔護悲痛異常,請求進門去拜祭死者。他抱著姑娘失聲痛哭,誰知姑娘居然睜開了眼睛。姑娘的父親十分開心,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這原本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卻因為結局傳奇性而成了喜劇。崔護的這首詩也流傳千古,不知究竟是故事豐富了詩句,還是詩句點綴了故事。不過無論如何,“人面桃花相映紅”成了千古名句。后人說女子美麗,也經(jīng)常會以“人面桃花”稱贊之。

我總覺得這個故事太過圓滿而顯得不真實,有人說,其實是后人為了讓崔護和姑娘有個美好的結局,特意為故事增添了傳奇色彩。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愛情往往會因為傳奇而更浪漫。

桃花這種充滿浪漫氣息的植物,用來比喻美人和愛情再合適不過。殘缺的愛情也好,美滿的婚姻也罷,在花朵爛漫的桃樹下,唱一曲清歌,許一個白首不相離的誓言,總是很唯美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愿意在容顏最美好的年華,嫁給你,宜室宜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