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校點說明

柳南隨筆·續(xù)筆 作者:王應奎 著,以柔 譯


校點說明

王應奎字東溆,江蘇常熟人,諸生。生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一說生于康熙二十三年),約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后。年少時以詩名,后人稱其“古文博綜,典贍中有修潔之致;詩品更高,不拾人牙慧”。他八次應試均名落孫山,于是斷了功名念頭,退隱于距縣治四十里外的李墓塘之濱,一心著述。家中積書甚富,平日書案邊以四幾相繞,埋頭其中,堆書及肩,如處書城之中。沈德潛取王右丞詩句意,為其草堂題名曰“柳南”。王應奎博識多聞,涉獵甚廣,著作有《柳南詩文鈔》、《海虞詩苑》和《柳南隨筆》、《柳南續(xù)筆》。

《柳南隨筆》六卷、《柳南續(xù)筆》四卷,為仿宋代洪邁《容齋隨筆》而作的筆記作品,近于語林、詩話。兩書逾十萬言,共五百多則條目,雖篇幅不長,文字洗練,而內(nèi)容百象紛呈,舉凡親歷見識、舊聞逸事、經(jīng)史考證、詩文評論、音韻辨誤、詞曲繪畫等等均有所涉及。此書的價值在于:一、可補史乘之不足。書中對當時社會習俗和風土人情,對同時代一些名家如王士禛、趙執(zhí)信、錢謙益、馮班等人的趣聞軼事,以及關(guān)于復社、同聲社、應社、東林黨等社團的事跡等,多有生動載述評議,這就為研究彼時歷史及人物,提供了較為可信的資料和線索。二、可正流傳之謬誤。有些史事或因史書記載不詳,或因口耳誤傳而面目全非,王應奎則為當時人記當時事,所記較為接近事物本來面貌。三、為文史研究提供了獨具個性的視點。書中有許多是作者日有所悟、月有所得的讀書札記,經(jīng)史子集、詩詞曲畫、文字音韻無不涉獵,雖為一家心解,卻頗具啟迪參考價值。四、可廣讀者見聞。王應奎對“考詩筆之源流,究名物之根柢”饒有興趣,書中此類內(nèi)容占了相當比例,不僅可豐富讀者的知識面,也增強了此書的可讀性。

《柳南隨筆》初刊于乾隆五年,《柳南續(xù)筆》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續(xù)筆》對《隨筆》的一些謬載誤書作了修正,故兩者略有重復。嘉慶時張海鵬將《隨筆》《續(xù)筆》合刻,收入《借月山房匯鈔》。其后又有道光年間陳璜的《澤古齋重鈔》本、光緒年間《申報館叢書》本、民國年間《叢書集成》本等,均以《借月山房匯鈔》為祖本。又有民國掃葉山房石印本,無《續(xù)筆》。本次點校以借月山房本為底本,校以清乾隆五年刊本、掃葉山房本,遇有異文,擇善而從。凡底本外增入的條目,于該條下注明所據(jù)版本。《續(xù)筆》原無目錄,整理時據(jù)正文編制并置于書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