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茶文化的發(fā)祥地。中國的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之一,它使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傳和再現。中華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傳播和發(fā)展上,為中國乃至世界寫下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過程,經歷了三次重大的變革:唐代,世界上第一部茶書——陸羽《茶經》的問世,促使“天下‘茶道’大行”,使茶的飲用注入了文化的精髓。明太祖朱元璋,詔令廢團茶,興散茶,促進了綠茶的形成,飲茶由烹煮法的大碗粥飲變成沏泡的小杯品飲。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風尚的變化、茶業(yè)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和茶業(yè)經營的綜合開發(fā)以及茶文化研究成果的不斷利用,茶的產品呈現多化、系列化,綠茶、紅茶、烏龍茶成為主流,袋泡茶、速溶茶和茶飲料不斷豐富,傳統(tǒng)的品茗藝術得到進一步弘揚和發(fā)展,茶文化活動也更加豐富多彩。 作為一個茶文化愛好者,當義不容辭地為弘揚祖國的茶文化事業(yè)做出一些貢獻,讓更多的愛茶人加入茶文化活動,了解茶、認識茶、宣傳茶,使更多的人認識“國飲”的歷史和價值,使眾多的“喝”茶者有好茶喝、會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