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代小說文獻(xiàn)中的儒家文化
曹亦冰[1]
儒學(xué)思想,從古至今一直很受人們的重視,“文革”時期除外。因為儒學(xué)能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品德,給人以思想。由于有了儒家思想,有了儒家學(xué)子的故事,才有了記述和反映儒家文化的小說的出現(xiàn)。
記述和反映儒家文化的小說,漢魏六朝時期的作品很多,代表性的應(yīng)算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2]。在其“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guī)箴”等門類的人物故事里,都寓于著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如《文學(xué)》門類中的“服虔善《春秋》”,服虔為正確注釋儒家經(jīng)典《春秋》,不顧身份地位,隱匿姓名為崔烈門人做飯,崔烈講解《春秋》時則于戶壁處竊聽,從而了解到別人對經(jīng)典的看法,堅定了注釋《春秋》的自信心,充分地展示出了一個儒學(xué)者虛心好學(xué)的鉆研精神?!蹲孕隆烽T類“周處除三害”,敘周處少時,不顧法度,任意胡為,人們將他與山中的惡虎、水中的蛟龍并稱做三害。周處的惡行雖然被鄉(xiāng)里人忌恨,但他尚有一副俠義心腸和虛榮之心。當(dāng)聽說有野獸傷害人時,便毫不猶豫地上山擒猛虎、入水?dāng)仳札?。然而他發(fā)現(xiàn)人們也希望他與惡獸一同死時,才恍然大悟自己也是三害之一。于是就去吳郡尋找陸氏兄弟,請他們指點迷津。之后周處改過自新,終于成了忠臣孝子。這個故事《晉書·周處傳》也有記載,其情節(jié)與《世說新語》基本相同。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勞格《晉書??庇洝酚^點,考證說,《晉書·周處傳》的史料即源自《世說新語》。故事的主旨,在于通過周處除三害自新的過程,展示儒家思想的重大威力?!兜滦小烽T“焦飯遺母”,從吳郡主簿陳遺焦飯遺母的孝順而延惠自己的行為,一次戰(zhàn)亂時眾人皆死而他獨活,說明只要按照儒家思想去做事,對父母真心純孝,最終會有好的結(jié)果。《賢媛》門“許允婦捉夫裾”,敘丑女阮氏嫁給風(fēng)流倜儻的許允為妻,許允嫌她貌丑,不肯入洞房,在朋友的勸說下,硬著頭皮走進(jìn),轉(zhuǎn)而欲出;丑婦抓住時機,以“德為首”儒家學(xué)說,擊破丈夫?qū)ψ约旱钠缫?。她那富于哲理的觀點使丈夫折服,夫婦終于好合,相互敬重。這則故事,通過丑婦折夫,說明儒家思想不僅可以治國平天下,還可以解決家庭矛盾,調(diào)合夫婦關(guān)系。
晉葛洪《西京雜記》[3]記載了一個儒學(xué)的典范:
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人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為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倍Γ庑∶?。時人畏服之如是,聞?wù)呓越忸U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zhì)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币厝嗽唬骸案F矣!”遂去不顧。
這篇小說突出描寫了匡衡是怎樣成為漢代經(jīng)學(xué)大師的。他家貧,無錢買燭,于是就想辦法鑿壁引光;無錢買書,就給有書的富人做工換取書讀,終于成為漢代的經(jīng)學(xué)大師。其他對《詩經(jīng)》的講解和研究使世人折服。由于他學(xué)問精湛,品行端正,不僅是經(jīng)學(xué)者的楷模,還一度被漢元帝封為宰相和樂安侯。每當(dāng)朝廷有政議,他都引用經(jīng)典加以論說。
六朝時期反映儒家文化的小說,其主流是贊美儒學(xué)思想,但也有嘲笑圣人的作品。如晉張華的《博物志》[4],記載了小孩辯日難孔子的故事:
孔子?xùn)|游,見二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小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币恍涸唬骸拔乙匀粘鰰r遠(yuǎn),而日中時近?!币恍涸唬骸叭粘醭鰰r,大如車蓋,及日中時,如盤盂,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孔子不能決。兩小兒曰:“孰謂汝多知乎!”
孔子雖然是儒學(xué)的締造者,被人們尊為圣人,然而對于兩個小孩提出的日近日遠(yuǎn)的問題卻是回答不上來,使得兩個小孩兒對他的學(xué)問提出了質(zhì)疑。這說明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即使是圣人,也有他涉獵不到的領(lǐng)域,不能解決的問題。
隋唐五代時期記述和反映儒家文化的小說,總體上看,反映儒家思想、反映儒士風(fēng)貌,特別是反映科舉制度及相關(guān)的遺聞軼事的作品,比較起來,褒貶基本參半,大概褒揚成分的作品稍多一些。在褒揚作品的內(nèi)容上,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贊美科舉制度。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選拔官吏;到了唐代,科舉興盛起來,多達(dá)五十余科,于是成為了國家的制度。隨著新制度的建立,許許多多的奇聞軼事也像雨后春筍一樣涌現(xiàn)出來。唐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5],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科舉制度及科舉制度下的人和事:如卷一主要記述了科舉制度的來龍去脈的各種情況?!督y(tǒng)序科第》篇記述了科第的由來:
周禮,鄉(xiāng)大夫具鄉(xiāng)飲酒之教,考其德行,察其道藝,三年,舉賢者貢于庭。非夫鄉(xiāng)舉里選之義源于中古乎?夫子圣人,始以四科齒門弟子,后王因而范之。漢革秦亂,講求典禮,亦解循途方輒,以須賢俊。考德行則升孝廉而激浮俗,掄道藝則第寯造而廣人文,故郡國貢士無虛歲矣?!姨蒲厮宸h,……始自武德辛祀歲四月一日,敕諸州學(xué)士及早有名經(jīng)及秀才、俊才、進(jìn)士,明于理體,為鄉(xiāng)里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復(fù),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斯我唐貢士之始也。
再如卷二,主要是記述唐代科舉考試的情況。在《元和元年登科記京兆等第榜敘》載:
天府之盛,神州之雄,選才以百數(shù)為名,等列以十人為首,起自開元、天寶之世,大歷、建中之年,得之者摶躍云衢,階梯蘭省,即六月沖霄制漸也。今所傳者,始于元和景戌歲;次敘名氏,目曰“神州等第錄”。
又如卷三,主要敘述舉子等第后的各種活動情況。在《謝恩》篇里,載
狀元已下,到主司宅門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呈。入門,并敘立于階下,北上東向。主事揖狀元已下,與主司對拜。拜訖,狀元出行致詞,又退著行各拜,主司答拜。拜訖,主事云:“請諸郎君敘中外?!睜钤严赂鞲鼾X敘,便謝恩。余人如狀元禮。禮訖,主事云:“請狀元曲謝名第。第幾人,謝衣缽?!敝x訖,即登階,狀元與主司對坐。于時,公卿來看,皆南行謝坐。飲酒數(shù)巡,便起赴期集院。三日后,又曲謝。其日,主司方一一言及薦導(dǎo)之處,俾其各謝挈維之力。
從卷四至卷十五,主要記載儒學(xué)舉子的思想品德及各種奇聞軼事。此書為研究唐代科舉、科舉與小說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最有價值的資料。
第二,贊美學(xué)子忠孝節(jié)悌的行為。如唐人劉餗的雜俎小說《大唐新語·孝行》門類[6],記載了崔希高的仁孝故事。崔希高因遵孔孟之道,極為仁孝友愛,“丁母憂,哀毀過禮”,故得到了善報。他在鄴縣作縣丞時,一夜之間,在他的室內(nèi)長出一尺高的靈芝草,還盛開著花朵,朝廷為了獎賞他,馬上升了他的官職。此后,又因為他在并州作官時,救護(hù)了貧困無助的百姓,所以又在他的廳堂前呈現(xiàn)出傘蓋般的五彩祥云,朝廷命把此種景觀編入史書,以傳后世。再如唐高彥休《唐闕史》卷上《滎陽公清儉》[7]載:滎陽公尚書鄭浣,以清規(guī)素履,嗣續(xù)門風(fēng)。當(dāng)他看到從父昆弟之孫在聚餐時,將餅子的外皮剝掉,便立即怒斥,并命其將剝落在地上的餅皮全部拾起來,而后滎陽公當(dāng)眾全部吃掉落在地上的餅皮,給子孫們作出了節(jié)儉的榜樣。作者稱贊道:“儉,德之恭也;侈,惡之大也。公所執(zhí)如此,宜乎子孫昌衍,光輔累朝矣?!?/p>
第三,贊美學(xué)子的見義勇為。如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下《名義士》[8]載:唐元和十年,校書郎廖有方失意后游蜀,在寶雞西界館,遇見一位貧病交加的兒郎,經(jīng)問得知,是個數(shù)考未中的舉子。廖有方正想為他延醫(yī)救治,忽兒轉(zhuǎn)眼不見了病人蹤影,惟見他的殘骸。于是廖有方賣掉所乘的鞍馬,將其殘骸備棺埋葬。因不知其姓名,只于墓前立個“金門同人”之碑。后來死者之妹為報葬兄之恩德,送“數(shù)百千”錢物給廖有方。廖有方拒絕說:“仆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當(dāng)茲厚惠!”而后分文不取,揚長而去。他的這一義舉,轟動了朝野,“文武宰僚,愿識有方,共為引導(dǎo)”。第二年,“李侍郎逢吉,放有方及第,改名游卿,聲動華夷”。
再如唐牛僧孺小說《玄怪錄》中的《郭元振》[9],敘舉子郭元振在開元年間考試落第,從晉州至汾州,夜間住進(jìn)了一戶人家。只見走廊和屋子內(nèi)燈火輝煌,擺列著許多祭品,但是卻不見人。過了一會兒,聽到屋子里有女子嗚嗚咽咽的凄慘哭聲,郭元振問明了女子哭的原因,原來她父親貪圖鄉(xiāng)人捐獻(xiàn)的五百貫錢,把她奉獻(xiàn)給能給人降禍福的烏將軍。為了不使她逃走,先用酒把她灌醉,送進(jìn)祭室,然后把門反鎖了起來。女子醒來后十分害怕就哭了起來。郭元振聽了之后,料定烏將軍必是個精怪,表示:一定救你出去,除掉這個惡魔。于是,他就充作儐相,坐在祭室西面的臺階上,等待二更時分烏將軍的到來。不久烏將軍在四位士卒的陪同下威風(fēng)凜凜地走了進(jìn)來。郭元振以儐相的身份與他相見,虛情假義地陪同他,使烏將軍及其士卒放松了戒備之心,然后乘其不備,抓起切鹿肉的鋒利小刀子,剁下烏將軍的左手;烏將軍負(fù)痛逃跑了,他的四位士卒也逃跑了。原來烏將軍是個野豬精。郭元振曉之以理,說服當(dāng)?shù)氐陌傩张c他一起順著血跡尋覓到了豬精的巢穴,將其除掉,從此再也沒有妖精作孽害人之事發(fā)生了。那位女子抵死嫁給他為妾。后來郭元振做了大官,十分顯赫。
第四,贊美讀書人破除迷信的行為。如唐皇甫氏的小說《原化記·畫琵琶》[10],敘一位讀書人欲游吳地,途經(jīng)江西,因風(fēng)阻泊船,上岸閑步,見寺廟廊間有筆墨而無僧人,便提筆在寺廟的墻壁上畫了一幅琵琶,大小與真不差。畫畢,風(fēng)止而行。僧歸,見畫傳神而又不知何人所畫,于是就告訴村人說五臺山上的圣琵琶飛來了。人們紛紛前來焚香禮拜,求福甚效。鬧得天下人皆知。一年后,這位讀書人從吳地返回江西時,也前來寺廟前觀看,明白了是自己惹的禍,于是立即用水將琵琶畫沖洗掉了,并說明了事實真相。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所謂的神靈本來是沒有的,是人們根據(jù)想象附會上去的,原本是一幅平凡的琵琶畫,竟然被人們當(dāng)成了有靈感的圣琵琶,幸虧這位讀書人誠實,揭露了真相,才破除了人們盲目崇拜。
再如唐無名氏的《大唐傳載》中記載了李德裕不信圣水的故事[11]。唐敬宗寶歷年間,傳說亳州出圣水,喝了能治百病,特別是疑難雜癥。盡管沒有一例治好的,但是洛陽至江西幾個州郡的百姓仍然相信它,爭著布施金錢、財物、衣服等來飲此水。使那些看守圣水之人所得之利,成千上萬。此時李德裕正在浙西觀察使的任上,命令人們聚集在鬧市,拿出錢取圣水,放進(jìn)五斤豬肉上火煮,說:“假如真是圣水,豬肉應(yīng)該不變樣。”沒過多久,豬肉被煮爛了。李德裕用事實揭穿了那些作怪之人的鬼把戲,破除了圣水之說。
第五,贊美讀書人為了愛情放棄功名的行為。這類情況,在唐代舉子中并不多見,然而也不乏其人。如裴铏小說《傳奇·裴航》[12],敘唐穆宗長慶年間,秀才裴航科考未中,漫游鄂州,拜訪從前的老朋友崔相國,崔相國送了他二十萬文錢,于是雇了一只大船沿著湘江、漢水而行,打算轉(zhuǎn)回京城,準(zhǔn)備迎接第二次科考。但是當(dāng)他經(jīng)過藍(lán)橋驛站時,遇到了美麗的云英姑娘,頓時使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以豐厚的禮物要聘云英為妻。沒想到被云英的外祖母阻撓,說:“我年老有病,又只有這一個孫女,需要她照顧。昨天有位神仙送給我一粒靈丹藥,需要用玉制的杵臼搗它一百天,才能服用。你要是想娶我的孫女,必須給我先找到玉杵?!迸岷街缓么饝?yīng)老太婆的要求去尋找玉杵。他到了京城再也不把科舉考試放在心上,天天地走街串巷,高聲打聽玉杵的下落。有時遇到朋友,就像不認(rèn)識一樣,大家都說他瘋了。幾個月后,輾轉(zhuǎn)終于找到了玉杵,但是需要花費二十萬文錢。裴航傾囊而出也不夠,只好賣掉仆人和馬匹才湊夠購玉杵的費用。當(dāng)他把玉杵送到老太婆的面前時,老太婆又讓他搗藥一百天后才能成婚。裴航又立即舉起玉杵搗起藥來。一百天的期限到了,老太婆把藥吞下去,然后就為他們舉行了婚禮?;楹?,裴航再也不想科舉作官的事情了,義無反顧地跟隨云英隱居修道去了。不愛功名愛美人,而且是那樣的執(zhí)著,真是難得。
第六,贊美妓女奉儒扶危的美行。如唐人白行簡的《李娃傳》[13]。李娃是京城紅極一時的名妓,她美貌如仙,使赴京科考的滎陽公子神魂顛倒,將所有的費用及仆人馬匹賣掉全部花費在妓院內(nèi)。當(dāng)他一無所有時,被老鴇采用欺騙手法趕出院門,淪落為喪葬店鋪中的一名唱挽歌的歌手;他父親是常州刺史,赴京辦事,目睹了兒子比賽唱挽歌的情景,一氣之下將他活活打死,拋尸荒野。結(jié)果公子一氣尚存,被喪葬鋪的老板救活,但他已經(jīng)失去了唱挽歌的體質(zhì),喪葬鋪的老板愛莫能助,又不能讓他白吃飯,只能硬著頭皮讓他離開,于是滎陽公子淪落為乞丐,沿街乞討。北風(fēng)呼呼,大雪紛飛,他那凄凄慘慘的叫喊聲,終于傳到了曾經(jīng)相愛過的名妓李娃的耳內(nèi)。她一股憐憫與愛相加的情感涌上心頭,再也顧不得老鴇的阻撓和反對,沖下樓去,一把將渾身臟臭的滎陽公子抱在懷里,解下自己的棉皮肩暖暖地披在他的身上,攙扶他進(jìn)入自己的房間,并用自己的積蓄贖了自身,同時還用自己剩余的一部錢為他購置書籍筆墨,鼓勵他重新振作,發(fā)奮苦讀。滎陽公子不負(fù)李娃的厚望,終于科舉高中,被授予成都參軍。此時,三公以下的官員都主動與他交朋友,父子也相認(rèn)了。至此李娃自知身份低微,不能與公子相匹配,于是在公子赴任之時,提出分手。此時的滎陽公也恰巧調(diào)至成都為官,他們父子作了上下級。滎陽公為了報答李娃挽救兒子的恩德,并且也認(rèn)為李娃完全符合他為兒子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于是就請媒人登門提親,并用六道大禮迎娶李娃過門,使他們結(jié)為正式夫妻。李娃婚后更加三從四德,恪守婦道,治家嚴(yán)謹(jǐn),深得公婆的喜歡。公子又接連升任官職。李娃也被朝廷封為汧國夫人。他們生有四個兒子,都做了大官,娶的妻子都是京城內(nèi)外名門望族的女子。這篇是用滎陽公子出“軌”與入“軌”和李娃主動人“軌”的故事,來說明遵從儒家思想,按照封建禮教去做,就能榮身,獲取功名;如果脫離它將會身敗名裂,一事不成。李娃原本是個妓女,是不受三從四德束縛的,因為她十分清楚,在當(dāng)今社會要使她心愛之人并為她付出一切的滎陽公子有個美好的結(jié)局,必須得使他返回儒家思想的軌道上來;于是她自己主動放棄京城名妓的地位和錦衣玉食的享受,套上三從四德的儒家思想的束縛枷鎖,幫助和鼓勵滎陽公子讀書奮進(jìn)。由于她超乎尋常的舉動,因而最終也得到了超乎尋常的報答。所以作者最后大發(fā)感慨:“嗟呼!倡蕩之姬,節(jié)行如是,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為之嘆息哉!”
在唐代小說中也有一些記述儒士各種不大光彩行為的,歸納起來,主要有:
第一種,始亂終棄。為了自己的名節(jié),竟然拋棄曾經(jīng)真心相愛并且使人失身丟節(jié)的偽君子。如唐代小說元稹《鶯鶯傳》中的張生[14]。張生在崔母設(shè)請的答謝宴會上,被鶯鶯的容貌所吸引,不顧禮義廉恥,主動進(jìn)攻,為達(dá)到與鶯鶯幽會的目的,首先賄賂鶯鶯身邊的丫鬟紅娘。紅娘問他為什么不因媒而娶時,他說:“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shù)月,索我于枯魚之肆矣!”此時的張生已到了“行忘止,食忘飽”的神魂顛倒地步。在紅娘的提醒下,用寫詩傳箋的方式,終于得到了鶯鶯的回應(yīng)。張生猜測詩意,半夜三更攀樹越墻而去赴約,結(jié)果被端服嚴(yán)容的鶯鶯用禮教數(shù)落了一番。張生在絕望之時,鶯鶯卻是出其不意地給他送來了愛情。他們“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于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張生到西安去了幾個月,回到蒲州,他們又私會了幾個月。至此,鶯鶯已把所有的愛情全部給了張生,但是從不屬文表達(dá),張生“求索再三,終不可見?!睆埳?jīng)常寫文挑之,而鶯鶯“不甚睹覽”。而當(dāng)張生為了求取功名,再次離開蒲州赴西安趕考,滯留不歸時,鶯鶯又是寫情書,又是送定情禮物,企圖想與張生相伴終生。然而張生在充分享受完愛情之后,他的封建禮教的思想觀念又充滿了頭腦,使他堂而皇之地作了負(fù)心漢,不僅將鶯鶯送給他的情書情物拿給別人看,還惡意中傷一心愛戀他的鶯鶯,說:“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jù)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睆埳谋城樨?fù)義,始亂終棄,充分地展示出一個偽君子的形象。
第二種,屈服禮教,放棄愛情,使愛戀他的癡情女子飲恨而死。如唐人蔣防《霍小玉傳》中的書生李益[15],以進(jìn)士擢第,在京城等候“拔萃”考試,經(jīng)鮑十一娘的介紹,認(rèn)識了霍小玉,兩人一見鐘情。李益發(fā)誓:“平生志愿,今日獲從,粉身碎骨,誓不相舍!”霍小玉雖然傾心相愛,但她頭腦很清楚,一個登科之人,怎能聘娶一個妓女為妻呢,因此提出:“以君才地名聲,人多景慕,原結(jié)婚媾,固亦眾矣。況堂有嚴(yán)親,室無冢婦。君此之去,必有佳姻,盟約之言,徒虛語耳。然妾有短愿:……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愿畢此期。然后妙選高門,以諧秦晉,亦未為晚。妾便舍棄人事,剪發(fā)披緇,夙昔之愿,于此足矣!”李益聽候,十分感動,流著淚,再次發(fā)誓:“皎日之誓,死生以之。與卿偕老,猶恐未愜素志,豈敢輒有二三。固請不疑,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當(dāng)卻到華州,尋使奉迎,相見非遠(yuǎn)?!比f沒想到,李益與霍小玉分手十日,就遵從母命,與表妹盧氏訂親,而后又“遙托親故,不遺漏言”,斷絕霍小玉的期望。而霍小玉則是忠守誓言,苦苦等盼,望眼欲穿,為了尋覓到李益的音訊,將所有的首飾變賣一空,四處請人求訪,終無一點音信?;粜∮瘛叭找固槠?,冤憤益深,委頓床枕”。最后還是一位豪俠打抱不平,以武力脅迫李益去見霍小玉,才使小玉在死前當(dāng)面痛斥負(fù)心漢。盡管李益在小玉死后,“為之縞素,旦夕哭泣甚哀”,又“至墓所,盡哀而返”,也不能挽回霍小玉的悲劇下場,更不能抵銷他對霍小玉中傷的罪責(zé)。從他對霍小玉馬鞍形的態(tài)度分析,充分展示出了一個門閥制度下門望甚高的貴族子弟特有的形象。開始對霍小玉火一般的熱情,這說明李益是個充滿著情愛的正常男子,當(dāng)他看到美貌佳人,必然會自然地釋放出極高的愛情;中間因要按照封建禮教,接受父母之命為他選配的門當(dāng)戶對的盧氏婚姻,他馬上強制性地抑制由自然屬性釋放的純真愛情,這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及多年所受封建禮教所致;最后,當(dāng)他見到霍小玉,盡管是被脅迫的,但他的真情真愛立即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又顯現(xiàn)出來了,因此他才有日夜哭泣甚哀的舉動。李益于霍小玉的愛情悲劇,歸根結(jié)底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
第三種,裝強作勢,沒膽量卻裝作膽子大,到頭來自食苦果。如唐人皇甫氏《原化記》中的“京都儒士”的故事[16]。有位書生膽子很小,但他卻在伙伴中硬撐著說自己有膽量。于是有人就讓他夜間住進(jìn)一所經(jīng)常鬧鬼的兇宅里邊。他抱劍而坐,驚恐不已。到了三更,月亮升了起來,斜照進(jìn)來。他借著月光,看見衣架上有個東西像鳥一樣在鼓動翅膀,飄飄蕩蕩地擺動。儒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勉強站起來,攥住劍忽地一揮,那東西隨即掉下來,發(fā)出響聲,此后就寂然無聲了。他越發(fā)害怕,也不敢看個究竟,只是緊緊地握著劍坐著。五更時分,忽然有個東西來推門,門推不開,那個東西就從狗洞中探進(jìn)頭來,氣喘吁吁的樣子。書生見此害怕極了,揮劍亂砍。由于緊張,腿腳不做主就跌了一跤,手中的劍也掉在了地上。他又不敢找劍,唯恐那個怪物進(jìn)來,只是在床底下蜷伏著,再也不敢動彈了;大概是太疲勞,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天亮后,他的伙伴們和奴仆來到臥室的通道,只見狗洞里面鮮血淋漓,眾人嚇得大聲叫喊。書生被驚醒,哆嗦著打開臥室之門。原來被他第一次看見似鳥而被斬殺的,竟是一頂舊帽子,破破爛爛地被風(fēng)一吹,就像鳥鼓動翅膀一樣;第二次揮劍斬殺的怪物,卻是他自己騎的小毛驢,被他砍破了嘴唇,故此鮮血直流。原來天將亮的時候,小毛驢掙脫了繩索,把頭伸進(jìn)狗洞,結(jié)果挨了一劍,負(fù)疼而跑開了。眾人弄清真相后,笑得前仰后合,而那位書生卻嚇得病了十天,才康復(fù)。這個飽讀詩書的人由于要顯本事,結(jié)果是弄得迥態(tài)百出。他的故事,告訴人們:第一,要實事求是,不能亂程英雄;第二,疑心生暗鬼,是迷信的根源。
第四種,依仗門第,傲慢無理。如唐人張讀《宣室志》中的鄭又玄傲慢無理的故事[17]。鄭又玄是名門望族子弟,從小就傲慢無理,依仗自己的門第高貴,經(jīng)常辱罵與他一起就學(xué)的門第低下的閭丘子。閭丘子雖然門第低微,但是自尊心很強,他聽了羞辱他的話很難過,幾年后就死去了。過了十年鄭又玄以明經(jīng)科登第,到長安郡任參軍,并代理唐興縣縣尉之職。與他同在一個縣衙做官的仇生,是大商人之子,年方二十歲,家中的資財數(shù)以萬計。仇生與鄭又玄常常在一起飲酒作樂,鄭又玄多次得到仇生的金銀饋贈。然而鄭又玄卻從來不按禮節(jié)接待他。仇生因為不是士族,所以也不在意。有一天,鄭又玄設(shè)宴大請賓朋,而沒有請仇生,有人提醒他應(yīng)該請仇生,于是立即把仇生叫來。仇生因為酒量小推辭不能飲滿杯,一下子觸怒了鄭又玄。鄭又玄怒氣沖沖地大罵道:“你這個市井之民,只知道微薄的小利罷了。有什么資格躋身到我們做官的行列里來!我與你為伍,實在是你的榮幸,有什么理由膽敢拒絕我讓你喝的酒呢?”罵完就拂衣而起。仇生感到萬分羞愧,就退了出去,而后棄官家居,不再與人來往,沒有幾個月就病死了。后來鄭又玄被罷了官,他一度棄儒學(xué)道,但是他耐不住辛苦寂寞,又放棄學(xué)道的志向,下山吃喝玩樂。遇到了一個十多歲的孩童,孩童說自己已是三世為人,第一世是被他侮辱而死的閭丘子,第二世是被他罵氣而死的仇生,現(xiàn)在已是太清真人了,本該傳授給他成仙秘訣,但因他驕縱傲慢,羞辱了一番,而后不見了人影。鄭又玄在得知一生事后,慚愧和悔恨起來,沒過多久,憂憤而死。
宋元時期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如宋人田況著的文言小說《儒林公議》二卷,宋人張君房著的文言小說《敬戒會要》和宋人王舉著的文言小說《雅言系述》等作品,基本上都是從正面宣傳儒家思想的,有的還具有補充史書中記載的不足史料價值。
明清時期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也比較多,主要有兩類情況:一是以直接反映儒林學(xué)人和科舉制度下的人和事為題材的小說。如明虞淳熙的文言小說《孝經(jīng)集靈》,主要記載了與《孝經(jīng)》有關(guān)的奇聞軼事。再如清初吳肅公的文言小說《明語林》,主要記述了明代一些官吏善政干練、廉潔奉公的品行和文人讀書刻苦及與人為善的美德。再如清末朱克敬的文言小說《儒林瑣記》,記述了從道光至光緒年間一百余文人的瑣聞軼事。這些作品基本上是正面宣揚儒家思想。
在這一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長篇通俗小說吳敬梓著的《儒林外史》,全書六十回[18]。吳敬梓撰寫這部小說,與他的身世經(jīng)歷分不開。他生于康熙四十年,死于乾隆十九年,經(jīng)歷了康雍乾三朝。他出身于名門望族,從曾祖父到祖父兩代人中,有六名進(jìn)士,其中有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科第仕宦顯貴鼎盛。然而吳敬梓卻與科舉無緣,21歲時考中秀才,同年他的父親病逝。他不善于理家,加上生性豪放,慷慨好施,沒過多久,田產(chǎn)盡賣,奴仆逃散。29歲時他去滁州應(yīng)科舉考試,被斥責(zé)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這本來對他就是個打擊和侮辱,而鄉(xiāng)里的豪紳還把他看成敗家子,讓子弟們引以為戒。吳敬梓懷著憤懣心情離開故土,移居南京,靠著賣文和朋友接濟(jì)為生,這就迫使他廣泛地接觸社會,了解各階層、各色人物,為他撰寫《儒林外史》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他把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飽嘗的冷暖,看到的各種嘴臉,都容納于他所創(chuàng)作的《儒林外史》之中。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完成這部“巨著”。所謂“巨著”,并不是從其篇幅上而言,因它也僅有六十回四十萬字,是《水滸傳》或《西游記》的一半的篇幅。筆者說它為“巨著”,是從它的價值上講的。其價值:首先它無情地抨擊了科舉制度,深刻地揭露出科舉制度最大的危害性,腐蝕人們的靈魂,扭曲人的本性。第二,它把對功名富貴的態(tài)度作為褒貶人物的尺度標(biāo)準(zhǔn),這也是長篇小說中所少有的主題。他在序言中指出:“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書中歌頌了一些理想人物,主要是四位,一位是王冕,他在作者心目中是個上上人物。他不愛慕虛榮,不趨炎附勢,蔑視功名富貴,一心追求畫境藝術(shù),講究“文行出處”。二個是杜少卿,杜少卿是作者在小說中的藝術(shù)形象,換句話說,作者是杜少卿的生活原型。杜少卿雖然飽讀詩書,但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也不和勢利小人交往,不向世俗妥協(xié),在他的言行中大有離經(jīng)叛道的味道。三個是虞育德,他待人十分真誠厚道,所以作者稱他是“真儒”,是個真正的儒者。四個是莊紹光,他喜歡閉門著書立說,不愿意出仕為官。作者認(rèn)為這些理想人物,他們的功德,就在于“以禮樂化俗”,“以德化人”。這是儒家文化在這部書里的陽光一面。然而這部書,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作者著力刻畫而變了味的儒士。這些人主要是兩類:一類是作科舉制度的奴隸,如周進(jìn)和范進(jìn)。周進(jìn)是個老窮書生,參加科考多少次,一直沒有考中,窮得無以為生,只好聽取大姐丈之勸,暫且放棄學(xué)業(yè),跟隨有錢人做起了買賣,因為他無錢作本,就給人家當(dāng)書記員,記記帳混碗飯吃。跟隨主人來到京城,主人有錢但是沒有到過舉子們的科考場地院貢龍門,出于好奇心就給看門人一些錢,走進(jìn)參觀,沒想到周進(jìn)一進(jìn)龍門考場,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昏死過去。眾人立即搶救,以為他是中了邪,七手八腳,用灌水之方,將他救醒,扶他站了起來;眾人一不留神,他又一頭撞在號板上,這回沒有死,而是滿地打滾。眾人勸他不住,以為他瘋了。他從一號哭到二號,從二號哭到三號,直哭得吐了血。眾人七手八腳將他抬出院貢,在一個小茶棚坐下,他還是大哭不止。眾人仍是莫名其妙。他的大姐丈只好將他幾十年科考之事告訴了大家。眾人見他可憐見的,就湊了二百兩銀子讓他再去參加科舉考試。他這次走進(jìn)貢院,看見自己頭前哭的地方,竟自喜出望外,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負(fù)眾望,一舉高中,又參加了進(jìn)士和殿試,都順利過關(guān),作了御史,欽點廣東學(xué)道。范進(jìn)也是一位多年考不中的老童生,五十四歲這年,他又參加科考。這次負(fù)責(zé)考試的官員,不是別人,正是與他經(jīng)歷相同的周進(jìn)。周進(jìn)在科考場上見到一位須發(fā)斑白,衣衫襤褸的考生,不由得聯(lián)想起自己艱難的科考?xì)v程,于是就認(rèn)真地閱讀他的考卷,反復(fù)看了三遍,才看出是一篇一字一珠的好文章,于是就點了他第一名。范進(jìn)又參加了鄉(xiāng)試,高中第七名。這一下子不打緊,把范進(jìn)高興得瘋狂起來,滿大街亂跑,口中只喊:“好了,我中了!”他那作屠夫的老丈人實在看不過,就狠狠地打他一記重耳光,才使他清醒過來。另一類是儒士變成了無賴惡棍,如匡超人和嚴(yán)貢生。他們是書中描寫的兩個“優(yōu)貢”,作優(yōu)貢的條件必須品行優(yōu)良。然而這兩位“優(yōu)貢”的品行惡劣到了極點?!皟?yōu)貢”匡超人,專干包攬詞訟,假造文書,冒名代考,在賭博場中抽頭利,純屬是個儒林惡少,然而卻被溫州學(xué)政把他題為“優(yōu)行”,貢入太學(xué)。嚴(yán)貢生更是個無惡不作之人,橫行鄉(xiāng)里,狡詐無賴,這樣一個品行低下的劣紳,竟被周學(xué)臺推舉為“優(yōu)行”,替他考出了貢。真是顛倒黑白,滑天下之大稽。第三,作者將諷刺藝術(shù)在這部書中運用得淋漓盡致。這部小說抨擊和否定的是科舉制度,而科舉制度又是封建王朝賴以維護(hù)統(tǒng)治、延續(xù)統(tǒng)治的生命線,但是這個科舉制度到了封建王朝末期已經(jīng)成了毒害人腐蝕人的東西了,它把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作者的祖上雖然憑借科舉制度顯赫過,但是作者卻是深受其害,有著切膚之痛。因為《儒林外史》是一部小說,它選擇了一些十分典型的讀書人是怎么樣喪失人格、喪失良知的,成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所以它采用的是嬉笑怒罵的諷刺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法。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評價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始有足稱諷刺之書?!?sup >[19]
另一類是在世情和俠義公案小說等題材的小說中,有意打造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形象。如明代施耐庵編著的長篇通俗小說《水滸傳》[20],塑造了一百單八個英雄好漢,而作者著墨最多的是“及時雨”宋江的形象。他落草前,為朋友兩肋插刀,講的是個義字;他之所以被官府捉住,是因為他聽說父親病故,不管安危,死活要下山回家吊祭亡父,他講的是個孝字;在他絞盡腦汁的運作下,水泊梁山的英雄最后走上了歸順朝廷的道路,他講的是個忠字。從宋江的言行舉止上,處處透著儒家的思想觀念。再如明末“名教中人編次”的長篇通俗小說《好逑傳》[21]和清文康著的長篇通俗小說《兒女英雄傳》[22],雖然這類小說中的故事屬于俠義公案范疇,但在作品里充滿著儒家的思想觀點?!逗缅蟼鳌返淖髡卟皇鹫婷麑嵭?,而署“名教中人”,可見他是名教的捍衛(wèi)者。他在作品中主要塑造了兩種人物形象:一種是強搶民女的破壞名教的壞人,即以大抉侯、過公子為代表的;另一種是名教的捍衛(wèi)者,以鐵中玉、水冰心為代表。他們配合官府,與大抉侯、過公子的惡行,進(jìn)行了無情的斗爭,破除了由壞人制造的樁樁冤案,伸張了正義,有力地捍衛(wèi)了名教。特別是他們在處理個人的事情上,以身作則,嚴(yán)格地把握了男女交往的原則,這就是“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聽”。當(dāng)水冰心的伯父和鮑知縣撮合冰心與鐵中玉的婚事時,他們的回答是:“婚姻為人倫風(fēng)化之始,當(dāng)爭始正終,絕無用權(quán)之理。”他們還說:“媒妁通言,父母定命,而后男女相接,婚姻之理也。今不幸患難中草草相見于公堂,又不幸疾病中侄女迎居書室,感恩則有之,知己則有之,所稱君子好逑,當(dāng)不如是!”直到最后,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子賜婚,他們才結(jié)成連理??梢娝麄兊娜寮宜枷敫畹俟??!秲号⑿蹅鳌冯m然在前十八回寫何玉鳳改名十三妹,在江湖上行俠仗義的英雄事跡,但是作品的主題是在后半部分通過何玉鳳忠孝父母公婆、恪守婦道、相夫教子來實現(xiàn)的。因為作者認(rèn)為:“兒女英雄”,最要緊的是“忠孝節(jié)義”。因為“世上的人,立志要作忠臣,這就是個英雄心。忠臣斷無不愛君的,愛君這便是個兒女心。立志要作個孝子,這就是個英雄心。孝子斷無不愛親的,愛親這便是個兒女心。至于‘節(jié)義’兩個字,從君親推到兄弟、夫婦、朋友的相處,同此一心,理無二至?!?/p>
清朝初中期還有一部“隨緣下士編輯”的長篇通俗小說《林蘭香》[23],也是反映儒家文化較為突出的一部。此書仿照《金瓶梅》取三位女性的姓名而命書名,書中主要塑造了一位女主人公,這就是排在第二位的燕夢卿。她是作者著力歌頌的對象,也是三從四德的典范。全書有關(guān)她的描寫約占四分之三,前半部分直接寫她的懿行懿德,后半部分是寫她的遺教、遺物及遺愛;所以她的才德可堪稱全書之魂。她的事跡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效法緹縈,替代父罪。正當(dāng)燕夢卿即將出嫁時,身為御史的父親燕玉,蒙冤獲罪,擬邊遠(yuǎn)充軍。燕夢卿上無長兄,弟弟年幼,擺在她面前的嚴(yán)酷現(xiàn)實,是嫁給兵部觀政耿朗,作“六品命婦”,享受榮華富貴;還是替代父罪,沒身為官奴。在這重大人生選擇的關(guān)頭,她沒有忘記在家從父孝為先,毅然選擇了前者,效法緹縈,上疏朝廷,替代父罪。她的這一舉動,得到上下的稱贊?;噬辖抵技钨潱骸皦羟淝蟠缸铮煽胺Q孝女!”二是“從一而終”。燕玉冤案被昭雪,燕夢卿也無罪釋放,擺在她面前的又一個嚴(yán)酷問題,是仍嫁耿朗作側(cè)室,因為此時耿朗已有一妻一妾;還是另擇他人,她德言工貌俱全,前來提親的絡(luò)繹不絕。燕夢卿認(rèn)為:“既已受聘,則生為耿家之人,死為耿家之鬼”,仍嫁耿朗,甘為側(cè)室。過門后,一不爭寵,二不爭權(quán),謙虛謹(jǐn)慎,堅守二娘的地位。天子聞之大喜,詔賜夢卿“孝女節(jié)婦”匾額。三是助夫相夫。耿朗雖然年輕有為,但他辟竟生長在官宦家庭,從小錦衣玉食,父母嬌慣而自己又不自律,因此結(jié)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勢利小人。燕夢卿知書達(dá)理,極力規(guī)勸丈夫寡交,近正人君子,遠(yuǎn)勢利小人,因而避免了一場革職、黜退的禍患。耿朗因與四娘五娘終日戲謔狎游,酒色過度,一病不起,醫(yī)藥無效,氣息奄奄。燕夢卿不記反目之恨,效法古人,“割指以療夫疾”。耿朗服后立即見效。朝廷令耿朗等人出兵平定三彭的叛亂。此時燕夢卿身懷有孕,而又染病,但當(dāng)聽說耿朗要出征遠(yuǎn)方,立即扶病而起,幫助大娘林云屏整理行裝,還剪下青絲為耿朗做了一個特殊的貼身軟甲。多虧軟甲護(hù)身,耿朗出生入死,屢立戰(zhàn)功。四是燕夢卿的遺教遺愛,主要是通過田春畹施行的。田春畹是燕夢卿的侍女,也是夢卿死后的替身。她很賢德,為人處世與夢卿一般無二,耿朗屬意她,夢卿死后,耿朗收她為六娘,替夢卿撫養(yǎng)耿順,勸夫行意,孝敬公婆,于耿家功勞最大,朝廷封她為泗國夫人,追封燕夢卿為泗國節(jié)孝夫人。
[1]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xué)中國古文獻(xiàn)研究中心教授。
[2]余嘉錫撰,周祖謨、余淑宜整理《世說新語箋疏》,1983年中華書局版。
[3]葛洪《西京雜記》,中華書局1985年版。
[4]張華《博物志》,《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王定?!短妻浴?,《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6]劉餗《大唐新語·孝行》,中華書局,1984年版。
[7]高彥休《唐闕史》,李時人編《全唐五代小說》,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范攄《云溪友議》,王汝濤編?!度菩≌f》第三卷,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9]牛僧孺《玄怪錄·郭元振》,吳組緗等選語《歷代小說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10]皇甫氏《原化記·畫琵琶》,李格非、吳志達(dá)編《唐五代傳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11]無名氏《大唐傳載》,《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
[12]裴铏《傳奇·裴航》,《古代名著選譯叢書·唐人傳奇選譯》,巴蜀書社,1990年版。
[13]白行簡《李娃傳》,吳組緗等選譯《歷代小說選》。
[14]元稹《鶯鶯傳》,《古代名著選譯叢書·唐人傳奇選譯》。
[15]蔣防《霍小玉傳》,《古代名著選譯叢書·唐人傳奇選譯》。
[16]皇甫氏《原化記·京都儒士》,同上。
[17]張讀《宣室記》,《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
[18]吳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版。
[19]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0]施耐庵《水滸傳》(會釋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1年版。
[21]名教中人編次《好逑傳》,中州書畫社,1980年版。
[22]文康《兒女英雄傳》,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3年版。
[23]隨緣下士《林蘭香》,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