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荊門望楚①
[唐]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②。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③。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④。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⑤。
【注釋】
①這首詩寫經(jīng)過長江三峽順流東下渡越荊門的情景。荊門,縣名,在湖北省中部。楚,今湖北省簡稱,戰(zhàn)國時楚國舊地。
②巫峽:西起四川省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約四十公里,長江橫切巫山主脈,形成幽深曲折的峽谷,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并列江邊,以神女峰最為奇麗。巫峽,連同瞿塘峽、西陵峽合稱長江三峽,三峽西自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一百九十三公里。章臺:戰(zhàn)國時秦國離宮的名稱,后來成為漢代長安的街道名稱,因以章臺代指長安路。去、下:皆用作動詞。遙遙、望望:疊詞,即遠又遠,望又望?!斑b遙”二句寫經(jīng)巫峽東下至楚轉(zhuǎn)道赴長安。蜀地交通不便,多乘船順江而下轉(zhuǎn)道去長安,是省時省力的路線。
③“巴國”二句:巴國,指四川。船過巫峽,進入湖北省境,眼界豁然開朗。
④“城分”二句:寫船上所見荊門縣城在廣闊的平野之中,而船行又漸遠,望去那里的樹木又被白云遮掩。隈(wēi):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⑤“今日”二句:狂歌客,楚國屈原因忠直敢諫而遭貶,悲憤而狂歌,他的家鄉(xiāng)就在長江邊的秭歸,是出川入楚后的必經(jīng)之地,二句以屈原自喻。
【點評】
詩人經(jīng)三峽順流而下,取道楚地而轉(zhuǎn)赴長安,這次的行程是遙遠的,離開(去)巫峽,心中所思所想的是長安(朝廷)。詩中沒有描寫三峽的奇麗風光,因為他只望著快到楚地而轉(zhuǎn)赴京師。在船頭遠望,“巴國山川盡”,終于由望楚而入楚,煙霧迷蒙的遠處豁然開朗,荊門城鄉(xiāng)分明地呈現(xiàn)在眼前。隨著船繼續(xù)前行,大江曲折,一拐彎舟移景換,荊門的樹木又被白云折斷。中間兩聯(lián)寫舟上遠見的景色,相當生動。末聯(lián)由入楚而想到出生在這里因忠直而被貶放的屈原,并以之自比:我這個狂歌客,想不到也到這里來了。這二句飽含了作者的無限感慨,言盡而意不盡。本詩之妙,妙在其情全不直言而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