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亳州歌謠》前言

盛世雅言:當代譙城散文集 作者:張超凡 主編


《亳州歌謠》前言

郭修文

一卷書稿擺在案頭——歌謠。二百三十首。亳州的。

情人的私語,童稚的歌唱,貧者的呻吟,反抗者的呼號,如淙淙流水,如悠揚管笛,如霜天冷月雁落長淮,如金戈鐵馬馳騁心頭……

讀著它,時喜,時怒,時哀,時樂;

讀著它,或酸,或辣,或苦,或甜。

這是一部輝煌的史書:它告訴我們這塊土地的過去和現(xiàn)在;

這是一部形象化的社會百科全書: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

但,這畢竟是一部歌謠。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到今產生了難以計數(shù)的作品和詩人。而勞動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的歌謠,則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先河,成為綻放于詩國的一株奇花異卉,隨著歲月的流逝,民間歌謠愈加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不是嗎?

古人擊壤而歌,《詩經》三百,風靡千古;

漢置樂府,樂府詩久唱不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神州赤縣展開了空前規(guī)模的采風活動。我市廣大民間文學工作者踴躍參與其中,在二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廣征博采,繼《亳州傳說故事》《亳州諺語》面市之后,又將這本《亳州歌謠》奉獻給讀者。這實在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善舉。

也許是所處地理位置的關系,亳州歌謠沒有大山的雄渾,沒有江河的奔放;也許是受文化心理層次的制約,這里的歌謠缺少“化外”的野味,濃烈的辣味——這一特色于情歌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但這本集子里絕不乏奇峰突起、酣暢淋漓之作,諸如驚心動魄的捻軍歌謠。由此便構成了這部歌謠集絢麗多姿的風采。

名曰“集成”,實難集成。民間文學浩如煙海,真要集而成之,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豈能勝任?唯可自慰的是,《詩經》三百,而我們從上千首歌謠中編選二百余首,似乎也可以塞責。入選的篇目大都健康可讀,考慮到資料本的要求,也適當收入一點兒有一定局限,或格調不太高雅的作品,相信讀者自會欣賞鑒別。

編選失當之處,敬乞賜教。

1990年12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