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黃昏與中國文學的日暮情思

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 作者:傅道彬


第三章 黃昏與中國文學的日暮情思

引言

自然的變化并不是毫無意義的循環(huán)往復,“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輝煌的日出蒼茫的落日引起原始人類神奇、迷惘、贊嘆、感傷等心靈震動,凝聚成“黎明—黃昏”的文化情結,繆勒曾說過:“一切自然現象基礎上產生的神話,全部都是太陽神話,或者是與朝霞、晚霞相關的神話。”但是,饒有興趣的是中國文學并不著力表現日出的恢弘境界,而是刻意渲染黃昏的落寞意趣。中國文學時時流露出來的青春易去人生遷逝的感傷和暝色起愁日暮途遠的嗟嘆以及古典意象里的荒煙落日、羈旅斜陽、余霞晚歸的美學情境,無不涂抹著夕陽的殘紅,形成濃重的日暮情思。經過文化的象征,黃昏落日已不是純粹的自然現象,而上升為藝術上的“有意味的形式”,由此引起我們探討的興趣。

  1. 劉魁立:《歐洲民間文學研究中的第一個流派——神話學派》,《民間文藝集刊》第3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