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流文苑 作者:《好文章》書系組委會


最近,我在整理舊書稿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用幾張紙單獨裝訂成的一個小本子,紙張已經(jīng)發(fā)黃,邊角也顯得破舊,細一看才知道竟是我27年前寫的一篇夢記。

這個夢很有意思。盡管沒有震撼,沒有懸念,也沒有文學的元素,簡直就是平鋪直敘,內(nèi)容混亂,但是,夢境被記錄得相當完整,格外真實。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夢后一周還特意添綴了飽含真情的夢境分析。

我輕輕地默念,反復地朗誦,心潮起伏,哽咽難續(xù)!它把我拉回到了20世紀80年代,我背井離鄉(xiāng),拋子棄母,孤身寡人,在南丹礦區(qū)打拼掙錢的2100個日日夜夜……

現(xiàn)在看來,這篇“夢記”是那樣的完整,那樣的真實。的確,由于歲月變遷,多次搬家,我在礦山打拼的幾年間寫的一人多高的礦山日記,幾乎已經(jīng)遺失殆盡。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篇夢記,我不想讓它遺失,更不想讓它埋沒,所以用現(xiàn)代的電腦鍵盤,把它敲打出來,保存下去,將來送給我的兒子做紀念。

誠然,這篇小文中涉及的許多人物,現(xiàn)在都還健在(其實這本身就是幸事一件)。為了還原真實的心路歷程,不諱言曾經(jīng)的脆弱,我決定,在抄錄的時候,整篇文稿不改一字一句。當有一天我把電子文檔交給兒子的時候,也把原件交給他,他可以隨緣保存,反復核對(畢竟我有不少書稿和家書要一并留給他)。我企盼,如此能讓從小隨母離我遠走,在香港念中學、念大學,如今事業(yè)已小有所成的兒子,對我,他的父親,有一個正面的理解。因為最近我對他說過:“爸爸對你的影響不是生前,而是死后。”

是的,我知道很多大師曾經(jīng)交代過我們:忘卻昨天,珍惜今天,向往明天。而且,我也記得,我14歲那年,曾經(jīng)創(chuàng)作了一句話:當一個人生活到只剩下回憶的時候,她(他)就應該準備好足夠的棺材釘(小時候我喜歡創(chuàng)作一些警句,包括這一句在內(nèi)的原稿一直保存到現(xiàn)在)。

我?guī)资陙碚娴囊恢迸幻靼?,昨天怎么能夠忘記?回憶為什么不可以?除非我們“幸運”地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我從來不懷疑,生活教授了我們許多知識,社會教授了我們許多道理。但是,此類教授形式,并不總是陽光明媚,溫情脈脈的,也有暴風驟雨,苦痛慘慘的。甚至我們還沒有弄明白,到底哪一種方式,對我們的心智成熟和生存功能是真實有益的。

活到今天,時至今日,不管昨天明天,不管回憶展望,我,終于可以平靜地說:我過來了。

2016年9月10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