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中華之光
1981年,國家計算機工業(yè)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召開原理性樣機鑒定會,鑒定結論是“與國外照排機相比,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領先,激光輸出精度和軟件的某些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結論一出,皆大歡喜。王選卻有隱隱的不安。他比誰都清楚,原理性樣機存在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根本不適合走出實驗室。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其他國家的自動照排系統(tǒng)也會進入中國市場,為了避免在市場上一敗涂地,王選從1979年就開始了可以實用的Ⅱ型機的研制。
王選并非在杞人憂天。到1984年年底,就連電子工業(yè)部資深專家也開口說北大系統(tǒng)太落后,還是引進為好。一時間,國內出現了好幾種國際品牌的照排系統(tǒng)。
憋著一口氣,王選和科研團隊加緊了Ⅱ型機在新華社成功運行的腳步,甚至放下“如果不成功,國家撥給的印刷經費全部退回,北大一分錢也不要”的話。連續(xù)3個月,王選團隊時刻不肯松懈,緊盯系統(tǒng),克服一個接一個的故障和難題。在他們夜以繼日的努力下,88期《新聞稿》與12期《前進報》順利印刷出來。他們松了一口氣,給這臺機器取了個大氣的名字——華光,依靠中國人的力量,點亮印刷技術革命的中華之光。1985年5月,華光Ⅱ型機終于得到了“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以投產”的鑒定書。
1981年,漢字激光照排原理性樣機通過鑒定,右側為排出的第一張報紙樣張
然而,1985年7月,王選訪問做照排系統(tǒng)的美國HTS公司,和HTS總裁見面時,人家?guī)讉€小時前才從北京飛回來,帶回來的還有一紙與某大報簽訂的價值430萬美元的合同。王選心里拔涼,他們的Ⅱ型機即使兩個月前剛剛通過國家級鑒定,依然乏人問津。
王選知道,要與國外競爭,必須不斷改進系統(tǒng)。半年后,華光Ⅲ型系統(tǒng)正式面世。這是我國第一個實用科技排版系統(tǒng),能夠方便而規(guī)范地排印各種復雜的公式、符號和表格,此后接連斬獲全國首屆發(fā)明協(xié)會發(fā)明獎、北京地區(qū)電子和信息應用系統(tǒng)一等獎、第14屆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覽會金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終于迎來了遲到的榮譽,獲得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而王選也被授予1987年首屆畢昇獎。
“5年之內,我們把國外所有的廠商全部趕出中國?!敝钡酱藭r,王選也沒有忘記自己從HTS回來之后說過的話。此后的歲月中,華光Ⅳ型機又在中國印刷出版領域掀起了一場風暴。1989年底,來華研制和銷售照排系統(tǒng)的國外公司終于撐不住了。漢字的復雜實在超乎他們的想象,幾經拖延,他們還是無法讓自己的系統(tǒng)與漢字兼容,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家公司退出中國市場。除了讓王選耿耿于懷的HTS,這份名單上還有英國蒙納公司,美國王安、IPX公司,以及日本的寫研、森澤、二毛等公司。其中,HTS最終以破產結局。
外商走了,中國的產業(yè)自然要站出來。早在王選的系統(tǒng)還備受爭議時,時任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就提出了開設校辦產業(yè)的設想。1985年,北京大學科技開發(fā)公司正式成立,1989年,經電子部批準,華光系統(tǒng)由原來一直在濰坊生產,改為由北大新技術公司和濰坊共同生產銷售。后來,北大與濰坊華光分手,系統(tǒng)也要重新?lián)Q一個響亮的名字。
“干脆就叫王選激光照排系統(tǒng)吧!”有人提議。王選直搖頭:“激光照排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用我的名字不妥當。”
經過慎重的挑選,“方正”從上百個應征方案中脫穎而出。根據應征方案,“方正”的典故出自《漢書·晁錯傳》,原文說:“察身而不敢誣,奉法令不容私,盡心力不敢矜,遭患難不避死,見賢不居其上,受祿不過其量,不以亡能居尊顯之位。自行若此,可謂方正之士矣!”
說來說去,就是取其正直磊落的含義,同時也包含了這群人的理想——科研要嚴謹求實,待人要誠懇無私,經營要誠實守法,發(fā)展要包容博大。
命名這天,是1991年3月8日。隨后,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新技術公司聯(lián)合推出了新一代電子出版系統(tǒng)——“北大方正電子出版系統(tǒng)”(即方正91型系統(tǒng)),也是他們做出的第五代產品。到1993年,國內99%的報社和95%以上的黑白書刊印刷廠采用了國產系統(tǒng)。這個戰(zhàn)績,讓方正成為一代傳奇。
1985年,新華社印刷廠的試驗車間里,王選(右一)向周培源(左二)、盧嘉錫(右三)、黃辛白(左一)等領導和專家介紹華光Ⅱ型系統(tǒng)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