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進(jìn)策

秦少游文精品 作者:劉勇剛,吳雅楠(編注)注


進(jìn)策

朋黨上

臣聞朋黨者,君子小人所不免也[1]。人主御群臣之術(shù),不務(wù)嫉朋黨,務(wù)辨邪正而已。邪正不辨而朋黨是嫉,則君子小人必至于兩廢,或至于兩存。君子小人兩廢兩存,則小人卒得志,而君子終受禍矣。何則?君子信道篤,自知明,不肯偷為一切之計(jì);小人投隙抵巇[2],無所不至也。

臣請(qǐng)以《易》道與夫堯舜漢唐之事明之?!兑住芬躁枮榫樱帪樾∪?sup>[3]。一陽之生則為復(fù)[4],復(fù)者,反本也[5]。三陽用事則為泰[6],泰者,亨通之時(shí)也[7]。而五陽之極則為夬[8],夬者,剛決柔也[9]。以此見君子之道,必得其類,然后能勝小人也。一陰之生則為姤[10],姤者,柔遇剛也[11]。三陰用事則為否[12],否者,閉塞之時(shí)也[13]。而五陰之極則為剝[14],剝者,窮上反下也[15]。以此見小人之道,亦必得其類,然后能勝君子也。陰陽相與消長,而為慘舒,為生殺。君子小人相與勝負(fù),而為盛衰,為治亂。然皆以其類也。臣故曰:朋黨者,君子小人所不免也。

堯之時(shí)有八元、八凱十六族者,君子之黨也[16]。又有渾沌、窮奇、梼杌、饕餮四兇族者[17],小人之黨也。舜之佐堯有大功二十者,舉十六相、去四兇而已。不聞以其朋黨而兩廢之,亦不聞以其朋黨而兩存之也。臣故曰:人主御群臣之術(shù),不務(wù)嫉朋黨,務(wù)辨邪正而已。

東漢鉤黨之獄[18],海內(nèi)涂炭二十余年。蓋始于周福、房植,謂之甘陵南北部[19]。至于李膺、陳蕃、王暢、張儉之徒,遂有三君、八顧、八俊、八及、八廚之號(hào)[20]。人主不復(fù)察其邪正,惟知震怒而已。故曹節(jié)、侯覽[21]、牢修[22]、朱并[23]得以始終表里,成其奸謀。至于刑章討捕,錮及五族,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卒不知修、并者乃節(jié)、覽之黨也。

唐室之季,朋黨相軋四十馀年,搢紳之禍不解,蓋始于李宗閔、李德裕二人而已[24]。嫌怨既結(jié),各有植立,根本牢甚,互相傾擠。牛僧孺、李逢吉之屬,則宗閔之黨也。李紳、韋處厚之屬,則德裕之黨也。而逢吉之黨,又有八關(guān)十六子之名[25],人主不復(fù)察其邪正,惟曰:“去河北賊易,去此朋黨難。”[26]而其徒亦曰:“左右佩劍,彼此相笑?!?sup>[27]蓋言未知孰是也。其后李訓(xùn)、鄭注用事,欲以權(quán)市天下,凡不附己者皆指以為二人之黨而逐去之,至于人人駭慄,連月雺晦,卒不知訓(xùn)、注者,實(shí)逢吉之黨也[28]。

臣故曰:邪正不辨而朋黨是嫉,則君子小人必至于兩廢,或至于兩存。君子與小人兩廢兩存,則小人卒得志,君子終受禍矣。

【總說】

《朋黨上》、《朋黨下》兩篇,當(dāng)作于元祐二年(1087)以后,系針對(duì)當(dāng)時(shí)朋黨之爭(zhēng)而發(fā)。熙寧新黨被放廢棄置,怨謗橫生,舊黨當(dāng)國,亦各為黨比,以相訾議。朝廷派系林立,有洛黨、蜀黨、朔黨等。秦觀的老師蘇軾被目為蜀黨黨魁。

北宋慶歷黨爭(zhēng),歐陽修著《朋黨論》,旗幟鮮明地提出“君子有黨論”,與“小人黨”對(duì)壘,為黨爭(zhēng)的排他性奠定了理論基石。秦觀的《朋黨上》、《朋黨下》論熙寧、元豐期間的新舊黨爭(zhēng),其思想仰承歐陽修的《朋黨論》。其黨派意識(shí)有君子小人之辨,黨同伐異的特點(diǎn)很明顯。秦觀對(duì)黨爭(zhēng)中君子黨的命運(yùn)洞若觀火,照他看來,君子黨的受禍?zhǔn)潜厝坏?。為什么呢?“君子信道篤,自知明,不肯偷為一切之計(jì);小人投隙抵巇,無所不至也?!币幌伦幼プ×诵∪说牟B(tài)人格,洞徹小人肺腑,小人的可怕恰恰是沒有道德負(fù)擔(dān),無所不為。林紓說得好:“小人得罪君子,君子雖有權(quán),不之較也。君子取怨小人,小人即無權(quán),亦必報(bào)復(fù),猶之胡人以殘殺為生業(yè),舉族皆能戰(zhàn),中華文勝,言戰(zhàn),非其匹也。文決小人卒得志,千古不刊之論。行文尤警醒動(dòng)人?!鼻赜^對(duì)小人的論斷,當(dāng)?shù)闷稹扒Ч挪豢摗薄4宋膶?duì)歐陽修《朋黨論》有所突破,就是對(duì)小人的洞察堪稱燃犀下照。從論證過程來看,此文以《易》道陰陽消長論證“朋黨者,君子小人所不免”的觀點(diǎn),確有義理。接著以堯舜漢唐時(shí)期的朋黨政治來闡明之,頗有說服力。但秦觀的朋黨意識(shí)陷于君子小人之辨,是一種排他性的線性思維,失之簡(jiǎn)單化。

【輯評(píng)】

[近代] 林紓《林氏選評(píng)名家文集·淮海集》:小人得罪君子,君子雖有權(quán),不之較也。君子取怨小人,小人即無權(quán),亦必報(bào)復(fù),猶之胡人以殘殺為生業(yè),舉族皆能戰(zhàn),中華文勝,言戰(zhàn),非其匹也。文決小人卒得志,千古不刊之論。行文尤警醒動(dòng)人。


[1] “臣聞”二句:謂君子、小人都有黨。宋歐陽修《朋黨論》:“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鄙儆未苏摚瑢?shí)師承歐文。

[2] 投隙抵巇(xī):乘機(jī)鉆營攻訐。投隙,乘隙,伺機(jī)。抵巇,觸擊裂隙,引申為鉆營、攻訐。

[3] “《易》以”二句:《周易·系辭下》:“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敝祆渥ⅲ骸熬^陽;民,謂陰。”

[4] “一陽”句:《周易》第二十四卦復(fù)卦的卦象是,故稱“一陽之生”。

[5] “復(fù)者”句:《周易·雜卦》:“復(fù),反也。”

[6] “三陽”句:《周易》第十一卦泰卦的卦象為,故稱“三陽”。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正月之卦也。

[7] “泰者”二句:《周易·泰·彖辭》:“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周易·說卦》:“泰,通也?!?/p>

[8] “而五陽”句:《周易》第四十三卦夬卦的卦象為,故稱“五陽”。

[9] “夬(guài)者”二句:《周易·夬·彖辭》:“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p>

[10] “一陰”句:《周易》第四十四卦姤卦的卦象為,故稱“一陰之生”。

[11] “姤者”二句:《周易·姤·彖辭》:“姤,遇也,柔遇剛也。”

[12] “三陰”句:《周易》第十二卦否卦的卦象為,故稱“三陰用事”。

[13] “否者”二句:《周易·否·彖辭》謂“否”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故稱“閉塞”。朱熹注:“否,閉塞也。”

[14] “而五陰”句:《周易》第二十三卦剝卦的卦象為,故稱“五陰之極”。

[15] “剝者”二句:《周易·序卦傳》:“剝,窮上反下?!庇郑骸袄Ш跎险弑胤聪隆!?/p>

[16] “堯之時(shí)”二句:宋歐陽修《朋黨論》:“堯之時(shí),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凱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jìn)元?jiǎng)P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

[17] 渾沌、窮奇、梼杌(táo wù)、饕餮(tāo tiè):兇神,上古堯舜時(shí)期的四兇,被舜降服,流放到四方邊地,不復(fù)作惡。

[18] 鉤黨之獄:指黨錮之禍?!逗鬂h書·黨錮傳》載,桓帝時(shí),宦官擅權(quán),士大夫李膺等疾之,抨擊其黨。宦官乃誣膺等與太學(xué)生為朋黨,誹謗朝廷,辭連二百馀人,禁錮終身。靈帝時(shí),膺等復(fù)起用,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事敗,膺等百馀人皆被殺,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

[19] “蓋始”二句:《后漢書·黨錮傳》記載,桓帝為蠡吾侯時(shí),曾受學(xué)于甘陵周福,即位后擢福為尚書。時(shí)同郡河南尹房植亦有名于當(dāng)朝,兩家賓客,互相譏刺,遂各樹朋黨,勢(shì)同水火,所以甘陵有南北部之分,黨人之議,自此而始。周福,字仲進(jìn);房植,字伯武。

[20] “至于”二句:指效法古之“八元”、“八凱”而給當(dāng)時(shí)名士標(biāo)榜的名號(hào)。“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之稱,見《后漢書·黨錮傳》。

[21] 曹節(jié)、侯覽:東漢時(shí)的兩個(gè)宦官。曹節(jié),字漢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與朱瑀等矯詔誅竇武、陳蕃,又誅桓帝弟渤海王劉悝,官至尚書令。侯覽,山陽防東(今山東單縣東北)人,桓帝時(shí)任中常侍,封高鄉(xiāng)侯。建寧初,張儉奏其罪惡,覽遂誣儉為鉤黨,牽連李膺、杜密等,皆夷滅之,于是代曹節(jié)為長樂太仆。熹平初自殺。

[22] 牢修:東漢河內(nèi)(治今河南武陟西南)人,方士張成的弟子。李膺捕殺了張成犯法的兒子,張成便與宦官合謀,讓牢修上書誣告李膺等養(yǎng)太學(xué)游士,結(jié)交諸郡生徒。桓帝震怒,下令逮捕黨人,由此形成黨錮之禍。

[23] 朱并:張儉的鄉(xiāng)人,受中常侍侯覽指使上書誣告張儉結(jié)黨。

[24] “唐室”四句:指唐代各以牛僧孺、李德裕為首的兩個(gè)官僚集團(tuán)的黨爭(zhēng),世稱“牛李黨爭(zhēng)”。

[25] “而逢吉”二句:逢吉,即李逢吉,唐隴西(治今甘肅臨洮南)人。憲宗時(sh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穆宗時(shí)召為兵部尚書。其黨張又新等八人,附會(huì)又八人,號(hào)“八關(guān)十六子”。

[26] “去河北”二句:此為唐文宗語,見《新唐書·李宗閔傳》。

[27] “左右”二句:《新唐書·楊嗣復(fù)傳》:“嗣復(fù)曰:‘臣聞左右佩劍,彼此相笑?!冀癫恢嶑刚l為朋黨?!币驐顬槔钭陂h(牛黨的另一個(gè)領(lǐng)袖)黨,故云“其徒”。

[28] “其后”七句:《新唐書·李宗閔傳》載,李訓(xùn),字子垂,故宰相揆族孫。從父逢吉為宰相,以其陰險(xiǎn)善謀事,厚昵之,與鄭注頗相得。后拜相,謀誅宦官,在“甘露之變”中被殺。鄭注本姓魚,絳州翼城(今屬山西)人,與李訓(xùn)相朋比,權(quán)傾天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