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行紀
北京五日,得詩四首,略加解說,用代行紀,愿與讀者共享其樂。
一
離京兩載過,歸日感情多,
骨肉常思念,親朋近若何?
街燈明照眼,廣廈訝巍峨,
陋巷仍盤曲,依稀覓“草窩”。
兩年半沒有回北京,雖在上海工作三十五六年,對北京仍如故鄉(xiāng)般思念,兩年半覺得很長了。三月廿五日自西安飛京,到時天已較晚,乘車進城,高樓燈火,一路不斷,不少均新建者,而南城下斜街、牛街一帶,仍狹窄曲折如故。舊城改造任務十分艱巨,甚難改觀耳?;氐嚼锶式峙f居妹妹處,簡陋的平房,似乎真是到家了。江南諺語云:“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茅庵草窩?!庇枭钣写烁小?/p>
二
油條大又熱,只賣九分錢,
燒餅芝麻醬,噴香個個圓。
書生愛此物,豈羨八珍筵。
古語稱寒具,今人已不傳。
北京供應很好,早起買來熱油條、芝麻醬燒餅。每只油條九分,燒餅一角,都較上海便宜得多,又熱又香,殊堪果腹。因想起陳從周教授思念大餅油條的文章,我亦深有同感。上海家中現(xiàn)在買油條、大餅十分困難了。偶然起早跑大遠買到,卻不知是什么下腳油炸的,吃起來嗆喉嚨,后來知難而退,也不再去找這個麻煩了。
三
人傳肯德雞,風味我何知?
偶作京華客,聞香一顧之。
兩元加六角,鮮嫩一枝持。
足飽老饕欲,阮囊解莫遲。
我于飲食,倒不完全是國粹派,西餐也很愛吃,過去上海西餐比北京又好又方便、便宜。五十年代不用說了,八十年代前期還偶到“紅房子”這類名店解解饞,近四五年中,則價格騰貴,阮囊羞澀,不敢問津矣。在北京東四,忽見聞名已久的“肯德雞”,進去看看,只二元六角一枝。想想上海在單位食堂買個電烤雞腿,還要三元多,便毫不遲疑,買來解饞矣。
四
五日京華客,雪飛整兩天。
崇樓銀世界,春樹玉嬋娟。
潤澤被郊野,冰凌掛屋檐。
寒窗多暖意,預卜祝豐年。
三月二十五日晚到京,二十六日即下大雪,二十七日雪住,晚間又落,二十八日下了一整天,冒寒到天安門及公主墳看雪景,美麗異常。然冷不可耐,不敢久留?;丶胰∨?,北京各家暖氣、爐火,較上海室中清冷,舒服多矣。北國春天,多苦于旱,得此連日雨雪,農(nóng)作物大受益,春耕宿麥均有利,可卜豐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