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堂·吉訶德》與《蒙田隨筆》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作者:毛姆 著


Ⅱ 怎樣的人寫出怎樣的書

《堂·吉訶德》與《蒙田隨筆》

我想提到的第一本書是《堂·吉訶德》。在17世紀早期,謝爾頓曾經(jīng)翻譯過此書,但是他的譯本讀起來會有些吃力。然而我想要的是讓你舒心地閱讀,所以我建議你去讀后來由奧姆斯比翻譯并于1885年出版的譯本。但同時我也想要提醒你一件事:塞萬提斯處境貧困,他的收入來源于他的作品量。他手頭有很多小故事,把這些故事放進他的作品里于他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我曾讀過這些故事,但我并非情愿而是出于責任去閱讀它們的,正如約翰遜博士閱讀《失樂園》一樣。如果我是你,我會直接跳過這些故事。在奧姆斯比的譯本中,這些故事用小字體印刷,以便你閱讀。畢竟你想要了解的是堂·吉訶德本人以及他忠誠的仆人桑科潘薩。堂·吉訶德溫柔、誠實并且心胸寬廣。對于他的不幸遭遇,即便你會忍不住感到好笑(堂·吉訶德同時代的人們更容易被這樣的遭遇逗笑,因為今日的我們比過去的那些人更加脆弱,那些發(fā)生在堂·吉訶德身上的造化弄人有時對我們來說過于殘酷以至于無法娛樂我們),但要是你對這位愁容騎士沒有一丁點憐憫或者崇敬的話,那么你肯定不是情感細致之人。人類的幻想作品從未塑造出過像堂·吉訶德這樣的人物,他對每一個心地善良的人都有著深深的吸引力。

目前我還不太想談到法國文學,因為它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之多,我想列舉的作品也非常之多,因此我擔心一旦我開始談到法國文學,就沒有多余的精力去談?wù)勂渌Z言的文學作品了……但是我仍要在這里提到一部法國作品,這部作品也描繪了一個男人,一個同堂·吉訶德截然不同的男人。這個男人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博得你的歡心,甚至在你初識他之時便有一種欣逢知己的感覺。這部作品便是《蒙田隨筆》。在蒙田散文的行文之中,他刻畫了一幅如此完整的自畫像,其中有他的個人品味,有他的怪異之處,有他的諸多脆弱,這種種讓你能夠很親密地了解他,這種了解甚至超過你對你所擁有的任何一位朋友的了解。在了解他的過程中,你也開始對自己有了較大程度的了解。他在這耐心且幽默的自省之中,投射出人性探索的光輝。對于蒙田的懷疑論,眾說紛紜。相信事物都有兩面性,無法確定,謙遜地不做結(jié)論才是最為合理的舉動,如果這便是懷疑論,那么我承認蒙田是個懷疑論者。蒙田的懷疑論讓他學會容忍——一份在當下尤為缺少的美德,這份容忍來自他對人類的好奇,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懷疑論給予蒙田一種寬容的特質(zhì),如果我們擁有這種寬容的心態(tài),也會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更加關(guān)心他人的幸福。

佛羅里歐將《蒙田隨筆》翻譯得很華麗,或許之后由科頓翻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編輯的譯本適合那些不喜歡伊麗莎白時代華麗文風的人來閱讀。你可以隨機閱讀其中的一篇散文,閱讀之后定會覺得有趣。但是要透徹地理解《蒙田隨筆》,最好還是讀完整本書。蒙田的散文越長,他隨性的文風便越是在其中顯得迷人,這已成為蒙田的一個特點。這些文章的題目雖有些正經(jīng),但內(nèi)容毫不失風趣。對于這類散文題材,他已經(jīng)信手拈來,他熟知讀者的興趣,從他的語言之中你可以感受他恣意瀟灑的文筆。不要通過蒙田的散文標題來判斷你是否對這篇散文感興趣,因為他的標題通常與散文內(nèi)容沒什么太大的關(guān)系。

在一篇名為《論維吉爾的一些詩》的散文中,他將法國語言的探討寫得十分迷人,尤其他所給出的一些直白的評論,大膽得足夠讓你臉紅心跳。

《威廉·麥斯特》值得一讀

現(xiàn)在我想跳過幾個世紀,向你介紹一本絕大多數(shù)人都說不太適合閱讀的書,便是歌德的《威廉·麥斯特》??ㄈR爾對這部作品翻譯得非常盡心。目前,歌德在德國不太受歡迎。他想要成為一名世界公民,而非國家公民,德國現(xiàn)在的當權(quán)者很不喜歡他的這一想法。但即便是在目前在任的當權(quán)者掌權(quán)之前,《威廉·麥斯特》也鮮少被德國人讀過。曾有一次在柏林,我和一群學者聚在一起。當我表達出對《威廉·麥斯特》這部作品的喜愛時,他們竟然感到十分驚訝,因為他們都以為這部作品無聊至極。我說服他們親自去看看這本書再下定論。幾個月之后,當我們再見面時,我很高興他們聽從了我的建議去讀了這本被他們忽略已久的書,沒有人再嘲諷我對這本書的喜愛。

我認為《威廉·麥斯特》是一部非常有趣且重要的作品。它是18世紀最后一本傷感主義的小說,也是19世紀的第一本浪漫主義小說,同時它還是如今大量涌現(xiàn)的自傳性小說的先驅(qū)。如同其他的自傳性小說主人公一樣,《威廉·麥斯特》中的主人公也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人。我不太清楚為什么要這樣。也許是因為當我們在描寫自己的時候,總因我們的目標和成就有所差別而感到不安,因為自己沒能把握住機會而對自己感到失望,便向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沮喪而不如意的人物形象。也許就像我們走在街上時,所有好玩的事物似乎都在街的另一邊。我們自己的經(jīng)歷于自己來說總歸有些平淡無奇,所以講述起來也會顯得平淡。只有別人的經(jīng)歷才是奇幻的、浪漫的和刺激的。然而,歌德也在威廉·麥斯特平淡的一生中安排了一些奇遇,讓他遇到一些不尋常的、有趣的人,然后借由他來表達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锻溗固氐膶W習時代》是詩化的,略顯荒唐,雖然深沉卻也無趣,作為讀者,你大可跳過那些沉悶的部分??ㄈR爾說,相比于過去六年他所讀到的書,他從這本書中獲得了如此多的教益。他很誠實地說道:“歌德是一百年間最偉大的天才,也是三百年來最大的蠢貨。”

讀《湯姆·瓊斯》的忠告

此刻,我想對打算拜讀菲爾丁這部杰作的人提出忠告:如果你天生喜好吹毛求疵,最好還是別讀為妙。正如奧斯丁·道布遜所言:“他根本沒有佯裝想要創(chuàng)作一部完美的作品,他不過是想描繪一幅普通生活的圖景——也許這幅圖景還是粗糙而非細膩、本色而非人為的。他想要做到極盡真實地描寫,既不夸張也不掩飾生活中的缺陷與錯誤?!钡拇_,是菲爾丁第一次在英國小說中塑造了一個真實的人。在罕娜·摩爾的回憶錄中提到,她生平唯一一次惹約翰遜博士對她大動肝火,就是因為她在他面前提起了《湯姆·瓊斯》中的一些詼諧的章節(jié)?!啊牭侥銖囊徊咳绱诵皭旱淖髌分幸恼洌覍嵲谑谴蟪砸惑@,’他說,‘真遺憾,你已經(jīng)讀過了這本書,任何一位品行端莊的夫人都不該做這件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本書更下流的書了?!比欢覅s認為,一個品行端莊的夫人在結(jié)婚之前讀讀這本書是很有益處的。它會教給她一些生活中必需的知識,一些關(guān)于男人的事,在她面臨婚后的尷尬境地時將很有益處。人人皆知,約翰遜博士對菲爾丁一直都是懷有偏見的,他認為菲爾丁在文學上毫無造詣,甚至說他是一個大笨蛋。鮑斯威爾對他的看法懷有異議,約翰遜博士解釋說:“我說他是一個大笨蛋,是指他的思想貧乏?!薄安贿^,先生,難道你不承認菲爾丁真實地描寫了人們的生活嗎?”鮑斯威爾反駁他。“那只是底層的、下賤的生活,”約翰遜博士回答,“理查生過去常說,如果他不知道菲爾丁是誰,那他會以為他是一個喂馬的仆人。”

對于小說中描寫的下賤生活,如今我們已認為是平常事。在今天的小說作品中,《湯姆·瓊斯》里寫到的內(nèi)容也已屢見不鮮。曾有態(tài)度謹慎的批評家為湯姆·瓊斯辯護,認為是當時普遍的道德放蕩導致了他生活中一個常常受到譴責的污點。這件事情是,貝拉斯頓夫人愛上了湯姆·瓊斯,他也愿意滿足她的欲望。當時他一貧如洗,而她腰纏萬貫。她幫助他解決了生活的困難,十分慷慨。說起來,一個男人接受女人的錢財已是件丟人的事,何況這個問題不僅涉及錢,她要求他用其他東西來回報。當然,從道德層面上說,這未必比女人收男人的錢財更值得大驚小怪。人們這樣看待這個問題,只是體現(xiàn)出了公眾輿論的愚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認為創(chuàng)造出“男妓”一詞來指代那些通過出賣自身魅力去賺錢的男性是有必要的。因此,不論湯姆·瓊斯的粗俗下流多么值得譴責,這都不能說是他一人獨有的特點。

在他多情的一生里,大概還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他真心地、無法自拔地深愛著嫵媚動人的索菲婭,與此同時,他又將情欲放縱在每一個容易到手的美麗女人身上,并且問心無愧,他認為自己對索菲婭的愛并不會因這些插曲而損減。菲爾丁是講究實際的,他寫的書中的主人公并不比普通男人更加節(jié)制。他知道,要求我們在夜里和清晨時頭腦一樣清醒,就像要求我們更有德行一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湯姆·瓊斯》一書結(jié)構(gòu)嚴謹,情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構(gòu)思極為巧妙,但就像他的前輩——其他以流浪漢為主人公的小說作者一樣,菲爾丁很少考慮故事情節(jié)的可能性。他通過可能性最低的事件、最讓人無法相信的巧合來聚合人物,接著,以極大的熱情包圍你,將你拖入情節(jié)之中,讓你無暇,也不愿對情節(jié)的可能性表示異議。他將人物以原色調(diào)勾勒出來,用人物的真實與生動彌補線條太粗的缺陷。在我看來,書中描寫的那位“萬全”先生過于善良,顯得有些失真,與所有想要塑造完美人物的小說家一樣,在這一點上,菲爾丁也以失敗告終。經(jīng)驗似乎表明,想要寫出完美又不顯得傻乎乎的人物是不可能的。

《湯姆·瓊斯》在寫作手法上很討人喜歡。相比簡·奧斯?。ā栋谅c偏見》寫于50年之后),菲爾丁的風格更加輕松、自然。我想,這是由于菲爾丁仿效的對象是艾迪生和斯蒂爾,簡·奧斯汀則不自覺地受到約翰遜博士或者其他同時代作家的影響,那些作家又以約翰遜博士為仿效的典范。眾所周知,簡·奧斯汀曾滿懷崇敬地拜讀過約翰遜博士的幾乎所有作品。似乎有誰說過,好的風格應(yīng)該像是在與有修養(yǎng)的人交談,這的確是菲爾丁的風格特色。他為讀者講述湯姆·瓊斯的故事,娓娓道來,就像在餐桌上就著美酒為幾個朋友講述似的。他使用一種直率的語言,卻未必比現(xiàn)代的作家更加粗俗。顯然,對于“野雞”“雜種”“婊子”這類詞語,賢惠美麗的索菲婭是見怪不怪的(至于“b—ch”一詞,我不清楚菲爾丁為什么這樣寫),事實上,索菲婭的父親惠斯特老爺有時也隨便地把這些字眼用到她身上。

用談話的方式創(chuàng)作小說,小說家可以將讀者視為知己,訴說自己對書中人物的情感、對人物身處環(huán)境的評價。然而,這種寫法的弊端在于,小說家離讀者太近,指指點點,礙手礙腳,干擾了讀者與人物的直接交流。有時候,作者會對某一哲理大談特談,惹人討厭,而一旦他偏離了主題,往往又顯得冗長、乏味。讀者厭倦作者的胡亂拉扯,想要他講回故事,但他就是不講下去。好在菲爾丁的小說中題外議論一般都相對合理、有趣、簡短,并且常常伴隨著禮貌性的歉意表達。

即使這樣,在菲爾丁的書中,議論還是太多了?!稖贰き偹埂贩殖蓴?shù)冊出版,每冊的開頭有一篇議論文作為序言。部分批評家對此舉大為贊賞,說這是錦上添花。但在我看來,他們顯然沒有把《湯姆·瓊斯》當作小說來閱讀。以議論文作家為例,選中一個主題并加以探討,倘若這個主題足夠有趣和新穎,也許讀者可以收獲一些新的知識。然而,想找到新穎有趣的主題并非易事,這時,作家便想用自己對事物的獨特態(tài)度和觀點來吸引讀者。換句話說,作家希望以他本人來引起讀者的興趣,這是讀者在閱讀小說時最不愿意做的事。讀者只要求作家在書中講故事和介紹人物就好,他們對作家本人毫無興趣。為了撰寫這篇文章,我閱讀了《湯姆·瓊斯》每冊開頭的議論文。不可否認,它們有自己的優(yōu)點,但我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不耐煩。小說家用人物吸引了讀者的興趣,讓他們對這些人物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產(chǎn)生好奇。如果這種好奇心無法得到滿足,那他根本不必讀這本小說。我再說一遍,不應(yīng)把小說看作教育或啟蒙的手段,而應(yīng)視其為有益的娛樂,這一點重復(fù)幾遍也不過分。

重讀上述內(nèi)容,我擔心讀者會有這樣的印象:《湯姆·瓊斯》是一部粗制濫造的小說,描寫的盡是一些莽漢和蕩婦,趣味低下。這種印象就錯了。菲爾丁洞悉生活,不會以外表去觀人,經(jīng)驗告訴他,徹底的無私在人性中并不存在。徹底的無私是美好的,但在這世界上找不到,想找到它的愿望是幼稚的。然而在小說中,菲爾丁還是塑造了索菲婭·惠斯特這樣一個溫柔美貌的形象,一個使讀者陶醉的人人喜愛的少女。她天性淳樸,但并不愚蠢;她循規(guī)蹈矩,卻不裝腔作勢;她有性格,有毅力,也有勇氣;她心地純正,卻又美麗動人。在塑造她時,菲爾丁心中深深懷念著他可愛的(恐怕,也是備受折磨的)妻子,這真是一件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事。

要結(jié)束本文,我想最好的辦法還是引用一段評論家喬治·森茨伯利的頗有見地的話。他說:“《湯姆·瓊斯》是一部生活的史詩——當然,不是那種最崇高、珍稀、激昂的史詩,而是一部描寫普通人的、健康的普通生活的史詩;它不是完美無瑕的,但它充滿了真實感與人情味。也許,除了莎士比亞,再也沒有人像菲爾丁這樣,能夠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真實表現(xiàn)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簡·奧斯汀的魅力何在

說起簡·奧斯汀一生的經(jīng)歷,三兩句話也就夠了。她出身于古老世家,和英國很多世家望族相同,她的家族也是憑借羊毛業(yè)致富的。在一段時期內(nèi),羊毛是英國的主要工業(yè)。和其他家族一樣,發(fā)跡后的奧斯汀家也大量買進土地,最終成為鄉(xiāng)紳階級的一員。

1775年,簡出生于漢普郡斯蒂汶頓村,她的父親喬治·奧斯汀是當?shù)氐慕虆^(qū)長。七個孩子中,簡是最小的一個。簡16歲時,父親退休,帶著她的母親、姐姐和她一起搬往巴斯,這時候她的哥哥們已經(jīng)長大成人。1805年,簡的父親去世,姐妹幾個和母親一同搬到南安普頓居住。不久后,哥哥愛德華繼承了位于肯特和漢普郡的地產(chǎn),主動提出要為母親購買一座莊園。母親想搬去漢普郡喬頓居住——那是1809年——那之后,簡便一直住在漢普郡喬頓,偶爾出去探親訪友,直到疾病迫使她搬去溫徹斯特,因為那里有更好的醫(yī)生。1817年,簡在溫徹斯特去世,葬于當?shù)氐拇蠼烫谩?/p>

據(jù)說,簡長得挺討人喜歡:“她身材苗條,亭亭玉立,步履輕快而穩(wěn)重,讓人感到一種蓬勃的朝氣。她有著略顯淺黑的膚色,圓而豐滿的臉頰,小而勻稱的鼻子和嘴,明亮的淡褐色眼睛,加上一頭天然的棕色卷發(fā)?!比欢?,在我見過的她唯一的一幅肖像畫中,簡是一個略微發(fā)胖的年輕女子,眼睛又大又圓,胸部高聳,卻說不上美貌。當然,這也許是畫家畫技不精的緣故。簡天生具有一種罕見的、辛辣的幽默感。聽她自己說,她平日的言談和她在信中所寫沒有什么不同,而我們都知道,簡的書信寫得詼諧有趣、情趣滿滿,稱得上妙語連珠。據(jù)此推測,她的談吐一定也是很有才華的。

簡留存下來的信件中,大多數(shù)是寫給姐姐卡桑德拉的。簡極其喜愛姐姐,在她生前,只要有機會和姐姐見面,兩人便在一間臥室里同行同住??ㄉ5吕ド蠈W,簡也跟著她去。雖然簡年紀太小,在學校也受不到什么教益,但她離不開姐姐,否則就會傷心沮喪。簡的母親曾說:“就算卡桑德拉要被砍頭,簡也會跟隨她同去的。”卡桑德拉的相貌比簡更美,性格也較為文靜、鋒芒不顯,但她“有一個優(yōu)點,總是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而簡呢,很幸運,她生來就具備一種好脾氣,不須加以更多的控制”。

對于簡·奧斯汀的書信,她的許多狂熱崇拜者大感失望,他們認為這些書信沒有體現(xiàn)出什么高尚情操,簡的興趣似乎集中在日?,嵤律稀@種看法,我深感驚訝。簡的書信毫無矯揉造作的成分,況且她做夢也想不到,這些書信會被除了卡桑德拉之外的人看到。在書信中,她當然只講述那些卡桑德拉會感興趣的內(nèi)容:人們社交時流行的穿戴,購買印花薄紗用了多少錢,她結(jié)識了哪些新的朋友,又遇到了哪些老朋友,以及她聽到的流言蜚語,諸如此類。

近些年,不少知名作家的書信集相繼出版,在讀到他們的書信時,我總是懷有一絲疑惑,當初他們在寫這些信時,是否已抱著將它們批量印刷出版的想法?在我的印象中,這些書信完全可以直接發(fā)表在文學雜志的專欄里,一個字都不用改。為了不讓那些新近去世的知名作家的崇拜者們難堪,在此我不提他們的名字,但對狄更斯這個故世多年的作家說幾句閑話,大概不會得罪什么人。每次外出旅行時,狄更斯總要寫給朋友一些長信,描繪他一路所見的風景。就像狄更斯的傳記作者所言,這些書信可以一字也不改地直接付印。我想,也許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比較有耐心。如今,倘若朋友的來信中一味地描繪他旅途所見的山川和紀念碑,你一定會深感失望。你想從信中讀到的是:他是否遇到了有趣的人,參加了什么聚會,是否買到你托他買的書籍、領(lǐng)帶或者手帕,等等。

簡·奧斯汀所寫的信,每一封都很風趣,讓人忍俊不禁。在這兒我想摘錄幾段最具她個人風格的文字,來與讀者分享這種樂趣。但限于篇幅,我不能多加摘錄。

“對于經(jīng)受貧窮,單身女子有一種可怕的嗜好,這是她反對婚姻生活的一個強有力的理由?!?/p>

“想想看,霍爾特夫人死去了!這個可憐的女人,在這個世界上,死亡是她能做的唯一一件不受人攻擊的事情?!?/p>

“謝勃恩的霍爾夫人昨天生下一個死嬰。也許是受了驚嚇,生產(chǎn)比她預(yù)料的早了幾個星期。我估計,這大概是因為她在無意中瞧了她丈夫一眼?!?/p>

“我們出席了W.K.夫人的葬禮。我不知道有什么人喜歡她,對那些生者也就漠不關(guān)心了,但我現(xiàn)在對她的丈夫深感同情,認為他最好娶夏普小姐為妻。”

“我挺佩服恰普林夫人的,她的發(fā)型做得很好,除這之外沒有什么新感覺了。萊莉小姐像其他矮個子的女孩一樣,大嘴巴,大鼻子,穿戴時髦,袒露胸口。斯坦波爾將軍倒像是一個紳士,就是腿短了些,燕尾服太長了?!?/p>

簡·奧斯汀喜歡跳舞,下面是她對參加舞會的一些有趣的評價:

“只有十二圈舞,我跳了九圈,因為沒有了舞伴,剩下的幾圈沒跳成?!?/p>

“有人告訴我,有個柴郡的軍官,是一個很漂亮的年輕人,想經(jīng)人介紹來認識我;不過他的愿望沒有強烈到迫使他采取行動,我們便沒機會相識了?!?/p>

“漂亮的人不多,僅有的幾個也都不好看。伊勒蒙格小姐臉色不大好,大家唯一奉承的是布倫特夫人,她和9月份時一模一樣,寬臉蛋、鉆石頭帶、白鞋,加上一個同樣打扮入時、頭肥頸粗的丈夫。”

“星期四,查爾斯·勃勒特舉辦了一場舞會,這惹得左鄰右舍極為不安,要知道他們對他的經(jīng)濟狀況有種很強烈的興趣,盼著他早點破產(chǎn)。他的妻子既愚蠢又奢侈,脾氣也不好,這倒是鄰居們想看到的?!?/p>

“理查德·哈維夫人馬上要結(jié)婚,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秘密,只有半數(shù)的鄰居知道,你可不要說出去!”

“霍爾博士穿戴一身重孝,一定是他的母親、妻子或是他本人故世了。”

簡·奧斯汀同母親住在南安普頓時,拜訪過一戶人家,她給卡桑德拉的信中這樣寫道:

“我們?nèi)サ臅r候,只有蘭斯夫人在家,家里除了一架大鋼琴,不清楚她是否還有值得夸耀一番的子女……他們的生活很奢華,看起來她向往富有;我們讓她知道了我們一點也不富有,用不了多久,她就會覺得不值得和我們交往了。”

簡家族中的一位親戚和某位曼特博士有了私情,使博士的妻子回了娘家,一時惹得流言四起。關(guān)于這件事,簡在信中寫道:“也許因為他是一個牧師,不管這份私情多么不道德,總有那么一點正經(jīng)的意味?!?/p>

簡言語伶俐,幽默感也不同尋常。她很愛笑,也喜歡逗別人開心。讓一個幽默的人把一句有趣的玩笑憋在心里,實在是難為他。開人玩笑,卻又不給人留下刻薄的印象,更是十分不易!天性善良的人常常缺少一點幽默感。簡·奧斯汀目光敏銳,她發(fā)覺了人們身上的蠢笨荒唐、自高自大、裝腔作勢和假意虛情,卻并不氣憤或苦惱,相反,她感覺那些東西很有意思,這不得不使人欽佩。作為一個有著良好教養(yǎng)的人,公開取笑他人總讓她于心不忍,不過,在私人信件中開一兩句周圍人的玩笑在她看來是無傷大雅的。事實上,就算是在她最有諷刺性的話語中,也沒有什么惡意。她具有一種真正的幽默感,它的基礎(chǔ)是細致的觀察和一種坦率的心態(tài)。

在簡的一生中,她經(jīng)歷了許多大的歷史事件,法國革命、恐怖時期、拿破侖的興起和潰敗,等等,然而她的小說沒有寫到這些內(nèi)容。有人指責她太過于超然物外。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婦女參與政事在簡所在的時代是有傷風化的。政治是男人的事業(yè),那個年代的女人甚至連報紙也不讀。如果因為簡的書中沒有提到那些歷史事件,就斷言她并未受其影響,有些不講道理。簡對自己的家庭充滿了熱愛,作為海軍的兩個哥哥身處危險境地,簡常常寫信,傾訴對他們的日夜惦念。不在小說中提起那些歷史事件,正好表現(xiàn)出簡的非凡見識。她生性謙虛,從沒想過名垂青史。如果她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如此明智了。以文學的觀點來看,那些事情不過是短暫一現(xiàn)的曇花,這便是簡在小說中拒不提及那些事件的原因。過去幾年,有關(guā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小說出版了那么多,已經(jīng)沒有讀者讀了,它們就像每日例發(fā)的報紙,很快便被遺忘了。

根據(jù)奧斯汀·李在《簡·奧斯汀傳》里講述的部分內(nèi)容,再稍加一點想象,簡·奧斯汀在那段漫長而寧靜的歲月里的生活便略見雛形了。“通常說來,沒有什么事是交給仆人去做的,女主人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女主人需要親手調(diào)配釀酒、制作家庭用藥、烹煮菜肴……與此同時,她們還要紡紗織布,在吃過早餐或茶點后清洗碗碟。”對衣帽和圍巾,簡有著濃厚的興趣,她還擅長刺繡。偶爾,她會與那些英俊、漂亮的年輕男人調(diào)調(diào)情、跳跳舞。她還喜歡看戲、打牌和輕松一點的娛樂?!澳切┮揽渴种胳`活的游戲,她都玩得很厲害。很少有人能在撒游戲棒上贏過她,她不僅撒得圓,而且可以依次取走每一根,十拿九穩(wěn)。她的杯球也玩得很厲害,聽說在喬頓玩杯球時,她輕松接滿了一百個。因此,她深受孩子喜愛的事實就沒什么可奇怪的了。孩子們愛跟她一起玩耍,更何況,她還有怎么也講不完的故事?!?/p>

盡管沒有人會稱簡·奧斯汀為女才子(她本人想必也不屑于這個稱呼),但她確實是一個很有教養(yǎng)的女人。作為研究簡·奧斯汀的權(quán)威,杰波明曾經(jīng)在一張書單中列舉了一些她閱讀過的書籍。這其中有芬納·伯納、瑪麗亞·艾奇沃斯和瑞克里弗夫人的小說;還有一些法國和德國小說的英文譯本(包括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事實上,凡是從巴斯和南安普頓的圖書館中能夠借到的書,她都會閱讀。她對莎士比亞的作品很熟悉;她讀拜倫和司各特的作品,他們是與她同時代的;她最喜歡的詩人似乎是柯帕。無疑,柯帕的作品中那種絢麗、冷峻、睿智的風格很吸引她。她還讀過約翰遜博士和包斯韋爾的作品,還有大量的歷史書籍和宗教文獻。

作為一個作者,最重要的當然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接下來我便談?wù)勥@個。簡開始寫作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女孩。在她快要死去時,曾托人給一個同樣喜歡寫作的侄女帶話,她說要是她想聽聽她的忠告,16歲之后再開始創(chuàng)作是個更好的選擇,在12到16歲這段時間最好多讀少寫。在簡的時代,女人寫書是有悖體統(tǒng)的。路易斯修士曾說:“我討厭一切女作家,蔑視她們,甚至可憐她們。她們應(yīng)該拿針捏線,而不是舞文弄墨,針線才是她們的工具?!?/p>

那時候,小說是一種被輕視的文學體裁,身為詩人的司各特爵士竟然喜愛寫小說,就連簡·奧斯汀自己都十分壓抑。寫小說的時候,簡總是“避免被仆人、客人和其他人發(fā)現(xiàn)。她把小說寫在小紙片上,便于收藏,還能蓋在一張吸墨紙下面。她的房間和仆人的下房之間有一扇嘎吱作響的門,響動的聲音對她有警示作用,她便一直沒有讓人把門修好:一旦有人推門進來,躲在屋里寫小說的她便能聽到,然后迅速把稿子藏起來”。大哥詹姆斯有一個兒子在上小學,他從來不知道父親正讀得津津有味的小說的作者是他的姨媽。簡的另一個哥哥亨利在回憶錄中說:“如果簡還活著,絕不會在作品上署名,不管這能帶來多大的聲名?!币虼耍独碇桥c情感》(這是簡發(fā)表的第一部作品)的扉頁上的署名僅僅是“一位女士”。

事實上,簡最早的作品并不是《理智與情感》,《第一次印象》才是她的第一部小說。簡的哥哥喬治·奧斯汀曾給一個出版商寫信,想自費出版“一部與伯納小姐的《伊沃林娜》篇幅相近的一共三卷的小說”,但是,出版商拒絕了這個提議。1791年的冬天,簡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次印象》,1797年8月小說完成,它便是16年之后才得以出版的《傲慢與偏見》。后來,她接連寫出了《理智與情感》和《諾桑覺寺》兩部作品,運氣卻都不太好。五年后,《諾桑覺寺》(當時書名為《蘇珊》)被一個名叫理查德·克勞斯貝的人花十英鎊買走,但它并未出版,而是被轉(zhuǎn)手賣掉了。由于作品沒有署真名,理查德并不知道自己賣掉的手稿便是日后大賣的《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所著的《諾桑覺寺》。

《諾桑覺寺》完成于1798年,這之后直至1809年,簡似乎不再創(chuàng)作,她僅僅完成了《沃森一家》中的部分章節(jié)。人們不禁猜測,為什么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會如此長時間輟筆。有人說是因為她墜入了愛河,但這不過是個猜測。1798年,23歲的簡正值妙齡,可能會多次墜入愛河。簡的奇特之處在于,雖然一次次的戀愛結(jié)果大都并不愉快,在她的精神上卻沒有留下陰影。因此,關(guān)于她長期輟筆的解釋,最可信的是,由于出版商拒絕出版她的小說,她有些意氣消沉了。有時,親朋好友會聽簡朗誦她的小說。聽眾心醉神迷,但她很有自知之明,她認定:只有那些熟悉她的人才會覺得她的小說有意思,因為他們很快便能發(fā)現(xiàn)書中的人物原型是生活中的哪一個。

1809年,簡和母親、姐姐一道搬去喬頓小鎮(zhèn)居住后,她開始著手修改手稿?!独碇桥c情感》于1811年正式出版。在那時,女人創(chuàng)作小說已是平常的事情。在皇家文學協(xié)會舉辦的一次關(guān)于簡·奧斯汀的演講中,斯貝瓊教授引用艾麗莎·費在《印度來信》中的序言來說明那時的情況。1782年,艾麗莎·費曾拒絕發(fā)表書信的邀約,因為女人的作品當時受到社會輿論的嚴重抗拒。然而,1816年,她在書中寫道:“如今,社會輿論已經(jīng)大不一樣:許多位女作家已為女性爭得光榮,她們質(zhì)樸謙遜,無懼批評,駕小船駛?cè)牒棋蠛?,帶給讀者們教育和娛樂?!?/p>

《傲慢與偏見》于1813年出版,它的版權(quán)以110英鎊的價格出售。

在上面提到的三部小說之外,簡·奧斯汀還創(chuàng)作了《愛瑪》《勸導》和《曼斯菲爾德莊園》三部小說。通過這幾部作品,她的聲譽越發(fā)穩(wěn)固。雖然尋找一個出版商還是要花費她很長的時間,但小說一經(jīng)出版后,公眾便立刻認可了她的才華。漸漸地,她開始得到一些極有聲望者的贊揚。我想引用對她甚為推崇的司各特爵士的一段話:“在描寫內(nèi)心情感、日常生活和許多瑣碎復(fù)雜的事務(wù)上,這位小姐高超的才能確實罕見。要我寫一些規(guī)矩的文章倒是可以,但用這樣細膩的筆觸如此傳神地描寫這些平凡無奇的人和事,我做不到?!背龊跷乙饬系氖牵靖魈貨]有提到簡的幽默感,這是她最寶貴的才能。在敏銳、深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情感的基礎(chǔ)上,幽默感才是加強她的觀察和情感的關(guān)鍵所在。囿于有限的生活經(jīng)驗,她寫出的故事都有些類似,人物的變化也并不明顯,大多是從同一人物的不同角度加以觀察。然而,她深知自己的短處,她并不妄圖處理生活之外的題材,就只寫外省社會里的一個生活圈子。她只在自己熟悉的事上著筆,比如她好像從未寫過獨處的男人們的談話,這是她不曾經(jīng)歷過的事。

她的觀念與同時代的人沒有什么不同,這也體現(xiàn)在她的小說和書信中。對那時的社會狀況,她感到十分滿意。在她看來,社會自然有貧富之分,劃分等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當一名牧師是一個紳士的兒子不錯的選擇,此外,他的生活可以靠繼承的遺產(chǎn)維持;憑借親戚關(guān)系,為國王服務(wù)的年輕人可以得到提拔;婚姻是女人的本分;結(jié)婚當然是為了愛情,但也不能忽視經(jīng)濟狀況。這都是自然的事,沒什么值得不滿的地方。與她的家族打交道的只有牧師和鄉(xiāng)紳,其他階層的生活自然無法出現(xiàn)在她的小說內(nèi)。

我無法斷言簡·奧斯汀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上乘的,每一部都吸引著一批忠實而狂熱的崇拜者。在麥考萊眼中,《曼斯菲爾德莊園》是簡最好的作品;另一批名氣相若的批評家卻認為,《愛瑪》才是她的巔峰之作;據(jù)迪斯累利自己說,他讀了十七遍《傲慢與偏見》;到如今,《勸導》卻被很多人認為是她所有作品中最成熟的一部。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被多數(shù)普通讀者當作簡的代表作是很有道理的。一部作品獲得了多少批評家的交口贊譽與課堂里的耐心研究,或者多少學者的講解分析,并不能使它成為經(jīng)典,只有讀者獲得的樂趣和教益,才是一部作品成為經(jīng)典的關(guān)鍵。

我認為,總體上來說,《傲慢與偏見》是她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滿意的一部。我不喜歡《愛瑪》的女主人公的勢利性格,面對社會地位比她低下的人,她總顯得屈尊俯就,至于簡·凡凡可斯和弗蘭克·丘吉爾之間的風流韻事,也并不是多么有趣。在她的所有作品中,《愛瑪》是唯一使我感到冗長的作品。埃德蒙和范妮,《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惹人厭惡的道學家,而生氣勃勃、不拘小節(jié)的亨利和瑪麗·克勞福德,卻贏得了我十分的同情。《勸導》這部小說擁有一種罕見的魅力,如果沒有柯伯在蘭姆雷吉斯的那件事,我認為它堪稱完美。在虛構(gòu)不尋常的事件方面,簡·奧斯汀并沒有什么天分。下面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有些弄巧成拙的嫌疑:露易莎跑上幾級陡峭的樓梯,“向下一躍”,撲向愛慕她的溫迪華斯上尉,上尉沒能接住她,她便一頭撞到地上昏了過去。事實上,只要上尉肯伸出手接她,就如他平時幫她“跳下”籬笆旁的階梯那樣,她絕不至于一頭撞到地上,要知道她跳下來的地方離地面還不足六英尺。她也許會撞在高大健壯的上尉身上,也許會受到驚嚇,但并不會受傷。然而,她昏過去了,接著便是一片忙亂。關(guān)于忙亂的描寫也并不可信,眾人手忙腳亂,就連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獲表彰的溫迪華斯上尉也嚇得手足無措。之后的敘述中,所有人的行為舉止都顯得荒謬,我簡直難以相信,對于親朋好友的疾病和死亡都能安然處之的奧斯汀小姐,竟然在小說中寫出這樣一段笑料百出的鬧劇。

以知識淵博、風格詼諧著稱的批評家加洛特教授曾經(jīng)說過,簡·奧斯汀在寫故事方面并沒有什么才能,他解釋說,他所謂的“故事”是指一連串不同尋常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事件。的確,簡·奧斯汀缺乏這種能力,她似乎也不打算在這方面努力。她身上敏銳的觀察力和生動的幽默感允許她能夠不耽溺于幻想,不尋常的事件并非她的興趣所在,她要寫普通的日常生活。憑借自己足夠出色的觀察力、生動的幽默感和巧妙的措辭,她便足以將最普通的生活寫得并不普通。至于故事,多數(shù)人指的是那種清晰而連貫的陳述,包含開始、發(fā)展和結(jié)局。以《傲慢與偏見》為例,小說以兩個年輕人的到來作為故事的開始,以他們和伊麗莎白姐妹的愛情作為主題并加以發(fā)展,最后以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結(jié)局。那些老于世故的人也許并不認可這種傳統(tǒng)的大團圓結(jié)局。的確,多數(shù)婚姻,或許是絕大多數(shù)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況且,結(jié)婚只是進入另一個生活階段,而并非生活的終結(jié)。許多作家選擇結(jié)婚作為小說的開端,并一直敘述到它的結(jié)尾。這是作者的權(quán)利。我反倒認為,一般讀者喜歡看到小說以男女主人公終成眷屬作為結(jié)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們抱持這種觀點,是因為心中有一種本能的、深切的感覺,認為男人和女人通過婚姻完成了一項生物學上的職責。很自然地,他們會感到,聽作者講述一對男女如何產(chǎn)生愛情,經(jīng)過曲折變化、相互誤解,最終約定終身、生兒育女,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對于大自然來說,任何一對夫妻只是漫長生命鎖鏈中的一環(huán),這一環(huán)的意義就在于它能夠衍生出另一個環(huán)來。這就是小說家熱衷于以男女主人公終成眷屬作為小說結(jié)局的理由。在簡·奧斯汀的這部小說中,新郎最終獲得一大筆地產(chǎn)收入,帶新娘搬進了一所漂亮的住宅,家中有花園,還有許多華貴精美的家具,這樣的結(jié)局讓普通讀者大為滿意。

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十分精巧,情節(jié)的銜接度極高,且極為自然,沒有使讀者感到迷惑的地方。也許,有讀者會認為伊麗莎白和簡如此有教養(yǎng)、禮儀,她們的母親和三個妹妹不應(yīng)該這么平庸。這的確有些唐突,不過,在敘述故事時,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安排。有時我會假設(shè),簡為什么不把伊麗莎白和簡設(shè)置成班納特先生的前妻的女兒,三個小女兒的母親班納特夫人是他的續(xù)弦,如此一來,矛盾不就避開了嗎?

在所有作品的女主人公中,簡·奧斯汀最喜歡的是伊麗莎白。她曾經(jīng)寫道:“我不得不承認,她是在我的小說中出現(xiàn)的最令人愉快的人物?!备鶕?jù)有些人的看法,伊麗莎白是以簡·奧斯汀本人為原型的——她也的確把自己的勇氣、歡樂、機敏和見識都賦予了伊麗莎白這個人物——或許還可以做出進一步的推測,她描繪的那個善良、溫柔、美麗的簡·班納特,就是她的姐姐卡桑德拉。一般讀者總會把小說中的達西當作無恥之徒,他犯下的第一個過錯就是拒絕與不相識的、也不想結(jié)識的人跳舞。但這并不是什么大錯。的確,在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他表現(xiàn)出一種令人厭惡的傲慢,但是考慮到他對自己的出身和財產(chǎn)的自豪,這是他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沒有它,小說也就沒什么可講了。何況,他傲慢的求婚態(tài)度也給了簡·奧斯汀施展妙筆的機會,據(jù)此展開了小說中最精彩的戲劇性場面。也許在有了一定寫作經(jīng)驗的情況下,簡·奧斯汀再寫這部小說,她會把達西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更恰當一點,讓他足以引起伊麗莎白的反感,卻不至于說出那些略失真實的話。書中對卡特琳夫人和柯林斯先生的描述可能也稍嫌夸張,但我認為略加喜劇元素是完全可行的。喜劇元素讓生活更加絢麗多彩,也更加嚴峻冷峭。加一點喜劇式的夸張手法在小說中無傷大雅,畢竟有分寸地摻點笑料就好像在草莓上撒一層白糖,會讓生活的喜劇味道變得更加濃郁。不過,說到卡特琳夫人,需要記住一點,在簡·奧斯汀的時代,一個人與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待在一起時難免會表現(xiàn)出一種優(yōu)越感;對此,地位較低的人也不會有任何不滿。如果有讀者覺得,伊麗莎白作為一個出身低微的姑娘,卡特琳夫人在她面前有些趾高氣揚,請不要忘記,伊麗莎白對自己的姨媽菲利普夫人的態(tài)度也好不了多少,畢竟對方只是一個地位不高的律師的妻子。我年輕的時候,已經(jīng)和簡·奧斯汀所寫的時代相隔一百年,還是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貴婦人,她們高傲自大的樣子盡管不像過去那樣荒唐可笑,和卡特琳夫人倒也不相上下。至于柯林斯先生這樣擅長拍馬奉承卻又傲慢無理的人,在今天,又有誰沒見過?

不會有人把簡·奧斯汀視作偉大的文體家。她的綴字法很奇特,常常不顧語法,但是她的聽覺一定很敏銳。她的句子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受到了約翰遜博士的影響。相比普通的英語詞匯,她喜歡使用來自拉丁文的英語詞匯,喜歡用抽象的而非具體的詞匯。這給她的措辭添了一點悅目、愜意的莊重感,也的確讓她詼諧的語言多了一些分量,在辛辣、尖刻里加入一點一本正經(jīng)的味道。她的對話寫得自然流暢。記敘對話并不是將人物所說的原封不動地搬去紙上,而是要經(jīng)過組織、整理,不然就會顯得沉悶。在簡的小說中,許多對話像是如今的書面語,讀來略顯矯揉造作,但是在18世紀末,那些年輕小姐確實是那樣說話的。比如,簡在談起她的情人的幾個妹妹時說:“她們當然不會贊成我和他的關(guān)系,對此我并不感到奇怪,因為他完全可以選擇一個許多方面都比我更好的人?!蔽蚁嘈牛喌脑捑褪沁@樣說的,但我也必須承認,聽她這樣說話真有些費力。

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優(yōu)點尚未談到,那就是它極強的可讀性——相比一些更加杰出或著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顯然更有可讀性。正如司各特所言,奧斯汀小姐關(guān)注的是日常生活、人們的內(nèi)心情感和錯綜復(fù)雜的細瑣事務(wù)。雖然小說中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發(fā)生,但是讀完一頁后,你總會情不自禁地翻過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節(jié)。下文中仍然沒有什么大事,但你又迫不及待地翻開新的一頁。能夠讓你這樣做的小說家是最有才能的小說家。我常常在想,這樣的才能是從何而來?為什么讀者把這部小說反復(fù)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卻仍然像第一次閱讀時一樣興趣盎然?也許原因就在于,簡·奧斯汀不僅對書中的人物及其命運深感興趣,她對發(fā)生在人物身上的一切都深信不疑。

關(guān)于狄更斯的私事與《大衛(wèi)·科波菲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