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宋明理學中的荀學文獻集成…
02漫畫王陽明知行合一
03古典心性的開顯:現代新儒…
04兩戴《禮記》工夫論與教化…
05儒學歷史與儒學思想家研究…
06鄒子存真集
07中華老學·第十一輯
08老子學集刊 第九輯
09儒門空虛聚語 洗心洞劄記…
10帛書道德經甄辨(下)
胡治洪 著,郭齊勇 編
本卷所涉時段上起晚清改良維新之際,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論述了這一…
可購
黃壽祺 著
《六庵叢纂》分上下兩冊。上冊有兩種:《六庵詩選》《六庵文錄》;下冊有四種…
殷杰 著
中華學人 哲學系列邀請當前國內哲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其中大多為長江學者)…
呂云德 著
《周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源泉,但由于年代久遠,時代背景迥異,古文深奧難解…
郭園蘭
本書以宋代佛道挑戰(zhàn)、清代漢宋之爭為背景,以理學體系建構為視角,首次對朱熹…
盧盈華
以馬克斯·舍勒與儒家尤其是心學的相關描述為中心,本研究澄清了我…
馮達文 著
孔孟立足世間情感,引申價值信仰;老莊批判現實惡變,開啟出世精神;荀韓直面…
石明慶 著
本書以清代史學大家章學誠的文論思想作為史家文論的代表,進行闡述。論著由導…
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辦 著,《…
《諸子學刊》是現在海內外唯一一本專門的諸子學研究刊物,是海內外諸子學研究…
薛德鈞 著
本書通過“預覽”“考古探源”“哲學解讀”“易經運用”“哲學內涵”篇章,實…
丁紅旗 著
該書從漢唐《論語》注釋的學術背景、各種《論語》注釋對前代《論語學》的繼承…
注 著,陸永勝 譯
《傳習錄》是記錄王陽明思想的語錄體著作。最初由王陽明的首徒徐愛提議,經由…
牟鐘鑒 著
本書“三教會通”之“教”,乃“道德教化”之“教”。作者在書中闡明了中華思…
肖永奎 著
以王安石的學術與政治傳統(tǒng)為研究對象,而以北宋新儒學對秩序問題的探索,即在…
鄭宗義 編
香港中文大學,因有牟宗三、唐君毅創(chuàng)辦的新亞書院的傳統(tǒng),系現代新儒學重鎮(zhèn)?!?/p>
[宋] 邵雍,楊波 著
康節(jié)邵子之學,推明伏羲先天生卦之法,與文王后天八卦之用,專用其卦,不用其…
馮友蘭 著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
王宇 著,周群 編
永嘉學派崛起于朱子學全盛時代,清代學者全祖望有一恰當的評價:“乾(道)、…
李景林 著
本稿為《孟子》全文之詮釋著作。其前有長篇導言,對《孟子》進行論述。其后分…
李慶 著
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同類書,這是一本基于思想史、政治史,具有世界文化意識的…
[宋] 邵雍 著,郭彧,于天寶點 校
上海古籍2015年版繁體豎排精裝,2016年版繁體豎排平裝,現改簡體橫排。
荀子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但荀子思想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荀子不僅系…
劉君祖
《易經》為什么偉大?卦爻符號代表什么?爻際關系與卦的變動有什么關系?何為…
感悟老子的智慧,聆聽老子遙遠的召喚。《老子新說》是對《道德經》及老子思想…
高瑞泉 著
中國近代,特別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出現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突然面…
何俊 編
本書為復旦哲學·中國哲學叢書之一。江南研究是國內外學界重要的研究領域…
劉顯成,楊小晉 著
本書稿旨在對巴蜀地區(qū)“天龍八部”造(圖)像考古資料進行梳理與勘察,同時結…
(宋)張洽
無
馮小林
本書是作者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結題成果修改而成,主要以“宗教…
劉紀璐
本書旨在提取宋明理學的哲學精髓并使之與當代的哲學論述聯系起來。本書的方法…
張學君 著
《此道之美:先秦諸子人性藝術論》從人性論切入,對先秦時代儒、墨、道、法幾…
張品端
武夷學院會通朱陸傳承理學學術研討結集,紀念陸九淵誕生880周年。內容包括朱…
徐爽
本書精選部分名人志士和帝王將相的家規(guī)家訓,以具有代表性的語句為切入點,引…
葉玉麟 著
《譯解荀子》為“國學經典釋讀”之一種。此書作者為葉玉麟,所據轉換排印的版…
吳祖剛 著
《荀子心論研究》全面深入地梳理了荀子的心論思想。首先闡明荀子心論思想的最…
李景林 編
《下學集腋:李景林學思小集》取“下學而上達”“集腋成裘”之意,匯聚李景林…
羅嬿 著
該書作者羅嫵采訪了創(chuàng)維品牌創(chuàng)始人黃宏生、景田(深圳)食品飲料集團有限公司…
孫秀昌 黎佳曄 編著
公孫龍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名家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白馬非馬&rdq…
[清] 鄭作相 著
《易經》研究文獻的影印。是書體例完整,敘述詳備,對《易經》及《易傳》(包…
余治平 著
《春秋公羊夷夏論(修訂本)》是一部詮釋儒家經學的研究著作,分編闡述了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