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我執(zhí)迷于高能耗低產出的散文寫作

夜晚的微光 作者:范曉波 著


自序:我執(zhí)迷于高能耗低產出的散文寫作

當今的散文寫作觀念多元面貌駁雜,我個人尊崇的是那種高能耗的散文寫作。

之所以高能耗,與散文這種文體的先天體質有關。各種類型的散文寫作理論都有相應的好作品支撐作者的信心,不過在我的閱讀和寫作體會中,最具肌理質感和精神光照度的散文還是在一手生活經驗里煉金的作品。

那種有體溫、有呼吸的起伏感和思想的銳叫聲的散文是離人心最近的文字。

我閱讀這樣的散文時是幸福的,寫作這樣的散文時是痛苦的。因為我愿意且只愿寫作這樣的散文。二十年前剛開始寫作時是如此,二十年后依然如此。

這樣的散文,不僅大量消耗生活積累(如同用糧食釀酒,基本是一百比一,一千比一的產出率),還會大量消耗荷爾蒙和思想資源。

也像存硬幣買電器,積攢的過程是瑣碎和漫長的,揮霍的過程是奢侈和簡短的。

你的現(xiàn)實人生是否能為持續(xù)的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與熱能?你的內心是否經得起寫作的尖銳拷問與損耗?

二十多年來我只出版過四本散文集(另一本書是長篇小說),它們卻幾乎把我掏空。

我從來都不是產量很高的寫作者,第二本散文集之后,我寫得越來越少,發(fā)表作品的間隔越來越長,每年能有一兩個特別想寫的東西就覺得十分慶幸。

近些年參加創(chuàng)作座談和研討,總有善意的評論家指出:你寫得太少了,很容易被淹沒。

我早知道,可一點辦法都沒有。高能耗是散文寫作的瓶頸,卻也是散文品質的必要保證。

對于那種可以批量產出不攜帶內臟的熱度的文字,我一點興趣也沒有。許多二手和三手生活資源,我更愿通過小說或詩歌來處理。

我覺得好的散文就是這樣一種東西,你可以等待、醞釀、誘導,卻很難策劃和炮制。那等待的過程,有時如稻谷的有機生長,需要耗費幾個節(jié)氣,有時如煤和石油的形成,要耗費的是幾個世紀。

我想說的是,盡管我目前寫過的文字大部分可以歸類為散文,但我并沒有成為職業(yè)散文家的想法。就如同我們有時會遇上愛情,卻不想成為戀愛家,我們不時會遇上友誼,卻并不想成為交友專家。

我唯一的奢望是,當日常生活漸趨自律化之后,能讓自己的嗅覺更細膩些,聽覺更靈敏些,眼力更銳利些。當生命的虛無感日趨顯現(xiàn)時,能讓自己的頭顱更高昂些,筋骨更堅實些,心靈更自由些。

倘若能做到這些,那么,當一個散文家的身影變得模糊時,一些以散文的名義發(fā)表的溫熱文字,還會偶爾閃爍在少數(shù)朋友們的案頭上和記憶里。

它們寥若晨星,也暖若晨星。

我想,作為一個散文寫作者,這是很低的定位,其實也是很高的理想。

2017年于南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