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美食茶/酒/飲品說茶之日本茶道:彩圖版

說茶之日本茶道:彩圖版

說茶之日本茶道:彩圖版

定 價:¥25.00

作 者: 鴻宇編著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叢編項: 日本茶道
標 簽:

ISBN: 9787540216634 出版時間: 2005-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15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日本茶道: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制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nèi)心的塵垢和彼此的介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毡静璧赖淖诮蹋ㄌ貏e是禪宗)色彩很濃,并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復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xiàn)“茶道四規(guī)”的,較為缺乏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陳文華《茶藝·茶道·茶文化》 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飲料最復雜的方式了。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很難想象喝茶要有那么正式的儀式,要有那樣多的禮法。要進行一次日本茶會,一座合乎規(guī)矩的花園別墅是不可少的,參加茶會,你能吃到三碗米飯、一碗鍋巴泡飯、一盤涼拌菜、兩個燉肉丸子、三段烤魚、一堆腌羅卜塊、一些咸菜、幾個蘑菇、少許海味、三碗大醬湯和一碗清湯、一道甜點、還有二兩清酒,然后你還可以去參觀花園,并且特意去廁所看看,但絕對不能在廁所里解決個人問題。這些活動要花去你四小時的時間,而整個茶會里你喝到了兩次約一百毫升茶水,你一生也不會喝到比這更難喝的東西了。 整個茶會期間,從主客對話到杯箸放置都有嚴格規(guī)定,甚至點茶者伸哪只手、先邁哪只腳、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個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現(xiàn)代日本茶道分成了20來個流派。16世紀前的日本茶道還要繁瑣得多,現(xiàn)代茶道是經(jīng)過千利休刪繁就簡的改革才成為現(xiàn)在的樣子。 茶葉由遣唐使傳入日本,正在日本全面學習中國大陸文明的時期,茶是泊來品,珍貴且新奇,喝茶是時髦行為,而請人喝茶無異于擺闊。貴族家里有幾斤茶葉,那是身份財富的象征。泊來的茶葉經(jīng)過長途運輸,味道難以保證,數(shù)量又有限,茶會的重點自然也就轉到大吃大喝的宴會上去了。日本貴族的飲食以生冷油膩為主,凈是生魚刺塊(就是大塊生肉,后來多切幾刀就改叫刺身),茶能化油,為宴會后的消食佳品。以后宋代點茶法傳入,點出的茶水又太濃,空腹喝會很刺激胃粘膜,所以喝茶與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千利休發(fā)明了傳飲法,就是一碗茶端上來,不管有多少人,都必須從碗的同一位置喝茶,傳到最后一人要正好喝完。這種喝法令與會的武士們有些歃血為盟的感覺,而量的掌握尤為重要,武士都很重視尊嚴,座位靠后的人喝不到,難免械斗,或者至少切腹,血濺當場。 9世紀后期,日本停派遣唐使。這時官方單向的學習停止,民間雙向的交流開始。日本的島國文明不同于中國的大陸文明。中國地大人多,物產(chǎn)豐饒,自然有無數(shù)發(fā)明,也經(jīng)得起浪費,而日本彈丸小島,不能首創(chuàng),亦無資源,就必須把學來的東西發(fā)揮到極致,必須舉一而反三。所以9世紀后日本雖然還在學習中國的新文明,卻也開始加上自己的特色。現(xiàn)在我們看日本的傳統(tǒng)建筑,覺出與中原不同,卻也說不上差別何在,大約室町時代的日本人看這些建筑,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同樣,面對一種食物,中國人想到的,往往是怎樣吃,從而滿足身心,而日本人想的,卻是怎樣由此而提升自身,故爾茶在中國可以是功夫茶,可以是三泡臺,總是飲料;在日本卻成了禪茶一體的茶道。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把禪的內(nèi)涵引入茶道,那么今天流傳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席間的茶水也早被可樂代替了。日本人選擇茶來賦予特殊意義,幾乎就是因為它難喝。只要理解了禪,就不難理解日本茶道。甚至可以說,不難理解整個遠東文明。 由于寺院禪宗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分注意禪和佛教的聯(lián)系。其實禪具有全部中國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禪與儒家思想的關系更深。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邮怯杏涊d以來第一個參悟了禪的人??鬃诱f,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隨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與禪匯合,人必須先遵循一些規(guī)矩,修煉自己的本質(zhì),遏制欲望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遏制,當人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越矩時,規(guī)矩就不存在了。這也就是禪宗公案里的“勿使染塵?!焙汀氨緛頍o一物”的兩個境界。人只有通過不斷地拂拭內(nèi)心,才能最終令塵埃無可染之處。 所以茶道里禪的內(nèi)涵,不在于什么“直心就是禪”,什么“喝茶去”,而是通過繁瑣的規(guī)則來磨練人心,當這些定規(guī)不再令飲茶者厭煩,當飲茶人信手而為就符合茶道禮法時,才算領會了茶的真諦,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復而熟練的禮法是為了使人超然物外,濃如苦藥的茶湯正如人生,別出心裁的插花顯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語告訴人處處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種儀式來向人講述禪的思想,正如參禪需要頓悟一樣,其中蘊涵的那些人生的經(jīng)驗,需要飲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時光來領悟。

作者簡介

暫缺《說茶之日本茶道:彩圖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日本茶道 
第一章 日本茶道的歷史 1 
第一節(jié) 茶的傳入 2 
日本茶來源——中國 2 
茶在日本的傳播 5 
第二節(jié) 日本茶道 8 
日本茶道的形成 8 
日本茶道的歷史沿革 16 
日本茶道最早源自杭州 18 
日本茶道和唐代高僧 19 
第三節(jié) 日本茶道的時代特色 21 


第二章 日本茶道特色 23 
第一節(jié) 日本茶道特色 24 
日本茶道特色的形成 24 
“和、敬、清、寂” 26 
第二節(jié) 茶禪一味 28 
禪意——茶道的追求 28 
禪與茶道的融合 31 
第三節(jié) 世代相傳的日本茶道 32 
   第三章 日本茶道宗師 35 
第一節(jié) 日本茶道開山鼻祖——村田珠光 36 
第二節(jié) 融歌道入茶道——武野紹鷗 38 
第三節(jié) 茶道天下第一人——千利休 43 
第四節(jié) 日本茶道三大流派 49 


第四章 日本茶事 51 
第一節(jié) 日本茶事的過程 52 
第二節(jié) 茶事的歷史演變 55 
第三節(jié) 日本茶會的種類 56 
第四節(jié) 日本“煎”茶會 58 


第五章 日本茶筑 67 
第一節(jié) 超凡脫俗的圣殿——茶室 68 
日本茶室內(nèi)部構造 68 
茶室意境之迷——光源 70 
現(xiàn)代日本漫畫茶室的興起 71 
第二節(jié) 日本茶庭 72 
茶庭的由來 72 
茶庭的介紹 74 
茶庭的種類 75 


第六章 日本茶具 79 
第一節(jié) 日本茶具源于中國 80 
第二節(jié) 日本茶具 82 
第三節(jié) 日本茶碗 91 
日本茶碗的劃分 91 
日本茶具巨無霸——茶碗 91 


第七章 日本茶儀 93 
第一節(jié) 日本茶儀的過程 94 
第二節(jié) 日本茶儀的規(guī)范 95 
第三節(jié) 日本茶儀的種類 97 
第四節(jié) 日本茶儀的特點 98 
茶道的禮法是全面的 98 
無言、有言、約定之禮 100 
位置、順序、動作之禮 102 


第八章 茶道逸事 105 
第一節(jié) 利休的鑒賞力 106 
第二節(jié) 美味不如柚子 107 
第三節(jié) 茶席無俗世尊卑 108 
第四節(jié) 寺院庭園中插花 109 
第五節(jié) 最可怕的三件事 110 
第六節(jié) 日本第一的點茶 111 
第七節(jié) 利休故意損毀石燈籠 112 
第八節(jié) 偷看最惡心 113 
第九節(jié) 正視 114 
第十節(jié) 以薄茶待大茶人 115 
第十一節(jié) 救命茶合 116 
第十二節(jié) 掛軸太長改住房 117 
第十三節(jié) 真茶人 118 
第十四節(jié) 只言片語的威力 119 
第十五節(jié) 高價茶碗的茶味 120 
第十六節(jié) 禍從口出 121 
第十七節(jié) 飲茶到天明 122 
第十八節(jié) 暗藏殺機的茶會 123 
第十九節(jié) 蓋子的大小 125 
第二十節(jié) 冬暖夏涼 126 
第二十一節(jié) 逢茶便飲 127 
第二十二節(jié) 將軍與佐佐木斗茶 128 
第二十三節(jié) 一休與一路 132 
第二十四節(jié) 遠離珍品 133 
第二十五節(jié) 夜間茶會不插花 134 
第二十六節(jié) 落葉 135 
第二十七節(jié) 略高的墊腳石 136 
第二十八節(jié) 聲音 137 
第二十九節(jié) 比喻 138 
第三十節(jié) 超越規(guī)矩,自由自在 139 
第三十一節(jié) 會打獵的茶碗 140 
第三十二節(jié) 賢內(nèi)助 141 
第三十三節(jié) 一枝牽?;?nbsp;142 


第九章 茶道演示 143 
第一節(jié) 準備點茶工具 144 
第二節(jié) 茶事前的禮儀 146 
行走與跪坐 146 
茶碗和的擦拭 147 
為客之道與食用茶點 148 
盆略點前的介紹和準備 149 
第三節(jié) 正式點茶 151 
點茶前過程 151 
點茶的過程 152 
飲茶心得 154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