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為自己的序跋集作序,這還是平生第一次。
年輕的時候,有人索序,內(nèi)心往往會有一種莫名的歡喜,覺得被人高看一眼,不無得意。年齒漸長,命序的人漸多,我便開始有所警省。顧炎武《日知錄》說:“凡書有所發(fā)明,序可也;無所發(fā)明,但紀成書之歲月可也。人之患在好為人序?!迸c此相關的還有一句話,那就是柳宗元引用孟子的名言:“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焙脼槿诵颍脼槿藥?,字面相近,兩者確實也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顯而易見的是,都有站在高處指點江山的意思,這不免讓人腹誹心謗。更何況,世間的學問那么大,一部學術著作是否有所發(fā)明,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很難作出準確判斷。如果作序的人率爾操觚,任情發(fā)揮,浮光掠影,言不及義,很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談。這樣看來,為人作序,看似簡單,其實不易。
盡管如此,作序這件事又是情所難免。
學術研究本是一項寂寞而艱辛的工作。潛心多年的成果,作者多希望能夠得到同行的關注,于是便有了序言這種文體。左思《三都賦》之所以會有洛陽紙貴的傳播效果,就得益于名家的引薦。事實上,作者求序也有某種恍若前定的因緣際遇,或是在學術上彼此認可,引以為同道;或是故雨新知,有見字如面的期待。也有不少年輕才俊,藉此得到鼓勵,奮發(fā)揚厲。總之,這種述往事、思來者的文字是有溫度的,既有學術探討的樂趣,也有情感互動的慰藉。
這些年來,承蒙學界朋友的信任,我撰寫了若干這類文字,歲月既積,楮墨遂多。我雖非名家,當王旭斌社長邀我裒輯出版時,還是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我想,通過這些文字,至少可以從一個小小的側面展示近年學術之一斑。小書分為兩編,上編30篇是應同行之邀而作的序言,下編15篇是我主持編纂著作的前言。這些論著,議題廣泛,內(nèi)容豐富,很多是我不很熟悉的。但我有一種自信,對各位作者比較了解,即便在千里之外,也會有心存咫尺之感。他們?yōu)樽珜戇@些著作,付出了大量心血。這些,或許非常人所能理解,應當表而彰之。對我來說,閱讀他們的著作,也是學習的機會,從中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還有人生的啟迪。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學術的長河中,我的這些小序?qū)嵲谖⒉蛔愕溃绻転槲膶W研究的揚帆前行起到些許推進作用,便是意外的收獲了。
緩 之
辛丑年夏至擬于京城愛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