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水賬

矮紙斜行 作者:張新穎 著


流水賬

還沒到年底,忽然想做今年的讀書流水賬。

人是個怪東西,讀書人怪的也不少。有人把讀書當成了掌握秘密武器,他讀了什么書,決不會全都告訴你的,這意思,就好像不能把家底告訴外人;還有人喜歡以讀書來顯擺,顯擺的人,有真讀得多讀得好的,也有不怎么樣的,就像擺闊的,有真有錢的,也有不那么有錢的。我的想法是,有錢人顯擺錢比讀書人顯擺讀了幾本書,更有道理一些。今年沒讀幾本書,想顯擺沒有資格,況且又是沒有什么道理的事;讀的幾本書大都是市面上見得到的,沒有什么秘籍,所以也不需要藏著掖著。

今年得到的第一本書是《賈植芳致胡風書札》,線裝影印,所收書信寫于抗戰(zhàn)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那正是賈先生的青壯年時期。我跟賈先生讀書時他已經七十多歲,到如今已經十三四年,我熟悉的是老年的賈先生;讀他年輕時候,譬如轉戰(zhàn)中條山的間隙寫給胡風的信,另一種現(xiàn)實環(huán)境真切地留在紙上,很多地方今天不易想象;可是從中看到的那個年輕的寫信人,與我所熟悉的賈先生毫無隔閡,或者說,那個年輕人一直活在、如今仍然活在這位老年人身上。

年初讀過的另一本印象深刻的書是費里尼的電影筆記《我是說謊者》。

馬國亮的《良友憶舊》是很快就翻完的,親切,實在,好讀,拿起來不想放下。我特別注意到其中的第八十六節(jié),記作者到漢口訪問周恩來,談到托派的問題和陳獨秀的事。

同為好書,讀起來有快有慢。讀臺灣王汎森的《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譜系》,很有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雖然是一本需要多處細心揣摩的學術書,還是幾天就看完了。讀的時候心里有兩個聲音,一個說慢一點,慢一點,一個說快一點快一點。日本學者伊藤虎丸的《魯迅與日本人——亞洲的近代與“個”的思想》,薄薄的一本,卻斷斷續(xù)續(xù)讀了半年多才讀完,而其中深微處,也不敢說就領會了。

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讀了一半就放棄了。我想是我讀這本書晚了,如果十年前遇到,說不準會著迷。就像應該在不同的年齡遇見不同的人,與書的緣分也一樣。

讀得比較順暢的翻譯理論書有以賽亞·伯林的《俄國思想家》和賽義德的《東方學》?!稏|方學》是重讀,《俄國思想家》是很久就想讀而終于讀到了。讀的不順的是德里達的《書寫與差異》,只讀完上冊,似懂非懂是個體面的說法,其實懂的少,不懂的多;下冊放在書桌一摞書的最上面,什么時候有勇氣和耐心翻開來就難說了。還有鮑曼的《流動的現(xiàn)代性》,應該不是一本很難讀的書吧,我讀得磕磕絆絆,恐怕譯文有欠斟酌。

當下的文學,讀了嚴歌苓的小說集《誰家有女初長成》和長篇《扶桑》,讀了魏微的小說集《到遠方去》和長篇《流年》。夏天讀《流年》,重新體會了一種久違了的讀小說的愉快經驗。

羅大佑的《昨日遺書》也是我很想讀的,讀到了,沒有什么特別意外的,但也不失望,就像對一個老朋友。

因為教書和研究的關系,重讀了一些文學作品,沈從文的《邊城》,巴金的《寒夜》等等。有一些篇幅不大,卻經得起時間的淘洗和人的咀嚼,譬如馮至的《十四行集》,經得起一首一首講解和反復的討論;還有當代的,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翻翻我的講課記錄,竟然講了五個課時。雖然說講給外國人聽要多費些時間,主要還在于它本身能吸引人留連低徊吧。

李長之的《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舊書新印,雖是小冊子,卻有能力縮短現(xiàn)代人和一個久遠年代偉大詩人之間的精神距離。我在客地教的學生,不論男女,都喜歡喝酒,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給他們講李白的喝酒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這個,他們不能領會;“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這個,當然是夸張,但態(tài)度、豪情、氣魄,他們也無從想像。

在客居的宿舍里,以前的人留下一冊厚厚的海明威作品集,包括三部長篇,《太陽照常生起》《永別了,武器》和《老人與海》。這三部作品我十六七年前上大學那會兒讀過中文譯本,現(xiàn)在沒有事的時候讀讀英文原文,也能喚起青春時代的一些零星記憶。不過到目前連第一部作品還沒讀完。沒事拿起來讀兩段有事就放下的,還有《舊約》,似乎讀懂了一點什么。

還有什么?想不起來了。記憶力越來越壞,我就想,忘掉也好,不忘掉該忘掉的,也記不住該記住的。

有一本熊秉明的《詩與詩論》,以前就讀過,書是朋友送的,讀過之后還常常翻翻,也就常常想起這位朋友,今年回家過暑假回來時又特意把它帶了來。熊秉明是大藝術家,并非專門的詩人和詩論家,我卻很喜歡他不多的詩和詩論,如《靜夜思變調》《一首現(xiàn)代詩的分析》。幾年前讀浦江清清華園日記,特意摘錄他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一日記童年熊秉明的一條:“熊之二公子秉明,自南方來,攜來其本鄉(xiāng)拓本數(shù)十分贈戚友。熊公子方七歲,而言語活潑,且能作鉛筆畫,聰慧非常?!彼自捳f從小看到老,這是一例。藝術家熊秉明在巴黎教了十年中文,“這是黑板,這是粉筆”地教中文,有一天一個學生很同情地問:“您這么教著,不厭煩么?”“不——”“我安慰她。”他有這么一首短短的詩,題目叫《珍珠》——

我每天說中國話

每天說:

這是黑板

那是窗戶

這是書

如果舌頭是唱片

大概螺紋早已磨平了

如果這幾句話是幾粒小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