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與比爾·蓋茨之杠桿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十多天,一家地方報紙捅出了一條驚人的新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為了觀看奧運,花一億元人民幣租下了距離水立方不到一百八十米的空中四合院。報道的方式是采訪這家新開樓盤的售樓小姐,售樓小姐介紹了比爾·蓋茨出手闊綽以后,更多地介紹了這家新開樓盤如何氣派和高貴。
新聞一出,中國的一些主流媒體和非主流媒體立刻紛紛轉(zhuǎn)載,我想起碼超過一億人知道了北京這家新開樓盤。然后消息傳到了美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正式給中國的媒體寫信,聲明這個消息是假的。幾天以后,微軟中國公司的董事長張亞勤先生在一個新聞發(fā)布會上暗示,這條假新聞是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利用奧運會和比爾·蓋茨的炒作行為。在幾家媒體的追問下,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聲稱這條新聞不是他們發(fā)布的,是媒體自己虛構(gòu)出來的,而最初發(fā)表這條新聞的媒體則堅持說是采訪了售樓小姐,才得到了這條新聞。另外的媒體卻迷上計算,比爾·蓋茨如果花一億元人民幣租下這個頂層四合院的話,每平方米的租金超過五十萬元人民幣,這是一個荒唐的數(shù)字,就是買下這個頂層四合院,每平方米也不會高達五十萬元。
今天中國的媒體上充斥了類似的假新聞,因為沒有人會去追究假新聞制造者的法律責(zé)任。發(fā)布這樣的假新聞屬于欺騙行為,但是在中國,人們認為這只是忽悠而已,忽悠這個詞可能很難翻譯,它有欺騙的含義,也有炒作的含義,并且還有一些娛樂性的意思,總之是不要去認真對待。我倒是覺得用上杠桿這個詞也不錯,將奧運會和比爾·蓋茨作為杠桿,讓一個少為人知的樓盤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杠桿在華爾街的先生們和女士們那里,只是貨幣政策,只是投資的收益和損失,可是了不起的中國人將杠桿用到了日常生活里,這樣的杠桿作用在今天的中國無處不在。比如中國的出版商和作者,喜歡拿美國好萊塢作為杠桿,一部剛剛出版的中文小說,還沒有翻譯成英文出版,就在中國的媒體上廣為宣傳,美國好萊塢要投資三億美元將其拍攝成電影。就在我心里納悶,從來沒有聽說好萊塢哪部電影的投資達到三億美元時,杠桿已經(jīng)到達八億美元了。有兩部小說在杠桿作用下確實成為了暢銷書,這兩部小說都是聲稱好萊塢要投資八億美元拍攝電影,另外聲稱三億美元投資的小說沒有暢銷,我想可能是沒有利用好杠桿。
什么叫杠桿?在中國人這里就是一句俗語: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