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
——讀《瓦爾登湖》有感
人文學院
李宇琳
在很多的書中都會有精神故鄉(xiāng)的定義,說人會需要一片土地,給予我們活力,給予我們靈感,給予我們安寧。有的人終其一生旅行和尋找,有的人原本就生長在那里。馬薩諸塞州的山水和這一片湖就是梭羅的家鄉(xiāng),也是他的心靈旅居之地,他在這里得到安寧的滋養(yǎng),獨立地在這片土地上穿行和思考,這片地方里有他想要看到的整個世界,也有他賴以生存的思想的源泉。
之前買過一本叫作《喃喃》的書,是一個旅行的人的攝影集,他隨處走,隨處寫下想要說的一些話。感覺梭羅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需要陪伴,隨處走,隨處生活,隨處思考,隨處感知。他寫下的話有一些略顯得偏激,有一些略顯得悲觀,有一些略顯得傲慢。但那并無妨,他無心于是否有人閱讀和認可,那就像他的喃喃自語,說給自己聽,被風帶走,被云送回,都是自然地產(chǎn)生和變化。
梭羅的極簡主義是我所讀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觀點中最純粹的那個,他的極簡是為了更加專注的思考,是為了在這樣的極簡中看到最曠大的世界和最質(zhì)樸的自己。
他講了一個故事,說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shù)家一心一意去打磨一根手杖,充滿著專注和虔誠。在他工作的過程中,時間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跡,在別人的老去中,他依然保持著青春。最后手杖完成的時候,它成了世界中最美麗的一件作品。在生活里我常常會陷入一種被迫的比較中,害怕自己用了更長的時間,害怕自己在別人飛奔向前的時候還在慢慢前行或者停留在原地。但用何懷宏先生對這段故事的評價就是:“為什么要急于成功?如果一個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許是因為他聽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種鼓點,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種節(jié)拍。”在閱讀中慢慢理解了梭羅為什么建議和熱愛離群索居,因為這樣可以讓人從心里獨立和自信起來,去遵循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在專注的生活里,超越時間的概念和那種被時間追趕的緊迫和惶恐。
他還是一個真心熱愛自然和生命的人,他的極簡是為了更加靠近這樣的純粹。他喜歡在河邊釣魚,在秋天摘葡萄,也熱衷于把這些生活的經(jīng)驗和樂趣講給身邊的人聽。他說,他還熱愛貧窮,因為貧窮的人最為真實和真誠。何懷宏老師說,“我們總是譴責無所事事,而碌碌無為豈不是更該被譴責?”我們總是匆匆忙忙,趕往要去的地方,趕完要做的工作,或者是飛過萬水千山去一個地方旅行,然后匆忙地按下快門趕往下一個場景。但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樣坐在門前的森林下,望著不知道是幾點的陽光投下清澈的斑駁,去沉思自己的生活,去沉思世界的問題,去懂得更為廣大的規(guī)律和真理。當我們的生命遠離了金錢、比較和被迫的種種事物,我們才能真正簡單到關注這個世界和自己的種種細微。當我們能聽見自己的聲音,能看見草木、陽光和波紋,我們才能從中感知到整個世界和它靜謐而偉岸的韻律。
梭羅的極簡還體現(xiàn)在他的哲學觀念里。他的哲學不僅來源于書本而更來源于生活,甚至說他在書中讀到的真理也要親自在生活中去實踐和證實。最早的哲學都來源于生活的實踐和口中的喃喃,被弟子們記錄下來,成為了哲學。他在書里提到了很多的哲學家,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國的哲學經(jīng)典。但這些哲學的思想都自然地嵌入在他興致勃勃和安靜從容的獨自生活里,融入他的行走、他的勞作、他的思考里??赡芪覀兊纳畈荒芡耆h離陪伴和愛,但至少我們可以像他一樣在平淡的生活里多花些時間感知自身和周遭,然后悟出一點點的安寧,我們就在這樣的安寧里得到休息和滋養(yǎng)。
梭羅的極簡成就了他的獨特。因為沒有花時間去模仿和追逐,所以擁有了自己無拘無束的生長形態(tài)和思考的路徑。何懷宏老師說他生活得像一棵樹:它傘樣的形狀,它不斷迸發(fā)的枝條,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進土壤深處的根須和承受陽光雨露的綠葉,尤其是它的獨立支持和獨立性。成為自己,大概是他對每一個人最誠摯的愿望。他明確地說,他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同越好。但他愿意每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并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成為我自己,也是我對自己最大的希望。在漫長的成長里,有的時候習慣了說“我也是”,有的時候習慣了跟不一樣的人說話時變成和對方一樣的說話方式,有的時候習慣了跟隨和依附。但他的希望,就是我們省略掉所有生活中的刻意關注和依附追隨,把絕對自主由一種刻意的負擔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三毛也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舒婷也說,要做橡樹身邊的一株獨立生長的木棉。出于各種原因,很多人寫過關于樹的文字。我有一個心愿,就是擁有一片樹林,讓每棵樹按照自己的姿態(tài)去生長,每天去畫一棵樹的形態(tài),看著它們互相隱約地息息相關又從頭到尾獨立而不同。我也希望像樹一樣生活,在一片空曠的田野上,在陽光里伸展成自己的姿態(tài)。在自己選擇的棲居之地扎根,但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安然。
《喃喃》那本書里說,有緣的人會遇到,懂的人會懂。梭羅的話,我寫在這里的話,雖然層次差距巨大,但都是對自己所說的最真切的喃喃自語。我不是一個對哲學有很多了解和思考的人,可能一時還無法認同其中的很多絕對語氣的觀點,但其中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還有那片湖的美好安寧,讓我感到放松和真實。不刻意迎合,但專注思考;不虛度光陰,但學會靜止;不與世隔絕,但孑然一身??磿?,也看云;握筆,也握斧頭;活得熱情,也活得安靜;活得踏實,也活得自由?!拔沂俏易约骸?,這是他的成就,如今也是我的追求。

作者簡介:
李宇琳,女,來自河北省石家莊市,畢業(yè)于石家莊外國語學校,2016年考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曾獲河北省優(yōu)秀學生干部、河北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ACTS語文知識能力競賽全國金獎、ACTS數(shù)學應用能力競賽全國特別金獎、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全國數(shù)學聯(lián)賽二等獎、2015年清華大學暑期學校紫荊學員等。
母校寄語:
學弟or學妹,你好呀。有幸讀到《瓦爾登湖》,和你們分享我的感受。
永遠不要失去自己的可能性。不要在認真嘗試和體會之前放棄一門學科或一片領域。我們都很容易憑借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學校能提供的機會,推測自己喜歡和擅長什么,有取舍地發(fā)展一些部分。但自動放棄的你,也許并不是最精彩的你。你有機會去學會更多的知識,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有更多關于未來的想法。你還是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擅長和不擅長,但那些基于努力嘗試后的判斷,得出的是最好的你。
不論是高中還是今后的大學生活,都要努力做最質(zhì)樸的自己。總會有很多時刻讓你感到壓力和焦慮,漸漸想要跟隨其他人,以防漏掉該做的事,跟不上別人的節(jié)奏。我們要時刻記得我們最初的美好的理想,它和比較無關和他人無關,它是我們自己的北極星。在任何時候,不要丟掉了自己的單純和真誠,熱愛和追求,永遠清新永遠寧靜,永遠是我們自己的樣子。
希望你向往你最喜歡的天南海北的城市,追求你最熱愛的五顏六色的夢想,做最簡潔明快的獨特的你自己,也期待我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