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是一堆頑石?
那天在悠悠的西敏古寺里,眾鬼寂寂,所有的石像什么也沒說。游客自紐約來,游客自歐陸來,左顧右盼,爭先恐后,一批批的游客,也嚇得什么都不敢妄說。岑寂中,只聽得那該死的向?qū)?,無禮加上無知,在空廳堂上指東點(diǎn)西,制造合法的噪聲。十個向?qū)?,有九個進(jìn)不了天國。但最后,那卑微斷續(xù)的噪聲,亦如歷史上大小事件的騷響一樣,終于寂滅在西敏古寺深沉的肅穆之中。游客散后,他兀自坐在大理石精之間,低回久不能去。那些石精銅怪,百魄千魂的噤默之中,自有一種冥冥的雄辯,再響的噪聲也辯它不贏,一層深似一層的陰影里,有一種音樂,灰撲撲地安撫他敏感的神經(jīng)。當(dāng)晚回到旅舍,他告訴自己的日記:“那是一座特大號的鬼屋。徘徊在幽光中,被那樣的鬼所祟,卻是無比安慰。大過癮。大感動。那樣的被祟等于被祝福。很久沒有流那樣的淚了?!?/p>
說它是一座特大號的鬼屋,一點(diǎn)也沒錯。在那座嵯峨的中世紀(jì)古寺里,幢幢作祟的鬼魂,可分三類。掘墓埋骨的,是實(shí)鬼。立碑留名的,是虛鬼。勒石供像的一類,有虛有實(shí),無以名之,只好叫它作石精了。而無論是據(jù)墓為鬼也好,附石成精也好,這座古寺里的鬼籍是十分雜亂的。帝王與布衣、俗眾與僧侶,同一拱巍巍的屋頂下,鼾息相聞。高高低低,那些嶙峋的雕像,或立或坐,或倚或臥,或鍍金,或敷彩,異代的血肉都化為同穴的冷魂、一礦的頑塊。李白所說“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在此地并不適用。在西敏寺中,詩人一隅獨(dú)擁,固然受百代的推崇,而帝王的墓穴、將相的遺容,也遍受四方的游客瞻仰。一九六六年,西敏寺慶祝立寺九百年,宣揚(yáng)的精神正是“萬民一體”。
西敏寺的位置,居倫敦的中心而稍稍偏南,詩人斯賓塞筆下的“風(fēng)流的泰晤士河”在其東緩緩流過,華茲華斯駐足流連的西敏寺大橋凌乎波上,在寺之東北。早在公元七世紀(jì)初,這塊地面已建過教堂。一〇六五年,敕建西敏寺的英王,號稱“懺悔的愛德華”。次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北渡海峽,征服了大不列顛,那年的圣誕節(jié)就在西敏寺舉行加冕大典,成為法裔的第一任英王。從此,在西敏寺加冕,成了英國宮廷的傳統(tǒng),而歷代的帝王卿相、高僧名將、皇后王子等,也紛紛葬在寺中。不葬在此地的,也往往立碑勒銘,以志不忘。西敏寺,是一座大理石砌的教堂,七色的玻璃窗開向天國,至今仍是英國人每日祈禱的圣殿。但同時它也是一座石氣陰森、陽光罕見的博物巨館。石槨銅棺,拱門回廊,無一不通向死亡,無一不通向幽暗的過去。
對于他,西敏古寺不只是這些。坐在南翼大壁畫前的古木排椅上,兩側(cè)是歷代詩人的雕像,凌空是百尺拱柱高舉的屋頂,遠(yuǎn)眺北翼,歷代將相成排的白石立像盡處是所羅門的走廊,其上是直徑二十英尺(1)的薔薇圓窗,七彩斑斕的薔薇花瓣上,十一使徒的繪像,染花了上界的天光——這么坐著,仰望著,恍恍惚惚,神游于天人之際。西敏寺就是一部立體的英國歷史,就是一部——尤其是對于他——石砌的英國文學(xué)史。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人之隅,他是屏息斂氣,放輕了腳步走進(jìn)來的。忽然他已經(jīng)立在詩魂蠢動的中間,四周,一尊尊的石像,頂上,一方方的浮雕,腳下,一塊接一塊的紀(jì)念碑平嵌于地板,令人落腳都難。天使步躊躇,妄人踹莫顧,他低吟起頗普的名句來。似曾相識的那許多石像,逼近去端詳,退后來打量,或正面瞻仰,或旁行側(cè)望,或碑文喃喃以沉吟,或警句津津而冥想,詩人雖一角,竟低回了兩個小時。終于在褐色的老木椅上坐下來,背著哥德史密斯的側(cè)面浮雕,仰望著崇高的空間怔怔出神。六世紀(jì)的英詩,巡禮兩小時。那么多的形象,聯(lián)想,感想,疲了眼睛,酸了肩頸,讓心靈慢慢去調(diào)整。
最老的詩魂,是六百多歲的喬叟。詩人晚年貧苦,曾因負(fù)債被告,乃戲筆寫了一首諧詩,向自己的阮囊訴窮。亨利四世讀詩會意,加賜喬叟年俸。不到幾個月,喬叟卻病死在寺側(cè)一小屋中,時為一四〇〇年十月二十五日。寺方葬他在寺之南翼,尸體則由東向的側(cè)門抬入。但身后之事并未了結(jié)。原來喬叟埋骨圣殿,不是因?yàn)樗怯⒃婇_卷的大師,或什么“英詩之父”之類的名義——那都是后來的事——而是因?yàn)樗鲞^朝官,當(dāng)過宮中的工務(wù)總監(jiān),死前的寓所又恰是寺方所賃。七十多年后,卡克斯敦在南翼墻外裝置了英國第一架印刷機(jī),才向寺方請準(zhǔn)在喬叟墓上刻石致敬,說明墓中人是一位詩人。又過了八十年的光景,英國人對自己的這位詩翁認(rèn)識漸深,乃于一五五六年,把喬叟從德萊頓此時立像的地點(diǎn),遷葬于今日游客所瞻仰的新墓。當(dāng)時的詩人名布禮根者,更為他嵌立一方巨碑,橫于碩大典麗的石棺之上,赫赫的詩名由是而彰。其后又過百年,大詩人德萊頓提出“英詩之父,或竟亦英詩之王”之說,喬叟的地位更見崇高。所謂寂寞身后事,看來也真不簡單。蓋棺之論難定,一個民族,有時要看上幾十年、幾百年,才看得清自己的詩魂。
喬叟死后二百年,另一位詩人葬到西敏寺來。一五九八年的圣誕前夕,斯賓塞從兵燹余燼的愛爾蘭逃來倫敦,貧病交加,不到一個月便死了。親友遵他遺愿,葬他于喬叟的墓旁,他的棺木入寺,也是經(jīng)由當(dāng)年的同一道側(cè)門。據(jù)說寫詩悼他的詩友,當(dāng)場即將所寫的詩和所用的筆一齊投入墓中陪葬。直到一六二〇年,杜賽特伯爵夫人才在他墓上立碑紀(jì)念,可見斯賓塞死時,詩名也不很隆。
其實(shí)盛名即如莎士比亞,蓋棺之時,也不是立刻就被西敏寺接納的。英國最偉大的詩人,死于一六一六年,卻要等到一七四〇年,在寺中才有石可托。一六七四年彌爾頓死時,清教徒的革命早已失敗,在政治上,彌爾頓是一個失勢的叛徒。時人報道他的死訊,十分冷淡,只說他是“一個失明的老人,書寫拉丁文件維生”。六十三年之后,他長發(fā)垂肩的半身像才高高俯臨于詩人之隅。
西敏寺南翼這一角,成為名詩人埋骨之地,既始于喬叟與斯賓塞,到了十八世紀(jì),已相沿成習(xí)。一七一一年,散文家艾迪生在《閱世小品》里已經(jīng)稱此地為“詩人之苑”,他說:“我發(fā)現(xiàn)苑中或葬詩人而未立其碑,或有其碑而未葬其人?!敝劣谑紫仁褂谩霸娙酥纭边@名字的,據(jù)說是后來自己也立碑其間的哥德史密斯。
詩人之隅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傳統(tǒng)而且不規(guī)則。說它是石砌的一部詩史吧,它實(shí)在建得不夠嚴(yán)整。時間那盲匠運(yùn)斤成風(fēng),鬼斧過處固然留下了駭目的神工,失手的地方也著實(shí)不少。如石像羅列,重鎮(zhèn)的詩魁文豪之間就繚繞著一縷縷虛魅游魂。有名無實(shí),不,有石無名,百年后,猶飄飄浮浮沒有個安頓。雪萊與濟(jì)慈,有碑無像??吕章芍斡邪肷硐穸鵁o碑。相形之下,普賴爾(Matthew Prior)不但供像立碑,而且天使環(huán)侍,獨(dú)據(jù)一龕,未免大而無當(dāng)了。至于謝德威爾(Thomas Shadwell)不但浮雕半身,甚且桂冠加頂,帷飾儼然,乍睹之下,他不禁啞然失笑,想起的,當(dāng)然是德萊頓那些斷金削玉、冷鋒凜人的千古名句。德萊頓的諷刺詩猶如一塊堅(jiān)冰,謝德威爾冥頑的形象急凍冷藏在里面,透明而凝定。謝德威爾亦自有一種不朽,但這種不朽不是他自己光榮掙來的,是德萊頓給罵出來的,算是一種反面的永恒、否定的紀(jì)念吧。跟天才吵架,是沒有多大好處的。
詩人之隅,不但是歷代時尚的紀(jì)錄,更是英國官方態(tài)度的留影。拜倫生前名聞全歐,時譽(yù)之隆,當(dāng)然有資格在西敏寺中立石分土,但是他那叛徒的形象,法律,名教,朝廷,皆不能容,注定他是要埋骨異鄉(xiāng)。浪漫派三位前輩都安葬本土,三位晚輩都魂游海外,葉飄飄而歸不了根。拜倫死時,他的朋友霍布豪斯出面呼吁,要葬他在西敏寺里而不得。其后一個半世紀(jì),西敏寺之門始終不肯為拜倫而開。十九世紀(jì)末,又有人提議為他立碑,為住持布瑞德禮所峻拒,引起一場論戰(zhàn)。直到一九六九年五月,詩人之隅的地上才算為這位浪子奠了一方大理石碑,上面刻著:“拜倫勛爵,一八二四年逝于希臘之米索朗吉,享年三十六歲?!庇退呐淹綘幊沉艘话俣嗄辏酱瞬鸥婧徒?。激怒英國上流社會的,是一個魔鬼附身的血肉之軀,被原諒的,卻是一堆白骨了。
本土的詩人,魂飄海外,一放便是百年,外國的詩客卻高供在像座上,任人膜拜,是詩人之隅的另一種倒置。莎士比亞、彌爾頓、布萊克、拜倫,都要等幾十年甚至百年才能進(jìn)寺,新大陸的朗費(fèi)羅,死后兩年便進(jìn)來了。丁尼生身后的柱石上,卻是澳洲的二流詩人高登(A. L. Gordon)。頗普不在,他是天主教教徒。洛里爵士也不在,他已成為西敏宮中的冤鬼??墒谴笤娙巳~芝呢,他又在哪里?
甚至詩人之隅的名字,也發(fā)生了問題。南翼的這一帶,鬼籍有多么凌亂。有的鬼實(shí)葬在此地,墓上供著巍然的雕像,像座刻著堂皇的碑銘,例如德萊頓、約翰遜、詹森。至于葬在他處的詩魂,有的在此只有雕像和碑銘,例如華茲華斯和莎翁,有的有像無碑,例如柯勒律治和斯科特,有的有碑無像,例如拜倫和奧登。生前的遭遇不同,死后的待遇也相異,這些幽靈之中,除詩魂之外,尚有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批評家、音樂家、學(xué)者、貴婦、僧侶和將軍,詩人的一角也不盡歸于詩人。大理石的殿堂,碑接著碑,雕像凝望著雕像,深刻拉丁文的記憶、英文的玄想。圣樂繞梁,猶繚繞亨德爾的雕像。哈代的地碑毗鄰狄更斯的地碑。麥考利偏頭側(cè)耳,聽遠(yuǎn)處,歷史迂緩的回音?巧舌的名伶,賈禮克那樣優(yōu)雅的手勢,掀開的絨幕里,是哪一出悲壯的莎???
而無論是雄辯滔滔或情話喃喃,無論是風(fēng)琴的圣樂起伏如海潮,大理石的聽眾,今天,都十分安寧,冷石的耳朵,白石的盲瞳,此刻都十分肅靜。游客自管自來去,朝代自管自輪替,最后留下的,總是這一方方、一棱棱、一座座,堅(jiān)冷凝重的大理白石。日磋月磨,不可磨滅的石精石怪永遠(yuǎn)祟著中古這廳堂。風(fēng)晚或月夜,那邊的老鐘樓當(dāng)當(dāng)敲罷十二時,游人散盡,寺僧在夢魘里翻一個身,這時,石像們會不會全部醒來,可驚千百對眼瞳,在暗處矍矍眈眈,無聲地旋轉(zhuǎn)。被不朽罰站的立像,這時,也該換一換腳了。
因?yàn)楣诺涞拇罄硎裣瘢诖说卣缭谒幰粯?,眼雖睜而無瞳如盲。傳神盡在阿堵,畫龍端待點(diǎn)睛。希臘人放過這靈魂的穴口,一任它空空茫茫面對著大荒,真是聰明,因?yàn)槭袼暡皇俏覀兊氖澜?,原不由我們向那盈寸間去揣摩,妄想。什么都不說的,說得最多。倚柱支頤,莎翁的立姿,俯首沉吟,華茲華斯的坐像。德萊頓的儒雅,彌爾頓的嚴(yán)肅。詩人之隅大大小小的石像,全身的,半身的,側(cè)面浮雕的,全盲了那對靈珠,不與世間人的眼神灼灼相接。天人之間原應(yīng)有一堵墻,哪怕是一對空眶。
死者的心聲相通,以火焰為舌,
活人的語言遠(yuǎn)不可接。
所以隱隱他感到,每到午夜,這一對對偽裝的盲睛,在暗里會全部活起來,空廳里一片明滅的青磷。但此刻正是半下午,寺門未閉,零落的游客三三兩兩,在廳上逡巡猶未去。
也就在此時,以為覽盡了所有的石魂,一轉(zhuǎn)過頭去,布萊克的青銅半身像卻和他猛地打了個照面!剛強(qiáng)堅(jiān)硬的圓頭顱光光,額上現(xiàn)兩三條紋路像鑿在絕壁上,眉下的巖穴深深,睜兩只可怖的眼睛,瞳孔漆漆黑,那眼神驚愕地眺出去,像一層層現(xiàn)象的盡頭驟見到預(yù)言里駭目的遠(yuǎn)景,不忍注目又不能不逼視。雕者亦驚亦怒,銅像亦怒亦驚,鼻脊與嘴唇緊閉的棱角,陰影,塑出瘦削的頰骨、沉毅的風(fēng)神。更瘦更剛的是肩胛骨和寬大的肩膀,頭顱和頸項(xiàng)從其上挺起矗一座獨(dú)立的頑崗。先知就是那樣。先知的眼睛是兩個火山口,近處的空氣都怕被灼傷?;袒倘凰⒃谀倾~像前,也怕被灼傷又希望被灼傷。于是四周的石像都顯得太馴服、太乖、太軟弱、太多脂肪,鎖閉的盲瞳與盲瞳之間唯有這銅像瞋目而裂眥。古典脈脈?,F(xiàn)代眈眈。
銅像是艾普斯坦的杰作。千座百座都兢兢仰望過,沒一座令他悸栗震動像這座。布萊克默默奮斗了一生,老而更貧,死后草草埋于彭山的荒郊,墓上連一塊碑也未豎。生前世人都視他為狂人,現(xiàn)在,又追認(rèn)他為浪漫派的先驅(qū)大師,既嘆其詩,復(fù)驚其畫。艾普斯坦的雕塑,粗獷沉雄出于羅丹,每出一品,輒令觀者駭怪不安。這座青銅像是他死前兩年的力作,那是一九五七年,被供于詩人之隅,正是布萊克誕辰兩百周年。承認(rèn)一位天才,有時需要很久的時間。
詩人之隅雖為傳統(tǒng)的圣地,卻也為現(xiàn)代而開放?,F(xiàn)代詩人在其中有碑題名者,依生年先后,有哈代、吉卜林、梅斯菲爾德、艾略特、奧登。如以對現(xiàn)代詩壇的實(shí)際影響而言,則尚有布萊克與霍普金斯。除了布萊克立有雕像之外,其他六人的長方形石碑都嵌在地上。年代愈晚,詩人之隅要供置石像便愈少空間,鬼滿為患,后代的詩魂只好委屈些,平鋪在地板上了。哈代的情形最特別:他之入葬西敏寺,小說家的身份恐大于詩名,同時,葬在寺里,是他的骨灰,而他的心呢,照他遺囑所要求,埋在位于多切斯特的故鄉(xiāng)。艾略特和奧登,死后便入了詩人之隅,足證兩人詩名之盛,而英國的政教也不厚古人而薄今人,奧登是入寺的最后一人。他死于一九七三年九月,葬在奧地利。第二年十月,他的地碑便在西敏寺揭幕,由桂冠詩人貝杰曼獻(xiàn)上桂冠。
下一位可輪到貝杰曼自己?奧登死時才六十六歲,貝杰曼今年卻已過七十。他從東方一海港來喬叟和莎翁的故鄉(xiāng),四十多國的作家也和他一樣,自熱帶自寒帶的山城與水港,濟(jì)慈的一箋書,書中的一念信仰,群彥倜儻要仔細(xì)參詳。七天前也是一個下午,他曾和莎髯的詩苗詩裔分一席講壇;右側(cè)是白頭怒發(fā)、鷹顏矍然的斯彭德,再右,是清瘦而易慍的洛威爾,半被他擋住的,是貝杰曼好脾氣的龍鐘側(cè)影。洛威爾是美國人,雖然西敏寺收納過朗費(fèi)羅、亨利·詹姆斯、艾略特等幾位美國作家,看來詩人之隅難成為他的永久戶籍。然則斯彭德的鷹隼,貝杰曼的龍鐘,又如何?兩人都有可能,貝杰曼的機(jī)會也許更大,但兩人都不是一代詩宗。斯彭德崛起于三十年代,一度與奧登齊名,并為牛津出身的左翼詩人。四十年的文壇和政局,塵埃落定,憤怒的牛津少年,一回頭已成歷史——出征時那批少年誓必反抗法西斯、追隨馬克思,到半途旗摧馬蹶,壯士齊回頭,遙揮手,別了那炫目而不驗(yàn)的神。The God That Failed!奧登去花旗下,作客在山姆叔叔家,弗洛伊德,克爾凱戈?duì)?,一路拜回去回到耶穌。戴-路易斯繼梅斯菲爾德做桂冠詩人,死了已四年。麥克尼斯做了古典文學(xué)教授,進(jìn)了英國廣播公司,作古已十三載。牛津四杰只剩下煢煢這一人,老矣。白發(fā)皚皚的詩翁坐在他右側(cè),喉音蒼老遲滯中仍透出了剛毅。四十年來,一手揮筆,一手麥克風(fēng),從加入共產(chǎn)黨到訣別馬列,文壇政壇耗盡了此生。而繆斯呢是被他冷落了,二十年來已少見他新句。詩名,已落在奧登下,傳誦眾口又不及貝杰曼,斯彭德最后的地址該不是西敏寺。詩人之隅,當(dāng)然也不是繆斯的天秤,銖兩悉稱能鑒定詩骨的重輕,里面住的詩魂,有一些,不如斯彭德遠(yuǎn)甚。詩人死后,有一塊白石安慰荒土,也就算不寂寞了,有一座大教堂崢嶸而高,廣蔽歷代的詩魂,把栩栩的石像縈繞,當(dāng)然更美好。但一位詩人最大的安慰,是他的詩句傳誦于后世,活在發(fā)燙的唇上、快速的血里,所謂不朽,不必像大理石那樣冰涼。
可是那天下午,南翼那高挺的石柱下坐著,四周的雕像那么寧靜地守著,他回到寺深僧肅的中世紀(jì)悠悠,緩緩地他仰起臉來,那樣光燦華美的一扇又一扇玻璃長窗上面,猗猗盛哉是倒心形的薔薇巨窗,天使成群比翼在窗口飛翔。耿耿詩魂安息在這樣的祝福里,是可羨的。十九世紀(jì)初,華茲華斯的血肉之身還沒有僵成冥坐的石像,丁尼生、勃朗寧猶在孩提的時代,這座哥特式的龐大建筑已經(jīng)是很老很老了——煙熏石黑,七色斑斑黑線勾勒的厚窗蔽暗了白晝。涉海來拜的歐文所見的西敏寺,是“死神的帝國:死神冠冕儼然,坐鎮(zhèn)他宏偉而陰森的宮殿,笑傲人世光榮的遺跡,把塵土和遺忘滿布在君王的碑上”。今日的西敏寺,比歐文憑吊時更老了一百多歲,卻已大加刮磨清掃:雕門鏤扉,銅像石碑,色彩凡有剝落,都細(xì)加髹繪,玻璃花窗新鑲千扇,燭如復(fù)瓣的大吊燈,一蕊蕊一簇簇從高不可仰的屋頂拱脊上一落七八丈當(dāng)頭懸下來,隱隱似空中有縹緲的圣樂,啊,這永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