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淡比轟轟烈烈難多了

畢生追求,愛與自由 作者:少女綠妖


Chapter 1
認清現(xiàn)實,放棄部分抵抗

平淡比轟轟烈烈難多了

從前,有一個富家女子,每日的生活主題是美麗和玩樂,她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父親母親慈愛,姐妹之間親和,未來如果不發(fā)生意外,她將在家人們的見證下,找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子,結(jié)婚、生子,度過富有且平靜無波瀾的一生。但就在某一天,她偶然闖入平常人家,發(fā)現(xiàn)一位男子“賣身葬父”,她哪里見過這等人間慘事,只覺得這個男子的忠厚善良實在是動人,于是對他產(chǎn)生了愛意。生命的第一個選擇題出現(xiàn)了:富足無憂的生活和真心愛人,究竟該選哪一個呢?歷史總是非常相似,她和眾多平凡的女孩一樣,選擇了真心愛人。他們過起了人間最尋常的生活,男耕女織,炊煙裊裊,互相敬愛。直到富家女的父親發(fā)現(xiàn),勒令他們分開。出于對丈夫的保護,她不得不跟著父親回家……

這個故事很老土,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我為什么要在開頭講這么一個故事呢?其實這里面蘊含著現(xiàn)代人的問題: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凡人,又是如何一步步地接受“自己是個凡人”這件事情的?

記得我人生軌跡發(fā)生劇烈變化的時候,是大學。大學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段經(jīng)歷。這個“重要”不是像高中老師說的“如果進入一本大學,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是它并沒有如所有人的預言和愿望那樣,但卻產(chǎn)生了奇妙的連鎖反應。

我的故事是在我高考水平?jīng)]有完全發(fā)揮出來,進入了一所普通二本院校之后開始的。擇校的時候甚至是補報的,因為那一年就是很邪門兒,按照往年經(jīng)驗,我遠超二本線幾十分,上一所優(yōu)秀的二本學校應該問題不大,可那一年偏偏就是不行,只好補報。可以想見,學校其實不會太好。

我抱著“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念頭,想要在平凡的大學里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所以我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加入學院和學校的學生會,拼命出頭,希望老師們能看到我。與此同時,我也努力學習專業(yè)課,四年來,我每次期末考試的排名基本都不出前十。我與人為善,結(jié)交了一眾好友,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到現(xiàn)在都還是我的好朋友,并沒有因為長時間身處異地便失去聯(lián)系。絕沒有自夸,我就是這樣度過了整個大學生涯,并且覺得獲益匪淺。

我努力要成為一個很酷的人,嘗試了一個人旅行,雖然后怕得要死,還是覺得自己簡直酷得不行。嘗試了組樂隊、當主唱,我們樂隊甚至在當?shù)貛讉€小酒吧都參與過live(現(xiàn)場)表演,雖然反響平平。

努力想要在能力范圍內(nèi)做到最好或者次好,總是不服輸、不甘心,我的命運不該這樣,我的未來肯定極其美好。而在美好到來之前,我要做的就是繼續(xù)做一個傲氣十足的仙女。

畢業(yè)后選擇“北漂”,也是覺得“北漂”一族大概是比較酷的一群人了??墒?,當我身處狹窄的、房租八百塊一個月的小單間里,每天在一家公司里做重復、無意義的工作,下班后沒有朋友聊天,過生日也僅僅是一個人買了涼皮和小蛋糕慶祝的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現(xiàn)實真的有點兒殘酷。

參差多態(tài)的,才叫生活,
它不能只是簡單地追逐同樣的璀璨,
穿同樣的牌子,實現(xiàn)同一種價值,
用同一種方式生活。每個人都一樣,
哪還有趣味可言呢?

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千差萬別,是一道很難跨過的鴻溝。

第一份工作是經(jīng)紀人助理,在我的想象中,我應該會風光地跟在某個大明星后面,為他部署工作事務,處理各種緋聞。而現(xiàn)實中我的工作是,用社交軟件定位到藝術(shù)院校,搜尋條件好的學生,跟他們線上溝通,讓他們把經(jīng)紀業(yè)務放到我在的這家公司。其實說白了就是騙人的,收一大堆培訓費,也無法把人捧紅。

但我仍然沒有服輸,努力去找我想要的工作。我去做旅游網(wǎng)站的文案,結(jié)果也只是在復制粘貼,一個月不到我就辭職了。之后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運營編輯,總算步入正軌。

后來,部門老大帶著我們創(chuàng)業(yè),那一年像是遍地有黃金一樣,一個人創(chuàng)業(yè)整個團隊都發(fā)財。我們沉浸在即將勝利的泡沫之中,堅持了兩年,終于還是落荒而逃——在工資連續(xù)幾個月發(fā)不出來之后。

面試到一家很喜歡的廣告公司,他們幫計生用品做了很多社會化營銷,結(jié)果因為架構(gòu)調(diào)整,我被踢出去了。之后在工作中,也受挫了很多次,經(jīng)歷過質(zhì)疑、彷徨、傷害,漸漸覺得自己其實驕傲什么呢?工作多年本事沒長,脾氣倒是不減,我到底牛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這么多工作中的挫折、生活中的磨難,使我漸漸認識到我可能成不了那種白領(lǐng)精英,我做不到那么拼命,我能達到的高度就那么高,我沒多特別。

我的業(yè)余愛好也如出一轍,不知道是我命運不濟,還是真的天資平庸,眼界跟不上。公眾號紅火的時候,我寫出過不少所謂的“爆款文章”,出了一本書,眼瞅著自己似乎就要成為“當紅青年作家”了,卻沒有連續(xù)再出幾本,公眾號也是平平無奇;播客紅火的時候,我已經(jīng)積累了一大批聽眾,稍見漲勢時,我倒是也借了一點兒風力,積累了更大一批聽眾,可現(xiàn)在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陣風頭已經(jīng)吹過,至于風吹向了哪里,到了哪個山頭,我也不知道。

經(jīng)歷了種種,我知道自己只是個平凡的人,我的小才華不足以支撐起我的大夢想,我關(guān)注的過去早就成了過去,無論多輝煌或者多絢麗,都是過去,可以做下酒菜,而不是正餐。我期待的未來還遠在未來,我只能不慌不忙地走向它。我的現(xiàn)在才是最珍貴的,而現(xiàn)在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在這些磨難中,我收獲了很多,我接受了自己是個平凡人后,反而過得更加輕松、平和。當然可能也有年歲的加持,也許平淡的生活才是我們該去追求的,以為它易得,其實不是,它比轟轟烈烈難多了。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講過:“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墒俏疫^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p>

這句話并不消極。生活的真相是,我們一直在失去,但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如果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話,那就可以生猛地活下去。

人們覺得平凡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灶臺上的污漬,是永遠也干不完的家務和因此引發(fā)的爭吵。不是這樣的,平凡應該是像《伊豆的舞女》里講的:“當我擁有你,無論是在百貨公司買領(lǐng)帶,還是在廚房收拾一尾魚,我都覺得幸福?!笔沁@些煙火日常,給人帶來的生機和活力。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何不平凡地接受自己的限制,再在限制中求取無限、在普通條件中創(chuàng)造更高條件呢?怕什么被錘的過程,該怕的難道不是既覺得自己平凡又不敢接受這個事實,于是擰巴、不安,更什么都做不出的那個自己嗎?

于是我決定去未來

我們選擇棲居地,選擇另一半,選擇職業(yè),就是把命運交出去一半,跟老天打個賭,我就要在這塊兒地方奮斗,我就要跟這個人在一起,我就要“死磕”這一行,最后結(jié)果是怎樣,好像重要,又好像沒那么重要。這個地方容不下我,天大地大,總有容得下我的地方;這個人不行,人多路寬,多走走總能碰到吧;實在不適合我的職業(yè),我轉(zhuǎn)個彎,也許就能找到真正適合的。人活一世,就要靈一世。

我想起我在北京經(jīng)歷過的三處住所,以及發(fā)生在這些地方的很多事。

第一間屋子是舊小二層里的隔斷間,地方很小,價錢便宜,房間裝不了什么,一張一米二的單人床,緊挨著床的是一米寬的書桌,旁邊是帶拉鏈的衣柜,之后那個衣柜因為承載不了我的所有衣物,在某個晚上轟然倒塌。我在這間小屋里住了四個月,甚至接待過朋友。工作日,我會早起一個小時,因為床靠近陽臺,太陽很早就曬到身上,起來學一個小時的日語,把五十音圖背得滾瓜爛熟,然后上班。周末就四處閑逛,晚上早早回來看書。

那間屋子里加我在內(nèi)住有五戶,二樓是一個大哥哥和一個大姐姐,大哥哥總坐在頂樓抽煙,他坐的地方可以直接看到我屋內(nèi)的全貌,我雖然覺得他是個好人,但也害怕好人偶爾懷有歹意,于是一到天黑就拉上窗簾,逼仄的屋子顯得更加逼仄。我在一樓,隔壁是做行政工作的姑娘,另一個隔壁是互聯(lián)網(wǎng)開發(fā)工程師。做行政的姑娘最開始說不帶男朋友回家,之后沒幾天男朋友就常住在這里。她的男朋友經(jīng)常上廁所不關(guān)門,不沖廁所,抽煙不開排氣扇,而我經(jīng)常嫌廁所臟,時不時地打掃,他們便更猖狂。另一個開發(fā)工程師常不在家住,老有他的男性朋友帶女人來這里借住,所以晚上異常精彩。

而那個工程師呢,在我有一次蹲在衛(wèi)生間地上洗衣服的時候,站在我對面,嬉皮笑臉地跟我說夜里夢到我了,眼睛不知道瞟向哪里,我的汗毛瞬間豎起了,決心一定要搬離這個地方。

想做就得趕緊做,不出一個月我就搬到離我后來的室友H很近的地方,房間是一間大主臥,有獨立衛(wèi)生間和小陽臺,沒有人打擾。雖然仍然有奇葩的合租對象存在,比如一個經(jīng)常生氣奓毛的三十歲的女人,夜里總是帶回各種男人;比如一對小夫妻中的丈夫脾氣大,我總是莫名其妙地被他“套路”走水、電、煤氣費用。但好在終于有了獨立的環(huán)境。

我在第二間屋子里創(chuàng)作,寫文章、錄節(jié)目,有很多朋友來北京都喜歡住在我家,我的父母也來住過一段日子,那一年,我跟自己玩得很開心。

之后因為房租漲了五百塊,我的工資還不足以承擔漲起來的部分,剛好H的房子空了一間出來,我就搬到她的旁邊,直到現(xiàn)在。

我在這間屋子里哭泣過。記得那是一個雪天,冬天最后一場雪,我叫了一個那時候跟我處得很好的朋友陪我,她看我喝完三罐啤酒,聽我痛陳我如何愛一個人,安慰我就算現(xiàn)在分開也沒什么,而我就是執(zhí)著地想要默默地陪著他。

我在這間屋子里,玩得也很開心。有次參加完活動回到家,還不是很想睡,打開最近很喜歡聽的音樂,跟著音樂搖擺,邊搖擺邊錄了視頻,發(fā)給媽媽,她說我像瘋子一樣,但我覺得很開心。

我在這間屋子里,時常會陷入沉默和失眠,因為很想一個人,想要他真的開心,即使那份開心不是因為我。我在這間屋子,度過了很長一段失意的時光。

后來我們終于跌跌撞撞地在一起,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我讓渡一部分自由,只是因為好喜歡好喜歡跟那個人在一起。

前幾日夜里聽說北京要“清退”一些人,莫名其妙地惶恐起來,他看出我惶恐,連聲安慰我:“沒事,大不了我們倆去別的地方嘛。”是哦,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至少我們是兩個人站在一起。那一刻是安全且有力量的。周日下午,窩在家里彈吉他、唱歌,他說我唱得奇怪,我就偏要爭個高低,他說突然覺得這樣的閑暇時光真好。

于是我決定去未來。我經(jīng)歷過一些不好的日子,再兵荒馬亂也得自己扛起一切的日子,我未來也必定還會再有類似的日子,但是我不怕了,我覺得我不會再是一個人扛起一切。我們倆都沒有想過萬一分開會怎么樣,是因為現(xiàn)在的日子細水長流得讓人覺得會一輩子這樣下去。

眼下可能會有各種不爽、不安、不甘,但是想想未來,嘗試著往前看看、往前走走,就會覺得眼下的那些不如意總會過去,相信未來會變好。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樂觀主義,但何不樂觀一下呢?世界在下沉,我們在狂歡啊。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年過完了,世界的一切又恢復原樣,依舊是擁擠的地鐵、易怒的人,依舊有被感動的生活細節(jié)。每次早上醒來,都要感慨一番,昨晚做的噩夢只是夢一場,而我仍有機會扳回一城。

今年的春節(jié)是我過得相對滿足的一次,沒有浮夸的聚會,跟兩三個知己好友見面聊天,在家里陪父母,帶他們看電影、吃飯,跟他們解釋我今年的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需要的步驟。爸媽年歲漸長,漸漸生出對晚景的擔憂,讓我看得既心疼又不知所措,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我確實沒有辦法讓他們覺得非常有安全感。

回京后,生活照舊進行。似乎有很多事情可以明確前進的方向,按照計劃來推進,于是突然有種把握住了明天的感覺。其實把握明天怎么可能呢?不過是安慰自己的一種說法。

最近看了網(wǎng)飛出品的一個真人秀,我在微博里推薦過,叫《粉雄傳奇》。我數(shù)度流淚,為人性的美好而感動,也為人與人之間的誠摯而感動。

被改造的人里面,有看似不可能被改造的廢柴大叔,有被眾多兒女拖著的年輕父親,有警察,有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的政見、種族、宗教信仰都不同,甚至存在著沖突面。由于是綜藝節(jié)目,大家可能都期望看到“斗爭”的場面,越劍拔弩張越好。但他們不是,他們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不奢望消滅不同的意見,而是在不同的意見之中保留相同處——這是溝通和交流的意義,我們不磨滅事物多樣性的同時,也會堅持自己堅持的。

這個節(jié)目給了我很多啟發(fā),關(guān)于做一個怎么樣的人。很多人心里都有想成為的人,可能她更漂亮,更有學識,更酷,但很少有人心里想成為的人是自己。我之前做的一期節(jié)目,題目叫“你喜歡自己嗎”,很多人說喜歡,但更多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毛不易寫過一首歌:“像我這樣迷茫的人/像我這樣尋找的人/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你還見過多少人/像我這樣孤單的人/像我這樣傻的人/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像我這樣莫名其妙的人/會不會有人心疼。”放眼望去,全是我們不想成為的人,都是我們想要改正的毛病。

那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要成為自信的人。許多人不喜歡自己,很多時候是因為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美好,看不見自己優(yōu)于他人的一面,或者說只是把目光放在自己沒那么好的地方,一直揪著自己的短板不放。何必呢?不足的地方是要去補齊,但一直盯著它,內(nèi)心就會疑竇重重,念叨著自己真是不夠好。要相信自己啊,要看到自己閃閃發(fā)光的地方啊,人人都愛阿黛爾的歌聲,愛到可以忽略她的身材,不是嗎?

要成為擁有開放心態(tài)的人。世界太大,跟自己不同的事物太多了,憑什么只允許自己認定的東西是正確的、正常的,而抹殺其他存在的可能性?像是一個人張開懷抱去擁抱一只刺猬,有開放心態(tài)的人會擁抱到刺猬軟軟的肚子,而心態(tài)封閉的人則會被刺傷。開放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對方和自己的不同,也尊重自己本身的堅持。像《粉雄傳奇》里一位男士說的:“上帝告訴我要愛我的鄰居”“我希望你們到來之后,會感覺到被愛、被接受”。節(jié)目里的他們是開放、包容的,是美好的人性讓諸多異見得以被摒棄。

要成為不被恐懼束縛的人。我們害怕改變,害怕跳出舒適圈,甚至害怕成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畢竟一路上的艱辛苦楚,可能不去經(jīng)歷一番不會知道,而經(jīng)歷這一番似乎又有些太苦了。因為恐懼,讓我們離目標遠了很多。很多人說想去大城市發(fā)展,但想到自己沒朋友、沒門路,就望而卻步;很多人說想辭職去旅行,但想到自己沒有錢,就此作罷……這種事例太多了,不勝枚舉,都是心中的恐懼在束縛著你我。像我,夢想了很多次去蹦極,拖了兩三年才實現(xiàn),其實不過是眼一閉、心一橫、身子一蹦的事情。有些人可能覺得蹦極和其他事情比起來輕松很多,那么,抗拒恐懼的第一步,不然先從蹦極開始唄。

要忠于自己,遵從本心。最最重要的是這一點,唯一不要背叛的人就是自己,即使不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至少也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不想要什么,知道處在什么情況下是讓自己舒服的狀態(tài)。在比昨天要漫長的今天,你是不是也努力地又度過了一天?總之就是不要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不要做那個不忠于自己的人。

我們也沒有必要成為像誰誰的人,為什么要成為別人呢?就盡力去做自己就好了,世界不會因為你做自己就為難你,但你的那個“自己”一定得是個不危害周圍的人。當你終于和自己相遇,你會發(fā)現(xiàn)沒什么事情比這更令人高興了。

我們曾接近理想生活,但都不以為意

某個周五晚上,我跟同事去甲方公司開會,討論策劃方案怎么改進。會議長達三個小時,重點其實來來回回就那些,要義就是改兩個地方:這里要改,那里要改。我和同事在返回家的路上,激烈地討論了解決方案,雖然感覺自己一腦子糨糊,焦頭爛額,但那種忙碌到充實的感覺,還是讓我覺得得到滋養(yǎng),覺得自己有價值。

等地鐵的時候,老大突然在工作群里劈頭蓋臉地數(shù)落我的不對,跟客戶講話不嚴謹,被客戶那邊告了一個小狀,我內(nèi)心突然有點兒想要放棄,產(chǎn)生了一種消極對抗的心理——我憑什么要擠地鐵,又憑什么要拿著一份看似穩(wěn)定的薪水在北京漂泊著?我最適合做的事情,難道不是穩(wěn)穩(wěn)地坐在家里寫些東西?作家作家不就是坐在家里嗎?頓時有種想要撂挑子不干的心理,可轉(zhuǎn)頭再一想——算了算了,確實是我不夠嚴謹,準備不充分,我的鍋我背。

那時的自己,想到的是不是我的理想生活呢?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

我沒問過什么人,但我查了一些網(wǎng)站的網(wǎng)友回答,總結(jié)幾句就是:不用工作,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買任何想買的東西,沒有什么壓力,安安穩(wěn)穩(wěn)地做美容、按摩。在我看來,這不過是有錢的生活,或者說這不是我的理想生活。

誠然,好像提到理想生活都離不開物質(zhì),但物質(zhì)包括所有生產(chǎn)、生活資料,而不僅僅是錢。日本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沒有多少物質(zhì)需求,可仍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理想。擁有少數(shù)的物件,不去刻意追求時尚,日常穿得最多的是“優(yōu)衣庫”,三餐基本可以在便利店解決——這似乎太寡淡了一些,可能不太符合普通中國青年對理想生活的想象。

現(xiàn)實生活似乎永遠在和理想生活作對一樣,肯定有不少人寫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我也一樣。永遠擠不上去的地鐵,擠上去也沒有尊嚴;不需要化妝的日常,公司里沒幾個想要“引起注意”的對象;漲房租的速度永遠超過漲月薪的速度;“月光族”已經(jīng)是老詞了,因為我們基本上不到月底就花光了錢;去追求一下所謂的“生活品質(zhì)”,最后也不過是在家里放些鮮花,還會忘記換水;去咖啡館隨便買杯什么,一定要拍照留念,沒有拍照分享的“品質(zhì)生活”不值得過。現(xiàn)實生活這么不堪,為啥沒有大規(guī)模的人選擇逃離呢?

還是不太行嘛,不工作怎么賺錢?不賺錢怎么去過理想生活?于是我們陷入死循環(huán),真是不好說什么。

不過……喂,醒醒吧,不是應該認真地去考慮下什么是屬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嗎?

不工作就行了嗎?不做點兒事情的人,不是廢物嗎?當廢物這種事情,偶爾為之叫有趣,經(jīng)常為之可就沒意思了。至于四處旅行、美容、健身,這些都不能稱之為“理想”,只算是獎勵自己的低成本回報罷了,于我而言,或者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它們是努努力就可以實現(xiàn)的,并不遙遠。

而理想生活是即便遙遠,但也讓人想要實現(xiàn)的啊。

它是——

不被其他因素控制的,完全自我可控的。

自由,是第一要義。對我來說,自由選擇做什么事情,自由選擇什么時候做,自由選擇進度,自由選擇截止日期,不被其他外物驅(qū)使,才最重要。

工作是要做的,但可以不上班。工作,應該是帶有自我驅(qū)動力的,心里惦記著它,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去做。被人跟在屁股后面催著的“工作”,通常不予討論。

工作的一切是自我可控的。當然偶爾會失控,就當是和自我控制之間的一個小差錯,可以有,但不可過分。失控的人生還沒過夠嗎?失控的體重、差勁的自我控制力、隨意的拖延……別這樣啦。

得勞動,人還是需要充分勞動后流汗的那一刻。同理可以參考跑步。我以前最討厭跑步,氣喘吁吁有什么好?但有幾次我跑步流了非常多的汗,整個人輕盈得像可以飛,那種感覺真的非常舒爽。做事是需要流汗的,這種流汗可以是實際的汗,也可以是精神的“汗”。我想很多人應該體驗過那種用過腦子后,事情變好的感覺吧。不用去聯(lián)想工作,小時候解數(shù)學題時就是如此。

充分是重要的,充分投入其中,充分運用腦子,充分去追尋真相,收獲得也許不多,但很酣暢淋漓不是嗎?

其實接近理想的生活,我們都有過,只是被忽視了而已。

說實話,僅是我的個人體驗,但你也可以參照自己過去的生活想想看。

夏天,跟愛人在院子里喝啤酒、看月亮、聊天、打嗝兒,是其一。很簡單的一件事,要說多少錢、多貴,可能把這些要素聚在一起最貴吧。最圓的月亮,還可以的啤酒,不是很多蚊子的公園,這些很簡單,但是很珍貴。愛人首先得是朋友,能聊天、打嗝兒到一起。我猜可能會有人說自己是一個人怎么辦,相信我,一個人也能這么辦。我一個人的時候經(jīng)常這么干,拿一罐啤酒,少喝一些,微醺朦朧間看看月亮,真美,想罵臟話的美。

一個人的時候聽音樂,在房間里跳舞。門的重要性體現(xiàn)出來,如果害羞,就把門關(guān)起來,音樂打開到差不多的音量,開始放松自己,跳舞,多難看也沒關(guān)系,反正沒人看,把想象力釋放出來,自己就是全舞池最厲害的舞者,其他別想。太理想、太美好了。

真的,理想生活不一定要多有錢,買多少東西,去哪里玩,那些都無法真的構(gòu)成一個人。自在、有愛、用心尋找、有耐力去追尋,這些更重要?!肚昱畠?yōu)》里說:“再怎么說,我真正愛的是追逐他的過程?!敝绬幔磕阄遗Φ刈分鹄硐肷?,努力的樣子本身就很耀眼了。

希望你不要害怕“喪失過什么”

今年的我是28歲的我,家人嘴里29歲的我,社會意義上需要成家立業(yè)的我,而我的身邊仍有不少人是一個人。以前聽說過一個說法,“全身的細胞除了腦細胞,基本六到七年就會更新一遍”,也就是說每過七年,站在鏡子前的自己,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也有人說這個說法并不真實,我們暫且不管。這算一個有點兒浪漫的說法嗎?算是吧,所以有人用這個說法來解釋“七年之癢”,上一個七年里的那個“我”還愛你,而下一個七年里的“我”隨著細胞更換,愛你的細胞都不見了,所以我不愛你了。這樣一聽,不是“我”不愛你,是“我”的新細胞不愛了啊。

而我,站在第四個七年的尾巴,不知道我的細胞明年還會不會愛我現(xiàn)在愛的人,希望它會吧,畢竟溝通和交往需要時間成本,而我不確定是否愿意為另一個人也花同樣的心力呢。

村上春樹說:“超過了一定年齡,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p>

人在過年的時候總喜歡捋一捋:我們現(xiàn)在剩余什么?我們失去了什么?我們還會擁有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年齡漸長,以為失去了會痛苦、難過、失意的事物,在真正失去的時候似乎也無所謂了。

農(nóng)歷年待在家里,似乎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連續(xù)加班的前兩天,讓我順理成章地避開了和許多親戚的“尬聊”。我知道大家肯定會問“男朋友什么時候來呀”“你們什么時候結(jié)婚呀”這些問題,以前的我會甩臉子、避開不談,現(xiàn)在的我不知道是虛偽了還是覺得沒必要爭執(zhí)了,居然會一一回應他們。其實大家不是為了交流、溝通,只是為了避免沉默的尷尬。

從前會把過年在家的七天全部安排滿,從上午到下午,赴一個又一個局,馬不停蹄、不知疲倦,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我真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啊,你看大家都喊我玩兒?!睂で笏说恼J同和喜歡,似乎是在那個年齡段最重要的事情。

而如今,我已經(jīng)喪失這種樂趣了,別人喜歡我與否,與我喜歡自己與否相比,還是后者更重要。過年找朋友玩兒,也不過三個人而已,別人喊著要去參加的局,我也無心去回應了。有一個女朋友,我們在喝下午茶的時候,講起類似的話題,她也只說:“其他人我都不愛主動叫出來玩兒,也就是你,我主動就我主動吧。”這個對我來說更珍貴,要讓一個從來不主動的人主動,可是無比難得的一件事。而我承蒙這樣的厚愛,是比被三五個呼幺喝六的好友叫著玩兒還要開心的事。

和另外幾個女朋友聊天,才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不經(jīng)意間長大了,開口閉口談的話變成了房價、房貸。我現(xiàn)在竟然不討厭這些事情了,因為我突然發(fā)現(xiàn)那些能安身立命、讓自己能在俗世中獲得一點兒安全感的東西,確實很多都跟錢掛了鉤,而背后更多的是關(guān)乎個人尊嚴吧。這幾個女朋友,無一例外地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子,其中大部分還是單身,但在大家的言談舉止中,我覺得她們無所畏懼,云淡風輕,接受了生活本來的樣子,也敢與其中的風暴對抗。我能想到的是,即使將來她們之中可能有人找不到特別理想的伴侶,但一個人的時候,至少也可以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快活地、肆意地做自己。

欲望,大概是很多人都繞不過的一道坎兒,人需要被吸引,從而去奮斗、去實現(xiàn)它。理想、夢想,在很多時候也是一些欲望的升級。我現(xiàn)在還是做不到完全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我可以和它坐下來談談,探討一下它是否合時宜,以及我能不能掌控它。偶爾害怕欲望,是因為它在掌控我們,人類都挺怕被掌控的,所以偶爾會害怕欲望。

而長大真的就變成了一趟遺失欲望之旅。小時候想要了很久的百貨公司櫥窗里的那個娃娃,現(xiàn)在再給我,也不會是當時的感覺了。前幾年很想要買的鞋子,今年再看,也不過是個過時款式。還是村上春樹說得對,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喪失。

但我并不會為這種喪失感到失落。不是說真的變成了“可惡的大人”,而是認識到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是一件一定會變成這樣的事情。如果時間的篩子沒有把一些你本來珍視的人、事、物篩出去的話,如果他們還都留在你的身邊,那你要躲在被子里偷偷笑好久才對。如果真的篩走了一些人,那就懷著祝福的心,希望他們未來一切都好吧。

祝你看清生活的本質(zhì)之后,還能義無反顧地熱愛它。

快停止你的得過且過

有時會覺得自己正在穿過一條隧道,一直在摸黑往前,前面是什么不知道,有什么等著我也不知道,非常幸運地“撿到”一位男士,和我一起摸黑往前,慶幸之余還有隱約擔憂:啊,這樣的日子有多長呢?

今年不知道為什么,三月給我的感覺變得復雜了許多。往常我會歌頌春天,我會喜歡得不得了,風變得輕柔,樹木開始發(fā)芽,一切都變得有希望的樣子。今年卻突然覺得:啊,真的有點兒疲憊。

“這樣的東西,你過得了自己這關(guān)嗎?”

“你覺得做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嗎?”

“你真的覺得這樣就OK了嗎?”

每次聽到這樣的質(zhì)疑,心里就會出現(xiàn)兩個聲音:如果我說是,對面的人會覺得我的能力就到這里了吧;如果我說不是,對面的人會反駁我說為什么不拿一個過得了自己這關(guān)的東西呢?進退維谷,于是就待在原地一動不動。

可是連自己也在懷疑,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成了一個“得過且過”、口頭禪是“行了行了,差不多得了”的人呢?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小學。我的好勝心很強,要每一科都考一百分才可以。有一次一門功課考了九十八分,我哭著跑回家,覺得這件事情簡直不可接受、不可饒恕。雖然仍然是班上的第一名,但還是覺得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即使是在連爸媽都覺得可以了的情況下。

再后來,初中每個月都有月考,前幾名基本是固定的——我和幾個相熟的朋友,不是你在前就是我在前。我曾是第一、第二、前五,慢慢地偶爾也會掉到十幾名,但再怎么掉,考到縣里最好的高中還是沒問題的,所以早戀、染發(fā)、去網(wǎng)吧玩游戲,叛逆的事情一件沒落。

那時年紀小嘛,覺得失戀是比成績下滑還要重大的事情。所以高中前的分手,是比中考沒有考進尖子班更加令我失落的事情。雖然最后機緣巧合,我們那一屆尖子班擴招了,我因此進入其中,但還是覺得戀愛大過這一切。

至于高中階段,已然覺得不要下滑太多就好了,比如尖子班一共不到五百人,我能考到前兩百,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所以照樣把時間花在體驗青春上,成績嘛,差不多得了。

工作這幾年,還是個“職場小白”的時候總有一種感覺,總有一天我能成為某一領(lǐng)域的大拿,終有一天,我會踩著高跟鞋,頭發(fā)絲毫不亂,穿著得體的衣服,左一份合同,右一個電話,手下帶領(lǐng)三五個人,我們合起來可以解決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事情。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如果三五年后的自己能穿越時空,她應該會告訴現(xiàn)在的我:“哈,你不會的,你照樣在漂著,照樣在職場里摸爬滾打,沒有渠道和途徑夠到你想要的一切,即使踮起腳尖?!?/p>

啊,是不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產(chǎn)生了“得過且過”的心理,覺得很多事情差不多就可以了?“差不多”漸漸成為我的行事原則,我只要交出六十分的作業(yè)就可以,只要交出一個“看著還行”的東西就能過去了。這一切是從我承認了自己真的只是個普通人開始的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