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
雜家,就是什么都學(xué)、什么都做、不專一門的人。有的人因為博學(xué)多才,愛好廣泛而成為一個雜家,有的人則是為現(xiàn)實所迫,不得不成為一個雜家。
我就是一個雜家。
我少年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jié)束,響應(yīng)“上山下鄉(xiāng)”的號召,我也成為其中的一員。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修路。那個年代,我們這些少年用肩膀挑土挑沙,硬是把高高的路基用肩膀墊了出來,在原始森林里三個月筑成了一條公路,那是何等的自豪!
第二份工作是給泥瓦匠做小工,就是跟著師傅挨家挨戶修火墻、修火炕、修煙囪。小工,就是用手推車?yán)u、拉水泥、拉沙子。然后把沙子和水泥按比例和好,用桶裝好并提到師傅面前,再把磚遞給師傅,師傅只管砌墻。那時,我們崇拜師傅,因為他能把墻砌得又平又直。
第三份工作是縫紉,比起重體力的勞動,這真的是個好工作。我的工種是專門鎖扣眼兒,那個年代沒有鎖扣眼兒的機器,我們都是用手針一針一線地鎖。那時,我們特別尊敬裁縫師傅,覺得她們只要使用粉筆、尺子、剪刀就能剪裁出各式的服裝。
第四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做雜工,拉沙、拉泥、拉磚,然后挑一擔(dān)上跳板,遞給師傅,再由師傅砌房子。當(dāng)時的師傅在我們看來簡直就是英雄,因為他能砌高樓!
第五份工作是漆油漆,每天拎著油漆桶,刷鐵柵欄、刷木柵欄、刷窗框、刷門。
第六份工作是打草,這是個重體力活,需要每天掄著大扇刀,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把草一排一排地割倒。晚上收工回來,還要軋刀。那個時候,我們都十分敬佩農(nóng)民師傅,這項技術(shù)就是他們教給我們的。
第七份工作是做磨坊工,把麥子磨成面粉。我每天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和口罩,不斷地把麥子倒進機器的漏斗里,看著麥粒是如何變成麥麩和白面的。
第八份工作是在幼兒園做老師。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可以教孩子們識字、唱歌、跳舞、講故事、做游戲,和孩子們在一起。
第九份工作是在農(nóng)場做工,種菜、施肥、除草、打農(nóng)藥、秋收、趕著毛驢車上大街賣菜。在那里,我學(xué)會了理解動物的語言,學(xué)會了吆喝,學(xué)會了做買賣。
第十份工作是我考進文工團以后,在樂隊拉小提琴。當(dāng)時我特別崇拜我的老師,把老師當(dāng)作我奮斗的榜樣。
第十一份工作是我從藝術(shù)學(xué)院畢業(yè)以后,在藝術(shù)職高任教。在那里,我努力地成為一名稱職的老師。
第十二份工作是我調(diào)進省歌舞劇院后,在舞蹈隊擔(dān)任鋼琴伴奏,我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
雜吧?雜;累嗎?累;苦嗎?不苦;煩嗎?不煩;抱怨嗎?從不。因為我吃苦耐勞,我獨立、勇敢和堅強,所以我接受命運給我的一切安排,我干一行愛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