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世界正在用那些肘部貼有皮革補丁的家伙認為流行、瑣碎或短暫的東西侵犯著我的末梢神經。
“SOMETHING REAL AMERICAN”
“真正的美國味”
采訪者
勞拉·米勒
沙龍網 ( Salon )
1996年3月9日
大衛(wèi)·福斯特·華萊士低調、書生氣的外表與他宣傳照上胡子拉碴、頭戴印花方巾的形象截然相反。但即使是一位以新潮著稱的小說家也必須化身為訓練有素的嚴肅作家,才能在三年內完成一部厚達一千零七十九頁的作品。華萊士的第二部小說《無盡的玩笑》堪稱鴻篇巨制。故事發(fā)生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已實現(xiàn)合并,新英格蘭北部則成為一個巨大的有毒垃圾排放場。小說講述了發(fā)生在精英網球學院的故事以及附近感化院居民的困境與掙扎,在這里,廣告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連私家車都不放過?!稛o盡的玩笑》雄心勃勃,充斥著大量俚語,讀者不時會被作者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所傾倒。盡管如此,小說仍然擁有堅實的情感內涵以防止其被眼花繚亂的語言游戲所淹沒。對于一個旨在捕捉時代精神的當代作家而言,小說中時而閃現(xiàn)出的某種智慧令人振奮。
現(xiàn)年三十四歲的華萊士任教于布盧明頓-諾默爾鎮(zhèn)的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為大一新生教授文學課程。此時的他收起原本的聰明善辯,表現(xiàn)出一個學者應有的謙虛謹慎。他在采訪中談論了千禧年來臨之際美國人的生活,流行文化的普遍影響,在一個娛樂至上的社會中小說家的角色,以及他在最近一次小說巡展中所展現(xiàn)的令人驚嘆的創(chuàng)作靈感。
米勒 當你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打算做什么?
華萊士 我想寫點傷心的東西。我已經寫過一些有趣的、沉重的、理性的東西,但我從來沒有嘗試過悲傷的題材。我希望小說中有不止一位主角。我想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老生常談了:我想寫一點真正美國的東西,記錄千禧年前后在美國生活的真實感受。
米勒 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
華萊士 這種生活中有一些特別令人難過的東西,與物質環(huán)境、經濟制度或新聞中談論的東西都沒有太大關系。這種悲傷更加深入直覺。我在自己和朋友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看見過。它表現(xiàn)為一種迷失感。這種感覺是否為我們這代人所獨有,我真的不知道。
米勒 關于《無盡的玩笑》的報道中并沒有過多提及“匿名戒毒會”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一角色與你的整體主題有何關聯(lián)?
華萊士 這本書里所講述的以及我親身經歷的悲傷,是一種真正的美國式的悲傷。我是白人,中上層階級,受過良好的教育,事業(yè)上獲得比預期更大的成功,生活中有點隨波逐流。我的朋友大多如此。他們中的一些人吸毒成癮,一些人是可怕的工作狂,還有一些每晚都泡在單身酒吧。你可以發(fā)現(xiàn)二十種表達悲傷的不同方式,但其實都是一回事。
我的一些朋友加入了匿名戒毒會。我一開始并沒有想寫太多關于匿名戒毒會的內容,但我知道我想寫癮君子,我知道我想寫感化院。我和朋友去過幾次戒毒會,發(fā)現(xiàn)它的作用真的非常強大。書中有關戒毒會的內容應該足以反映現(xiàn)實,但我還希望它能回應那種當事情并不能如你所愿時而帶來的失落感。對毒癮問題的徹底揭露以及對匿名戒毒會治愈作用的記錄,是我能想到的反映主題的最直接的方式。
我的感覺是,當我們這些懷有優(yōu)越感的美國人步入三十歲時,我們中的很多人不得不尋求某種方法來拋開那些孩子氣的東西,去直接面對精神和價值觀的問題。匿名戒毒會的模式也許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在我看來它不失為一條相對有效的途徑。
米勒 小說中的人物必須掙扎著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匿名戒毒會試圖通過那些看似簡單的陳詞濫調,向他們灌輸一些相當深刻的道理。
華萊士 這對那些受過教育的人來說尤其難以接受,而這類人恰恰是本書的目標讀者。我的意思是,這本書對于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來說也許就像一份魚子醬。對我來說,小說一開始就要呈現(xiàn)出一種厭惡感。我心中想的是諾曼·李爾于1977年拍攝、由邦尼·富蘭克林主演的著名情景劇《活在當下》,比如小說和劇作中都提到的那個針筒注射器。顯然,上癮的一部分原因是你太需要某種東西,當它被人奪走的時候,你甚至想死。糟糕的是,對付上癮的唯一辦法是在午夜建造一堵圍墻,并且控制自己不要往墻的那邊看?!痘钤诋斚隆分v的故事雖然看似簡單又乏味,卻能幫助人們走出地獄。在我看來,戒毒最初六個月的感受就如同地獄一般,這讓我感到震驚。
我認為,這個國家對原則和價值的智能化與審美化是摧毀我們這代人的力量之一。比如,我父母曾經教導我說,“不說謊真的非常重要”。好的,收到,明白了。我點頭,但并不代表我認同。直到差不多三十歲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如果我騙了你,我也就無法再相信你。我感到很痛苦、緊張、孤獨,但就是想不明白為什么。然后我突然意識到,“哦,也許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真的是不說謊。”這個想法如此簡單并且毫無審美趣味,我曾經越過它去尋找更加有趣和復雜的素材,實際上,它在某種程度上比那些宏大、原始、諷刺、色情的東西更有營養(yǎng)。這一感受對我而言非常重要,我覺得有必要傳遞給我的同代人進行體會。
米勒 你是否試圖在你所使用的流行文化素材中尋找類似的意義?這種事情可能會被視為小聰明或者膚淺。
華萊士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我還記得在讀研究生時和教授們?yōu)榇水a生爭論。在我的生活中,每天至少產生兩百五十則廣告以及難以計數(shù)的娛樂資訊,其中大部分的目的是向我推銷東西。整個世界正在用那些肘部貼有皮革補丁的家伙認為流行、瑣碎或短暫的東西侵犯著我的末梢神經。我在小說中使用了相當數(shù)量的流行元素,但我的用意其實與其他人描寫樹木、公園,或者一百年前人們到河邊打水的意圖沒有什么不同,它們代表著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肌理。
米勒 如今成為一名年輕的小說家,你在職業(yè)起步、建立事業(yè)等方面有什么感受?
華萊士 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有的朋友肯定會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小說和詩歌如今都被邊緣化了。我的一些朋友有時會陷入一種誤區(qū),認為“讀者是愚蠢的,讀者只想了解這么多。我們太可憐了,被電視擠到邊緣,電視太催眠了”等等。你們大可圍坐在一起進行自我憐憫,但這些當然都是胡說八道。如果一種藝術形式被邊緣化,那有可能是因為它沒有深入人心,也有可能是它的目標群體變得太愚蠢而無法欣賞。這對我來說似乎不難做到。
如果你—— 一名作家——執(zhí)念于“讀者太過愚蠢”這個想法,那么可能會落入兩種陷阱。第一種是前衛(wèi)的陷阱,因為你認為自己是在為其他作家而寫作,于是便不會考慮到作品是否通俗易懂以及是否有價值意義,而將重心放到作品在結構和技巧上的創(chuàng)新:比如用正確的方式將情節(jié)線索復雜化、制造適當?shù)幕ノ膮⒖?、讓作品看上去機智和巧妙等。這時你并不關心是否與讀者進行了交流,而讀者閱讀的原因恰恰是希望與作品產生共鳴。另一種陷阱是用程式化的方法生產那些粗制濫造、憤世嫉俗的商業(yè)化作品,這類作品簡直是電視節(jié)目的紙質版本,它們以幼稚的方式制作出怪異并且簡單的東西,以此吸引并操縱讀者。
奇怪的是,我發(fā)現(xiàn)作家們往往掙扎于這兩種做法之間,其根源實際上都出自同樣的觀念,那就是對讀者的輕視,即認為文學目前的邊緣化地位是讀者的錯。其實我們可以嘗試一些在情感及智力上具有豐富性、挑戰(zhàn)性以及困難性的先鋒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會促使讀者正視問題而不是忽視問題,不過這樣做的同時必須使讀者獲得閱讀的快感,讓讀者感覺到有人在與他們誠懇地交流,而不是裝模作樣地擺姿態(tài)。
造成這一狀況一部分可能要歸因于我們所處的這個充滿娛樂的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娛樂,我們必須去想小說如何才能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去奪取自己的領土。你可以試著思考那些使小說變得神奇、而其他藝術和娛樂形式都不具備的特質。你還要弄清楚小說是如何吸引讀者的,要知道大部分讀者的感知力都會受到流行文化的塑造,但你同時要避免被流行文化機器所操控。我知道這樣做會非常困難、迷惑,甚至可怕,但它真的值得一試。
如今有這么龐大的商業(yè)娛樂體系,它們如此優(yōu)秀,如此巧妙,我想任何其他年代的人都不曾經歷。這就是現(xiàn)在作為一名作家的感受。我認為目前是最適合生活的美好時代,也許也會是成為作家的最佳時機。當然,我并不是說這是最輕松的時刻。
米勒 在你看來,小說獨特的魔力體現(xiàn)在哪里?
華萊士 哦,天啊,這個話題可以說上一天了!我首先想說的是,現(xiàn)實世界中存在著一種永恒的孤獨感。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或者你的內心是什么樣的,你也不知道我的內心。但是在小說中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式翻越你我之間的那堵高墻。但這只是第一個層次,因為與人物角色建立精神或情感上的親密關系是作家通過藝術手法造成的錯覺或設計的策略。在另一個層次上,小說則試圖建立起一種對話——即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實際上,作者與讀者之間存在著一種關系,這種關系非常奇怪,非常復雜,并且難以言說。對我來說,一部非常偉大的小說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把我?guī)ё?,讓我忘記自己正坐在椅子上。真正商業(yè)化的東西可以做到這一點,或者一個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它們都不會減輕我的孤獨感。
有魔力的小說會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讓人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感同身受。這種情況不會一直發(fā)生,它們只是短暫的閃光或火焰。我有時候便會獲得這種體會,讓我在智力上、情感上和精神上都不再感到孤獨。我感到充實,仿佛獲得重生,與小說或詩歌中的另一種意識進行了一場深刻而有意義的對話,這種體會是我在其他藝術形式中無法得到的。
米勒 哪些作家給你帶來過這種感受呢?
華萊士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要提到的大多是人們可能會繞開的作家。當然我并不是說我的作品能與他們媲美。
米勒 我明白。
華萊士 好吧。歷史上那些讓我的心為之震撼的作家和作品有:蘇格拉底在葬禮上的演說、約翰·鄧恩的詩歌、理查德·克拉肖的詩歌,我時不時讀讀莎士比亞(雖然不是那么經常),濟慈的短篇作品、叔本華、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和《談談方法》、康德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雖然它的所有翻譯版本都糟透了)、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經驗之種種》、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海明威——尤其是他在《在我們的時代里》中所講的意大利的故事,真讓我著迷!弗蘭納里·奧康納、科馬克·麥卡錫、唐·德里羅、拜厄特、辛西婭·奧齊克——她的短篇作品,尤其是那部《升空》,帶有濃厚的品欽色彩。唐納德·巴塞爾姆,尤其是他那篇題為《氣球》的作品,正是這個故事激發(fā)了我想要成為作家的念頭。托拜厄斯·沃爾夫、雷蒙德·卡佛最好的作品——我是說真正著名的作品。斯坦貝克沒開始打鼓之前寫的東西、斯蒂芬·克萊恩百分之三十五的作品、《白鯨》、《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的天啊,還有那些詩歌。也許我熱愛菲利普·拉金勝過其他所有人,還有露易絲·格麗克、W. H. 奧登。
米勒 那你同時代的作家呢?
華萊士 我們這個群體有一個標簽叫“偉大的白人男性”,我想我們中間有五個人的年紀都在四十歲以下,白人,一米八以上的個子,并且戴眼鏡。理查德·鮑爾斯,他的住處距我只有四十五分鐘路程,我們卻只見過一次。威廉·沃爾曼、喬納森·弗蘭岑、唐納德·安特里姆、杰弗里·尤金尼德斯、里克·穆迪。目前正讓我著迷的是喬治·桑德斯,他的新作《衰退時期的內戰(zhàn)疆土》剛剛出版,非常值得關注。A·M·霍姆斯的長篇作品我認為不夠完美,但每隔幾頁總有一些東西讓你折服。凱瑟琳·哈里森、瑪麗·卡爾[1]——她最出名的作品是《騙子俱樂部》,但她同時還是一位詩人,并且我認為她是五十歲以下最棒的女詩人。另外幾位女作家是克麗絲·馬扎、利琪·杜克奈特和卡羅爾·馬索[2]。我的一個朋友讀過馬索的《阿瓦》之后說,這部作品讓他的心臟都勃起了。
米勒 跟我講講你的教學生涯吧。
華萊士 我被大學聘請教授創(chuàng)意寫作,我其實不喜歡教書。剛開始的兩個星期,我要去教那些還沒有寫過五十篇文章并且還在學習中的人。接下來我的任務更多地變成去教大部分人如何講真話以及消除某些人的自我意識。
我喜歡教一年級新生的文學課,因為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有很多來自鄉(xiāng)村的學生,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且不喜歡閱讀。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認為文學意味著枯燥乏味的東西,與他們的生活毫不相干,就像魚肝油一樣可有可無。于是我會更多地教他們一些當代的東西。比如我總是會在第二個星期讓他們學習A·M·霍姆斯《安全對象》作品集中的《一個真正的娃娃》,講述了一個男孩與芭比娃娃之間發(fā)生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故事,但表面上看卻非常地扭曲和病態(tài),對那些十八歲的學生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他們五六年前要么還在玩洋娃娃,要么正受到姐妹們的虐待。這些孩子們意識到閱讀文學作品有時會非常困難,但有時又會有所收獲,閱讀文學作品可以給他們帶來在別處得不到的東西??粗鴮W生們逐漸醒悟令我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