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文學批評演變概述
有人說,中國的文學批評并無特殊可以論述之處,一些文論、詩話以及詞話、曲話之著,大都是些零星不成系統(tǒng)的材料,不是記述聞見近于史料,便是講論作法偏于修辭;否則講得虛無縹緲,玄之又玄,令人不可捉摸。不錯!中國的文學批評確有這些現象。但是,若由歷史的觀點以言,則中國文學批評之演變蛻化,也自有其可以注意的地方。何以故?蓋文學批評所由形成之主要的關系,不外兩方面:一是文學的關系,即是對于文學之自覺;二是思想的關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評的根據。由前者言,文學批評常與文學發(fā)生相互連帶的關系。易言之,即文學批評的轉變,恒隨文學上的演變?yōu)檗D移;而有時文學上的演化,又每因文學批評之影響而改變。因此,中國文學批評史的講述,其效用最少足以解決中國文學史上問題的一部分。由后者言,文學批評又常與學術思想發(fā)生相互連帶的關系;因此中國的文學批評,即在陳陳相因的老生常談中也足以看出其社會思想的背景。這固然不同歐西的文學批評一樣,一時代有一時代所標榜的主義,而于各時代中似均可有明劃的區(qū)分;然亦不能謂中國文學批評全沒有其思想上的根據。歷史上的幾個重要一些的文學批評家,即在其零星片段的文章中間也何嘗不可找出其中心的思想,看出其一貫的主張呢?這是中國文學批評史所以值得而且需要講述的地方。
既講整個的中國文學批評史,總得劃分幾個時期。關于這個,只能就文學批評本身的演進,以為分期的標準。至于各個派別的不同的主張,只能在分期中間各別述之,而不能有明顯的時代的區(qū)分。大抵由于中國的文學批評而言,詳言之,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是文學觀念演進期,一是文學觀念復古期,一是文學批評完成期。自周秦以迄南北朝,為文學觀念演進期。自隋唐以迄北宋,為文學觀念復古期。南宋、金、元以后直至現代,庶幾成為文學批評之完成期。簡言之,則文學觀念之演進與復古二時期,恰恰成為文學批評分途發(fā)展的現象。前一時期的批評風氣偏于文,而后一時期則偏于質。前一時期重在形式,而后一時期則重在內容。所以這正是文學批評之分途發(fā)展期。至于以后,進為文學批評之完成期,則一方面完成一種極端偏向的理論,一方面又能善于調劑融合種種不同的理論而匯于一以集其大成。由質言,較以前為精確為完備;由量言,亦較以前為豐富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