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崗位上
路 明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他工作于平凡的崗位,埋頭于實干之中,他也許不像珍珠,一經發(fā)現就熠熠生輝,但卻像一塊質地優(yōu)良的玉石,精雕細琢之后長久地放著樸實的光華。
化工系耐火實驗室李志堅同志,1982 年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實驗室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工作中就做出成績,受到實驗室同志的一致稱贊。
1982 年上半年,領導安排小李到耐火廠化驗站實習,他除在崗位認真掌握操作技術,向現場的工程師學習,還時刻惦著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要拆除一臺 50年代的加熱爐,這臺爐子又大又笨,拆起來十分費勁,實驗室?guī)孜荒昙o大的老師干起來很吃力。小李看到這些,就主動利用下班以后時間幫助拆爐,常常忙得一身灰塵、一身汗水。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短時間就完成任務。
9 月份,小李結束實習以后回到實驗室,指導老師要他完成一項實驗,其中包括提出實驗操作步驟和方法,實驗參數的系統(tǒng)標定,制定實驗指導書。按正常工作量,需 1 個月的時間。小李接受任務以后,充分利用一切時間,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星期天也全部用上,與實驗室姜云秀工程師密切配合,僅用 10 天時間就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實驗室為承擔一項科研任務,需要改裝一臺電爐,爐襯加工全憑手工,又臟又累又費時間,干起來粉塵也很大。小李與王壯同志一道承擔任務,短短 4 天時間,就改裝完畢。為使爐子盡早投入使用,小李又連續(xù)利用 3 個夜晚使自動控溫儀和爐子配套。
實驗開始以后,一次裝爐燒樣長達 8 個多小時??紤]到其他幾位老師年紀大,家庭有負擔,每次裝爐小李都主動留下看守設備,直到深夜。星期六的夜晚,對于年輕人顯得格外美好,但是為了科研項目,這些被小李一次又一次地放棄。
在實驗室建設上,小李的突出事例是很多的,而實驗室之外的工作往往又成了他的“分內工作”。每天早晨清掃走廊,已經成為他的習慣。學校為教職工買大米,考慮其他教師年紀大,他主動去裝車。有一天晚間,二樓一個水龍頭沒關,第二天早晨水漫得到處都是,眼看就要進入實驗室,威脅到實驗設備。小李來到后,一看這個情況,鞋也沒來得及換,跳到水里就干了起來。水排凈了,小李的鞋子和褲子也濕透了。每當這時,小李常常只有一句話:“年輕人應該多干點!”
耐火實驗室的老師在評價李志堅的工作時談道:“李志堅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他一心一意公而忘私的工作作風和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對實驗室工作起到推動作用,為實驗室建設樹立了良好的風氣?!?/p>
本文發(fā)表于 1982 年 3 月 28 日《鞍山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