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門之春吟草

詩詞自話 作者:鄧云鄉(xiāng) 著


吳門之春吟草

一浣塵襟綠野開,年年幾度暢詩懷。

輕車慣愛江南路,花約酒盟趁興來。

久住上海,塵囂困人,一上火車,開出市郊,望見窗外綠野,便覺心曠神怡。蘇州王西野、陸天諸老友,客臘即有鄧尉看梅之約,因于驚蟄后五日,買車赴蘇。

風流畢竟俞夫子,小額新題環(huán)秀莊。

山石金閶留勝跡,一番妝點墨花香。

下車即同王西野兄往刺繡研究所訪所長徐紹青兄。參觀新修之環(huán)秀山莊、王鏊祠堂等古跡。俞平伯老師前年所題之“環(huán)秀山莊”匾已制好,掛在門前。匾黃楊木所制,字法龍藏寺,蒼勁而拙,極為高古。按環(huán)秀山莊山石,據(jù)傳為乾隆時堆石名家戈裕良所作。小而精,現(xiàn)保存完好,小假山推為吳下第一。

壘石周環(huán)見匠心,綺窗小院自深深。

芭蕉種罷還栽竹,夜雨敲詩仔細吟。

徐紹青兄以畫家、刺繡專家領導蘇州刺繡研究所,辛苦經(jīng)營,不遺余力,其所經(jīng)營增建之繡品展覽樓,在假山西,完全江南園林式建筑。由建造紐約明軒之工匠承建,樓梯均藏山石中。堆石極佳,近年少見。

小園老樹紫薇花,幾度春風爛若霞。

“諸子”“群經(jīng)”門第在,儒林雅望重俞家。

馬醫(yī)科巷曲園,春在堂、樂知堂兩廳已修繕一新,據(jù)云“春在堂”、“德清俞太史著書之廬”等匾額,亦將重制懸掛。后面園林部分,亦將考慮重新恢復。舊存花木,尚有一株一百五十余年之老紫薇花,生機仍旺,花時爛若錦繡也。葉老圣陶極關心曲園修復事,幾次建議有關領導,謂“曲園不能無園”。因其不只關系蘇州園林風景。且關系保存近代學人之古跡,與學術之影響亦甚重要。

吳下文華百代馨,美人名士盡秋螢。

春風閑過鈕家巷,又見前朝紗帽廳。

蘇州是出狀元的地方,舊時狀元府大多已荒廢。近代名狀元洪鈞故第已改工廠。參觀鈕家巷乾隆五十八年狀元潘世恩故居,宅中“紗帽廳”正在重修,建筑十分特殊、精美。

蝦肉餛飩共小籠,歡欣座上一時同。

莫嗔入肆喧闐甚,我愛吳中市井風。

玄妙觀小肆吃蝦肉餛飩極佳。余三十余年前,初到蘇州,即愛到玄妙觀黃天源、觀振興等肆中吃蘇式面點,雖然擁擠,但有地方風土情趣,十分可愛。

樹樹寒香發(fā)滿枝,我如行腳未來遲。

春情萬斛閑斟酌,又被梅花笑我詩。

驅(qū)車去鄧尉山看梅,香雪?;ㄩ_正盛,司徒廟前車水馬龍,有人滿之患,游懷極暢,惜無好詩以紀之也。

一曲天池萬古清,浮云來去歲時情。

臨流幾個吳宮女,留得芳容雁亦驚。

為避開香雪海擁擠的看花人,友人等便驅(qū)車去天池石屋古寺游覽。天地造化,處處均有奇觀,天池在石屋山上,亂石中鑿為方池,一泓清泉,萬古不息,正所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也。

石屋殘存斷首佛,袈裟法相渺山河。

摩崖猶識根源老,吳下留題勝跡多。

石屋佛殿之石佛頭,均已不見矣。有石刻聯(lián)語云:“生生菩薩家,世世常出家;心不忘般若,身不離袈裟?!毕Ш酢吧聿浑x袈裟”,而頭已離身矣。寺外有李根源先生摩崖題壁,極為蒼勁。

龍碑斷帽誰家墓,石馬殘軀存舊型。

未必荒煙知姓字,春山一望數(shù)峰青。

石屋古寺山路中,有斷碑、殘缺石人、石馬,規(guī)模猶在,惜同行友人中均不知為誰氏墓地。惟見周環(huán)春山回青,十分可愛。

十一

扣關萍水班荊坐,叨擾僧家一碗茶。

喜得甘泉清且洌,何時再看牡丹花。

石屋古寺中吃天池水泡茶,極為清洌。廟后老牡丹一叢,已發(fā)芽,想象其花時,心甚戀之。

十二

新屋人家亂石墻,柴門黃犬野梅香。

結(jié)廬我欲毗鄰住,錯惹癡情認故鄉(xiāng)。

一路之上,山村人家,均建新屋,亂石砌為虎皮墻,野梅亂發(fā),小犬時出道間,極似吾鄉(xiāng)景物,不覺神為之移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