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情真意切感人心—讀張桂珍散文集《泉香心語》之感受(代序)

泉香心語 作者:張桂珍 著


序︱情真意切感人心——讀張桂珍散文集《泉香心語》之感受(代序)

憨仲

當我讀完張桂珍厚厚的《泉香心語》初稿時,我真的落淚了。這是好長時間沒有的事情了,是怎樣的情感讓我如此這般呢?人所共知,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除了具有詩意、哲思、生命力的成分外,無一不是以真情實感、動人心弦而取勝的。誠然,張桂珍的文字便將一個“真”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說來,憨某與家住黃河入??诘墓鹫渑?,相距不過百余公里,日常往來自在情理之中,深交已久。除平常的交往,我們曾一道游覽蒼山洱海、漫步大理古城、叩訪摩梭人家、徘徊蝴蝶泉邊,也曾經(jīng)一塊領(lǐng)略熱帶雨林、感知傣民文化、體驗曼丟真趣、品味孔雀宴席,還曾結(jié)伴嶺南莞城、觸摸虎門炮臺、領(lǐng)悟硝煙風云、體味可園韻致、解讀南社古風。在一次次的零距離接觸中,我對這位聰慧、善良、熱情、美麗的女史,有了諸多的了解。知道了她幼年喪母、命運多舛;知道了她刻苦勤奮、發(fā)憤勵志;也知道了她胸襟寬闊,善良博愛。生活的坎坷歷煉出她剛強的秉性、堅韌的毅力,正因如此,生活的磨難,成就了她與眾不同的堅強,這一切,具在這部《泉香心語》散文集中多有體現(xiàn)。

說句掏心的話,我這個人看書比較挑剔,平日里除了歷史典籍、名家手筆,極少閱讀今人的口水文字。在近二十年的文學編輯生涯里,我接觸了各個層面的文學作者,對作品的優(yōu)劣甄別有了一定的標準,故而才形成了不似常人的挑剔心態(tài)。成套的嶄新贈書落滿了灰塵,有的甚至都沒有拆封,實在是罪過。每天的事務(wù)成大堆,會議、審稿、文字債,家務(wù)、會友、喝小酒,加之忙里偷閑生個病,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哪里還有空閑去看那些可有可無的老生常談、回憶文字、旅游日記、心靈雞湯呢?

不管是情感因素,還是愛屋及烏,以及上蒼捆住手腳的天意?!度阈恼Z》書稿的每個字、每句話我都是認真閱讀和領(lǐng)悟的。因此,才感知到彌漫其間的款款真情。桂珍女兄的這部大作共分為“愛的呢喃”“親情悠悠”“歲月剪影”“文學浪花”“山川履痕”五輯,她之所以將“愛的呢喃”列為首輯,是有其原因的。無論是《牽你的手,賞最美的秋》《醉賞月下荷》《銀杏樹下,我種上詩意的幸?!贰蹲屛遗隳懵兝稀?,還是《最暖的光》《愛人生日心語》《秋千夢》《我用秋天的名義愛你》,抑或是《和你一起幸?!贰镀咴滦那贰蹲瞿闵锏那镪枴罚霉P墨詮釋著堪比《梁?;贰犊兹笘|南飛》的愛情故事,既有浪漫、甜蜜、渴望、憧憬,也有苦澀、哀思、傷懷、悲戚。不管處境何等惡劣,經(jīng)歷了風雨的愛情終將修成正果。然而,曾經(jīng)的過往卻是刻骨銘心的。讀著感人至深的“沉甸甸的五十二封信啊,就像五十二個愛情的天使,把我們的心緊緊牽在一起,見證了我們堅貞不渝的愛情……”“我正一個人站在院子里,仰望天空,獨自沉浸在月下孤獨的思念時,不知何時,夫君回到家里,輕輕走到我的身后,環(huán)腰相擁。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更加親昵的舉動,就這輕輕的一個相擁,我的世界便像春天的江河融化一般……”“時至今日,我都不曾記得你說過‘我愛你’三個字,但是,三十七年了,你的余溫還在,你的手依然是我觸摸過的最溫暖的地方。只是,當年的羞澀,換成了如今的坦然,當年的熾熱,變成了如今的溫暖……”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語,一枚書簽、一個雞蛋、一把雨傘、一首短詩,甚至一個擁抱,都能折射出他們純潔、崇高、動人的甜美愛情,體味著這些質(zhì)樸無華的心里話,我怎能不為他們數(shù)十年忠貞不渝的愛情而拍手叫好呢?

試問,這世間有誰會有四位母親呢?然而,這種情況就偏偏被命運多舛的張桂珍遇到了,結(jié)果是不幸又是萬幸。給了她血肉之軀的生母自不必說,視如己出的養(yǎng)母恩重如天,情同生母的繼母是上蒼的恩賜,而疼愛有加的婆母則是她的福分。正因如此,她的生命里才有了異于他人的別樣親情。桂珍女兄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對于懵懂時期的生母祭奠虔誠,為養(yǎng)母養(yǎng)老送終天經(jīng)地義,為繼母恪盡孝道毫無怨言,對婆母盡心盡力無怨無悔。生母留給她的箱子相伴一生,成為她對娘親的無盡思念;與養(yǎng)母同住一個屋檐,歷經(jīng)四十四個春秋,回報反哺之義、跪乳之恩,照顧二老直至老去;幾十年如一日地善待婆母,為便秘的她手摳糞便感天動地;繼母臨終囑托照顧好弟弟妹妹讓人動容,充分體現(xiàn)出人間大愛。請看她在文字中的真情流露吧:“我不到兩周歲,娘親就病逝了。我記不得娘的樣子,連模糊的模樣也沒有。只有一個紅色的樟木箱子,哥哥說那是娘親留下的,送給我留個念想。至今搬了七次家,換了一次又一次家具,我都沒有舍得換掉……四十四個春夏秋冬,我把養(yǎng)母讀深讀透,把恨讀成愛,把苦讀成甜,讀出了一份人間母女真情……結(jié)婚三十五年來,我和婆母沒有吵過架,甚至沒有紅過臉,而是像親生母女一樣親近。我吃過婆母給我親手做的手搟面,滑溜、細長、噴香,和我養(yǎng)母做的手搟面一個味道……繼母并沒有像招待客人一樣過分地招待我,而是讓我真正感受到一種家的溫馨。繼母不停地向我說家里的大小事情,讓我了解了爸爸、哥哥、弟弟、妹妹的很多故事。好像我就是這個家的一分子……”對于她與“娘”之間的親情如此這般,對于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也不例外,在她的筆墨中亦演繹得淋漓盡致。我想,無須在此贅言,當大家讀罷《親情悠悠》等篇章,便會完全明白了。

歲月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而對于從小喪母的張桂珍來說,上天注定安排她與常人有著不一樣的命運。這一點,不難從其《歲月剪影》里看出來。翻讀著《醉雪》《好一朵茉莉花》《悼念恩師王運昆》《懷念陸兄》《清明札記》《老友療傷》《承載生命與希望的恩情》《三只“虎”三結(jié)拜》《有一種幸福是被人想起》幾篇文章,曾經(jīng)感人至深的時光印記,不經(jīng)意間便清晰如昨地映現(xiàn)出來,給人以心靈的觸動。《與狼對峙》中,她告知著人們:“爹爹確定有人看見了我們的求救信號,不停地甩鞭子來震懾狼。只見這兩只狼更加不安起來,在原地來回轉(zhuǎn)圈。爹爹趁機不停地晃動刀,并讓我敲擊兩把鐮刀?!圻邸慕饘倥鲎猜?,配合遠處鞭子的‘啪啪’聲,鼓舞了我們的士氣,更加震懾了狼……”驚險、刺激、真實場景,讓人不由得捏了一把汗。自其純真的《發(fā)小情誼》里,不難看出“鳳子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等著我。跑累了,我們就滾在一起,仰面躺在麥地里,說著悄悄話,吐露只有我們?nèi)瞬拍苤赖拿孛?。直到天快亮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走出麥田……”無邪的童趣躍然紙上。無獨有偶,這樣的文字,在《雪夜念發(fā)小》中也呈現(xiàn)出來:“抱著大樹,閉著眼睛轉(zhuǎn)三圈,一邊轉(zhuǎn),一邊念口訣,還要燒紙燒香,最后再抓一把香灰放在衣兜里,就完成了。回家時,一路小跑,別回頭,回頭就不靈了……”沒有感受至深的親身體會,是不會有這般的語言表述。不難看出,情真意切是桂珍女兄文章的鮮明特色,也是她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

人所共知,散文貴在真,取材要真、情感要真,所寫對象必須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chǔ)上,不能憑空虛構(gòu)或主觀臆測,真實是散文寫作的靈魂,是其立身之本。想象出來的東西,和真實存在的物象,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沖擊,令人心頭震顫,其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桂珍女兄就較好地注意了這一點,每篇作品、每段文字都會打上“真實”的印記。尤為突出者,當屬《讓我陪你慢慢變老》《養(yǎng)父的兩件憾事》《妹妹找哥淚花流》《有一種幸福是被人想起》等作品。當然,僅僅取材于現(xiàn)實是遠遠不夠的,書寫之真也是作品成功的一大關(guān)鍵。既要客觀地將表述對象反映出來,又要盡最大能力用文字把真摯情感體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不迎合、不虛偽、不造作、不欺世、不昧心的崇高境界。當我品味著“不知何時我的手在你的手里變涼,你詫異地望著我,問:‘在想什么?’你一邊問一邊用雙手握住我的手,試圖讓我暖起來。這個動作讓我想起我們初識不久的情景……”的章節(jié),體會著“我吃著面條,看著哥哥,看著看著感覺不那么陌生了,他兩只眼睛炯炯有神,眼神里滿是疼惜,滿是關(guān)切。我的眼里也有了淚光,我終于找到了我的哥哥……”的滋味,欣賞著“站在屋中央,不知道今天該怎樣打發(fā)?懶散的心情,空白的心緒,無由的寂寞與孤獨,就這樣不時地敲打著心房……”的情懷時,似乎案底一望而知,無須再用過多的話語來贅述張桂珍文章的感人與否、成敗與否。

桂珍同道的愛詩情結(jié)在她的作品中毫無疑問地彰顯出來。詩詞為其文章平添了獨特的色彩。我知道,作為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的她,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一定的造詣。將這種獨一無二的文學形式,巧妙地嫁接于散文寫作中,不能不說是張桂珍的一大創(chuàng)舉:她不僅將“銀杏樹下舉漿瓊,萬千思緒追憶中。時光不老愛不老,相依相伴夕陽紅”“銀杏葉兒千里飛,飛入吾家書中藏。星夜思君君不見,書簽伴我讀書忙”等詩句,運用于甜美的浪漫愛情中,還在《異地閨蜜情緣 》《悼念恩師王運昆》《清明札記》《三只虎三結(jié)拜》《大愛至雅寫春秋》《遇見美好》等作品中也大膽地使用詩詞。形式多樣,不拘一格,較好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當我讀著鏗鏘作響的“渾然蒼勁穩(wěn)如松,氣韻天成不露鋒。橫看蛟龍行古道,豎觀飛瀑下蒼穹……”“大愛至雅寫春秋,悟廬文集情悠悠;虛懷若谷品高尚,詩情畫意數(shù)風流”“高風暢談古今事,亮節(jié)書寫身邊人;大愛揮毫舞稥墨,小雅杯茶話知音”等詩詞時,禁不住為這位才思敏捷的當代女作家所折服。

掩卷之余,我想到了一個問題。也許,讀者一看到《泉香心語》這一書名,會與我剛剛拿到書稿時產(chǎn)生一樣的疑問。經(jīng)了解,原來今天的張桂珍,就是昨天的高泉香,說白了,高泉香就是張桂珍的曾用名,是親生父母為她起的名字。為什么書名不是《桂珍心語》呢?當然,她是有著一番心思的。這個一路從白山黑水走來的苦命人,經(jīng)歷了太多的人生磨難,也不甘命運安排,立志“吾將上下而求索”。聞雞起舞,自強不息,終于以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出了那個流淌著苦和樂的大同村?!栋l(fā)小情誼》《醉雪》《特別的母親特別的愛》等故事,無不是取自她在大同生活的經(jīng)歷。因之,《泉香心語》有著她諸多刻骨銘心的回憶,以此作為書名,其內(nèi)涵便不言而喻了。

誠然,張桂珍的文章并非盡善盡美,仍然脫不開“平”的窠臼,但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而言,她做到這一步已經(jīng)很不易了。她讓我欣喜地看到,她已經(jīng)成功地登上泰山的一天門,峻嶺闊谷的中天門、雙峰夾峙的南天門就在前面等著她。我深信:憑著她的天賦與勤奮,以及頑強的毅力和精神,一定會攀登上文學的岱頂。

我期盼著……

憨仲,本名石紹宏。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淄博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副主席,淄博市文學藝術(shù)研究會主席,發(fā)表文學作品兩百余萬字,出版文學專著十三部,兩度榮獲中國散文精英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