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異國風物

韓國文化彼岸花 作者:許丙泉


序:異國風物

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一年的時間,我在韓國慶尚大學擔任中文教授的工作,給韓國本科生、研究生上課。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工作,心情比較激動,除了認真完成教學任務之外,作為一名人文學者,心里有許多想法,要借這個機會,好好在外面看一看,努力去思考、去感悟。

韓國是異國他鄉(xiāng),但并不遙遠,我在山東大學威海校區(qū)工作,威海與韓國隔海相望,是中國離韓國最近的地方之一。在我們校園里,有不少韓國留學生;在威海有很多韓資企業(yè),大街上不少店鋪招牌標示中文和韓文,常聽到身邊的路人說聽不懂的話,知道他們是韓國人。歷史上中國特別是山東沿海地區(qū)和朝鮮半島往來頻繁,因為中朝“鮮血凝成”的友誼,雖然沒交往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韓國人,但對這個民族覺得很熟悉、親切。這次到韓國去,可要好好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感受他們的生活。

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國和韓國關系逐漸密切起來。彼時的韓國已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發(fā)展迅速,成為亞洲發(fā)達富裕的國家之一。1992年中韓建交,兩國交往更加廣泛、深入。在中國常感受到一股股“韓流”影響人們的生活,如韓國的電子產品、汽車、服飾、影視劇,甚至泡菜,都和中國人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一些事情還讓人感覺驚異:韓國有的體育項目的水平世界領先,是中國隊的主要競爭對手;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泡菜也就是中國的辣白菜,都被韓國在聯(lián)合國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化生活方式讓人覺得熟悉又感慨。

韓國和中國很不一樣,有許多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但我好像并不覺得陌生,更沒有什么“鴻溝”。只是想著那里并不遠,韓國人和中國人差不多,而且中國有朝鮮族,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確實,中韓有無法割裂開的密切聯(lián)系,幾千年的歷史上,兩國往來不斷,各種交流非常頻繁。韓國屬于東亞儒家文化圈,在文化方面深受中國的影響。與幾千年的歷史相比,近代以來的一百多年顯得非常短暫,而且現(xiàn)在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已取得很多進展,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兩國的發(fā)展表明現(xiàn)代科技的物質力量,也彰顯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力量,特別是儒家文化的作用。到韓國后要了解朝鮮半島的歷史,參觀游覽各地的歷史古跡,感受東方儒家文化圈里韓國人的生活,更好地理解東方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因為人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多少年以來,“朝鮮”“韓國”可以說是各種新聞媒體的熱點、焦點,一直吸引著全世界人們的關注,讓許多人神經緊張。六十多年前在朝鮮半島上曾戰(zhàn)火紛飛,許多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為國捐軀。“三八線”是朝韓兩國的分界線,也可以說是世界兩大陣營的界線。六十多年過去了,“三八線”上依然火藥味十足,有時難免擦槍走火,不斷制造對抗、隔離和痛苦。朝鮮半島的局勢關乎中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寧。身臨其境,對人類社會文明、歷史發(fā)展會有更多感觸。

獨自一人到韓國,有期盼和興奮,也難免有一點兒害怕和憂心。古人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確實會有孤單和寂寞,有思鄉(xiāng)之情,還有生活習慣上的諸多不便。但在人們的內心深處,誰不幻想去遠方?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經驗,有另一種新鮮的生活。從古到今,許多中國人胸懷開放,有“遠游”“壯游”的旅行,有“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的豪情,雖然自己已不是翩翩少年,可不能沒了這份精氣神。況且孤獨、寂寞并不是難耐的煎熬,也可以是難得的機會,能深入體驗、反省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一年的時間匆匆而過,難忘在韓國的生活,讓我有許多寶貴的收獲。欣慰之余,不揣淺陋,要把自己的見聞和感受付諸文字,與更多的人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許丙泉2016年6月20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