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第五〔1〕 陳久金注譯 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后句四星,〔5〕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宮之屬也。環(huán)之匡衛(wèi)十二星,〔6〕藩臣。皆曰紫宮。
【注釋】〔1〕張衡《靈憲》說:“眾星列布,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故中國星名大多以器物、官名、人事名之。尤以官名最為普遍,故稱《天官書》。本篇包括全天各星座的分布、五星及其運動、日月運動及其交蝕、異星、云氣、候歲和總論七個部分?!?〕“中宮”,中國先秦曾將黃道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部分,分別稱之為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中方黃龍,南方朱雀。黃龍介于朱雀和白虎之間的黃道上,即軒轅座、五帝座一帶。黃道五方星又與五方神相對應(yīng),《天官書正義》說:“黃帝座一星,在太微宮中,含樞紐之神。四星夾黃帝座:蒼帝東方靈威仰之神;赤帝南方赤熛怒之神;白帝西方白昭矩之神;黑帝北方葉光紀(jì)之神?!庇址Q青黑白黃赤五帝。后來黃道五方星才演變成四方星,并將中方移至北極附近,即紫微垣?!妒酚浛籍悺氛f:“此中宮及東宮、南宮、西宮、北宮五宮字皆當(dāng)作官?!贝苏摬煌祝酆凸俨煌?,宮和座也不相當(dāng)。每宮各包括若干星官?!?〕“太一”,肉眼所見不隨天球旋轉(zhuǎn)而轉(zhuǎn)動的那顆星稱為天極星,由于它處于全天星座中的特殊地位,古人都把它比喻為八卦中的太極,或曰太一。由于歲差的關(guān)系,北極的位置將在星座間移動,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極星,以至于哪顆星是太一也有不同的說法?!短旃贂匪f的太一,實是通常所說的帝星?!?〕“或曰子屬”,帝星旁的三星也非三公,應(yīng)是太子、庶子、后宮三星,所以說“或曰子屬”。通常所說的三公,在宮垣外,遠離極星,不屬“旁三星”。〔5〕“句”,同“勾”?!昂缶渌男恰?,實即指句陳中的四顆亮星?!?〕“十二星”,一說十五星,即指紫宮垣十五星。
前列直斗口三星,〔1〕隨北端兌,〔2〕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4〕后六星絕漢抵營室,〔5〕曰閣道?!?〕【注釋】〔1〕“直”,當(dāng)也?!岸房凇?,即北斗星之口。〔2〕“隨”,通“隋”,音tu%,下垂之義?!皟丁?,通“銳”。意謂三星向北垂下,呈端點尖銳的三角形?!端麟[》作“隋斗端兌”?!?〕“曰陰德,或曰天一”,《星經(jīng)》所載陰德為二星,當(dāng)斗口在宮垣內(nèi)。由于此三星若隱若現(xiàn),第三顆暗星難以判定。天一在宮垣外,近右樞,只一顆星,近斗杓。故此三星非指天一。〔4〕“棓”,通“棒”?!疤鞐敗保c上“天槍”均為守衛(wèi)宮門的兩件兵器。〔5〕“后六星”,指宮垣后門外的六顆星?!敖^”,度,過?!皾h”,即銀河。“抵”,至?!盃I室”,天子的離宮?!?〕“閣道”,天子從紫宮到營室所經(jīng)過的一條路。
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1〕以齊七政”?!?〕杓攜龍角,〔3〕衡殷南斗,〔4〕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6〕杓,自華以西南,〔7〕夜半建者衡,〔8〕衡,殷中州河、濟之間,〔9〕平旦建者魁,〔10〕魁,海岱以東北也?!?1〕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12〕建四時,均五行,〔13〕移節(jié)度,〔14〕定諸紀(jì),〔15〕皆系于斗。
【注釋】〔1〕“旋、璣、玉衡”,從斗口開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quán),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一至四合稱魁,五至七合稱杓,總稱為斗。馬融把璇璣比喻為渾儀中可以轉(zhuǎn)動的圓環(huán),玉衡比喻為望筒。〔2〕“齊”,齊全?!捌哒保渡袝髠鳌丰尀槠唔椪?;《尚書》馬融注以為是指日月五星的運行。〔3〕“杓”,指斗杓?!皵y”,連?!褒埥恰?,指蒼龍的角,即角宿。據(jù)朱文鑫《史記天官書恒星圖考》的解釋,角宿主星、開陽和帝星在一直線上,故曰“杓攜龍角”?!?〕“殷”,當(dāng)也。“南斗”,即斗宿。衡星與斗宿中的二星正好在一直線上,故曰“衡殷南斗”。〔5〕“魁枕參首”,魁四星位于參宿兩肩之上。參宿的左右肩兩星分別與魁四星中的左右兩星兩兩相連,成兩條并行的直線。故曰“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用初昏時斗杓的指向來建立月序?!?〕“杓,自華以西南”,此是天文上的分野之說。華山的西南方屬杓?!?〕“夜半建者衡”,以夜半時衡星與南斗二星連線的指向來確定月建?!?〕“河”,黃河?!皾保瑵!昂?、濟之間”,指開封、商丘、定陶一帶地區(qū)?!?0〕“平旦建者魁”,言黎明前以魁星與參肩連線所指定月建?!端麟[》引孟康說:“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但魁平旦不指寅而指子?!?1〕“海岱”,指代郡?!?2〕“陰陽”,指一年中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陰陽兩部分?!?3〕“五行”,指一年中的五節(jié),并非指哲學(xué)上的陰陽五行的概念?!?4〕“節(jié)度”,即節(jié)氣和太陽的行度。〔15〕“紀(jì)”,歷法中的周期?!爸T紀(jì)”,主要是指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日的周期。
斗魁戴匡六星,〔1〕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在斗魁中,貴人之牢。〔2〕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齊,君臣和;不齊,為乖戾。輔星明近,〔4〕輔臣親強;〔5〕斥小、疏弱?!?〕【注釋】〔1〕“戴匡”,舊釋為戴在魁頭上的飯器或籮筐。此解似屬附會。飯器或籮筐不能當(dāng)帽子戴,文昌六星也不成筐形。同時,文昌六星都是天帝的文臣武將,是重要的輔臣,不可能合在一起即成飯器。今依《爾雅·釋地》,“戴”解作值;“匡”解作輔助。全句可解釋為“與斗魁相值的匡扶天帝的六星”?!?〕“在斗魁中,貴人之牢”,《集解》引孟康曰:“《傳》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貴人牢名曰天理?!薄袄巍?,即牢獄?!?〕“能”,音ta0?!叭堋?,即三臺。〔4〕“輔星”,在開陽旁的小星。“明進”,離開陽近而且明亮。〔5〕“親強”,親近強盛?!?〕“斥小”,離開陽遠而且暗。“疏弱”,君臣關(guān)系疏遠,國政衰弱。
杓端有兩星:〔1〕一內(nèi)為矛,招搖;〔2〕一外為盾,天鋒?!?〕有句圜十五星,〔4〕屬杓,曰賤人之牢。其牢中星實則囚多,虛則開出。
【注釋】〔1〕“杓端”,斗柄的延長線上。內(nèi)為近杓,外為遠杓?!?〕“招搖”,為矛,又名更河?!?〕“天鋒”,為盾,一名玄戈?!?〕“句圜”,音g#uyu2n。星形如鉤似環(huán)。即貫索星。
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注釋】〔1〕“兵起”,當(dāng)天一諸星顫動,芒角大時,則發(fā)生戰(zhàn)亂。
東宮蒼龍。房、心?!?〕心為明堂,〔2〕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屬?!?〕不欲直,直則天王失計。〔4〕房為府,曰天駟?!?〕其陰,〔6〕右驂?!?〕旁有兩星曰衿;〔8〕北一星曰舝。〔9〕東北曲十二星曰旗?!?0〕旗中四星曰天市;〔11〕中六星曰市樓。市中星眾者實;〔12〕其虛則秏?!?3〕房南眾星曰騎官。
【注釋】〔1〕“房、心”,《爾雅·釋天》曰:“大辰,房心尾也。”李巡曰:“大辰,蒼龍宿,體最明也。”《石氏星經(jīng)》曰:“東方蒼龍七宿,房為腹?!彼孕臑辇埿模矠辇埼?,房為龍腹。房、心為龍體的主要部分?!?〕“心為明堂”,心宿又稱為明堂,明堂是天王布政的地方。〔3〕“大星”,即心宿二,也即大火星。前星為太子,后星為庶子,故稱“子屬”?!?〕“失計”,政令疏失?!?〕“房為府,曰天駟”,房宿也稱天府,又曰天駟。天駟即天馬。晉郭璞《爾雅注》說:“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天馬由龍引申而來?!?〕“陰”,北也?!?〕“右驂”,王元啟《史記正訛》說:“右上當(dāng)有左字,房星之北,左右各有四星,今名東咸西咸?!薄?〕“衿”,即鉤鈐。〔9〕“舝”,同“轄”。車兩頭的金屬鍵,舝星即鍵閉星?!?0〕“東北曲十二星曰旗”,《史記正訛》說:“曰十二者,上脫二字也。”朱文鑫認為:“謂十二星者,指其大者言也。”〔11〕“旗中四星曰天市”,《史記正訛》說:“統(tǒng)言之,天旗即天市;析言之,則天旗南北門左右各兩星為天市,余但謂之天旗也。”《正義》以為左右旗在河鼓附近,誤。〔12〕“實”,歲實。〔13〕“秏”,歲虛。
左角,李;右角,將?!?〕大角者,天王帝廷。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2〕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jié),故曰“攝提格”??簽槭鑿R,〔3〕主疾。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4〕氐為天根,〔5〕主疫。
【注釋】〔1〕“左角,李;右角,將”,角宿有二星,左為李星,右為將星?!袄睢?,理也,法官。〔2〕“攝提”,提攜。言提斗攜角,以建時節(jié)。〔3〕“亢為疏廟”,《說文解字》曰:“亢,人頸也?!贝颂幵x為龍頸?!笆琛保?。“廟”,朝?!笆鑿R”,可釋為行宮?!?〕“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依鄒伯奇的考證,此處南門星在庫樓南?!澳媳眱纱笮恰敝醒苋胍弧氨薄弊帧!?〕“氐為天根”,《索隱》引孫炎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也。”《石氏星經(jīng)》曰:“氐,胸也,位于蒼龍之胸?!苯?、亢為龍角龍頸,下系之物應(yīng)是龍胸。
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絕,不和?;榘娇?,〔2〕曰口舌。
【注釋】〔1〕“尾為九子”,《索隱》、《正義》都認為尾、箕為后宮之場。故《史記志疑》引王孝廉曰:“疑君臣乃群姬之訛。尾星斥絕,則群姬不和矣?!稘h志》敖客下有后妃之府四字?!薄?〕“敖客”,調(diào)弄是非之客。又箕主八風(fēng),月宿其野,為風(fēng)起。
火,犯、守角,〔1〕則有戰(zhàn);房、心,王者惡之也。〔2〕【注釋】〔1〕“火”,熒惑。“角”,角宿?!胺?、守”,凌、犯、守均為星占名詞,表示二天體接近的程度?!?〕“房、心”,王者惡也之”,言熒惑犯房心,王者遇惡運。
南宮朱鳥。權(quán)、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匡衛(wèi)十二星,藩臣:西將、東相、南四星,執(zhí)法?!?〕中,端門;門左右,掖門;〔4〕門內(nèi)六星,諸侯;〔5〕其內(nèi)五星,五帝坐;〔6〕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7〕傍一大星,將位也?!?〕月、五星順入,軌道,〔9〕司其出,〔10〕所守,天子所誅也?!?1〕其逆入,若不軌道,〔12〕以所犯命之;中坐,〔13〕成形,〔14〕皆群下從謀也?!?5〕金、火尤甚。〔16〕廷藩西有隋星五,〔17〕曰少微,士大夫?!?8〕權(quán),軒轅。軒轅,黃龍體?!?9〕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宮屬。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注釋】〔1〕“權(quán)、衡”,此處軒轅為權(quán),太微為衡,與北斗中的天權(quán)、天衡不同?!?〕“三光”,日、月、五星。黃道經(jīng)過太微垣的南部,為三光必經(jīng)之路,故曰“三光之廷”。〔3〕“藩臣:西將、東相、南四星,執(zhí)法”,西上相次相次將上將,東上將次將次相上相,共八星,左南執(zhí)法各二星,共十二星為藩臣?!?〕“端門”、“掖門”,左右執(zhí)法之間為端門,之外為左右掖門,不在十二藩臣之列?!?〕“諸侯”,《晉書·天文志》等稱五諸侯,為五星,在左上將和九卿西,在太微垣內(nèi)。〔6〕“五帝座”,一大星四小星,居太微垣正中?!?〕“蔚然,曰郎位”,郎位十五星聚在一團,均屬五、六等小星,眾星蔚茂,故曰“蔚然”。〔8〕“將位”,也稱郎將。〔9〕“月、五星順入”,自西向東運行曰“順”,自東向西曰“逆”。進入太微垣曰“入”,離開曰“出”?!败壍馈保冈?、五星運行的路徑?!稌x書·天文志》“軌道”下有一“吉”字,應(yīng)是順行,吉。當(dāng)發(fā)生守、逆行天象時,謀為不規(guī)。〔10〕“司”,觀察。〔11〕“守”,停留?!疤熳铀D”,月、五星在所守的那個星官停留十日以上,說明要謀為不規(guī),是天子誅罰的對象?!?2〕“若”,如也。此下二句謂如果逆行,如同不順軌道運行,以所接近的星官來判定。〔13〕“中坐”,即帝坐。曰犯中坐?!?4〕“成形”,形跡已顯?!?5〕“皆群下從謀”。皆群臣相從謀為不規(guī)的跡象?!?6〕“尤甚”,更嚴(yán)重。由于金火的逆行最明顯,故說“尤甚”?!?7〕“隋”,音tu%,垂下也?!八逍俏濉?,《漢書·天文志》曰“隋星四”,少微為四星,此處“五”疑為“四”之誤。〔18〕“曰少微,士大夫”,此四少微為處士、議士、博士、大夫?!?9〕“軒轅,黃龍體”,軒轅蜿蜒如騰龍形,原為中宮,中宮屬土,色黃,故曰“黃龍體”。
東井為水事?!?〕其西曲星曰鉞。鉞北,北河;南,南河;兩河,天闕;〔2〕間為關(guān)梁。〔3〕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為質(zhì)?!?〕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故德成衡,〔5〕觀成潢,〔6〕傷成鉞,〔7〕禍成井,〔8〕誅成質(zhì)?!?〕【注釋】〔1〕“東井為水事”,因東井如井字,故以其義推為水事?!?〕“闕”,皇宮前面兩邊的樓臺,中間有道路。〔3〕“間為關(guān)梁”,言南河北河為宮闕兩邊樓臺,其間為關(guān)梁,即兩邊樓臺間的道路。此天闕并非闕丘星?!?〕“輿鬼”,即鬼宿,四星。中間一星曰積尸,一名質(zhì)?!队^象玩占》說:“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見氣而已?!笔侨庋鬯娭菆F?!?〕“衡”,即太微,為帝宮,有德者為帝,故曰“德成衡”。〔6〕“潢”,帝車舍。帝出游需車,故曰“觀成潢”。〔7〕“鉞”,主伺奢淫之星,故傷敗成形于鉞?!?〕“禍成井”,天子以火星入居井一星旁為敗,故曰“禍成井”?!?〕“誅成質(zhì)”,輿鬼為天目,主視明察奸謀,火星入輿鬼和質(zhì),主大臣有誅,故曰“誅成質(zhì)”。
柳為鳥注,〔1〕主木草。七星,頸,〔2〕為員官,〔3〕主急事。張,素,〔4〕為廚,主觴客。〔5〕翼為羽翮,〔6〕主遠客。
【注釋】〔1〕“注”,《漢書·天文志》作“喙”,鳥之口?!?〕“七星,頸”,七星為鳥頸。“頸”,鳥頸?!?〕“員官”,喉嚨?!?〕“素”,嗉也,受食之處,即鳥胃。〔5〕“觴客”,設(shè)酒宴待客?!?〕“羽翮”,鳥翅。以上是說,鬼為鳥目,柳為鳥口,七星為鳥頸,張為鳥嗉,翼為鳥翅。南方七宿中有五宿都為鳥體。
軫為車,主風(fēng)?!?〕其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星不欲明;明與四星等。若五星入軫中,兵大起。軫南眾星曰天庫、樓;〔2〕庫有五車?!?〕車星角若益眾,〔4〕及不具,〔5〕無處車馬?!?〕【注釋】〔1〕“軫為車,主風(fēng)”,軫宿四星,宋均曰:“軫四星居中,又有二星為左右轄,車之象也。軫與巽同位,為風(fēng),車動行疾似之也?!陛F為黃道南方星座,軫為朱鳥之最后一宿,位在東南,故曰與巽同位。〔2〕“天庫、樓”,《晉書·天文志》曰:“庫樓十星,其大星為庫,南四星為樓?!彼蕴鞄鞓怯址址Q天庫、天樓。〔3〕“庫有五車”,指五柱星,非指五帝車舍之五車。〔4〕“角”,芒角也。言星芒角起,星益眾也。〔5〕“不具”,不成行列也?!?〕“無處車馬”,言五車星不具也。
西宮。〔1〕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車舍?!?〕火入,旱;金,兵;水,水。〔3〕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
【注釋】〔1〕“西宮”,下漏“白虎”二字。下句“咸池”僅為一星座名,與房、心、權(quán)、衛(wèi)等同,不得作為宮名與蒼龍、朱鳥、玄武并列。舊解均不足取。〔2〕“五帝車舍”,《天官書》以五帝車舍為天五潢,也即為咸池。而《晉書·天文志》以五車“中五星為天潢,天潢南三星曰咸池”。兩說不同?!?〕“火入,旱;金,兵;水,水”,火、金、水三星入五帝車舍各成旱、兵、水災(zāi)。
奎曰封豕,〔1〕為溝瀆?!?〕婁為聚眾?!?〕胃為天倉。其南眾星曰
積。〔4〕【注釋】〔1〕“封豕”,大豬。〔2〕“溝瀆”,溝渠?!?〕“聚眾”,聚集兵眾?!?〕“ 積”,堆積牲畜干草的地方。
昴曰髦頭,〔1〕胡星也,為白衣會?!?〕畢曰罕車,〔3〕為邊兵,主弋獵。其大星旁小星為附耳?!?〕附耳搖動,有讒亂臣在側(cè)。昂、畢間為天街?!?〕其陰,陰國;陽,陽國?!?〕【注釋】〔1〕“髦頭”,毛發(fā)。指虎頭前的長毛和虎須?!?〕“白衣會”,主喪獄事。〔3〕“罕車”,樹著旌旗的車子?!队^象玩占》曰:“畢八星,一曰天耳,一曰天口,一曰虎口。”故畢宿為虎口或虎耳。〔4〕“大星”為天高星,其東南小星曰“附耳”?!?〕“天街”,天街兩星在畢昴間,正是黃道所經(jīng)之處,故曰“天街”?!?〕“陰國”、“陽國”,在天街兩星中,北星為“陰國”,南星為“陽國”。
參為白虎。〔1〕三星直者,〔2〕是為衡石?!?〕下有三星,兌,〔4〕曰罰,〔5〕為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為虎首,主葆旅事?!?〕其南有四星,曰天廁。廁下一星,曰天矢?!?〕矢黃則吉;青、白、黑,兇。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8〕一曰天旗,二曰天苑,〔9〕三曰九游。其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下有四星曰弧,〔10〕直狼。〔11〕狼比地有大星,〔12〕曰南極老人。老人見,〔13〕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
【注釋】〔1〕“參為白虎”,參星為西宮白虎的主體。參四星為左右肩股,可見參為虎身。觜觿為虎頭,罰為虎尾。其口為畢宿,虎須為昴宿。錢大昕《三史拾遺》以為虎在參,不當(dāng)西方正位,只有咸池為正位,所以咸池與蒼龍、朱鳥、玄武并稱,為西宮之名稱。此論失當(dāng)。實際自昴畢至參罰,均屬虎的一部分。〔2〕“直”,三星成一直線,與赤道平行?!?〕“為衡石”,如稱衡一樣平?!?〕“兌”,銳。上小下大?!?〕“罰”,一作“伐”。以字義引申為主斬艾事?!?〕“葆旅”,或謂守軍,或謂野菜。由于虎為兇猛的象征,主戰(zhàn)殺,虎頭更應(yīng)與此相應(yīng),不能想象虎頭去找野菜吃,當(dāng)釋為守軍,主斬艾除兇。〔7〕“天矢”,一作“天屎”。與天廁相應(yīng)?!?〕“羅”,羅列?!稘h書·天文志》“羅”下有“列”字。三處羅列,每處都為九星?!?〕“天苑”,天帝養(yǎng)禽獸之處?!稌x書·天文志》載天苑十六星。各代所定星數(shù)不同。〔10〕“弧”,天弓?!?1〕“直狼”,與狼相直?!?2〕“比地”,近地平?!?3〕“老人”,與狼均為全天最亮之恒星,因老人星近南極,在北緯三十六度觀看,僅在地平上一度多,由于地平常有云彩蔽蓋,故不多見。只有在秋分前后,當(dāng)其位于正南方時,才能偶見。
附耳入畢中,兵起。
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2〕虛為哭泣之事?!?〕【注釋】〔1〕“玄武”,靈龜,或云龜蛇?!靶?,黑色,又訓(xùn)北方,又訓(xùn)幽遠。“武”,勇猛。武士都披鎧戴甲,故玄武可直譯作北方披著鱗甲的神。在五行中北方屬水,故北宮星象多與水生動物有關(guān),如南斗又稱玄龜之首,斗箕二宿南有天鱉、天龜二星,壁宿又稱天池。又據(jù)玄幽之意,派生出虛、玄宮(室宿)等星?!?〕“危為蓋屋”,《索隱》引宋均說:“危上一星高,傍兩星隋下,似乎蓋屋也。”依《天官書》危宿即蓋屋星。后世另有蓋屋星,是依據(jù)《天官書》衍出。〔3〕“虛為哭泣之事”,即虛宿主死喪哭泣之事。又為祭祀禱祝之事。因為虛危為北宮的代表,故人們常把幽冥稱為陰間。
其南有眾星,曰羽林天軍。〔1〕軍西為壘,〔2〕或曰鉞。旁有一大星為北落?!?〕北落若微亡,軍星動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5〕入軍,軍起。火、金、水尤甚:火,軍憂;水,〔水〕患;木、土,軍吉。危東六星,〔6〕兩兩相比,曰司空。
【注釋】〔1〕“羽林天軍”,即羽林軍?!?〕“壘”,即壘壁陣?!?〕“北落”,即北落師門。〔4〕羽林軍近北落師門,稍北。當(dāng)北落近地平或云氣濃厚而星光暗弱時,羽林軍也弱,所以說“動角益?!??!?〕“五星犯北落”,此下三句言當(dāng)五星犯北落師門和羽林軍時,則有軍兵動?!?〕“危東六星”,危西確有六星,兩兩相比。此六星在《晉書·天文志》中稱為司命、司祿、司危。此處恐“東”為“西”之誤,或“?!睘椤疤摗敝`。至于下文“司空”星名,可能是后人誤置。
營室為清廟,〔1〕曰離宮。〔2〕閣道?!?〕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5〕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天潢旁,〔6〕江星。江星動,人涉水?!?〕【注釋】〔1〕“營室”,室宿二星與壁宿二星,成一大正四方形。古稱為定星?!对姟吩唬骸岸ㄖ街校饔诔m?!毖援?dāng)黃昏時定星位于南中時,正是建筑宮室的時候?!?〕“離宮”,營室為清廟,又稱為離宮??梢姟短旃贂窢I室、離宮合為一個星座。由于《天官書》中二十八宿僅缺壁宿,《史記正訛》便在閣道下補入“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十五字,此實畫蛇添足。壁宿又稱東壁,是從營室中分出來的?!对吩疲骸盃I室十星?!焙笫朗宜逓槎牵谒逓槎?,離宮也獨立為六星。三座星數(shù)相加正為十星??梢姟短旃贂分疇I室包括室宿、壁宿、離宮在內(nèi)?!?〕“閣道”,營室北的另一星座?!?〕“王良”,后世又將天駟、王良合稱王良五星?!稌x書·天文志》說:王良五星,“其四星曰天駟,傍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車騎滿野”,《晉書·天文志》對此句有兩解,一曰王良“其星動,為策馬,車騎滿野”。策為馬鞭,策馬為趕馬前進。意思是說當(dāng)王良星顫動時,策馬前進,這時周圍都是車騎。另一解是王良前有一星曰策馬,若策馬星移動,則車騎滿野。王良星周圍小星密布,故有車騎滿野之說。〔6〕“天潢”,此天潢八星,非五車中之天五潢。它在王良附近,與江星合為九星,后世改名為天津九星?!?〕“江星動,人涉水”,本是占語,言觀察到江星顫動時,就要下大雨了。后世由此衍生出人星。杵、臼四星,在危南?!?〕匏瓜,〔2〕有青黑星守之,魚鹽貴。
【注釋】〔1〕“在危南”,杵、臼星在危北,此處誤為南?!?〕“匏”,音p2o,葫蘆。南斗為廟,〔1〕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牽牛為犧牲。〔3〕其北河鼓。〔4〕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婺女,〔5〕其北織女??椗?〕天女孫也。
【注釋】〔1〕“南斗”,即斗宿,也成斗形,六星,與北斗星相對應(yīng)?!?〕“建星”,南斗近北處為建星六星。〔3〕“犧牲”,祭祀用的牲畜。此指用于郊祭的犧牛。此處的牽牛即指牛宿?!?〕“河鼓”,《爾雅》曰:“河鼓謂之牽牛?!迸c《天官書》牛宿為牽牛有異。此即牛郎織女七月七日相會之星。它與織女星在銀河兩岸遙遙相對?!?〕“婺女”,又作須女,賤妾之稱?!?〕“織女”,此星主果蓏絲帛珍寶,舊時婦女七月七日晚向之乞巧。察日、月之行,〔1〕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3〕義失者,〔4〕罰出歲星。〔5〕歲星贏縮,〔6〕以其舍命國。〔7〕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其趨舍而前曰贏,退舍曰縮。〔9〕贏,其國有兵不復(fù);〔10〕縮,其國有憂,將亡,國傾敗。其所在,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11〕其下之國可以義致天下?!?2〕【注釋】〔1〕“察日、月之行”,以下講五星的運動及其星占。〔2〕“揆”,測度。太陽一月行三十度,一年行一周。月亮一月行一周外加三十度。日月的行度都是固定的,只要考察日月的行度,就可以推知歲星運行的順逆?!皻q星”,中國古代以十二生肖或十二地支紀(jì)年,十二年為一周。木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每年運行一個星次,故可以十二星次與十二地支相對應(yīng),以木星每年行經(jīng)星次來紀(jì)年,由此便稱之為歲星。歲星在天上所在的星宿,與地上國家的命運相對應(yīng),故曰應(yīng)星;歲星與金、火二星不同,可以遠離太陽,經(jīng)天而行,故曰經(jīng)星,可以用歲星來紀(jì)年,故又可稱為紀(jì)星?!?〕“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此為五行的季節(jié)分配方法,以下火、土、金、水同此。從冬至開始,以本火土金水次序,每行七十二日,一年為三百六十日。五行以五色相配,分別為木,青色;火,朱色;土,黃色;金,白色;水,黑色,五星也有不同的顏色,例如太白星發(fā)出白色的光,歲星的光為青藍色,地候星發(fā)出土黃色的光,熒惑星發(fā)出火紅色的光,等等。于是便依據(jù)五行與五星的顏色相配,歲星屬木,主春,春天的星宿為東方蒼龍;熒惑星屬火,主夏,夏天的星宿為南方朱雀;地候星屬土,主季夏,季夏的星宿屬中方黃龍;太白星屬金,主秋,秋季的星宿為西方白虎;辰星屬水,主冬,冬季的星宿為北方玄武。木行從冬至日開始,以甲子、乙丑等紀(jì)日,故曰“日甲、乙”;火行從冬至后第七十三日開始,干支依次為丙子、丁丑,故曰“日丙、丁”,以下土戊己;金庚辛;水壬癸,以此類推?!?〕“義失者”,失去義的國家?!?〕“出”,顯示。某國家失義了,征罰就顯示于歲星?!?〕“贏縮”,天體運行快為贏,慢為縮。〔7〕“舍”,歲星所處的星宿。“命國”,該星宿所對應(yīng)的國家?!?〕“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言不可對歲星所舍星宿的國家進行討伐,伐之則不利。而這個國家討伐別的國家則吉?!?〕“趨”,促;“退”,遲。〔10〕“兵不復(fù)”,遭兵災(zāi)后國家不會覆滅?!?1〕“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五星聚集于一宿,這是難得的吉兆?!?2〕“義致天下”,以義統(tǒng)一天下。漢高祖元年,五星聚于東井,是漢要統(tǒng)一的吉兆。
以攝提格歲:〔1〕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zhuǎn)居丑?!?〕正月,與斗、牽牛晨出東方,〔3〕名曰監(jiān)德。〔4〕色蒼蒼有光。其失次,有應(yīng)見柳?!?〕歲早,水;晚,旱?!?〕【注釋】〔1〕“攝提格歲”,即寅年。以下單閼執(zhí)徐、大荒駱、敦牂、葉洽、涒灘、作鄂、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歲,分別為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歲。攝提,指攝提星,它與北斗相配,用以定月建。李巡曰:“格,起也?!币詳z提星建時節(jié)從正月起。攝提格歲,為以攝提星首起建時節(jié)之歲,即初昏時攝提星指寅之月,歲星晨出東方之歲。〔2〕“歲星右轉(zhuǎn)居丑”,歲星自西向東順行曰右行;斗杓、攝提按月序自東向西月移一辰成月建,為左行,故曰歲星右轉(zhuǎn),歲陰左行。古代歷法家規(guī)定,北方玄武正中虛宿為正北,正北方為子位;西方白虎正中昴宿為正西,正西方為酉位;南方朱雀正中七星宿為正南,正南方為午位;東方蒼龍正中房宿為正東,正東方為昴位,故當(dāng)歲星在斗、牛時居丑,在女虛危時居子,在室壁時居亥,依次類推。又依斗建,初昏攝提指寅為正月,指昴為二月,指辰為三月,依次類推。這就是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zhuǎn)居丑等的原意。由于歲星正月與斗牛出東方,正月攝提指寅,就將該年叫做寅年,依次類推。此月建定義適于夏正,《天官書》用周正,此紀(jì)年是由夏正移植的?!?〕“晨出東方”,《索隱》曰:“太歲在寅歲星正月出東方?!薄?〕“監(jiān)德”,歲星在十二年一周中,每年都有不同的名稱,如寅年監(jiān)德,昴年降入,辰年青章等。不同星名其光亮各不相同?!?〕“有應(yīng)見柳”,斗、牽牛與柳宿之間相距十二宿,約為一百五十余度。當(dāng)歲星晨見東方時,一般地說,柳宿已隱沒于西方。但當(dāng)歲星縮行或逆行時,其間相距就不足十二宿,歲星和柳宿便能分別見于東西方,故曰“有應(yīng)見柳”。以下同此?!?〕“歲早,水;晚,旱”,其歲,早期有大水,晚期旱。執(zhí)徐年早期旱,晚期水。此是言十二年中每年的水旱狀況,非指贏縮引起的水旱。
歲星出,〔1〕東行十二度?!?〕百日而止,〔3〕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復(fù)東行。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出常東方,以晨;入于西方,用昏。
【注釋】〔1〕“歲星出”,歲星在晨初見于東方。自此句至“用昏”止,似應(yīng)接“義致天下”,文義較通順?!?〕“東行”,言在恒星背景上東行?!?〕“止”,在恒星間停留。
單閼歲:〔1〕歲陰在卯,星居子。以二月與婺女、虛、危晨出,曰降入。大有光。其失次,有應(yīng)見張。其歲大水。
【注釋】〔1〕“單閼”,歲星晨出所在月的物候。以下同此。《索隱》引李巡曰:“陽氣推萬物而起,故曰單閼。單,盡也。閼,此也。”
執(zhí)徐歲:〔1〕歲陰在辰,星居亥。以三月與營室、東壁晨出,曰青章。青青甚章。其失次,有應(yīng)見軫。歲早,旱;晚,水。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伏蟄之物皆敦舒而出,故曰執(zhí)徐。執(zhí),蟄;徐,舒也?!?br/>
大荒駱歲:〔1〕歲陰在巳,星居戌。以四月與奎、婁晨出,曰跰踵?!?〕熊熊赤色,有光。其失次,有應(yīng)見亢。
【注釋】〔1〕《索隱》引姚氏云:“言萬物皆熾盛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荒駱也?!薄?〕“跰踵”,音pi2nzh%ng。
敦牂歲:〔1〕歲陰在午,星居酉。以五月與胃、昴、畢晨出,曰開明。炎炎有光。偃兵;唯利公王,不利治兵。其失次,有應(yīng)見房。歲早,旱;晚,水。
【注釋】〔1〕“敦牂”,音t*nz1ng?!端麟[》引孫炎云:“敦,盛;牂,壯也。言萬物盛壯?!?br/>
葉洽歲:〔1〕歲陰在未,星居申。以六月與觜觿、參晨出,曰長列。昭昭有光。利行兵。其失次,有應(yīng)見箕。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陽氣欲化萬物,故曰協(xié)洽。協(xié),和;洽,合也?!?br/>
涒灘歲:〔1〕歲陰在申,星居未。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曰大音?!?〕昭昭白?!?〕其失次,有應(yīng)見牽牛。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涒灘,物吐秀傾垂之貌也?!薄?〕“大音”,《漢志》作“天晉”?!?〕《史記志疑》認為“白”下當(dāng)有“色”字。作鄂歲:〔1〕歲陰在酉,星居午。以八月與柳、七星、張晨出,曰長王。作作有芒。國其昌,熟谷。其失次,有應(yīng)見危。有旱而昌,有女喪,民疾。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作咢,皆物芒枝起之貌?!?br/>
閹茂歲:〔1〕歲陰在戌,星居巳。以九月與翼、軫晨出,曰天睢。〔2〕白色大明。其失次,有應(yīng)見東壁。歲水,女喪。
【注釋】〔1〕《索隱》引孫炎云:“萬物皆蔽冒,故曰閹茂。閹,蔽;茂,冒也?!薄?〕“睢”,音su9。
大淵獻歲:〔1〕歲陰在亥,星居辰。以十月與角、亢晨出,曰大章。〔2〕蒼蒼然,星若躍而陰出旦,是謂“正平”。起師旅,其率必武;其國有德,將有四海。其失次,有應(yīng)見婁。
【注釋】〔1〕《索隱》引孫炎云:“淵,深也。大獻萬物于深,謂蓋藏之于外耳。”〔2〕“大章”,《漢志》作“天皇”。疑“大章”誤。
困敦歲:〔1〕歲陰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與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有應(yīng)見昴。
【注釋】〔1〕《索隱》引孫炎云:“困敦,混沌也。言萬物初萌,混沌于黃泉之下也?!薄?〕“泉”,《漢志》作“宗”。
赤奮若歲:〔1〕歲陰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晧。黫然黑色甚明?!?〕其失次,有應(yīng)見參。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言陽氣奮迅。若,順也。”〔2〕“黫”,音y1n。當(dāng)居不居,居之又左右搖,未當(dāng)去去之,與他星會,其國兇。所居久,國有德厚。其角動,乍小乍大,若色數(shù)變,人主有憂。
其失次舍以下,〔1〕進而東北,三月生天棓,〔2〕長四丈,末兌。進而東南,三月生彗星,長二丈,類彗。退而西北,三月生天欃,長四丈,末兌。退而西南,三月生天槍,長數(shù)丈,兩頭兌。謹(jǐn)視其所見之國,不可舉事用兵。其出如浮如沉,其國有土功;如沉如浮,〔3〕其野亡。〔4〕色赤而有角,其所居國昌。迎角而戰(zhàn)者,〔5〕不勝。星色赤黃而沉,所居野大穰?!?〕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憂。歲星入月,其野有逐相;與太白斗,〔7〕其野有破軍。
【注釋】〔1〕“舍”,宿也。失次在一宿以下。有人改為“一舍以上”?!?〕“天棓”,與下文“天欃”、“天槍”都是彗星,只是生在東北曰天棓,生在西北曰天欃,生在西南曰天槍。彗星則是泛指?!?〕“有土功”,國土有所收獲?!?〕“野亡”,失地?!?〕“迎角”,逢歲星有芒角?!?〕“穰”,豐收?!?〕“斗”,相遇。
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yīng)星,曰紀(jì)星。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察剛氣以處熒惑。〔1〕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禮失,〔2〕罰出熒惑,〔3〕熒惑失行是也。出則有兵,〔4〕入則兵散?!?〕以其舍命國。熒惑為勃亂,殘賊、疾、喪、饑、兵。反道二舍以上,居之,〔6〕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因與俱出入,〔8〕國絕祀?!?〕居之,殃還至,〔10〕雖大當(dāng)小;〔11〕久而至,〔12〕當(dāng)小反大。其南為丈夫喪,北為女子喪。〔13〕若角動繞環(huán)之,及乍前乍后,左右,殃益大。與他星斗,〔14〕光相逮,〔15〕為害;不相逮,不害。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國可以禮致天下。
【注釋】〔1〕“剛”,一作“罰”,以“罰”為是。言赤帝之神伺察懲罰之氣,以決定熒惑的遲速運動?!?〕“禮失”,地上失禮的國家?!?〕“罰出熒惑”,以熒惑顯現(xiàn)出對其征罰。懲罰即顯現(xiàn)在失行上?!?〕“出”,熒惑出現(xiàn)于該國所相應(yīng)的星座。〔5〕“入”,隱沒?!?〕“居”,停留。〔7〕“五月”、“七月”、“九月”,《漢書·律歷志》說:火星留十日,逆行十七度,六十二日,復(fù)留十日。合計不出九十日,不足二宿。此處所言“五月”、“七月”、“九月”,實為夸張之辭?!?〕“因與俱出入”,言火星停留,九月以后仍在該舍?!?〕“國絕祀”,亡國而不再有祭祀的人,即沒有繼位的國君?!?0〕《索隱》云:“還音旋。旋,速也?!薄把赀€至”,言禍殃來得早。〔11〕“雖大當(dāng)斜,雖然顯現(xiàn)的天象災(zāi)禍大,但由于現(xiàn)形快而實際災(zāi)禍小。〔12〕“久而至”,隔了很久才來?!?3〕“南為丈夫喪,北為女子喪”,言熒惑守輿鬼南,男人受害;守輿鬼北,女人受害?!?4〕“斗”,光芒相及?!端问贰ぬ煳闹尽吩唬骸皟审w俱動而直觸,離復(fù)合,合復(fù)難,曰斗?!薄?5〕“光相逮”,光相接觸。
法,出東行十六舍而止,〔1〕逆行二舍,六旬;〔2〕復(fù)東行,自所止數(shù)十舍,〔3〕十月而入西方;〔4〕伏行五月,〔5〕出東方。其出西方曰“反明”,〔6〕主命者惡之。東行急,一日行一度半?!?〕【注釋】〔1〕“出”,日出前火星晨初出現(xiàn)于東方?!皷|行十六舍而止”,據(jù)《漢志》出東行二百七十六日,歷百五十九度。以平均每舍十三度計,十六舍當(dāng)二百八度,誤差較大。王元啟以為此處每舍合十度?!?〕“逆行二舍,六旬”,《漢志》為逆行六十二日,十七度。〔3〕“數(shù)十舍”,可能是“十?dāng)?shù)舍”之誤?!?〕“十月而入西方”,《漢志》云“復(fù)順行二百七十六日”,此處十月計二百九十五日,誤差也較大?!?〕“伏行五月”,《漢志》伏行百四十六日,與此五月近?!?〕“其出西方”,火星伏而昏復(fù)出西方是不可能的,此是假想的占語?!?〕“一日行一度半”,《漢志》順行平均為九十二分度之五十三。
其行東、西、南、北疾也,兵各聚其下,〔1〕用戰(zhàn),順之勝,逆之?dāng)?。熒惑從太白,軍憂;離之,軍卻;出太白陰,〔2〕有分軍;行其陽,〔3〕有偏將戰(zhàn)。當(dāng)其行,太白逮之,破軍殺將。其入守犯太微、軒轅、營室,主命惡之。心為明堂,熒惑廟也。謹(jǐn)候此。
【注釋】〔1〕“兵各聚其下”,《漢書·天文志》說:“東行疾則兵聚于東方,西行疾則兵聚于西方。”此處文意當(dāng)與《漢志》同?!?〕“出太白陰”,言熒惑在太白北面?!?〕“行其陽”,行至太白南面。
歷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黃帝,主德,女主象也。歲填一宿,其所居國吉。未當(dāng)居而居,若已去而復(fù)還,還居之,其國得土,不乃得女。若當(dāng)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東去,其國失土,不乃失女,不可舉事用兵。其居久,其國福厚;易,福薄。
【注釋】〔1〕“歷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言以歷元時與斗宿相會,來推定填星的方位?!端麟[》引晉灼曰:“常以甲辰之元始建斗,歲鎮(zhèn)一宿,二十八歲而周天?!奔匆詺v元從斗宿開始,每年行一宿推定。甲辰當(dāng)是甲寅之誤?!疤钚恰保置?zhèn)星,屬中央土。其一名曰地侯,主歲。歲行十三度百十二分度之五,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歲周天。其所居,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重致天下。〔1〕禮、德、義、殺、刑盡失,而填星乃為之動搖。
【注釋】〔1〕“可以重致天下”,木星以義致天下,火星以禮致天下,土星以重致天下。各以其德取得天下的信任?!爸亍?,倚重,看重。
贏,為王不寧;其縮,有軍不復(fù)。填星,其色黃,九芒,音曰黃鐘宮。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贏,有主命不成,〔1〕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曰縮,有后戚,〔2〕其歲不復(fù),〔3〕不乃天裂若地動。
【注釋】〔1〕“主命不成”,國君將亡?!?〕“后戚”,王后有悲戚事?!?〕“其歲不復(fù)”,這年將亡而不得復(fù)生。
斗為文太室,填星廟,天子之星也。
木星與土合,〔1〕為內(nèi)亂,饑,主勿用戰(zhàn),?。凰畡t變謀而更事;〔2〕火為旱;金為白衣會若水?!?〕金在南曰牝牡,〔4〕年谷熟;金在北,歲偏無?!?〕火與水合為焠,〔6〕與金合為鑠,〔7〕為喪,皆不可舉事,用兵大?。煌翞閼n,主孽卿;〔8〕大饑,〔9〕戰(zhàn)敗,為北軍,軍困,舉事大敗?!?〕土與水合,穰而擁閼,〔10〕有覆軍,其國不可舉事,出,亡地,入,得地;金為疾,為內(nèi)兵,〔11〕亡地。三星若合,〔12〕其宿地國外內(nèi)有兵與喪,改立公王。四星合,兵喪并起,君子憂,小人流。〔13〕五星合,是為易行,〔14〕有德,受慶,改立大人,掩有四方,子孫蕃昌;無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注釋】〔1〕講完木火土三個外行星之后,以下對它們與其它行星會合所引起的社會治亂再作一綜合性的介紹。先說木星與其它行星會合的影響,次說火星、土星,再說三星、四星、五星相遇,條理分明?!?〕“水”,與水合。“變謀”,改變政策?!案隆保兏龅拇笫?。〔3〕“火為旱;金為白衣會若水”,言木與火合為旱;木與金合有喪亡疾病,并且有水災(zāi)?!?〕“金在南曰牝牡”,言當(dāng)木與金會合時,金在木南面曰牝牡。木陽,金陰,故稱雄雌。〔5〕“歲偏無”,歲無收成?!?〕“焠”,火入水中為“焠”?;鹦?、水星相遇,也將發(fā)生焠的現(xiàn)象?!?〕“鑠”,熔化。金星與火星合,象征著金屬遇到了火,要發(fā)生熔化?!?〕“主孽卿”,產(chǎn)生作孽的公卿?!?〕“大饑”,陳仁錫指出饑前之“大”為“木”字之誤,王元啟貶為瞽說。今從陳說。言火與木相遇為饑,“戰(zhàn)敗,為北軍,軍困,舉事大敗”?!氨避姟?,敗軍也?!?0〕“穰”,音r2ng,稻麥豐收?!伴憽?,音8,堵塞。水遇到土,水流為土壩所阻?!?1〕“內(nèi)兵”,叛軍。〔12〕“三星”,指前已述及的木、火、土三星?!?3〕“小人流”,指因兵荒引起的人民流亡。〔14〕“易行”,改換行動。
蚤出者為贏,贏者為客。晚出者為縮,縮者為主人。必有天應(yīng)見于杓星。同舍為合?!?〕相陵為斗,〔2〕七寸以內(nèi)必之矣?!?〕【注釋】〔1〕“同舍為合”,兩行星處于同一宿為合?!?〕“陵”,《集解》引孟康曰:“陵,相冒占過也?!庇忠f昭曰:“突掩為陵?!本鞘恰!傲辍迸c“凌”相通,作兩星凌犯解?!?〕“必之矣”,《索隱》引韋昭云:“必有禍也?!币卜鞘??!氨刂币鉃楸囟òl(fā)生。言兩星在七寸以內(nèi)相遇,必定發(fā)生凌斗的現(xiàn)象。七寸大約相當(dāng)于一度,已光芒相及?!墩x》曰:“斗謂光芒相及?!泵峡翟唬骸胺福叽缫褍?nèi)光芒相及也?!笨梢娖叽鐑?nèi)謂之凌犯,也稱為斗。
五星色白圜,〔1〕為喪旱;赤圜,則中不平,為兵;青圜,為憂水;黑圜,為疾,多死;黃圜,則吉。赤角犯我城,〔2〕黃角地之爭,白角哭泣之聲,青角有兵憂,黑角則水。意行窮兵之所終?!?〕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春風(fēng)秋雨,冬寒夏暑,〔4〕動搖常以此。〔5〕【注釋】〔1〕“白圜”,由于地球大氣的變化而在五星周圍形成的白色光圈?!?〕“赤角”,星四周產(chǎn)生的赤色芒角。〔3〕“意”,《集解》引徐廣曰一作“志”。“志行窮兵之所終”,言五種芒角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皆是窮兵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王元啟認為此句為衍文,其言不確?!?〕“春風(fēng)秋雨,冬寒夏暑”,為風(fēng)調(diào)雨順之象。此與五星同色相合?!?〕“動搖常以此”,是指由于五星生圜和芒角而起的社會動搖。王元啟將此句移置于言土星中之“填星乃為之動搖”后,不當(dāng)。填星出百二十日,而逆西行,西行百二十日,〔1〕反東行?!?〕見三百三十日而入,入三十日復(fù)出東方?!?〕太歲在甲寅,鎮(zhèn)星在東壁,故在營室?!?〕【注釋】〔1〕“百二十日”,據(jù)《漢書·律歷志》,晨始見,順行八十七日,留三十四日,計一百二十一日,與《天官書》出百二十日相當(dāng)?!稘h志》曰:逆行百一日,留三十三日,計一百三十四日,與《天官書》百二十日差十四日,故王元啟以為此處為百三十日之誤?!?〕“反東行”,下缺載日數(shù)。據(jù)下文“見三百三十日”來看,當(dāng)缺“九十日”三字?!?〕土星一個會合周期為三百七十日,行十二度。此處“見三百三十日”,伏三十日,為一年大概日數(shù)的說法?!?〕“故在營室”,《天官書》以甲寅年為歷元,歷元正月時日月五星具在營室。此處甲寅年鎮(zhèn)星在營室,下文太白“以攝提格之歲,與營室晨出東方”均為明證,此采自顓頊歷。唯《天官書》歲星紀(jì)年采自他說,歲星甲寅年與斗、牽牛晨出,與此不合。察日行以處位太白。〔1〕曰西方,秋,日庚、辛,主殺。殺失者,罰出太白。太白失行,以其舍命國。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入東方,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2〕其入西方,〔3〕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當(dāng)出不出,當(dāng)入不入,是謂失舍,不有破軍,必有國君之篡。
【注釋】〔1〕“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太白與日相距最大角距不到五十度,故可以通過考察太陽的行度來判斷太白的方位?!?〕“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據(jù)《漢志》:金星晨始見,凡二百四十四日,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八十三日,行星百十三度。十八宿二百三十五度,與《漢志》差九度;日數(shù)則差四天。十一舍合一百四十三度,與《漢志》差三十度;日數(shù)則差四十七天?!?〕“其入西方”,此句前當(dāng)缺夕出西方的天數(shù)和行度。〔4〕“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漢志》曰,夕始見,凡見二百四十一日,行星二百四十一度;伏十六日,逆行十四度。十六日太陽順行十六度,加星逆行十四度,計三十度,與三舍三十九度差九度,逆行日數(shù)則相同。
其紀(jì)上元,〔1〕以攝提格之歲,與營室晨出東方,至角而入,與營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2〕與角晨出,入畢,與角夕出,入畢;與畢晨出,入箕,與畢夕出,入箕;與箕晨出,入柳,與箕夕出,入柳;與柳晨出,入營室,與柳夕出,入營室。凡出入東西各五,為八歲,二百二十日,〔3〕復(fù)與營室晨出東方。其大率,歲一周天。其始出東方,行遲,率日半度,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舍;上極而反,東行,行日一度半,一百二十日入?!?〕其庳,〔5〕近日,曰明星,柔;高,遠日,曰大囂,剛。其始出西方,行疾,率日一度半,百二十日;上極而行遲,日半度,百二十日,旦入,〔6〕必逆行一二舍而入。其庳,近日,曰大白,柔;高,遠日,曰大相,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7〕【注釋】〔1〕“其紀(jì)上元”,其歷紀(jì)的上元。指日月五星同聚于營室的那一年(甲寅年正月),作為歷法的起算點。〔2〕“至角而入”,言在金星與太陽的會合運動中,第一次與營室晨出東方,第二次與角,第三次與畢,第四次與箕,第五次與柳晨出,第六次又回到與營室晨出。五個會合周期正好八年。每個會合周期合五百八十四日,行五百八十四度。自營室順行一周再行至角,為二十八宿加十六宿,合四十四宿,自角宿順行一周再行至畢宿為四十六宿,平均為四十五宿,每宿以十三度計,為五百八十五度。這就是第一次營室晨出、第二次角宿晨出、第三次畢宿晨出等的意義。〔3〕“二百二十日”,應(yīng)為“二千九百二十日”之誤,此為三百六十五日之八倍?!?〕“一百二十日入”,《天官書》之金星行度不計逆行,晨出順行(行遲)一百二十日,每日行半度,合六十度。上極而反以后,每日行一度半,一百二十日行一百八十度,合計為二百四十度,與《漢志》正合。此處云“必逆行一二舍而入”是不可能的,必為衍文?;驊?yīng)云“必遲行五舍而入”,下文“逆行”句也同此例?!?〕“庳”,同“卑”,低也?!?〕“旦入”,“且入”之誤?!?〕“出以辰、戌,入以丑、未”,言晨出辰位,夕出戌位;晨入丑位,夕入未位。
當(dāng)出不出,未當(dāng)入而入,天下偃兵,兵在外,入。未當(dāng)出而出,當(dāng)入而不入,天下起兵,有破國。其當(dāng)期出也,其國昌。其出東為東,入東為北方;出西為西,入西為南方。〔1〕所居久,其鄉(xiāng)利;易,其鄉(xiāng)兇。
【注釋】〔1〕“入西為南方”,以上數(shù)句言金星出沒的方位,及其占卜與所主方位的國家的關(guān)系。
出西至東,正西國吉。出東至西,正東國吉。其出不經(jīng)天;〔1〕經(jīng)天,天下革政。
【注釋】〔1〕“其出不經(jīng)天”,金星為內(nèi)行星,只能在日旁運動,故晚上不能見到其運行經(jīng)過中天,故有此占。一說晝見為中天。
小以角動,兵起。始出大,后小,兵弱;出小,后大,兵強。出高,用兵深吉,淺兇;庳,淺吉,深兇。日方南金居其南,〔1〕日方北金居其北,曰贏,侯王不寧,用兵進吉退兇。日方南金居其北,日方北金居其南,曰縮,侯王有憂,用兵退吉進兇。用兵象太白:太白行疾,疾行;遲,遲行。角,敢戰(zhàn)。動搖躁,躁。圜以靜,靜。順角所指,吉;反之,皆兇。出則出兵,入則入兵。赤角,有戰(zhàn);白角,有喪;黑圜角,憂,有水事;青圜小角,憂,有木事;黃圜和角,〔2〕有土事,有年?!?〕其已出三日而復(fù)有微入,入三日乃復(fù)盛出,是謂耎,〔4〕其下國有軍敗將北。其已入三日又復(fù)微出,出三日而復(fù)盛入,其下國有憂;師有糧食兵革,遺人用之;卒雖眾,將為人虜。其出西失行,外國??;其出東失行,中國敗。其色大圜黃滜,〔5〕可為好事;其圜大赤,兵盛不戰(zhàn)。
【注釋】〔1〕“日方南”,大陽位于赤道南。〔2〕“圜和角”,王元啟曰“圜”、“角”不并存,以上“圜”、“圜小”、“圜和”皆為衍字?!?〕“有年”,豐熟的年成?!?〕“耎”,音ru3n,軟弱?!?〕“滜”,同“澤”。
太白白,比狼;赤,比心;黃,比參左肩;蒼,比參右肩;黑,比奎大星。五星皆從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居實,〔1〕有得也;居虛,〔2〕無得也。行勝色,色勝位,〔3〕有位勝無位,有色勝無色,行得盡勝之。出而留桑榆間,〔4〕疾其下國。上而疾,未盡其日,〔5〕過參天,〔6〕疾其對國。上復(fù)下,下復(fù)上,有反將。其入月,〔7〕將僇?!?〕金、木星合,光,〔9〕其下戰(zhàn)不合,兵雖起而不斗;合相毀,野有破軍。出西方,昏而出陰,陰兵強;暮食出,小弱;夜半出,中弱;雞鳴出,大弱:是謂陰陷于陽。其在東方,乘明而出陽,陽兵之強;雞鳴出,小弱;夜半出,中弱;昏出,大弱:是謂陽陷于陰。太白伏也,以出兵,兵有殃。其出卯南,南勝北方;出卯北,北勝南方;正在卯,東國利。出酉北,北勝南方;出酉南,南勝北方;正在酉,西國勝。
【注釋】〔1〕“居實”,星居于合居之宿?!?〕“居虛”,居于贏縮后所達之宿。〔3〕“行勝色,色勝位”,金星行度贏縮變化所引起的影響,又要大于金星所處方位的影響?!?〕“留桑榆間”,從桑、榆樹陰的縫隙間看金星,不見位置的變化?!?〕“未盡其日”,沒有達到那些天數(shù)?!?〕“過參天”,三分天過其一。天從東到西為六辰,三分之一為二辰。舊解似是而非?!?〕“入月”,月掩星。〔8〕“僇”,通“戮”?!皩J”,將有刑戮?!?〕“光”,兩星相合而光不及也。王元啟以為此處“金木”為“金水”之誤。
其與列星相犯,小戰(zhàn);五星,大戰(zhàn)。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國?。怀銎浔?,北國敗。行疾,武;〔1〕不行,文?!?〕色白五芒,出蚤為月蝕,晚為天夭及彗星,〔3〕將發(fā)其國?!?〕出東為德,舉事左之迎之,〔5〕吉;出西為刑,舉事右之背之,〔6〕吉。反之皆兇。太白光見景,〔7〕戰(zhàn)勝。晝見而經(jīng)天,是謂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
【注釋】〔1〕“行疾,武”,太白行疾,有武事?!?〕“文”,文事。〔3〕“天夭”,即天妖,有妖星出現(xiàn)?!?〕“將發(fā)其國”,災(zāi)異將發(fā)主在與其相應(yīng)的國家?!?〕“左之迎之”,從左面迎著它?!?〕“右之背之”,從右面背著它?!?〕“景”,通“影”。
亢為疏廟,太白廟也。太白,大臣也,其號上公。其他名殷星、太正、營星、觀星、宮星、明星、大衰、大澤、終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緯。大司馬位謹(jǐn)候此?!?〕【注釋】〔1〕“大司馬”,《晉志》曰:“太白主大臣,其號上公也,大司馬位謹(jǐn)候此?!眲t大司馬為太白大臣之官名。
察日辰之會,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罰出辰星,以其宿命國。
【注釋】〔1〕“辰星”,水星與太陽相距最大的角距不超過一辰,故曰“辰星”,此上二句言觀察太陽、水星的交會,可以推知水星的方位。
是正四時: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婁、胃東五舍,〔1〕為齊;仲夏夏至,夕出郊東井、輿鬼、柳東七舍,為楚;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東四舍,為漢;仲冬冬至,晨出郊東方,與尾、箕、斗、牽牛俱西,〔2〕為中國。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
【注釋】〔1〕“郊”,通“效”,見也?!皷|五舍”,太陽東面的五宿。〔2〕“俱西”,俱在太陽以西。
其蚤,為月蝕;晚,為彗星及天夭。其時宜效不效為失,追兵在外不戰(zhàn)。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饑。其當(dāng)效而出也,色白為旱,黃為五谷熟,赤為兵,黑為水。出東方,大而白,有兵于外,解。常在東方,其赤,中國勝;其西而赤,外國利。無兵于外而赤,兵起。其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外國大敗,中國勝;其與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國利。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辰星不出,太白為客;其出,太白為主。出而與太白不想從,野雖有軍,不戰(zhàn)。出東方,〔2〕太白出西方;若出西方,太白出東方,為格,野雖有兵不戰(zhàn)。失其時而出,為當(dāng)寒反溫,當(dāng)溫反寒。當(dāng)出不出,是謂擊卒,兵大起。其入太白中而上出,破軍殺將,客軍勝;下出,客亡地。辰星來抵太白,太白不去,將死。正旗上出,〔3〕破軍殺將,客勝;下出,客亡地。視旗所指,以命破軍。其繞環(huán)太白,若與斗,大戰(zhàn),客勝。兔過太白,〔4〕間可椷劍,〔5〕小戰(zhàn),客勝。兔居太白前,軍罷;出太白左,小戰(zhàn);摩太白,有數(shù)萬人戰(zhàn),主人吏死;出太白右,去三尺,軍急約戰(zhàn)。青角,兵憂;黑角,水。赤行窮兵之所終。
【注釋】〔1〕木星主義,火星主禮,土星主德,金星主殺,水星主刑,故言水星“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出東方”,此下六句言水出東方,則金出西方;水出西方,則金出東方,為格。“格”,為不和同。水出于金,母子關(guān)系,故雖不和同,而有兵不戰(zhàn)?!?〕“旗”,此字與下文另一“旗”字,《正義》釋為旗星。不過《天官書》五星占幾乎沒有言及行星與具體恒星相犯的占事,獨此處上下兩次言及,似不可能?!稘h志》兩“旗”字均作“其”,此處上下兩“旗”字應(yīng)為“其”字之誤。〔4〕“兔”,《廣雅》云:“辰星謂之兔星?!眲t兔為辰星之別名,也即天欃星。〔5〕“椷”,音h2n,通“函”。“間可椷劍”,中間可容一劍。
兔七命,〔1〕曰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細爽、能星、鉤星。其色黃而小,出而易處,〔2〕天下之文變而不善矣。兔五色,青圜憂,白圜喪,赤圜中不平,黑圜吉。赤角犯我城,黃角地之爭,白角號泣之聲。
【注釋】〔1〕“命”,即名?!?〕“其色黃而小,出而易處”,這是辰星的特征。王元啟以為此句當(dāng)移至下文“黑圜吉”句之末,為五色中的一色。其實不妥。兔五色是帶圜的,此處并無圜。此段先言七命,次言總的特征,再言五色圜,后言五色芒角,若說五色圜色不全,則五色芒角也不全。其實不必全載。
其出東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數(shù)二十日,〔1〕而反入于東方;其出西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數(shù)二十日,而反入于西方。其一候之營室、角、畢、箕、柳。〔2〕出房、心間,地動。
【注釋】〔1〕“四十八日”,應(yīng)是“四十八度”之誤。出東方至入東方,兩個基本數(shù)據(jù)一是度數(shù),一是日數(shù),此處開頭載舍數(shù),后面載日數(shù),有了日數(shù)以后,中間就不可能再載日數(shù),必是將舍數(shù)折合成度數(shù)。如取一舍為十二度,四十八正是四舍之度數(shù)。下文“四十八日”同樣是“四十八度”之誤。據(jù)《漢志》水星出東方凡見二十八日,行星二十八度。出西方,凡見二十六日,行星二十六度?!短旃贂匪d誤差較大?!?〕與室、角、畢、箕、柳的會合周期,只適合于太白,置于此有誤。
辰星之色:春,青黃;夏,赤白;秋,青白,而歲熟;冬,黃而不明。即變其色,其時不昌。春不見,大風(fēng),秋則不實;夏不見,有六十日之旱,月蝕;秋不見,有兵,春則不生;冬不見,陰雨六十日,有流邑,〔1〕夏則不長。
【注釋】〔1〕“邑”,村鎮(zhèn)或家室?!傲饕亍保匆驗?zāi)禍造成的流民。
角、亢、氐,兗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1〕牽牛、婺女,楊州。虛、危,青州。營室至東壁,并州???、婁、胃,徐州。昴、畢,冀州。觜觿、參,益州。東井、輿鬼,雍州。柳、七星、張,三河?!?〕翼、軫,荊州。
【注釋】〔1〕“江、湖”,指江、浙、贛沿江一帶?!?〕“三河”,指河南、河?xùn)|、河內(nèi)三郡。
七星為員官,辰星廟,蠻夷星也。
兩軍相當(dāng),日暈;暈等,力鈞;厚長大,有勝;薄短小,無勝。重抱,大破;無抱,為和;背,不和,為分離相去。直為自立,立侯王;破軍殺將。負且戴,〔1〕有喜。圍在中,中勝;在外,外勝。青外赤中,以和相去;赤外青中,以惡相去。氣暈先至而后去,居軍勝。先至先去,前利后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軍不勝。見而去,其發(fā)疾,雖勝無功。見半日以上,功大。白虹屈短,上下兌,有者下大流血。日暈制勝,近期三十日,遠期六十日。
【注釋】〔1〕“負且戴”,陳仁錫曰:“日旁如半環(huán)向日曰‘抱’;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曰‘背’;青赤氣長而立旁曰‘直’。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曰‘負’;形如直狀其上微氣在日上曰‘戴’?!?br/>
其食,食所不利;〔1〕復(fù)生,生所利;〔2〕而食益盡,為主位?!?〕以其直及日所宿,加以日時,用命其國也?!?〕【注釋】〔1〕“食所不利”,此占卜指日食而言。謂發(fā)生日食時太陽所處星宿對應(yīng)的國家不利?!?〕“生所利”,復(fù)生后所在星宿對應(yīng)的國家有利?!?〕“食益盡,為主位”,謂食盡,咎在主位?!?〕“以其直”,以其所對的方位?!叭账蕖保査幍男撬??!叭諘r”,發(fā)生日食的日期及時刻。此以方位、星宿、日期、時刻綜合起來考慮,用以判斷所當(dāng)國家的命運。日食日期及時刻的占文見下文。
月行中道,〔1〕安寧和平。陰間,多水,陰事。外北三尺,陰星。〔2〕北三尺,太陰,〔3〕大水,兵。陽間,驕恣。陽星,多暴獄。太陽,〔4〕大旱、喪也。角,天門,〔5〕十月為四月,十一月為五月,十二月為六月,水發(fā),近三尺,遠五尺?!?〕犯四輔,〔7〕輔臣誅。行南北河,〔8〕以陰陽言,旱水兵喪。
【注釋】〔1〕“中道”,月行有三道:中道、陽道、陰道。太陽的行道有黃道、光道、中道三種名稱。此處中道即黃道?!?〕“陰星”,陳仁錫據(jù)《漢志》在此句下補“多亂”二字。言之有理?!?〕“太陰”,即月行太陰道?!端麟[》曰:“太陰、太陽,皆道也?!敝械琅c太陰道之間為陰間,中道與太陽道之間為陽間。中道北三尺處有陰星,中道以北三尺為陰道。七寸為一度,三尺為四度余,為黃道與白道間的夾角。此“三尺”為約數(shù)?!?〕“太陽”,太陽道。此太陽道是指月亮南行的陽道,非太陽運行的黃道?!?〕“角,天門”,角為天門,并非兩個星座?!?〕“水發(fā),近三尺,遠五尺”,言凡月經(jīng)過天門,六個月以后水發(fā);水深近則三尺,遠則五尺?!?〕《索隱》曰:“‘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薄?〕“南北河”,指南河、北河各三星?!?〕“以陰陽言,旱水兵喪”,月行北河為陰,有水和兵;月行南河為陽,有旱和喪。
月蝕歲星,其宿地,饑若亡;熒惑也,亂;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強國以戰(zhàn)??;辰星也,女亂;蝕大角,主命者惡之;心,則為內(nèi)賊亂也;列星,其宿地憂。
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復(fù)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復(fù)始?!?〕故月蝕,常也;日蝕,為不臧也。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濟也。庚、辛,華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日蝕,國君;月蝕,將相當(dāng)之。
【注釋】〔1〕此《天官書》所載交食周期,為中國最早之紀(jì)錄,但有缺誤。按所載月數(shù)統(tǒng)計,實為一百二十一月,非一百十三月。而此兩個月數(shù)均不等于交食年的倍數(shù),故必有誤?!端麟[》據(jù)《三統(tǒng)歷》得:六月者七,五月者一,又六月者一,五月者一,凡一百三十五月而復(fù)始。有人以為此處即一百三十五月之交食周期,只是文字有缺誤而已。〔2〕以上為日月食以十干表示的日期和時刻的占文。甲乙主海外,所以說“不占”?!稘h志》日期占下還載有十二時辰的占文,現(xiàn)附載于此:“子周,丑翟,寅趙,卯鄭,辰邯鄲,巳衛(wèi),午秦,未中山,申齊,酉魯,戌吳越,亥燕代?!眹市?,〔1〕大而赤,狀類南極。〔2〕所出,其下起兵,兵強;其沖不利。
【注釋】〔1〕“國皇星”,《正義》說其特征為“去地三丈,如炬火”。《集解》引孟康曰“歲星之精散所為”?!?〕“類南極”,即類南極老人星。昭明星,〔1〕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所出國,起兵,多變。
【注釋】〔1〕“昭明星”,《釋名》曰:“氣有一枝,末銳似筆。亦曰筆星也?!薄都狻芬峡翟弧盁苫笾薄N鍤埿?,〔1〕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去地可六丈。
【注釋】〔1〕“五殘星”,《索隱》引孟康曰:“星表有青氣如暈,有毛,填星之精也。”大賊星,〔1〕出正南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shù)動,有光。
【注釋】〔1〕“大賊星”,《集解》引孟康曰:“形如彗,九尺,大白之精。”司危星,〔1〕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類太白。
【注釋】〔1〕“司危星”,《集解》引孟康曰:“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獄漢星,〔1〕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shù)動,察之中青。此四野星所出,〔2〕出非其方,其下有兵,沖不利。
【注釋】〔1〕“獄漢星”,《集解》引孟康曰:“亦填星之精?!薄?〕“四野星”,五殘、大賊、司危、獄漢合為“四野星”。四填星,所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維咸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見,下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燭星,〔1〕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所燭者,城邑亂。
【注釋】〔1〕“燭星”,《集解》引孟康曰:“亦填星之精?!比缧欠切?,如云非云,命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注釋】〔1〕“歸邪”,《集解》引孟康曰:“星有兩赤彗上向,上有蓋,狀如氣,下連星?!毙钦撸鹬?,其本曰火。〔1〕星眾,國吉;少則兇。
【注釋】〔1〕“其本曰火”,《漢志》作“其本曰人”。王元啟以為”火”為“人”之誤,恐非是。此句與下文“其本曰水”相應(yīng)。
漢者,亦金之散氣,其本曰水。漢,星多,多水;少則旱,其大經(jīng)也。〔1〕【注釋】〔1〕“大經(jīng)”,大概的規(guī)律。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往者,兵發(fā)其下。
天狗,狀如大奔星,〔1〕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2〕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下圜如數(shù)頃田處,〔3〕上兌者則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注釋】〔1〕“大奔星”,大的火流星的形象名稱?!?〕“所墮及”,能夠墮至地面的。此是指隕石,在大氣中來不及燃燒完而落至地面?!?〕“圜如數(shù)頃田”,非指隕石有數(shù)頃田大,而是指隕坑。〔4〕“破軍殺將”,由于這種大的隕石很少見,故用于“破軍殺將”之占。
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1〕其見也,不種而獲;不有土功,必有大害。〔2〕【注釋】〔1〕“上兌”,以上描述的格澤星狀態(tài),類似北極光。〔2〕“大害”,《星經(jīng)》和《漢志》、《晉志》均作“大客”。蚩尤之旗,類彗而后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旬始,出于北斗旁,狀如雄雞。其怒,青黑,象伏鱉。枉矢,類大流星,蛇行而倉黑,望之如有毛羽然。長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見,兵起。星墜至地,則石也。河、濟之間,時有墜星。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于有道之國。
【注釋】〔1〕“天精而見景星”,《集解》引孟康曰:“精,明也?!薄端麟[》引韋昭云:“精謂清朗也。”凡望云氣,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余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里?!?〕云氣有獸居上者,勝?!?〕【注釋】〔1〕“屬”,連續(xù)?!跋聦俚亍?,下連地?!?〕“勝”,作戰(zhàn)勝利?!稌x志》:“軍上氣,高勝下,厚勝薄,實勝虛,長勝短,澤勝枯。”自華以南,〔1〕氣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氣正赤。恒山之北,氣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間,氣皆黑。江、淮之間,氣皆白。
【注釋】〔1〕“華”,華山。
徒氣白?!?〕土功氣黃。車氣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騎氣卑而布?!?〕卒氣摶?!?〕前卑而后高者,疾;前方而后高者,兌;后兌而卑者,卻。其氣平者其行徐。前高而后卑者,不止而反。氣相遇者,卑勝高,兌勝方。氣來卑而循車通者,〔4〕不過三四日,〔5〕去之五六里見;氣來高七八尺者,不過五六日,去之十余里見;〔6〕氣來高丈余二丈者,不過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見。
【注釋】〔1〕“徒氣”,徒眾之氣。徒氣白,預(yù)示得徒眾的云氣為白色。下同。〔2〕“布”,廣布。〔3〕“摶”,音tu2n,義為盤旋。有的版本作“搏”,王元啟認為,依《莊子》“摶扶搖而上”,與“騎氣卑而布”正好相對?!?〕“車通”,即車轍。為避武帝諱而改作“通”?!?〕“不過三四日”,言不過三四日,軍情即現(xiàn)。軍情即指前面所說的疾、卻、行徐、反。〔6〕“去之十余里見”,指離開十余里尚能見到。看到的遠近與云氣的高低有關(guān)。下同。
稍云精白者,〔1〕其將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絕遠者,〔2〕當(dāng)戰(zhàn)。青白,其前低者,戰(zhàn)勝;其前赤而仰者,戰(zhàn)不勝。陣云如立垣。杼云類杼?!?〕軸云摶兩端兌?!?〕杓云如繩者,〔5〕居前亙天,其半半天。其蛪者類闕旗故。〔6〕鉤云句曲。諸此云見,以五色合占。而澤摶密,其見動人,〔7〕乃有占;兵必起,合斗其直?!?〕【注釋】〔1〕“稍云”,《漢志》作“捎云”,當(dāng)從《漢志》,搖捎之義?!?〕“大根”,大的根基?!扒敖^遠”,前端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杼”,音zh),指織布機上的梭?!?〕“軸云摶兩端兌”,軸云成螺旋狀,兩端尖?!妒酚浿疽伞氛J為“云摶”當(dāng)為“摶云”二字倒置,應(yīng)讀作“杼云類杼軸,摶云兩端兌”。王元啟認為“云摶”為衍文,當(dāng)讀作“杼云類杼軸,兩端兌”。〔5〕“杓云如繩狀”,形如繩狀的條狀云?!?〕“蛪”,音ni8,通“霓”,狀如虹之云。此句《漢志》作“霓云者,類斗旗故”?!?〕“動人”,引人注目。這是由于具有潤澤、盤旋、密集的云氣不多見,故以為占?!?〕“合斗其直”,占卜打仗勝敗,視其云所直宿也。
王朔所候,〔1〕決于日旁。日旁云氣,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
【注釋】〔1〕“王朔”,漢人,善望氣。
故北夷之氣如群畜穹閭,〔1〕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2〕云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注釋】〔1〕“群畜穹閭”,為北夷人的生活風(fēng)俗特征,猶如南人尚舟船幡旗?!榜烽偂保端麟[》引作“弓閭”,即弓形的居室,以氈為之,俗稱蒙古包。〔2〕“廣野氣成宮闕然”,此即海市蜃樓景象。
故候息秏者,入國邑,視封疆田疇之正治,〔1〕城郭室屋門戶之潤澤,次至車服畜產(chǎn)精華。實息者,吉;虛秏者,兇。
【注釋】〔1〕“封疆田疇”,疆界內(nèi)的田地?!罢巍保?。
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1〕是謂卿云。卿云,喜氣也。若霧非霧,衣冠而不濡,見則其域被甲而趨。〔2〕【注釋】〔1〕“輪囷”,圓形的谷倉?!?〕“被甲而趨”,即披甲奔走,前去打仗。
夫雷電、蝦虹、〔1〕辟歷、〔2〕夜明者,〔3〕陽氣之動者也,春夏則發(fā),秋冬則藏,故候者無不司之。
【注釋】〔1〕《史記志疑》引孫侍御云:“蝦,《漢志》作赮,皆霞字之異體?!贝苏f有理。王元啟將“蝦”釋作赤色,似不合文義。〔2〕“辟歷”,疾雷?!?〕“夜明”,如天開眼。
天開縣物,〔1〕地動坼絕。〔2〕山崩及徙,川塞溪垘?!?〕水澹地長,澤竭見象。城郭門閭,閨臬槁枯:〔4〕宮廟邸第,人民所次。謠俗車服,觀民飲食。五谷草木,觀其所屬。倉府廄庫,四通之路。六畜禽獸,所產(chǎn)去就;魚鱉鳥鼠,觀其所處。鬼哭若呼,其人逢俉。〔5〕化言誠然?!?〕【注釋】〔1〕“天開縣物”,《集解》引孟康曰:“謂天裂而見物象,天開示縣象?!薄翱h”,通“懸”。〔2〕“坼絕”,斷裂?!佰濉保鬰h8?!?〕“垘”,土填塞?!跋獔帯?,山谷崩塌填塞?!?〕“閨臬槁枯”,《漢志》作“潤息槁枯”,當(dāng)從《漢志》?!皾櫹㈤驴荨?,義為繁榮或衰落?!?〕“逢俉”,相逢而驚?!?〕“化”,音6,通“訛”。“化言”,妖言?!妒酚浿疽伞氛f:“四字二韻,化即訛省。”
凡候歲美惡,〔1〕謹(jǐn)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chǎn)氣始萌;〔3〕臘明日,〔4〕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fā)陽氣,故曰初歲;正月旦,王者歲首;〔5〕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7〕【注釋】〔1〕“歲美惡”,每歲年成之好壞?!?〕“歲始”,一歲的開始。古時有以冬至或臘為歲始,也有以夏歷的十一月朔日、十二月朔日或正月朔日為歲首?!?〕冬至陰氣達到極盛,同時陽氣開始萌動。“產(chǎn)氣”即陽氣?!?〕“臘明日”,即臘日之后的一天為歲首。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為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者,古之遺俗也?!蓖踉獑⒄J為“臘明日”即立春日。此說不妥?!墩f文解字》曰:“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奔炊梁笕煲詢?nèi)為臘日,故臘非立春也。據(jù)前注所引,臘即先秦新年之遺俗。好比今用陽歷而民間過春節(jié)也?!?〕正朔由王者頒布,歲首由王者選定,故曰“正月旦,王者歲首”,而與“臘明日,人眾卒歲”相區(qū)別?!?〕“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夏歷四季之區(qū)分,始自立春,終于大寒,故以立春為四時之終始點。〔7〕“四始”,年月日時之始合稱為“四始”,但不可能每年立春和正月朔都在同一天。
而漢魏鮮集臘明正月旦決八風(fēng)。〔1〕風(fēng)從南方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菽為小雨,〔2〕趣兵;〔3〕北方,為中歲;東北,為上歲;〔4〕東方,大水;東南,民有疾疫,歲惡。故八風(fēng)各與其沖對,課多者為勝。多勝少,久勝亟,〔5〕疾勝徐。旦至食,〔6〕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昳至,為黍;至下,為菽;下至日入,為麻。欲終日有云,〔7〕有風(fēng),有日。日當(dāng)其時者,深而多實;〔8〕無云,有風(fēng)日,當(dāng)其時,淺而多實;有云風(fēng),無日,當(dāng)其時,深而少實;有日,無云,不風(fēng),當(dāng)其時者稼有敗。如食頃,小敗;熟五斗米頃,大敗。則風(fēng)復(fù)起,有云,其稼復(fù)起。各以其時用云色占種所宜。其雨雪若寒,歲惡。
【注釋】〔1〕“魏鮮”,漢代占候者?!凹D明正月旦決八風(fēng)”,言于臘明日和正月旦兩種歲首以八風(fēng)為占卜?!凹保瑲w納?!?〕“菽”,豆也?!叭州摹?,戎豆或胡豆,即大豆也。“為”,成也?!?〕“趣”,同“促”?!叭け保慈州某?,配以小雨,促成兵起也?!?〕“中歲”,中等年成。“上歲”,豐收年?!?〕“亟”,此處作“短”解。〔6〕“旦”,旦時?!笆场保硶r。均西漢以前的習(xí)稱。一天共分夜半、夜大半、雞鳴、晨時、平旦、日出、早食、食時、東中、日中、日昳(西中)、時、下、日入、昏時、夜食、人定、夜少半十六個時段,與東漢以后一日十二時段分法不同?!?〕“欲終日”,此下依《漢志》刪去“有雨”二字?!坝?,希望?!敖K日”,整日?!?〕“深而多實”,收獲期間長而且結(jié)實多?!吧睢迸c下文“淺”,指收獲時期的長短。
是日光明,聽都邑人民之聲。聲宮,則歲善,吉;商,則有兵;徵,旱;羽,水;角,歲惡。
或從正月旦比數(shù)雨?!?〕率日食一升,〔2〕至七升而極;〔3〕過之,不占。數(shù)至十二日,日直其月,〔4〕占水旱。為其環(huán)域千里內(nèi)占,則為天下候,竟正月?!?〕月所離列宿,〔6〕日、風(fēng)、云,占其國。然必察太歲所在。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7〕此其大經(jīng)也。
【注釋】〔1〕“比數(shù)雨”,排著日子計算下雨的日期?!?〕“日食一升”,即一日下雨,民食一升;二日十雨,民食二升。下同?!?〕“而極”,而止?!?〕“日直其月”,即以初一至十二日對應(yīng)于一月至十二月,占水旱。〔5〕“竟正月”,以整個的正月各日為占?!?〕“月所離列宿”,言要對廣大的地域進行占卜,則需考察正月中各日的雨情,以月亮所在的星宿,再配以日、風(fēng)、云,來考察對應(yīng)地域的水旱及豐歉。〔7〕“在金,穰;木,饑;火,旱”,此是以太歲(而非歲星)所處的方位來占豐歉,在金,即西方申酉戌三個方位穰;在水,即北方亥子丑三個方位毀;在木,即東方寅卯辰三個方位饑;在火,即南方巳午未三個方位旱。
正月上甲,風(fēng)從東方,宜蠶;風(fēng)從西方,若旦黃云,惡。
冬至短極,縣土炭,〔1〕炭動,〔2〕鹿解角,蘭根出,泉水躍,略以知日至?!?〕要決晷景。〔4〕歲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對為沖,歲乃有殃?!?〕【注釋】〔1〕“冬至短極,縣土炭”,“土炭”,即燃燒后的木炭?!翱h土炭”,將土炭放于稱衡上,使其平衡,然后觀察稱衡的變化?!都狻芬峡翟唬骸跋榷寥?,縣土炭于衡兩端,輕重適均,冬至日陽氣至則炭重,夏至日陰氣至則土重。”又引晉灼曰:“蔡邕《律歷記》:‘候鐘律權(quán)土炭,冬至陽氣應(yīng)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yīng)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先后,五日之中?!彼^陽氣、陰氣,系指干燥之氣和潮濕之氣。〔2〕“炭動”,言稱衡的高低有了變化。此實際是記載了古人發(fā)明的測量空氣濕度以報雨情的一種方法??諝鉂穸却螅撂繌目諝庵形氲乃侄?,則土炭加重而下沉,使稱衡失去平衡?!?〕“略以知日至”,言以炭動、鹿角、蘭根等動植物候,能大致判斷冬至的先后。〔4〕“要決晷景”,主要以晷影的長短來決定冬至的日期。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1〕及至五家、三代,〔2〕紹而明之,〔3〕內(nèi)冠帶,外夷狄,分中國為十有二州,仰則觀象于天,俯則法類于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三光者,陰陽之精,氣本在地,而圣人統(tǒng)理之。
【注釋】〔1〕“世主”,君主?!皻v日月星辰”,推算日月星辰,制定歷法?!?〕“五家、三代”,即五帝三王?!?〕“紹”,紹繼,繼承?!懊髦?,發(fā)揚之?!?〕“圣人統(tǒng)理之”,圣人根據(jù)這些天象物候進行綜合研究分析,而制定歷法。
幽厲以往,尚矣。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yīng),其文圖籍祥不法?!?〕是以孔子論六經(jīng),紀(jì)異而說不書?!?〕至天道命,〔3〕不傳;傳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雖言不著?!?〕【注釋】〔1〕“祥”,《正義》引顧野王云:“祥,吉兇之先見也?!奔磧醇霈F(xiàn)前所見的先兆?!?〕“紀(jì)異而說不書”,即只紀(jì)異象而不書應(yīng)驗之事?!?〕“天道命”,言天道性命,實指有關(guān)天文學(xué)的學(xué)問。〔4〕“雖言不著”,言天文學(xué)的學(xué)問不輕易外傳,即使傳授,也不必一一深告,其大指微妙,全在天性自悟。如果傳的并不是能做這種工作的人,即使一一告知,也不能領(lǐng)會。“不著”,不明白。
昔之傳天數(shù)者:高辛之前,重、黎;〔1〕于唐、虞、羲、和;〔2〕有夏,昆吾;〔3〕殷商,巫咸;〔4〕周室,史佚、萇弘;〔5〕于宋,子韋;鄭則裨灶;〔6〕在齊,甘公;〔7〕楚,唐眜;趙,尹皋;魏,石申夫?!?〕【注釋】〔1〕“重、黎”,《左傳》載蔡墨曰:“少昊氏之子曰黎,為火正,號祝融?!崩杓椿鹫?,知天數(shù)?!渡袝房住秱鳌吩唬骸爸?,直龍反,少昊之后。黎,高陽之后?!敝貫樯賲鞘闲痰暮蟠涿ⅲ铻榈垲呿湼哧柺蠈O子祝融。此是第一代重、黎,其子孫各繼其位為重、黎,至高辛氏時仍有此官,帝摯時衰廢。〔2〕“羲、和”,羲、和之官可推至黃帝時代,《史記·歷書》《索隱》引《系本》說:“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薄渡袝虻洹氛f:“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后舜禹和夏代均有羲、和之官?!?〕“昆吾”,《正義》引虞翻云:“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4〕“巫咸”,《正義》曰:“巫咸,殷賢臣也,本吳人,冢在蘇州常熟海隅山上?!薄妒酚浿疽伞芬蔀椤拔滓牎敝`。〔5〕“史佚,萇弘”,《正義》曰:“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也。萇弘,周靈王時大夫也?!薄?〕“裨灶”,《正義》曰:“裨灶,鄭大夫也。”〔7〕“甘公”,《集解》引徐廣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魯人?!薄墩x》引《七錄》云:“楚人,戰(zhàn)國時作《天文星占》八卷?!薄端鍟愤€載甘德著《甘氏四七法》一卷?!?〕“石申夫”,《正義》引《七錄》云:“石申,魏人,戰(zhàn)國時作《天文》八卷?!笔闲彰稘h書·藝文志》和《續(xù)漢書·天文志》都寫作“石申夫”。
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jì),三紀(jì)而大備:此其大數(shù)也。為國者必貴三五?!?〕上下各千歲,然后天人之際續(xù)備?!?〕【注釋】〔1〕“貴”,注重?!叭濉?,《索隱》以為指三十歲小變和五百歲大變。王元啟認為非是,應(yīng)是五百歲一大變,三五即三大變,故下有“上下各千歲”之文。由于是“為國者”,而非傳天數(shù)者,應(yīng)注重三十歲小變和五百歲大變。今從前說。〔2〕“續(xù)備”,繼續(xù)溝通。傳天數(shù)者是溝通天和人之間聯(lián)系的使者,由于天變,對于天運規(guī)律的認識也應(yīng)隨之進行續(xù)補。
太史公推古天變,未有可考于今者。蓋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1〕日蝕三十六,〔2〕彗星三見,〔3〕宋襄公時星隕如雨?!?〕天子微,諸侯力政,五伯代興,〔5〕更為主命。〔6〕自是之后,眾暴寡,大并小。秦、楚、吳、越,夷狄也,為強伯?!?〕田氏篡齊,〔8〕三家分晉,〔9〕并為戰(zhàn)國。爭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shù)屠,因以饑饉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10〕言從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wù)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1〕【注釋】〔1〕“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孔子據(jù)魯史資料,以編年體形式,編成《春秋》一書,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終于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計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春秋》載三十六次日食如下:隱公三年二月乙巳;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十七年十月朔;莊公十八年三月朔,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三十年九月庚午朔;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十二年三月庚午朔,十五年五月朔;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朔,十五年六月辛卯朔;宣公八年七月庚子朔,十年四月丙辰朔,十七年六月癸卯朔;成公十六年六月丙辰朔,十七年七月丁巳朔;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十五年八月丁巳朔,二十年十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十月庚辰朔,二十三年一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八月癸巳朔,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昭公四年七月甲辰朔,十五年六月丁巳朔,十七年六月甲戌朔,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三十年十二月辛亥朔;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十五年八月庚辰朔。后世稱《春秋》三十七次日食,還包括獲麟以后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的一次日食?!?〕“彗星三見”,《春秋》三次彗星紀(jì)錄為: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東方?!?〕“宋襄公時星隕如雨”,此引星隕如雨的年代有誤,實為魯莊公七年而非宋襄公時。宋襄公時有隕石記載?!?〕“五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6〕“更為主命”,以次行使盟主的命令?!?〕“為強伯”,秦祖初封于西戎,楚祖初封于荊蠻,吳祖、越祖初封于東越,地位低微,皆戎夷之地,故言“夷狄”。后秦穆、楚莊、吳闔閭、越句踐時皆國勢強大,得以封伯?!?〕“田氏篡齊”,齊為姜姓國,周安王二十三年齊康公卒,田和立為齊侯,篡奪齊國政權(quán)?!?〕“三家分晉”,周安王二十六年,魏武侯、韓文侯、趙敬侯滅晉,共分其地?!?0〕“十二諸侯”,指春秋十二諸侯,它們是魯、齊、晉、秦、楚、宋、衛(wèi)、陳、蔡、曹、鄭、燕?!捌邍?,指戰(zhàn)國七雄秦、楚、齊、燕、韓、趙、魏。〔11〕“凌雜”,凌亂龐雜?!泵}”,指細小瑣事。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1〕斗秉兼之,〔2〕所從來久矣。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吳、楚之疆,候在熒惑,占于鳥衡。燕、齊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虛、危。宋、鄭之疆,候在歲星,占于房、心。晉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參罰。
【注釋】〔1〕“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星經(jīng)》二十八舍主十二州的分法如下:“角亢,鄭之分野,兗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牽牛,吳越之分野,楊州;須女虛,齊之分野,青州;危室壁,衛(wèi)之分野,并州;奎婁,魯之分野,徐州;胃昴,趙之分野,冀州;畢觜參,魏之分野,益州;東井輿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張,周之分野,三河;翼軫,楚之分野,荊州也?!薄?〕“斗秉兼之”,言斗柄所主之地域,也大致與二十八宿主十二州相仿。斗柄通過十二辰指向,主不同地域之占候?!?〕“秦之疆也,侯在太白”,古人以中原為天下之中央,秦在西,故以金星為“候”,以西方星宿為“占”?!袄?、弧”是另一套二十八宿系統(tǒng)之宿名。下可推知,不再加注。
及秦并吞三晉、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國?!?〕中國于四海內(nèi)則在東南,為陽;〔2〕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3〕占于街南,畢主之。其西北則胡、貉、月氏諸衣旃裘引弓之民,為陰;陰則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故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于勃、碣。是以秦、晉好用兵,復(fù)占太白,太白主中國;〔5〕而胡、貉數(shù)侵掠,獨占辰星,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其大經(jīng)也。此更為客主人?!?〕熒惑為孛,〔7〕外則理兵,內(nèi)則理政。故曰“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諸侯更強,時災(zāi)異記,無可錄者。
【注釋】〔1〕“河山”,黃河、華山?!?〕“四海內(nèi)”,《正義》引《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之內(nèi)?!薄澳蠟殛?,北為陰。故東南為陽,西北為陰?!?〕“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外行星為陽,內(nèi)行星為陰,即木火土為陽,金水為陰。《正義》云:“日,陽也。歲星屬東方,熒惑屬南方,填星屬中央,皆在南及東,為陽也?!薄?〕“于街南,畢主之”、“于街北,昴主之”,昴畢間有天街二星,為黃道所經(jīng),所以主國界。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街南近畢,街北近昴,故曰“于街南,畢主之”、“于街北,昴主之”?!?〕“太白主中國”,秦、晉屬西北,為陰,占辰星太白。然秦、晉好用兵,必與中國發(fā)生關(guān)系,故太白也主中國。〔6〕“更為客主人”,《正義》引《星經(jīng)》云:“辰星不出,太白為客;辰星出,太白為主人。”〔7〕“孛”,悖亂。熒惑主悖亂,所以下文說,唯有賢明的君主,一定要觀察熒惑之所在。
秦始皇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滅六王,〔1〕并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因以張楚并起,三十年之間兵相駘藉,〔2〕不可勝數(shù)。自蚩尤以來,未嘗若斯也。
【注釋】〔1〕“六王”,韓王安、趙王遷、魏王假、楚王負芻、燕王喜、齊王建?!?〕“駘”,音t2i?!榜~藉”,踐踏。
項羽救巨鹿,枉矢西流,山東遂合從諸侯,西坑秦人,誅屠咸陽。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諸呂作亂,日蝕,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數(shù)丈,天狗過梁野;〔3〕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見,〔4〕長則半天。其后京師師四出,〔5〕誅夷狄者數(shù)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熒惑守斗;朝鮮之拔,星茀于河戍;〔6〕兵征大宛,星茀招搖: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由是觀之,未有不先形見而應(yīng)隨之者也。
【注釋】〔1〕“東井”,秦之分野。漢王入秦,五星從歲星聚于東井,是高祖受命的符應(yīng)?!?〕“參、畢”,晉之分野。高祖出擊匈奴,至平城被冒頓圍困七日,故有“月暈參、畢七重”之應(yīng)?!?〕“天狗”,大的火流星?!疤旃愤^梁野”,言天狗流過梁地的田野而墜于地?!?〕“蚩尤之旗”,彗尾彎曲的彗星?!?〕“京師師四出”,指元光元年衛(wèi)青伐匈奴,元狩二年霍去病擊胡,元鼎五年路博德破南越等?!?〕“茀”,音b$,即孛星?!昂邮?,即河南、河北?!?〕“犖”,音lu^?!盃螤巍保置鞯臉幼印?br/>
夫自漢之為天數(shù)者,星則唐都,氣則王朔,占歲則魏鮮。故甘、石歷五星法,唯獨熒惑有反逆行;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蝕,〔1〕皆以為占。
【注釋】〔1〕“薄蝕”,《集解》引韋昭曰:“氣往迫之為薄,虧毀為食?!?br/>
余觀史記,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無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嘗盛大而變色;日月薄蝕,行南北有時:此其大度也。故紫宮、房心、權(quán)衡、咸池、虛?!?〕列宿部星,〔2〕此天之五官坐位也,為經(jīng),不移徙,大小有差,闊狹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為緯,見伏有時,所過行贏縮有度。
【注釋】〔1〕“房心、權(quán)衡、咸池、虛?!?,二十八宿四象中的主體星宿?!?〕“列宿部星”,列宿各部之星。
日變修德,月變省刑,〔1〕星變結(jié)和。凡天變,過度乃占。國君,強大有德者昌;弱小飾詐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無之。夫常星之變希見,而三光之占亟用。日月暈適,〔2〕云風(fēng),此天之客氣,其發(fā)見亦有大運。然其與政事俯仰,最近天人之符。此五者,天之感動。為天數(shù)者,必通三五。〔3〕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注釋】〔1〕“省刑”,減少刑罰?!?〕“適”,至也?!叭赵聲炦m”,義為日月暈的發(fā)生?!?〕“三五”,《索隱》認為是指日月星三辰和五大行星;王元啟以為是指上文所言五百歲三大變。
蒼帝行德,天門為之開。〔1〕赤帝行德,天牢為之空?!?〕黃帝行德,天夭為之起?!?〕風(fēng)從西北來,必以庚、辛。一秋中,〔4〕五至,大赦;三至,小赦。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暈圍,常大赦,載謂有太陽也。〔5〕一曰:白帝行德,畢、昴為之圍;圍三暮,德乃成;不三暮,及圍不合,德不成。二曰:以辰圍,不出其旬。黑帝行德,天關(guān)為之動?!?〕天行德,天子更立年;〔7〕不德,風(fēng)雨破石。三能、三衡者,天廷也。〔8〕客星出天廷,有奇令。
【注釋】〔1〕王元啟認為自“蒼帝行德”至篇末當(dāng)移入上段“最近天人之府”之后。“天門”,指角宿。春天,萬物萌發(fā),蒼帝行德,故天門開?!?〕“天牢”,在斗魁下。夏陽主舒,萬物競長,赤帝行德,赦宥罪犯,故天牢空?!?〕“天夭為之起”,少長曰“夭”?!疤熵矠橹稹保瓷匍L之物開始形成。〔4〕“一秋中”,以下五句言在秋季西北風(fēng)若五至,則主大赦,若三至,則主小赦?!?〕“載謂有太陽也”,意義不明。王元啟以為是前候歲之注文衍入。〔6〕“天關(guān)”,此星在五車南。天關(guān)動,言黑帝行德,天關(guān)行動也?!?〕“天子更立年”,舊注釋作天子更改年號。根據(jù)文義,在四季終了之后,便進入下一年,似為改年之義?!?〕“三能、三衡”,《正義》曰:“言三臺三衡(三衡者,北斗為衡,太微為衡,參四星為衡)者,皆天帝之庭,號令舒散平理也,故言三臺三衡。言若有客星出三臺三衡之廷,必有奇異教令也。”王元啟說:“《正義》以杓、三星為天廷,其說無稽。又《索隱》、《正義》皆蒙上三臺為解,故辭費而義晦。”故認為“三能三”以下有缺文。
譯文 天上的星座可以分為五大區(qū)域,稱為五宮。在中宮正中央的一顆星稱為天極星。它比附近的星都較明亮,常居于固定的位置不動,故稱其為太一。旁邊三顆星為三公,也有人把它們稱為天帝的子屬。在后面成鉤形的四顆星中,最末一顆較亮,為正妃,其余三顆星為后宮的嬪妃之類,像匡衛(wèi)一樣環(huán)繞著天極星的十二顆星為藩臣,它們合起來稱為紫宮。
正對北斗斗口的三顆星,向北面下垂,而呈端點尖銳的三角形,若隱若現(xiàn),稱作陰德,或叫做天一。紫宮左面的三顆星叫天槍;右面的五顆星叫天棓;后面的六顆星通過銀河直達營室的星座,稱為閣道。
北斗七星,這就是《尚書》所說的考察旋、璣、玉衡的運動來確定七項政事的星座。斗杓連著東方蒼龍的角,斗衡正當(dāng)著南斗的中央,斗魁則正好枕在參宿的頭。因此,十二個月的月建可以用以下三種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初昏時用斗杓的指向走月建,杓在地理上的分野相當(dāng)于華山的西南部;夜半時以斗衡所對定月建,衡相當(dāng)于中州的河濟之間的區(qū)域;平旦時以斗魁所指定月建,斗魁相當(dāng)于代郡東北的區(qū)域。北斗為天帝的車子,它在中央運轉(zhuǎn),代表著天帝循行并節(jié)制四方。陰陽和四時的建立,五行的分配,節(jié)氣和日月行度的確定,各種歷紀(jì)的配合,都決定于北斗的運動。
與斗魁相對的匡扶天帝的六顆星,稱為文昌宮。其中第一顆叫上將,第二顆叫次將,第三顆叫貴相,第四顆叫司命,第五顆叫司中,第六顆叫司祿。在斗魁里面,是貴人的牢獄。在斗魁下方的六顆星,每兩顆兩顆相近,叫做三能。三能的顏色相同,表示君臣協(xié)和;如果顏色不同,表示君臣互相違逆。在北斗第六顆星旁的是輔星,輔星如果明亮而且接近,則輔臣親睦,國家強盛;如果遠離而且暗淡,則輔臣疏遠,國家衰弱。
斗杓的末端有兩顆星,較近的一顆是矛,稱為招搖;較遠的一顆是盾,稱為天鋒。有如鉤似環(huán)的十五顆星,附屬于斗杓,稱為賤人之牢。如果牢中星多,則表示獄里囚犯多;如果星少,則犯人得到開脫。
如果天一、槍、棓、矛、盾五顆星顫動,芒角增大,將有戰(zhàn)爭發(fā)生。
東宮之神為蒼龍。其代表星座為房、心二宿。心宿為無王頒布政令的明堂,其中大星為天王,前后兩顆小星為王子。這三顆星不希望它們在一直線上,在一直線上則天王施政有了疏失。房宿為天府,又稱為天駟。天駟的北面一星即是右邊的驂馬。旁邊有兩顆星稱為衿,即車的鉤鈐。北邊的一顆星為衿,即車轄。東北彎曲環(huán)繞的十二顆星稱為旗,旗中有四顆星稱為天市,又有六顆星稱為市樓。天市里如果星多,表示國庫充足;如果星少,表示國庫空虛。房宿南方的一群星稱為騎官。
角宿左邊的星為理,主刑法;右邊的星為將,主軍事。角宿旁邊的大角星,是天王的朝廷。大角星的兩邊各有三顆星,成鉤狀,分立如鼎的三只足,稱為攝提。攝提星,它正對著斗杓所指的方向,可以更準(zhǔn)確地用以指示時節(jié),所以攝提格的名稱由此而來。攝提格,就是攝提星至的意思??核逓橥鈴R,它主管疾病。它的南北兩顆大星,稱為南門。氐宿為天的根,主管疫癘。
尾宿有九顆星,代表著君臣,如果互相排斥離絕,則君臣不和。箕宿代表著調(diào)弄是非的客卿,它主管著口舌之象。
火星如果侵犯和守候在角宿,將有戰(zhàn)事發(fā)生?;鹦乔址阜克?、心宿,也是王者忌諱的事情。
南宮之神為朱鳥。它的代表星座為權(quán)、衡。衡為太微,是日月五星的宮廷。環(huán)繞護衛(wèi)著它的十二顆星,稱為蕃臣:西面為將星;東面為相星;南面四星為執(zhí)法;中間為端門;端門的左右為掖門。門內(nèi)的六顆星為諸侯,里面的五顆星稱為五帝座。后面聚集著的十五顆星,眾星光芒蔚茂,稱為郎位。旁邊有一顆亮星,稱為將位。月亮和五星循著正常的軌道順行進入太微,則觀察它們的出行和在其內(nèi)守候的情況,如有違犯,由天子派使臣進行誅罰;如果月亮和五星是逆入的,就如不按軌道運行一樣,以所侵犯之位,責(zé)罰相應(yīng)的官員。如果侵犯的是帝座,則群臣相從謀為不軌的行跡已經(jīng)顯露;如果是金星、火星侵犯,則情況尤其嚴(yán)重。在太微的西邊有五顆成橢形的星座叫作少微,為士大夫。權(quán)為軒轅,軒轅為黃龍星座的主體。其前面的一顆大星為女主的象征,旁邊的小星則是侍御的嬪妃和后宮之屬。月亮和五星對于權(quán)星的守犯情況,其占卜的原則與衡星一樣。
東井是主管水事的星宿。它的西面成曲形的星座名叫鉞。鉞的北面是北河,南面是南河。兩星分立南北,猶如天闕。日月五星通過其間,就像天津一樣。輿鬼宿,主管祠鬼的事,它的中間,有白色的積氣,稱為質(zhì)星,也叫做積尸?;鹦侨绻睾蛟谀?、北河,則戰(zhàn)爭將起,五谷不登。因此,有德的人先成形于衡宿;帝王將游觀,先成形于天潢(五帝車舍);有傷敗的事,先成形于鉞宿;有禍害之事,先成形于井宿;有誅殺的事,先成形于質(zhì)宿。
柳宿為朱鳥的喙,主管草木之事。七星宿為脖頸,為朱鳥的喉,所以柳宿主管急事。張宿為鳥的嗉囊,所以是廚子,主管飲宴客人。翼宿是鳥的羽翼,主管遠客到來之事。
軫宿為車子,主管風(fēng)。它旁邊有一顆小星,名叫長沙,這顆星一般比較暗,但有時能達到與軫宿四星相同的亮度。如果五星進入軫宿,那么戰(zhàn)爭就即將發(fā)生了。軫宿南面的一群星星,稱為天庫樓。天庫中有五車,即五柱星。五柱星中如果星數(shù)眾多,且芒角閃動,不成行列,則主車馬騷動。
西宮之神為白虎,其代表星為咸池。咸池星為天五潢,即五帝的車駕和館舍。火星入五潢,主旱;金星入五潢,有兵;水星入五潢,為大水。五潢中有三柱,每柱各三顆星。如果三柱不成行列,就會有戰(zhàn)爭。
奎宿又叫封豕,即大豬,主管開溝渠之事;婁宿主管眾兵聚集;胃宿為天的谷倉;胃宿南面諸星稱為 積,為堆積牲飼的地方。
昴宿為髦頭星,即代表白虎頭上的長毛。它是主管胡人的星宿;又主白衣會,主管喪事和獄事。畢宿叫做罕車,像插著旌旗的車子,它代表邊境的軍隊,主管狩獵。畢宿大星旁邊的一顆小星叫作附耳,附耳如果搖動,表示有讒賊亂臣在人君之側(cè)。昴宿和畢宿之間為天街,是日月五星的通道。天街的北面為陰國,南面為陽國。
參宿為白虎的主體。中間成一直線橫著的三顆星,就是衡石;其下三顆向下垂的星稱為罰,主斬伐芟刈之事;外圍的四顆大星,就是白虎的左右肩和兩股。另有三顆小星在參宿之北,稱為觜觿,為白虎的頭,主管守軍之事。在參宿之南有四顆星為天廁,天廁下有一顆星為天矢。天矢呈黃色,則吉利;呈青色、白色或黑色,則兇。在參宿西面分三處羅列著的呈彎曲形的九顆星,其一名天旗,二名天苑,三名九游。在參宿的東面有一顆大星叫作狼。狼星如果生出芒角或改變顏色,則盜賊就多了。下面有四顆星叫作弧,與狼相對。狼星與地平之間有一顆大星,叫做南極老人星。如果老人星出現(xiàn),則社會安定;如果不見,將有戰(zhàn)亂。老人星常于秋分前后見于南郊。
附耳星如果進入畢宿之中,那就有戰(zhàn)爭發(fā)生了。
北宮之神為玄武。其代表星為虛宿和危宿。危宿的形狀像屋蓋;虛宿主管哭泣之事。
在虛宿、危宿之南聚集著許多星,叫做羽林天軍。在羽林軍的西面為壘星,或叫做鉞星。在羽林軍的旁邊有一顆大星為北落星。如果北落微弱或者不見,羽林軍顫動并且星數(shù)稀少,這時如果五星侵犯北落或進入羽林軍,則有兵災(zāi)。如果是火、金、水三星犯入,情況就更為嚴(yán)重;火星主軍憂;水星主水患;木、土星主軍隊吉利。危宿之東有六顆星,兩兩排列,叫作司空。
營室為天上的清廟,又是天帝的離宮。有閣道與之相通。銀河中有四顆星,叫做天駟。旁邊一顆星為王良,王良如果閃動,就是策馬的象征,則人間就將到處有車騎奔馳了。其旁邊有八顆星,橫渡銀河,稱為天潢。天潢旁邊是江星。江星一動,人就要涉水了。
杵、臼四顆星,在危宿的北面。它旁邊的匏瓜星,如果有青黑星守著,那么魚、鹽就要貴了。
南斗六星為天帝的廟,在它的北面為建星。建星的形狀彎曲如旗。牽牛星(牛宿)主管犧牲之事,在它的北面為河鼓。河鼓中的大星為上將,兩旁的小星為左右將。牛宿的東邊為婺女宿。在婺女宿的北面為織女星,織女為天帝之孫女。
太陽一個月運行一個星次,月亮一個月運行一周天而超行一個星次,因此觀察日月的行度,可以揆度歲星運動的順逆。歲星在五行中屬東方木,主春,其判定季節(jié)的干支為甲、乙。有失義和國家,其征罰就顯示在歲星上面。相對于正常運行,歲星有盈有縮,以它所在的星宿占卜相對應(yīng)國家的命運。歲星所在星宿相對應(yīng)的國家不可以去討伐,這個國家可以征伐其它的國家。歲星運行超過它所應(yīng)在的星宿,便稱為贏,未到達應(yīng)在的星宿,則稱為縮。歲星超舍,其相應(yīng)的國家將有兵災(zāi),但國家不會覆滅;歲星縮舍,所當(dāng)?shù)膰矣袘n患,將有戰(zhàn)將死亡,國家傾敗。如果歲星所在的地方,其它行星也都相從而聚于一宿,則其相應(yīng)的國家可以義統(tǒng)率天下。
在攝提格這一歲(寅年),歲陰向左(順時針)指向寅位,歲星則右行(逆時針)居于丑位。在正月時,歲星與斗、牽牛在清晨時同出現(xiàn)于東方。這時歲星名叫監(jiān)德,其顏色青蒼而有光。如果歲星運行失了星次,這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柳宿。其歲早期有大水,晚期干旱。
歲星晨見東方以后,順行十二度,用時一百日而停止,再逆行八度,用時一百日;然后再順行。歲星一年行三十度又十六分度之七,平均每天行十二分度之一,計十二年而運行一周天。在每一個會合周期中,開始于晨出東方,結(jié)束于黃昏時隱沒于西方。
在單閼這一歲(卯年),歲陰在卯位,歲星居子位,二月時與婺女、虛、危三宿在清晨時同現(xiàn)于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降入,其顏色大而有光。當(dāng)歲星失次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張宿。這一年有大水。
執(zhí)徐歲(辰年),歲陰在辰位,歲星居亥位。歲星在三月時與營室、東壁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青章,其顏色青青而章明。如果歲星失次,其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軫宿。此年早期有旱災(zāi),晚期有水災(zāi)。
大荒駱歲(巳年),歲陰在巳位,歲星居戌位。歲星在四月與奎宿、婁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跰踵,其顏色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赤色而且有光。如果歲星失次,這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亢宿。
敦牂歲(午年),歲陰在午位,歲星居酉位。歲星以五月與胃宿、昴宿、畢宿辰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開明,其顏色炎炎有光。這年應(yīng)該息武事,不利于治軍,只對公王有利。歲星如果失次,這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房宿。此年早期旱,晚期大水。
葉洽歲(未年),歲陰在未位,歲星居申位。歲星以六月與觜宿、參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長列,其顏色明亮而有光,這時利于用兵。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箕宿。
涒灘歲(申年),歲陰在申位,歲星居未位。歲星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大音,其顏色為明亮的白光。如果歲星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牛宿。
作鄂歲(酉年),歲陰在酉位,歲星居午位。歲星以八月與柳宿、七星、張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長王,其顏色灼灼有光芒。此年國家昌盛,五谷豐收。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危宿。雖有旱情,但仍昌盛,有女喪,人民有疾苦。
閹茂歲(戌年),歲陰在戌位,歲星居巳位。歲星以九月與翼宿、軫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天睢,其色白而光輝盛大。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東壁。此年有大水和女喪。
大淵獻歲(亥年),歲陰在亥位,歲星居辰位。歲星以十月與角宿、亢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大章,呈蒼青色。它好像是早晨突然從陰地里跳出來似的,這就叫做正平。與歲星所在星次相對應(yīng)的國家如果用兵,其將帥必定勇武;如果國家有德,將能使四海臣服。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婁宿。
困敦歲(子年),歲陰在子位,歲星居卯位。歲星以十一月與氐宿、房宿、心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天泉,呈玄黑色,但很明亮,此年江池水產(chǎn)昌盛,但不利于用兵。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昴宿。
赤奮若歲(丑年),歲陰在丑位,歲星居寅位。歲星以十二月與尾宿、箕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天皓,呈煙黑色,但很清楚。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參宿。
歲星有一定的行度,如果當(dāng)居某宿而不居,或者雖然居其位但左右搖動,不該去而又提早離去,與其它星會合,那么所當(dāng)?shù)膰矣袃?。歲星在其宿久居不行,則所當(dāng)之國有厚德。如果其有芒角且顫動,其光芒時大時小,顏色數(shù)變,則人主有憂。
歲星失次超過一宿以上,盈入東北,則三個月生天棓,長四丈,末端銳;盈入東南,三個月生彗星,長二丈,形狀像掃帚;退縮入西北,三個月生天欃,長四丈,末端銳;退縮入西南,三個月生天槍,長數(shù)丈,兩頭尖銳。應(yīng)該謹(jǐn)慎地觀察歲星的贏縮狀況,其對應(yīng)的國家不可舉事用兵。歲星出現(xiàn)時像要往上浮卻下沉,其對應(yīng)的國家對土地有所收獲;歲星如果像要往下沉卻又上浮,則所當(dāng)?shù)膰覍⒁獑适恋?。歲星的顏色赤而有芒角,其所居的國家昌盛。如果趕在歲星生芒角時去打仗,將不能取得勝利。星色赤黃而且下沉,則所當(dāng)?shù)膰覍@得大豐收。歲星的顏色青白而赤灰,而所對應(yīng)的國家將有憂患。月食歲星,則所對應(yīng)的國家有逐相之事。歲星與太白相遇,所當(dāng)?shù)膰揖鸵惺〉能婈犃恕?br/>
歲星一名攝提,一名重華,一名應(yīng)星,一名紀(jì)星。營室為天上的清廟,也就是歲星的廟。
觀察懲罰之氣,以判定熒惑的方位。熒惑在五行中屬火,主夏,其判定季節(jié)的干支為丙、丁。如果有失禮的國家,其懲罰就顯示在熒惑上,這就是熒惑失行。熒惑出現(xiàn)則有兵,消失則兵散,以它所在星宿的分野判斷兇吉,熒惑代表了勃亂、傷殘、賊害、疾病、死喪、饑饉和兵災(zāi)。熒惑逆行二宿以上,然后停留在那里,則三個月有殃;五個月受到敵軍的攻擊;七個月失去一半土地;九個月失去大半土地;如果從晨出東方到夕入西方這個過程中,一直與該星宿同出入,則相應(yīng)的國家就要滅亡了。熒惑所停留的國家,如果災(zāi)禍很快地到來,則本來應(yīng)該嚴(yán)重的災(zāi)禍反而變小了。如果熒惑守候在輿鬼南面,則男子受害;守在北面,則女子受害。如果熒惑芒角閃動,并且繞圈打轉(zhuǎn),或者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則災(zāi)害更為嚴(yán)重。與其它行星相遇,如果光芒相及,則有災(zāi);不相及,則無災(zāi)。如果行星都跟隨熒惑聚于一宿,則其下之國就能以禮統(tǒng)率天下。
推算熒惑行度的方法是,晨出東方,順行十六宿而留;逆行二宿,計六十天;再順行十?dāng)?shù)宿,計十個月,然后夕隱沒于西方;伏行五個月,再次晨出東方,完成一個周期。熒惑夕出西方叫做反明,這是所當(dāng)之國忌諱的。熒惑向東順行快,一天行一度半。
當(dāng)熒惑向東、西、南、北方向疾行時,雙方之兵都聚集在它的下面,當(dāng)順著其運行方向用戰(zhàn)時,便獲得勝利;逆著方向時,則失敗。熒惑如果跟隨著太白,則軍隊有憂;離開太白時軍隊將退卻;熒惑出現(xiàn)在太白北邊,將有分軍攻擊;出現(xiàn)在太白南邊,將有副將出戰(zhàn);熒惑在運行過程中如果被太白趕上了,將有破軍殺將之事發(fā)生。熒惑進入并守、犯太微、軒轅、營室時,這是所當(dāng)者忌諱的事情,心宿為天上的明堂,也就是熒惑的廟,對此要謹(jǐn)慎地占候。
斗宿是各種天體運行的起算點,計算與斗宿相會的狀況,可以確定填星的位置。以五行來推算,填星屬中央土,主季夏,其判定季節(jié)的干支為戊、己。土為黃帝主德,女主的象征。填星一歲順行一宿,其所居之宿相應(yīng)的國家吉利。不當(dāng)居而居,或是已經(jīng)離開而又返回,回來后還停留著,則所當(dāng)?shù)膰覍⒌玫酵恋?,否則將得到女子。如果當(dāng)居而不居,或者已經(jīng)停留下來又向東或向西離去,則所當(dāng)?shù)膰覍适恋?,不然將喪失女子,該國不可舉事用兵。它停留得越久,其相應(yīng)國家的福分就越厚重;停留得短,則福薄。
填星另一個名字叫地侯。主年歲的豐歉。它每歲行十三度又一百十二分之五度,日行二十八分之一度,計二十八歲行一周天。在其所居的地方,如果五星都相從而聚于一宿,則其相應(yīng)的國家可以得到人們的依重而統(tǒng)率天下。如果禮、德、義、殺、刑這些維持天下的理法都喪滅了,那么填星也就會因此而動搖。
填星運行如果贏,做王的不安寧;如果縮行,則出戰(zhàn)的軍隊不得復(fù)返。填星,它的顏色是黃的,有九道芒角,音中黃鐘之宮。填星失次超過二三宿稱為贏,所當(dāng)國家的國君將要死亡,否則將有大水暴發(fā);失次遲于二三宿稱為縮,所當(dāng)之國王后將有悲戚事,該年將亡而不得復(fù)生,不然將天裂地動。
斗宿為天上的太室,填星之廟,是屬于天子之星。
木星與土星相合,將有內(nèi)亂和饑荒發(fā)生,這時不能用兵,戰(zhàn)之則?。荒拘桥c水星相合,則應(yīng)更改策略和行事;木星與火星相合主干旱;木星與金星相合為白衣會,主喪亡疾病,也主水災(zāi)。金星在木星南稱為牝牡,主當(dāng)年谷熟;金星在木星北,則當(dāng)年毫無收成?;鹦桥c水星相合為焠,與金星相合為鑠,主喪,不可以興事,用兵將大敗;火星與土星相合有憂,主有作孽的公卿,國大饑,戰(zhàn)則敗,有敗軍,軍受困,辦事將一敗涂地。土星與火星相合,谷物豐收,但國家將受到困阻,有覆滅的軍隊,所當(dāng)之國不可以興辦事業(yè),與二星所出相對應(yīng)的國家將失地,與所入相對應(yīng)的國家將得地;土星與金星相合,則主疾病,內(nèi)有叛軍,將失地。木火土三星相合,與所在星宿相當(dāng)?shù)膰覂?nèi)外均有兵與喪亡,將改立王公;如四星相合,則兵、喪二災(zāi)將同時發(fā)生,君子有憂患,下民將流亡;如果五星相合,那就要改弦更張了,有德者,受到人民的擁戴,改立為王者,統(tǒng)率著四方,子孫也蕃茂昌盛,無德者,則遭受禍殃,以至于滅亡。如果五星皆大,則影響的事也大,如果五星皆小,則事也小。
行星提早出現(xiàn)為贏,贏者為客,晚出現(xiàn)為縮,縮者為主人。二者均為失次,必有應(yīng)驗于斗杓。三行星同處于一舍為合,互相侵凌為斗,二星相距在七寸以內(nèi),就必定發(fā)生斗的現(xiàn)象。
五星有白環(huán),主喪和干旱;有赤環(huán),則內(nèi)有不平事,主兵;有青環(huán),主水患;有黑環(huán),主疾疫,多死喪;有黃環(huán),則吉利。星赤色而有芒角,則有敵人來犯我城池;星呈黃色而有芒角,則有土地的爭執(zhí);星呈白色而有芒角,將有哭泣之聲;星呈青色而有芒角,則有兵患;星呈黑色而有芒角,則有水災(zāi)。如果五星顏色相同,則天下息兵,百姓昌寧,春風(fēng)秋雨,冬寒夏暑,風(fēng)調(diào)雨順,沒有災(zāi)異。
填星晨出東方后,順行經(jīng)一百二十日,轉(zhuǎn)而向西逆行,逆行一百二十日以后,再次向東順行,共見三百三十日,而夕入西方,入伏三十日而復(fù)晨出于東方,完成一個運動周期。上元太歲在甲寅之年,鎮(zhèn)星在東壁,東壁是從營室分出的,故也就是在營室。
觀察太陽的運行可以判斷太白的方位。太白在五行中屬西方,主秋,其判定季節(jié)干支為庚、辛。太白主殺,如果刑罰有疏失,其懲罰將顯示在太白上:太白運行失常,其吉兇將呈現(xiàn)在所對應(yīng)的國家。太白晨出東方,運行十八宿,用時二百四十日;然后再隱沒于東方,伏行十一宿,用時一百三十日;夕入西方以后,伏行三宿,用時十六日而再次晨出東方。如果太白當(dāng)出不出,或者當(dāng)入不入,這是失舍,便應(yīng)在軍隊破敗,或者發(fā)生君位被篡之事,二者必居其一。
以歷紀(jì)的上元攝提格之歲(寅年),太白與營室晨出東方開始起算,自營室起,行十六宿,至角宿而隱沒于東方;伏行十二宿,至營室而夕出西方;又行十六宿,至角宿而夕入西方;伏行后再次與角宿晨出東方,完成一個會合周期,共行星四十四宿左右。第二周與角宿晨出,入于畢宿。伏行后與角宿夕出,入于畢宿,伏行后與畢宿晨出東方。第三周與畢宿晨出,入于箕宿,與畢宿昏出,入于箕宿。第四周與箕宿晨出,入于柳宿,與箕宿昏出,入于柳宿。第五周與柳宿晨出,入于營室,與柳宿夕出,入于營室。第六周又與營室晨出,完成了一個大的會合周期,凡出入東西各五次,需時八年,即二千九百二十日,再次與營室晨出東方。平均的結(jié)果是,大約一歲一周天。當(dāng)金星剛開始晨出東方時,其運行緩慢,平均一天行半度,一百二十日,必行一、二宿;達到極點后,日行一度半,一百二十日而入于東方。當(dāng)它行低而近日時,叫做明星,性柔和;當(dāng)它行高而遠日時,叫做囂,性剛強。它剛從西方出現(xiàn)時,行度較速,平均每天行一度半,共行一百二十日;達到極點后,就開始行遲,每天行半度,計一百二十日,必行一、二宿,然后夕入西方。當(dāng)它行低而近日時,叫做太白,性柔和;當(dāng)它行高而遠日時,叫做大相,性剛強。它以辰、戌方位出,以丑、未方位入。
如果太白當(dāng)出現(xiàn)而不出現(xiàn),不當(dāng)入而入,則天下將息兵,在外的兵也將返回。未當(dāng)出而出,當(dāng)入而不入,則天下將有兵災(zāi),所當(dāng)之國破敗。如果按時出入,則所當(dāng)之國昌盛:其出于東方,主東方之國;入于東方,主北方之國;出于西方,主西方之國;入于西方,主南方之國。如果停留的時間長久,則所主的那一方有利;停留短,則所主的那一方有兇。
其夕出西方,向東運行,則正西方的國家吉利;其晨出東方,向西運行,則正東方的國家吉利。金星的運行一般不能經(jīng)天,一旦經(jīng)天運行,則天下就將發(fā)生大的變革了。
太白星小而有芒角閃動,主有兵起。開始出現(xiàn)時大,后來變小,則兵弱;開始出現(xiàn)時小,后來變大,則兵強。太白出行距地高,則用兵深入吉利,不敢深入則兇;太白出行距地低,則用兵不深入吉利,深入則兇。太陽偏南方時(在赤道南)金星在日南,太陽偏北方時(在赤道北)金星在日北,則金星的運動叫做贏,主侯、王不寧,用兵時進則吉,退則兇;日在南方金星在日北,日在北方金星在日南,這時金星運動叫做縮,主侯、王有憂,用兵時退兵吉利,進兵則兇。用兵應(yīng)該像太白那樣,太白行疾,兵易疾行;太白行遲,則兵易遲行。太白有芒角,則士兵敢戰(zhàn);太白動搖輕躁,則軍隊也輕躁;太白圓且穩(wěn)靜,則軍隊也穩(wěn)定。順著太白星芒角所指的方向出擊則吉利,反之則兇。太白出則出兵,太白入則收兵。太白呈赤色且有芒角,則有戰(zhàn)爭發(fā)生;呈白色且有芒角,則有死喪之事。呈黑環(huán)且有芒角,主有憂,有與水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呈青環(huán)且有小芒角,也有憂,有與木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呈黃環(huán)且有平和的芒角,則有與土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將會獲得好收成。如果已出三日而又微微隱沒,或者已入三日后又長時間地復(fù)出,這就稱為耎,所當(dāng)?shù)膰覍⒂熊婈牆⑸⒑蛯浀臄”保蝗绻讶肴沼衷俅挝⑽⒊霈F(xiàn),或出三日而又長期沒入,則與其相應(yīng)的國家有憂患,軍隊的糧食和軍需品將白白送給別人使用,兵卒雖多,也將變成敵人的俘虜。太白如果夕出而失行,則外國?。怀砍鰱|方而失行,則中國敗,如果其環(huán)大且呈黃色而潤澤,則可看作好事;如果其環(huán)大而且呈赤色,則有盛兵而不戰(zhàn)。
太白的顏色是多變的,其白色可與天狼星相比,赤色可與心宿大星相比,黃色可與參宿左肩之星(參宿四)相比,蒼色可與參宿右肩之星(參宿五)相比,黑色可與奎宿大星(奎宿九)相比。如果五星都跟隨太白聚于一宿,則相應(yīng)的國家可以兵威統(tǒng)率天下。太白如果實居其位,則相應(yīng)的國家有所收獲;如果是由于盈縮之故而居之,則就沒有收獲。利用太白,可以作出多種占卜,但主次各有不同。判斷的根據(jù)是,其運行的盈縮勝于顏色,顏色的變化又勝過所處的方位,所出現(xiàn)的方位又勝于不出現(xiàn)太白的地方(失次),總起來說,盈縮所引起的影響,超過了其它的一切影響。如果太白出而停留在桑榆間不動,將有害于所當(dāng)?shù)膰遥蝗绻芸斓厣仙?,沒有到應(yīng)該到的日子,便上升到超過全天三分之一的宿度,將有害于所對的國家;如果金星運行上而復(fù)下,又下而復(fù)上,則主有反叛的將軍。如果金星入月,主有將軍受刑戮。金木二星合而光不相及,其下所當(dāng)?shù)膰也粫庥鼋粦?zhàn),雖然起兵,也不會發(fā)生戰(zhàn)斗;如果二星合而光芒相及,則郊野里就會有破敗的軍隊了。太白在西方出現(xiàn),如果在黃昏時從暗處出,陰兵強;在暮食時出,是稍弱;夜半出,中弱;在雞鳴時出,則大弱,這時稱為陰陷于陽。如果黎明時在東方出現(xiàn),陽兵強;雞鳴時出現(xiàn),小弱;夜半時出現(xiàn),中弱;黃昏時出現(xiàn),則大弱,這時稱為陽陷于陰。如果在太白伏行時出兵,則兵有禍殃。如果太白在卯南(東南)出現(xiàn),則南軍勝北軍;出現(xiàn)在卯北(東北),則北軍勝南軍;在正卯(正東)出現(xiàn),東方的國家有利;在酉北(西北)出現(xiàn),北軍勝南軍;在酉南(西南)出現(xiàn),南軍勝北軍;在正酉(正西)出現(xiàn),則西方的國家勝。
太白與列星相犯,有小的戰(zhàn)爭;五星相犯,則有大戰(zhàn)。相犯時,如果太白在列星南出現(xiàn),南國??;在列星北出現(xiàn),則北國敗。太白行得快,表示有武事,停留不動,有文事。太白星色白而有五道光芒,則早出有月食,晚出有妖星和彗星,將影響到地上相應(yīng)的國家。太白出現(xiàn)于東邊為德,從左邊迎著太白的方向辦事則吉利;太白出現(xiàn)于西邊為刑,從右邊背著太白的方向辦事則吉利,與之相反則都兇。如果太白的光亮能夠照物見影,打仗則能取勝。如果白天見太白經(jīng)天而行,稱為太白爭明,主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盛。
亢宿為疏廟,是太白星的廟。太白是大臣,號為上公。太白的其它名字還有:殷星、太正、營星、觀星、宮星、明星、大衰、大澤、終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緯。關(guān)于大司馬位,應(yīng)謹(jǐn)慎地用以上方法進行占卜。
觀察太陽與辰星的交會情況,可以推知辰星的方位。辰星在五行中屬北方水,為太陰的精氣,主冬。其判定季節(jié)干支為壬、癸。如果刑罰有疏失,其征罰就應(yīng)驗在與辰星所在星宿相應(yīng)的國家。
用辰星可以校正四時:如果辰星與奎、婁、胃宿夕出,則這些星宿為在太陽以東的五宿,在分野上屬齊,應(yīng)是仲春春分;如果辰星與東井、輿鬼、柳夕出,為太陽以東的七宿,在分野上屬楚,應(yīng)是仲夏夏至;如果辰星與角、亢、氐夕出,為太陽以東四宿,分野上屬漢中,應(yīng)是仲秋秋分;如果辰星與尾、箕、斗、牽牛晨出東方,則這些星宿俱在太陽以西,分野上屬中國,為仲冬冬至。辰星的出入,常在辰、戌、丑、未方位。
辰星過早出現(xiàn),將有月食發(fā)生,過遲出現(xiàn),將有彗星和妖星。辰星應(yīng)見不見為失行,主追兵在外而不戰(zhàn);如果一個季節(jié)不出現(xiàn),則該季節(jié)天下不和;如果四季不出,則天下將發(fā)生大的饑荒。如果在該出的時候出現(xiàn),色白為旱;色黃為五谷豐收;色赤有兵災(zāi);色黑有大水。辰星出東方,如果形大而色白,雖有敵兵在外,也能化解。如果辰星在東方,為赤色,則中國勝利;如在西方,為赤色,則外國有利。如果辰星為赤色,雖無敵兵在外,也將發(fā)生戰(zhàn)亂。當(dāng)辰星與太白同出東方并皆為赤色時,則外國大敗,中國勝利;同出西方并皆赤色而有芒角時,則外國有利。如果五星分布于天空的一半,都聚于東方,則中國利;聚于西方,則外國用兵者利。如果五星都跟隨辰星而聚于一宿,則所對應(yīng)的國家可以憑借法令統(tǒng)率天下。如果辰星不出,則太白為客;辰星出,則太白為主人。辰星出但不跟隨著太白運動,則野外雖有軍隊,卻不會發(fā)生戰(zhàn)斗。如果辰星出東方,太白出西方;或者辰星出西方,太白出東方,稱為格(不和同),野外雖有軍隊,但不會交戰(zhàn)。如果不在應(yīng)出之時而出,則當(dāng)寒反暖,或當(dāng)熱反寒。如果當(dāng)出不出,稱為擊卒,主天下兵革大起。如果辰星入太白中,后又從上面出現(xiàn),主軍隊破敗,將領(lǐng)被殺,客軍勝;如果從下面出現(xiàn),則主客亡地。辰星芒角所指的方向,主有破敗的軍隊。辰星一名兔星,它環(huán)繞太白運動,如果相斗,則將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主客勝;如果辰星通過太白,中間容下一劍之地,則會發(fā)生小的戰(zhàn)爭,也主客勝;辰星居太白前,兩軍罷戰(zhàn);辰星出現(xiàn)在太白左面,則有小的戰(zhàn)斗,如果辰星與太白相摩擦而過,則主有數(shù)萬人的大戰(zhàn),有將吏死亡;如果辰星出現(xiàn)在太白的右方,相距三尺,主兩軍緊急約戰(zhàn)。辰星有青色芒角,主兵憂;有黑色芒角,主水災(zāi);有赤色芒角,主走投無路的敗兵的末日到了。
兔星有七個名字,那就是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細爽、能星、鉤星。它的顏色黃而且光亮較小,出行之后運行得快,所以天下的制度常有變革而不完善。兔有五種顏色,呈青環(huán)時則有憂,呈白環(huán)時有喪,呈赤環(huán)時中有不平,呈黑環(huán)時吉利。有赤色芒角時主敵兵犯我城,有黃色芒角時主爭地,有白色芒角時將聽到號泣之聲。
辰星晨出東方,行四舍,計四十八度,二十日后,又隱沒于東方;辰星夕出西方,行四舍,計四十八度,二十日后,又隱沒于西方。另外一種情況,在室宿、角宿、畢宿、箕宿、柳宿觀察它。如果辰星從房心二宿間出現(xiàn),將有地震發(fā)生。
辰星有顏色的變化,如果春季呈青黃色,夏季呈赤色,秋季呈青白色,則為豐收年景。冬季辰星如果黃而不明,即使后來改變顏色,這個時期也不會昌盛。春季如果不見辰星,則主大風(fēng),秋季沒有收成;夏季不見辰星,則主有六十日之干旱,同時有月食發(fā)生;秋季不見辰星,有兵災(zāi),春天草木不生;冬季不見辰星,有六十天的陰雨,有流民,夏季草木不生。
二十八宿在地理上的分野是:角、亢、氐三宿為兗州。房、心二宿為豫州。尾箕二宿為幽州。斗宿為江、湖之地。牽牛、婺女二宿為楊州。虛、危二宿為青州。營室、東壁二宿為并州???、胃三宿為徐州。昴、畢二宿為冀州。觜、參二宿為益州。東井、輿鬼二宿為雍州。柳、七星、張三宿為三河地區(qū)。翼、軫二宿為荊州。
七星宿為員官,辰星的廟,是主管蠻夷的星。
兩軍對陣,則有日暈。日暈均勻,則兩軍勢均力敵;日暈厚而且長大,則互有勝負;日暈薄而且短小,則沒有勝負。日暈重重相抱,則軍將大破;無抱,則兩軍修和;日暈相背,則不和,兩軍分離而去。日暈直立,主自立,有王侯立,有破軍殺將。既負又載(日上日下均有光氣),主有喜事。日暈如被圍在日中央,則主被圍者勝,如日暈在外,主圍者勝。日暈如果外青而中赤,則雙方媾和而去;外赤而中青,則交惡而去。如果氣暈先到而后去,則守軍勝;如果先到者先去,則守軍前利后害;如果后到者后去,則守軍前害而后利;如果后到先去,則前后都受害,守軍不勝。日暈出現(xiàn)后離去,如果出現(xiàn)的時間很短暫,則雖然戰(zhàn)勝卻無所收獲;出現(xiàn)半日以上,則能獲大功。如果有短而直、上下都尖銳的白虹出現(xiàn),則相應(yīng)的一方將有大的喪亡。以日暈占卜勝負,近者三十日,遠者六十日應(yīng)驗。
日食的占卜是,日食時,與太陽所處星宿相應(yīng)的國家不利;生光時,與生光相應(yīng)的國家有利。如果日食食盡,則咎在主位。以當(dāng)時太陽所處的方位和所在星宿,再配合以日期和時刻,用以占卜相應(yīng)國家的吉兇。
月亮在中間軌道運行時,則天下安寧和平。在陰間(中道以北)運行時多水,多惡事;中道以北三尺的地方有陰星;距離中道以北三尺處為太陰道,月行太陰道,則有大水和兵災(zāi),當(dāng)月亮在陽間(中道以南)運行時。則有驕恣的事情發(fā)生;在中道南三尺處是陽星,月亮行于陽星,則多大的刑訟;中道南三尺處為太陽道,月行于太陽道,則主大旱和喪事。角宿為天門,月亮如十月過天門,則四月水發(fā),如十一月過天門,則五月水發(fā),如十二月過天門,則六月水發(fā),水深近則三尺,遠則五尺。月亮若犯四輔(房宿),則有輔臣受誅。月亮如果運行至南、北河,則以陰陽判斷旱、水、兵喪。
如果月食歲星,則與所在星宿相應(yīng)的地方將發(fā)生饑荒或敗亡;月食熒惑主有亂;月食填星主下犯上;月食太白主強國戰(zhàn)??;月食辰星主有女亂,月食大角星則人君有忌諱;月食大火星,主有內(nèi)亂的賊人;月食列宿,則該宿所相應(yīng)的地方有憂患。
推算月食的周期,從歷元開始之月的第一次月食起算,以后每隔五個月可能有一次月食發(fā)生,接連六次;然后又每隔六個月可能有一次月食發(fā)生,接連五次;然后又每隔五個月可能發(fā)生一次月食,接連六次;以后隔六個月可能有一次;又隔五個月可能有一次,接連五次,共計一百十三個月而完成一個月食周期(前后總月數(shù)不合,當(dāng)有誤),又回到初始狀態(tài)。所以月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而日食就不常見了,見之必有災(zāi)應(yīng),故《詩經(jīng)》說“于何不臧”。以日時干支占卜月食吉兇的方法如下:甲乙主四海之外,所以海內(nèi)之日月食不必占卜;丙丁主江、淮、海、岱,戊己主中州的河、濟,庚辛主華山以西;壬癸主恒山以北。日食應(yīng)在國君,月食應(yīng)在將相。
國皇星,形大而赤,樣子很像南極老人星。與所出現(xiàn)的宿位相應(yīng)的地方有戰(zhàn)爭發(fā)生,并且兵力強盛,而與其對沖的國家則不利。
昭明星,形大而色白,沒有芒角,忽上忽下移動。所當(dāng)?shù)膰覍⒂袘?zhàn)爭,而且多變亂。
五殘星,出現(xiàn)于正東方的地平之上,其形狀像辰星,離地可達六丈。
大賊星,出現(xiàn)于正南方地平之上,星離地可達六丈,形大而且呈赤色,常常閃動而有光輝。
司危星,出現(xiàn)在正西方地平線以上,離地可達六丈,形狀大而呈白色,像太白星。
獄漢星,出現(xiàn)在正北方地平以上,離地可達六丈,形大而呈赤色,常常閃動,仔細觀察,中間是青色的。這四方所出現(xiàn)的異星,如果在不應(yīng)出的方位出現(xiàn),則所當(dāng)?shù)膰矣斜鵀?zāi),與其對沖的國家也不吉利。
四填星,出現(xiàn)在四角,離地可達四丈。
地維、咸光星,也出現(xiàn)在四角,離地可達三丈,其光像月亮始出時的樣子。其出分野所當(dāng)?shù)膰矣衼y事,作亂者亡,有德者昌盛。
燭星,形狀像太白,它出現(xiàn)時并不移動,一現(xiàn)即滅。出現(xiàn)時相應(yīng)國家的城邑有亂事。
有一種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的天體,叫做歸邪。當(dāng)歸邪出現(xiàn)時,就必定有歸國者回國。
星是金屬散發(fā)出來的氣體而形成的,它的本質(zhì)為火。星多則國家吉利,星少則國家兇。
銀河也是金屬散發(fā)出來的氣體形成的,它的本質(zhì)為水。銀河中星多,則地上多水,星少則旱,這是大概的原則。
天鼓,它發(fā)出的聲音似雷非雷,音在地表而傳到地下。其所出現(xiàn)的地方,將有兵事。
天狗,其形狀像大的奔星,出現(xiàn)時有聲響,它落到地上,形狀像狗。在墜落的過程中,其炎炎的火光沖天,落到地下之后,下面的圓坑有數(shù)頃田大。上面尖銳的,則呈黃顏色。主在千里之外破軍殺將。
格澤星,像火焰的樣子,呈黃白色,從地上升起而上行。下面大,上面銳。凡是格澤星出現(xiàn)的地方,不須耕種就能得到收獲;但如果沒有土地方面的收獲,則就必然有大的禍害發(fā)生。
蚩尤旗,其形狀像彗星,但尾彎曲像旗子,它的出現(xiàn),主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常出現(xiàn)于北斗星旁邊,其形狀如雄雞。當(dāng)其發(fā)怒時,呈青黑色,像匍匐著的鱉。
枉矢,狀如大流星,像蛇行似地行動,呈蒼黑色,看上去好像長了羽毛似的。
長庚,如一匹布似地分布在天上。此星如果出現(xiàn),將有兵災(zāi)。
星落到地上,便是石頭。在河、濟之間的地方,常有墜星發(fā)現(xiàn)。
天氣晴朗,就可能看到景星出現(xiàn)。景星是德星。其形狀不定。常出現(xiàn)于有道德的國家。
大凡觀察云氣,從較低的地方仰著頭向上觀察時,能看到三四百里;如果在桑榆之上向遠處平望,可以看到一二千里遠;如果爬到高山上俯視遠處,可以看到三千里遠。云氣有各種形狀,以有獸居上者為勝。
各地云氣的顏色不同,自華山以南,云氣下黑上赤;嵩高、三河的郊外,云氣為正赤色;恒山的北方,云氣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間,云氣都是黑色的;江淮之間,云氣都是白色的。
認識了這些帶有地方特征的云氣之后,便能識別和判斷帶有各種事物特征的云氣。象征得到徒眾的云氣是白色的;得土功的云氣是黃色的;車隊的云氣忽高忽下,往往聚在一起;騎隊的云氣則低而寬廣;得士卒的云氣則摶轉(zhuǎn)扭曲。前低后高的云氣主軍行疾;前方而后高的云氣主士氣銳;后銳而低的云氣主軍退行;平平的云氣主軍行舒緩;前高而后低的云氣主不停而返回。兩氣相遇,則低勝高,銳勝方。低低地沿著車轍而來的云氣,不過三四日軍情即能表現(xiàn)出來,離開五六里遠可以看到;離地七八尺高而來的云氣,不過五六日即能顯現(xiàn),離開十余里遠可以看到;離地一二丈而來的云氣,不過三四十日即能顯現(xiàn),離開五六十里遠能看見。
搖捎之云,其中顏色潔白的,主將領(lǐng)悍勇而士卒怯懦,基部大而前端延長到很遠處的云,主戰(zhàn)爭;顏色青白、前端低下的云氣,主戰(zhàn)勝;前面赤色而向上仰的云氣,主戰(zhàn)不勝。陣云像直立的墻垣;杼云形狀像杼;軸云如螺旋,兩端尖銳;構(gòu)云牽著云像繩子,在前面橫亙?nèi)?,它的一半也有半天寬;那種霓虹,類似闕旗,所以尖銳;鉤云彎曲。以上各種形狀的云氣,還須以五種顏色配合占卜。潤澤而摶密在一起,出現(xiàn)時形象異常動人的云氣,方才有征兆可占。戰(zhàn)爭將要發(fā)生,則云氣必合斗于所當(dāng)之地。
王朔所占候的內(nèi)容,都取決于太陽旁邊。日旁的云氣,是人主的象征,都依它們的形狀來占卜。
因此,象征北方夷狄的云氣,就像群畜和穹廬的形狀。南方蠻夷的云氣,象征著舟船和旗幟的形狀。行將發(fā)生大水的地方,軍隊潰敗的戰(zhàn)場,國家破滅的廢墟,地下藏有金錢和財寶等處的上方,都有云氣呈現(xiàn)出來,不可不仔細觀察。海邊的蜃氣像真正的樓臺,廣野的云氣像宮闕的樣子。各地的云氣,各與其山川人民所積聚而生的云氣相當(dāng)。
因此,占候各地繁榮衰落的人,每到一個都邑,就必須考察疆界田地的治理和城廓房舍門戶的潤澤狀況,然后再考察車駕服飾畜產(chǎn)等重要物資,凡是充實者則吉利,虛耗者兇。
如煙非煙、如云非云、繁茂雜亂、內(nèi)中蕭疏地散布著形如圓形囷倉的云氣,稱為卿云。卿云主喜氣。另一種如霧非霧,但并不沾濕衣冠的云氣,如果出現(xiàn)了,則其地將發(fā)生戰(zhàn)爭,人人都將披甲參戰(zhàn)了。
雷電、霞虹、霹靂、夜明這些現(xiàn)象,都是由于陽氣動而產(chǎn)主的。春夏則出現(xiàn),秋冬則掩藏,所以占候的人無不等待觀察。
在自然變化上,要觀察天開裂見物懸示的現(xiàn)象;還要觀察山崩陵徙,河川壅阻,溪谷堵塞,水流回旋起伏,地面隆起,水澤枯竭,顯示跡象。在人事上,要觀察城廓里弄的繁榮和衰落;從宮廟邸第,可以了解到人民居處的狀況;從童謠習(xí)俗車輛服飾,去了解人民的飲食;從五谷草木,去觀察它們生長的地方;留意府舍廄庫、四通之路的狀況;從六畜禽獸,去了解它們生長繁衍的環(huán)境;從魚鱉鳥鼠,觀察它們藏匿的地方;留意鬼哭呼號,使人相遇而驚的現(xiàn)象。雖然可能是傳訛之言,但仍然有可信的地方。
凡是占候年成的好壞,一定要謹(jǐn)慎地觀察一歲的開始。一歲的開始有四種:一曰冬至日,是萬物剛剛開始萌發(fā);二是臘明日,這是群眾卒歲、圍聚飲宴、引發(fā)陽氣的日子,故稱為初歲;三是正月初一,王者的歲首;四是立春日,為四季之開始。此四種歲始,是占候之人觀察的日子。
漢朝人魏鮮曾經(jīng)收集過臘明日和正月朔旦時決定八風(fēng)的方法。風(fēng)從南方來,則大旱;風(fēng)從西南,小旱;從西方,有兵;從西北,大豆豐收,有小雨,促成起兵;從北方,為中等年成;從東北,為上等年成;從東方,有大水;從東南,人民有疾疫,收成差。而八風(fēng)應(yīng)與其對沖相遇的風(fēng)相比較,以判斷多者為勝:多勝少,久勝短,速勝慢。風(fēng)對五谷的占兆是:旦至食時,主麥;食時至日昳時,主稷;至時,主黍;時至下,主豆;下至日入,主麻。要求臘明日和正月朔日這一天整天有云有風(fēng)有太陽。逢著這樣一天則該年收獲時間長而且結(jié)實多;遇到無云而有風(fēng)有太陽,則該年收獲時間短而結(jié)實多;遇到有云有風(fēng)無太陽,則該年收獲時間長但結(jié)實少;遇到有太陽無云無風(fēng),則該年莊稼將受到損害:如果一頓飯的時間無云無風(fēng),則收成小損;如果煮熟五斗米的時間無云無風(fēng),則收成大損;如果后來風(fēng)復(fù)起而且有云,則受損失的莊稼還能復(fù)蘇過來。所以,應(yīng)該考慮不同時刻的云色,選擇種植適宜的作物。如果該日有雨雪而且寒冷,則該歲年成不好。在歲始那一天,如果是晴朗的天氣,就聽城里人民的聲音,如果是中宮聲,該歲善吉;如果是中商聲,該歲有兵災(zāi);如果是中徵聲,該歲天旱;如果是中羽聲,該歲有水患;如果是中角聲,則收成不好。另一種占卜豐歉的方法:這就是從正月朔旦開始,卜人民吃糧的多少,看哪一天下雨,每推遲一天下雨增食糧一升,直至初七日為止,超過初七下雨就不占了。還有一種占卜的方法是:從正月初一日數(shù)至十二日,日數(shù)和月數(shù)相對應(yīng),看這十二天的雨情,用以占一年十二個月的水旱。如果為超過千里范圍的大國占卜,則就像為天下占卜一樣,需要以整個正月來占卜了。該月中以各日月亮所在的星宿、各日的太陽、風(fēng)、云的狀況,綜合起來占卜各地的年成好壞。但是,總起來說,還必須觀察太歲的所在來確定:太歲在金位(西方申酉戌),豐收;在水位(北方亥子丑),莊稼毀壞;在木位(東方寅卯辰),有饑荒;在火位(南方巳午未),干旱。這就是占卜一歲美惡的大概情形。
正月的第一個甲日為上甲日,該日如果風(fēng)從東方來,則該年適宜于養(yǎng)蠶;如果風(fēng)從西方來,而且日出時有黃云,則該年歲惡。
冬至白天最短。這個時候如果將土炭放于稱衡之上,綜合觀察土炭上稱衡移動、鹿角解蛻、蘭根發(fā)芽、泉水躍出的日子,這些物候是陽氣開始萌動的象征,由此可以概略地得知冬至的日期。確切的冬至日期,則主要決定于晷影長短的變化。一般地說,與歲星所在星宿相應(yīng)的國家將五谷豐收,社會昌盛,與此星宿相對沖的國家則有禍殃。
太史公評論說:自從開始有人類以來,君主哪有不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定歷法呢?待到三皇五帝時,他們承繼前人的知識,并且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他們盡力發(fā)展中原的文化,對外治理夷狄,分中國為十二州。抬頭則觀察天象的運行法則,低頭則取法于地上萬物的變化規(guī)律:天有日、月之分,地有陰消陽化之別;天有五星的運行,地有五行的交替變化;天有列宿的分布,地有州域的臨接。日月星三光,是地上陰陽的精氣上升后形成的,這精氣的根源則在地上,所以圣人能夠認識和掌握它。
幽王、厲王以前的事,那已經(jīng)是很久遠了。所見到的天變,都是各國特殊的現(xiàn)象,并沒有代表性,各家以不同的物異變怪來占卜,用以牽合當(dāng)時的應(yīng)驗,因此,古代流傳下來的圖籍中所記載的吉兇征兆,并不全都可以作為法則。所以孔子在論六經(jīng)時,只記載奇異天象,并不論及應(yīng)驗的狀況。以至于天道性命的理論并不輕易外傳;即使傳授,也不必詳細解說,只能自己去領(lǐng)略其中的奧妙;如果傳授的并非是合適的人,即使給他詳細解說了,也不能理解。
以往傳授天數(shù)的人,在高辛氏以前有重、黎;在唐、堯、虞、舜時有羲氏、和氏;夏代有昆吾;殷商有巫咸;周王室有史佚、萇弘;在宋國有子韋;鄭國有裨灶;齊國有甘公;楚國有唐眜;趙國有尹皋;魏國有石申夫。
天運是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yōu)橐患o(jì),三紀(jì)而齊全,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所以當(dāng)政的人必須要密切關(guān)注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的規(guī)律,并細察前后各千年的情況,然后天人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保持完備。
太史公研究古代的天變,卻沒有一件是現(xiàn)在可能詳考的。大概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日食紀(jì)錄三十六次,彗星三見,宋襄公時星的隕落像下雨似的頻繁。那時天子微弱,諸侯以武力決定政事,五伯一個接一個地興起,相繼做盟主。從此以后,強眾的欺凌弱寡,大國并吞小國。秦、楚、吳、越等國,本來均是夷狄之邦,后來相繼成為強伯。田氏篡奪了齊國,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了戰(zhàn)國時代。各國爭相攻城略地,戰(zhàn)爭一個接著一個,城市和都邑數(shù)次遭到屠殺和破壞,人民饑饉、疾疫,焦慮痛苦萬分,各國君臣都感到憂慮患難,因此伺察吉兇的預(yù)兆,占候星象云氣的工作,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近代十二諸侯征戰(zhàn),七國相繼稱王,獻合縱連橫之計的前行后繼。尹皋、唐眜、甘公、石申夫等依據(jù)當(dāng)時的時勢,在著述中各自寫下了他們依災(zāi)異占時勢的思想,因此他們的占驗凌亂龐雜,如米鹽般地瑣碎。
以二十八宿的分野主占十二州的吉兇,同時以北斗斗柄所指十二方位配合進行占卜,這種方法由來已久。秦國的疆域在西方,所以候在太白,占于狼星、弧星。吳、楚的疆域在南方,所以候在熒惑,占于鳥星、衡星。齊、燕的疆域在北方,所以候在辰星,占于虛宿、危宿。宋、鄭的疆域在東方,所以候在歲星,占于房宿、心宿。晉國的疆域在北方,所以也候在辰星,占于參罰。
秦國并吞三晉、燕、代以后,自黃河、華山以南為中國。中國對于海內(nèi)來說,在東南部,所以為陽;陽則主于太陽、歲星、熒惑、填星;陽占于街南,以畢宿為主。西北則是胡、貉、月氏等穿皮衣拉弓的民族,為陰;陰則主月、太白、辰星;陰占于街北,以昴星為主。中國的山川為東北走向,其維系之處,首在隴、蜀,尾沒于勃、碣。所以秦晉好用兵,還得占太白,則太白也主中國;而胡、貉屢次侵略,獨占于辰星,辰星出入總是匆忙急躁,所以主夷狄。以上是大概的占法。這是太白更換著做客、主人的狀況。熒惑為悖亂,對外則主兵,對內(nèi)則主政。所以說“雖有圣明的天子,還必須要考慮熒惑的所在”。至于諸侯更迭強霸,不同時期對災(zāi)異應(yīng)驗的說法不同,所以也就難以記錄了。
秦始皇的時候,在十五年中彗星四見,停留時間長久的達八十天,長度有的甚至橫亙整個天空。其后秦國終于以兵力滅了六國,統(tǒng)一中國,向外攘除四夷,以至于死人如麻。后來張楚群雄并起,在前后三十年間兵革一次又一次,不可勝數(shù),這是自蚩尤以來,還沒有像這樣的。
項羽救巨鹿時,顯現(xiàn)出枉矢(大流星)向西奔流的異常天象。他與太行山以東的諸侯聯(lián)合起來,西進坑埋秦國士兵,屠毀咸陽。
漢朝興起時,有五星聚于東井的瑞象。高祖與匈奴作戰(zhàn),被圍平城,月亮正行于參、畢二宿之間,有月暈七重的異常天象。參主趙地,畢主邊兵,七重正應(yīng)著被圍七日。諸呂作亂,有日食之應(yīng)驗,白天突然昏暗了下來。吳楚七國反叛時,有彗星出現(xiàn),長數(shù)丈;天狗星隕落梁地;等到戰(zhàn)亂發(fā)生時,果然伏尸流血于梁地。元光、元狩年間,有蚩尤旗(彗星)再次出現(xiàn),長達半個天空。后來京師軍隊四出,與夷狄戰(zhàn)爭數(shù)十年,討伐胡人尤其激烈。越國滅亡的時候,正好顯出熒惑守南斗的天象;朝鮮被攻取的時候,孛星正出現(xiàn)在河戍(南河、北河);兵征大宛的時候,孛星正守在招搖。這些都是明顯的應(yīng)驗。至于那些曲折細小的天變,也就無法一一詳說了。由此可以看出,沒有不先見天變而隨之應(yīng)驗的。
自漢朝以來推算天數(shù)的人中,觀測星象的有唐都;候氣的有王朔,占歲的有魏鮮。從前甘公、石申夫的五星步法中,只有熒惑有反向的逆行。所以熒惑逆行所守,及其它行星的逆行,日、月食和薄食,都用來占卜。
我閱讀舊史的記載,考察五星運行的事,在百年之中,五星中沒有出而不反向逆行的。行星在逆行時,曾經(jīng)變得更大,顏色也有變化。日月相薄、相食,是由于月亮行南、行北有差別的原因,這是大致的法則。所以,紫宮、房心、權(quán)衡、咸池、虛危等各列宿分部的星,是天的五官坐位,是經(jīng),相互之間的位置并不移動,其間的距離雖然大小有差別,但其闊狹是一定的。水火金木土這五顆星,是天的五個輔佐,為緯,它們的見伏,都有一定的時間,運行所到達的星宿和贏縮所引起的變化,都有一定的度數(shù)。
當(dāng)政的人看到日變時應(yīng)該修德,看到月變時應(yīng)該減少刑罰,看到星變時應(yīng)團結(jié)和睦。凡是天變,都是超過通常的狀況才去占候。國君強大有德時則昌盛;弱小虛飾偽詐時則消亡。最好的方法是修德,其次是修政,其次是修救,再次是修禳,最次的方法是沒有的。恒星的變化很少見到,而日月五星的占卜則經(jīng)常用到。日暈、月暈、交食、云和風(fēng),這些是天上的客氣,是不常見到的。當(dāng)它出現(xiàn)的時候,伴隨著也有其它大的變動,但還是這些與政事的關(guān)系最密切,最接近天人之間的交通關(guān)系。日暈、月暈、交食、云和風(fēng)此五種現(xiàn)象,是天用以感動人心的,所以研究天數(shù)的人,必須精通三光五星的變化,推本古今天象與人事之間的相應(yīng)關(guān)系,那么天官這門學(xué)問也就算齊備了。
當(dāng)蒼帝行德的時候(春),天門為此而打開。赤帝行德的時候(夏),天牢因此而空虛。黃帝當(dāng)政的時候(季夏),天夭由此而出現(xiàn)。金風(fēng)從西北來,必定在庚辛這兩日。在整個秋季中,如果西北風(fēng)來五次,主大赦;來三次,主小赦。白帝行德的時候(秋),如果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暈成圍,則有大赦。有一種說法是,白帝行德時,在畢昴間月為暈所圍,如圍三個晚上,則德便成,如圍不到三個晚上,或圍得合不攏,則德不成。另一種說法是,以辰星所圍是否超過十日為占。黑帝行德時(冬),天關(guān)星為此而動。五帝各行德完畢,則天子要改歲了。如果不順著五帝行德,將有奇風(fēng)、怪雨、破石驚天的災(zāi)殃。三能、三衡是天廷。如果有客星出現(xiàn)在天廷,這是天帝發(fā)出異常號令的征兆。
【注釋】〔1〕張衡《靈憲》說:“眾星列布,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故中國星名大多以器物、官名、人事名之。尤以官名最為普遍,故稱《天官書》。本篇包括全天各星座的分布、五星及其運動、日月運動及其交蝕、異星、云氣、候歲和總論七個部分?!?〕“中宮”,中國先秦曾將黃道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部分,分別稱之為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中方黃龍,南方朱雀。黃龍介于朱雀和白虎之間的黃道上,即軒轅座、五帝座一帶。黃道五方星又與五方神相對應(yīng),《天官書正義》說:“黃帝座一星,在太微宮中,含樞紐之神。四星夾黃帝座:蒼帝東方靈威仰之神;赤帝南方赤熛怒之神;白帝西方白昭矩之神;黑帝北方葉光紀(jì)之神?!庇址Q青黑白黃赤五帝。后來黃道五方星才演變成四方星,并將中方移至北極附近,即紫微垣?!妒酚浛籍悺氛f:“此中宮及東宮、南宮、西宮、北宮五宮字皆當(dāng)作官?!贝苏摬煌祝酆凸俨煌?,宮和座也不相當(dāng)。每宮各包括若干星官?!?〕“太一”,肉眼所見不隨天球旋轉(zhuǎn)而轉(zhuǎn)動的那顆星稱為天極星,由于它處于全天星座中的特殊地位,古人都把它比喻為八卦中的太極,或曰太一。由于歲差的關(guān)系,北極的位置將在星座間移動,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極星,以至于哪顆星是太一也有不同的說法?!短旃贂匪f的太一,實是通常所說的帝星?!?〕“或曰子屬”,帝星旁的三星也非三公,應(yīng)是太子、庶子、后宮三星,所以說“或曰子屬”。通常所說的三公,在宮垣外,遠離極星,不屬“旁三星”。〔5〕“句”,同“勾”?!昂缶渌男恰?,實即指句陳中的四顆亮星?!?〕“十二星”,一說十五星,即指紫宮垣十五星。
前列直斗口三星,〔1〕隨北端兌,〔2〕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4〕后六星絕漢抵營室,〔5〕曰閣道?!?〕【注釋】〔1〕“直”,當(dāng)也?!岸房凇?,即北斗星之口。〔2〕“隨”,通“隋”,音tu%,下垂之義?!皟丁?,通“銳”。意謂三星向北垂下,呈端點尖銳的三角形?!端麟[》作“隋斗端兌”?!?〕“曰陰德,或曰天一”,《星經(jīng)》所載陰德為二星,當(dāng)斗口在宮垣內(nèi)。由于此三星若隱若現(xiàn),第三顆暗星難以判定。天一在宮垣外,近右樞,只一顆星,近斗杓。故此三星非指天一。〔4〕“棓”,通“棒”?!疤鞐敗保c上“天槍”均為守衛(wèi)宮門的兩件兵器。〔5〕“后六星”,指宮垣后門外的六顆星?!敖^”,度,過?!皾h”,即銀河。“抵”,至?!盃I室”,天子的離宮?!?〕“閣道”,天子從紫宮到營室所經(jīng)過的一條路。
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1〕以齊七政”?!?〕杓攜龍角,〔3〕衡殷南斗,〔4〕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6〕杓,自華以西南,〔7〕夜半建者衡,〔8〕衡,殷中州河、濟之間,〔9〕平旦建者魁,〔10〕魁,海岱以東北也?!?1〕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xiāng)。分陰陽,〔12〕建四時,均五行,〔13〕移節(jié)度,〔14〕定諸紀(jì),〔15〕皆系于斗。
【注釋】〔1〕“旋、璣、玉衡”,從斗口開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quán),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一至四合稱魁,五至七合稱杓,總稱為斗。馬融把璇璣比喻為渾儀中可以轉(zhuǎn)動的圓環(huán),玉衡比喻為望筒。〔2〕“齊”,齊全?!捌哒保渡袝髠鳌丰尀槠唔椪?;《尚書》馬融注以為是指日月五星的運行。〔3〕“杓”,指斗杓?!皵y”,連?!褒埥恰?,指蒼龍的角,即角宿。據(jù)朱文鑫《史記天官書恒星圖考》的解釋,角宿主星、開陽和帝星在一直線上,故曰“杓攜龍角”?!?〕“殷”,當(dāng)也。“南斗”,即斗宿。衡星與斗宿中的二星正好在一直線上,故曰“衡殷南斗”。〔5〕“魁枕參首”,魁四星位于參宿兩肩之上。參宿的左右肩兩星分別與魁四星中的左右兩星兩兩相連,成兩條并行的直線。故曰“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用初昏時斗杓的指向來建立月序?!?〕“杓,自華以西南”,此是天文上的分野之說。華山的西南方屬杓?!?〕“夜半建者衡”,以夜半時衡星與南斗二星連線的指向來確定月建?!?〕“河”,黃河?!皾保瑵!昂?、濟之間”,指開封、商丘、定陶一帶地區(qū)?!?0〕“平旦建者魁”,言黎明前以魁星與參肩連線所指定月建?!端麟[》引孟康說:“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但魁平旦不指寅而指子?!?1〕“海岱”,指代郡?!?2〕“陰陽”,指一年中上半年和下半年的陰陽兩部分?!?3〕“五行”,指一年中的五節(jié),并非指哲學(xué)上的陰陽五行的概念?!?4〕“節(jié)度”,即節(jié)氣和太陽的行度。〔15〕“紀(jì)”,歷法中的周期?!爸T紀(jì)”,主要是指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日的周期。
斗魁戴匡六星,〔1〕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在斗魁中,貴人之牢。〔2〕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齊,君臣和;不齊,為乖戾。輔星明近,〔4〕輔臣親強;〔5〕斥小、疏弱?!?〕【注釋】〔1〕“戴匡”,舊釋為戴在魁頭上的飯器或籮筐。此解似屬附會。飯器或籮筐不能當(dāng)帽子戴,文昌六星也不成筐形。同時,文昌六星都是天帝的文臣武將,是重要的輔臣,不可能合在一起即成飯器。今依《爾雅·釋地》,“戴”解作值;“匡”解作輔助。全句可解釋為“與斗魁相值的匡扶天帝的六星”?!?〕“在斗魁中,貴人之牢”,《集解》引孟康曰:“《傳》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貴人牢名曰天理?!薄袄巍?,即牢獄?!?〕“能”,音ta0?!叭堋?,即三臺。〔4〕“輔星”,在開陽旁的小星。“明進”,離開陽近而且明亮。〔5〕“親強”,親近強盛?!?〕“斥小”,離開陽遠而且暗。“疏弱”,君臣關(guān)系疏遠,國政衰弱。
杓端有兩星:〔1〕一內(nèi)為矛,招搖;〔2〕一外為盾,天鋒?!?〕有句圜十五星,〔4〕屬杓,曰賤人之牢。其牢中星實則囚多,虛則開出。
【注釋】〔1〕“杓端”,斗柄的延長線上。內(nèi)為近杓,外為遠杓?!?〕“招搖”,為矛,又名更河?!?〕“天鋒”,為盾,一名玄戈?!?〕“句圜”,音g#uyu2n。星形如鉤似環(huán)。即貫索星。
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注釋】〔1〕“兵起”,當(dāng)天一諸星顫動,芒角大時,則發(fā)生戰(zhàn)亂。
東宮蒼龍。房、心?!?〕心為明堂,〔2〕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屬?!?〕不欲直,直則天王失計。〔4〕房為府,曰天駟?!?〕其陰,〔6〕右驂?!?〕旁有兩星曰衿;〔8〕北一星曰舝。〔9〕東北曲十二星曰旗?!?0〕旗中四星曰天市;〔11〕中六星曰市樓。市中星眾者實;〔12〕其虛則秏?!?3〕房南眾星曰騎官。
【注釋】〔1〕“房、心”,《爾雅·釋天》曰:“大辰,房心尾也。”李巡曰:“大辰,蒼龍宿,體最明也。”《石氏星經(jīng)》曰:“東方蒼龍七宿,房為腹?!彼孕臑辇埿模矠辇埼?,房為龍腹。房、心為龍體的主要部分?!?〕“心為明堂”,心宿又稱為明堂,明堂是天王布政的地方。〔3〕“大星”,即心宿二,也即大火星。前星為太子,后星為庶子,故稱“子屬”?!?〕“失計”,政令疏失?!?〕“房為府,曰天駟”,房宿也稱天府,又曰天駟。天駟即天馬。晉郭璞《爾雅注》說:“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天馬由龍引申而來?!?〕“陰”,北也?!?〕“右驂”,王元啟《史記正訛》說:“右上當(dāng)有左字,房星之北,左右各有四星,今名東咸西咸?!薄?〕“衿”,即鉤鈐。〔9〕“舝”,同“轄”。車兩頭的金屬鍵,舝星即鍵閉星?!?0〕“東北曲十二星曰旗”,《史記正訛》說:“曰十二者,上脫二字也。”朱文鑫認為:“謂十二星者,指其大者言也。”〔11〕“旗中四星曰天市”,《史記正訛》說:“統(tǒng)言之,天旗即天市;析言之,則天旗南北門左右各兩星為天市,余但謂之天旗也。”《正義》以為左右旗在河鼓附近,誤。〔12〕“實”,歲實。〔13〕“秏”,歲虛。
左角,李;右角,將?!?〕大角者,天王帝廷。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2〕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jié),故曰“攝提格”??簽槭鑿R,〔3〕主疾。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4〕氐為天根,〔5〕主疫。
【注釋】〔1〕“左角,李;右角,將”,角宿有二星,左為李星,右為將星?!袄睢?,理也,法官。〔2〕“攝提”,提攜。言提斗攜角,以建時節(jié)。〔3〕“亢為疏廟”,《說文解字》曰:“亢,人頸也?!贝颂幵x為龍頸?!笆琛保?。“廟”,朝?!笆鑿R”,可釋為行宮?!?〕“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依鄒伯奇的考證,此處南門星在庫樓南?!澳媳眱纱笮恰敝醒苋胍弧氨薄弊帧!?〕“氐為天根”,《索隱》引孫炎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也。”《石氏星經(jīng)》曰:“氐,胸也,位于蒼龍之胸?!苯?、亢為龍角龍頸,下系之物應(yīng)是龍胸。
尾為九子,曰君臣?!?〕斥絕,不和?;榘娇?,〔2〕曰口舌。
【注釋】〔1〕“尾為九子”,《索隱》、《正義》都認為尾、箕為后宮之場。故《史記志疑》引王孝廉曰:“疑君臣乃群姬之訛。尾星斥絕,則群姬不和矣?!稘h志》敖客下有后妃之府四字?!薄?〕“敖客”,調(diào)弄是非之客。又箕主八風(fēng),月宿其野,為風(fēng)起。
火,犯、守角,〔1〕則有戰(zhàn);房、心,王者惡之也。〔2〕【注釋】〔1〕“火”,熒惑。“角”,角宿?!胺?、守”,凌、犯、守均為星占名詞,表示二天體接近的程度?!?〕“房、心”,王者惡也之”,言熒惑犯房心,王者遇惡運。
南宮朱鳥。權(quán)、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匡衛(wèi)十二星,藩臣:西將、東相、南四星,執(zhí)法?!?〕中,端門;門左右,掖門;〔4〕門內(nèi)六星,諸侯;〔5〕其內(nèi)五星,五帝坐;〔6〕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7〕傍一大星,將位也?!?〕月、五星順入,軌道,〔9〕司其出,〔10〕所守,天子所誅也?!?1〕其逆入,若不軌道,〔12〕以所犯命之;中坐,〔13〕成形,〔14〕皆群下從謀也?!?5〕金、火尤甚。〔16〕廷藩西有隋星五,〔17〕曰少微,士大夫?!?8〕權(quán),軒轅。軒轅,黃龍體?!?9〕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宮屬。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
【注釋】〔1〕“權(quán)、衡”,此處軒轅為權(quán),太微為衡,與北斗中的天權(quán)、天衡不同?!?〕“三光”,日、月、五星。黃道經(jīng)過太微垣的南部,為三光必經(jīng)之路,故曰“三光之廷”。〔3〕“藩臣:西將、東相、南四星,執(zhí)法”,西上相次相次將上將,東上將次將次相上相,共八星,左南執(zhí)法各二星,共十二星為藩臣?!?〕“端門”、“掖門”,左右執(zhí)法之間為端門,之外為左右掖門,不在十二藩臣之列?!?〕“諸侯”,《晉書·天文志》等稱五諸侯,為五星,在左上將和九卿西,在太微垣內(nèi)。〔6〕“五帝座”,一大星四小星,居太微垣正中?!?〕“蔚然,曰郎位”,郎位十五星聚在一團,均屬五、六等小星,眾星蔚茂,故曰“蔚然”。〔8〕“將位”,也稱郎將。〔9〕“月、五星順入”,自西向東運行曰“順”,自東向西曰“逆”。進入太微垣曰“入”,離開曰“出”?!败壍馈保冈?、五星運行的路徑?!稌x書·天文志》“軌道”下有一“吉”字,應(yīng)是順行,吉。當(dāng)發(fā)生守、逆行天象時,謀為不規(guī)。〔10〕“司”,觀察。〔11〕“守”,停留?!疤熳铀D”,月、五星在所守的那個星官停留十日以上,說明要謀為不規(guī),是天子誅罰的對象?!?2〕“若”,如也。此下二句謂如果逆行,如同不順軌道運行,以所接近的星官來判定。〔13〕“中坐”,即帝坐。曰犯中坐?!?4〕“成形”,形跡已顯?!?5〕“皆群下從謀”。皆群臣相從謀為不規(guī)的跡象?!?6〕“尤甚”,更嚴(yán)重。由于金火的逆行最明顯,故說“尤甚”?!?7〕“隋”,音tu%,垂下也?!八逍俏濉?,《漢書·天文志》曰“隋星四”,少微為四星,此處“五”疑為“四”之誤。〔18〕“曰少微,士大夫”,此四少微為處士、議士、博士、大夫?!?9〕“軒轅,黃龍體”,軒轅蜿蜒如騰龍形,原為中宮,中宮屬土,色黃,故曰“黃龍體”。
東井為水事?!?〕其西曲星曰鉞。鉞北,北河;南,南河;兩河,天闕;〔2〕間為關(guān)梁。〔3〕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為質(zhì)?!?〕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故德成衡,〔5〕觀成潢,〔6〕傷成鉞,〔7〕禍成井,〔8〕誅成質(zhì)?!?〕【注釋】〔1〕“東井為水事”,因東井如井字,故以其義推為水事?!?〕“闕”,皇宮前面兩邊的樓臺,中間有道路。〔3〕“間為關(guān)梁”,言南河北河為宮闕兩邊樓臺,其間為關(guān)梁,即兩邊樓臺間的道路。此天闕并非闕丘星?!?〕“輿鬼”,即鬼宿,四星。中間一星曰積尸,一名質(zhì)?!队^象玩占》說:“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見氣而已?!笔侨庋鬯娭菆F?!?〕“衡”,即太微,為帝宮,有德者為帝,故曰“德成衡”。〔6〕“潢”,帝車舍。帝出游需車,故曰“觀成潢”。〔7〕“鉞”,主伺奢淫之星,故傷敗成形于鉞?!?〕“禍成井”,天子以火星入居井一星旁為敗,故曰“禍成井”?!?〕“誅成質(zhì)”,輿鬼為天目,主視明察奸謀,火星入輿鬼和質(zhì),主大臣有誅,故曰“誅成質(zhì)”。
柳為鳥注,〔1〕主木草。七星,頸,〔2〕為員官,〔3〕主急事。張,素,〔4〕為廚,主觴客。〔5〕翼為羽翮,〔6〕主遠客。
【注釋】〔1〕“注”,《漢書·天文志》作“喙”,鳥之口?!?〕“七星,頸”,七星為鳥頸。“頸”,鳥頸?!?〕“員官”,喉嚨?!?〕“素”,嗉也,受食之處,即鳥胃。〔5〕“觴客”,設(shè)酒宴待客?!?〕“羽翮”,鳥翅。以上是說,鬼為鳥目,柳為鳥口,七星為鳥頸,張為鳥嗉,翼為鳥翅。南方七宿中有五宿都為鳥體。
軫為車,主風(fēng)?!?〕其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星不欲明;明與四星等。若五星入軫中,兵大起。軫南眾星曰天庫、樓;〔2〕庫有五車?!?〕車星角若益眾,〔4〕及不具,〔5〕無處車馬?!?〕【注釋】〔1〕“軫為車,主風(fēng)”,軫宿四星,宋均曰:“軫四星居中,又有二星為左右轄,車之象也。軫與巽同位,為風(fēng),車動行疾似之也?!陛F為黃道南方星座,軫為朱鳥之最后一宿,位在東南,故曰與巽同位。〔2〕“天庫、樓”,《晉書·天文志》曰:“庫樓十星,其大星為庫,南四星為樓?!彼蕴鞄鞓怯址址Q天庫、天樓。〔3〕“庫有五車”,指五柱星,非指五帝車舍之五車。〔4〕“角”,芒角也。言星芒角起,星益眾也。〔5〕“不具”,不成行列也?!?〕“無處車馬”,言五車星不具也。
西宮。〔1〕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車舍?!?〕火入,旱;金,兵;水,水。〔3〕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
【注釋】〔1〕“西宮”,下漏“白虎”二字。下句“咸池”僅為一星座名,與房、心、權(quán)、衛(wèi)等同,不得作為宮名與蒼龍、朱鳥、玄武并列。舊解均不足取。〔2〕“五帝車舍”,《天官書》以五帝車舍為天五潢,也即為咸池。而《晉書·天文志》以五車“中五星為天潢,天潢南三星曰咸池”。兩說不同?!?〕“火入,旱;金,兵;水,水”,火、金、水三星入五帝車舍各成旱、兵、水災(zāi)。
奎曰封豕,〔1〕為溝瀆?!?〕婁為聚眾?!?〕胃為天倉。其南眾星曰
積。〔4〕【注釋】〔1〕“封豕”,大豬。〔2〕“溝瀆”,溝渠?!?〕“聚眾”,聚集兵眾?!?〕“ 積”,堆積牲畜干草的地方。
昴曰髦頭,〔1〕胡星也,為白衣會?!?〕畢曰罕車,〔3〕為邊兵,主弋獵。其大星旁小星為附耳?!?〕附耳搖動,有讒亂臣在側(cè)。昂、畢間為天街?!?〕其陰,陰國;陽,陽國?!?〕【注釋】〔1〕“髦頭”,毛發(fā)。指虎頭前的長毛和虎須?!?〕“白衣會”,主喪獄事。〔3〕“罕車”,樹著旌旗的車子?!队^象玩占》曰:“畢八星,一曰天耳,一曰天口,一曰虎口。”故畢宿為虎口或虎耳。〔4〕“大星”為天高星,其東南小星曰“附耳”?!?〕“天街”,天街兩星在畢昴間,正是黃道所經(jīng)之處,故曰“天街”?!?〕“陰國”、“陽國”,在天街兩星中,北星為“陰國”,南星為“陽國”。
參為白虎。〔1〕三星直者,〔2〕是為衡石?!?〕下有三星,兌,〔4〕曰罰,〔5〕為斬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為虎首,主葆旅事?!?〕其南有四星,曰天廁。廁下一星,曰天矢?!?〕矢黃則吉;青、白、黑,兇。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8〕一曰天旗,二曰天苑,〔9〕三曰九游。其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下有四星曰弧,〔10〕直狼。〔11〕狼比地有大星,〔12〕曰南極老人。老人見,〔13〕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
【注釋】〔1〕“參為白虎”,參星為西宮白虎的主體。參四星為左右肩股,可見參為虎身。觜觿為虎頭,罰為虎尾。其口為畢宿,虎須為昴宿。錢大昕《三史拾遺》以為虎在參,不當(dāng)西方正位,只有咸池為正位,所以咸池與蒼龍、朱鳥、玄武并稱,為西宮之名稱。此論失當(dāng)。實際自昴畢至參罰,均屬虎的一部分。〔2〕“直”,三星成一直線,與赤道平行?!?〕“為衡石”,如稱衡一樣平?!?〕“兌”,銳。上小下大?!?〕“罰”,一作“伐”。以字義引申為主斬艾事?!?〕“葆旅”,或謂守軍,或謂野菜。由于虎為兇猛的象征,主戰(zhàn)殺,虎頭更應(yīng)與此相應(yīng),不能想象虎頭去找野菜吃,當(dāng)釋為守軍,主斬艾除兇。〔7〕“天矢”,一作“天屎”。與天廁相應(yīng)?!?〕“羅”,羅列?!稘h書·天文志》“羅”下有“列”字。三處羅列,每處都為九星?!?〕“天苑”,天帝養(yǎng)禽獸之處?!稌x書·天文志》載天苑十六星。各代所定星數(shù)不同。〔10〕“弧”,天弓?!?1〕“直狼”,與狼相直?!?2〕“比地”,近地平?!?3〕“老人”,與狼均為全天最亮之恒星,因老人星近南極,在北緯三十六度觀看,僅在地平上一度多,由于地平常有云彩蔽蓋,故不多見。只有在秋分前后,當(dāng)其位于正南方時,才能偶見。
附耳入畢中,兵起。
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2〕虛為哭泣之事?!?〕【注釋】〔1〕“玄武”,靈龜,或云龜蛇?!靶?,黑色,又訓(xùn)北方,又訓(xùn)幽遠。“武”,勇猛。武士都披鎧戴甲,故玄武可直譯作北方披著鱗甲的神。在五行中北方屬水,故北宮星象多與水生動物有關(guān),如南斗又稱玄龜之首,斗箕二宿南有天鱉、天龜二星,壁宿又稱天池。又據(jù)玄幽之意,派生出虛、玄宮(室宿)等星?!?〕“危為蓋屋”,《索隱》引宋均說:“危上一星高,傍兩星隋下,似乎蓋屋也。”依《天官書》危宿即蓋屋星。后世另有蓋屋星,是依據(jù)《天官書》衍出。〔3〕“虛為哭泣之事”,即虛宿主死喪哭泣之事。又為祭祀禱祝之事。因為虛危為北宮的代表,故人們常把幽冥稱為陰間。
其南有眾星,曰羽林天軍。〔1〕軍西為壘,〔2〕或曰鉞。旁有一大星為北落?!?〕北落若微亡,軍星動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5〕入軍,軍起。火、金、水尤甚:火,軍憂;水,〔水〕患;木、土,軍吉。危東六星,〔6〕兩兩相比,曰司空。
【注釋】〔1〕“羽林天軍”,即羽林軍?!?〕“壘”,即壘壁陣?!?〕“北落”,即北落師門。〔4〕羽林軍近北落師門,稍北。當(dāng)北落近地平或云氣濃厚而星光暗弱時,羽林軍也弱,所以說“動角益?!??!?〕“五星犯北落”,此下三句言當(dāng)五星犯北落師門和羽林軍時,則有軍兵動?!?〕“危東六星”,危西確有六星,兩兩相比。此六星在《晉書·天文志》中稱為司命、司祿、司危。此處恐“東”為“西”之誤,或“?!睘椤疤摗敝`。至于下文“司空”星名,可能是后人誤置。
營室為清廟,〔1〕曰離宮。〔2〕閣道?!?〕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馬,車騎滿野。〔5〕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天潢旁,〔6〕江星。江星動,人涉水?!?〕【注釋】〔1〕“營室”,室宿二星與壁宿二星,成一大正四方形。古稱為定星?!对姟吩唬骸岸ㄖ街校饔诔m?!毖援?dāng)黃昏時定星位于南中時,正是建筑宮室的時候?!?〕“離宮”,營室為清廟,又稱為離宮??梢姟短旃贂窢I室、離宮合為一個星座。由于《天官書》中二十八宿僅缺壁宿,《史記正訛》便在閣道下補入“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十五字,此實畫蛇添足。壁宿又稱東壁,是從營室中分出來的?!对吩疲骸盃I室十星?!焙笫朗宜逓槎牵谒逓槎?,離宮也獨立為六星。三座星數(shù)相加正為十星??梢姟短旃贂分疇I室包括室宿、壁宿、離宮在內(nèi)?!?〕“閣道”,營室北的另一星座?!?〕“王良”,后世又將天駟、王良合稱王良五星?!稌x書·天文志》說:王良五星,“其四星曰天駟,傍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車騎滿野”,《晉書·天文志》對此句有兩解,一曰王良“其星動,為策馬,車騎滿野”。策為馬鞭,策馬為趕馬前進。意思是說當(dāng)王良星顫動時,策馬前進,這時周圍都是車騎。另一解是王良前有一星曰策馬,若策馬星移動,則車騎滿野。王良星周圍小星密布,故有車騎滿野之說。〔6〕“天潢”,此天潢八星,非五車中之天五潢。它在王良附近,與江星合為九星,后世改名為天津九星?!?〕“江星動,人涉水”,本是占語,言觀察到江星顫動時,就要下大雨了。后世由此衍生出人星。杵、臼四星,在危南?!?〕匏瓜,〔2〕有青黑星守之,魚鹽貴。
【注釋】〔1〕“在危南”,杵、臼星在危北,此處誤為南?!?〕“匏”,音p2o,葫蘆。南斗為廟,〔1〕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牽牛為犧牲。〔3〕其北河鼓。〔4〕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婺女,〔5〕其北織女??椗?〕天女孫也。
【注釋】〔1〕“南斗”,即斗宿,也成斗形,六星,與北斗星相對應(yīng)?!?〕“建星”,南斗近北處為建星六星。〔3〕“犧牲”,祭祀用的牲畜。此指用于郊祭的犧牛。此處的牽牛即指牛宿?!?〕“河鼓”,《爾雅》曰:“河鼓謂之牽牛?!迸c《天官書》牛宿為牽牛有異。此即牛郎織女七月七日相會之星。它與織女星在銀河兩岸遙遙相對?!?〕“婺女”,又作須女,賤妾之稱?!?〕“織女”,此星主果蓏絲帛珍寶,舊時婦女七月七日晚向之乞巧。察日、月之行,〔1〕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3〕義失者,〔4〕罰出歲星。〔5〕歲星贏縮,〔6〕以其舍命國。〔7〕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其趨舍而前曰贏,退舍曰縮。〔9〕贏,其國有兵不復(fù);〔10〕縮,其國有憂,將亡,國傾敗。其所在,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11〕其下之國可以義致天下?!?2〕【注釋】〔1〕“察日、月之行”,以下講五星的運動及其星占。〔2〕“揆”,測度。太陽一月行三十度,一年行一周。月亮一月行一周外加三十度。日月的行度都是固定的,只要考察日月的行度,就可以推知歲星運行的順逆?!皻q星”,中國古代以十二生肖或十二地支紀(jì)年,十二年為一周。木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每年運行一個星次,故可以十二星次與十二地支相對應(yīng),以木星每年行經(jīng)星次來紀(jì)年,由此便稱之為歲星。歲星在天上所在的星宿,與地上國家的命運相對應(yīng),故曰應(yīng)星;歲星與金、火二星不同,可以遠離太陽,經(jīng)天而行,故曰經(jīng)星,可以用歲星來紀(jì)年,故又可稱為紀(jì)星?!?〕“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此為五行的季節(jié)分配方法,以下火、土、金、水同此。從冬至開始,以本火土金水次序,每行七十二日,一年為三百六十日。五行以五色相配,分別為木,青色;火,朱色;土,黃色;金,白色;水,黑色,五星也有不同的顏色,例如太白星發(fā)出白色的光,歲星的光為青藍色,地候星發(fā)出土黃色的光,熒惑星發(fā)出火紅色的光,等等。于是便依據(jù)五行與五星的顏色相配,歲星屬木,主春,春天的星宿為東方蒼龍;熒惑星屬火,主夏,夏天的星宿為南方朱雀;地候星屬土,主季夏,季夏的星宿屬中方黃龍;太白星屬金,主秋,秋季的星宿為西方白虎;辰星屬水,主冬,冬季的星宿為北方玄武。木行從冬至日開始,以甲子、乙丑等紀(jì)日,故曰“日甲、乙”;火行從冬至后第七十三日開始,干支依次為丙子、丁丑,故曰“日丙、丁”,以下土戊己;金庚辛;水壬癸,以此類推?!?〕“義失者”,失去義的國家?!?〕“出”,顯示。某國家失義了,征罰就顯示于歲星?!?〕“贏縮”,天體運行快為贏,慢為縮。〔7〕“舍”,歲星所處的星宿。“命國”,該星宿所對應(yīng)的國家?!?〕“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言不可對歲星所舍星宿的國家進行討伐,伐之則不利。而這個國家討伐別的國家則吉?!?〕“趨”,促;“退”,遲。〔10〕“兵不復(fù)”,遭兵災(zāi)后國家不會覆滅?!?1〕“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五星聚集于一宿,這是難得的吉兆?!?2〕“義致天下”,以義統(tǒng)一天下。漢高祖元年,五星聚于東井,是漢要統(tǒng)一的吉兆。
以攝提格歲:〔1〕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zhuǎn)居丑?!?〕正月,與斗、牽牛晨出東方,〔3〕名曰監(jiān)德。〔4〕色蒼蒼有光。其失次,有應(yīng)見柳?!?〕歲早,水;晚,旱?!?〕【注釋】〔1〕“攝提格歲”,即寅年。以下單閼執(zhí)徐、大荒駱、敦牂、葉洽、涒灘、作鄂、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歲,分別為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歲。攝提,指攝提星,它與北斗相配,用以定月建。李巡曰:“格,起也?!币詳z提星建時節(jié)從正月起。攝提格歲,為以攝提星首起建時節(jié)之歲,即初昏時攝提星指寅之月,歲星晨出東方之歲。〔2〕“歲星右轉(zhuǎn)居丑”,歲星自西向東順行曰右行;斗杓、攝提按月序自東向西月移一辰成月建,為左行,故曰歲星右轉(zhuǎn),歲陰左行。古代歷法家規(guī)定,北方玄武正中虛宿為正北,正北方為子位;西方白虎正中昴宿為正西,正西方為酉位;南方朱雀正中七星宿為正南,正南方為午位;東方蒼龍正中房宿為正東,正東方為昴位,故當(dāng)歲星在斗、牛時居丑,在女虛危時居子,在室壁時居亥,依次類推。又依斗建,初昏攝提指寅為正月,指昴為二月,指辰為三月,依次類推。這就是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zhuǎn)居丑等的原意。由于歲星正月與斗牛出東方,正月攝提指寅,就將該年叫做寅年,依次類推。此月建定義適于夏正,《天官書》用周正,此紀(jì)年是由夏正移植的?!?〕“晨出東方”,《索隱》曰:“太歲在寅歲星正月出東方?!薄?〕“監(jiān)德”,歲星在十二年一周中,每年都有不同的名稱,如寅年監(jiān)德,昴年降入,辰年青章等。不同星名其光亮各不相同?!?〕“有應(yīng)見柳”,斗、牽牛與柳宿之間相距十二宿,約為一百五十余度。當(dāng)歲星晨見東方時,一般地說,柳宿已隱沒于西方。但當(dāng)歲星縮行或逆行時,其間相距就不足十二宿,歲星和柳宿便能分別見于東西方,故曰“有應(yīng)見柳”。以下同此?!?〕“歲早,水;晚,旱”,其歲,早期有大水,晚期旱。執(zhí)徐年早期旱,晚期水。此是言十二年中每年的水旱狀況,非指贏縮引起的水旱。
歲星出,〔1〕東行十二度?!?〕百日而止,〔3〕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復(fù)東行。歲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出常東方,以晨;入于西方,用昏。
【注釋】〔1〕“歲星出”,歲星在晨初見于東方。自此句至“用昏”止,似應(yīng)接“義致天下”,文義較通順?!?〕“東行”,言在恒星背景上東行?!?〕“止”,在恒星間停留。
單閼歲:〔1〕歲陰在卯,星居子。以二月與婺女、虛、危晨出,曰降入。大有光。其失次,有應(yīng)見張。其歲大水。
【注釋】〔1〕“單閼”,歲星晨出所在月的物候。以下同此。《索隱》引李巡曰:“陽氣推萬物而起,故曰單閼。單,盡也。閼,此也。”
執(zhí)徐歲:〔1〕歲陰在辰,星居亥。以三月與營室、東壁晨出,曰青章。青青甚章。其失次,有應(yīng)見軫。歲早,旱;晚,水。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伏蟄之物皆敦舒而出,故曰執(zhí)徐。執(zhí),蟄;徐,舒也?!?br/>
大荒駱歲:〔1〕歲陰在巳,星居戌。以四月與奎、婁晨出,曰跰踵?!?〕熊熊赤色,有光。其失次,有應(yīng)見亢。
【注釋】〔1〕《索隱》引姚氏云:“言萬物皆熾盛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荒駱也?!薄?〕“跰踵”,音pi2nzh%ng。
敦牂歲:〔1〕歲陰在午,星居酉。以五月與胃、昴、畢晨出,曰開明。炎炎有光。偃兵;唯利公王,不利治兵。其失次,有應(yīng)見房。歲早,旱;晚,水。
【注釋】〔1〕“敦牂”,音t*nz1ng?!端麟[》引孫炎云:“敦,盛;牂,壯也。言萬物盛壯?!?br/>
葉洽歲:〔1〕歲陰在未,星居申。以六月與觜觿、參晨出,曰長列。昭昭有光。利行兵。其失次,有應(yīng)見箕。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陽氣欲化萬物,故曰協(xié)洽。協(xié),和;洽,合也?!?br/>
涒灘歲:〔1〕歲陰在申,星居未。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曰大音?!?〕昭昭白?!?〕其失次,有應(yīng)見牽牛。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涒灘,物吐秀傾垂之貌也?!薄?〕“大音”,《漢志》作“天晉”?!?〕《史記志疑》認為“白”下當(dāng)有“色”字。作鄂歲:〔1〕歲陰在酉,星居午。以八月與柳、七星、張晨出,曰長王。作作有芒。國其昌,熟谷。其失次,有應(yīng)見危。有旱而昌,有女喪,民疾。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作咢,皆物芒枝起之貌?!?br/>
閹茂歲:〔1〕歲陰在戌,星居巳。以九月與翼、軫晨出,曰天睢。〔2〕白色大明。其失次,有應(yīng)見東壁。歲水,女喪。
【注釋】〔1〕《索隱》引孫炎云:“萬物皆蔽冒,故曰閹茂。閹,蔽;茂,冒也?!薄?〕“睢”,音su9。
大淵獻歲:〔1〕歲陰在亥,星居辰。以十月與角、亢晨出,曰大章。〔2〕蒼蒼然,星若躍而陰出旦,是謂“正平”。起師旅,其率必武;其國有德,將有四海。其失次,有應(yīng)見婁。
【注釋】〔1〕《索隱》引孫炎云:“淵,深也。大獻萬物于深,謂蓋藏之于外耳。”〔2〕“大章”,《漢志》作“天皇”。疑“大章”誤。
困敦歲:〔1〕歲陰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與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有應(yīng)見昴。
【注釋】〔1〕《索隱》引孫炎云:“困敦,混沌也。言萬物初萌,混沌于黃泉之下也?!薄?〕“泉”,《漢志》作“宗”。
赤奮若歲:〔1〕歲陰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與尾、箕晨出,曰天晧。黫然黑色甚明?!?〕其失次,有應(yīng)見參。
【注釋】〔1〕《索隱》引李巡曰:“言陽氣奮迅。若,順也。”〔2〕“黫”,音y1n。當(dāng)居不居,居之又左右搖,未當(dāng)去去之,與他星會,其國兇。所居久,國有德厚。其角動,乍小乍大,若色數(shù)變,人主有憂。
其失次舍以下,〔1〕進而東北,三月生天棓,〔2〕長四丈,末兌。進而東南,三月生彗星,長二丈,類彗。退而西北,三月生天欃,長四丈,末兌。退而西南,三月生天槍,長數(shù)丈,兩頭兌。謹(jǐn)視其所見之國,不可舉事用兵。其出如浮如沉,其國有土功;如沉如浮,〔3〕其野亡。〔4〕色赤而有角,其所居國昌。迎角而戰(zhàn)者,〔5〕不勝。星色赤黃而沉,所居野大穰?!?〕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憂。歲星入月,其野有逐相;與太白斗,〔7〕其野有破軍。
【注釋】〔1〕“舍”,宿也。失次在一宿以下。有人改為“一舍以上”?!?〕“天棓”,與下文“天欃”、“天槍”都是彗星,只是生在東北曰天棓,生在西北曰天欃,生在西南曰天槍。彗星則是泛指?!?〕“有土功”,國土有所收獲?!?〕“野亡”,失地?!?〕“迎角”,逢歲星有芒角?!?〕“穰”,豐收?!?〕“斗”,相遇。
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yīng)星,曰紀(jì)星。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察剛氣以處熒惑。〔1〕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禮失,〔2〕罰出熒惑,〔3〕熒惑失行是也。出則有兵,〔4〕入則兵散?!?〕以其舍命國。熒惑為勃亂,殘賊、疾、喪、饑、兵。反道二舍以上,居之,〔6〕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因與俱出入,〔8〕國絕祀?!?〕居之,殃還至,〔10〕雖大當(dāng)小;〔11〕久而至,〔12〕當(dāng)小反大。其南為丈夫喪,北為女子喪。〔13〕若角動繞環(huán)之,及乍前乍后,左右,殃益大。與他星斗,〔14〕光相逮,〔15〕為害;不相逮,不害。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國可以禮致天下。
【注釋】〔1〕“剛”,一作“罰”,以“罰”為是。言赤帝之神伺察懲罰之氣,以決定熒惑的遲速運動?!?〕“禮失”,地上失禮的國家?!?〕“罰出熒惑”,以熒惑顯現(xiàn)出對其征罰。懲罰即顯現(xiàn)在失行上?!?〕“出”,熒惑出現(xiàn)于該國所相應(yīng)的星座。〔5〕“入”,隱沒?!?〕“居”,停留。〔7〕“五月”、“七月”、“九月”,《漢書·律歷志》說:火星留十日,逆行十七度,六十二日,復(fù)留十日。合計不出九十日,不足二宿。此處所言“五月”、“七月”、“九月”,實為夸張之辭?!?〕“因與俱出入”,言火星停留,九月以后仍在該舍?!?〕“國絕祀”,亡國而不再有祭祀的人,即沒有繼位的國君?!?0〕《索隱》云:“還音旋。旋,速也?!薄把赀€至”,言禍殃來得早。〔11〕“雖大當(dāng)斜,雖然顯現(xiàn)的天象災(zāi)禍大,但由于現(xiàn)形快而實際災(zāi)禍小。〔12〕“久而至”,隔了很久才來?!?3〕“南為丈夫喪,北為女子喪”,言熒惑守輿鬼南,男人受害;守輿鬼北,女人受害?!?4〕“斗”,光芒相及?!端问贰ぬ煳闹尽吩唬骸皟审w俱動而直觸,離復(fù)合,合復(fù)難,曰斗?!薄?5〕“光相逮”,光相接觸。
法,出東行十六舍而止,〔1〕逆行二舍,六旬;〔2〕復(fù)東行,自所止數(shù)十舍,〔3〕十月而入西方;〔4〕伏行五月,〔5〕出東方。其出西方曰“反明”,〔6〕主命者惡之。東行急,一日行一度半?!?〕【注釋】〔1〕“出”,日出前火星晨初出現(xiàn)于東方?!皷|行十六舍而止”,據(jù)《漢志》出東行二百七十六日,歷百五十九度。以平均每舍十三度計,十六舍當(dāng)二百八度,誤差較大。王元啟以為此處每舍合十度?!?〕“逆行二舍,六旬”,《漢志》為逆行六十二日,十七度。〔3〕“數(shù)十舍”,可能是“十?dāng)?shù)舍”之誤?!?〕“十月而入西方”,《漢志》云“復(fù)順行二百七十六日”,此處十月計二百九十五日,誤差也較大?!?〕“伏行五月”,《漢志》伏行百四十六日,與此五月近?!?〕“其出西方”,火星伏而昏復(fù)出西方是不可能的,此是假想的占語?!?〕“一日行一度半”,《漢志》順行平均為九十二分度之五十三。
其行東、西、南、北疾也,兵各聚其下,〔1〕用戰(zhàn),順之勝,逆之?dāng)?。熒惑從太白,軍憂;離之,軍卻;出太白陰,〔2〕有分軍;行其陽,〔3〕有偏將戰(zhàn)。當(dāng)其行,太白逮之,破軍殺將。其入守犯太微、軒轅、營室,主命惡之。心為明堂,熒惑廟也。謹(jǐn)候此。
【注釋】〔1〕“兵各聚其下”,《漢書·天文志》說:“東行疾則兵聚于東方,西行疾則兵聚于西方。”此處文意當(dāng)與《漢志》同?!?〕“出太白陰”,言熒惑在太白北面?!?〕“行其陽”,行至太白南面。
歷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黃帝,主德,女主象也。歲填一宿,其所居國吉。未當(dāng)居而居,若已去而復(fù)還,還居之,其國得土,不乃得女。若當(dāng)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東去,其國失土,不乃失女,不可舉事用兵。其居久,其國福厚;易,福薄。
【注釋】〔1〕“歷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言以歷元時與斗宿相會,來推定填星的方位?!端麟[》引晉灼曰:“常以甲辰之元始建斗,歲鎮(zhèn)一宿,二十八歲而周天?!奔匆詺v元從斗宿開始,每年行一宿推定。甲辰當(dāng)是甲寅之誤?!疤钚恰保置?zhèn)星,屬中央土。其一名曰地侯,主歲。歲行十三度百十二分度之五,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歲周天。其所居,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重致天下。〔1〕禮、德、義、殺、刑盡失,而填星乃為之動搖。
【注釋】〔1〕“可以重致天下”,木星以義致天下,火星以禮致天下,土星以重致天下。各以其德取得天下的信任?!爸亍?,倚重,看重。
贏,為王不寧;其縮,有軍不復(fù)。填星,其色黃,九芒,音曰黃鐘宮。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贏,有主命不成,〔1〕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曰縮,有后戚,〔2〕其歲不復(fù),〔3〕不乃天裂若地動。
【注釋】〔1〕“主命不成”,國君將亡?!?〕“后戚”,王后有悲戚事?!?〕“其歲不復(fù)”,這年將亡而不得復(fù)生。
斗為文太室,填星廟,天子之星也。
木星與土合,〔1〕為內(nèi)亂,饑,主勿用戰(zhàn),?。凰畡t變謀而更事;〔2〕火為旱;金為白衣會若水?!?〕金在南曰牝牡,〔4〕年谷熟;金在北,歲偏無?!?〕火與水合為焠,〔6〕與金合為鑠,〔7〕為喪,皆不可舉事,用兵大?。煌翞閼n,主孽卿;〔8〕大饑,〔9〕戰(zhàn)敗,為北軍,軍困,舉事大敗?!?〕土與水合,穰而擁閼,〔10〕有覆軍,其國不可舉事,出,亡地,入,得地;金為疾,為內(nèi)兵,〔11〕亡地。三星若合,〔12〕其宿地國外內(nèi)有兵與喪,改立公王。四星合,兵喪并起,君子憂,小人流。〔13〕五星合,是為易行,〔14〕有德,受慶,改立大人,掩有四方,子孫蕃昌;無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注釋】〔1〕講完木火土三個外行星之后,以下對它們與其它行星會合所引起的社會治亂再作一綜合性的介紹。先說木星與其它行星會合的影響,次說火星、土星,再說三星、四星、五星相遇,條理分明?!?〕“水”,與水合。“變謀”,改變政策?!案隆保兏龅拇笫?。〔3〕“火為旱;金為白衣會若水”,言木與火合為旱;木與金合有喪亡疾病,并且有水災(zāi)?!?〕“金在南曰牝牡”,言當(dāng)木與金會合時,金在木南面曰牝牡。木陽,金陰,故稱雄雌。〔5〕“歲偏無”,歲無收成?!?〕“焠”,火入水中為“焠”?;鹦?、水星相遇,也將發(fā)生焠的現(xiàn)象?!?〕“鑠”,熔化。金星與火星合,象征著金屬遇到了火,要發(fā)生熔化?!?〕“主孽卿”,產(chǎn)生作孽的公卿?!?〕“大饑”,陳仁錫指出饑前之“大”為“木”字之誤,王元啟貶為瞽說。今從陳說。言火與木相遇為饑,“戰(zhàn)敗,為北軍,軍困,舉事大敗”?!氨避姟?,敗軍也?!?0〕“穰”,音r2ng,稻麥豐收?!伴憽?,音8,堵塞。水遇到土,水流為土壩所阻?!?1〕“內(nèi)兵”,叛軍。〔12〕“三星”,指前已述及的木、火、土三星?!?3〕“小人流”,指因兵荒引起的人民流亡。〔14〕“易行”,改換行動。
蚤出者為贏,贏者為客。晚出者為縮,縮者為主人。必有天應(yīng)見于杓星。同舍為合?!?〕相陵為斗,〔2〕七寸以內(nèi)必之矣?!?〕【注釋】〔1〕“同舍為合”,兩行星處于同一宿為合?!?〕“陵”,《集解》引孟康曰:“陵,相冒占過也?!庇忠f昭曰:“突掩為陵?!本鞘恰!傲辍迸c“凌”相通,作兩星凌犯解?!?〕“必之矣”,《索隱》引韋昭云:“必有禍也?!币卜鞘??!氨刂币鉃楸囟òl(fā)生。言兩星在七寸以內(nèi)相遇,必定發(fā)生凌斗的現(xiàn)象。七寸大約相當(dāng)于一度,已光芒相及?!墩x》曰:“斗謂光芒相及?!泵峡翟唬骸胺福叽缫褍?nèi)光芒相及也?!笨梢娖叽鐑?nèi)謂之凌犯,也稱為斗。
五星色白圜,〔1〕為喪旱;赤圜,則中不平,為兵;青圜,為憂水;黑圜,為疾,多死;黃圜,則吉。赤角犯我城,〔2〕黃角地之爭,白角哭泣之聲,青角有兵憂,黑角則水。意行窮兵之所終?!?〕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春風(fēng)秋雨,冬寒夏暑,〔4〕動搖常以此。〔5〕【注釋】〔1〕“白圜”,由于地球大氣的變化而在五星周圍形成的白色光圈?!?〕“赤角”,星四周產(chǎn)生的赤色芒角。〔3〕“意”,《集解》引徐廣曰一作“志”。“志行窮兵之所終”,言五種芒角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皆是窮兵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王元啟認為此句為衍文,其言不確?!?〕“春風(fēng)秋雨,冬寒夏暑”,為風(fēng)調(diào)雨順之象。此與五星同色相合?!?〕“動搖常以此”,是指由于五星生圜和芒角而起的社會動搖。王元啟將此句移置于言土星中之“填星乃為之動搖”后,不當(dāng)。填星出百二十日,而逆西行,西行百二十日,〔1〕反東行?!?〕見三百三十日而入,入三十日復(fù)出東方?!?〕太歲在甲寅,鎮(zhèn)星在東壁,故在營室?!?〕【注釋】〔1〕“百二十日”,據(jù)《漢書·律歷志》,晨始見,順行八十七日,留三十四日,計一百二十一日,與《天官書》出百二十日相當(dāng)?!稘h志》曰:逆行百一日,留三十三日,計一百三十四日,與《天官書》百二十日差十四日,故王元啟以為此處為百三十日之誤?!?〕“反東行”,下缺載日數(shù)。據(jù)下文“見三百三十日”來看,當(dāng)缺“九十日”三字?!?〕土星一個會合周期為三百七十日,行十二度。此處“見三百三十日”,伏三十日,為一年大概日數(shù)的說法?!?〕“故在營室”,《天官書》以甲寅年為歷元,歷元正月時日月五星具在營室。此處甲寅年鎮(zhèn)星在營室,下文太白“以攝提格之歲,與營室晨出東方”均為明證,此采自顓頊歷。唯《天官書》歲星紀(jì)年采自他說,歲星甲寅年與斗、牽牛晨出,與此不合。察日行以處位太白。〔1〕曰西方,秋,日庚、辛,主殺。殺失者,罰出太白。太白失行,以其舍命國。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入東方,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2〕其入西方,〔3〕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當(dāng)出不出,當(dāng)入不入,是謂失舍,不有破軍,必有國君之篡。
【注釋】〔1〕“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太白與日相距最大角距不到五十度,故可以通過考察太陽的行度來判斷太白的方位?!?〕“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據(jù)《漢志》:金星晨始見,凡二百四十四日,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八十三日,行星百十三度。十八宿二百三十五度,與《漢志》差九度;日數(shù)則差四天。十一舍合一百四十三度,與《漢志》差三十度;日數(shù)則差四十七天?!?〕“其入西方”,此句前當(dāng)缺夕出西方的天數(shù)和行度。〔4〕“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漢志》曰,夕始見,凡見二百四十一日,行星二百四十一度;伏十六日,逆行十四度。十六日太陽順行十六度,加星逆行十四度,計三十度,與三舍三十九度差九度,逆行日數(shù)則相同。
其紀(jì)上元,〔1〕以攝提格之歲,與營室晨出東方,至角而入,與營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2〕與角晨出,入畢,與角夕出,入畢;與畢晨出,入箕,與畢夕出,入箕;與箕晨出,入柳,與箕夕出,入柳;與柳晨出,入營室,與柳夕出,入營室。凡出入東西各五,為八歲,二百二十日,〔3〕復(fù)與營室晨出東方。其大率,歲一周天。其始出東方,行遲,率日半度,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舍;上極而反,東行,行日一度半,一百二十日入?!?〕其庳,〔5〕近日,曰明星,柔;高,遠日,曰大囂,剛。其始出西方,行疾,率日一度半,百二十日;上極而行遲,日半度,百二十日,旦入,〔6〕必逆行一二舍而入。其庳,近日,曰大白,柔;高,遠日,曰大相,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7〕【注釋】〔1〕“其紀(jì)上元”,其歷紀(jì)的上元。指日月五星同聚于營室的那一年(甲寅年正月),作為歷法的起算點。〔2〕“至角而入”,言在金星與太陽的會合運動中,第一次與營室晨出東方,第二次與角,第三次與畢,第四次與箕,第五次與柳晨出,第六次又回到與營室晨出。五個會合周期正好八年。每個會合周期合五百八十四日,行五百八十四度。自營室順行一周再行至角,為二十八宿加十六宿,合四十四宿,自角宿順行一周再行至畢宿為四十六宿,平均為四十五宿,每宿以十三度計,為五百八十五度。這就是第一次營室晨出、第二次角宿晨出、第三次畢宿晨出等的意義。〔3〕“二百二十日”,應(yīng)為“二千九百二十日”之誤,此為三百六十五日之八倍?!?〕“一百二十日入”,《天官書》之金星行度不計逆行,晨出順行(行遲)一百二十日,每日行半度,合六十度。上極而反以后,每日行一度半,一百二十日行一百八十度,合計為二百四十度,與《漢志》正合。此處云“必逆行一二舍而入”是不可能的,必為衍文?;驊?yīng)云“必遲行五舍而入”,下文“逆行”句也同此例?!?〕“庳”,同“卑”,低也?!?〕“旦入”,“且入”之誤?!?〕“出以辰、戌,入以丑、未”,言晨出辰位,夕出戌位;晨入丑位,夕入未位。
當(dāng)出不出,未當(dāng)入而入,天下偃兵,兵在外,入。未當(dāng)出而出,當(dāng)入而不入,天下起兵,有破國。其當(dāng)期出也,其國昌。其出東為東,入東為北方;出西為西,入西為南方。〔1〕所居久,其鄉(xiāng)利;易,其鄉(xiāng)兇。
【注釋】〔1〕“入西為南方”,以上數(shù)句言金星出沒的方位,及其占卜與所主方位的國家的關(guān)系。
出西至東,正西國吉。出東至西,正東國吉。其出不經(jīng)天;〔1〕經(jīng)天,天下革政。
【注釋】〔1〕“其出不經(jīng)天”,金星為內(nèi)行星,只能在日旁運動,故晚上不能見到其運行經(jīng)過中天,故有此占。一說晝見為中天。
小以角動,兵起。始出大,后小,兵弱;出小,后大,兵強。出高,用兵深吉,淺兇;庳,淺吉,深兇。日方南金居其南,〔1〕日方北金居其北,曰贏,侯王不寧,用兵進吉退兇。日方南金居其北,日方北金居其南,曰縮,侯王有憂,用兵退吉進兇。用兵象太白:太白行疾,疾行;遲,遲行。角,敢戰(zhàn)。動搖躁,躁。圜以靜,靜。順角所指,吉;反之,皆兇。出則出兵,入則入兵。赤角,有戰(zhàn);白角,有喪;黑圜角,憂,有水事;青圜小角,憂,有木事;黃圜和角,〔2〕有土事,有年?!?〕其已出三日而復(fù)有微入,入三日乃復(fù)盛出,是謂耎,〔4〕其下國有軍敗將北。其已入三日又復(fù)微出,出三日而復(fù)盛入,其下國有憂;師有糧食兵革,遺人用之;卒雖眾,將為人虜。其出西失行,外國??;其出東失行,中國敗。其色大圜黃滜,〔5〕可為好事;其圜大赤,兵盛不戰(zhàn)。
【注釋】〔1〕“日方南”,大陽位于赤道南。〔2〕“圜和角”,王元啟曰“圜”、“角”不并存,以上“圜”、“圜小”、“圜和”皆為衍字?!?〕“有年”,豐熟的年成?!?〕“耎”,音ru3n,軟弱?!?〕“滜”,同“澤”。
太白白,比狼;赤,比心;黃,比參左肩;蒼,比參右肩;黑,比奎大星。五星皆從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居實,〔1〕有得也;居虛,〔2〕無得也。行勝色,色勝位,〔3〕有位勝無位,有色勝無色,行得盡勝之。出而留桑榆間,〔4〕疾其下國。上而疾,未盡其日,〔5〕過參天,〔6〕疾其對國。上復(fù)下,下復(fù)上,有反將。其入月,〔7〕將僇?!?〕金、木星合,光,〔9〕其下戰(zhàn)不合,兵雖起而不斗;合相毀,野有破軍。出西方,昏而出陰,陰兵強;暮食出,小弱;夜半出,中弱;雞鳴出,大弱:是謂陰陷于陽。其在東方,乘明而出陽,陽兵之強;雞鳴出,小弱;夜半出,中弱;昏出,大弱:是謂陽陷于陰。太白伏也,以出兵,兵有殃。其出卯南,南勝北方;出卯北,北勝南方;正在卯,東國利。出酉北,北勝南方;出酉南,南勝北方;正在酉,西國勝。
【注釋】〔1〕“居實”,星居于合居之宿?!?〕“居虛”,居于贏縮后所達之宿。〔3〕“行勝色,色勝位”,金星行度贏縮變化所引起的影響,又要大于金星所處方位的影響?!?〕“留桑榆間”,從桑、榆樹陰的縫隙間看金星,不見位置的變化?!?〕“未盡其日”,沒有達到那些天數(shù)?!?〕“過參天”,三分天過其一。天從東到西為六辰,三分之一為二辰。舊解似是而非?!?〕“入月”,月掩星。〔8〕“僇”,通“戮”?!皩J”,將有刑戮?!?〕“光”,兩星相合而光不及也。王元啟以為此處“金木”為“金水”之誤。
其與列星相犯,小戰(zhàn);五星,大戰(zhàn)。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國?。怀銎浔?,北國敗。行疾,武;〔1〕不行,文?!?〕色白五芒,出蚤為月蝕,晚為天夭及彗星,〔3〕將發(fā)其國?!?〕出東為德,舉事左之迎之,〔5〕吉;出西為刑,舉事右之背之,〔6〕吉。反之皆兇。太白光見景,〔7〕戰(zhàn)勝。晝見而經(jīng)天,是謂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
【注釋】〔1〕“行疾,武”,太白行疾,有武事?!?〕“文”,文事。〔3〕“天夭”,即天妖,有妖星出現(xiàn)?!?〕“將發(fā)其國”,災(zāi)異將發(fā)主在與其相應(yīng)的國家?!?〕“左之迎之”,從左面迎著它?!?〕“右之背之”,從右面背著它?!?〕“景”,通“影”。
亢為疏廟,太白廟也。太白,大臣也,其號上公。其他名殷星、太正、營星、觀星、宮星、明星、大衰、大澤、終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緯。大司馬位謹(jǐn)候此?!?〕【注釋】〔1〕“大司馬”,《晉志》曰:“太白主大臣,其號上公也,大司馬位謹(jǐn)候此?!眲t大司馬為太白大臣之官名。
察日辰之會,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罰出辰星,以其宿命國。
【注釋】〔1〕“辰星”,水星與太陽相距最大的角距不超過一辰,故曰“辰星”,此上二句言觀察太陽、水星的交會,可以推知水星的方位。
是正四時: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婁、胃東五舍,〔1〕為齊;仲夏夏至,夕出郊東井、輿鬼、柳東七舍,為楚;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東四舍,為漢;仲冬冬至,晨出郊東方,與尾、箕、斗、牽牛俱西,〔2〕為中國。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
【注釋】〔1〕“郊”,通“效”,見也?!皷|五舍”,太陽東面的五宿。〔2〕“俱西”,俱在太陽以西。
其蚤,為月蝕;晚,為彗星及天夭。其時宜效不效為失,追兵在外不戰(zhàn)。一時不出,其時不和;四時不出,天下大饑。其當(dāng)效而出也,色白為旱,黃為五谷熟,赤為兵,黑為水。出東方,大而白,有兵于外,解。常在東方,其赤,中國勝;其西而赤,外國利。無兵于外而赤,兵起。其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外國大敗,中國勝;其與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國利。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辰星不出,太白為客;其出,太白為主。出而與太白不想從,野雖有軍,不戰(zhàn)。出東方,〔2〕太白出西方;若出西方,太白出東方,為格,野雖有兵不戰(zhàn)。失其時而出,為當(dāng)寒反溫,當(dāng)溫反寒。當(dāng)出不出,是謂擊卒,兵大起。其入太白中而上出,破軍殺將,客軍勝;下出,客亡地。辰星來抵太白,太白不去,將死。正旗上出,〔3〕破軍殺將,客勝;下出,客亡地。視旗所指,以命破軍。其繞環(huán)太白,若與斗,大戰(zhàn),客勝。兔過太白,〔4〕間可椷劍,〔5〕小戰(zhàn),客勝。兔居太白前,軍罷;出太白左,小戰(zhàn);摩太白,有數(shù)萬人戰(zhàn),主人吏死;出太白右,去三尺,軍急約戰(zhàn)。青角,兵憂;黑角,水。赤行窮兵之所終。
【注釋】〔1〕木星主義,火星主禮,土星主德,金星主殺,水星主刑,故言水星“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出東方”,此下六句言水出東方,則金出西方;水出西方,則金出東方,為格。“格”,為不和同。水出于金,母子關(guān)系,故雖不和同,而有兵不戰(zhàn)?!?〕“旗”,此字與下文另一“旗”字,《正義》釋為旗星。不過《天官書》五星占幾乎沒有言及行星與具體恒星相犯的占事,獨此處上下兩次言及,似不可能?!稘h志》兩“旗”字均作“其”,此處上下兩“旗”字應(yīng)為“其”字之誤。〔4〕“兔”,《廣雅》云:“辰星謂之兔星?!眲t兔為辰星之別名,也即天欃星。〔5〕“椷”,音h2n,通“函”。“間可椷劍”,中間可容一劍。
兔七命,〔1〕曰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細爽、能星、鉤星。其色黃而小,出而易處,〔2〕天下之文變而不善矣。兔五色,青圜憂,白圜喪,赤圜中不平,黑圜吉。赤角犯我城,黃角地之爭,白角號泣之聲。
【注釋】〔1〕“命”,即名?!?〕“其色黃而小,出而易處”,這是辰星的特征。王元啟以為此句當(dāng)移至下文“黑圜吉”句之末,為五色中的一色。其實不妥。兔五色是帶圜的,此處并無圜。此段先言七命,次言總的特征,再言五色圜,后言五色芒角,若說五色圜色不全,則五色芒角也不全。其實不必全載。
其出東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數(shù)二十日,〔1〕而反入于東方;其出西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數(shù)二十日,而反入于西方。其一候之營室、角、畢、箕、柳。〔2〕出房、心間,地動。
【注釋】〔1〕“四十八日”,應(yīng)是“四十八度”之誤。出東方至入東方,兩個基本數(shù)據(jù)一是度數(shù),一是日數(shù),此處開頭載舍數(shù),后面載日數(shù),有了日數(shù)以后,中間就不可能再載日數(shù),必是將舍數(shù)折合成度數(shù)。如取一舍為十二度,四十八正是四舍之度數(shù)。下文“四十八日”同樣是“四十八度”之誤。據(jù)《漢志》水星出東方凡見二十八日,行星二十八度。出西方,凡見二十六日,行星二十六度?!短旃贂匪d誤差較大?!?〕與室、角、畢、箕、柳的會合周期,只適合于太白,置于此有誤。
辰星之色:春,青黃;夏,赤白;秋,青白,而歲熟;冬,黃而不明。即變其色,其時不昌。春不見,大風(fēng),秋則不實;夏不見,有六十日之旱,月蝕;秋不見,有兵,春則不生;冬不見,陰雨六十日,有流邑,〔1〕夏則不長。
【注釋】〔1〕“邑”,村鎮(zhèn)或家室?!傲饕亍保匆驗?zāi)禍造成的流民。
角、亢、氐,兗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1〕牽牛、婺女,楊州。虛、危,青州。營室至東壁,并州???、婁、胃,徐州。昴、畢,冀州。觜觿、參,益州。東井、輿鬼,雍州。柳、七星、張,三河?!?〕翼、軫,荊州。
【注釋】〔1〕“江、湖”,指江、浙、贛沿江一帶?!?〕“三河”,指河南、河?xùn)|、河內(nèi)三郡。
七星為員官,辰星廟,蠻夷星也。
兩軍相當(dāng),日暈;暈等,力鈞;厚長大,有勝;薄短小,無勝。重抱,大破;無抱,為和;背,不和,為分離相去。直為自立,立侯王;破軍殺將。負且戴,〔1〕有喜。圍在中,中勝;在外,外勝。青外赤中,以和相去;赤外青中,以惡相去。氣暈先至而后去,居軍勝。先至先去,前利后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軍不勝。見而去,其發(fā)疾,雖勝無功。見半日以上,功大。白虹屈短,上下兌,有者下大流血。日暈制勝,近期三十日,遠期六十日。
【注釋】〔1〕“負且戴”,陳仁錫曰:“日旁如半環(huán)向日曰‘抱’;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曰‘背’;青赤氣長而立旁曰‘直’。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曰‘負’;形如直狀其上微氣在日上曰‘戴’?!?br/>
其食,食所不利;〔1〕復(fù)生,生所利;〔2〕而食益盡,為主位?!?〕以其直及日所宿,加以日時,用命其國也?!?〕【注釋】〔1〕“食所不利”,此占卜指日食而言。謂發(fā)生日食時太陽所處星宿對應(yīng)的國家不利?!?〕“生所利”,復(fù)生后所在星宿對應(yīng)的國家有利?!?〕“食益盡,為主位”,謂食盡,咎在主位?!?〕“以其直”,以其所對的方位?!叭账蕖保査幍男撬??!叭諘r”,發(fā)生日食的日期及時刻。此以方位、星宿、日期、時刻綜合起來考慮,用以判斷所當(dāng)國家的命運。日食日期及時刻的占文見下文。
月行中道,〔1〕安寧和平。陰間,多水,陰事。外北三尺,陰星。〔2〕北三尺,太陰,〔3〕大水,兵。陽間,驕恣。陽星,多暴獄。太陽,〔4〕大旱、喪也。角,天門,〔5〕十月為四月,十一月為五月,十二月為六月,水發(fā),近三尺,遠五尺?!?〕犯四輔,〔7〕輔臣誅。行南北河,〔8〕以陰陽言,旱水兵喪。
【注釋】〔1〕“中道”,月行有三道:中道、陽道、陰道。太陽的行道有黃道、光道、中道三種名稱。此處中道即黃道?!?〕“陰星”,陳仁錫據(jù)《漢志》在此句下補“多亂”二字。言之有理?!?〕“太陰”,即月行太陰道?!端麟[》曰:“太陰、太陽,皆道也?!敝械琅c太陰道之間為陰間,中道與太陽道之間為陽間。中道北三尺處有陰星,中道以北三尺為陰道。七寸為一度,三尺為四度余,為黃道與白道間的夾角。此“三尺”為約數(shù)?!?〕“太陽”,太陽道。此太陽道是指月亮南行的陽道,非太陽運行的黃道?!?〕“角,天門”,角為天門,并非兩個星座?!?〕“水發(fā),近三尺,遠五尺”,言凡月經(jīng)過天門,六個月以后水發(fā);水深近則三尺,遠則五尺?!?〕《索隱》曰:“‘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薄?〕“南北河”,指南河、北河各三星?!?〕“以陰陽言,旱水兵喪”,月行北河為陰,有水和兵;月行南河為陽,有旱和喪。
月蝕歲星,其宿地,饑若亡;熒惑也,亂;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強國以戰(zhàn)??;辰星也,女亂;蝕大角,主命者惡之;心,則為內(nèi)賊亂也;列星,其宿地憂。
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復(fù)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復(fù)始?!?〕故月蝕,常也;日蝕,為不臧也。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濟也。庚、辛,華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日蝕,國君;月蝕,將相當(dāng)之。
【注釋】〔1〕此《天官書》所載交食周期,為中國最早之紀(jì)錄,但有缺誤。按所載月數(shù)統(tǒng)計,實為一百二十一月,非一百十三月。而此兩個月數(shù)均不等于交食年的倍數(shù),故必有誤?!端麟[》據(jù)《三統(tǒng)歷》得:六月者七,五月者一,又六月者一,五月者一,凡一百三十五月而復(fù)始。有人以為此處即一百三十五月之交食周期,只是文字有缺誤而已。〔2〕以上為日月食以十干表示的日期和時刻的占文。甲乙主海外,所以說“不占”?!稘h志》日期占下還載有十二時辰的占文,現(xiàn)附載于此:“子周,丑翟,寅趙,卯鄭,辰邯鄲,巳衛(wèi),午秦,未中山,申齊,酉魯,戌吳越,亥燕代?!眹市?,〔1〕大而赤,狀類南極。〔2〕所出,其下起兵,兵強;其沖不利。
【注釋】〔1〕“國皇星”,《正義》說其特征為“去地三丈,如炬火”。《集解》引孟康曰“歲星之精散所為”?!?〕“類南極”,即類南極老人星。昭明星,〔1〕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所出國,起兵,多變。
【注釋】〔1〕“昭明星”,《釋名》曰:“氣有一枝,末銳似筆。亦曰筆星也?!薄都狻芬峡翟弧盁苫笾薄N鍤埿?,〔1〕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去地可六丈。
【注釋】〔1〕“五殘星”,《索隱》引孟康曰:“星表有青氣如暈,有毛,填星之精也。”大賊星,〔1〕出正南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shù)動,有光。
【注釋】〔1〕“大賊星”,《集解》引孟康曰:“形如彗,九尺,大白之精。”司危星,〔1〕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類太白。
【注釋】〔1〕“司危星”,《集解》引孟康曰:“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獄漢星,〔1〕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shù)動,察之中青。此四野星所出,〔2〕出非其方,其下有兵,沖不利。
【注釋】〔1〕“獄漢星”,《集解》引孟康曰:“亦填星之精?!薄?〕“四野星”,五殘、大賊、司危、獄漢合為“四野星”。四填星,所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維咸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見,下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燭星,〔1〕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所燭者,城邑亂。
【注釋】〔1〕“燭星”,《集解》引孟康曰:“亦填星之精?!比缧欠切?,如云非云,命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注釋】〔1〕“歸邪”,《集解》引孟康曰:“星有兩赤彗上向,上有蓋,狀如氣,下連星?!毙钦撸鹬?,其本曰火。〔1〕星眾,國吉;少則兇。
【注釋】〔1〕“其本曰火”,《漢志》作“其本曰人”。王元啟以為”火”為“人”之誤,恐非是。此句與下文“其本曰水”相應(yīng)。
漢者,亦金之散氣,其本曰水。漢,星多,多水;少則旱,其大經(jīng)也。〔1〕【注釋】〔1〕“大經(jīng)”,大概的規(guī)律。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往者,兵發(fā)其下。
天狗,狀如大奔星,〔1〕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2〕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下圜如數(shù)頃田處,〔3〕上兌者則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注釋】〔1〕“大奔星”,大的火流星的形象名稱?!?〕“所墮及”,能夠墮至地面的。此是指隕石,在大氣中來不及燃燒完而落至地面?!?〕“圜如數(shù)頃田”,非指隕石有數(shù)頃田大,而是指隕坑。〔4〕“破軍殺將”,由于這種大的隕石很少見,故用于“破軍殺將”之占。
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1〕其見也,不種而獲;不有土功,必有大害。〔2〕【注釋】〔1〕“上兌”,以上描述的格澤星狀態(tài),類似北極光。〔2〕“大害”,《星經(jīng)》和《漢志》、《晉志》均作“大客”。蚩尤之旗,類彗而后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旬始,出于北斗旁,狀如雄雞。其怒,青黑,象伏鱉。枉矢,類大流星,蛇行而倉黑,望之如有毛羽然。長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見,兵起。星墜至地,則石也。河、濟之間,時有墜星。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于有道之國。
【注釋】〔1〕“天精而見景星”,《集解》引孟康曰:“精,明也?!薄端麟[》引韋昭云:“精謂清朗也。”凡望云氣,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余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里?!?〕云氣有獸居上者,勝?!?〕【注釋】〔1〕“屬”,連續(xù)?!跋聦俚亍?,下連地?!?〕“勝”,作戰(zhàn)勝利?!稌x志》:“軍上氣,高勝下,厚勝薄,實勝虛,長勝短,澤勝枯。”自華以南,〔1〕氣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氣正赤。恒山之北,氣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間,氣皆黑。江、淮之間,氣皆白。
【注釋】〔1〕“華”,華山。
徒氣白?!?〕土功氣黃。車氣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騎氣卑而布?!?〕卒氣摶?!?〕前卑而后高者,疾;前方而后高者,兌;后兌而卑者,卻。其氣平者其行徐。前高而后卑者,不止而反。氣相遇者,卑勝高,兌勝方。氣來卑而循車通者,〔4〕不過三四日,〔5〕去之五六里見;氣來高七八尺者,不過五六日,去之十余里見;〔6〕氣來高丈余二丈者,不過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見。
【注釋】〔1〕“徒氣”,徒眾之氣。徒氣白,預(yù)示得徒眾的云氣為白色。下同。〔2〕“布”,廣布。〔3〕“摶”,音tu2n,義為盤旋。有的版本作“搏”,王元啟認為,依《莊子》“摶扶搖而上”,與“騎氣卑而布”正好相對?!?〕“車通”,即車轍。為避武帝諱而改作“通”?!?〕“不過三四日”,言不過三四日,軍情即現(xiàn)。軍情即指前面所說的疾、卻、行徐、反。〔6〕“去之十余里見”,指離開十余里尚能見到。看到的遠近與云氣的高低有關(guān)。下同。
稍云精白者,〔1〕其將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絕遠者,〔2〕當(dāng)戰(zhàn)。青白,其前低者,戰(zhàn)勝;其前赤而仰者,戰(zhàn)不勝。陣云如立垣。杼云類杼?!?〕軸云摶兩端兌?!?〕杓云如繩者,〔5〕居前亙天,其半半天。其蛪者類闕旗故。〔6〕鉤云句曲。諸此云見,以五色合占。而澤摶密,其見動人,〔7〕乃有占;兵必起,合斗其直?!?〕【注釋】〔1〕“稍云”,《漢志》作“捎云”,當(dāng)從《漢志》,搖捎之義?!?〕“大根”,大的根基?!扒敖^遠”,前端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杼”,音zh),指織布機上的梭?!?〕“軸云摶兩端兌”,軸云成螺旋狀,兩端尖?!妒酚浿疽伞氛J為“云摶”當(dāng)為“摶云”二字倒置,應(yīng)讀作“杼云類杼軸,摶云兩端兌”。王元啟認為“云摶”為衍文,當(dāng)讀作“杼云類杼軸,兩端兌”。〔5〕“杓云如繩狀”,形如繩狀的條狀云?!?〕“蛪”,音ni8,通“霓”,狀如虹之云。此句《漢志》作“霓云者,類斗旗故”?!?〕“動人”,引人注目。這是由于具有潤澤、盤旋、密集的云氣不多見,故以為占?!?〕“合斗其直”,占卜打仗勝敗,視其云所直宿也。
王朔所候,〔1〕決于日旁。日旁云氣,人主象。皆如其形以占。
【注釋】〔1〕“王朔”,漢人,善望氣。
故北夷之氣如群畜穹閭,〔1〕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2〕云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注釋】〔1〕“群畜穹閭”,為北夷人的生活風(fēng)俗特征,猶如南人尚舟船幡旗?!榜烽偂保端麟[》引作“弓閭”,即弓形的居室,以氈為之,俗稱蒙古包。〔2〕“廣野氣成宮闕然”,此即海市蜃樓景象。
故候息秏者,入國邑,視封疆田疇之正治,〔1〕城郭室屋門戶之潤澤,次至車服畜產(chǎn)精華。實息者,吉;虛秏者,兇。
【注釋】〔1〕“封疆田疇”,疆界內(nèi)的田地?!罢巍保?。
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1〕是謂卿云。卿云,喜氣也。若霧非霧,衣冠而不濡,見則其域被甲而趨。〔2〕【注釋】〔1〕“輪囷”,圓形的谷倉?!?〕“被甲而趨”,即披甲奔走,前去打仗。
夫雷電、蝦虹、〔1〕辟歷、〔2〕夜明者,〔3〕陽氣之動者也,春夏則發(fā),秋冬則藏,故候者無不司之。
【注釋】〔1〕《史記志疑》引孫侍御云:“蝦,《漢志》作赮,皆霞字之異體?!贝苏f有理。王元啟將“蝦”釋作赤色,似不合文義。〔2〕“辟歷”,疾雷?!?〕“夜明”,如天開眼。
天開縣物,〔1〕地動坼絕。〔2〕山崩及徙,川塞溪垘?!?〕水澹地長,澤竭見象。城郭門閭,閨臬槁枯:〔4〕宮廟邸第,人民所次。謠俗車服,觀民飲食。五谷草木,觀其所屬。倉府廄庫,四通之路。六畜禽獸,所產(chǎn)去就;魚鱉鳥鼠,觀其所處。鬼哭若呼,其人逢俉。〔5〕化言誠然?!?〕【注釋】〔1〕“天開縣物”,《集解》引孟康曰:“謂天裂而見物象,天開示縣象?!薄翱h”,通“懸”。〔2〕“坼絕”,斷裂?!佰濉保鬰h8?!?〕“垘”,土填塞?!跋獔帯?,山谷崩塌填塞?!?〕“閨臬槁枯”,《漢志》作“潤息槁枯”,當(dāng)從《漢志》?!皾櫹㈤驴荨?,義為繁榮或衰落?!?〕“逢俉”,相逢而驚?!?〕“化”,音6,通“訛”。“化言”,妖言?!妒酚浿疽伞氛f:“四字二韻,化即訛省。”
凡候歲美惡,〔1〕謹(jǐn)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chǎn)氣始萌;〔3〕臘明日,〔4〕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fā)陽氣,故曰初歲;正月旦,王者歲首;〔5〕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7〕【注釋】〔1〕“歲美惡”,每歲年成之好壞?!?〕“歲始”,一歲的開始。古時有以冬至或臘為歲始,也有以夏歷的十一月朔日、十二月朔日或正月朔日為歲首?!?〕冬至陰氣達到極盛,同時陽氣開始萌動。“產(chǎn)氣”即陽氣?!?〕“臘明日”,即臘日之后的一天為歲首。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為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者,古之遺俗也?!蓖踉獑⒄J為“臘明日”即立春日。此說不妥?!墩f文解字》曰:“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奔炊梁笕煲詢?nèi)為臘日,故臘非立春也。據(jù)前注所引,臘即先秦新年之遺俗。好比今用陽歷而民間過春節(jié)也?!?〕正朔由王者頒布,歲首由王者選定,故曰“正月旦,王者歲首”,而與“臘明日,人眾卒歲”相區(qū)別?!?〕“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夏歷四季之區(qū)分,始自立春,終于大寒,故以立春為四時之終始點。〔7〕“四始”,年月日時之始合稱為“四始”,但不可能每年立春和正月朔都在同一天。
而漢魏鮮集臘明正月旦決八風(fēng)。〔1〕風(fēng)從南方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菽為小雨,〔2〕趣兵;〔3〕北方,為中歲;東北,為上歲;〔4〕東方,大水;東南,民有疾疫,歲惡。故八風(fēng)各與其沖對,課多者為勝。多勝少,久勝亟,〔5〕疾勝徐。旦至食,〔6〕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昳至,為黍;至下,為菽;下至日入,為麻。欲終日有云,〔7〕有風(fēng),有日。日當(dāng)其時者,深而多實;〔8〕無云,有風(fēng)日,當(dāng)其時,淺而多實;有云風(fēng),無日,當(dāng)其時,深而少實;有日,無云,不風(fēng),當(dāng)其時者稼有敗。如食頃,小敗;熟五斗米頃,大敗。則風(fēng)復(fù)起,有云,其稼復(fù)起。各以其時用云色占種所宜。其雨雪若寒,歲惡。
【注釋】〔1〕“魏鮮”,漢代占候者?!凹D明正月旦決八風(fēng)”,言于臘明日和正月旦兩種歲首以八風(fēng)為占卜?!凹保瑲w納?!?〕“菽”,豆也?!叭州摹?,戎豆或胡豆,即大豆也。“為”,成也?!?〕“趣”,同“促”?!叭け保慈州某?,配以小雨,促成兵起也?!?〕“中歲”,中等年成。“上歲”,豐收年?!?〕“亟”,此處作“短”解。〔6〕“旦”,旦時?!笆场保硶r。均西漢以前的習(xí)稱。一天共分夜半、夜大半、雞鳴、晨時、平旦、日出、早食、食時、東中、日中、日昳(西中)、時、下、日入、昏時、夜食、人定、夜少半十六個時段,與東漢以后一日十二時段分法不同?!?〕“欲終日”,此下依《漢志》刪去“有雨”二字?!坝?,希望?!敖K日”,整日?!?〕“深而多實”,收獲期間長而且結(jié)實多?!吧睢迸c下文“淺”,指收獲時期的長短。
是日光明,聽都邑人民之聲。聲宮,則歲善,吉;商,則有兵;徵,旱;羽,水;角,歲惡。
或從正月旦比數(shù)雨?!?〕率日食一升,〔2〕至七升而極;〔3〕過之,不占。數(shù)至十二日,日直其月,〔4〕占水旱。為其環(huán)域千里內(nèi)占,則為天下候,竟正月?!?〕月所離列宿,〔6〕日、風(fēng)、云,占其國。然必察太歲所在。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7〕此其大經(jīng)也。
【注釋】〔1〕“比數(shù)雨”,排著日子計算下雨的日期?!?〕“日食一升”,即一日下雨,民食一升;二日十雨,民食二升。下同?!?〕“而極”,而止?!?〕“日直其月”,即以初一至十二日對應(yīng)于一月至十二月,占水旱。〔5〕“竟正月”,以整個的正月各日為占?!?〕“月所離列宿”,言要對廣大的地域進行占卜,則需考察正月中各日的雨情,以月亮所在的星宿,再配以日、風(fēng)、云,來考察對應(yīng)地域的水旱及豐歉。〔7〕“在金,穰;木,饑;火,旱”,此是以太歲(而非歲星)所處的方位來占豐歉,在金,即西方申酉戌三個方位穰;在水,即北方亥子丑三個方位毀;在木,即東方寅卯辰三個方位饑;在火,即南方巳午未三個方位旱。
正月上甲,風(fēng)從東方,宜蠶;風(fēng)從西方,若旦黃云,惡。
冬至短極,縣土炭,〔1〕炭動,〔2〕鹿解角,蘭根出,泉水躍,略以知日至?!?〕要決晷景。〔4〕歲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對為沖,歲乃有殃?!?〕【注釋】〔1〕“冬至短極,縣土炭”,“土炭”,即燃燒后的木炭?!翱h土炭”,將土炭放于稱衡上,使其平衡,然后觀察稱衡的變化?!都狻芬峡翟唬骸跋榷寥?,縣土炭于衡兩端,輕重適均,冬至日陽氣至則炭重,夏至日陰氣至則土重。”又引晉灼曰:“蔡邕《律歷記》:‘候鐘律權(quán)土炭,冬至陽氣應(yīng)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yīng)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先后,五日之中?!彼^陽氣、陰氣,系指干燥之氣和潮濕之氣。〔2〕“炭動”,言稱衡的高低有了變化。此實際是記載了古人發(fā)明的測量空氣濕度以報雨情的一種方法??諝鉂穸却螅撂繌目諝庵形氲乃侄?,則土炭加重而下沉,使稱衡失去平衡?!?〕“略以知日至”,言以炭動、鹿角、蘭根等動植物候,能大致判斷冬至的先后。〔4〕“要決晷景”,主要以晷影的長短來決定冬至的日期。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1〕及至五家、三代,〔2〕紹而明之,〔3〕內(nèi)冠帶,外夷狄,分中國為十有二州,仰則觀象于天,俯則法類于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三光者,陰陽之精,氣本在地,而圣人統(tǒng)理之。
【注釋】〔1〕“世主”,君主?!皻v日月星辰”,推算日月星辰,制定歷法?!?〕“五家、三代”,即五帝三王?!?〕“紹”,紹繼,繼承?!懊髦?,發(fā)揚之?!?〕“圣人統(tǒng)理之”,圣人根據(jù)這些天象物候進行綜合研究分析,而制定歷法。
幽厲以往,尚矣。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yīng),其文圖籍祥不法?!?〕是以孔子論六經(jīng),紀(jì)異而說不書?!?〕至天道命,〔3〕不傳;傳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雖言不著?!?〕【注釋】〔1〕“祥”,《正義》引顧野王云:“祥,吉兇之先見也?!奔磧醇霈F(xiàn)前所見的先兆?!?〕“紀(jì)異而說不書”,即只紀(jì)異象而不書應(yīng)驗之事?!?〕“天道命”,言天道性命,實指有關(guān)天文學(xué)的學(xué)問。〔4〕“雖言不著”,言天文學(xué)的學(xué)問不輕易外傳,即使傳授,也不必一一深告,其大指微妙,全在天性自悟。如果傳的并不是能做這種工作的人,即使一一告知,也不能領(lǐng)會。“不著”,不明白。
昔之傳天數(shù)者:高辛之前,重、黎;〔1〕于唐、虞、羲、和;〔2〕有夏,昆吾;〔3〕殷商,巫咸;〔4〕周室,史佚、萇弘;〔5〕于宋,子韋;鄭則裨灶;〔6〕在齊,甘公;〔7〕楚,唐眜;趙,尹皋;魏,石申夫?!?〕【注釋】〔1〕“重、黎”,《左傳》載蔡墨曰:“少昊氏之子曰黎,為火正,號祝融?!崩杓椿鹫?,知天數(shù)?!渡袝房住秱鳌吩唬骸爸?,直龍反,少昊之后。黎,高陽之后?!敝貫樯賲鞘闲痰暮蟠涿ⅲ铻榈垲呿湼哧柺蠈O子祝融。此是第一代重、黎,其子孫各繼其位為重、黎,至高辛氏時仍有此官,帝摯時衰廢。〔2〕“羲、和”,羲、和之官可推至黃帝時代,《史記·歷書》《索隱》引《系本》說:“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薄渡袝虻洹氛f:“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后舜禹和夏代均有羲、和之官?!?〕“昆吾”,《正義》引虞翻云:“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4〕“巫咸”,《正義》曰:“巫咸,殷賢臣也,本吳人,冢在蘇州常熟海隅山上?!薄妒酚浿疽伞芬蔀椤拔滓牎敝`。〔5〕“史佚,萇弘”,《正義》曰:“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也。萇弘,周靈王時大夫也?!薄?〕“裨灶”,《正義》曰:“裨灶,鄭大夫也。”〔7〕“甘公”,《集解》引徐廣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魯人?!薄墩x》引《七錄》云:“楚人,戰(zhàn)國時作《天文星占》八卷?!薄端鍟愤€載甘德著《甘氏四七法》一卷?!?〕“石申夫”,《正義》引《七錄》云:“石申,魏人,戰(zhàn)國時作《天文》八卷?!笔闲彰稘h書·藝文志》和《續(xù)漢書·天文志》都寫作“石申夫”。
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jì),三紀(jì)而大備:此其大數(shù)也。為國者必貴三五?!?〕上下各千歲,然后天人之際續(xù)備?!?〕【注釋】〔1〕“貴”,注重?!叭濉?,《索隱》以為指三十歲小變和五百歲大變。王元啟認為非是,應(yīng)是五百歲一大變,三五即三大變,故下有“上下各千歲”之文。由于是“為國者”,而非傳天數(shù)者,應(yīng)注重三十歲小變和五百歲大變。今從前說。〔2〕“續(xù)備”,繼續(xù)溝通。傳天數(shù)者是溝通天和人之間聯(lián)系的使者,由于天變,對于天運規(guī)律的認識也應(yīng)隨之進行續(xù)補。
太史公推古天變,未有可考于今者。蓋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1〕日蝕三十六,〔2〕彗星三見,〔3〕宋襄公時星隕如雨?!?〕天子微,諸侯力政,五伯代興,〔5〕更為主命。〔6〕自是之后,眾暴寡,大并小。秦、楚、吳、越,夷狄也,為強伯?!?〕田氏篡齊,〔8〕三家分晉,〔9〕并為戰(zhàn)國。爭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shù)屠,因以饑饉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10〕言從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wù)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1〕【注釋】〔1〕“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孔子據(jù)魯史資料,以編年體形式,編成《春秋》一書,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終于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計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春秋》載三十六次日食如下:隱公三年二月乙巳;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十七年十月朔;莊公十八年三月朔,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三十年九月庚午朔;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十二年三月庚午朔,十五年五月朔;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朔,十五年六月辛卯朔;宣公八年七月庚子朔,十年四月丙辰朔,十七年六月癸卯朔;成公十六年六月丙辰朔,十七年七月丁巳朔;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十五年八月丁巳朔,二十年十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十月庚辰朔,二十三年一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八月癸巳朔,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昭公四年七月甲辰朔,十五年六月丁巳朔,十七年六月甲戌朔,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三十年十二月辛亥朔;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十五年八月庚辰朔。后世稱《春秋》三十七次日食,還包括獲麟以后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的一次日食?!?〕“彗星三見”,《春秋》三次彗星紀(jì)錄為: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東方?!?〕“宋襄公時星隕如雨”,此引星隕如雨的年代有誤,實為魯莊公七年而非宋襄公時。宋襄公時有隕石記載?!?〕“五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6〕“更為主命”,以次行使盟主的命令?!?〕“為強伯”,秦祖初封于西戎,楚祖初封于荊蠻,吳祖、越祖初封于東越,地位低微,皆戎夷之地,故言“夷狄”。后秦穆、楚莊、吳闔閭、越句踐時皆國勢強大,得以封伯?!?〕“田氏篡齊”,齊為姜姓國,周安王二十三年齊康公卒,田和立為齊侯,篡奪齊國政權(quán)?!?〕“三家分晉”,周安王二十六年,魏武侯、韓文侯、趙敬侯滅晉,共分其地?!?0〕“十二諸侯”,指春秋十二諸侯,它們是魯、齊、晉、秦、楚、宋、衛(wèi)、陳、蔡、曹、鄭、燕?!捌邍?,指戰(zhàn)國七雄秦、楚、齊、燕、韓、趙、魏。〔11〕“凌雜”,凌亂龐雜?!泵}”,指細小瑣事。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1〕斗秉兼之,〔2〕所從來久矣。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吳、楚之疆,候在熒惑,占于鳥衡。燕、齊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虛、危。宋、鄭之疆,候在歲星,占于房、心。晉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參罰。
【注釋】〔1〕“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星經(jīng)》二十八舍主十二州的分法如下:“角亢,鄭之分野,兗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牽牛,吳越之分野,楊州;須女虛,齊之分野,青州;危室壁,衛(wèi)之分野,并州;奎婁,魯之分野,徐州;胃昴,趙之分野,冀州;畢觜參,魏之分野,益州;東井輿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張,周之分野,三河;翼軫,楚之分野,荊州也?!薄?〕“斗秉兼之”,言斗柄所主之地域,也大致與二十八宿主十二州相仿。斗柄通過十二辰指向,主不同地域之占候?!?〕“秦之疆也,侯在太白”,古人以中原為天下之中央,秦在西,故以金星為“候”,以西方星宿為“占”?!袄?、弧”是另一套二十八宿系統(tǒng)之宿名。下可推知,不再加注。
及秦并吞三晉、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國?!?〕中國于四海內(nèi)則在東南,為陽;〔2〕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3〕占于街南,畢主之。其西北則胡、貉、月氏諸衣旃裘引弓之民,為陰;陰則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故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于勃、碣。是以秦、晉好用兵,復(fù)占太白,太白主中國;〔5〕而胡、貉數(shù)侵掠,獨占辰星,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其大經(jīng)也。此更為客主人?!?〕熒惑為孛,〔7〕外則理兵,內(nèi)則理政。故曰“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諸侯更強,時災(zāi)異記,無可錄者。
【注釋】〔1〕“河山”,黃河、華山?!?〕“四海內(nèi)”,《正義》引《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之內(nèi)?!薄澳蠟殛?,北為陰。故東南為陽,西北為陰?!?〕“陽則日、歲星、熒惑,填星”,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外行星為陽,內(nèi)行星為陰,即木火土為陽,金水為陰。《正義》云:“日,陽也。歲星屬東方,熒惑屬南方,填星屬中央,皆在南及東,為陽也?!薄?〕“于街南,畢主之”、“于街北,昴主之”,昴畢間有天街二星,為黃道所經(jīng),所以主國界。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街南近畢,街北近昴,故曰“于街南,畢主之”、“于街北,昴主之”?!?〕“太白主中國”,秦、晉屬西北,為陰,占辰星太白。然秦、晉好用兵,必與中國發(fā)生關(guān)系,故太白也主中國。〔6〕“更為客主人”,《正義》引《星經(jīng)》云:“辰星不出,太白為客;辰星出,太白為主人。”〔7〕“孛”,悖亂。熒惑主悖亂,所以下文說,唯有賢明的君主,一定要觀察熒惑之所在。
秦始皇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滅六王,〔1〕并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因以張楚并起,三十年之間兵相駘藉,〔2〕不可勝數(shù)。自蚩尤以來,未嘗若斯也。
【注釋】〔1〕“六王”,韓王安、趙王遷、魏王假、楚王負芻、燕王喜、齊王建?!?〕“駘”,音t2i?!榜~藉”,踐踏。
項羽救巨鹿,枉矢西流,山東遂合從諸侯,西坑秦人,誅屠咸陽。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諸呂作亂,日蝕,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數(shù)丈,天狗過梁野;〔3〕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見,〔4〕長則半天。其后京師師四出,〔5〕誅夷狄者數(shù)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熒惑守斗;朝鮮之拔,星茀于河戍;〔6〕兵征大宛,星茀招搖: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由是觀之,未有不先形見而應(yīng)隨之者也。
【注釋】〔1〕“東井”,秦之分野。漢王入秦,五星從歲星聚于東井,是高祖受命的符應(yīng)?!?〕“參、畢”,晉之分野。高祖出擊匈奴,至平城被冒頓圍困七日,故有“月暈參、畢七重”之應(yīng)?!?〕“天狗”,大的火流星?!疤旃愤^梁野”,言天狗流過梁地的田野而墜于地?!?〕“蚩尤之旗”,彗尾彎曲的彗星?!?〕“京師師四出”,指元光元年衛(wèi)青伐匈奴,元狩二年霍去病擊胡,元鼎五年路博德破南越等?!?〕“茀”,音b$,即孛星?!昂邮?,即河南、河北?!?〕“犖”,音lu^?!盃螤巍保置鞯臉幼印?br/>
夫自漢之為天數(shù)者,星則唐都,氣則王朔,占歲則魏鮮。故甘、石歷五星法,唯獨熒惑有反逆行;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蝕,〔1〕皆以為占。
【注釋】〔1〕“薄蝕”,《集解》引韋昭曰:“氣往迫之為薄,虧毀為食?!?br/>
余觀史記,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無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嘗盛大而變色;日月薄蝕,行南北有時:此其大度也。故紫宮、房心、權(quán)衡、咸池、虛?!?〕列宿部星,〔2〕此天之五官坐位也,為經(jīng),不移徙,大小有差,闊狹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為緯,見伏有時,所過行贏縮有度。
【注釋】〔1〕“房心、權(quán)衡、咸池、虛?!?,二十八宿四象中的主體星宿?!?〕“列宿部星”,列宿各部之星。
日變修德,月變省刑,〔1〕星變結(jié)和。凡天變,過度乃占。國君,強大有德者昌;弱小飾詐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無之。夫常星之變希見,而三光之占亟用。日月暈適,〔2〕云風(fēng),此天之客氣,其發(fā)見亦有大運。然其與政事俯仰,最近天人之符。此五者,天之感動。為天數(shù)者,必通三五。〔3〕終始古今,深觀時變,察其精粗,則天官備矣。
【注釋】〔1〕“省刑”,減少刑罰?!?〕“適”,至也?!叭赵聲炦m”,義為日月暈的發(fā)生?!?〕“三五”,《索隱》認為是指日月星三辰和五大行星;王元啟以為是指上文所言五百歲三大變。
蒼帝行德,天門為之開。〔1〕赤帝行德,天牢為之空?!?〕黃帝行德,天夭為之起?!?〕風(fēng)從西北來,必以庚、辛。一秋中,〔4〕五至,大赦;三至,小赦。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暈圍,常大赦,載謂有太陽也。〔5〕一曰:白帝行德,畢、昴為之圍;圍三暮,德乃成;不三暮,及圍不合,德不成。二曰:以辰圍,不出其旬。黑帝行德,天關(guān)為之動?!?〕天行德,天子更立年;〔7〕不德,風(fēng)雨破石。三能、三衡者,天廷也。〔8〕客星出天廷,有奇令。
【注釋】〔1〕王元啟認為自“蒼帝行德”至篇末當(dāng)移入上段“最近天人之府”之后。“天門”,指角宿。春天,萬物萌發(fā),蒼帝行德,故天門開?!?〕“天牢”,在斗魁下。夏陽主舒,萬物競長,赤帝行德,赦宥罪犯,故天牢空?!?〕“天夭為之起”,少長曰“夭”?!疤熵矠橹稹保瓷匍L之物開始形成。〔4〕“一秋中”,以下五句言在秋季西北風(fēng)若五至,則主大赦,若三至,則主小赦?!?〕“載謂有太陽也”,意義不明。王元啟以為是前候歲之注文衍入。〔6〕“天關(guān)”,此星在五車南。天關(guān)動,言黑帝行德,天關(guān)行動也?!?〕“天子更立年”,舊注釋作天子更改年號。根據(jù)文義,在四季終了之后,便進入下一年,似為改年之義?!?〕“三能、三衡”,《正義》曰:“言三臺三衡(三衡者,北斗為衡,太微為衡,參四星為衡)者,皆天帝之庭,號令舒散平理也,故言三臺三衡。言若有客星出三臺三衡之廷,必有奇異教令也。”王元啟說:“《正義》以杓、三星為天廷,其說無稽。又《索隱》、《正義》皆蒙上三臺為解,故辭費而義晦。”故認為“三能三”以下有缺文。
譯文 天上的星座可以分為五大區(qū)域,稱為五宮。在中宮正中央的一顆星稱為天極星。它比附近的星都較明亮,常居于固定的位置不動,故稱其為太一。旁邊三顆星為三公,也有人把它們稱為天帝的子屬。在后面成鉤形的四顆星中,最末一顆較亮,為正妃,其余三顆星為后宮的嬪妃之類,像匡衛(wèi)一樣環(huán)繞著天極星的十二顆星為藩臣,它們合起來稱為紫宮。
正對北斗斗口的三顆星,向北面下垂,而呈端點尖銳的三角形,若隱若現(xiàn),稱作陰德,或叫做天一。紫宮左面的三顆星叫天槍;右面的五顆星叫天棓;后面的六顆星通過銀河直達營室的星座,稱為閣道。
北斗七星,這就是《尚書》所說的考察旋、璣、玉衡的運動來確定七項政事的星座。斗杓連著東方蒼龍的角,斗衡正當(dāng)著南斗的中央,斗魁則正好枕在參宿的頭。因此,十二個月的月建可以用以下三種不同的方法來確定:初昏時用斗杓的指向走月建,杓在地理上的分野相當(dāng)于華山的西南部;夜半時以斗衡所對定月建,衡相當(dāng)于中州的河濟之間的區(qū)域;平旦時以斗魁所指定月建,斗魁相當(dāng)于代郡東北的區(qū)域。北斗為天帝的車子,它在中央運轉(zhuǎn),代表著天帝循行并節(jié)制四方。陰陽和四時的建立,五行的分配,節(jié)氣和日月行度的確定,各種歷紀(jì)的配合,都決定于北斗的運動。
與斗魁相對的匡扶天帝的六顆星,稱為文昌宮。其中第一顆叫上將,第二顆叫次將,第三顆叫貴相,第四顆叫司命,第五顆叫司中,第六顆叫司祿。在斗魁里面,是貴人的牢獄。在斗魁下方的六顆星,每兩顆兩顆相近,叫做三能。三能的顏色相同,表示君臣協(xié)和;如果顏色不同,表示君臣互相違逆。在北斗第六顆星旁的是輔星,輔星如果明亮而且接近,則輔臣親睦,國家強盛;如果遠離而且暗淡,則輔臣疏遠,國家衰弱。
斗杓的末端有兩顆星,較近的一顆是矛,稱為招搖;較遠的一顆是盾,稱為天鋒。有如鉤似環(huán)的十五顆星,附屬于斗杓,稱為賤人之牢。如果牢中星多,則表示獄里囚犯多;如果星少,則犯人得到開脫。
如果天一、槍、棓、矛、盾五顆星顫動,芒角增大,將有戰(zhàn)爭發(fā)生。
東宮之神為蒼龍。其代表星座為房、心二宿。心宿為無王頒布政令的明堂,其中大星為天王,前后兩顆小星為王子。這三顆星不希望它們在一直線上,在一直線上則天王施政有了疏失。房宿為天府,又稱為天駟。天駟的北面一星即是右邊的驂馬。旁邊有兩顆星稱為衿,即車的鉤鈐。北邊的一顆星為衿,即車轄。東北彎曲環(huán)繞的十二顆星稱為旗,旗中有四顆星稱為天市,又有六顆星稱為市樓。天市里如果星多,表示國庫充足;如果星少,表示國庫空虛。房宿南方的一群星稱為騎官。
角宿左邊的星為理,主刑法;右邊的星為將,主軍事。角宿旁邊的大角星,是天王的朝廷。大角星的兩邊各有三顆星,成鉤狀,分立如鼎的三只足,稱為攝提。攝提星,它正對著斗杓所指的方向,可以更準(zhǔn)確地用以指示時節(jié),所以攝提格的名稱由此而來。攝提格,就是攝提星至的意思??核逓橥鈴R,它主管疾病。它的南北兩顆大星,稱為南門。氐宿為天的根,主管疫癘。
尾宿有九顆星,代表著君臣,如果互相排斥離絕,則君臣不和。箕宿代表著調(diào)弄是非的客卿,它主管著口舌之象。
火星如果侵犯和守候在角宿,將有戰(zhàn)事發(fā)生?;鹦乔址阜克?、心宿,也是王者忌諱的事情。
南宮之神為朱鳥。它的代表星座為權(quán)、衡。衡為太微,是日月五星的宮廷。環(huán)繞護衛(wèi)著它的十二顆星,稱為蕃臣:西面為將星;東面為相星;南面四星為執(zhí)法;中間為端門;端門的左右為掖門。門內(nèi)的六顆星為諸侯,里面的五顆星稱為五帝座。后面聚集著的十五顆星,眾星光芒蔚茂,稱為郎位。旁邊有一顆亮星,稱為將位。月亮和五星循著正常的軌道順行進入太微,則觀察它們的出行和在其內(nèi)守候的情況,如有違犯,由天子派使臣進行誅罰;如果月亮和五星是逆入的,就如不按軌道運行一樣,以所侵犯之位,責(zé)罰相應(yīng)的官員。如果侵犯的是帝座,則群臣相從謀為不軌的行跡已經(jīng)顯露;如果是金星、火星侵犯,則情況尤其嚴(yán)重。在太微的西邊有五顆成橢形的星座叫作少微,為士大夫。權(quán)為軒轅,軒轅為黃龍星座的主體。其前面的一顆大星為女主的象征,旁邊的小星則是侍御的嬪妃和后宮之屬。月亮和五星對于權(quán)星的守犯情況,其占卜的原則與衡星一樣。
東井是主管水事的星宿。它的西面成曲形的星座名叫鉞。鉞的北面是北河,南面是南河。兩星分立南北,猶如天闕。日月五星通過其間,就像天津一樣。輿鬼宿,主管祠鬼的事,它的中間,有白色的積氣,稱為質(zhì)星,也叫做積尸?;鹦侨绻睾蛟谀?、北河,則戰(zhàn)爭將起,五谷不登。因此,有德的人先成形于衡宿;帝王將游觀,先成形于天潢(五帝車舍);有傷敗的事,先成形于鉞宿;有禍害之事,先成形于井宿;有誅殺的事,先成形于質(zhì)宿。
柳宿為朱鳥的喙,主管草木之事。七星宿為脖頸,為朱鳥的喉,所以柳宿主管急事。張宿為鳥的嗉囊,所以是廚子,主管飲宴客人。翼宿是鳥的羽翼,主管遠客到來之事。
軫宿為車子,主管風(fēng)。它旁邊有一顆小星,名叫長沙,這顆星一般比較暗,但有時能達到與軫宿四星相同的亮度。如果五星進入軫宿,那么戰(zhàn)爭就即將發(fā)生了。軫宿南面的一群星星,稱為天庫樓。天庫中有五車,即五柱星。五柱星中如果星數(shù)眾多,且芒角閃動,不成行列,則主車馬騷動。
西宮之神為白虎,其代表星為咸池。咸池星為天五潢,即五帝的車駕和館舍。火星入五潢,主旱;金星入五潢,有兵;水星入五潢,為大水。五潢中有三柱,每柱各三顆星。如果三柱不成行列,就會有戰(zhàn)爭。
奎宿又叫封豕,即大豬,主管開溝渠之事;婁宿主管眾兵聚集;胃宿為天的谷倉;胃宿南面諸星稱為 積,為堆積牲飼的地方。
昴宿為髦頭星,即代表白虎頭上的長毛。它是主管胡人的星宿;又主白衣會,主管喪事和獄事。畢宿叫做罕車,像插著旌旗的車子,它代表邊境的軍隊,主管狩獵。畢宿大星旁邊的一顆小星叫作附耳,附耳如果搖動,表示有讒賊亂臣在人君之側(cè)。昴宿和畢宿之間為天街,是日月五星的通道。天街的北面為陰國,南面為陽國。
參宿為白虎的主體。中間成一直線橫著的三顆星,就是衡石;其下三顆向下垂的星稱為罰,主斬伐芟刈之事;外圍的四顆大星,就是白虎的左右肩和兩股。另有三顆小星在參宿之北,稱為觜觿,為白虎的頭,主管守軍之事。在參宿之南有四顆星為天廁,天廁下有一顆星為天矢。天矢呈黃色,則吉利;呈青色、白色或黑色,則兇。在參宿西面分三處羅列著的呈彎曲形的九顆星,其一名天旗,二名天苑,三名九游。在參宿的東面有一顆大星叫作狼。狼星如果生出芒角或改變顏色,則盜賊就多了。下面有四顆星叫作弧,與狼相對。狼星與地平之間有一顆大星,叫做南極老人星。如果老人星出現(xiàn),則社會安定;如果不見,將有戰(zhàn)亂。老人星常于秋分前后見于南郊。
附耳星如果進入畢宿之中,那就有戰(zhàn)爭發(fā)生了。
北宮之神為玄武。其代表星為虛宿和危宿。危宿的形狀像屋蓋;虛宿主管哭泣之事。
在虛宿、危宿之南聚集著許多星,叫做羽林天軍。在羽林軍的西面為壘星,或叫做鉞星。在羽林軍的旁邊有一顆大星為北落星。如果北落微弱或者不見,羽林軍顫動并且星數(shù)稀少,這時如果五星侵犯北落或進入羽林軍,則有兵災(zāi)。如果是火、金、水三星犯入,情況就更為嚴(yán)重;火星主軍憂;水星主水患;木、土星主軍隊吉利。危宿之東有六顆星,兩兩排列,叫作司空。
營室為天上的清廟,又是天帝的離宮。有閣道與之相通。銀河中有四顆星,叫做天駟。旁邊一顆星為王良,王良如果閃動,就是策馬的象征,則人間就將到處有車騎奔馳了。其旁邊有八顆星,橫渡銀河,稱為天潢。天潢旁邊是江星。江星一動,人就要涉水了。
杵、臼四顆星,在危宿的北面。它旁邊的匏瓜星,如果有青黑星守著,那么魚、鹽就要貴了。
南斗六星為天帝的廟,在它的北面為建星。建星的形狀彎曲如旗。牽牛星(牛宿)主管犧牲之事,在它的北面為河鼓。河鼓中的大星為上將,兩旁的小星為左右將。牛宿的東邊為婺女宿。在婺女宿的北面為織女星,織女為天帝之孫女。
太陽一個月運行一個星次,月亮一個月運行一周天而超行一個星次,因此觀察日月的行度,可以揆度歲星運動的順逆。歲星在五行中屬東方木,主春,其判定季節(jié)的干支為甲、乙。有失義和國家,其征罰就顯示在歲星上面。相對于正常運行,歲星有盈有縮,以它所在的星宿占卜相對應(yīng)國家的命運。歲星所在星宿相對應(yīng)的國家不可以去討伐,這個國家可以征伐其它的國家。歲星運行超過它所應(yīng)在的星宿,便稱為贏,未到達應(yīng)在的星宿,則稱為縮。歲星超舍,其相應(yīng)的國家將有兵災(zāi),但國家不會覆滅;歲星縮舍,所當(dāng)?shù)膰矣袘n患,將有戰(zhàn)將死亡,國家傾敗。如果歲星所在的地方,其它行星也都相從而聚于一宿,則其相應(yīng)的國家可以義統(tǒng)率天下。
在攝提格這一歲(寅年),歲陰向左(順時針)指向寅位,歲星則右行(逆時針)居于丑位。在正月時,歲星與斗、牽牛在清晨時同出現(xiàn)于東方。這時歲星名叫監(jiān)德,其顏色青蒼而有光。如果歲星運行失了星次,這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柳宿。其歲早期有大水,晚期干旱。
歲星晨見東方以后,順行十二度,用時一百日而停止,再逆行八度,用時一百日;然后再順行。歲星一年行三十度又十六分度之七,平均每天行十二分度之一,計十二年而運行一周天。在每一個會合周期中,開始于晨出東方,結(jié)束于黃昏時隱沒于西方。
在單閼這一歲(卯年),歲陰在卯位,歲星居子位,二月時與婺女、虛、危三宿在清晨時同現(xiàn)于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降入,其顏色大而有光。當(dāng)歲星失次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張宿。這一年有大水。
執(zhí)徐歲(辰年),歲陰在辰位,歲星居亥位。歲星在三月時與營室、東壁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青章,其顏色青青而章明。如果歲星失次,其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軫宿。此年早期有旱災(zāi),晚期有水災(zāi)。
大荒駱歲(巳年),歲陰在巳位,歲星居戌位。歲星在四月與奎宿、婁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跰踵,其顏色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赤色而且有光。如果歲星失次,這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亢宿。
敦牂歲(午年),歲陰在午位,歲星居酉位。歲星以五月與胃宿、昴宿、畢宿辰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開明,其顏色炎炎有光。這年應(yīng)該息武事,不利于治軍,只對公王有利。歲星如果失次,這時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房宿。此年早期旱,晚期大水。
葉洽歲(未年),歲陰在未位,歲星居申位。歲星以六月與觜宿、參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長列,其顏色明亮而有光,這時利于用兵。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箕宿。
涒灘歲(申年),歲陰在申位,歲星居未位。歲星以七月與東井、輿鬼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大音,其顏色為明亮的白光。如果歲星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牛宿。
作鄂歲(酉年),歲陰在酉位,歲星居午位。歲星以八月與柳宿、七星、張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長王,其顏色灼灼有光芒。此年國家昌盛,五谷豐收。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危宿。雖有旱情,但仍昌盛,有女喪,人民有疾苦。
閹茂歲(戌年),歲陰在戌位,歲星居巳位。歲星以九月與翼宿、軫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天睢,其色白而光輝盛大。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東壁。此年有大水和女喪。
大淵獻歲(亥年),歲陰在亥位,歲星居辰位。歲星以十月與角宿、亢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大章,呈蒼青色。它好像是早晨突然從陰地里跳出來似的,這就叫做正平。與歲星所在星次相對應(yīng)的國家如果用兵,其將帥必定勇武;如果國家有德,將能使四海臣服。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婁宿。
困敦歲(子年),歲陰在子位,歲星居卯位。歲星以十一月與氐宿、房宿、心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天泉,呈玄黑色,但很明亮,此年江池水產(chǎn)昌盛,但不利于用兵。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昴宿。
赤奮若歲(丑年),歲陰在丑位,歲星居寅位。歲星以十二月與尾宿、箕宿晨出東方。這時歲星名叫天皓,呈煙黑色,但很清楚。歲星如果失次,在西方應(yīng)能見到參宿。
歲星有一定的行度,如果當(dāng)居某宿而不居,或者雖然居其位但左右搖動,不該去而又提早離去,與其它星會合,那么所當(dāng)?shù)膰矣袃?。歲星在其宿久居不行,則所當(dāng)之國有厚德。如果其有芒角且顫動,其光芒時大時小,顏色數(shù)變,則人主有憂。
歲星失次超過一宿以上,盈入東北,則三個月生天棓,長四丈,末端銳;盈入東南,三個月生彗星,長二丈,形狀像掃帚;退縮入西北,三個月生天欃,長四丈,末端銳;退縮入西南,三個月生天槍,長數(shù)丈,兩頭尖銳。應(yīng)該謹(jǐn)慎地觀察歲星的贏縮狀況,其對應(yīng)的國家不可舉事用兵。歲星出現(xiàn)時像要往上浮卻下沉,其對應(yīng)的國家對土地有所收獲;歲星如果像要往下沉卻又上浮,則所當(dāng)?shù)膰覍⒁獑适恋?。歲星的顏色赤而有芒角,其所居的國家昌盛。如果趕在歲星生芒角時去打仗,將不能取得勝利。星色赤黃而且下沉,則所當(dāng)?shù)膰覍@得大豐收。歲星的顏色青白而赤灰,而所對應(yīng)的國家將有憂患。月食歲星,則所對應(yīng)的國家有逐相之事。歲星與太白相遇,所當(dāng)?shù)膰揖鸵惺〉能婈犃恕?br/>
歲星一名攝提,一名重華,一名應(yīng)星,一名紀(jì)星。營室為天上的清廟,也就是歲星的廟。
觀察懲罰之氣,以判定熒惑的方位。熒惑在五行中屬火,主夏,其判定季節(jié)的干支為丙、丁。如果有失禮的國家,其懲罰就顯示在熒惑上,這就是熒惑失行。熒惑出現(xiàn)則有兵,消失則兵散,以它所在星宿的分野判斷兇吉,熒惑代表了勃亂、傷殘、賊害、疾病、死喪、饑饉和兵災(zāi)。熒惑逆行二宿以上,然后停留在那里,則三個月有殃;五個月受到敵軍的攻擊;七個月失去一半土地;九個月失去大半土地;如果從晨出東方到夕入西方這個過程中,一直與該星宿同出入,則相應(yīng)的國家就要滅亡了。熒惑所停留的國家,如果災(zāi)禍很快地到來,則本來應(yīng)該嚴(yán)重的災(zāi)禍反而變小了。如果熒惑守候在輿鬼南面,則男子受害;守在北面,則女子受害。如果熒惑芒角閃動,并且繞圈打轉(zhuǎn),或者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則災(zāi)害更為嚴(yán)重。與其它行星相遇,如果光芒相及,則有災(zāi);不相及,則無災(zāi)。如果行星都跟隨熒惑聚于一宿,則其下之國就能以禮統(tǒng)率天下。
推算熒惑行度的方法是,晨出東方,順行十六宿而留;逆行二宿,計六十天;再順行十?dāng)?shù)宿,計十個月,然后夕隱沒于西方;伏行五個月,再次晨出東方,完成一個周期。熒惑夕出西方叫做反明,這是所當(dāng)之國忌諱的。熒惑向東順行快,一天行一度半。
當(dāng)熒惑向東、西、南、北方向疾行時,雙方之兵都聚集在它的下面,當(dāng)順著其運行方向用戰(zhàn)時,便獲得勝利;逆著方向時,則失敗。熒惑如果跟隨著太白,則軍隊有憂;離開太白時軍隊將退卻;熒惑出現(xiàn)在太白北邊,將有分軍攻擊;出現(xiàn)在太白南邊,將有副將出戰(zhàn);熒惑在運行過程中如果被太白趕上了,將有破軍殺將之事發(fā)生。熒惑進入并守、犯太微、軒轅、營室時,這是所當(dāng)者忌諱的事情,心宿為天上的明堂,也就是熒惑的廟,對此要謹(jǐn)慎地占候。
斗宿是各種天體運行的起算點,計算與斗宿相會的狀況,可以確定填星的位置。以五行來推算,填星屬中央土,主季夏,其判定季節(jié)的干支為戊、己。土為黃帝主德,女主的象征。填星一歲順行一宿,其所居之宿相應(yīng)的國家吉利。不當(dāng)居而居,或是已經(jīng)離開而又返回,回來后還停留著,則所當(dāng)?shù)膰覍⒌玫酵恋?,否則將得到女子。如果當(dāng)居而不居,或者已經(jīng)停留下來又向東或向西離去,則所當(dāng)?shù)膰覍适恋?,不然將喪失女子,該國不可舉事用兵。它停留得越久,其相應(yīng)國家的福分就越厚重;停留得短,則福薄。
填星另一個名字叫地侯。主年歲的豐歉。它每歲行十三度又一百十二分之五度,日行二十八分之一度,計二十八歲行一周天。在其所居的地方,如果五星都相從而聚于一宿,則其相應(yīng)的國家可以得到人們的依重而統(tǒng)率天下。如果禮、德、義、殺、刑這些維持天下的理法都喪滅了,那么填星也就會因此而動搖。
填星運行如果贏,做王的不安寧;如果縮行,則出戰(zhàn)的軍隊不得復(fù)返。填星,它的顏色是黃的,有九道芒角,音中黃鐘之宮。填星失次超過二三宿稱為贏,所當(dāng)國家的國君將要死亡,否則將有大水暴發(fā);失次遲于二三宿稱為縮,所當(dāng)之國王后將有悲戚事,該年將亡而不得復(fù)生,不然將天裂地動。
斗宿為天上的太室,填星之廟,是屬于天子之星。
木星與土星相合,將有內(nèi)亂和饑荒發(fā)生,這時不能用兵,戰(zhàn)之則?。荒拘桥c水星相合,則應(yīng)更改策略和行事;木星與火星相合主干旱;木星與金星相合為白衣會,主喪亡疾病,也主水災(zāi)。金星在木星南稱為牝牡,主當(dāng)年谷熟;金星在木星北,則當(dāng)年毫無收成?;鹦桥c水星相合為焠,與金星相合為鑠,主喪,不可以興事,用兵將大敗;火星與土星相合有憂,主有作孽的公卿,國大饑,戰(zhàn)則敗,有敗軍,軍受困,辦事將一敗涂地。土星與火星相合,谷物豐收,但國家將受到困阻,有覆滅的軍隊,所當(dāng)之國不可以興辦事業(yè),與二星所出相對應(yīng)的國家將失地,與所入相對應(yīng)的國家將得地;土星與金星相合,則主疾病,內(nèi)有叛軍,將失地。木火土三星相合,與所在星宿相當(dāng)?shù)膰覂?nèi)外均有兵與喪亡,將改立王公;如四星相合,則兵、喪二災(zāi)將同時發(fā)生,君子有憂患,下民將流亡;如果五星相合,那就要改弦更張了,有德者,受到人民的擁戴,改立為王者,統(tǒng)率著四方,子孫也蕃茂昌盛,無德者,則遭受禍殃,以至于滅亡。如果五星皆大,則影響的事也大,如果五星皆小,則事也小。
行星提早出現(xiàn)為贏,贏者為客,晚出現(xiàn)為縮,縮者為主人。二者均為失次,必有應(yīng)驗于斗杓。三行星同處于一舍為合,互相侵凌為斗,二星相距在七寸以內(nèi),就必定發(fā)生斗的現(xiàn)象。
五星有白環(huán),主喪和干旱;有赤環(huán),則內(nèi)有不平事,主兵;有青環(huán),主水患;有黑環(huán),主疾疫,多死喪;有黃環(huán),則吉利。星赤色而有芒角,則有敵人來犯我城池;星呈黃色而有芒角,則有土地的爭執(zhí);星呈白色而有芒角,將有哭泣之聲;星呈青色而有芒角,則有兵患;星呈黑色而有芒角,則有水災(zāi)。如果五星顏色相同,則天下息兵,百姓昌寧,春風(fēng)秋雨,冬寒夏暑,風(fēng)調(diào)雨順,沒有災(zāi)異。
填星晨出東方后,順行經(jīng)一百二十日,轉(zhuǎn)而向西逆行,逆行一百二十日以后,再次向東順行,共見三百三十日,而夕入西方,入伏三十日而復(fù)晨出于東方,完成一個運動周期。上元太歲在甲寅之年,鎮(zhèn)星在東壁,東壁是從營室分出的,故也就是在營室。
觀察太陽的運行可以判斷太白的方位。太白在五行中屬西方,主秋,其判定季節(jié)干支為庚、辛。太白主殺,如果刑罰有疏失,其懲罰將顯示在太白上:太白運行失常,其吉兇將呈現(xiàn)在所對應(yīng)的國家。太白晨出東方,運行十八宿,用時二百四十日;然后再隱沒于東方,伏行十一宿,用時一百三十日;夕入西方以后,伏行三宿,用時十六日而再次晨出東方。如果太白當(dāng)出不出,或者當(dāng)入不入,這是失舍,便應(yīng)在軍隊破敗,或者發(fā)生君位被篡之事,二者必居其一。
以歷紀(jì)的上元攝提格之歲(寅年),太白與營室晨出東方開始起算,自營室起,行十六宿,至角宿而隱沒于東方;伏行十二宿,至營室而夕出西方;又行十六宿,至角宿而夕入西方;伏行后再次與角宿晨出東方,完成一個會合周期,共行星四十四宿左右。第二周與角宿晨出,入于畢宿。伏行后與角宿夕出,入于畢宿,伏行后與畢宿晨出東方。第三周與畢宿晨出,入于箕宿,與畢宿昏出,入于箕宿。第四周與箕宿晨出,入于柳宿,與箕宿昏出,入于柳宿。第五周與柳宿晨出,入于營室,與柳宿夕出,入于營室。第六周又與營室晨出,完成了一個大的會合周期,凡出入東西各五次,需時八年,即二千九百二十日,再次與營室晨出東方。平均的結(jié)果是,大約一歲一周天。當(dāng)金星剛開始晨出東方時,其運行緩慢,平均一天行半度,一百二十日,必行一、二宿;達到極點后,日行一度半,一百二十日而入于東方。當(dāng)它行低而近日時,叫做明星,性柔和;當(dāng)它行高而遠日時,叫做囂,性剛強。它剛從西方出現(xiàn)時,行度較速,平均每天行一度半,共行一百二十日;達到極點后,就開始行遲,每天行半度,計一百二十日,必行一、二宿,然后夕入西方。當(dāng)它行低而近日時,叫做太白,性柔和;當(dāng)它行高而遠日時,叫做大相,性剛強。它以辰、戌方位出,以丑、未方位入。
如果太白當(dāng)出現(xiàn)而不出現(xiàn),不當(dāng)入而入,則天下將息兵,在外的兵也將返回。未當(dāng)出而出,當(dāng)入而不入,則天下將有兵災(zāi),所當(dāng)之國破敗。如果按時出入,則所當(dāng)之國昌盛:其出于東方,主東方之國;入于東方,主北方之國;出于西方,主西方之國;入于西方,主南方之國。如果停留的時間長久,則所主的那一方有利;停留短,則所主的那一方有兇。
其夕出西方,向東運行,則正西方的國家吉利;其晨出東方,向西運行,則正東方的國家吉利。金星的運行一般不能經(jīng)天,一旦經(jīng)天運行,則天下就將發(fā)生大的變革了。
太白星小而有芒角閃動,主有兵起。開始出現(xiàn)時大,后來變小,則兵弱;開始出現(xiàn)時小,后來變大,則兵強。太白出行距地高,則用兵深入吉利,不敢深入則兇;太白出行距地低,則用兵不深入吉利,深入則兇。太陽偏南方時(在赤道南)金星在日南,太陽偏北方時(在赤道北)金星在日北,則金星的運動叫做贏,主侯、王不寧,用兵時進則吉,退則兇;日在南方金星在日北,日在北方金星在日南,這時金星運動叫做縮,主侯、王有憂,用兵時退兵吉利,進兵則兇。用兵應(yīng)該像太白那樣,太白行疾,兵易疾行;太白行遲,則兵易遲行。太白有芒角,則士兵敢戰(zhàn);太白動搖輕躁,則軍隊也輕躁;太白圓且穩(wěn)靜,則軍隊也穩(wěn)定。順著太白星芒角所指的方向出擊則吉利,反之則兇。太白出則出兵,太白入則收兵。太白呈赤色且有芒角,則有戰(zhàn)爭發(fā)生;呈白色且有芒角,則有死喪之事。呈黑環(huán)且有芒角,主有憂,有與水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呈青環(huán)且有小芒角,也有憂,有與木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呈黃環(huán)且有平和的芒角,則有與土有關(guān)的事情發(fā)生,將會獲得好收成。如果已出三日而又微微隱沒,或者已入三日后又長時間地復(fù)出,這就稱為耎,所當(dāng)?shù)膰覍⒂熊婈牆⑸⒑蛯浀臄”保蝗绻讶肴沼衷俅挝⑽⒊霈F(xiàn),或出三日而又長期沒入,則與其相應(yīng)的國家有憂患,軍隊的糧食和軍需品將白白送給別人使用,兵卒雖多,也將變成敵人的俘虜。太白如果夕出而失行,則外國?。怀砍鰱|方而失行,則中國敗,如果其環(huán)大且呈黃色而潤澤,則可看作好事;如果其環(huán)大而且呈赤色,則有盛兵而不戰(zhàn)。
太白的顏色是多變的,其白色可與天狼星相比,赤色可與心宿大星相比,黃色可與參宿左肩之星(參宿四)相比,蒼色可與參宿右肩之星(參宿五)相比,黑色可與奎宿大星(奎宿九)相比。如果五星都跟隨太白聚于一宿,則相應(yīng)的國家可以兵威統(tǒng)率天下。太白如果實居其位,則相應(yīng)的國家有所收獲;如果是由于盈縮之故而居之,則就沒有收獲。利用太白,可以作出多種占卜,但主次各有不同。判斷的根據(jù)是,其運行的盈縮勝于顏色,顏色的變化又勝過所處的方位,所出現(xiàn)的方位又勝于不出現(xiàn)太白的地方(失次),總起來說,盈縮所引起的影響,超過了其它的一切影響。如果太白出而停留在桑榆間不動,將有害于所當(dāng)?shù)膰遥蝗绻芸斓厣仙?,沒有到應(yīng)該到的日子,便上升到超過全天三分之一的宿度,將有害于所對的國家;如果金星運行上而復(fù)下,又下而復(fù)上,則主有反叛的將軍。如果金星入月,主有將軍受刑戮。金木二星合而光不相及,其下所當(dāng)?shù)膰也粫庥鼋粦?zhàn),雖然起兵,也不會發(fā)生戰(zhàn)斗;如果二星合而光芒相及,則郊野里就會有破敗的軍隊了。太白在西方出現(xiàn),如果在黃昏時從暗處出,陰兵強;在暮食時出,是稍弱;夜半出,中弱;在雞鳴時出,則大弱,這時稱為陰陷于陽。如果黎明時在東方出現(xiàn),陽兵強;雞鳴時出現(xiàn),小弱;夜半時出現(xiàn),中弱;黃昏時出現(xiàn),則大弱,這時稱為陽陷于陰。如果在太白伏行時出兵,則兵有禍殃。如果太白在卯南(東南)出現(xiàn),則南軍勝北軍;出現(xiàn)在卯北(東北),則北軍勝南軍;在正卯(正東)出現(xiàn),東方的國家有利;在酉北(西北)出現(xiàn),北軍勝南軍;在酉南(西南)出現(xiàn),南軍勝北軍;在正酉(正西)出現(xiàn),則西方的國家勝。
太白與列星相犯,有小的戰(zhàn)爭;五星相犯,則有大戰(zhàn)。相犯時,如果太白在列星南出現(xiàn),南國??;在列星北出現(xiàn),則北國敗。太白行得快,表示有武事,停留不動,有文事。太白星色白而有五道光芒,則早出有月食,晚出有妖星和彗星,將影響到地上相應(yīng)的國家。太白出現(xiàn)于東邊為德,從左邊迎著太白的方向辦事則吉利;太白出現(xiàn)于西邊為刑,從右邊背著太白的方向辦事則吉利,與之相反則都兇。如果太白的光亮能夠照物見影,打仗則能取勝。如果白天見太白經(jīng)天而行,稱為太白爭明,主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盛。
亢宿為疏廟,是太白星的廟。太白是大臣,號為上公。太白的其它名字還有:殷星、太正、營星、觀星、宮星、明星、大衰、大澤、終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緯。關(guān)于大司馬位,應(yīng)謹(jǐn)慎地用以上方法進行占卜。
觀察太陽與辰星的交會情況,可以推知辰星的方位。辰星在五行中屬北方水,為太陰的精氣,主冬。其判定季節(jié)干支為壬、癸。如果刑罰有疏失,其征罰就應(yīng)驗在與辰星所在星宿相應(yīng)的國家。
用辰星可以校正四時:如果辰星與奎、婁、胃宿夕出,則這些星宿為在太陽以東的五宿,在分野上屬齊,應(yīng)是仲春春分;如果辰星與東井、輿鬼、柳夕出,為太陽以東的七宿,在分野上屬楚,應(yīng)是仲夏夏至;如果辰星與角、亢、氐夕出,為太陽以東四宿,分野上屬漢中,應(yīng)是仲秋秋分;如果辰星與尾、箕、斗、牽牛晨出東方,則這些星宿俱在太陽以西,分野上屬中國,為仲冬冬至。辰星的出入,常在辰、戌、丑、未方位。
辰星過早出現(xiàn),將有月食發(fā)生,過遲出現(xiàn),將有彗星和妖星。辰星應(yīng)見不見為失行,主追兵在外而不戰(zhàn);如果一個季節(jié)不出現(xiàn),則該季節(jié)天下不和;如果四季不出,則天下將發(fā)生大的饑荒。如果在該出的時候出現(xiàn),色白為旱;色黃為五谷豐收;色赤有兵災(zāi);色黑有大水。辰星出東方,如果形大而色白,雖有敵兵在外,也能化解。如果辰星在東方,為赤色,則中國勝利;如在西方,為赤色,則外國有利。如果辰星為赤色,雖無敵兵在外,也將發(fā)生戰(zhàn)亂。當(dāng)辰星與太白同出東方并皆為赤色時,則外國大敗,中國勝利;同出西方并皆赤色而有芒角時,則外國有利。如果五星分布于天空的一半,都聚于東方,則中國利;聚于西方,則外國用兵者利。如果五星都跟隨辰星而聚于一宿,則所對應(yīng)的國家可以憑借法令統(tǒng)率天下。如果辰星不出,則太白為客;辰星出,則太白為主人。辰星出但不跟隨著太白運動,則野外雖有軍隊,卻不會發(fā)生戰(zhàn)斗。如果辰星出東方,太白出西方;或者辰星出西方,太白出東方,稱為格(不和同),野外雖有軍隊,但不會交戰(zhàn)。如果不在應(yīng)出之時而出,則當(dāng)寒反暖,或當(dāng)熱反寒。如果當(dāng)出不出,稱為擊卒,主天下兵革大起。如果辰星入太白中,后又從上面出現(xiàn),主軍隊破敗,將領(lǐng)被殺,客軍勝;如果從下面出現(xiàn),則主客亡地。辰星芒角所指的方向,主有破敗的軍隊。辰星一名兔星,它環(huán)繞太白運動,如果相斗,則將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主客勝;如果辰星通過太白,中間容下一劍之地,則會發(fā)生小的戰(zhàn)爭,也主客勝;辰星居太白前,兩軍罷戰(zhàn);辰星出現(xiàn)在太白左面,則有小的戰(zhàn)斗,如果辰星與太白相摩擦而過,則主有數(shù)萬人的大戰(zhàn),有將吏死亡;如果辰星出現(xiàn)在太白的右方,相距三尺,主兩軍緊急約戰(zhàn)。辰星有青色芒角,主兵憂;有黑色芒角,主水災(zāi);有赤色芒角,主走投無路的敗兵的末日到了。
兔星有七個名字,那就是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細爽、能星、鉤星。它的顏色黃而且光亮較小,出行之后運行得快,所以天下的制度常有變革而不完善。兔有五種顏色,呈青環(huán)時則有憂,呈白環(huán)時有喪,呈赤環(huán)時中有不平,呈黑環(huán)時吉利。有赤色芒角時主敵兵犯我城,有黃色芒角時主爭地,有白色芒角時將聽到號泣之聲。
辰星晨出東方,行四舍,計四十八度,二十日后,又隱沒于東方;辰星夕出西方,行四舍,計四十八度,二十日后,又隱沒于西方。另外一種情況,在室宿、角宿、畢宿、箕宿、柳宿觀察它。如果辰星從房心二宿間出現(xiàn),將有地震發(fā)生。
辰星有顏色的變化,如果春季呈青黃色,夏季呈赤色,秋季呈青白色,則為豐收年景。冬季辰星如果黃而不明,即使后來改變顏色,這個時期也不會昌盛。春季如果不見辰星,則主大風(fēng),秋季沒有收成;夏季不見辰星,則主有六十日之干旱,同時有月食發(fā)生;秋季不見辰星,有兵災(zāi),春天草木不生;冬季不見辰星,有六十天的陰雨,有流民,夏季草木不生。
二十八宿在地理上的分野是:角、亢、氐三宿為兗州。房、心二宿為豫州。尾箕二宿為幽州。斗宿為江、湖之地。牽牛、婺女二宿為楊州。虛、危二宿為青州。營室、東壁二宿為并州???、胃三宿為徐州。昴、畢二宿為冀州。觜、參二宿為益州。東井、輿鬼二宿為雍州。柳、七星、張三宿為三河地區(qū)。翼、軫二宿為荊州。
七星宿為員官,辰星的廟,是主管蠻夷的星。
兩軍對陣,則有日暈。日暈均勻,則兩軍勢均力敵;日暈厚而且長大,則互有勝負;日暈薄而且短小,則沒有勝負。日暈重重相抱,則軍將大破;無抱,則兩軍修和;日暈相背,則不和,兩軍分離而去。日暈直立,主自立,有王侯立,有破軍殺將。既負又載(日上日下均有光氣),主有喜事。日暈如被圍在日中央,則主被圍者勝,如日暈在外,主圍者勝。日暈如果外青而中赤,則雙方媾和而去;外赤而中青,則交惡而去。如果氣暈先到而后去,則守軍勝;如果先到者先去,則守軍前利后害;如果后到者后去,則守軍前害而后利;如果后到先去,則前后都受害,守軍不勝。日暈出現(xiàn)后離去,如果出現(xiàn)的時間很短暫,則雖然戰(zhàn)勝卻無所收獲;出現(xiàn)半日以上,則能獲大功。如果有短而直、上下都尖銳的白虹出現(xiàn),則相應(yīng)的一方將有大的喪亡。以日暈占卜勝負,近者三十日,遠者六十日應(yīng)驗。
日食的占卜是,日食時,與太陽所處星宿相應(yīng)的國家不利;生光時,與生光相應(yīng)的國家有利。如果日食食盡,則咎在主位。以當(dāng)時太陽所處的方位和所在星宿,再配合以日期和時刻,用以占卜相應(yīng)國家的吉兇。
月亮在中間軌道運行時,則天下安寧和平。在陰間(中道以北)運行時多水,多惡事;中道以北三尺的地方有陰星;距離中道以北三尺處為太陰道,月行太陰道,則有大水和兵災(zāi),當(dāng)月亮在陽間(中道以南)運行時。則有驕恣的事情發(fā)生;在中道南三尺處是陽星,月亮行于陽星,則多大的刑訟;中道南三尺處為太陽道,月行于太陽道,則主大旱和喪事。角宿為天門,月亮如十月過天門,則四月水發(fā),如十一月過天門,則五月水發(fā),如十二月過天門,則六月水發(fā),水深近則三尺,遠則五尺。月亮若犯四輔(房宿),則有輔臣受誅。月亮如果運行至南、北河,則以陰陽判斷旱、水、兵喪。
如果月食歲星,則與所在星宿相應(yīng)的地方將發(fā)生饑荒或敗亡;月食熒惑主有亂;月食填星主下犯上;月食太白主強國戰(zhàn)??;月食辰星主有女亂,月食大角星則人君有忌諱;月食大火星,主有內(nèi)亂的賊人;月食列宿,則該宿所相應(yīng)的地方有憂患。
推算月食的周期,從歷元開始之月的第一次月食起算,以后每隔五個月可能有一次月食發(fā)生,接連六次;然后又每隔六個月可能有一次月食發(fā)生,接連五次;然后又每隔五個月可能發(fā)生一次月食,接連六次;以后隔六個月可能有一次;又隔五個月可能有一次,接連五次,共計一百十三個月而完成一個月食周期(前后總月數(shù)不合,當(dāng)有誤),又回到初始狀態(tài)。所以月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而日食就不常見了,見之必有災(zāi)應(yīng),故《詩經(jīng)》說“于何不臧”。以日時干支占卜月食吉兇的方法如下:甲乙主四海之外,所以海內(nèi)之日月食不必占卜;丙丁主江、淮、海、岱,戊己主中州的河、濟,庚辛主華山以西;壬癸主恒山以北。日食應(yīng)在國君,月食應(yīng)在將相。
國皇星,形大而赤,樣子很像南極老人星。與所出現(xiàn)的宿位相應(yīng)的地方有戰(zhàn)爭發(fā)生,并且兵力強盛,而與其對沖的國家則不利。
昭明星,形大而色白,沒有芒角,忽上忽下移動。所當(dāng)?shù)膰覍⒂袘?zhàn)爭,而且多變亂。
五殘星,出現(xiàn)于正東方的地平之上,其形狀像辰星,離地可達六丈。
大賊星,出現(xiàn)于正南方地平之上,星離地可達六丈,形大而且呈赤色,常常閃動而有光輝。
司危星,出現(xiàn)在正西方地平線以上,離地可達六丈,形狀大而呈白色,像太白星。
獄漢星,出現(xiàn)在正北方地平以上,離地可達六丈,形大而呈赤色,常常閃動,仔細觀察,中間是青色的。這四方所出現(xiàn)的異星,如果在不應(yīng)出的方位出現(xiàn),則所當(dāng)?shù)膰矣斜鵀?zāi),與其對沖的國家也不吉利。
四填星,出現(xiàn)在四角,離地可達四丈。
地維、咸光星,也出現(xiàn)在四角,離地可達三丈,其光像月亮始出時的樣子。其出分野所當(dāng)?shù)膰矣衼y事,作亂者亡,有德者昌盛。
燭星,形狀像太白,它出現(xiàn)時并不移動,一現(xiàn)即滅。出現(xiàn)時相應(yīng)國家的城邑有亂事。
有一種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的天體,叫做歸邪。當(dāng)歸邪出現(xiàn)時,就必定有歸國者回國。
星是金屬散發(fā)出來的氣體而形成的,它的本質(zhì)為火。星多則國家吉利,星少則國家兇。
銀河也是金屬散發(fā)出來的氣體形成的,它的本質(zhì)為水。銀河中星多,則地上多水,星少則旱,這是大概的原則。
天鼓,它發(fā)出的聲音似雷非雷,音在地表而傳到地下。其所出現(xiàn)的地方,將有兵事。
天狗,其形狀像大的奔星,出現(xiàn)時有聲響,它落到地上,形狀像狗。在墜落的過程中,其炎炎的火光沖天,落到地下之后,下面的圓坑有數(shù)頃田大。上面尖銳的,則呈黃顏色。主在千里之外破軍殺將。
格澤星,像火焰的樣子,呈黃白色,從地上升起而上行。下面大,上面銳。凡是格澤星出現(xiàn)的地方,不須耕種就能得到收獲;但如果沒有土地方面的收獲,則就必然有大的禍害發(fā)生。
蚩尤旗,其形狀像彗星,但尾彎曲像旗子,它的出現(xiàn),主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常出現(xiàn)于北斗星旁邊,其形狀如雄雞。當(dāng)其發(fā)怒時,呈青黑色,像匍匐著的鱉。
枉矢,狀如大流星,像蛇行似地行動,呈蒼黑色,看上去好像長了羽毛似的。
長庚,如一匹布似地分布在天上。此星如果出現(xiàn),將有兵災(zāi)。
星落到地上,便是石頭。在河、濟之間的地方,常有墜星發(fā)現(xiàn)。
天氣晴朗,就可能看到景星出現(xiàn)。景星是德星。其形狀不定。常出現(xiàn)于有道德的國家。
大凡觀察云氣,從較低的地方仰著頭向上觀察時,能看到三四百里;如果在桑榆之上向遠處平望,可以看到一二千里遠;如果爬到高山上俯視遠處,可以看到三千里遠。云氣有各種形狀,以有獸居上者為勝。
各地云氣的顏色不同,自華山以南,云氣下黑上赤;嵩高、三河的郊外,云氣為正赤色;恒山的北方,云氣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間,云氣都是黑色的;江淮之間,云氣都是白色的。
認識了這些帶有地方特征的云氣之后,便能識別和判斷帶有各種事物特征的云氣。象征得到徒眾的云氣是白色的;得土功的云氣是黃色的;車隊的云氣忽高忽下,往往聚在一起;騎隊的云氣則低而寬廣;得士卒的云氣則摶轉(zhuǎn)扭曲。前低后高的云氣主軍行疾;前方而后高的云氣主士氣銳;后銳而低的云氣主軍退行;平平的云氣主軍行舒緩;前高而后低的云氣主不停而返回。兩氣相遇,則低勝高,銳勝方。低低地沿著車轍而來的云氣,不過三四日軍情即能表現(xiàn)出來,離開五六里遠可以看到;離地七八尺高而來的云氣,不過五六日即能顯現(xiàn),離開十余里遠可以看到;離地一二丈而來的云氣,不過三四十日即能顯現(xiàn),離開五六十里遠能看見。
搖捎之云,其中顏色潔白的,主將領(lǐng)悍勇而士卒怯懦,基部大而前端延長到很遠處的云,主戰(zhàn)爭;顏色青白、前端低下的云氣,主戰(zhàn)勝;前面赤色而向上仰的云氣,主戰(zhàn)不勝。陣云像直立的墻垣;杼云形狀像杼;軸云如螺旋,兩端尖銳;構(gòu)云牽著云像繩子,在前面橫亙?nèi)?,它的一半也有半天寬;那種霓虹,類似闕旗,所以尖銳;鉤云彎曲。以上各種形狀的云氣,還須以五種顏色配合占卜。潤澤而摶密在一起,出現(xiàn)時形象異常動人的云氣,方才有征兆可占。戰(zhàn)爭將要發(fā)生,則云氣必合斗于所當(dāng)之地。
王朔所占候的內(nèi)容,都取決于太陽旁邊。日旁的云氣,是人主的象征,都依它們的形狀來占卜。
因此,象征北方夷狄的云氣,就像群畜和穹廬的形狀。南方蠻夷的云氣,象征著舟船和旗幟的形狀。行將發(fā)生大水的地方,軍隊潰敗的戰(zhàn)場,國家破滅的廢墟,地下藏有金錢和財寶等處的上方,都有云氣呈現(xiàn)出來,不可不仔細觀察。海邊的蜃氣像真正的樓臺,廣野的云氣像宮闕的樣子。各地的云氣,各與其山川人民所積聚而生的云氣相當(dāng)。
因此,占候各地繁榮衰落的人,每到一個都邑,就必須考察疆界田地的治理和城廓房舍門戶的潤澤狀況,然后再考察車駕服飾畜產(chǎn)等重要物資,凡是充實者則吉利,虛耗者兇。
如煙非煙、如云非云、繁茂雜亂、內(nèi)中蕭疏地散布著形如圓形囷倉的云氣,稱為卿云。卿云主喜氣。另一種如霧非霧,但并不沾濕衣冠的云氣,如果出現(xiàn)了,則其地將發(fā)生戰(zhàn)爭,人人都將披甲參戰(zhàn)了。
雷電、霞虹、霹靂、夜明這些現(xiàn)象,都是由于陽氣動而產(chǎn)主的。春夏則出現(xiàn),秋冬則掩藏,所以占候的人無不等待觀察。
在自然變化上,要觀察天開裂見物懸示的現(xiàn)象;還要觀察山崩陵徙,河川壅阻,溪谷堵塞,水流回旋起伏,地面隆起,水澤枯竭,顯示跡象。在人事上,要觀察城廓里弄的繁榮和衰落;從宮廟邸第,可以了解到人民居處的狀況;從童謠習(xí)俗車輛服飾,去了解人民的飲食;從五谷草木,去觀察它們生長的地方;留意府舍廄庫、四通之路的狀況;從六畜禽獸,去了解它們生長繁衍的環(huán)境;從魚鱉鳥鼠,觀察它們藏匿的地方;留意鬼哭呼號,使人相遇而驚的現(xiàn)象。雖然可能是傳訛之言,但仍然有可信的地方。
凡是占候年成的好壞,一定要謹(jǐn)慎地觀察一歲的開始。一歲的開始有四種:一曰冬至日,是萬物剛剛開始萌發(fā);二是臘明日,這是群眾卒歲、圍聚飲宴、引發(fā)陽氣的日子,故稱為初歲;三是正月初一,王者的歲首;四是立春日,為四季之開始。此四種歲始,是占候之人觀察的日子。
漢朝人魏鮮曾經(jīng)收集過臘明日和正月朔旦時決定八風(fēng)的方法。風(fēng)從南方來,則大旱;風(fēng)從西南,小旱;從西方,有兵;從西北,大豆豐收,有小雨,促成起兵;從北方,為中等年成;從東北,為上等年成;從東方,有大水;從東南,人民有疾疫,收成差。而八風(fēng)應(yīng)與其對沖相遇的風(fēng)相比較,以判斷多者為勝:多勝少,久勝短,速勝慢。風(fēng)對五谷的占兆是:旦至食時,主麥;食時至日昳時,主稷;至時,主黍;時至下,主豆;下至日入,主麻。要求臘明日和正月朔日這一天整天有云有風(fēng)有太陽。逢著這樣一天則該年收獲時間長而且結(jié)實多;遇到無云而有風(fēng)有太陽,則該年收獲時間短而結(jié)實多;遇到有云有風(fēng)無太陽,則該年收獲時間長但結(jié)實少;遇到有太陽無云無風(fēng),則該年莊稼將受到損害:如果一頓飯的時間無云無風(fēng),則收成小損;如果煮熟五斗米的時間無云無風(fēng),則收成大損;如果后來風(fēng)復(fù)起而且有云,則受損失的莊稼還能復(fù)蘇過來。所以,應(yīng)該考慮不同時刻的云色,選擇種植適宜的作物。如果該日有雨雪而且寒冷,則該歲年成不好。在歲始那一天,如果是晴朗的天氣,就聽城里人民的聲音,如果是中宮聲,該歲善吉;如果是中商聲,該歲有兵災(zāi);如果是中徵聲,該歲天旱;如果是中羽聲,該歲有水患;如果是中角聲,則收成不好。另一種占卜豐歉的方法:這就是從正月朔旦開始,卜人民吃糧的多少,看哪一天下雨,每推遲一天下雨增食糧一升,直至初七日為止,超過初七下雨就不占了。還有一種占卜的方法是:從正月初一日數(shù)至十二日,日數(shù)和月數(shù)相對應(yīng),看這十二天的雨情,用以占一年十二個月的水旱。如果為超過千里范圍的大國占卜,則就像為天下占卜一樣,需要以整個正月來占卜了。該月中以各日月亮所在的星宿、各日的太陽、風(fēng)、云的狀況,綜合起來占卜各地的年成好壞。但是,總起來說,還必須觀察太歲的所在來確定:太歲在金位(西方申酉戌),豐收;在水位(北方亥子丑),莊稼毀壞;在木位(東方寅卯辰),有饑荒;在火位(南方巳午未),干旱。這就是占卜一歲美惡的大概情形。
正月的第一個甲日為上甲日,該日如果風(fēng)從東方來,則該年適宜于養(yǎng)蠶;如果風(fēng)從西方來,而且日出時有黃云,則該年歲惡。
冬至白天最短。這個時候如果將土炭放于稱衡之上,綜合觀察土炭上稱衡移動、鹿角解蛻、蘭根發(fā)芽、泉水躍出的日子,這些物候是陽氣開始萌動的象征,由此可以概略地得知冬至的日期。確切的冬至日期,則主要決定于晷影長短的變化。一般地說,與歲星所在星宿相應(yīng)的國家將五谷豐收,社會昌盛,與此星宿相對沖的國家則有禍殃。
太史公評論說:自從開始有人類以來,君主哪有不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定歷法呢?待到三皇五帝時,他們承繼前人的知識,并且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他們盡力發(fā)展中原的文化,對外治理夷狄,分中國為十二州。抬頭則觀察天象的運行法則,低頭則取法于地上萬物的變化規(guī)律:天有日、月之分,地有陰消陽化之別;天有五星的運行,地有五行的交替變化;天有列宿的分布,地有州域的臨接。日月星三光,是地上陰陽的精氣上升后形成的,這精氣的根源則在地上,所以圣人能夠認識和掌握它。
幽王、厲王以前的事,那已經(jīng)是很久遠了。所見到的天變,都是各國特殊的現(xiàn)象,并沒有代表性,各家以不同的物異變怪來占卜,用以牽合當(dāng)時的應(yīng)驗,因此,古代流傳下來的圖籍中所記載的吉兇征兆,并不全都可以作為法則。所以孔子在論六經(jīng)時,只記載奇異天象,并不論及應(yīng)驗的狀況。以至于天道性命的理論并不輕易外傳;即使傳授,也不必詳細解說,只能自己去領(lǐng)略其中的奧妙;如果傳授的并非是合適的人,即使給他詳細解說了,也不能理解。
以往傳授天數(shù)的人,在高辛氏以前有重、黎;在唐、堯、虞、舜時有羲氏、和氏;夏代有昆吾;殷商有巫咸;周王室有史佚、萇弘;在宋國有子韋;鄭國有裨灶;齊國有甘公;楚國有唐眜;趙國有尹皋;魏國有石申夫。
天運是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yōu)橐患o(jì),三紀(jì)而齊全,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所以當(dāng)政的人必須要密切關(guān)注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的規(guī)律,并細察前后各千年的情況,然后天人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保持完備。
太史公研究古代的天變,卻沒有一件是現(xiàn)在可能詳考的。大概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日食紀(jì)錄三十六次,彗星三見,宋襄公時星的隕落像下雨似的頻繁。那時天子微弱,諸侯以武力決定政事,五伯一個接一個地興起,相繼做盟主。從此以后,強眾的欺凌弱寡,大國并吞小國。秦、楚、吳、越等國,本來均是夷狄之邦,后來相繼成為強伯。田氏篡奪了齊國,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了戰(zhàn)國時代。各國爭相攻城略地,戰(zhàn)爭一個接著一個,城市和都邑數(shù)次遭到屠殺和破壞,人民饑饉、疾疫,焦慮痛苦萬分,各國君臣都感到憂慮患難,因此伺察吉兇的預(yù)兆,占候星象云氣的工作,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近代十二諸侯征戰(zhàn),七國相繼稱王,獻合縱連橫之計的前行后繼。尹皋、唐眜、甘公、石申夫等依據(jù)當(dāng)時的時勢,在著述中各自寫下了他們依災(zāi)異占時勢的思想,因此他們的占驗凌亂龐雜,如米鹽般地瑣碎。
以二十八宿的分野主占十二州的吉兇,同時以北斗斗柄所指十二方位配合進行占卜,這種方法由來已久。秦國的疆域在西方,所以候在太白,占于狼星、弧星。吳、楚的疆域在南方,所以候在熒惑,占于鳥星、衡星。齊、燕的疆域在北方,所以候在辰星,占于虛宿、危宿。宋、鄭的疆域在東方,所以候在歲星,占于房宿、心宿。晉國的疆域在北方,所以也候在辰星,占于參罰。
秦國并吞三晉、燕、代以后,自黃河、華山以南為中國。中國對于海內(nèi)來說,在東南部,所以為陽;陽則主于太陽、歲星、熒惑、填星;陽占于街南,以畢宿為主。西北則是胡、貉、月氏等穿皮衣拉弓的民族,為陰;陰則主月、太白、辰星;陰占于街北,以昴星為主。中國的山川為東北走向,其維系之處,首在隴、蜀,尾沒于勃、碣。所以秦晉好用兵,還得占太白,則太白也主中國;而胡、貉屢次侵略,獨占于辰星,辰星出入總是匆忙急躁,所以主夷狄。以上是大概的占法。這是太白更換著做客、主人的狀況。熒惑為悖亂,對外則主兵,對內(nèi)則主政。所以說“雖有圣明的天子,還必須要考慮熒惑的所在”。至于諸侯更迭強霸,不同時期對災(zāi)異應(yīng)驗的說法不同,所以也就難以記錄了。
秦始皇的時候,在十五年中彗星四見,停留時間長久的達八十天,長度有的甚至橫亙整個天空。其后秦國終于以兵力滅了六國,統(tǒng)一中國,向外攘除四夷,以至于死人如麻。后來張楚群雄并起,在前后三十年間兵革一次又一次,不可勝數(shù),這是自蚩尤以來,還沒有像這樣的。
項羽救巨鹿時,顯現(xiàn)出枉矢(大流星)向西奔流的異常天象。他與太行山以東的諸侯聯(lián)合起來,西進坑埋秦國士兵,屠毀咸陽。
漢朝興起時,有五星聚于東井的瑞象。高祖與匈奴作戰(zhàn),被圍平城,月亮正行于參、畢二宿之間,有月暈七重的異常天象。參主趙地,畢主邊兵,七重正應(yīng)著被圍七日。諸呂作亂,有日食之應(yīng)驗,白天突然昏暗了下來。吳楚七國反叛時,有彗星出現(xiàn),長數(shù)丈;天狗星隕落梁地;等到戰(zhàn)亂發(fā)生時,果然伏尸流血于梁地。元光、元狩年間,有蚩尤旗(彗星)再次出現(xiàn),長達半個天空。后來京師軍隊四出,與夷狄戰(zhàn)爭數(shù)十年,討伐胡人尤其激烈。越國滅亡的時候,正好顯出熒惑守南斗的天象;朝鮮被攻取的時候,孛星正出現(xiàn)在河戍(南河、北河);兵征大宛的時候,孛星正守在招搖。這些都是明顯的應(yīng)驗。至于那些曲折細小的天變,也就無法一一詳說了。由此可以看出,沒有不先見天變而隨之應(yīng)驗的。
自漢朝以來推算天數(shù)的人中,觀測星象的有唐都;候氣的有王朔,占歲的有魏鮮。從前甘公、石申夫的五星步法中,只有熒惑有反向的逆行。所以熒惑逆行所守,及其它行星的逆行,日、月食和薄食,都用來占卜。
我閱讀舊史的記載,考察五星運行的事,在百年之中,五星中沒有出而不反向逆行的。行星在逆行時,曾經(jīng)變得更大,顏色也有變化。日月相薄、相食,是由于月亮行南、行北有差別的原因,這是大致的法則。所以,紫宮、房心、權(quán)衡、咸池、虛危等各列宿分部的星,是天的五官坐位,是經(jīng),相互之間的位置并不移動,其間的距離雖然大小有差別,但其闊狹是一定的。水火金木土這五顆星,是天的五個輔佐,為緯,它們的見伏,都有一定的時間,運行所到達的星宿和贏縮所引起的變化,都有一定的度數(shù)。
當(dāng)政的人看到日變時應(yīng)該修德,看到月變時應(yīng)該減少刑罰,看到星變時應(yīng)團結(jié)和睦。凡是天變,都是超過通常的狀況才去占候。國君強大有德時則昌盛;弱小虛飾偽詐時則消亡。最好的方法是修德,其次是修政,其次是修救,再次是修禳,最次的方法是沒有的。恒星的變化很少見到,而日月五星的占卜則經(jīng)常用到。日暈、月暈、交食、云和風(fēng),這些是天上的客氣,是不常見到的。當(dāng)它出現(xiàn)的時候,伴隨著也有其它大的變動,但還是這些與政事的關(guān)系最密切,最接近天人之間的交通關(guān)系。日暈、月暈、交食、云和風(fēng)此五種現(xiàn)象,是天用以感動人心的,所以研究天數(shù)的人,必須精通三光五星的變化,推本古今天象與人事之間的相應(yīng)關(guān)系,那么天官這門學(xué)問也就算齊備了。
當(dāng)蒼帝行德的時候(春),天門為此而打開。赤帝行德的時候(夏),天牢因此而空虛。黃帝當(dāng)政的時候(季夏),天夭由此而出現(xiàn)。金風(fēng)從西北來,必定在庚辛這兩日。在整個秋季中,如果西北風(fēng)來五次,主大赦;來三次,主小赦。白帝行德的時候(秋),如果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暈成圍,則有大赦。有一種說法是,白帝行德時,在畢昴間月為暈所圍,如圍三個晚上,則德便成,如圍不到三個晚上,或圍得合不攏,則德不成。另一種說法是,以辰星所圍是否超過十日為占。黑帝行德時(冬),天關(guān)星為此而動。五帝各行德完畢,則天子要改歲了。如果不順著五帝行德,將有奇風(fēng)、怪雨、破石驚天的災(zāi)殃。三能、三衡是天廷。如果有客星出現(xiàn)在天廷,這是天帝發(fā)出異常號令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