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幣有兩面,正如飲食這件事,吃錯了就會生病,吃對了就可以防病治病。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凡飲食滋味,以養(yǎng)于身,食之有妨,反能為害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以宜則益體,害則成疾”明確說明了吃錯會導致疾病或使疾病加重。吃錯包括飲食不潔、飲食結構不當、飲食習慣不良、飲食方法不合理等。諸如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容易引發(fā)痢疾等傳染性疾??;吃了大量油膩食物,容易患動脈硬化、高血脂、冠心病、腦血栓等疾??;吃了正餐以后立即飲茶,容易患胃??;吃了太多的熏炙魚或肉,容易患癌癥等。吃對,有益于健康。如何才能吃對?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歷來講究“五味相調”、“性味相勝”、“因人而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所宜所忌”等。比如說,中醫(yī)認為,不同體質的人要進食不同性味的食物,陽虛體質的人要多食荔枝、生姜、羊肉等溫熱食物,氣虛體質的人要多食雞肉、小米、山藥等益氣健脾的食物,氣郁體質的人要多食大蒜、蘿卜、油菜等活氣行氣的食物;不同季節(jié)的飲食有所不同,古人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主張“內養(yǎng)正氣,外慎邪氣”的養(yǎng)生原則;不同地方的人飲食也不同,通常南方的人喜食辛辣食物以抵御陰濕的氣候??梢娭挥羞x對食物,吃對食物,才能增進健康,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從而擺脫對藥物的依賴。食物具有滋養(yǎng)身體、防治疾病、延緩衰老的作用。例如,用動物肝臟預防夜盲癥,用海帶預防甲狀腺腫大,用谷皮麥麩預防腳氣病,用綠豆湯預防中暑,用荔枝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癥,用大蒜預防癌癥,用紅蘿卜粥預防頭暈,用鮮橄欖煎服預防白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冻藻e會生病吃對不吃藥(全民閱讀提升版)》從不同角度系統(tǒng)闡述了中醫(yī)飲食養(yǎng)生思想和方法,并結合營養(yǎng)要素對人體的作用,以及人體自身的需要,詳細解答怎樣才能“吃對”,怎樣才能吃出健康,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