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jīng)磨礪的水
細細的溪水從山林間擠了出來,然后又轉(zhuǎn)過千攔萬阻,不知匯入哪一條河哪一條江。每一次被奔騰的山溪潤濕了目光,心里都會翻涌著一種感動,覺得我們和溪水一樣,從生活的重重艱難中走出來,只為奔向遠方的那片海。
水不只是智者眼中清澈的深沉,也是我們常人心底的寄托和向往。所以我們看到自由的水,會心馳意隨,卻不知它們來自怎樣的種種。那些水,經(jīng)過堅巖的磨礪,穿越密林的梳理,歷經(jīng)峽谷和狂雨的滌蕩,經(jīng)受砂石和暴雪的鍛造,承受日月流年的洗禮,包容雨雪,忍受寒風(fēng),終于在我們眼中歡唱成自由的模樣。可是,再堅強的水,也離不開大地的依托。就像從生活的坎坷長路上走過來的人,磨難滄桑賦予了他們執(zhí)著與睿智,可是如果沒有一種夢想目標(biāo)的依托,也終會疲憊成死水的樣子。
其實,我們更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水的另一種精神,無論歷經(jīng)怎樣的磨礪,依然保持清冽,依然保持可以沖破任何堅硬的柔軟之態(tài)。所以我們也應(yīng)如此,既不在磨礪中鋒芒畢露,也不在磨礪中失去棱角,更重要的,一顆心穿過再多的風(fēng)雪寒涼,也依然柔軟溫暖,能感受世間的美好,能在每一堵冰冷的墻上敲開一扇希望之門。
有時候,我看一個人默默地流淚,也有著同樣的感觸。一滴淚的行程,就像山溪一樣,也有著太多的變遷。一滴淚發(fā)源于心底最柔軟也最易被觸痛的地方,起初只是蘊斂成一小泓靜靜的湖,它沒有出發(fā)的時候,沒有沖出眼眶的時候,不叫淚。從心到眼睛的距離,便是千山萬嶺。這樣艱難淌下的淚,蘊含著太多的無奈辛酸或失望悲涼。
一滴眼淚的行程,有時候,是一個人在逆境中行走的縮影。
而忽然降下的大雨,那么酣暢,仿佛來自虛無,無遮無攔地撲向大地。可這些水的背后,更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它們本在大地上向海而行,卻在炎熱中被改變了形態(tài),可它們依然記得那片海,所以在熱與冷的交替中再次以水的姿態(tài)回歸大地,回歸奔向海的過程。與此對比,我們的執(zhí)著有時候是那么脆弱,我們也許不缺乏翻越坎坷的力量,卻沒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不只是那些被熱成蒸氣的水,許多有夢想的水都在以雨的方式重返那一條漫長的路途。被潑在院子里的一盆水,它本來可能是被強迫著成為死水,卻終能化雨而流。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某個目標(biāo)太遙遠,或者是終生無法去交集,其實只是決心不夠而已,總有一條路,會讓我們走上朝圣之旅。
凝神于一顆清晨的露,我的心總是清澈欲滴。它要經(jīng)過怎樣的長夜,在怎樣的冷空氣里游蕩,沐浴過怎樣的星光月色,又怎樣遇見一片青青的葉,才能于空氣的迷失中,變成一滴動人的水,才能在美麗的清晨,用一顆澄澈的心去燦爛一縷朝陽。是啊,我們輾轉(zhuǎn)于塵世間,有時候也許無法踏上奔海的路,但也要有一顆凝露之心,去映亮許多的際遇。
那條山溪依然奔流在我濕潤的目光里,我仿佛看見,它一路變成河匯成江,在大地上馳騁。即使奔走到懸崖邊上,也要跌落成世人眼中最壯美的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