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為國家而奮斗

思想者詩人郁達夫論 作者:蔣成德


第二節(jié) 為國家而奮斗

從 1922 年留學(xué)回國到 1937 年抗戰(zhàn)爆發(fā),是郁達夫愛國主義思想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這時期他留學(xué)回國,卻忘不掉的是那個荒淫慘酷的島國日本留給他的恥辱。他從心里吶喊,“祖國呀祖國!……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要祖國富強起來,必須有人去奮斗。郁達夫跨海而歸,毅然地負起歷史的使命———“為國家而奮斗”。

一、批判封建軍閥

當(dāng)時的中國正處在一片混亂中:辛亥革命失敗,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大小軍閥爭權(quán)奪勢,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郁達夫回國即失業(yè)。而失業(yè)使他更看清了中國社會與政治的現(xiàn)實———“目下中國不正的事情太多了。開倒車,走歧路……”

郁達夫首先把批判的矛頭指向軍閥官僚,他蔑稱“現(xiàn)在在政治舞臺上活動的那些外交家、理財家”不過是一批“猴子”,指出中國的不能有所改革,不能有所進步,就因為總是有一批新猴子去代替舊的,革命總是換湯不換藥。這確是揭出了中國的病癥所在。郁達夫從小就耽讀歷史,近代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變化又是他親歷親聞,所以他能夠得出這個結(jié)論。他認為要想社會變得太平,就必須先把這些軍閥官僚打倒,不論是舊軍閥還是新軍閥,統(tǒng)統(tǒng)“先殺個干凈再說”,這種想法雖未免簡單,但感情雄壯,義憤激烈,對軍閥官僚這些“猴子”的痛恨溢于言表。

其次,郁達夫?qū)Ψ饨ㄜ婇y宣揚的所謂“國家主義”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國家主義”實際是把國變成家,使有家而無國,這種國家主義是封建軍閥主義與帝國主義思想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只能導(dǎo)致封建專制主義,走向歷史倒退,甚至可能成為外國帝國主義的走狗。它與人民大眾的愛國主義是根本絕緣的。郁達夫在《牢騷五種》一文中就深刻地揭露了這種所謂“國家主義”的實質(zhì):“國家主義者,你們的國家在哪里?”國家主義者的回答是:我們的國家“在宣統(tǒng)皇上的寓里,在我的便便大腹中”。我們的國家“張作霖、馮玉祥、李景林、孫傳芳、蔣介石等等就是”。真是一針見血。中國的軍閥根本就沒有什么國家觀念。從袁世凱到蔣介石,大小軍閥沒有不出賣土地、出賣主權(quán)、出賣國家的,他們其實是竊國大盜賣國賊。而封建軍閥之間的長期割據(jù)混戰(zhàn),更使得偌大個中國沒有一塊土地是安定的。這種國家不是人民所要的,也是不適于藝術(shù)發(fā)展的。郁達夫從藝術(shù)的角度指出:“斯巴達的尊崇蠻武,是國家主義侵食藝術(shù)的最初的記錄,近世如克郎威兒Cromwell的清教徒式的專制,俾斯麥克Bismarck的鐵血政治,都是表明國家主義與藝術(shù)的理想,取兩極端的地位。”因而“目下各國的革新運動,都在從事于推翻國家,推翻少數(shù)有產(chǎn)階級的執(zhí)政”。郁達夫繼而憤激地指出:“地球上的國家倒毀得干干凈凈,大同世界成立的時候,便是藝術(shù)的理想實現(xiàn)的日子?!?sup>注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國家最終當(dāng)然是要消亡的,它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這說明郁達夫已經(jīng)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世界大同的學(xué)說。郁達夫當(dāng)時批判國家主義思想,實際上揭穿了封建軍閥官僚“猴子”們的假面具。

二、批判蔣介石及其國民黨政府

首先,郁達夫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國民黨的“中央黨帝”———蔣介石。郁達夫留學(xué)日本時,就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學(xué)說,因而能夠從政治的階級的角度去看問題,往往看得比較準確而深刻。對蔣介石的認識就是一例。1926 年,他與郭沫若等人投身當(dāng)時大革命的中心廣州,想“把滿腔熱忱,滿懷悲憤,都投向革命中去”,然而廣州的現(xiàn)實卻很不令人滿意,政治、教育都大有問題,國民黨右派勢力特別囂張。郁達夫逐漸看到了革命的危機,這里是“鬼蜮弄旌旗,在那里所見到的,又只是些陰謀詭計,卑鄙污濁”。他感到悲哀,“一種孤冷的情懷,籠罩著我,很想脫離這個污濁吐不出氣來的廣州”。他在11 月 12 日的日記中寫道:“今朝是中山先生的誕期,一班無聊的政客惡棍,又在講演,開紀念會,我終于和他們不能合作,我覺得政府終于應(yīng)該消滅的。”郁達夫離開廣州前的 1926 年 12 月 14 日,在日記中再次寫道:“行矣廣州,不再來了。這一種齷齪腐敗的地方,不再來了。我若有成功的一日,我當(dāng)肅清廣州,肅清中國?!?sup>注表明了郁達夫?qū)Υ蟾锩?、對革命策源地廣州的失望。郁達夫的認識與魯迅有驚人的一致。魯迅在郁達夫離開廣州后不久到達廣州,立即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并非如想象的那樣,他說:“輾轉(zhuǎn)跑到了‘革命策源地’。住了兩月,我就駭然,原來往日所聞,全是謠言,這地方,卻正是軍人和商人所主宰的國土。”魯迅進一步深刻地指出:廣州“可以做‘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做反革命的策源地?!?sup>注郁達夫離開廣州后,就寫了《廣州事情》一文,從政治、教育等方面揭露了廣州的陰暗面,直接指向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統(tǒng)治。就在 1927 年 4 月 8 日,郁達夫又發(fā)表了《在方向轉(zhuǎn)換的途中》這篇重要論文,對當(dāng)時正在進行的大革命的性質(zhì)作了闡述。文章指出:“目下中國的革命,事實上變成了怎么的一種狀態(tài),暫且不論,然而無論何人,對于我們中國現(xiàn)在大眾的努力目標,至少至少在精神上,總應(yīng)該承認底下的三點:一,這一次的革命,是中國全民眾的要求解放運動。二,這一次的革命,是馬克斯的階級斗爭理論的實現(xiàn)。三,這一次的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初步?!庇暨_夫的這篇文章達到當(dāng)時一定的思想高度,是研究郁達夫前期思想的重要依據(jù)??梢娝麑Υ蟾锩恼J識與分析是比較正確的?;谶@三點認識,郁達夫在文章中深刻指出:“足以破壞我們目下革命運動的最大危險,還是中國人腦筋里洗滌不去的封建時代的英雄主義”,“且看你們個人獨裁的高壓政策,能夠持續(xù)幾何時。”這篇文章寫于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的前四天,不啻是對蔣介石的一個鄭重警告。從奔赴廣州到離開廣州,郁達夫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nèi),完成了對蔣介石的政權(quán)及蔣介石本人的本質(zhì)認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