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
郁達(dá)夫一九三六年有《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記西施舌云:
《閩小記》里所說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案《閩小記》是清初周亮工宦游閩垣時所做的筆記。西施舌屬于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并不是蚌。產(chǎn)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故名西施舌。
初到閩省的人,嘗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其實西施舌并不限于閩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島以至閩臺,凡淺海中皆產(chǎn)之。
清張燾《津門雜記》錄詩一首詠西施舌:
燈火樓臺一望開,放杯那惜倒金罍。
朝來飽啖西施舌,不負(fù)津門鼓棹來。
詩不見佳,但亦可見他的興致不淺。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汆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郁達(dá)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系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現(xiàn)下臺灣海鮮店所烹制之西施舌即是整個一塊塊軟肉上桌,較之專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計。郁氏盛譽(yù)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個的西施舌則形實不雅,豈不有負(fù)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