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孤兒行

燭光集 作者:王景霓


孤兒行

漢樂府民歌

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dāng)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錯,足下無菲。愴愴履霜,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淚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復(fù)襦,夏無單衣。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反復(fù),助我者少,啖瓜者多?!霸高€我蒂,兄與嫂嚴(yán),獨且急歸,當(dāng)興較計。”

亂曰:里中一何!愿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譯詩

孤兒出生,是在不幸的境況下出生,命中注定該他命苦。父母健在時多么幸福,乘的是堅固的大車,駕馭的是四匹壯馬。如今父母已去世,兄嫂逼我來回奔波做商賈。南到安徽的九江,東到山東的齊魯。隆冬臘月才得回家,還不敢說自己辛苦。頭上生了許多虱子,面目積滿了塵土。大哥叫做飯,大嫂呼看馬。剛到高堂去,又要走到殿下來,孤兒眼淚如雨心中悲苦。

叫我一早就去打水,傍晚才得擔(dān)水返回。雙手凍得皴裂,兩腳無鞋步難移。含悲忍痛踩冰霜,路上又是多蒺藜;拔斷的芒刺已嵌入小腿,痛不可忍,倍加傷悲。淚流不止,鼻中流清涕。寒冬臘月沒有夾襖,三伏大暑也無單衣。活在人間這樣不幸,不如早辭兄嫂死去,伴父母在黃泉更安逸。

春天來了,草兒發(fā)芽,三月里要養(yǎng)蠶采桑,六月里要摘果收瓜。推著瓜車,趕忙回家。路上瓜車翻覆,幫我拾瓜的人少,搶吃我瓜的人多?!扒笄蟾魑贿€我瓜蒂!哥嫂待我分外嚴(yán)厲。我無瓜果獨自回去,挨呵斥定受窩囊氣?!?/p>

(尾聲)

家里怒罵聲沖天響!真想寫信寄語雙親,稟告我地下的父母:確實難和兄嫂久居。

簡說

這首詩描寫孤兒受兄嫂虐待的狀況,揭露出當(dāng)時封建家庭的種種矛盾。

在封建社會里,由于封建思想的支配,一般人都兢兢業(yè)業(yè)于擴(kuò)大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這就使得同根兄弟在接受父母的遺產(chǎn)時往往互相摩擦。特別是地主階級對于私有財產(chǎn)的占有思想意識更加嚴(yán)重,不管什么至親骨肉,往往只要和自己的利害發(fā)生沖突時,也會反目成仇,不擇手段加以迫害。這首詩反映的正是這種社會情況。

全詩分為三段,反復(fù)訴說孤兒的凄涼不幸,表達(dá)了對兄嫂的不滿,對父母的依戀。第一段敘述孤兒失去父母后,受盡兄嫂指使,命運悲苦;第二段具體通過生活中的勞碌奔波訴說孤兒生不如死的慘狀;第三段通過育蠶、采桑、收瓜、運瓜、車覆瓜失的細(xì)節(jié)描寫,進(jìn)一步說明孤兒對生活的絕望。尾聲表達(dá)了孤兒不愿同兄嫂長期一起生活的凄苦心情,訴說封建家長制的不平等和不合理。全詩形象突出,敘述有層次,是民歌中比較完整的一篇詩歌,對后世創(chuàng)作有較大的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