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山水風(fēng)景詩是我國詩歌寶庫的珍品,吟誦這些篇章,如同歌唱一曲曲祖國山河的贊歌。它們又是一幅幅優(yōu)美的自然畫卷,使我們欣賞大自然之美,陶冶健康的情操。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壯游祖國名山大川、游覽名勝古跡,吟詠古人的名篇佳章,對于開闊眼界,拓展胸襟,增進知識,提高旅游質(zhì)量,以及發(fā)展旅游文化事業(yè),都是有益的。
寄情山水
在《詩經(jīng)》、《楚辭》中已有描寫山水風(fēng)景的詩句,然而只是當(dāng)作抒情主人公活動的背景,或比興的媒介,還不是山水詩。
建安時代曹操所寫的《觀滄?!罚_始以山水作為歌詠的主要對象,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這就是其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東征烏桓大勝,班師路經(jīng)碣石(原在河北昌黎縣,后沉陷渤海中),乘興登臨,即景抒情,寫下的豪邁詩章。詩篇描繪了波瀾壯闊的大海圖景。全詩以滄海為中心,動靜并用,虛實結(jié)合,展現(xiàn)了它那吞吐日月、含蓄星辰的雄偉氣勢和浩瀚光涌的景象,寄托了詩人浩大宏偉的胸懷和統(tǒng)一天下的壯志宏圖。以后寫大海的詩,很少出其右者。這首詩傳誦了一千八百年,毛澤東的詞《浪淘沙·北戴河》所寫“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詞中的“魏武遺篇”,指的就是這一首。
魏晉以后,知識分子在黑暗統(tǒng)治下隱逸林野,寄情山水,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秀美,或在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與超然世外的情趣,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批山水詩人。南朝的謝靈運、謝脁是其中的代表,稱“二謝”、“大小謝”。大謝的名作《登池上樓》,寫景刻畫細致,形貌逼真,借物起興,感懷喻志。他寫景為了寫情,以官場失意的滿腹牢騷,寫傷春之情和隱逸之思,但在藝術(shù)上尚有繁復(fù)平板和刻意雕琢之弊。小謝的名作是《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寫于作者即將遠離故鄉(xiāng)京邑(今南京)的前夕。它通過對故鄉(xiāng)美好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依戀難舍之情。詩人筆下的景,是“情中景”,而且注意構(gòu)成完整的畫面。詩中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以觀察事物細致入微,運用語言的準(zhǔn)確精密,描繪景物的真切生動,成為傳世名句。“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展現(xiàn)了鳥語花香、春色鬧人的美麗圖景。他們的作品體現(xiàn)了我國早期山水詩的特點。
唐代是我國山水詩發(fā)展純熟的時期。統(tǒng)一、強盛、繁榮的唐帝國,曾是中國封建社會興盛的黃金時代,為詩人提供了長期漫游祖國山河的條件。盛唐社會的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氣概豪邁、充滿理想的時代精神,也使詩人的胸襟、氣象、境界較前人大為開闊。
初唐四杰開始把詩的題材由臺閣移到江山塞漠,抒發(fā)他們懷才不遇、郁郁不平的慷慨悲涼的情懷。陳子昂、宋之問的山水風(fēng)景詩都寓情于景。崔顥的《黃鶴樓》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幾乎家喻戶曉,無人不會背誦:“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沒有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首詩被稱為“千秋絕唱”,“唐人七律第一”。全詩以情為主,寫煙波江上日暮懷舊之感,意得象先,神行語外。
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山水詩的特點是寄情山水。他們高蹈于現(xiàn)實之上,于山川林野中尋求生活的情趣,描繪自然美,表現(xiàn)出世隱居的恬淡心情;當(dāng)然,他們又不是真隱士,又時或流露出用世的愿望,吟詠出慷慨雄渾之音。孟浩然的代表作如《宿建德江》下:“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痹娙擞|景傷懷,毫無雕飾,它即景生情,體物得神,言盡而意未盡,描繪了建德江邊恬靜清新的暮色,抒發(fā)了客子的淡淡哀愁。
王維是詩人兼畫家,“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作品以寫意為主,求其神似,代表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边@首詩寫山居秋天傍晚的景色,用熱鬧的字面不寫熱鬧的境界而寓靜于動,創(chuàng)造出幽靜的氣氛,皎潔的明月,石上的泉水,喧鬧竹林里的浣女,搖動蓮花的漁舟,在恬靜中又透露出盎然的生機。這幅山水畫賞心悅目,清新秀麗,讓人怡然自適。他的另一代表作《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郑憚舆h空。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边@首詩從大處落筆,著墨極淡,卻雄偉清奇,以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為背景,把浩瀚的水勢、蒼茫的山色,構(gòu)成渾然一體、意象飄逸的水墨畫。
中唐白居易的山水詩與他的新樂府詩不同,而接近山水詩派,但更為明快、恬適,如《憶江南》其一:“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又如《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边@兩首都描繪得色彩濃艷、景色瑰麗,繪形繪色,富有情味。它在藝術(shù)上用經(jīng)過提煉加工的通俗平易的口語,以貼切自然的比喻,在美好的畫面中包含著對山河的珍愛。
韋應(yīng)物、柳宗元的山水詩,是孟王詩派的支流,他們的作品同樣寓情于景。由于大唐帝國趨向衰落,詩人在政治壓力下遭遇坎坷,他們的山水詩有一種蒼涼的聲調(diào),如柳宗元的《江雪》是一幅江雪垂釣圖,又是以比興寄托自我人格的一幀寫照:“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彼木湓娛且环?,有遠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既有層次,又有中心,廣闊遼遠、安謐冷寂,天地間完全被白茫茫的大雪所籠罩,飛鳥絕跡,渺無人跡,構(gòu)成獨特的意境。詩人以漁翁自喻,身處逆境,不向惡勢力屈服,流露出孤芳自賞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山水詩派的詩,大都寄寓詩人個人的情感,因而長于情韻。
祖國山河的贊歌
盛唐時代的李白,擅長各種詩體和題材,他不以山水詩著稱,但他的山水詩卻超越前人,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的山水詩充分體現(xiàn)盛唐的時代精神,以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豪邁的氣勢,飄逸奔放的風(fēng)格,瑰麗的語言,描繪祖國山河的雄奇壯美。他壯游山川,放浪形骸,充滿追求個性解放的熱情。他的《蜀道難》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隨著反復(fù)詠嘆的主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展開奇麗驚險的山川畫卷,雄健的筆力蘊含著征服自然艱險的信念。他的山水風(fēng)景詩,意境恢宏,構(gòu)思神奇。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贝竽懙目鋸?,奇特的想象,構(gòu)成雄偉的景觀,那驚詫贊嘆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痹娙藢懗龃笊綄χ判蹅?,長江激流奔騰,它充滿巨大的生命力,沖決一切阻遏前進的障礙,青山、白帆、紅日襯映,江山多嬌,引人神往?!对绨l(fā)白帝城》寫三峽行舟如行云飛鳥,猿聲,山影,大江一瀉千里,寄寓了作者豪放和歡快的心情。他又常常把大自然擬人化,如《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庇秩纭兜翘追濉罚骸拔魃咸追澹﹃柛F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guān)。愿乘泠風(fēng)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fù)更還?”李白寫下一首又一首的山水詩,譜寫一曲又一曲祖國山河的贊歌,表現(xiàn)了人民征服自然的自豪感。后人如蘇軾等吟詠山水雖也受李白的影響,蘇軾略有近似,其他詩人更達不到他那樣的氣勢和神韻。
杜甫也是描繪山水風(fēng)景的圣手。他青年時代的《望岳》詠東岳泰山,為千古傳誦:“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笔茁?lián)寫遠望之色。“岱宗”是泰山的尊稱,作者設(shè)問:泰山是怎樣的一番景色呢?然后自答:從齊到魯都可以望見它青青的顏色?!拔戳恕奔础拔幢M”。次聯(lián)寫近望之勢?!霸旎敝复笞匀?,“鐘”是聚集的意思,這一聯(lián)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山的北面背日易昏,山的南面迎陽早曉,一個“割”字寫出泰山莽蒼蒼地矗立的高大形象。三聯(lián)是細望之景。仔細一看,山中層云迭起,使人心胸為之激蕩,鳥兒飛歸山林,越飛越小,使人望裂眼眶再也望不到。末聯(lián)寫極望之情。極目遠望,其他的一些山都顯得那樣矮小。這景色極為壯觀,又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發(fā)人深省,展示了詩人奮發(fā)進取的胸襟和抱負。他還有許多登臨、憑吊、紀(jì)行詩,都不乏點染山河的名句。平常的風(fēng)景經(jīng)他妙手點染,便風(fēng)采生動。如風(fēng)景小詩《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繪聲繪色,動靜結(jié)合,對仗工穩(wěn),功力深厚,明麗喜人。
晚唐詩人的山水風(fēng)景詩不似孟王的恬淡,不似太白的豪邁,也不似杜甫的沉郁。杜牧、李商隱、溫庭筠都有寫景名篇,以杜牧的絕句最為清秀,流傳最廣,如其《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寫出了江南春景的美麗多彩,既寫出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也繪出地方風(fēng)情,在贊美中,又浮起對歷史的感慨。《山行》則寫出迷人的秋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边@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寫了山路、白云、人家、紅葉,將人、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主題在第四句:夕暉晚照、層林如染,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紅火,還艷麗。寫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優(yōu)美的自然畫卷
從總體看,宋代山水詩的數(shù)量、質(zhì)量均不及唐代,宋詞以山水為主要題材的更少,但是也產(chǎn)生了一批描寫山水風(fēng)光的名詩。北宋王安石、蘇軾,南宋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的山水風(fēng)景詩都達到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并各具特色,向我們展現(xiàn)一幅幅優(yōu)美的自然畫卷。
王安石的詩喜歡化用前人詩句,但經(jīng)他點化,常能構(gòu)造出新鮮的意境。他晚年在隱居生活中寫了不少山水小詩。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首詩寫晚年罷官,臨近金陵時泊船瓜洲渡口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寫思鄉(xiāng)之情。王安石的詩,學(xué)杜詩的開闊錘煉,而并不沉郁蒼涼;學(xué)王維的詩情畫意又充滿對生活的熱愛。他還善于在小詩中發(fā)揮深刻的思想,探索人生的哲理,如《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币栽侊w來峰為題,而以不畏浮云蔽目自況,發(fā)揮了立高望遠的哲理。大自然萬象無窮,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也永無窮盡,我們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也在探索宇宙的哲理。
蘇軾的詩詞風(fēng)格,學(xué)李白的飄逸豪放,又集杜甫的沉郁蒼勁、柳宗元的清新峻峭和白居易的自然明麗,采眾家之長,“出新意于當(dāng)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的山水詩以明麗的形象、濃郁的抒情、清新而獨特的意境和警策的寄意寓理見長,尤以小詩最為精彩。如他詠西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首詩并沒有多用筆墨直接具體地描繪西湖的湖光山色,只抓住“瀲滟”、“空濛”兩個特征而加以“晴方好”、“雨亦奇”的贊嘆,然后把西湖與西施媲美,贊賞西湖和西施所共同的那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的本色美。詩人在詩中不是惟妙惟肖地摹景,而是努力創(chuàng)造意境美。這不是說蘇軾不長于寫景,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就是寫雨景的名作:“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毙≡妼τ昃白髁说炊嘧说拿枋觯涸娙擞谩胺北扔魍蝗缙鋪淼臑踉?,烏云襲來而未遮青山,四周仍可見青山俏影,是陣雨;把雨點比作珍珠紛紛跳入船艙,繪聲繪色,是急雨;一陣急風(fēng)卷地而起,吹散烏云,雨過天晴,望湖樓外的西湖更加渾涵汪洋,開闊如天。詩人在酒醉之后,以矯健輕捷的筆觸,描繪了西湖風(fēng)雨突變的大自然美景。
曾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描繪了君山與洞庭的優(yōu)美景色:“滿川風(fēng)雨獨憑欄,綰結(jié)湘娥十二鬟??上Р划?dāng)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痹娙擞删较氲较驽?,把君山的峰巒比為湘妃頭上的十二發(fā)髻,富有情韻;三四句想象湖中望君山的奇妙景觀。劉禹錫《望洞庭》詩云:“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庇禾铡锻健吩娫疲骸皯?yīng)是水仙梳洗罷,一螺青黛鏡中心。”黃庭堅化用劉、雍二人詩意,融化如同己出。
?三峽是天下奇景,歷代頗多吟詠,陸游六十九歲時詠三峽風(fēng)光有七絕組詩九首,《三峽歌》是最好的一首:“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鄙蟽删鋵懬嗌饺朐?,飛舟彩翠從天而降,滿空飛舞,景象宏麗。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寫三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标懹位美畎拙?,天衣無縫。他把這一特征性景物放在明月之下,一夜明月,兩岸猿啼,哪里有朝云暮雨的神女,只有一片凄清罷了。情景交融,感慨寓于景中,雋味深永。
楊萬里的詩被稱為“誠齋體”,寫山水風(fēng)光,觀察細致,描繪生動,立意新,有現(xiàn)實感。如七律《過揚子江》:“天將天塹護吳天,不數(shù)肴函百二關(guān)。萬里銀河瀉瓊海,一雙玉塔表金山。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閑。多謝江神風(fēng)色好,滄波千頃片時間?!比姷慕Y(jié)構(gòu)以前二聯(lián)詠長江天險的壯闊景象,后二聯(lián)寫當(dāng)時江北淪陷、國運危急的形勢,感慨深遠,寄諷喻于筆墨之間,委婉而諫,寄寓憂國的深情。
明代于謙的《上太行》是一首寫景紀(jì)行的小詩:“西風(fēng)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鳥獨還。兩鬢霜華千里客,馬蹄又上太行山?!边@首七絕以簡淡的筆觸,勾勒出西風(fēng)落日的深秋,詩人孤身跋涉太行途中的心情。觸景興懷,孤鳥知還,顧盼自身,感從中來,不直寫思想感情,也不刻意求工,而粗筆勾畫,力求意態(tài)自然。
山水雖然是客觀的,但看同一風(fēng)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會有不同的主觀感受。
清代出現(xiàn)了詩詞創(chuàng)作新的繁榮,產(chǎn)生了各種題材和風(fēng)格的大量作品。其中倡“神韻”說的王士禎的山水短章,以唐山水詩為宗,達到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其《真州絕句》二首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其一:“曉上江樓最上層,去帆婀娜意難勝。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離心到秣陵?!逼涠骸敖抖嗍轻炄司?,柳陌菱塘一帶疏。好是日斜風(fēng)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边@類風(fēng)景絕句,上承王、孟詩派清遠、閑淡的境界。清人學(xué)唐學(xué)宋,缺乏時代光彩,總難超越古人?!短一ㄉ取返淖髡呖咨腥?,經(jīng)明清易代之變,他的絕句《北固山看大江》則可上比唐人雄奇風(fēng)韻:“孤城鐵甕四山圍,絕頂高秋坐落暉。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p>
山水風(fēng)景詩同樣是時代的反映,在民族瀕于危亡的關(guān)頭,近代詩人描寫山水的紀(jì)行詩,恢復(fù)了悲壯蒼涼之聲,寄寓了重整山河的壯志。如譚嗣同七絕《潼關(guān)》:“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fēng)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解不平?!遍_篇氣勢不凡:潼關(guān)雄踞高山,馬蹄聲隨風(fēng)四散,黃河奔流在廣闊的原野上還嫌束縛,進入潼關(guān)后所有的山巒都突兀高峻。詩人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奔瀉千里的雄心、高山一樣奇拔的斗志。
陳去病七律《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罚瑢懹?908年,詩人借東坡詞起韻,寫萬里??諌延^的景象;末聯(lián)借滿腔悲憤的伍子胥化為江濤的典故,抒發(fā)了“素車白馬”的為國難而斗爭的精神。
吟詠古跡 借古喻今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人們旅行壯美的山河時,常常會經(jīng)歷一些名勝古跡。因此,詠史懷古是詩人廣泛采用的題材。優(yōu)秀的作者不是單純的發(fā)思古之幽情,而多是把深刻的現(xiàn)實內(nèi)容,通過吟詠古人古事而巧妙地表現(xiàn)出來。他們或指點江山,抒興亡之感;或借古喻今,諷世刺時;或憑吊古跡,抒發(fā)個人的塊壘;或評價人物,表達自己的歷史觀點。
阮籍的《詠懷》,被稱為魏晉最好的抒情詩,其第三十一首,是他游開封望吹臺,回憶戰(zhàn)國魏王荒淫無道而導(dǎo)致兵敗身亡的史實,抒發(fā)感慨,諷喻時政:“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笔姿木湟晕簢d亡史事發(fā)端:當(dāng)年梁王(魏王)擁眾出都,于吹臺(當(dāng)年魏王飲宴之所,在今開封市東南)上置酒高會,如今只有殘垣斷壁,滿目凄涼,那簫管之音似乎還在回響,而不可一世的梁王又何在呢?中四句追述魏國覆滅的原因:戰(zhàn)國列侯紛爭,正是用人之時,梁王只知尋歡作樂,置士兵于饑寒之中,棄賢才于蓬草之野,因而歌舞未終,秦兵攻來無法抵御。后四句寫魏王國亡身敗的悲劇結(jié)局:兵敗華山之南,魏都為強秦占領(lǐng),宮殿變?yōu)閺U墟,梁王也化為土灰。這首詩明寫戰(zhàn)國魏國的滅亡,暗喻當(dāng)時腐敗的曹魏政權(quán)也將傾覆。
詩人俯仰古今,胸懷天下,常在鮮的盛衰對比中道出古今興亡的歷史教訓(xùn)。唐·劉禹錫的詠史詩大都傳誦千百年,其中《西塞山懷古》寓意十分深刻:“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边@首七律是詩人路過長江要塞故壘,放眼六朝興亡,通過晉吳之戰(zhàn)東吳敗降的實例,提出國家興廢全由人事,山川形勢不可恃,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道理。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東南,是長江中游的要塞。王浚是晉武帝的大將,率領(lǐng)以高大戰(zhàn)船組成的水軍,順江而下,討伐東吳。金陵是東吳的都城,又稱石頭城。東吳國王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并在江中暗置鐵錐,再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但未能阻擋晉軍。晉軍直取金陵,孫皓投降。詩人在尾聯(lián)說,如今天下一統(tǒng),而故壘蕭蕭,歷史的教訓(xùn)難道不應(yīng)該吸取嗎?他的七絕《臺城》也以憑吊六朝古跡為題。臺城原為東昊后宮苑,南朝陳后主又加以擴建,其中有結(jié)綺、臨春、望仙三座高達數(shù)十丈的樓閣,他在這里整天倚翠偎紅,自譜新曲《玉樹后庭花》,讓數(shù)以千計的美女邊歌邊舞;笙歌未終,隋兵已迫都門,金粉南朝就在這靡靡之音中結(jié)束。詩人寫道:“臺城六代競繁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备瘮【鸵鰢?,這是許多詩人在詠史詩中說明的道理。李商隱的七絕《詠史》,也以金陵懷古為題材,主題思想與前兩首詩相類,他寫得更加含蓄凝練:“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雞鳴埭,這兩個地方曾是六朝王公貴族游宴玩樂之處,如今只剩下一片汪洋,昔日繁華早已煙消云散,過去的代代統(tǒng)治者都投降而敗亡。三百年間先后更迭六個朝代,它們的壽命那樣短促,真像曉夢一樣?!扮娚胶翁幱旋埍P”,地形險要又有什么用處呢?杜牧的《赤壁》則憑吊赤壁古戰(zhàn)場,詠懷赤壁大戰(zhàn),東吳對曹操的進攻進行了堅決抵抗,因為抗戰(zhàn)勝利,才保存了國家,不然連孫權(quán)的妻子大喬、周瑜的妻子小喬也會被曹操俘虜?shù)姐~雀臺去,寓意十分深遠:“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p>
指點江山 評點人物
許多詩人借吟詠古跡,指點江山,評點人物。他們或贊美烈士英杰,或鞭撻荒淫無道、禍國殃民的統(tǒng)治者,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許渾的《汴河亭》,詠隋煬帝揮霍天下人力財力供一己之游蕩,終于導(dǎo)致全國大起義:“廣陵花勝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是景陽樓。”首聯(lián)的“廣陵”即揚州,隋煬帝為東幸揚州觀瓊花,開鑿大運河,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他帶二十萬禁軍和三千宮女辭別宮闕,登上龍舟,一路上鼓聲上入云霄,行云為之停住,星辰為之震動。尾聯(lián)寫煬帝的荒淫和暴政終于導(dǎo)致天下大亂,義軍歸向于唐,煬帝在汴京所建迷樓,和陳后主所建景陽樓的結(jié)果完全一樣。
?在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詩人們緬懷那些堅持民族氣節(jié)、忠貞不屈的志士和抗敵英雄。唐·溫庭筠《蘇武廟》和宋·楊維楨《題蘇武牧羊圖》,都贊頌持節(jié)不屈的蘇武。宋·趙孟《岳鄂王墓》悼念民族英雄岳飛:“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這首詩是詩人瞻仰西湖岳墓所寫,感慨御侮的英雄被人遺忘,氣憤南宋君臣茍且偷安,全詩情感沉郁悲憤,回腸蕩氣。
還有一些詩,以詠史的形式,融會古今,抒個人之懷。如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寫登臨峴山憑吊羊公碑,吊古傷今,念前賢名垂千古,傷個人無所作為而終將湮沒無聞。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則從歷史陳跡中寄寓個人不遇知音的凄涼情懷。他的《登金陵鳳凰臺》,更把古老的傳說、歷史陳跡、壯麗山河和個人報國無門、濟世之志難酬的感傷融合在一起:“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倍鸥Φ摹对亼压袍E五首》,一詩詠一事,借古人古跡,抒個人身世家國之感;其中第五首“諸葛大名垂宇宙”,和此外所寫的七律《蜀相》,都是詠諸葛亮的。《蜀相》流傳最廣:“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以崇敬之情,描繪了這一杰出的歷史人物的形象,頌揚他的雄才大略和蓋世功績,贊美他的高尚品節(jié),惋嘆他壯志未酬的遺恨。作者塑造這一理想人格,寄希望于當(dāng)世能有良相之材,也抒發(fā)個人的濟世之志。
俗謂“詩莊詞媚”,意思是說意境宏大、社會政治性強的詞章不多。不過,詞章也有豪放雄壯的,其中有少量的詠史懷古之作。蘇東坡、辛稼軒的懷古詞,都是宋詞中不朽的杰作。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被稱為千古絕唱,它以奔騰洶涌的大江、雄奇壯麗的赤壁為背景,緬懷古代抗戰(zhàn)勝利的青年統(tǒng)帥,描繪其英氣勃發(fā)的風(fēng)采,歌頌他談笑間使不可一世的強敵“灰飛煙滅”的英雄形象,最后抒寫了詩人報國疆場的熱忱和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結(jié)尾有些低沉、感傷,這正反映了作者思想上歷史與現(xiàn)狀、理想與實際的矛盾。
讀點山水風(fēng)景和詠史懷古的詩,確實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提高旅游文化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