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文賦 作者:程怡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326],與君生別離[327]。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zhǎng),會(huì)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328]。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329]?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330]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

說明

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文選》,將這一組無名氏的作品標(biāo)為“古詩十九首”。一般認(rèn)為這些詩是漢末那些下層的失意文人的作品,詩中表現(xiàn)的多為感時(shí)言愁與相思離別的情緒,對(duì)我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很深遠(yuǎn)的影響。

這是一首思念遠(yuǎn)人的詩。前四句點(diǎn)明這種天涯萬里的思緒。接下來八句極寫對(duì)遠(yuǎn)人的思念。“浮云”、“游子”二句,仿佛在問,我的心境如此,你呢?我們真的會(huì)面無期了嗎?哀怨極深,卻含而不露?!八季钊死?,歲月忽已晚?!闭媸菍⑦@份離情視作整個(gè)生命的泣血之筆,而表達(dá)得竟又是如此質(zhì)樸,令人嘆惋。

集評(píng)

(梁)劉勰曰:古詩之離別,樂府之長(zhǎng)城,詞怨旨深,而復(fù)兼乎比興。

——《文心雕龍·隱秀》

(唐)釋皎然云:“十九首”辭精義炳,婉而成章,始見作用之功。

——《詩式》

(宋)嚴(yán)羽評(píng)曰:《古詩十九首》,非止一人之詩也。“行行重行行”樂府以為枚乘之作,則其他可知矣。又曰: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

——《滄浪詩話》

(元)楊載曰:觀漢魏古詩,藹然有感動(dòng)人處,如《古詩十九首》,皆當(dāng)熟讀玩味,自見其趣。

——《詩法家數(shù)》

(元)陳繹曾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發(fā)至情。

——《詩譜》

(明)王世懋曰:《十九首》,五言之《詩經(jīng)》也。

——《藝圃擷余》

(明)王世貞評(píng)曰:“相去日以遠(yuǎn),衣帶日以緩”?!熬彙弊置顦O,又古歌云:“離家日趨遠(yuǎn),衣帶日趨緩”。豈古人亦相蹈襲耶?“以”字雅,“趨”字峭,俱大有味。

——《藝苑卮言》卷二

(明)陸時(shí)雍曰:十九首近于賦而遠(yuǎn)于風(fēng),故其情可陳,而其事可舉也。虛者實(shí)之,紆者直之,則感悟之意微,而陳肆之用廣矣,夫微而能通,婉而可諷者,《風(fēng)》之為道美也。

——《詩鏡總論》

又曰:一句一情,一情一轉(zhuǎn)?!靶行兄匦行小敝院尉J也?!芭c君生別離”,情何慘也?!跋嗳ト找堰h(yuǎn),衣帶日已緩”,神何悴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怨何溫也?!皸壘锜o復(fù)道,努力加餐飯”,前為廢食,今乃加餐,亦無奈而自寬云耳?!耙聨找丫彙币徽Z,韻甚?!案≡票伟兹铡币庥兴?,此詩人所為善怨。此詩含情之妙,不見其情,畜意之深,不知其意。

——《古詩鏡》

(明)謝榛曰:“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屬對(duì)雖切,亦自古老。

——《四溟詩話》

又曰:“格古調(diào)高,句平意遠(yuǎn),不尚難字,而自然過人矣。”

——《四溟詩話》卷四

(清)宋征璧曰: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俱是格言。

——《抱真堂詩話》

(清)宋征璧曰:十九首及蘇、李五言,反復(fù)諷詠,便移寒暑。

——《抱真堂詩話》

(清)賀貽孫評(píng)曰:不知何所起,不知何所止,一片靈氣,恍惚而來。十九首中取一篇諷之亦爾,取一段諷之亦爾,取一句諷之亦爾,合十九首全諷之亦爾。

又:“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以下十二句,字字皆訴生別之苦。末云:“努力加餐飯”,無可奈何,自慰自解,不怨之怨,其怨更深?!ㄆ案≡票伟兹铡蔽遄郑月对挂猓蛔詼喨粺o跡,余皆溫柔婉戀,使人不覺為怨,真可以怨者也。

——《詩筏》

(清)牟愿相曰:十九首萬愁萬苦,古今讀者萬輩,各有愁苦處,恰好觸著。

——《小澥草堂雜論詩》

(清)王夫之曰:意在言先,亦在言后,從容涵泳,自然生其氣象。即五言中,十九首猶有得此意者。

——《薑齋詩話》卷上

(清)陳祚明曰:用意曲盡,創(chuàng)語新警。

——《采菽堂古詩選》

(清)邵長(zhǎng)衡曰:怨而不怒,見于加餐一結(jié)。忠信見疑,往往如此。

——《文選集評(píng)》

(清)朱筠曰:十九首無題詩也,從何說起?蓋人情不能已者,莫如別離,而人情之尤不能已者,莫如適當(dāng)別離。只“行行重行行”五字,便覺纏綿真摯,情流言外矣。

——《古詩十九首說》

(清)龐塏曰:漢魏詩質(zhì)直如說話,而字隨字折,句隨句轉(zhuǎn),一意順行以成篇,純是從三百篇家法。

又:“行行重行行”,非泛用起手也,五字包括終篇。蓋本詩人“聊以行國”來,先有“與君生別離”一段在胸中,留之不得,舍之不忍,行而又行,不能自已,故下即云云,皆述行行時(shí)意興也。末意以相思老人,歲月不居,勿以我為念,當(dāng)于前途努力加餐耳。無可奈何,強(qiáng)以相慰,情詞可感。

——《詩義固說·上》

(清)沈德潛曰:《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shí)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fù)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xiǎn)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是為國風(fēng)之遺。

——《說詩晬語》

(清)方東樹評(píng)曰:“行行重行行”,此只是室思之詩。起六句追述始別,夾敘夾議,“道路”二句頓挫斷住?!昂R”二句,忽縱筆橫插,振起一篇奇警,逆攝下游子不返,非徒設(shè)色也。“相去”四句,遙接起六句,反承“胡馬”“越鳥”,將行者頓斷,然后再入己今日之思,與始別相應(yīng)?!皸壘琛倍?,換筆換意,繞回作收,作自寬語,見溫良貞淑,與前“衣帶”句相應(yīng)?!耙聨А本洹缃庾鳌八季钊耸荨币猓瑒t為居者自言,逆取下“浮云”句,含下“思君”“加餐”,文勢(shì)突兀奇縱?!鞍兹铡币杂饔巫樱霸票巍毖圆灰娬找?,興而比也。……而溫厚不迫。……怨而不怒。……凡六換筆換勢(shì),往復(fù)曲折。古人作書,有往必收,無垂不縮,翩若驚鴻,矯若游龍。以此求其文法,即以此通其詞意,然后知所謂如無縫天衣者如是,以其針線密,不見段落裁縫之跡也。此詩用筆用法,精深細(xì)意如此。

——《昭昧詹言·卷二·十一》

(清)方東樹曰:大抵古詩皆從“騷”出,比興多而質(zhì)言少。

——《昭昧詹言·卷二·三七》

(清)劉熙載云:《古詩十九首》與蘇、李同一悲慨,然古詩兼有豪放曠達(dá)之意,與蘇、李之一于委曲含蓄,有陽舒陰慘之不同。知人論世者,自能得諸言外,固不必如鐘嶸《詩品》謂“古詩”“出于國風(fēng)”,李陵“出于楚辭”也。

又:十九首鑿空亂道,讀之自覺四顧躊躇,百端交集。詩至此,始可謂其中有物也已。

——《藝概·卷二·詩概》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jié)綺[331]窗,阿閣三重[332]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333]。清商隨風(fēng)發(fā)[334],中曲正徘徊[335],一彈再三嘆[336],慷慨[337]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說明

這首詩在“十九首”中列第五,是一首感嘆知音難遇的詩。詩人被隨風(fēng)傳送而來的音樂感動(dòng),佇立靜聽,從哀弦之中體會(huì)到了高閣上的演奏者的莫大的悲哀。他所同情的不是演奏者的痛苦本身,而是演奏者的痛苦根本不被理解;也許,詩人之所以被感動(dòng),恰恰是因?yàn)樗旧硪灿兄瑯硬槐焕斫獾耐纯啵坑谑窃娙讼胂笞约号c未曾謀面的音樂家正是世間少有的可以彼此相通的知音?!霸笧殡p鴻鵠,奮翅起高飛”,結(jié)尾的這一飛揚(yáng)的想象,寫人在孤寂中對(duì)知音之渴望,確實(shí)很動(dòng)人。

集評(píng)

(唐)李善曰: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達(dá),知人者稀也。西北乾位,君之居也。

——《文選注》

(元)劉履曰:曾原曰“此詩傷賢者忠言之不用而將隱也。高樓重階,比朝廷之尊嚴(yán),弦歌音響,喻忠言之悲切;杞梁妻念夫而形于聲,此則念君而形于言。徘徊而不忍忘,慷慨而懷不足,其切切于君者至矣。歌者苦而知音稀,惜其言不見用,將高舉而遠(yuǎn)去?!贝苏f得之。

——《古詩十九首旨意》

(明)陸時(shí)雍曰:撫衷徘徊,四顧無侶?!安幌Ц枵呖?,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空中送情,知向誰是?言之令人悱惻。

——《古詩鏡》

(明)孫鑛曰:敘事有次第,首尾完凈,思遠(yuǎn)而調(diào)響,蒼古中有疏快,絕堪諷詠。

——《文選集評(píng)》

(清)陳祚明曰:傷知音稀,亦與“識(shí)曲聽其真”同慨,二詩意相類。

——《采菽堂古詩選》

(清)吳淇曰:“此亦不得于君之詩。自托于歌者,然不于歌者口中寫之,卻于聽者口中寫之,且于遙聽未面之人口中寫之?!昏搅褐蓿∑渖碇?,聲之哀,意之苦也。至有風(fēng)傳遞其聲,始有盈耳之嘆?!善渎曋Ф湟庵?,于是聽者代為之詞,若曰:歌之苦,我所不惜,難得者,知音耳。如有知音者,愿與同歸矣?!庇衷唬捍艘嗍菑穆曋心〕鰝€(gè)絕代佳人來……更說得縹緲,令人可想而不可即?!苏率鞘鰬眩质俏疵?,故聽而止知其意之苦。……此章情在“聲”,故用“風(fēng)”字點(diǎn)醒。十九首中,惟此首最為悲酸。

——《古詩十九首定論》

(清)賀貽孫曰:“西北有高樓”一篇,皆想象之詞。阿閣之上,忽聞弦歌,憑空摹擬,幻甚。此下皆描“悲”字之神?!盁o乃杞梁妻”惝恍疑似,妙不可言?!扒迳屉S風(fēng)發(fā)”四句,肉竹之外,別有妙理,此知音者所以難也。蓋歌者既苦,則知者自稀,傷知稀即所以惜歌者也。一種幽怨,全從言外得之。自注詩者必以首四句指帝都,中八句自嘆才高,而以知稀寓仕宦未達(dá)之意,遂令此詩索然。惜哉!

——《詩筏》

(清)方東樹評(píng)之曰:此言知音難遇,而造境創(chuàng)言,虛者實(shí)證之,意象筆勢(shì)文法極奇,可謂精深華妙。一起無端,妙極。五六句敘歌聲。七八硬指實(shí)之,以為色澤波瀾,是為不測(cè)之妙?!扒迳獭彼木漕D挫,于實(shí)中又實(shí)之,更奇?!安幌А倍?,乃是本意交待,而反似從上文生出溢意,其妙如此。收句深致慨嘆……此等文法,從《莊子》來。不過言知音之難遇,而造語造象,奇妙如此。

——《昭昧詹言》卷二十五

迢迢牽牛星

迢迢[338]牽牛星,皎皎河漢女[339]。纖纖擢素[340]手,札札弄機(jī)杼[341],終日不成章[342],泣涕零[343]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344]復(fù)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345]不得語。

說明

這首詩為“十九首”的第十首。是一首情歌,以神話中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比喻現(xiàn)實(shí)中兩情相悅卻被阻隔,不得如愿的委屈與哀怨。

此詩從一女性的角度來寫愛情受挫的痛苦。首二句起興也。后四句寫這女子由于見不到愛人而終日痛哭,什么也干不了。最后四句寫女子與她的心上人實(shí)際上并未隔著鴻溝深淵,可為什么卻“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呢?這一疑問確實(shí)可以激起人們的許多聯(lián)想與深深的共鳴。人生多的是這種“美麗”的遺憾。

集評(píng)

(元)劉履曰:此言臣有才美,善于治職,而君不信用,不得以盡臣子之忠,猶織女有皎潔纖素之質(zhì),勤于所事,不得與牽牛相視,以盡夫婦之道也。惟其不得相親,有所思系,心不專在,故雖終日機(jī)織,不成文章,惟有泣涕而已。夫河漢既清且淺,相去甚近,一水之間,分明盼視,而不得通其語,是豈無所為哉?含蓄意思,自有不可盡言者爾。

——《古詩十九首旨意》

(明)陸時(shí)雍曰:末二語,就事微挑,追情妙繪,絕不費(fèi)思一點(diǎn)。

——《古詩鏡》

(明)孫鑛曰:全是演《毛詩》語,末四句直捷痛快,振起全首精神,然亦是《河廣》脫胎來。

——《文選集評(píng)》

(清)朱筠曰:世上原有一樁境界,處至親至密之地,而語不能入,情不能通者,歷代史事,不可枚舉??此鋈灰詿o情寫有情,拈二星來說,說得如真有其事的一般。起二句“迢迢”言遠(yuǎn)也?!梆ā毖悦饕病!袄w纖”句如見其形,“札札”句如聞其聲?!敖K日不成章”,把一切孝子忠臣終日無聊景況,一語說盡;“泣涕零如雨”,再足一句,然其中之間隔,夫豈遠(yuǎn)哉?以言河漢,則清而且淺,相去無幾,何難披肝露膽,直陳衷曲?乃至“盈盈一水間”脈脈千種,欲語不得,奈何!奈何!此等詩字字痛快,令天下后世處其境者,可以痛哭;不處其境者,可以歌舞。即杜、韓手筆,且恐摹寫不到,何況余子?

——《古詩十九首說》

(清)陳祚明曰: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人情于所愛,莫不欲終身相守,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猜彼之見棄,亦其常也。終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復(fù)不知其樂,乍一別離,則此愁難已,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故十九首唯此二意,而低回反復(fù),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此詩所以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則人人本自有詩也;但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盡,故特推十九首以為至極?!攀咨蒲郧?,惟是不使情為徑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寫之,故言不盡而情則無不盡。

——《采菽堂古詩選》

(清)李因篤評(píng)曰:寫無情之星,如人間好合綢繆,語語認(rèn)真,語語神化,直追南、雅矣。

——《漢詩音注》

(清)方東樹曰:此詩佳麗,只陳別意,旨意明白。妙在收處四語,不著議論,而詠嘆深致,托意高妙。

——《昭昧詹言》

回車駕言邁

回車駕言邁[346],悠悠涉長(zhǎng)道。四顧何茫茫[347],東風(fēng)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348]?盛衰各有時(shí),立身苦[349]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zhǎng)壽考?奄忽隨物化[350],榮名[351]以為寶。

說明

這也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是自警自勵(lì)之作。

前六句寫一久客還鄉(xiāng)的游子,在春天的原野上所感到的悵悵春愁。春天新興的氣象,引起的并非生命的蓬勃之感,而是與興盛相反的對(duì)衰老的恐懼。“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一個(gè)人得經(jīng)歷多少生生死死的坎坷,才能體會(huì)到春天的這一份憂愁??!后面六句強(qiáng)調(diào)生命有限,盛年更其短暫,所以一定要早早地干出一番功業(yè),以獲不朽之榮名。這是漢、魏間許多士大夫共同的人生觀。

集評(píng)

(元)劉履曰:此因回車涉道,顧瞻時(shí)物之變,慨然感悟,恨立身之不早也,且人生非金石之固,豈能久存于世?所可寶者,特榮名而已。蓋亦“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之意。

——《古詩十九首旨意》

(明)陸時(shí)雍曰:王元美嘗論此詩云:“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不得已而托之名;“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名亦無歸矣!又不得已而歸之酒曰:“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至于被服紈素,其趣越卑,而其情益可憫矣!“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語素而老。

——《古詩鏡》

(明)譚元春曰:予嘗言“使我有千秋名,不如即時(shí)一杯酒”,語近粗蕩,使酣放無志人借口。請(qǐng)看“榮名以為寶”,“寶”字響往何如鄭重!

——《古詩歸》

(明)鐘惺評(píng):“四顧何茫茫,東風(fēng)搖百草”兩句,寫得曠而悲,不必讀下文矣。

——《古詩歸》

(明)王世貞評(píng)曰:“東風(fēng)搖百草”,“搖”字稍露崢嶸,便是句法為人所窺。

——《藝苑卮言》

(清)吳淇曰:宋玉悲秋,秋固悲也。此詩反將一片艷陽天氣,寫得衰颯如秋,其力真堪與造物爭(zhēng)衡,焉得不移人之情?“四顧何茫茫”正描寫“無故物”光景,“無故物”正從“東風(fēng)”句逼出。

——《選詩定論》

(清)陳祚明曰:慨得志之無時(shí),河清難俟,不得已而托之身后之名,名與身孰親?悲夫!古今唯此失志之感,不得已而托之名,托之神仙,托之飲酒,唯知道者,可以冥忘,有所托以自解者,其不解彌深。

——《采菽堂古詩選》

(清)田雯曰:十九首之妙,詞義炳婉而成章,后人專稱“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二語,淺矣!

——《古歡堂集·雜著》

(清)賀貽孫曰:“回車駕言邁”篇,感壽命之不常,而欲以榮名為貴?!膀?qū)車上東門”篇,嘆人生如寄,而欲以飲酒自娛。倏而憂生,倏而達(dá)生,雖同一感慨,然覺飲酒一語更悲。以此知凡言達(dá)生者,皆無聊語也。

——《詩筏》

(清)方東樹評(píng)之曰:起二句縱斷,“悠悠”句以比世運(yùn)。下縱蕩往復(fù)言之?!把赃~”,“涉長(zhǎng)道”,言人生世,進(jìn)德修業(yè)無窮。“四顧”十句,言感草木而易老?!傲⑸怼薄ⅰ皹s名”分二意,一老一死皆倒接。此言人生不常,忽與草木同盡,疾沒世而名不稱。意旨極明白,而氣體高妙,語質(zhì)而豪宕,更勝妍辭麗色。

——《昭昧詹言》

(清)朱筠曰:這首詩從悟后著筆,故起一句曰“回車駕言邁”,言看破世事,不如歸去也“悠悠涉長(zhǎng)道”足一句。下便從長(zhǎng)道生情,見道旁百草,已為東風(fēng)搖蕩而出,是春景也,然草方萌芽,即有荒萎,人當(dāng)初生,即有衰謝。但見春復(fù)一春,故物已盡,焉得不速老乎?說到盛衰有時(shí),人已是胸中雪亮,毫無滯礙,豈有尚不能立身者?立身功名道德皆是?!傲⑸砜嗖辉纭?,從無可奈何處泛泛說來?!叭松倍溆诌M(jìn)一層,言即能立身,身非金石,何由長(zhǎng)壽?亦不過“奄忽隨物化”已耳!說至此,直是煙消燈滅,無可收拾,乃從世情中轉(zhuǎn)一語曰“求點(diǎn)子榮名也罷了”,趣極!

——《古詩十九首說》

(清)張玉榖曰:此自警之詩,前六即出游所見,觸起人生易老?!八鰺o故物”句,真足感人?!兆派酢?/p>

——《古詩賞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