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郁達夫的愛國主義思想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積貧積弱,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不惜流血獻身。從甲午戰(zhàn)爭到戊戌變法,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登上歷史的舞臺,上演了一出希圖富國強兵卻慘遭失敗的悲??;從黃岡起義到辛亥革命,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成為舞臺上的主角,演出了推翻兩千年封建專制社會的壯麗的一幕。郁達夫正是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出生與成長的。他呼吸著變革了的時代的新鮮空氣,感受著先烈們的英勇與悲壯,在幼小的心靈孕育萌生了愛國的思想,憾恨自己“出世得太遲”,未能躬逢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樣的大難,“去沖鋒陷陣地嘗一嘗打仗的滋味”注。然而,郁達夫的晚年卻親歷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中華民族史上最大的災(zāi)難,他義無反顧,投身抗戰(zhàn)。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放射出驚人的光焰,照出侵略者的鬼臉和漢奸文人的可恥與陋劣,最后以“客死他鄉(xiāng)的勇氣”注而殉國,成為“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注。
注:郁達夫:《遠一程,再遠一程》,《郁達夫全集》第 4 卷,第 285 頁,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注:郁達夫:《赫爾慘》,《郁達夫全集》第10卷,第77頁,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注:胡愈之:《郁達夫的流亡和失蹤》,載陳子善、王自立編:《郁達夫研究資料》上卷,第88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