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2年,鳳凰出版社編纂《學人隨筆》叢書,社長姜小青先生邀我參加。出版社希望作者以齋名、室名為書名,我便臨時起了一個齋名“寧鈍齋”,并在序中交代其緣起:“我本是俗人一個,從未取過什么齋名、室名,我以往發(fā)表的一切文字都老老實實地署著我的姓名。幾年前我出了一本詩話也題作《莫礪鋒詩話》,還在跋中宣稱今后仍將‘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沒想到言猶在耳,就要為了一個書名而取齋名了。要是讓莊子筆下的罔兩知道了,肯定要嘲笑我:‘何其無特操與?’當然,取個齋名并非難事,從我的姓名便可聯(lián)想到一個。當年先父為我起名‘礪鋒’,是連同‘莫’這個姓氏一起考慮的。先父一心希望我愚鈍得福,故囑我切勿砥礪鋒芒。沒想到‘事乃有大謬不然者’,近年來竟然常常有人來問我的名字是否與‘寶劍鋒從磨礪出’這句話有關(guān)。既然我反復解釋不勝其煩,不如自號‘寧鈍翁’,來表明決不想砥礪鋒芒的意思,以絕他人之疑。當然‘寧鈍翁’也可解作‘南京的愚鈍老翁’,我雖不是南京人,卻已在石頭城下生活了30多年,又年逾耳順,以此為號應(yīng)不算僭越?!畬庘g翁’的書齋便是‘寧鈍齋’,我的小書便可題作‘寧鈍齋雜著’了?!比缃聒P凰出版社新編“鳳凰枝文叢”,社長倪培翔先生向我約稿。于是我搜集近年來學術(shù)論著之外的長短文稿50余篇,編成一集以交差。翻檢收入“鳳凰枝文叢”的10余種著作,多有以齋名、室名為書名者。我馬齒徒增,愚鈍益甚,且在南京又住了10年,“寧鈍翁”之號更加貼切。至于文稿內(nèi)容之蕪雜紛亂、篇幅之參差不齊,則與前書大同小異。本想躲懶徑題本書作《寧鈍齋雜著續(xù)編》,但頗覺拗口,于是改題《寧鈍齋隨筆》,并非自詡其混雜程度較前書有所降低。反正本書乃速朽之物,日后用來覆瓿覆甕,誰會理會它叫什么書名。
本書共收文稿58篇,按內(nèi)容大致分成四輯:第一輯共22篇,內(nèi)容皆與師友有關(guān),或思其人,或序其書。辭雖簡陋,情則真誠。第二輯共12篇,內(nèi)容皆與我自身有關(guān),或追憶求學之經(jīng)歷,或交代讀書之興趣。最后3篇雖是答報刊記者之問,亦皆與我之生平有關(guān)。三、四兩輯的內(nèi)容皆與古代文化有關(guān)。第三輯共14篇,題目皆我自擬,寫法則或敘或議,亦有夾敘夾議者。敘皆簡述,議皆淺論。第四輯共10篇,題目皆為別人所擬,主要是特定場合的講話稿或特定主題的答報刊記者問,兩篇序言及一篇寺廟記也是應(yīng)人所約。雖屬命題作文,但意思都是我自己想說的。我在《寧鈍齋雜著》的序中說:“總而言之,本書所收的文字長長短短,形形色色,頗像一家雜貨店里的貨物?!亲x者朋友不嫌棄店小貨雜的話,就請走進來隨意瞧瞧吧!”在《寧鈍齋隨筆》付梓之前,我要向讀者朋友說的還是這幾句話。
是為序。
2021年11月1日于南京美林東苑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