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

譯文

史記新注 作者:(漢)司馬遷原著


  譯文 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叫淳維。唐、虞以前,就有山戎、獫狁、葷粥等部族,居住在北方邊遠地帶,隨著牧群轉移住地。他們飼養(yǎng)的牲畜,多數(shù)為馬、牛、羊,駱駝、驢、騾、、騊駼、驒騱是那里的特產。他們逐水草而居,沒有城郭和固定的住處,也不事農業(yè)生產。但部族首領卻各自有分封的領地。沒有文字和書簡,用語言約束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小孩自小就能騎在羊背上練習弓法,射殺鳥鼠。稍大則獵取狐兔,充當食物。人們到能夠使用弓矢的時候,都成為部族的戰(zhàn)士。他們的風俗,和平時期,以獵取鳥獸為生計,一到打仗,人人參加戰(zhàn)斗。好戰(zhàn)是其天性??梢陨溥h的武器是弓箭,近戰(zhàn)的武器是刀和短矛。有利可圖,則奮勇前進,無利則退,不以退避遁逃為可恥。他們見利爭先,不知道什么叫做禮義。匈奴自君王以下,都以牲畜的肉為主食,穿的戴的是獸皮,披的蓋的是毛氈。肥美的食物留給青、壯年享用;老弱之眾,只能吃點殘羹剩飯。健壯受到器重,老弱受到歧視。父親死去,兒子可以娶后母為妻。兄弟死去,家人可以妻死者之妻。那里的風俗,每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不避名諱,但卻沒有姓和表字。

  夏王朝衰落了,公劉失去了稷官的職務,改革西戎的民風,在豳地修建城邑。三百余年后,戎狄進攻大王亶父,亶父被趕到岐山下。豳地的老百姓跟著亶父到岐山下定居,開始創(chuàng)建周國。過了一百多年,周西伯昌征伐畎夷氏。十余年后,武王討伐紂王,在雒邑修建城邑,仍回酆、鄗居住。他把戎夷驅趕到涇、洛以北地區(qū),規(guī)定他們按時入貢,稱之為“荒服”。又往后二百余年,周王朝衰落了,而穆王仍在征討犬戎,僅僅俘獲四只白狼四只白鹿而班師。從此以后,荒服不來朝貢了。這時候周制定了名曰《甫刑》的法律條文。穆王以后二百余年,周幽王以寵愛妃子褒姒的緣故,得罪了申侯。申侯一生氣,便與犬戎結盟,攻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占領周國的焦獲,盤踞在涇、渭之間,經常入侵騷擾中國。秦襄公興兵救周。周平王離開酆、鄗東遷到洛邑。秦襄公討伐犬戎到達岐山,開始被封為諸侯。往后六十五年,山戎越過燕國攻打齊國。齊釐公和山戎作戰(zhàn)于齊郊。四十四年后,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告急求援。齊桓公出兵北伐山戎,山戎敗走。二十多年后,戎狄進兵洛邑,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鄭國的氾邑。在這以前,周襄王為了攻打鄭國,娶戎狄女為后,聯(lián)合戎狄共同伐鄭。不久襄王廢黜了狄后。狄后怨恨襄王。襄王后母惠后的兒子名叫子帶。惠后想立子帶為王。于是惠后、狄后、子帶聯(lián)合一起為戎狄作內應,開門揖盜,戎狄因以進入洛邑,趕走周襄王,立子帶為天子。于是戎狄遷居到陸渾,向東到達衛(wèi)國境界,經常掠奪騷擾中國。中國深以為患。詩人為之歌曰:“戎狄是膺”,“薄伐獫狁,至于太原”,“出輿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流亡在外四年,派使者到晉國去告急。晉文公初登大位,一心要建立霸業(yè),派兵討伐戎狄,殺了子帶,迎接周襄王歸國,讓他在洛邑復位。

  秦、晉是這一時期的強國。晉文公驅趕戎翟至河西圁水和洛水流域,稱為赤翟、白翟。秦穆公得到由余為謀臣,西戎八國都臣服于秦。自此,甘肅以西有緜諸、緄戎、翟、諸戎族。岐山、梁山、涇水、漆水以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等戎族。晉北則有林胡、樓煩諸戎族,而燕北則有東胡和山戎。他們分散居住在山區(qū)和平原,都有自己的首領,能夠聚族而居的有一百多個戎族,然皆各自為政,不相統(tǒng)屬。

  自此以后一百余年,晉悼公派遣魏絳到戎翟去修好,戎翟也來到晉國朝賀。又過了一百多年,趙襄子派兵越過句注山攻破并吞并代國以威脅胡貉。后來趙與韓、魏聯(lián)盟,攻滅智伯,瓜分了晉國的土地。趙國擁有代和句注以北的土地,魏也擁有河西、上郡,與戎接壤。后來義渠戎王修筑城郭,保衛(wèi)其疆土。秦不斷蠶食義渠的土地,到惠王時,攻占了義渠二十五座城池?;萃豕ゴ蛭簢喊盐骱?、上郡大片土地割讓于秦。秦昭王時,義渠戎王和宣太后私通,生有二子。宣太后用計誘殺義渠戎王于甘泉宮,派兵消滅了義渠戎國。從此,秦的疆土擴展到隴西、北地、上郡,修筑長城,防御匈奴。趙武靈王也在改革舊俗,穿戴匈奴人的服飾,練習馬術和箭法,打敗了北方的林胡和樓煩。趙也修筑長城,自代沿著陰山直至高闕,作為邊塞。趙設置云中、雁門和代郡。在這以后,燕國賢將秦開在東胡充當人質,甚得東胡的信任。秦開回到燕國后,帶兵襲擊東胡,東胡敗走,向北方退卻了一千多里。當年和荊軻一起謀刺秦王的秦舞陽,就是秦開的孫子。燕也修筑了從造陽至襄平的一段長城。燕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諸郡以防御匈奴。這時候,號稱文明之邦的戰(zhàn)國七雄,有燕、趙、秦三國和匈奴接壤。趙將李牧守邊時,匈奴不敢侵犯趙國的邊界。后來秦滅六國,始皇帝派遣蒙恬率軍十萬進攻匈奴,全部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土地。秦沿著黃河設防,沿河修筑了四十四座城堡,征發(fā)刑徒,戍守邊境。從九原到云陽,修通了直道。利用邊山、險塹的溪谷可以整治的地方,修繕長城,起自臨洮,直到遼東,長萬余里。又渡過黃河,占領陽山和北假。

  這時,東胡是強國,月氏也興盛。匈奴單于名叫頭曼。頭曼受不了秦國的軍事壓力,向北方遷徙了。十幾年后,蒙恬去世,諸侯背叛秦國,中原發(fā)生騷亂。那些秦國派到邊境戍守的刑徒紛紛離去。匈奴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逐步蠶食黃河以南的土地,和中國在老地方對峙。

  單于太子名叫冒頓。后來受寵的閼氏又生下小兒子。單于打算廢黜冒頓,讓小兒子繼位,就打發(fā)冒頓去月氏當人質。冒頓作為質子到了月氏,頭曼立即派兵襲擊月氏。月氏要殺冒頓,冒頓盜得一匹良馬,騎著逃回匈奴。頭曼認為兒子勇武,命他帶領一萬騎兵。冒頓創(chuàng)制一種響箭。他訓練部隊,練習馬上騎射的本領。一天,下令說:“有不立即跟著響箭射向的目標發(fā)射的人斬首?!眹C鳥獸時,有人不跟著響箭發(fā)射,立即將其人斬首。冒頓用響箭射向自己的良馬。部下有不敢跟著射的,冒頓立刻把那些不射良馬的人斬首。這些時候,冒頓自己又用響箭射向心愛的妻子,有人害怕不敢射。冒頓又將那些不敢射的人斬首。冒頓外出打獵,用響箭射單于的良馬。部下紛紛發(fā)箭。這下子冒頓知道自己的部下可用了。冒頓隨從其父頭曼單于出獵。冒頓發(fā)響箭射向單于。部下紛紛發(fā)箭射殺了頭曼單于。于是冒頓把后母、小兄弟和大臣不聽從命令的人全部殺掉。冒頓自立為單于。

  冒頓既立為單于,其時東胡強盛。冒頓殺父自立的消息傳到東胡,東胡派使臣往見冒頓,要求得到頭曼時號稱千里馬的良馬。冒頓征求臣下的意見。臣下都說:“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能給?!泵邦D說:“怎么可以和人家做鄰居而吝惜一匹馬呀!”把千里馬給了東胡。過不久,東胡以為冒頓畏懼他們,又派使臣見冒頓說,想要得到單于的一位妻子。冒頓又詢問臣下的意見。臣下怒氣沖沖地說:“東胡不講道理,竟然要您的妻子,請下攻擊的命令吧!”冒頓說:“和鄰國相處,怎么可以為愛一個女人傷了和氣呀!”他把所愛的妻子送給東胡王。東胡王驕橫起來,不時派兵西犯。東胡、匈奴之間,橫亙著一塊長達千里名為“甌脫”的棄地。雙方居民各自在邊境線內居住。東胡王派使臣見冒頓說:“匈奴與我界外叫做甌脫的那塊棄地,不是匈奴能到的地方,我想要那塊地?!泵邦D詢問臣下的意見。有的臣下說:“那不過是棄地,給也行,不給也行?!泵邦D聽了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么可以隨便給呢!”那些說可以給的臣下,都被冒頓殺了。冒頓跨上戰(zhàn)馬,下令國中,有行動遲緩后到的斬首,于是揮軍東向,襲擊東胡。東胡王早先不把冒頓放在眼里,邊境也不設防。等到冒頓率領大軍來到,一進攻,大敗東胡,消滅了東胡王,虜獲了東胡的老百姓和牛、馬、羊群。冒頓回到匈奴,向西方進軍擊走月氏。渡河向南消滅樓煩和白羊王。一鼓作氣收復被秦將蒙恬奪去的匈奴土地,與漢在黃河南岸的據點對峙,打到朝那、膚施,接著入侵燕、代。這時候,漢兵與項羽相爭,中原困于戰(zhàn)火,因此冒頓得以自強,兵力達到三十余萬人。

  從淳維到頭曼經歷了一千多年。時而大,時而小,時而解散,時而分離,時代相當久遠,世代相傳的情況,已不很清楚。到冒頓單于時,匈奴最強大,征服了北方的許多部族,和南方的中國為敵。此后,匈奴的世系、官號和傳國的情況才有了記載。設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語“屠耆”是賢的意思,所以常以太子任左屠耆王。自左右賢王以下到當戶,大者統(tǒng)率萬騎,小者也有數(shù)千騎,一共有二十四個首領,建立名號,名曰“萬騎”。所有大臣的官位皆為世襲。呼衍氏、蘭氏,和后來的須卜氏,這三姓大臣是匈奴的貴族。左方諸王將的庭帳在東方,其位置相當于中國上谷郡以遠,東與穢貉、朝鮮相接。右方諸王將的庭帳在西方,其位置相當于中國上郡以西,和月氏、氏、羌相接。而單于的庭帳,面對代郡和云中郡。都各有自己的領地,逐水草而遷徙。左右賢王和左右谷蠡王的領地最大,由左右骨都侯輔政。大凡二十四長,也各自設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一類的官職。

  每年正月,首領們小會于單于議事的王庭,行祭禮。五月,大會蘢城,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在蹛林大會,統(tǒng)計牲畜人口的數(shù)字。匈奴的法律,拔刃出鞘過一尺的判處死罪。犯有盜竊罪行的人,沒收其家產。輕罪罰以鞭笞,重罪處以死刑,入獄服刑,至多不超過十天,全國在押的犯人不過幾個人。單于清晨走出氈帳,朝拜初升的太陽,黃昏拜月。匈奴座次,以左為尊,面向北,重視戊日和己日。送死之具有棺槨金銀衣裘。冢地沒有封樹,不穿喪服。為單于殉葬的近臣和奴隸多至數(shù)十人或百人。軍事行動依靠星月的光輝,月滿則出擊,月虧則退兵。作戰(zhàn)中斬獲敵人首級,賜酒一碗。掠得財物歸己,所俘獲生口亦由自己畜為奴婢。他們打起仗來,人人自動趨利,善于用誘兵沖擊敵人。他們見到敵人就向前逐利,如同鳥群翔集。戰(zhàn)事困敗,則瓦解云散。有怯戰(zhàn)徘徊死于戰(zhàn)場的,沒收其人的家產歸公。

  后來,冒頓單于又北進征服了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許多部族。自此匈奴的貴人大臣都服從冒頓,稱道冒頓單于的才干和賢能。

  這時漢王朝初步平定中國,遷徙韓王信到代國,以馬邑為首府。匈奴發(fā)動強大攻勢包圍馬邑,韓王信投降匈奴。匈奴得到韓王信,率領軍隊向南越過句注山進攻太原,兵臨晉陽城下。漢高帝親自率軍抗擊匈奴。正值冬天嚴寒雨雪,士卒凍壞指頭的有十之二三。冒頓假作兵敗,引誘漢兵,漢兵追擊。冒頓埋伏精兵,把老弱暴露在陣前。漢出動全部兵馬,多數(shù)是步兵,共三十二萬人,一路追奔逐北。高帝率先到達平城,而步兵還沒有全部跟上,冒頓指揮四十萬精兵把高帝包圍在白登。連續(xù)被圍困了七天,漢兵城里城外失去聯(lián)系,糧食供應斷絕。匈奴的騎兵,西方一色的白馬,東方一色的青馬,北方一色的黑馬,南方一色的赤黃色馬。高帝找機會派人給單于的閼氏送了一份厚禮。閼氏因而對冒頓說:“兩國之主不應該互相攻打。就說得到漢王的土地,匈奴也無法在那里居住。何況漢王有神靈相助,請單于多考慮。”冒頓本與韓王信部將王黃、趙利約好會師的日期,而未見王黃、趙利的兵來到,懷疑他們和漢有勾結,因此聽從閼氏的話,解開圍城的一角。于是高帝下令全軍引滿弓矢向外突圍,從解圍的一角沖出去,終于和大軍會合。冒頓率軍退走,漢亦撤軍罷兵。派劉敬為使締結和親之約。

  自此以后,韓王信當了匈奴的部將,和他部下趙利、王黃多次背約侵擾代和云中。不多久,陳豨反叛,又和韓信合謀襲擊代地。漢派樊噲去攻打他們,攻克代、雁門、云中許多郡縣。漢兵沒有出塞窮追。這時匈奴由于時有漢將來降,冒頓得以時常出入代地騷擾,漢為之擔憂。高帝派遣劉敬為使,陪送宗室女冒稱公主下嫁為單于閼氏,每年贈送匈奴一定數(shù)量的絲絮、繒帛以及酒米等食物,與單于約為兄弟,形成和親的局面。冒頓乃稍稍停止入侵。后來燕王盧綰反,帶領部下數(shù)千人投降匈奴,往來騷擾上谷以東,荼毒那里的人民。高祖去世,孝惠、呂太后時,漢局勢開始穩(wěn)定,而匈奴卻表現(xiàn)驕橫。冒頓修書給高后,一派胡言。高后欲興兵討伐,諸將領說:“以高帝那樣英勇睿智,尚且受困于平城!”高后只好罷休,仍然和匈奴和親。

  孝文帝即位之初,繼續(xù)奉行和親政策。文帝三年五月,匈奴右賢王向河南地區(qū)移民,攻襲在上郡守邊的歸順蠻夷,殺害掠奪人民。孝文帝命令丞相灌嬰調遣八萬五千車騎進駐高奴,進攻右賢王。右賢王退回塞外。文帝車駕蒞臨太原。這時濟北王發(fā)動叛亂。文帝回朝,撤回丞相討伐匈奴的部隊。

  明年,單于給漢文帝信中說:“上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向皇帝致意問好。前些時皇帝談到和親的事,書中來意彼此相同,雙方都高興。漢守邊官吏欺侮右賢王。右賢王沒有向我稟告,聽信后義盧侯難氏的話,和漢吏發(fā)生沖突,損害了兩國君主的盟約,疏遠了兄弟般的親密關系?;实墼俅蝸硇咆熥?。派使臣回報,使臣被扣留,而漢不派使臣回聘。漢因此之故不采取和解的態(tài)度,我們作為鄰國也無法歸附。今因小吏損害盟約,我懲罰右賢王,命令他去西方跟蹤追擊月氏。靠上天保佑,官吏士卒精良,戰(zhàn)馬強壯有力,消滅了月氏,全部斬殺敢于反抗的敵人,使其全部投降。平定樓蘭、烏孫、呼揭及附近二十六國,皆聽命于匈奴。使所有貫弓射箭的人民,成為一家人。北方的月氏,已經平定。愿意停息干戈,休養(yǎng)士卒,喂好馬匹。以往之事不必計較,恢復過去的盟約,安撫邊民,以順應自古就有的友好關系。使年青人得到成長,老年人安度晚年,世世代代,和平安樂。不知道皇帝意見如何?所以派郎中係雩淺送上書函,獻駱駝一匹,戰(zhàn)馬二匹,駟車二駕?;实廴舨幌M倥咏吶?,我就詔告吏民遷居到遠處去。使者到達后,請讓他回來?!眰S雩淺于六月中旬到達薪望。獻上來書。漢討論是武力解決好呢?還是用和親的辦法好?公卿都說:“單于新近打敗月氏,戰(zhàn)勝的威風還在,不可用兵。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是低洼鹽堿地,沒有法子在那里居住,和親的辦法好?!睗h答應匈奴的請求。

  孝文皇帝前六年,漢寫給匈奴的信曰:“皇帝敬向匈奴大單于致意問好。你派郎中係雩淺送給我的信中說:‘右賢王未經稟告,聽信后義盧侯難氏的話,損壞了兩國君主的盟約,離間了兄弟般的親密關系,漢因而沒有采取和解的態(tài)度,如何能令鄰國歸附呢?今因小吏損害盟約,懲罰右賢王,命令他去西方討伐月氏,今已全部掃平。愿停息干戈,休養(yǎng)士卒,喂好馬匹,以往之事不復計較,恢復過去的盟約,安撫邊民,使年青人得到成長,老年人安度晚年,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很贊同你的主張。這才是自古以來圣明君主的宗旨。漢與匈奴約為兄弟以來,饋贈單于,甚為優(yōu)厚,而背約離棄兄弟之親的,往往是匈奴。右賢王的事是在大赦以前,單于不必過分責備。單于行動如與來信一致,請明白告誡部屬,不許違背盟約。言而有信,我就照單于信中所說辦理。使者說,單于親自帶兵征討諸國有功,也以用兵為苦。今以天子服飾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件,比余一件,黃金飾貝帶一件,黃金胥紕一件,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特派中大夫意、謁者令肩前來送給單于。”

  不久,冒頓死,子稽粥立為單于,號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剛即位,孝文皇帝又派遣宗室女冒稱公主下嫁為單于閼氏,派宦官燕人中行說為公主的侍從。中行說不愿去匈奴,漢強迫他去。中行說說:“一定強迫我去,我將給漢制造點麻煩?!敝行姓f到匈奴,果然投降了單于。單于很是親近寵信他。

  早先,匈奴喜愛漢朝繒絮食物。中行說說:“匈奴的人口,抵不上漢朝一個郡。匈奴之所以強大,是由于衣食與漢人不同,不需要仰賴漢朝。今單于改變自己的習俗,喜愛漢人的東西,漢朝只要拿出物產的十分之二,匈奴就全部歸屬于漢了。從漢朝得來的繒絮,令人穿上,騎馬在草棘中馳騁,一會兒衣袴就破裂了,告訴人們繒絮不如氈裘結實耐用。把來自漢朝的食品全都扔了,告訴人們那些食物不如湩酪香甜可口?!敝行姓f教導單于的部下學習分類記數(shù)的方法,用來統(tǒng)計管理戶籍和牲畜。

  漢朝寫給單于的函牘,長一尺一寸。函牘開頭的言辭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函中開列饋贈禮物,還有其他一些話等等。中行說替單于出主意,教他把寫給漢朝的函牘,加長到一尺二寸。所用印封,也比漢朝的寬廣長大。用傲慢不恭的言辭說:“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平安”,也有饋贈禮物和其他一些話等等。

  漢使中有人說:“匈奴習俗歧視老人?!敝行姓f追問漢使說:“你們漢朝的習俗,屯戍邊地的戰(zhàn)士出發(fā)時,他們的父母長輩,有不解下輕暖的衣服,省下肥美的食物,送給守邊的戰(zhàn)士享用的嗎?”漢使說:“是這樣。”中行說說:“很明顯,攻戰(zhàn)是匈奴的大事。年老體弱的人,不能參加戰(zhàn)斗,這才把肥美的食品供應壯健的人食用。這是為了主動守衛(wèi)國家,這樣父子才都能得到長期的保護。怎么能說匈奴歧視老人呢?”漢使說:“匈奴父子同在一個氈帳里睡。父親死去,兒子娶后母為妻。兄弟死去,娶兄弟之妻為妻。不用冠帶飾物,沒有君臣上下的禮節(jié)?!敝行姓f說:“匈奴的習俗,人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乳漿,穿牲畜的皮毛。牲畜吃草飲水,隨時轉移牧地。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人人從事騎射。和平時期,人人安樂無事,管理起來很方便,容易辦事。君臣之間沒有繁文縟節(jié),治理一個國家,就像保養(yǎng)一個人的身體。父子兄弟死去,娶其妻子,是避免種姓的不純。匈奴的倫常雖亂一些,但種姓血統(tǒng)不亂。中國雖然假裝正經,不娶父兄的妻子,但親屬關系日益疏遠,或自相殘殺,甚至改換姓氏,都是由于假裝正經的緣故。何況禮義凋敝,上上下下,互相埋怨。而營建宮室,窮奢極侈,耗盡生民的財力物力。從事耕田種桑,滿足衣食所需,修筑城郭以自衛(wèi),可是一旦進入戰(zhàn)時,老百姓卻不會打仗。平時,苦于應征干活??蓢@你們這些住土屋子的人,不必多說了??偸青┼┎恍荩磥硪鹿诔?,又有何用?”

  從此以后,漢使要接著辯論,中行說往往說:“漢朝使臣不必多說。只要記住漢輸送給匈奴的繒絮米糵,數(shù)量一定要夠,質量一定要好就行。何必多說呢!送來的東西堅固完美就算完事。不完善,質地粗劣,那就等到秋天莊稼成熟,等著我們的騎兵去馳騁踐踏你們的莊稼吧!”中行說日日夜夜教唆單于伺機進犯。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率領十四萬人侵入朝那、蕭關,殺害北地都尉孫卬,虜掠人口牲畜財產甚多,直趨彭陽。單于派騎兵焚燒回中宮,巡邏騎兵深入到雍州甘泉。于是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調集兵車千乘,騎兵十萬,駐守長安附近,防備匈奴入侵。又任命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甯侯魏遫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規(guī)模調集部隊抗擊匈奴。單于逗留塞內一個多月才離去。漢追擊部隊出塞不久撤回,沒有太多殺傷。匈奴一天天驕橫,年年入侵,殺傷劫掠人口牲畜甚多,云中、遼東最甚,連同代郡共被殺傷一萬多人。漢以為患,派使臣去匈奴投遞書信。單于也派當戶報謝,重提和親的事。

  孝文帝后二年,派使者到匈奴傳達書信,信中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使臣當戶且居雕渠難、郎中韓遼送給朕的兩匹馬已經來到,敬謹受領。先帝規(guī)定,長城以北,騎馬彎弓之地,聽單于的命令。長城以內,戴冠束帶的地方,歸朕管轄。使數(shù)以萬計耕田織帛、射雕獵兔的老百姓豐衣足食,父子團聚,君臣安寧,都沒有暴虐叛逆的事?,F(xiàn)在聽說有品質敗壞,邪惡無行的人,貪求謀取個人私利,背棄信義,撕毀盟約,不顧萬民的身家姓命,離間兩主的親密關系,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來信說:‘兩國已經和親,兩國君王都高興,停息干戈,休整士卒,飼養(yǎng)馬匹,世世代代,昌盛歡樂,安定的生活重新開始。’朕甚為贊賞。圣明的君王應該天天創(chuàng)新,從頭改作,使老年人得到安息,年青人獲得成長,大家都能保全性命,安享上天所賦的年壽。朕和單于都應本著這個道理,順從天意,憐恤人民,世世代代,傳之無窮,天下之人誰不認為是好事。漢和匈奴既是鄰國,又有差異,匈奴處于北方,氣候寒冷,肅殺之氣早早來臨,因而詔告吏人,每年送給單于一定數(shù)量的秫、糵、金、帛、絲、絮等物?,F(xiàn)在天下太平,萬民熙熙攘攘,朕與單于是他們的父母。朕想起以前的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謀臣的失策,不足以離間我們兄弟之間情誼。朕聽說老天不偏向任何一方,大地不拋棄任何一物。朕與單于都應捐棄過去的小誤會,走上光明正大的道路,拋除過去的錯誤,謀求長久友好相處。使兩國人民親如一家人。千千萬萬的善良人民,水下的龜■,天上的飛鳥,有嘴有腳爬行蠕動的萬物,無不喜歡太平安樂,躲避危險和災害。不拒絕前來歸順的人,是上天的旨意。過去的事概不追究,朕不追查逃入匈奴和被虜去的人,單于也不再提章尼等人的事。朕聽說古帝王和他人訂了清清楚楚的盟約,就不背棄諾言。請單于注意,天下和平安定,和親之后,漢決不率先背棄盟約,愿單于明察?!?br/>
  單于與漢既訂和親之約,于是詔令御史說:“匈奴大單于給朕送來書信,信中說:‘決定和親,容納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人口和廣益土地。匈奴不再侵犯邊塞,漢王也不出塞進攻匈奴。違反律令和條文的人應處死。這樣才能保持久遠的親密關系,今后不再相互敵視,大家都方便?!抟淹?,可將此事公布天下周知?!?br/>
  后四歲,老上稽粥單于死,兒子軍臣立為單于。軍臣既立,孝文帝又和匈奴和親,中行說仍侍奉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四年以后,匈奴又斷絕了和親。各派三萬騎兵,大舉進犯上郡和云中郡,殺掠很多人民而去。于是,漢調派三位將軍的部隊,屯駐北地郡,代國屯駐在句注,趙國屯駐在飛狐口。所有和匈奴接壤的地方也都加強守備,以防匈奴入侵。又設置三將軍,駐守在長安西細柳營、渭水北岸的棘門和灞上防備匈奴。匈奴騎兵進入到代國句注邊區(qū),烽火之警傳遞到甘泉、長安。數(shù)月后,漢兵到達邊境,匈奴已撤離到邊塞遠處,漢就此罷兵。一年多以后,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繼位。趙王劉遂秘密派人和匈奴通款。吳、楚造反時,匈奴打算和趙合謀入侵邊境。漢圍困并消滅了趙國,匈奴也就停止入侵。自此以后,孝景帝與匈奴恢復和親,開放邊境貿易,給匈奴饋贈禮品,派遣公主下嫁,一切按照舊約辦理。直到孝景去世前的這一段時間,匈奴偶而進行小規(guī)模騷擾,沒有大舉入侵。

  當今皇帝即位,明確和親盟約的條款,厚待單于,繼續(xù)開放邊境貿易,饋贈單于豐盛的禮物。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近漢朝,在長城下來來往往。

  漢派馬邑奸民聶翁壹私運貨物出境,和匈奴交往。他裝作出賣馬邑城來引誘單于。單于垂涎馬邑的財物,信以為真,帶領十萬騎兵進入武州塞。漢將十萬兵馬埋伏在馬邑附近。御史大夫韓安國任護軍將軍,指揮四位將軍埋伏起來等待單于。單于進入了漢朝邊塞,距離馬邑還有一百多里,看到牛羊遍野而無人放牧,甚為奇怪,就下令攻打■亭。這時,雁門郡尉史正在巡邏,見到情況,進入■亭抵抗。尉史知道漢伏擊戰(zhàn)的部署。單于俘獲了尉史,要殺他。尉史把漢兵埋伏的地點告訴單于。單于大吃一驚,說:“我本來就有疑心!”于是帶領兵馬退卻。出了邊塞,單于說:“我得到尉史是上天的意旨,上天讓他告訴我的?!狈馕臼窞椤疤焱酢薄h兵相約,一俟單于進入馬邑就發(fā)起攻擊。單于沒有來到,以致漢兵的布署落空。漢將軍王恢部隊的任務是出代國攔截匈奴的輜重。聽說單于已撤退,害怕單于兵多,不敢進擊。漢因王恢是這次作戰(zhàn)計劃的制定人而不追擊,殺了王恢。自此以后,匈奴斷絕了和親,攻打處于交通要道的邊塞,經常劫掠漢邊界,次數(shù)無法計算。然而匈奴貪財,仍喜歡做買賣,嗜愛漢朝的財物。漢也不斷開放邊境貿易,以投其所好。

  馬邑戰(zhàn)役以后五年的秋天,漢派遣四位將軍,各自率領騎兵萬人在邊境關市附近攻打匈奴。將軍衛(wèi)青自上谷出發(fā),進軍至蘢城,斬獲匈奴七百余人。公孫賀自云中出發(fā),無所繳獲。公孫敖自代郡出發(fā),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余人。李廣自雁門出發(fā),也被匈奴打敗,被匈奴生俘,后來逃歸。漢囚禁敖、廣,二人出貲贖罪,回家當老百姓。這年冬天,匈奴多次入侵邊境,漁陽深受其害。漢派將軍韓安國屯守漁陽防御匈奴。明年秋,匈奴二萬騎兵入侵,殺害遼西太守,擄走二千余人。匈奴又打敗漁陽太守守軍一千余人,包圍漢將軍韓安國,安國所部一千余騎兵傷亡殆盡,恰逢燕國救兵來到,匈奴退走。匈奴又入侵雁門,殺傷擄掠一千余人。于是漢派將軍衛(wèi)青率領三萬騎兵自雁門出發(fā),李息自代郡出發(fā),攻打匈奴,斬獲數(shù)千人。明年,衛(wèi)青再次自云中出發(fā),向西打到隴西,攻打匈奴的樓煩、白羊王于河南,殺傷匈奴官兵數(shù)千人,擄獲牛羊百余萬頭。于是漢取得了河南地區(qū),修筑朔方城,重新修繕秦時蒙恬所修建的防御工事,依賴黃河作屏障。漢也放棄上谷郡偏遠孤懸于外的造陽地方給匈奴。這年是漢元朔二年。

  這以后的一年冬天,匈奴軍臣單于去世。軍臣單于之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於單逃亡投降漢朝。漢封於單為涉安侯。幾個月后,於單死去。

  伊稚斜單于繼位的這年夏天,匈奴數(shù)萬騎兵入侵代郡,殺害太守恭友,劫掠一千余人。秋天,匈奴入侵雁門,殺傷劫掠千余人。明年,匈奴又一次入侵代郡、定襄、上郡,每處各三萬騎兵,殺傷劫掠數(shù)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恨漢奪走河南地而筑朔方城,多次入寇,搶掠邊境,進入河南,侵擾朔方,殺傷劫掠很多官吏和人民。

  明年春天,漢任命衛(wèi)青為大將軍,統(tǒng)率六將軍,十余萬騎兵,出朔方、高闕攻打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深入,喝醉酒。漢軍遠出邊塞六、七百里,夜間圍攻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那些精銳騎兵紛紛隨后趕去。漢俘獲右賢王部眾男女一萬五千人,裨小王十余人。秋天,匈奴一萬多騎兵入侵代郡,殺害都尉朱英,劫掠一千余人。

  明年春天,漢又派衛(wèi)青統(tǒng)率六將軍、兵馬十余萬騎,再次出定襄數(shù)百里攻打匈奴。前后斬獲匈奴一萬九千余首級,漢亦損失兩將軍所部三千余騎。右將軍蘇建只身逃脫。前將軍翕侯趙信出兵不利,投降匈奴。趙信本是匈奴小王,投降漢朝,漢封為翕侯。前將軍和右將軍并軍前進,后來分行。獨前將軍與單于遭遇,因此全軍覆沒。單于既得翕侯,封之為自次王,以其姊嫁他為妻,和他合謀反漢。趙信教單于把部隊向北方集結,渡過沙漠,誘使?jié)h兵疲于奔命,等待漢軍困乏已極時,攻而取之,不必在漢塞附近停留。單于聽信趙信的計謀。明年,匈奴騎兵萬余人入侵上谷,殺害數(shù)百人。

  明年的春天,漢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自隴西出發(fā),過焉支山,深入千余里去攻打匈奴,斬獲匈奴首級一萬八千多,打敗休屠王,獲得他的祭天金人像。夏天,驃騎將軍又和合騎侯率領數(shù)萬騎兵,自隴西、北地出發(fā),挺進二千里,攻打匈奴。經過居延,進攻祁連山,斬獲匈奴三萬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這時,匈奴也入侵代郡、雁門,殺掠數(shù)百人。漢派博望侯和李將軍自右北平出發(fā),攻打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包圍了李將軍及其部卒四千余人,李將軍幾乎全軍覆沒,所殺傷的匈奴人,也超過自己的傷亡。正好博望侯援軍來到,李將軍方得以突圍,漢傷亡損失數(shù)千人。合騎侯誤了驃騎將軍規(guī)定的期限,和博望侯都有死罪,出貲贖為平民。

  秋天,單于因為渾邪王、休屠王防守西方被漢消滅了數(shù)萬人而憤怒,打算召見他們加以殺害。渾邪王和休屠王很害怕,商量投降漢朝。漢派驃騎將軍迎降。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合并休屠王的部眾投降漢朝,總共四萬余人,號稱十萬。這時漢得到渾邪王,隴西、北地、西河諸郡,匈奴入侵的次數(shù)減少了。漢遷徙關東貧民到被匈奴奪去的河南新秦中居住,以充實那些地方。把戍守北地以西的兵員削減了一半。明年,匈奴各以騎兵數(shù)萬入侵右北平和定襄等郡,殺傷劫掠一千余人而去。

  明年春天,漢分析形勢,認為“翕侯趙信替匈奴策劃,在沙漠以北活動,以為漢兵到不了那里”。于是用糧食喂馬,調集十萬騎兵,加上自攜裝備及其馬匹,總共十四萬匹,運載糧食和輜重的牲口不在此數(shù)。命令大將軍衛(wèi)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將大軍分為兩部,大將軍從定襄出發(fā),驃騎將軍從代郡出發(fā),共同商定橫渡沙漠攻打匈奴。單于得到消息,把輜重轉移到遠方,布置精兵守候于沙漠北端,單于和漢大將軍接戰(zhàn)一整天,天色漸漸暗淡下來,刮起大風。漢兵出動左右兩翼圍住單于。單于思量不能和漢兵硬拚,獨自帶著精壯騎兵數(shù)百人,突破漢圍向西北逃走。漢兵追了一夜未能追上。這一戰(zhàn)役斬獲匈奴首級一萬九千個,向北追到闐顏山趙信城才班師。

  單于逃走的時候,亂軍之中,匈奴兵往往與漢兵混在一起,弄得漢兵也跟著單于跑。單于久久不能與其部眾會合,右谷蠡王以為單于已經死去,就自立為單于。真單于找到自己部眾以后,右谷蠡王取消了單于稱號,依舊當右谷蠡王。

  漢驃騎將軍自代郡出發(fā),進軍二千余里,和左賢王展開戰(zhàn)斗。漢兵斬獲匈奴首級七萬多個,左賢王和部將都逃走了。驃騎將軍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進軍到瀚海而后旋師。自此以后,匈奴向遠方逃走。沙漠以南,沒有單于的王庭。漢渡過黃河,從朔方以西到令居縣,不斷在那里興修水利,設置田官,吏卒有五、六萬人。逐步蠶食,漢地連接匈奴舊地以北。

  起初,漢兩將軍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圍攻單于,殺傷敵人八、九萬人,漢士卒也死亡數(shù)萬人,漢馬戰(zhàn)死十余萬匹。匈奴雖然被削弱,遷徙到遠處去,而漢也缺少馬匹,無力再次進擊。匈奴采納趙信的計謀,派使臣來漢,用好聽的言辭請求和親。天子交給臣下討論。有人主張和親,有人主張就此命令匈奴稱臣。丞相長史任敞說:“匈奴戰(zhàn)敗不久,處境困難,宜乎叫他們充當外臣,朝貢和請覲都在邊境舉行?!睗h任命任敞為使臣去見單于,單于聽了任敞的計議,非常生氣,扣留任敞,不許他回國。過去漢也招降過匈奴使者,匈奴也扣留為數(shù)相等的漢朝使臣。漢正在征集兵馬,適逢驃騎將軍霍去病死去,因此漢很久沒有北伐匈奴。

  過了幾年,伊稚斜單于在位十三年而死。兒子烏維立為單于,這年是漢元鼎三年。烏維單于繼位,漢天子開始出巡郡縣。后來,漢正征討南方的兩越,不進攻匈奴,匈奴也不入邊侵犯。

  烏維單于繼位的第三年,漢已消滅南越,派從前的太仆公孫賀率領騎兵一萬五千人,自九原出發(fā),前進二千余里,到浮苴井后回師,沒有遇見一個匈奴人。漢又派以前的從驃侯趙破奴率領一萬多騎兵自令居出發(fā),前進數(shù)千里,到匈河水后回師,也沒有遇見一個匈奴人。

  這一年,天子巡狩緣邊州郡,到達朔方,統(tǒng)御十八萬兵馬以宣揚武威,并派使者郭吉諷告單于。郭吉到匈奴后,匈奴接待官員問郭吉此行目的。郭吉卑躬屈節(jié),好言好語說道:“我見了單于面談?!眴斡跁姽?,郭吉說:“南越王的頭,已經懸掛在漢的北闕?,F(xiàn)在單于若能前來與漢戰(zhàn),天子將自己統(tǒng)率兵馬在邊境上等待。單于若不能,那就馬上南面稱臣于漢,何必逃走,躲在沙漠北邊寒冷艱苦、沒有水草的地方,干什么呢!”說完,單于大怒,立刻殺了接待官員,扣留郭吉不讓回去,把他流放到北海上??墒菃斡诮K究不肯侵犯漢的邊界,讓士兵和馬匹休息,訓練射獵,多次派使臣到漢朝,好言好語請求和親。

  漢派王烏等為使去匈奴窺探虛實。匈奴的規(guī)矩,漢使不去掉使臣的節(jié)杖,而用墨黥面,不得進入單于的氈帳。王烏是北地郡人,懂得匈奴的習俗。他放下節(jié)杖,用墨黥面,得以進入氈帳。單于喜愛他,假裝用好話答應他,將派遣太子到漢為質,以求得和親。

  漢派楊信出使匈奴。這時,漢在東方征服穢貉和朝鮮,設置了郡。在西方設置酒泉郡以隔絕匈奴和羌人來往的通道。漢又向西溝通月氏、大夏,又以公主嫁給烏孫王為妻,削弱匈奴和西域的聯(lián)盟。在北方則大事屯田,直到胘靁,設置關塞,匈奴始終不敢說什么。這年,翕侯趙信死去。漢謀臣認為匈奴之勢已弱,可促使其稱臣。楊信為人剛直倔強,又不是貴臣,單于對他冷淡。單于要在氈帳內召見,他不肯放下節(jié)杖。單于只好坐在氈帳外面接見楊信。楊信見到單于,就說:“若要和親,就派單于太子去漢朝為質?!眴斡谡f:“這不符合過去的盟約。過去的盟約規(guī)定:‘漢經常遣送翁主來嫁,陪送一定數(shù)量的繒絮食物,結為和親。匈奴也不騷擾漢朝的邊境?!F(xiàn)在卻違反舊時的盟約,要我的太子去當質子,這事辦不到。”匈奴的習俗,見到漢使不是中國貴臣,若是儒生,想來游說的,就據理說服。若是少年,想來說三道四的,就挫折他的少年銳氣。每有漢使來匈奴,匈奴也派使回訪。漢若扣留匈奴使者,匈奴也扣留漢使,一定達到對等的數(shù)目才罷休。

  楊信歸漢后,漢派王烏使匈奴。單于又用甜言蜜語奉承他,意欲得到更多的漢財物,哄騙王烏說:“我欲入漢朝見天子,當面約為兄弟?!蓖鯙趸貪h報告。漢為接待單于在長安修建邸舍。匈奴說:“除非漢朝派貴臣為使,否則我不和他說實話?!毙倥善滟F臣使?jié)h,病了,漢給他醫(yī)治服藥,希望他能痊愈,卻不幸死了。漢派路充國佩戴二千石官秩的印綬出使匈奴,順便送喪,用隆重的禮儀葬匈奴使者,所費值數(shù)千金。對匈奴說:“他是漢朝貴臣?!眴斡谡J為漢殺了他們的尊貴使者,扣留路充國不讓回漢。凡是以前所說的,不過是單于哄騙王烏的空話,根本沒有打算前往漢朝和派太子為質。自此,匈奴多次派騎兵侵擾漢的邊境。漢拜郭昌為拔胡將軍,和浞野侯屯駐朔方以東防御匈奴。路充國留在匈奴三年,單于死去。

  烏維單于在位十年死去。兒子烏師廬立為單于,年紀輕,號稱兒單于。這一年是元封六年。自此以后,單于進一步向西北遷徙。于是,匈奴左方兵和云中郡對峙了。右方兵和酒泉、敦煌郡對峙了。

  兒單于繼位,漢派兩位使臣,一位去單于處弔唁,一位去右賢王處弔唁,打算引起匈奴的內訌。使者來到匈奴,匈奴把他倆都送到單于那里。單于很生氣,扣留兩位使者。漢使被扣留在匈奴的前后十多人。匈奴使者來漢,漢也扣留為數(shù)相等的匈奴使者。

  這一年,漢派貳師將軍廣利西向征討大宛。命令因杅將軍敖修筑受降城。冬天,匈奴下了大雪,大批牲畜餓死凍死。兒單于年紀輕,好戰(zhàn),老百姓往往得不到安寧。左大都尉想殺掉單于,私下派人告訴漢朝說:“我打算殺掉單于降漢,但離漢境太遠,如派兵接應我,我就行動?!碑敃r,漢聽到這番話,便修筑受降城,但其地距離匈奴還是很遠。

  明年春天,漢派浞野侯破奴帶領二萬騎兵,自朔方出發(fā),向西北進軍二千余里,約定到達?;胶蟀鄮煛d芬昂畹竭_?;?,到了預定的時間就班師了。左大都尉在正要行動時被發(fā)覺。單于誅殺左大都尉,調集左方兵進攻浞野侯。浞野侯在行進中捕殺匈奴官兵數(shù)千人。還師途中,距離受降城還有四百里,浞野侯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浞野侯夜間自己外出找水,為匈奴偵察兵發(fā)現(xiàn),活捉了浞野侯。匈奴立即向漢軍猛烈進攻。軍中郭縱任護軍,維王任渠帥。二人商量說:“校尉們有害怕亡失將軍而被誅的情緒,不如勸大家歸降?!庇谑侨娡督盗诵倥?。匈奴兒單于非常高興,派騎兵進攻受降城,沒有攻下,騷擾劫掠邊境而去。明年,單于準備親自攻打受降城,在行軍路上病死。

  兒單于在位三年就死了。兒子年幼,匈奴立他的叔父烏維單于之弟右賢王呴犂湖為單于。這年是太初三年。

  呴犂湖單于繼位,漢派光祿徐自為出五原塞數(shù)百里,遠的地方有千余里,沿途修筑城鄣列亭,直到廬朐。并派游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wèi)伉駐守在附近,派強弩都尉在居延澤修筑城鄣列亭。

  這年秋天,匈奴大規(guī)模入侵定襄、云中,殺害劫掠數(shù)千人,打敗好幾個身為二千石的將軍而去,因而破壞了光祿所筑城堡亭鄣。又派右賢王入侵酒泉、張掖,劫掠數(shù)千人。正好任文的救兵趕來投入戰(zhàn)斗,匈奴丟下全部虜獲而去。這年,貳師將軍打敗大宛,斬殺大宛王后班師。匈奴想攔截漢軍,沒有達到目的。冬天,準備攻打受降城,恰逢單于病死。呴犂湖單于在位一年就死了。匈奴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任單于。

  漢征服大宛,聲威遠揚外國。天子想就此圍困匈奴。下詔書說:“高皇帝給朕留下平城的恥辱。高后時,單于來書悖逆荒謬。從前齊襄公報九世宿仇,《春秋》大加贊賞?!边@年是太初四年。

  且鞮侯單于繼位,全部遣返不降的漢朝使臣,路充國等得以歸國。單于剛剛繼位,害怕漢朝襲擊他,自己就說:“我是孩子,怎敢和漢天子相比。漢天子是我的長輩?。 睗h派中郎將蘇武攜豐厚的幣帛贈給單于。單于更為驕傲,禮節(jié)很怠慢,不是漢所期待的那樣。明年,浞野侯破奴從匈奴逃歸漢朝。

  明年,漢派貳師將軍廣利率領三萬騎兵自酒泉出發(fā),進攻右賢王于天山,斬獲匈奴官兵首級萬余個。在歸途中,貳師將軍被匈奴重重包圍,幾乎不能脫身。漢兵死去十之六七。漢又派因杅將軍從西河出發(fā),與強弩都尉在涿涂山會師,沒有什么收獲。又派騎都尉李陵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從居延出發(fā),向北挺進一千余里,與單于遭遇,展開戰(zhàn)斗。李陵殺傷敵人一萬余人,所部兵卒也傷亡殆盡,糧食告罄。李陵想脫離戰(zhàn)場返回,卻被匈奴包圍了。李陵投降匈奴,所部兵眾也投降了,得以逃回的才四百人。單于尊貴李陵,把女兒嫁給了他。

  二年后,又派貳師將軍率領騎兵六萬、步兵十萬,自朔方出發(fā)。強弩都尉路博德率領萬余人和貳師會師。游擊將軍說率領步、騎兵三萬人自五原出發(fā)。因杅將軍敖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自雁門出發(fā)。匈奴得到消息,把所有牲畜、人口、輜重都轉移到余吾水北岸,而單于在余吾水南岸,布置十萬騎兵等待貳師將軍前來決戰(zhàn)。貳師想脫離戰(zhàn)場引兵歸去,與單于接連激戰(zhàn)了十多天。貳師聽說他家由于巫蠱案件牽連被族滅,就和部隊一起投降匈奴,能回到漢朝的,千人中不過一兩人而已。游擊將軍韓說沒有什么斬獲。因杅將軍敖和左賢王接戰(zhàn),不利,帶著部隊歸去了。這一年,漢兵出塞攻打匈奴的,無法談論功多功少,是得不償失的緣故。有詔書拘捕太醫(yī)令隨但,是他傳言貳師將軍家室被族滅的事,使李廣利投降了匈奴。

  太史公說:孔子撰修《春秋》,隱公、桓公時代,敘事通曉明達,到定公、哀公時代,敘事隱晦簡略,那是因為牽涉當代的事不能妄事褒揚,有一些忌諱的言辭?,F(xiàn)在一般人討論匈奴問題,毛病在于迎合權貴的胃口,一味用諂媚的說法,便于兜售片面的意見,不考慮彼此的利害。將帥們憑借中國的地域廣大,士氣振奮,人主根據這種情況,決定國策,所以建立功業(yè)并不深厚。堯雖賢明,不能獨自創(chuàng)興事業(yè),任用大禹,九州才得安寧。要振興神圣的傳統(tǒng),就在于選擇任用將相??!就在于選擇任用將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