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美食茶/酒/飲品茶百科

茶百科

茶百科

定 價:¥98.00

作 者: 徐傳宏
出版社: 農村讀物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烹飪美食與酒 綜合

ISBN: 9787504847485 出版時間: 2006-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76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茶百科》是一本面向家庭的文化生活用書。全書由茶史、茶品、購茶、貯茶、擇水、茶具、茶道、茶藝、茶食、茶肴、茶保健、茶療、茶禁忌、茶俗、茶書畫、茶詩文、茶聯(lián)、茶謎、茶諺、茶歌舞、茶戲曲、茶影視、茶人、茶掌故、茶傳說、茶傳播、茶旅游、茶收藏、茶館、茶典等30個篇章組成?!恫璋倏啤肥侨藗兞私庵腥A茶文化的窗口;是識茶選茶、貯存茶葉的指南;是品茶論水、賞茶雅玩的參謀;是科學飲茶、保健養(yǎng)生的顧問;是巧做茶點、烹調茶肴的指導。《茶百科》可供茶業(yè)、食品、飲食行業(yè)的工作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參考?!恫璋倏啤肺{了最新研究成果,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爐。全書面向家庭,貼近讀者,雅俗共賞,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茶百科》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茶史篇
(一)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1.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2.“茶”字的由來
3.茶的各種稱呼、字形及傳播
(二)華夏植茶史
(三)華夏制茶史
1.魏晉采葉作餅
2.唐代蒸青餅茶
3.宋代龍鳳團茶
4.元代蒸青散葉茶
5.明代炒青散葉茶
6.清代制茶新發(fā)展
(四)華夏飲茶史
1.原始的鮮葉咀嚼
2.春秋時代的生煮羹飲
3.唐代的煎茶
4.宋代的點茶
5.明代的泡茶
6.清代的品茶
(五)華夏茶文化史
1.茶文化的萌芽期(魏晉南北朝)
2.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
3.茶文化的興盛期(宋代)
4.茶文化的延續(xù)發(fā)展期(元明清)
5.茶文化的再現(xiàn)輝煌期(當代)
(六)歷代貢茶
1.貢茶的起源
2.唐代貢茶
3.宋代貢茶
4.元代貢茶
5.明代貢茶
6.清代貢茶
(七)茶區(qū)的分布
1.茶區(qū)劃分的意義
2.現(xiàn)代茶區(qū)的分布
茶品篇
(一)基本茶類
1.綠茶
2.烘青綠茶
3.炒青綠茶
4.蒸青綠茶
5.曬青綠茶
6.紅茶
7.白茶
8.黃茶
9.烏龍茶
10.黑茶
11.普洱茶
12.六堡茶
(二)再加工茶類
1.花茶
2.工藝花茶
3.緊壓茶
4.磚茶
5.沱茶
6.萃取茶
7.香料茶
8.果味茶
9.保健茶
10.含茶飲料
(三)中國名茶
1.什么是名茶
2.什么是歷史名茶
3.唐代的名茶
4.宋代的名茶
5.元代的名茶
6.明代的名茶
7.清代的名茶
8.中國十大名茶
附:當代名茶簡介
1.綠茶類
2.紅茶類
3.烏龍茶類
4.白茶類
5.黃茶類
6.黑茶類
7.花茶類
(四)茶外之茶
決明茶
枸杞茶
柿葉茶
榴葉茶
竹葉茶
桑葉茶
金銀花茶
玫瑰花茶
桂花茶
菊花茶
橄欖茶
紅棗茶
蓮子茶
龍眼茶
絞股藍茶
杜仲茶
丹參茶
靈芝茶
人參茶
胖大海茶
陳皮茶
青豆茶
玉米須茶
車前子茶
姜茶
蟲茶
鍋巴茶
糯米茶
蛋茶
蝦米茶
琴魚茶
海帶茶
茶飲篇
(一)購茶
1.茶葉的鑒別標準
2.怎樣辨別新茶與陳茶
3.怎樣識別春茶
4.怎樣識別夏茶
5.怎樣識別秋茶
6.怎樣識別窨花茶與伴花茶
7.怎樣識別高山茶與平地茶
8.怎樣識別劣變茶
9.怎樣甄別真假茶葉
(二)貯茶
1.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
2.茶葉有哪些特異性
3.保管茶葉“五忌”
4.茶葉的貯存方法
(三)飲茶與擇水
1.古人論水
2.古人擇水的標準
3.古今名泉
4.現(xiàn)代水質標準
5.硬水與軟水
6.現(xiàn)代飲用水分類
茶具篇
(一)茶具的起源和發(fā)展
1.唐代茶具
2.宋代的茶具
3.元代的茶具
4.明代的茶具
5.清代的茶具
(二)茶具的分類
1.按用途分
2.按材質分
(三)當代茶具的組成
1.煮水器具
2.備茶器具
3.泡茶器具
4.品茶器具
5.輔助用具
(四)當代茶具的選配
1.根據(jù)茶葉品種來選配
2.根據(jù)飲茶風俗來選配
3.根據(jù)飲茶場合來選配
4.根據(jù)個人愛好來選配
(五)怎樣選購茶具
1.保溫性
2.和諧性
3.藝術性
(六)怎樣選用紫砂壺
1.看顏色
2.看外形
3.聽聲音
4.看壺內
5.看密封性
6.看“走水”
7.看“掛珠”
(七)怎樣養(yǎng)護紫砂壺
1.養(yǎng)壺三法
2.六項注意
(八)茶具雅賞
1.紫砂壺鑒賞
2.傳世名壺的鑒別
3.歷代名壺欣賞
4.壺具銘文欣賞
5.景瓷茶具欣賞
6.黑釉茶碗欣賞
7.石壺造型欣賞
茶道篇
(一)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
(二)中國茶道的基本含義
(三)中國茶道源自遠古的茶圖騰信仰
(四)中國茶道成熟于唐代
(五)宋至明代是中國茶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
(六)中國茶道融通道、儒、佛的思想精華
1.中國茶道與道家
2.中國茶道與儒家
3.中國茶道與佛家
(七)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1.中國茶道“四諦”
2.中國茶德四字守則
3.茶人精神
(八)中國茶道的類型
1.修行類
2.修身類
3.禮儀類
4.表演類
茶藝篇
(一)家庭茶藝
1.家庭飲茶空間的類型
2.家庭飲茶的特點
3.茶的沖泡
4.各類茶的沖泡及品飲
(二)茶藝師與茶藝
I.對茶藝師的基本要求
2.茶藝師沖泡演示
(三)茶藝表演欣賞
1.民俗茶藝
2.名茶茶藝
3.皇家茶藝
4.佛道茶藝
5.文士茶藝
(四)茶席設計欣賞
西江水
世博暢想——橋
世博暢想——上海滋味
世博暢想——和
清福
戰(zhàn)士也愛茶
吟秋

貓冬茶
回味
大隱于市
茶食篇
(一)茶食的選配
1.茶與茶食的搭配
2.茶食的視覺與味覺
3.茶食與器皿
4.茶食與節(jié)令
(二)茶食的種類
1.炒貨類
2.鮮果類
3.蜜餞類
4.糖食類
5.點心類
(三)教你做茶食
掛霜腰果
五香花生米
香酥核桃仁
玫瑰瓜子
椒鹽瓜子
五香葵花子
奶油五香豆
芝麻糖
桂花核桃糖
茶膏糖
馬蹄糕
桂花赤豆糕
抹茶甜糕
茶香水餃
綠茶冷面
茶奶凍
抹茶豆沙凍
紅茶甜橙凍
綠茶銀耳羹
綠茶蓮子羹
百合西米糯米羹
瓜片蓮子湯
綠茶粥
紅茶糯米粥
抹茶芝麻糊
血糯八寶飯
祁門茶干
五香豆腐干
茶香花生米(一)
茶香花生米(二)
紅茶鵪鶉蛋
鮮肉粽
蘇式糖藕
豆沙麻球
生煎饅頭
茶肴篇
(一)冷盆類
水果茶凍
茶香沙拉
茶鹵肉
凍頂燜豆腐
五香鵪鶉蛋
涼拌鮮茶
茶酒醉白肉
茶酒鵝肫
茶香腰果
茶醬素腰花
(二)熱炒類
龍井蝦仁
碧螺魚米
烏龍鱔片
峨蕊肉絲
茗眉蹄筋
腰果炒雞丁
美味龍鳳片
炒雞絲
茶香菱
茶香四季豆
(三)蒸煮類
茶燒肉
茶香骨
碧螺里脊
茶香牛肉
碧螺銀魚
香片鱈魚
茉莉鳊魚
炒青鱸魚
瓜片鹽水蝦
清蒸茶鯽魚
紅茶燒雞
鐵觀音燉雞
清蒸乳鴿
烏龍素雞
肉末豆腐
茶香豆腐
(四)煎烤類
碧螺腰果
雞絲碧螺春
香炸雀舌
香炸茄子
紅茶熏鴨
樟茶鴨子(一)
樟茶鴨子(二)
毛峰熏鰣魚
(五)湯羹類
毛峰銀耳羹
太極碧螺春
翠尖白玉羹
龍井肉片湯
栗子排骨湯
炒青蛤蜊湯
紅茶黃豆湯
綠茶大蒜湯
綠茶番茄湯
綠茶西瓜湯
綠茶絲瓜湯
茶保健篇
(一)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
1.蛋白質
2.脂肪
3.碳水化合物
4.維生素
5.礦物質
(二)茶葉中的藥用成分
1.生物堿
2.茶多酚
3.芳香類物質
4.脂多糖類
5.有機酸和皂甙類物質
(三)茶葉的保健功能
1.飲茶能生津止渴
2.飲茶能消暑
3.飲茶能清熱
4.飲茶能提神
5.飲茶能解毒
6.飲茶能止痢
7.飲茶能通便
8.飲茶能明目
9.飲茶能降脂減肥
10.飲茶能利尿
11.飲茶能清胃助消化
12.飲茶能預防高血壓
13.飲茶能防治高血脂
14.飲茶能防治脂肪肝
15.飲茶能防治糖尿病
16.飲茶能防癌抗癌
17.飲茶能補硒
18.飲茶能殺菌消炎
19.飲茶能改善心血管功能
20.飲茶能消除口臭
21.飲茶能預防齲齒
22.飲茶能防治壞血病
23.飲茶能抗輻射
24.飲茶能延緩衰老
(四)飲茶禁忌
1.忌空腹飲茶
2.忌飲過燙茶
3.忌沖泡次數(shù)過多
4.忌過量飲茶
5.忌飲劣變茶
6.忌飲隔夜茶
7.忌用茶水送服藥物
8.忌酒后飲濃茶
9.忌睡前飲濃茶
10.婦女飲茶有五忌
11.兒童飲茶宜適量清淡
12.新茶不宜現(xiàn)炒即飲
茶療篇
(一)茶療與藥茶
1.茶療簡史
2.茶與藥的選擇
3.藥茶的制法
4.藥茶的加工
5.藥茶的服用
6.藥茶的禁忌
(二)保健茶方精選
(三)療疾茶方精選
1.寧心安神類
2.健脾養(yǎng)胃類
3.溫中散寒類
4.潤肺止咳類
5.滋補養(yǎng)血類
6.生津止渴類
7.清熱解毒類
8.降脂降壓類
9.活血化淤類
10.通便利水類
(四)抗癌茶方精選
1.唇癌
2.肝癌
3.食道癌
4.胃癌
5.腸癌
6.鼻咽癌
7.乳腺癌
8.肺癌
9.子宮頸癌
10.膀胱癌
11.白血病
(五)美容茶方精選
1.養(yǎng)顏類
2.祛斑類
3.明目類
4.烏發(fā)類
5.祛臭類
6.瘦身類
茶俗篇
(一)茶與祭祀
1.清官祭祖
2.三茶六酒
3.祭茶神
4.祭茶樹
5.祭拜茶郊媽祖
(二)茶與禮儀
(三)茶與宗教
1.道教與茶
2.佛教與茶
3.伊斯蘭教與茶
4.基督教與茶
(四)茶與婚俗
1.走茶包
2.說茶
3.以茶為媒
4.三茶禮
5.吃蛋茶
6.喝寶塔茶
7.合枕茶
8.婚房鬧茶
9.鬧新媳婦油茶
10.喝喜茶
11.掛壺認親
12.退茶
(五)茶與喪俗
1.墓葬茶畫
2.宋人舉喪
3.茶葉隨葬
4.龍籽袋
5.畬族茶枝
6.茶葉枕頭
7.納西族“紗撒坑”
8.納西族“雞鳴祭”
9.德昂族葬禮茶
10.土族“格茶”
11.喪事茶禮
(六)中華民族茶
江南清飲品綠茶
閩粵功夫茶
成都蓋碗茶
湖南六合茶
昆明九道茶
蘭州“三炮臺”
藏族酥油茶
蒙古族奶茶
維吾爾族香茶
哈薩克族奶茶
傣族烤茶
侗族油茶
拉祜族烤茶
回族罐罐茶
隴中人罐罐茶
傈僳族雷響茶
土家族擂茶
白族三道茶
納西族“龍虎斗”
布朗族酸茶
布朗族青竹茶
撒拉族碗子茶
裕固族擺頭茶
基諾族涼拌茶
苗家萬花茶
布依族姑娘茶
哈尼族土鍋茶
景頗族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
拉祜族竹筒茶
佤族竹筒茶
佤族苦茶
崩龍族水茶
景頗族腌茶
彝族腌茶
彝族謝客茶
彝族鹽巴茶
商榻“阿婆茶”
大年初一元寶茶
震澤百果茶
湖州咸茶
菊花豆子茶
茶文化篇
(一)茶書畫
1.唐代茶畫
2.宋代茶畫
3.元代茶畫
4.明代茶畫
5.清代茶畫
6.現(xiàn)代茶畫
7.中國書法與茶
8.中國篆刻與茶
(二)茶詩詞
1.唐代以前茶詩
2.唐代茶詩
3.宋代茶詩
4.元代茶詩
5.明代茶詩
6.清代茶詩
(三)茶聯(lián)
1.名勝茶聯(lián)
2.茶館楹聯(lián)
3.宅居楹聯(lián)
4.名人茶聯(lián)
5.佚名名聯(lián)
6.茶聯(lián)趣事
(四)茶謎
1.茶字謎
2.茶物謎
3.茶故事謎
(五)茶諺
1.茶樹種植
2.茶園管理
3.茶葉采摘
4.茶葉制作
5.茶葉貯藏
6.茶葉飲用
(六)茶歌舞
1.茶歌
2.茶舞
(七)茶戲曲
1.雜劇傳奇
2.采茶戲
3.現(xiàn)代茶戲
(八)茶影視
茶之風景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茶
茶茶人茶文化
徜徉頤和茶樓
順興老茶館
說茶
顧渚茶文化
中華茶苑
話說茶文化
千秋蒙頂史話
茶之韻
東方神韻——中國茶藝
中國云南首屆春茶交易會
現(xiàn)代茶文化
壺里乾坤禪意邈遠
中國普洱茶
走過十年
民族茶藝
中國茉莉之鄉(xiāng)——橫縣
中國茶都——安溪
茶圣故里舜毫香
團結·友誼·交流
徽州茶事
天方茶苑
中國現(xiàn)代茶
坪山名茶
茶藝(1)
茶藝(2)
烏龍茶經(jīng)典茶藝
紅茶·普洱茶經(jīng)典茶藝
茶圣陸羽
(九)茶掌故
以茶代酒
茶果待客
獻茶謀官
吃茶去
千里送惠泉
陸羽鑒水
飲茶十德
苦口師
陸盧遺風
驛庫茶神
獻茶得富
乞贈密云龍
師中寬茶稅
蔡襄辨茶
晉公立茶法
茶墨之辯
東坡夢泉
得茶三味
唐庚失具
飲茶助學
桑苧家風
且吃茶
佳茗佳人
品茶定交
休寧松蘿
王安石驗水
仁宗賜茶
乾隆量水
重華宮茶宴
才不如命
板橋壺詩
敬茶得寵
三口白水
茶馬交易
六安瓜片
云南普洱
都勻毛尖
顧渚紫筍
仙人掌茶
狗牯腦茶
華頂云霧茶
(十)茶傳說
神農嘗百草
十八棵御茶
蒙頂茶
蒙頂玉葉
碧螺春
黃山毛峰
太平猴魁
信陽毛尖
祁門紅茶
君山銀針
烏龍茶
鐵觀音
凍頂烏龍
水仙茶
大紅袍
白毫銀針
白牡丹
碣灘茶
湖南擂茶
西山茶
廬山云霧
猴公茶
雁蕩毛峰
飲茶公主
徑山云霧
漸兒茶
良馬換《茶經(jīng)》
袁枚品茶
雪芹辨泉
(十一)茶傳播
1.中國茶葉的海外傳播
2.中國茶道精神的對外傳播
3.國際茶文化的大交流
4.世界各國的飲茶風俗
(十二)茶收藏
郵票上的茶文化
火花上的茶文化
錢幣上的茶文化
門券上的茶文化
煙標上的茶文化
信封上的茶文化
明信片上的茶文化
請柬上的茶文化
名片上的茶文化
月票花上的茶文化
磁卡上的茶文化
茶館簡介上的茶文化
茶券上的茶文化
壺具中的茶文化
茶罐上的茶文化
賀卡上的茶文化
書簽上的茶文化
藏書票上的茶文化
茶旅游篇
(一)勝地尋蹤訪古游
天門尋訪文學泉
金沙紫筍顧渚山
獅峰訪古探御茶
鎮(zhèn)江中泠泉
尋訪茶洞上武夷
瑯琊古寺菊茶香
三楚名山玉泉寺
蒙頂山上茶
(二)名茶產地品茗游
龍井問茶
西山人間真桃源
婺源茶鄉(xiāng)美如畫
丹青畫出是君山
西雙版納攬勝
凍頂烏龍阿里山
(三)茶具觀賞收藏游
陶都宜興一日游
瓷都景德鎮(zhèn)一日游
南宋官窯博物館
泉州外銷陶瓷陳列館
(四)飲茶習俗采風游
天池哈族奶茶香
鄂西鶴峰土家四道茶
富春茶社品名點
布朗村寨覓茶趣
蘭州登山“刮碗子”
【五)茶馬古道生態(tài)游
茶馬古道遺址
植物王國古茶樹
世外桃源——麗江
文獻名邦——大理
香格里拉——迪慶
西藏東大門—昌都
茶館篇
(一)古老而新興的行業(yè)
1.交際功能
2.信息功能
3.休閑功能
4.審美功能
5.展示功能
6.教化功能
7.餐飲功能
(二)形形色色的現(xiàn)代茶館
1.中國古典式
2.現(xiàn)代仿古式
3.江南園林式
4.室內園林式
5.近代城廂式
6.地域民族式
7.時尚新潮式
8.異國情調式
9.農村鄉(xiāng)鎮(zhèn)式
10.城市社區(qū)式
茶典與茶人篇
(一)茶典
茶經(jīng)
煎茶水記
十六湯品
茶錄(1)
大觀茶論
宣和北苑貢茶錄
茶具圖贊
茶譜
煮泉小品
茶寮記
茶錄(2)
茶疏
茶解
陽羨茗壺系
茶史
古今茶事
(二)茶人
“茶圣”陸羽
詩僧皎然
“別茶人”白居易
“玉川子”仝盧
醉翁歐陽修
書家蔡襄
東坡居士蘇軾
山谷道人黃庭堅
宋徽宗趙佶
放翁陸游
理學家朱熹
大明奇士朱權
板橋鄭燮
小說家曹雪芹
清高宗乾隆
文學家震鈞
當代茶圣吳覺農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