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衣綠衣,綠衣黃里
——斯人已逝,魂歸何處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詩經(jīng)·邶風·綠衣》
看到“綠衣”二字,我腦子里鬼使神差冒出來竟然是聊齋中《綠衣女》的故事。
書生半夜燈下讀書,有綠衣女子推門而入。書生明知綠衣女不是人類,但二人還是相處得十分開心,自那以后夜夜相會。直到有一天,綠衣女心中感到不安,天亮后她剛離開,書生便聽到了她的呼救聲,然而尋遍四周未見到人影,最后在屋檐下發(fā)現(xiàn)一只蜘蛛在捕捉一只綠蜂。書生將奄奄一息的綠蜂救了出來,綠蜂蘇醒后,沾了硯臺里的墨水在桌上寫了個“謝”字就飛走了。從此綠衣女再也沒有出現(xiàn)。
詩和故事之間沒有任何關聯(lián),僅僅因為題目中相同的“綠衣”二字,讓我產(chǎn)生了這樣不靠譜的聯(lián)想。
綠衣,即綠色的衣服。從古至今,學者們一般都認為《綠衣》是悼亡詩,這一說法也被后世認可。詩中描寫的場景是,丈夫撫摸著妻子留下來的衣服,反復端詳,睹物思人,回憶起妻子生前的種種,不禁心生愁苦,凄涼哀婉。
綠衣服啊綠衣服,綠色的外衣黃色的里,心中憂傷又愁苦,憂愁何時能停止?
綠衣服呀綠衣服,綠色的上衣黃色的裳,心中憂傷又愁苦,憂愁何時能忘?
妻子永遠離開了,只留下這件綠色的衣服。而這對丈夫來說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是妻子生活的縮影。為什么他看到綠衣會這么難過?因為綠衣是妻子生前親手為他所織,里面所凝聚的是妻子對他的深深關切。
“綠兮絲兮,女所止兮”。無論是綠色的外衣還是黃色的里衣,一絲一線都經(jīng)過妻子的手。絲者,思也。絲絲纏繞的,是我思念的心。
明朝馮夢龍采集編纂的詩歌總集《山歌》里面有一首詩叫《素帕》,就是以“絲”喻“思”: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
《山歌》內(nèi)容樸實,大多數(shù)接近口語。這首詩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說的是一女子不會寫詩,想情郎的時候就寄一方絲帕給他。情人拿到絲帕后,反復顛倒著看,無論橫著還是豎著,看見的都是絲?!皺M也絲來豎也絲”,其實就是“橫也思來豎也思”啊。雖只是一方素帕,承載的是女子對情郎濃濃的思念。
素帕也好,綠衣也罷,它們已經(jīng)不僅僅是件死物了,而是思念的代表??晌矣X得《綠衣》中這種天人永隔的思念,帶著一點殘酷的意味。無論我有多想你,你永遠不可能知道,更不可能再回到我的身邊。
在古代的悼亡詩中,《綠衣》算是很有代表性的,《詩經(jīng)》中另一首很有名的悼亡詩是《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這也是一首悼亡愛人的詩,一般認為這是妻子悼念逝去的丈夫。妻子默默站在丈夫的墳邊,看著叢生的葛藤,頓覺傷感。詩中描寫的雖是丈夫的孤獨,實際上想表達的是妻子自己的孤獨和凄涼?;钪娜?,遠遠比死去的人痛苦。
我的愛人葬在這里,誰來陪伴在他身邊?他只能孤獨地安息著。等我百年之后,再回到墳墓里和你相聚。這和著名愛情故事《梁?!返慕Y局很像。梁山伯死了,祝英臺悲痛欲絕,在成親當天跳入他的墓穴。
合墓而居,生住在一起,死葬在一起。這樣的愛,完全足以超越生死。
同樣是悼亡愛人,《葛生》和《綠衣》有著不同的意味,但其中所蘊含的生者的孤獨憂愁和對亡者的思念卻是相同的。
在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似乎很少有人再去重復“悼亡”的古典情懷了,但是在古代,這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很多我們熟知的詩人都曾寫過關于悼亡的傳世名詩。
關于《綠衣》的具體含義,爭議還是頗大的。在我們這個時代,普遍都已經(jīng)接受悼亡詩的說法,但是《毛詩序》卻認為這是莊姜夫人感嘆自己被衛(wèi)莊公冷落而作。
提到莊姜,不得不提的是《詩經(jīng)》中歌頌她的名篇《碩人》,從《碩人》中可以明顯看出莊姜的身份,她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后嫁給衛(wèi)莊公。她前半生可謂活得風光無限,但是因為婚后無子而遭到了衛(wèi)莊公的冷落,最終在深宮中孤獨地度過了一生。
后世對莊姜夫人的評價很高,宋理學家朱熹甚至認為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柏舟》、《綠衣》、《燕燕》、《擊鼓》、《凱風》這五首詩都是出自莊姜之手。他在《詩集傳》中寫道:“莊公惑于嬖妾,夫人莊姜賢而失位,故作此詩,言綠衣黃里,以比賤妾尊顯。正嫡幽微,使我憂之不能自己也。”
朱熹的說法和《毛詩序》差不多,或許這種說法和詩的表面意思相差較大,在時間的浪濤中漸漸失去了大部分支持的聲音,而悼亡詩的說法卻一直屹立不倒。
斯人已去,魂歸何處?我在思念你,可你并不知道。有時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恰恰就是生與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