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據(jù)范書及袁紀上文補。
十月,上幸東海、沛國。省五原郡,徙其吏民于河東。
十二月,伏波將軍馬援出定襄。上以援勤勞,賜縑千疋援謂黃門竇固、太仆梁松曰:“凡人富貴,當使可復賤也。如公等貴,欲不可賤,居高益堅,愿思吾言?!庇凶R聞援言,無不嘆息。
大司馬吳漢薨〔一〕,謚曰忠侯,葬如霍光故事。漢性彊力,每從征伐,上未安,漢不敢息。軍有利鈍,諸將或失其度,漢常自屬吏士,益治兵器。上時 令人視之,曰:“吳公方修戰(zhàn)攻具?!鄙蠂L曰:“吳公如此,隱若一敵國矣〔二〕。”及在朝廷,唯公。天下嘗旱,公卿請雨不得,漢乃悉出其僮仆,一時免之。漢 又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安業(yè)。漢還,讓妻子曰:“軍師在外〔三〕,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付昆弟、外家。其忠自天性,故能常任〔職〕(禮) 〔四〕,以功名終。
〔一〕 范書光武帝紀作五月辛亥薨。
〔二〕 史記游俠列傳曰:“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 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庇掷钯t曰:“隱,威重之貌,言其威重若敵國?!?
〔三〕 “師”原作“帥”,乃避晉諱,今正之。
〔四〕 據(jù)東觀記及范書改。
是時上欲以衛(wèi)尉陰興為大司馬,興叩頭曰:“臣不敢惜身,誠恐虧損圣德。”辭讓至切,上以此聽之。乃以扶樂侯劉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二十一年(乙已、四五)
秋八月,馬援以三千騎出高柳,失道還。
匈奴、鮮卑寇遼東,太守祭彤率吏士擊之,斬首二千余級。遂窮追出塞,復斬首千余級,收其兵器,得馬數(shù)千匹。由是匈奴、鮮卑震服,不敢窺塞。彤乃思所以離間二寇,以分其勢,招呼鮮卑,示以財利。鮮卑后不款塞,彤之計也。
冬十月,匈奴入上谷、中山,殺掠吏民。
西域鄯善王安、莎車王賢等十六國遣使奉獻,咸愿請都護。上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厚加賞賜,遣之。
大司空竇融以疾策罷,歲余行衛(wèi)尉事。融數(shù)稱疾乞骸骨,賜錢帛,大官致珍奇。弟顯親侯友薨。上愍融年衰,遣中常侍即其臥內(nèi),彊進酒食。
是時郡國皆大水,百姓饑饉。光祿勛杜林上疏曰:“臣聞先王之道,明圣用而治同也。其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芟夷蘊崇之,勿使能殖〔一〕,防其漸 也。狼子野心,奔馬善驚。成王深知其患,故以殷民六族分伯禽,七族分康叔,懷姓九族分唐叔,〔檢〕(收)其奸軌〔二〕,又遷其余眾于成周,所以挫其彊御之 力,黜其驕恣之志。及漢初興,上稽舊章,同符在昔,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之后,以削弱六國彊宗。故邑里無見利之家,山澤無兼并之民,萬 里一統(tǒng),海內(nèi)賴安。其后輒因衰粗之痛,脅以送終之義,故遂相率而陪園陵,無反顧之心。追觀往政,皆神道設(shè)教,彊干〔弱枝〕,百世之要也〔三〕。是以永享康 寧之福,而無●惕之憂,繼嗣承業(yè),恭己而治,蓋此之助也。今被災之民輕薄無重者,可徙于饒谷之郡,所以〔消〕(清)散其兇〔四〕,全其性命也。昔魯隱有賢 行,將致國于桓,猶留連貪位,不能早退。況草創(chuàng)豪帥,本無業(yè)徒,因攘擾之時,擅有山川之利,雖遇災,然其狃泰之意〔五〕,徼幸之望,蔓延無足,不可不察 也?!?上察林材堪任宰相,會司空□,乃以林為司空。
〔一〕 隱公六年左傳“君子曰”引周任之語。“蘊”或作“□”。蘊崇,積聚也。堆積雜草,使發(fā)酵以肥田。
〔二〕 據(jù)黃本及續(xù)漢五行志注引東觀記改。
〔三〕 據(jù)續(xù)漢五行志注引東觀記補。
〔四〕 消、清形近而訛。
〔五〕 “狃泰”,東觀記作“狙猱 ”。
〔六〕 續(xù)漢五行志三注引東觀記作建武八年時事。又范書本傳言林任光祿勛在二十二年,亦異。未詳孰是。
林自為九卿至三公,輒每上封事及與朝廷之議,常依經(jīng)附古,不茍隨于眾。為任職相,上亦雅善之。雖在公卿,講授不倦,學者朝夕滿堂,士以此慕之。
初,林薦杜陵人申屠剛,抗直之士,嘗慕史魚、汲黯之為人〔一〕。避亂西州,每諫爭隗囂,義形于色。上以剛為侍御史,遷尚書,謇謇多直言,無所屈 撓。是時隴蜀未平,上嘗欲近出,剛諫,上不聽,剛以頭軔乘輿車輪〔二〕,不得前乃止。剛數(shù)犯嚴顏,由是出為陰平令,征為大中大夫,以病去,終于家。
〔一〕 李賢曰:“史記曰:‘史□ 字子魚,衛(wèi)大夫也?!撜Z孔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皶杭橱鲎珠L孺,武帝時為主爵都尉,好直諫,時人謂之‘汲直’。”
〔二〕 說文曰:“軔,礙車也,從車,刃聲?!?br />
后漢光武皇帝紀八卷第八
二十二年(丙午、四六)
春閏月丙戌,上幸長安,祠園陵〔一〕。
〔一〕 陵原作“邑”,據(jù)黃本改。
夏五月乙未晦,日有蝕之。
六月,伏波將軍馬援還京師。
是時梁松貴幸,百僚憚之。援嘗小病,松來候援,獨拜床下,援安然受之。松意不平。諸子曰:“梁伯孫貴重〔一〕,將軍宜為之禮?!痹唬骸拔夷似涓赣岩玻m貴,何得失禮?”由是不為權(quán)貴所愛。
〔一〕 伯孫,梁松之字。
援外坦薄而內(nèi)備禮,事寡嫂,不衣冠不入閨。其于人泛愛多容。然見爵位而無實者,笑曰:“刀不應(yīng)齒,士不聞耳,何足畜乎?”有奇異于眾者,雖在少賤,必異待之。援有籌策,世祖曰:“伏波論兵,常與吾合。”
初,援交址還書戒其兄子嚴、敦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如論議人長短是非,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 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欲汝曹不忘之爾。龍伯高敦厚周慎〔一〕,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重之愛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 義,憂人之急,父喪致客,數(shù)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龍伯高之正不就,猶為謹敕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二〕。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 輕薄子,所謂畫虎不就反類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之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奔玖济#瑸樵津T司馬。保怨家上書 言保 “所在惑眾,伏波將軍萬里還書以戒孤兄子,今在京師,與梁松、竇固等交”。上召責松,松叩頭流血。乃召問援,因取所與嚴、敦書,即日免保官。時龍伯高為山 都長,擢為零陵太守。
〔一〕 伯高,龍述之字。
〔二〕 李賢曰:“鶩,鴨也?!焙≡唬骸懊卧唬菏骧D,俗謂之鴨,可畜而不能高飛曰鴨,野生而高飛者曰鶩?!?
秋九月,地震。詔南陽郡勿輸今年田租,南陽系囚減死罪一等。
是歲匈奴國中亂,諸將皆言可擊者。上以問朗陵侯臧宮,宮曰:“愿得五千騎,足以立功!”上笑曰: “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彼觳怀鰩?。
匈奴之族由來尚矣,其在殷、周,則有山戎、獫狁之難。逮于秦、漢,而有匈奴,彊弱之勢,中國征之事詳矣。王莽時欲分匈奴,匈奴大怒,縱兵犯塞, 傷殺吏民。莽乃盛兵以擊匈奴,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也。當周宣王時,獫 狁內(nèi)侵,至于涇陽。命征之,盡境而還,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蟲,驅(qū)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武帝選將練兵,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 連禍結(jié),三十余年,中國疲耗,匈奴亦困,而天下弊。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zhuǎn)輸之行,起于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nèi)竭, 以喪社稷。是為無策也?!泵Р粡?,匈奴遂叛,北邊大擾。世祖之初,方憂中國,未遑外事也。初匈奴右日逐王比,單于知牙斯之長子也〔一〕。自呼韓邪單于死 后,更令兄弟相傳。知牙斯死,傳弟臧咸〔二〕;臧咸死,傳弟輿。輿立,欲傳其子,然其弟知牙師以次當為單于者也〔三〕。比曰〔四〕:“以兄弟言之,知牙師 當立;以子言之,我前單于長子也?!陛浺芍?。輿死,子焉鞮立〔五〕;鞮死,弟漢奴立〔六〕。比遂失次怨恨。而匈奴國中旱、蝗連年,草木皆盡,人畜死者過 半。比乃遣人奉匈奴圖詣西河,求和親,盡〔收〕(牧)南邊諸部呼衍、日逐等叛匈奴〔七〕。匈奴遣萬余騎擊比,不勝,呼衍、日逐等共立比為呼韓邪單于。孝宣 時,其大父呼韓邪歸漢得成,故襲其號,于是有南、北單于〔八〕。
〔一〕 漢書匈奴傳作“囊知牙斯” 。
〔二〕 漢書匈奴傳作“咸”。
〔三〕 “師以”原誤作“帥川”,據(jù)范書改。
〔四〕 “比曰”原誤作“皆”。
〔五〕 范書南匈奴傳作“烏達鞮侯 ”。
〔六〕 范書南匈奴傳作“蒲奴”。
〔七〕 收、牧形近而訛,范書作“ 斂”。
〔八〕 正式立南單于,東觀記、范書均作建武二十四年,袁紀恐別有所據(jù)。
二十三年(丁未、四七)
春正月,南郡蠻夷反,武威將軍劉尚擊破之,置江夏郡。
三月,南單于遣使稱藩,愿修舊約。天子議于 公卿,咸以為蠻夷猾夏,情偽難知,不可許。大司農(nóng)耿國以為〔一〕:“今天下初定,尤宜受之。令東撫烏桓,北拒匈奴,邊陲永息干戈之役,萬世之策也。”上善 而從之。使中郎將段柳使匈奴〔二〕,于是單于拜伏受詔,遣弟左賢王將兵擊北單于,連破之。北單于震怖,卻地千里。單于既稱臣,入居塞內(nèi),上書遣子貢獻。漢 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龜金璽、什物各有數(shù)。單于乃分部諸帥,以鄣北邊。北單于惶恐,愿還所略漢人,數(shù)遣使詣武威,求使者。皇太子以為南單于新立,今若遣 使,恐阻南單于意,故但報其書,不遣使者。
〔一〕 東觀記、續(xù)漢書均曰:國為大司農(nóng),曉邊事,能論議,數(shù)上便宜事,天子器之。然皆不詳任期。而范書耿國傳曰國建武二十七年代馮勤為大司農(nóng),時任五官中郎將,且此事系建武二十四年。
〔二〕 范書南匈奴傳作“段郴”。
冬十二月,武〔陵五〕溪蠻夷反〔一〕,遣劉尚擊之〔二〕,尚軍沒。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補。李賢曰:“酈元注水經(jīng)云: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是蠻夷所居,故謂五溪蠻?!?
〔二〕 東觀記馬援傳作“武威將軍劉禹”,當誤。
驃騎大將軍杜茂、鬲侯朱佑、祝阿侯陳俊薨。
朱佑貴儒學,論議常依古法。為將帥受降,追奔逐北,以破敵為功,不問斬首多少。軍吏以不得鹵掠,故或有怨者,徙封鬲侯,食邑七千余戶,自陳功薄 而賞大,愿受南陽五百戶足矣。上不許。初,上學長安,嘗過佑。佑方講,留上,須講竟乃共宴語。及上幸佑第,語及平生,上曰:“主人得無舍我講乎?”
二十四年(戊申、四八)
春正月乙亥,大赦天下。
大司空杜林薨,太仆張純?yōu)榇笏究铡?
林字伯山,右扶風茂陵人。父業(yè)以文章顯〔一〕。林少有俊才,好學問,沈深好古,家既多書,又外家張竦父子善文章,林從竦受書,漸漬內(nèi)外,為當世 通儒〔二〕。王莽敗,盜賊并起,林與弟成,俱至河西。隗囂聞林名,故深敬待之,以為治書。后以病去。囂欲超用之,遂稱痼疾。囂心恨林,曰:“杜伯山天子所 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三〕,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也。今且從師友之位,以從其志焉?!绷蛛m困乏,終為不屈。林嘗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獨寶愛之,每遭困 阨,自以不能濟于眾也,猶握抱此經(jīng),獨嘆息曰:“古文之學將絕于此邪?”至建武初,弟成死,故林持喪東歸。囂既遣林,后悔,令刺客楊賢于隴遮刺林。賢見林 自推車,載弟喪,嘆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者?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亡去。
〔一〕 范書“業(yè)”作“鄴”。李賢曰:“鄴字子夏,祖父皆至郡守。鄴少孤,其母張敞女也。鄴從敞子吉學,得其家書。”
〔二〕 李賢曰:“竦即吉之子也,博學文雅過于敞,見前書?!被輻澰唬骸皶鴶嘣疲毫钟裙す盼?,過于鄴也,故世言小學由杜公。”又李賢注引風俗通曰: “儒者,區(qū)也,言其區(qū)別古今,居則玩圣哲之詞,動則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當時之事,此通儒也。若能納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講誦而已,無能往來, 此俗儒也。”
〔三〕 典出禮記儒行。
上聞林已還,乃征林,拜侍御史。引見問經(jīng)書、故舊及西州事,上甚悅,賜車馬衣被。歲余,遷司〔徒〕(馬)〔司〕直〔一〕。百僚知林以名德用,甚 敬憚之。林既至京師,與英俊集會,咸敬林之博雅洽聞。河南鄭興、東海衛(wèi)宏等皆長于古學,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定三統(tǒng)歷,及見林,皆推服焉。濟南徐兆始事衛(wèi)宏 〔二〕,后皆更受林。以前所得一卷古文尚書示宏曰:“林危阨西州時,常以為此道將絕也。何意東海衛(wèi)宏、濟南徐生復得之邪?是道不墜于地矣。
〔一〕 范書杜林傳作“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東觀記亦然。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曰:“袁宏后漢紀第八卷作‘遷司馬直’,脫去下‘司’字,固屬顯然,而司徒之作司馬,亦傳寫之誤無疑。王良傳亦作‘
大司徒司直’。蓋司直乃司徒掾?qū)伲娝抉R彪百官志,司馬無之?!蓖跽f是,故據(jù)以正之。
〔二〕 范書杜林傳“徐兆”作“徐巡”。惠棟曰:“案說文引徐巡說。又書斷所載皆作‘ 巡’,袁氏誤也?!被菡f是。
二十五年(己酉、四九)
春正月,烏桓大人郝且等率眾貢獻〔一〕,封其渠帥為侯、王。
〔一〕 郝且,范書作“郝旦”。三國志烏丸傳注引魏書與袁紀同,而標點本從范書逕改,未出校記。且旦形近易誤,恐當依陳、袁二書作“且” 為是。
烏桓者,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伐其國,余類保烏桓山,因以為號焉。其俗善騎射,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刻木為信,無文字,而眾不敢違犯。其先為〔一〕……匈奴中亂,烏桓始盛,鈔擊匈奴,匈奴為之轉(zhuǎn)徙數(shù)千里,漢南遂空。
〔一〕 袁紀下有佚文。三國志烏丸傳注引魏書曰:“自其先為匈奴所破之后,人眾孤弱,為匈奴臣服,常歲輸牛馬羊,過時不具,輒虜其妻子。至匈奴壹衍 鞮單于時,烏丸轉(zhuǎn)彊。”范書曰:“烏桓自為冒頓所破,眾遂孤弱,常臣伏匈奴,歲輸牛馬羊皮,過時不具,輒沒其妻子?!眲t袁紀下文當脫去為匈奴所破,臣伏匈 奴,歲輸牛馬羊等句。
戊申晦〔一〕,日有食之。
〔一〕 按正月己酉晦,三月乃戊申晦,疑袁紀此上脫“三月”二字。
初,劉尚軍沒,議復遣將帥。時馬援年六十二矣,上憫其老,方內(nèi)選擇,未有所定。援自請曰:“臣尚能披鎧上馬。”上試焉,援既據(jù)鞍,左右顧乃下,遂遣之。
冬十月,伏波將軍馬援、楊虛侯馬武、東牟侯耿舒擊武溪〔一〕。援謂所親杜愔曰:“吾受恩深厚,??植坏盟绹乱?,今得所,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共事,殊難得調(diào),獨惡是爾〔二〕。”
〔一〕 當是“五溪”或“武陵五溪 ”之誤,詳見前注。
〔二〕 李賢曰:“長者家兒,謂權(quán)要子弟等?!庇趾≡唬骸坝嘀^調(diào),和也。援固已慮耿舒之難與共事,梁松、竇固之邇言矣。”
南鄉(xiāng)侯鄧晨薨。初,晨為常山、汝南太守,皆有名跡,為吏民所愛。在汝南,起鴻〔郤〕陂〔一〕,溉灌田數(shù)千頃。百姓于今利之。征為光祿大夫,數(shù)與 宴見,陳說平生。晨從容白上曰:“仆竟辦之?!薄捕成洗笮Α3考膊?,天子手書慰問,中宮及寧平公主皆為垂泣。既薨,使謁者招新野主魂,備官屬,合葬于北 邙山,上與皇后親臨送葬,賞賜甚厚,謚曰惠侯。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補。
〔二〕 指當年笑議蔡少公“劉秀當為天子”之讖事,詳見卷一。
二十六年(庚戌、五〇)
春正月,增吏俸,自三公至于佐吏各有差。
二月,馬援至臨鄉(xiāng),大破蠻軍,斬首千余級。
蠻有二道:一曰壺頭,二曰充(中)〔一〕。壺頭徑近而多險,充(中)遠而運糧難。初,上與諸將議所先擊,因以疑而未決。軍至長沙,中郎將耿舒上 言先擊充(中)賊,援以為延日費糧,不如進攻壺頭。賊乘高守隘,船不得進。會夏暑熱,吏士疫死者多。援亦病困,穿岸為室,以避暑氣。賊每乘高鼓噪,援輒扶 人觀之,左右壯其意,皆為之流涕。耿舒與兄好畤侯弇書言:“舒前上言擊充(中)賊,糧雖難致,兵馬得用,軍人數(shù)萬,爭欲奮擊。今壺頭竟不得上,又大軍疾 疫,皆如舒言?!睆m奏舒書,上遣梁松驛責問援,因代監(jiān)軍。松未至而援已死,松與馬武等毀惡援于上。上大怒,收援將軍、侯印綬。
〔一〕 范書馬援傳及續(xù)漢志均作“ 充”,袁紀“中”字衍,故刪。下同。
是時軍士死者太半,謁者宋均〔慮〕軍不得返〔一〕,與諸將議,欲承制降賊,諸將莫敢應(yīng)。均曰:“ 夫忠臣出境,有可安國家,專之可也?!本毡闪?,稱詔降之。蠻夷震怖,即共斬其大帥降均。均為置長吏而還。均自請矯制罪,天子嘉其功,賜以金帛。其后每 有四方異議,數(shù)訪問焉。
〔一〕 “慮”字據(jù)范書補。又胡三省曰:“‘宗均’,列傳作‘宋均’。趙明誠金石錄有漢司空宗俱碑。按后漢宋均傳:均族子意,意孫俱,靈帝時為司 空。余嘗得宗資墓前碑龜膊上刻字,因以后漢帝紀及姓苑、姓纂諸書參考,以謂自均以下,其姓皆作 ‘宗’,而列傳轉(zhuǎn)寫為‘宋’,誤也。后得此碑,益知前言之不繆?!蓖跸戎t亦曰:黨錮傳注引謝承書,正作謁者宗均。又曰:廣韻:宗姓,周卿宗伯之后,出南 陽。論衡程才篇:東海宗叔犀。即此宗叔庠也。胡、王二說是。今按袁紀卷十二亦作“宗意”,此作“宋”,誤。今存其異文。
于是援家屬惶怖,不敢歸舊墓,買城西數(shù)畝地,葬其中,賓客故人不敢送葬。故云陽令朱勃詣闕上書曰:
臣聞王德圣政,不忘人功〔一〕,采其策,不求備于眾〔二〕。故高祖赦蒯通,以王禮葬田橫〔三〕,令大臣曠然,咸不自疑。夫大將在外,讒言在 內(nèi),微過輒記,大功不計,誠為國之所慎也。故章邯畏誅而奔楚〔四〕,燕將據(jù)聊而不下〔五〕,豈其甘心末規(guī)哉,悼巧言之傷類也。
〔一〕 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也?!?
〔二〕 論語微子曰:“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三〕 初蒯通曾說韓信據(jù)彊齊,存項羽,參分天下,待機而動。后信族夷滅,高祖詔捕通而釋不誅。又田橫初自立為齊王,漢定天下,橫與其徒屬五百余人避居海島中。高祖強征橫,橫行至尸鄉(xiāng)自殺。高祖發(fā)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之。事并見史記。
〔四〕 章邯敗于鉅鹿,使人至咸陽,趙高拒而不見,有不信之心。邯畏高懼誅,遂降項羽。事見史記。
〔五〕 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久不下,魯仲連為書射城中,燕將泣而自殺。事見史記。
竊見故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以四年冬始歸正朔。當此之時,虜述矯號于益州,隗囂擁兵于隴、冀,豪杰盱睢〔一〕,且自為政。援拔自西州,慕德 效死,孤立貴人之間,曾無一言之佐,自知當要十郡之使〔二〕,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車駕西征,眾議狐疑,援深建西州可破之策,隗囂克定,援有力焉。及隴右 未清,羌虜擾邊,援奉使隴西,奮不顧身,行間關(guān)山谷之中,揮戈先零之野,兵動有功,師進輒克。征在虎賁,則忠策嘉謀,于國用之。南征交址,克平一州,使王 府納越裳之貢,邊境無兵革之憂。間者使南,立陷臨鄉(xiāng),師已有業(yè),未竟而卒,吏士雖疫,援不獨存。夫戰(zhàn)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沒師,深入未必為是,不退未必 為非,人情豈樂久在遠地不生歸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征出塞,再南渡江,觸冒害氣,僵尸軍中,名滅爵絕,國土不傳,海內(nèi)不知其過,眾庶不聞其罪,卒 遇三夫之言〔三〕,被誣罔之讒,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并攻,宗親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為之訟,臣竊傷之!
〔一〕 盱,音虛,作張目解。睢,音雖,作張目仰視貌。盱睢,即、跋扈驕恣之狀貌也。
〔二〕 陳澧以為“自知”上脫“寧 ”字。范書馬援傳有“寧”字,且“十”作“七”。
〔三〕 戰(zhàn)國策魏策曰:“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 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嬍[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薄笆[”,韓非子作“恭 ”,諸類書所引作“共”。朱勃奏疏之“三夫”,實源出于此,而以喻耿舒、馬武、梁松等之誣罔毀惡援也。
夫操孤危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讒,此義士之所悲也。惟陛下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于黃泉也。
書奏,不報,歸田里〔一〕。
〔一〕 范書馬援傳作“報,歸田里 ”。通鑒作“帝意稍解”。王補以為范書本傳“報”上奪“不”字。黃山曰:“案袁紀‘不’字,必系誤衍。果不報,則但書不報,文意已足,歸田里不必書也。又 罷歸田里,乃漢制廢斥名詞,因不報而自歸,亦不必言歸田里。當時帝方盛怒,勃固無不待報而擅歸之理。勃書本自陳年已六十,當伏田里,故帝報許 之,不以其訟伏波為罪,即意稍解也?!甭?lián)系下文,黃說是。
時梁松、竇固等在中,上問:“知朱勃乎?”對曰:“故云陽令也?!币运险率棺x之,松、固驚相謂曰:“如是,陛下不甚罪伏波也!”
袁宏曰:馬援才氣志略,足為風云之器,躍馬委質(zhì),編名功臣之錄,遇其時矣。天下既定,偃然休息,猶復垂白,據(jù)鞍慷慨,不亦過乎!
嘗試言之:所以保才者,智也。才智之用,通物為貴。茍才大者濟,智小者獨善,則涉乎通濟者,其智彌廣矣。夫觀云梯之功,則知班匠之巧;睹太 平之業(yè),則悟圣人之明。降斯以還,參差百品,雖智效一官,功覆一簣,亦才力之所會也。古之君子,遇有為之時,不能默然而止,擊節(jié)驅(qū)馳,有事四方者,蓋為斯 也。然自非賢達,不能量也。遭命世之君,傍日月余光,廢興指授,稟其規(guī)略,故功名保全,身有余地。若不值其主而獨任其心,得一旅而志一邑〔一〕,得一邑而 圖一國,故事捷而攻之者眾,勛立而日就于難,又況顛沛險巇不測之慮哉!夫才智有余,功名不足者有矣;事業(yè)未半,而勛過者有矣;所乘之勢異,而難易之功殊 也。而有為之人,幸而要之,雖徼一時之功,暴居視聽之右,外有駭物之患,內(nèi)懷思慮之憂爾。中路悵然,欲退無途,其勢然也。善為功者則不然,不遇其主,則弗 為也。及其不得已,必量力而后處。力止于一戰(zhàn),則事易而功全;勞足于一邑,則慮少而身安。推斯以往,焉有毀敗之禍哉?馬援親遇明主,動應(yīng)銜轡,然身死之 后,怨謗并興,豈非過其才,為之不已者乎?
〔一〕 哀公元年左傳曰:“夏少康有田一成,有眾一旅。”杜注曰:“五百人為旅?!?
夏四月,初營壽陵。依孝文故事,務(wù)從有約,使迭興之后〔一〕,與丘隴同體。凡帝即位,必營壽陵,具終器,漢之制也。
〔一〕 胡三省曰:“迭興,謂易姓而王者。”
上常聽朝至于日昃,講經(jīng)至于夜分?;蚺c群臣論政事,或說古今言行,鄉(xiāng)黨舊故,及忠臣孝子義夫節(jié)婦,侍對之臣,莫不凄愴激揚,欣然自得。雖非大 政,進止之宜,必遣問焉,所以勸群能也?;侍訌娜菅栽唬?“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yǎng)性之道。今天下乂安,愿省思慮,養(yǎng)精神,優(yōu)游以自寬?!鄙洗鹪唬骸拔嶙砸詾闃芬??!?
二十七年(辛亥、五一)
夏,太仆趙喜為太尉〔一〕。
〔一〕 東觀記亦作“喜”,而范書作“□”,故四庫館臣改東觀記“喜”作 “□”。又續(xù)漢書作“熹”?;輻澰唬骸跋才c熹,古字通。小顏匡謬正俗曰:‘熹,熾盛也,音與僖同?!授w熹字伯陽,取此義耳。末世傳寫誤為喜字。”按徐灝 說文段注箋曰:“□、喜古今字。”則三字均可通。
是時南單于新稱藩,烏桓始入朝,上命喜思安邊之策,為長久之計。喜乃議復代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門郡,遣諸王之國。
喜字伯陽,宛人也。喜從兄為人所殺,無子,喜年十五,結(jié)客為報讎。更始初,舞陰大姓李氏擁兵自守,更始遣將降之,不下,曰:“聞趙氏有孤孫喜, 信義著聞,愿降之?!备寄苏飨?。時未二十,更始笑曰: “繭栗犢能服重致遠乎?”〔一〕即以為偏將軍,詣舞陰,降李氏。因入潁川,轉(zhuǎn)擊諸未下者。更始大喜曰: “卿名家駒也,努力勉之!”昆陽之戰(zhàn),喜頗有功,拜為中郎將,封勇功侯。更始敗,喜歸鄉(xiāng)里。
〔一〕 惠棟曰:“葉氏愛日齋叢鈔曰:記王祭之牛繭栗。左氏外傳:楚觀射父曰:‘郊禘不過繭栗?!瘽h書志:天地牲角繭栗。顏師古注:‘牛角之形,或如繭,或如栗,言其小。’西京雜記:惠莊聞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嘆曰:‘繭栗犢能爾耶?’栗謂小而不謂其角?!?
初,喜與鄧奉善。奉之叛也,喜數(shù)與書切責之。時有言喜為鄧奉計策,以毀惡之者。詔喜屬建威將軍〔一〕,以功自贖,喜不自言。奉死后,上得書,驚 曰: “趙喜真長者也!”即征喜,待公車。時江南未通,以喜守簡陽侯相。將給兵騎之官,喜自請不愿〔二〕,請單騎馳往,度其形勢,臨敵制宜,若將兵騎往,彼必為 吏民所疑。上許之。喜至簡陽,民閉城門,不肯納。喜便止城門外,問國中大夫素為百姓所親信者,乃召問之。對曰:“夫擁兵欲以自守,而至于為賊,恐懼不能自 反耳?!毕惨蚋嬉詡}卒之時,非國家所疾,無自疑阻,懇為陳恩信,賊遂自縛詣喜降。后為平原太守,甚有治跡,百姓歌誦之。
〔一〕 建威將軍者,耿弇也。
〔二〕 據(jù)范書及東觀記,疑“不愿 ”下脫“受兵”二字。
二十八年(壬子、五二)
春正月,遣諸王就國。
三月,臧宮上書,勸上征匈奴。詔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民;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一〕。樂民者其祚延長,樂身者不久而亡。故曰:地廣者荒,德廣者彊。今無善政,災變不息,憂念歲闕。論語云:‘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二〕而欲復遠征乎?”
〔一〕 北堂書鈔卷十五識治篇引“ 以樂樂民”。注曰出黃石公。又卷二十九君道篇所引無兩“所”字,余均與袁紀同,注曰引自東觀記。今本東觀記均脫。
〔二〕 李賢曰:“顓臾,魯附庸之國。魯卿季氏貪其土地,欲伐而兼之。時孔子弟子冉有仕于季氏,孔子責之。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季氏之邑,今不 取,恐為子孫之憂?!鬃釉唬骸峥旨緦O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卑纯鬃哟搜阅嗽坏湻亲酝馄?,而□將發(fā)于內(nèi)也。后季桓子果為家臣陽虎所囚。
冬十月癸酉,詔死罪下蠶室,其女子者宮。
上會群臣,問曰:“誰可傅太子者?”皆曰:“ 執(zhí)金吾陰識可也?!辈┦繌堌唬骸敖癖菹铝⑻?,為陰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鄙显唬骸吧?。欲置傅者,以輔 太子,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桓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乃大會子弟〔一〕,陳其車馬、印綬曰:“此皆稽古之力也,可不勉 邪!”
〔一〕 子弟,范書桓榮傳作“諸生 ”。則此子弟恐是“弟子”之誤倒置耳。
于是皇太子經(jīng)學始成,少傅桓榮上疏曰:“臣幸得侍惟幄,經(jīng)學淺短,無所補益圣質(zhì),夙夜慚愧。今太子經(jīng)學已通,自有識以來儲君副主莫能傳之,今太 子獨能傳之,此誠萬國之福也。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矣。謹遣掾臣泛再拜歸道〔一〕?!碧訄笤唬骸瓣栆酝?,承訓九載,不深達師意,而猥見褒獎,非其實 也。夫五經(jīng)之道廣大,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二〕!自宰予之從親事孔門,閑邪以度,猶尚怠懈晝寢〔三〕,況于不才者乎?茍非其人,道不虛受。冉求 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菜摹硽w道受謝,非所敢聞?!?
〔一〕 李賢曰:“歸,猶謝也。”
〔二〕 “非天下”以下二句出易系辭上。
〔三〕 論語公冶長曰:“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四〕 語出論語雍也。
是時禁網(wǎng)疏闊,王侯貴人多通賓客。壽光侯劉悝〔一〕,更始少子也,得幸于沛王輔。悝怨盆子殺其父,因輔結(jié)客,報殺盆子兄故式侯恭。輔坐系獄三日。由是捕諸王賓客,死者千余人。
〔一〕 范書劉玄傳作“劉鯉”。袁紀恐誤。
初,馬援謂其司馬呂種曰:“建武初,名為天地始開,從今已后,海內(nèi)日當安樂耳。顧我嘗獨有所憂,國家諸子并壯,皆不防微,廣通賓客,門庭如市, 吾恐自此大獄起矣。卿其慎之?!痹峙鐾醯a,故平阿侯子也。好施愛士,名振江,淮間。后游京師,交結(jié)諸侯。援謂所親曰:“王子石杰士也,今若在京師長者 間用氣自行〔一〕,陵折者多,必用亡身?!庇谑菂畏N、王礱、馮衍皆以諸王賓客下獄。種嘆曰:“馬生之言,其神乎!”種、礱死獄中。衍被赦出,廢于家。上言 曰: “臣伏念帝王大體,古今通論,常獨慨然。夫以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與之則親〔二〕。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三〕。逮至晚出,董仲舒言道德,見妒于公孫弘〔四〕;李廣奮節(jié)于匈奴,見排于衛(wèi)青〔五〕,此忠臣所為流涕也。臣衍自惟〔六〕,上無無知之薦,下無馮唐之 說,乏董生之才,寡李廣之勞,而欲免讒口于當世,豈不難哉!臣之先祖以忠貞之故,成私門之禍。而臣值兵革之際,不敢回行茍容,以求世利,事君無傾邪之謀, 將帥無鹵掠之心。今幸遭清明之世,飭躬自行之秋,而怨讎藂雜,譏議橫世。蓋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也。疏遠隴畝之臣,無望高闕之日,惶恐自陳,以救罪過。 ”書奏,天子不用,猶以前過也。
〔一〕 “在”原誤刊“京師”之下,今正之。
〔二〕 與,譽也。見廣雅釋詁。范書作“譽”。按事見史記陳丞相世家。時楚漢相爭,平因魏無知見漢王,拜為都尉,使典護軍。周勃、灌嬰等譖平盜嫂受 金,輾轉(zhuǎn)魏、楚、漢,乃反覆亂臣。漢王疑之。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處于勝負之數(shù),陛下何暇用之乎?臣進奇 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復拜平為護軍。
〔三〕 文帝時,賞輕罰重。魏尚為云中守,匈奴遠避,而坐上功首虜差六級,削爵,罰作之。馮唐諫,帝乃赦尚,復為云中守。事見史記馮唐傳。
〔四〕 史記儒林傳曰:“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腴。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z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
〔五〕 李廣擊匈奴,數(shù)有功,號“ 飛將軍”。元狩四年,從大將軍衛(wèi)青伐匈奴,失道后期。衛(wèi)青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不愿復對刀筆吏,遂引刀自剄。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六〕 范書馮衍傳“自惟”下有“ 微賤之臣”四字,疑袁紀脫之。
衍字敬通,馮奉世之后〔一〕,有奇才,博通,無所不覽。王莽時諸公多薦之者,衍辭不肯仕。衍有大度,自度其才,不能耦世取容〔二〕,故遂坎□失志〔三〕,居常慷慨,庶幾名賢之風。家貧年老,常為司隸從事。
〔一〕 馮奉世,武帝末為郎,歷仕昭、宣、元諸帝、官至左將軍,為折沖宿將,功名次趙充國。有男九人,譚、野生、逡、立、參皆至高位?;輻澰唬骸把苤?,東觀記及本傳皆云野王,唯華嶠書以為馮立?!?
〔二〕 廣雅釋詁曰:“耦,諧也。 ”
〔三〕 楚辭九辯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全椒侯馬成薨。
二十九年(癸丑、五三)
春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遣使者舉冤獄,問鰥寡。庚申,賜天下男子爵,各二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乙丑,詔天下系囚自殊死已下減本罪各一等,不孝不道,不在此書。
三十年(甲寅、五四)
春二月甲子,上幸魯國、濟南。
夏四月,徙左(馮)翊公焉為中山王。
五月,旱〔一〕。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一〕 范書光武帝紀“旱”作“大水”。
冬十月丁酉,上幸魯國〔一〕。
〔一〕 范書光武帝紀作“秋七月丁酉”。按七月己酉朔,無丁酉日。十月丁丑朔,丁酉乃第二十一日,袁紀不誤。通鑒依范書作“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魯;冬十一月丁酉,還宮”,誤也。
太尉喜、司空純上書曰:“自古帝王治道之隆,未嘗不登封太山,以告成功。書曰:‘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舛U之義也。陛下受命中興,順天行 誅,修復祖宗,撫寧萬國,天下曠然,咸蒙更生,夷狄慕義,符瑞并應(yīng)。詩云:‘受天之福,四海來賀。”誠宜封禪告成,以順天心。”詔曰:“是何言也?當今日 月薄蝕,災異并臻,吏失其職,百姓怨讟〔一〕。吾誰欺,欺天乎〔二〕?”于是群臣不敢言。
〔一〕 說文曰:“痛怨也。春秋傳曰‘民無怨讟’。”讟音獨。
〔二〕 乃論語子罕孔子之語。
膠東侯賈復薨,謚曰剛侯〔一〕。復嘗戰(zhàn),被創(chuàng)甚。上大驚曰:“我所不令復別將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復婦孕,上曰:“女邪,我 〔子〕取之〔二〕;男也,我與之女。勿憂妻子?!睆蛿?shù)從征伐,未嘗破敗,數(shù)為諸將潰圍解陣,身被十二創(chuàng)。上以復敢深入,稀令遠征,欲自將之,故少方面之 功。諸將每論功,人人自伐、復獨默不言。上曰:“賈君之勛,我自知之?!惫Τ贾凶钜娪H禮。左將軍官罷〔三〕,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為人剛毅方直,慷慨有 大節(jié),闔門守靜。朱佑等薦復宜為宰相,世祖方以吏事責三公,故遂不用功臣。是時列侯唯膠東侯賈復、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與公卿參議國事。
〔一〕 范書系此事于建武三十一年。
〔二〕 據(jù)范書賈復傳補。
〔三〕 左將軍官罷,鈕永建以為當補“右”字。然此僅述賈復事,復任左將軍,故不必及右將軍也。
三十一年(乙卯、五五)
夏五月戊辰,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癸酉晦,日有食之。
秋九月甲辰,詔死罪下蠶室,其女子者宮。
鮮卑大人于仇賁率其種人貢獻。封賁為王。鮮卑亦東胡之余也,別居鮮卑山,因號焉。其言語習俗與烏桓同。自為冒頓所破,遠竄遼東,未有名通于漢,而與烏桓接。當是時南北單于更相攻伐,而鮮卑遂以彊盛。
中元元年(丙辰、五六)〔一〕
〔一〕 通鑒胡注:“洪氏隸釋曰:成都有漢蜀郡太守何君造尊犍閣碑,其末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史本 紀,建武止三十一年,次年改為中元,直書中元元年。觀此所刻,乃是雖別為中元,猶冠以建武,如文、景中元、后元之類 也。又祭祀志載封禪后赦天下詔,明言‘改建武三十二年為建武中元元年’。東夷倭國傳,‘建武中元二年,來奉貢’,證據(jù)甚明。宋莒公紀元通譜云:‘紀志俱出 范史,必傳寫脫誤,學者失于精審,以意刪去。梁武帝大同、大通俱有‘中’字,是亦憲章于此?!抉R公作通鑒,不取其說。余按考異,溫公非不取宋說也,從 袁、范書中元者,從簡易耳?!苯癜春f是也。又惠棟曰: “沈約撰符瑞志,亦言‘建武中元元年’?!?
春正月,天子覽河圖會昌符〔一〕,而感其言。于是太仆梁松復奏封禪之事〔二〕,乃許焉。
〔一〕 續(xù)漢祭祀志載其文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按此符及赤伏符均系承旨杜撰之文,所謂 “神道設(shè)教”者也。
〔二〕 范書及續(xù)漢志“太仆”均作 “虎賁中郎將”。按松任太仆乃明帝永平元年事,袁紀誤。
二月辛卯,上登封于太山,事畢,乃下。是日山上云氣成宮闕,百姓皆見之。
甲午,禪于梁父。
袁宏曰:夫天地者,萬物之官府〔一〕;山川者,云〔雨〕(氣)之丘墟〔二〕。萬物之生遂,則官府之功大;云雨施其潤,則丘墟之德厚。故化洽 天下,則功配于天地;澤流一國,則德合于山川。是以王者經(jīng)略,必以天地為本;諸侯述職,必以山川為主。體而象之,取其陶育;禮而告之,歸其宗本。書云: “東巡狩,至于岱宗,柴〔三〕?!眰髟唬骸敖检牒箴?,以祈農(nóng)事?!狈蜓册饔^化之常事,祈農(nóng)撫民之定業(yè),猶潔誠殷薦,以告昊天,況創(chuàng)制改物,人神易聽者乎! 夫揖讓受終,必有至德于〔天下〕(萬物),〔征伐革命,則有大功〕〔于萬物〕〔四〕。是故王者初基,則有封禪之事,蓋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一〕 “官”原誤作“宮”,據(jù)黃本及續(xù)漢祭祀志注引袁紀之文改。
〔二〕 據(jù)續(xù)漢志注引袁紀改,下文正作“云雨”。
〔三〕 范書張純傳“柴”亦作“柴 ”,而標點本改作“祡”。按說文曰:“祡,燒柴焚燎,以祭天神,從示此聲。虞書曰:‘至于岱宗,祡?!?”校者當本于此。然今本尚書亦作“柴”,續(xù)漢祭祀志注引袁紀亦同,故不必改。
〔四〕 據(jù)續(xù)漢志注引袁紀補。
夫東方者,萬物之所始;山岳者,靈氣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所通,必于所宅。崇其壇場,則謂之封;明其代興,則謂之禪。然則封禪 者,王者開務(wù)之大〔禮〕(體)也〔一〕。德不周洽,不得擬議斯建〔二〕;功不弘濟,不得髣佛斯禮。曠代一有,其道至高。故自黃帝、堯、舜,至于三代,各一 封禪,未有中修其禮者也。雖繼體之君,時有功德,此蓋率復舊業(yè),增修前政,不得仰齊造國,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貞一,其用不煩;天地易簡,其禮尚質(zhì)。故藉 用白茅,貴其誠素,器用陶匏,取其易從。然則封禪之禮,簡易可也。若夫石函玉牒〔三〕,非天地之性也。
〔一〕 據(jù)續(xù)漢志注引袁紀改。
〔二〕 續(xù)漢志注引袁紀“建”作“ 事”。
〔三〕 續(xù)漢祭祀志曰:時使泰山郡及魯趣石工,取完青石,刻方石,皆方五尺,厚一尺。并用玉牒書藏方石,牒 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
三月丙辰,司空張純薨。
純字伯仁,京兆杜陵人。父放,襲爵〔富〕(昌)平侯〔一〕。成帝時以游宴得幸,而純以學行稱。哀、平世為侍中、諸曹校尉。王莽時為九卿,遭亂 世,保全侯爵。建武初,以先詣闕,復封故國,拜太中大夫,遷五官中郎將。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復國,上以純宿衛(wèi)久,弗奪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純歷 事先朝,明習故事。是時朝廷草創(chuàng),舊典多闕,每有疑議,輒訪問純,自郊廟冠婚之禮,多所正定。純重慎周密,時有上書,輒削□草。上甚重之,一日至數(shù)引見。 及為宰相,務(wù)存無為,慕曹參之跡,所辟召皆當世通儒。
〔一〕 漢書張湯傳、范書張純傳均作“富平侯”,袁紀下文亦作“
富平”,故正之。
純臨薨,敕家丞曰〔一〕:“司空無功勞于國,猥蒙大恩,爵不當及子孫,其勿紹嗣。”純長子根常被病,大行問嗣〔二〕,家上小子奮。奮辭讓曰: “先臣遺令,臣兄弟不得襲爵,故臣不即是正。猥聞詔書,驚愕惶怖。臣兄哀臣幼小,故讬稱疾病〔三〕。”不聽。奮字〔稚〕(釋)通〔四〕,謙約節(jié)儉,闔門雍 睦,租稅賑給宗族,常自困乏,官至司空。
〔一〕 聚珍版東觀記“家丞”下有 “翕”字。按翕乃家臣之名,而姚之骃所輯東觀記及類聚、書鈔所引衡無“翕”字,此恐是四庫館臣據(jù)張奮所上書之文而補,奮書見〔三〕注。
〔二〕 “大行”即大鴻臚。漢書百官公卿表曰:秦時稱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又續(xù)漢百官志曰:其職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
〔三〕 東觀記曰:“奮上書曰:‘ 根不病,哀臣小稱病,令翕移臣。臣時在河南家廬,見純前告翕語,自以兄弟不當蒙爵土之恩,愿下有司。’ 帝以奮違詔,收下獄。奮惶怖,乃襲封。”按此文怪譎,子直呼其父之名,尤謬。
〔四〕 據(jù)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改。
夏四月己卯,大赦天下。復梁父、奉高、嬴勿出今年田租〔一〕。
〔一〕 范書光武帝紀除袁紀所述三縣外,尚有博縣。
戊子,上幸長安,祀長陵。
是時醴泉出,京師百姓痼疾飲者皆愈。又有赤草生于泉側(cè)??簧涎愿事督?。有司奏曰:“孝宣帝時,每有嘉瑞,輒為之改元,故有神雀、五鳳之號,所以奉答神祗,表彰德信也?!碧熳泳芏患{,是以史官不得而記焉。
六月,衛(wèi)尉馮魴為司空〔一〕,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一〕 馮魴時以太仆行衛(wèi)尉事。
冬十月甲申,使司空魴告禮高廟曰:“高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得王。呂太后王諸呂,滅亡三趙〔一〕,賴神靈諸呂伏誅,國家永寧。呂后不宜配食地祗高廟。薄太后慈仁,孝文皇帝賢明,子孫賴之,福延至于今,宜配食地祗高廟。今上薄太后尊號為高皇后,遷呂后尊號為高后?!?
〔一〕 據(jù)漢書高五王傳,高祖崩,呂后征趙王如意到長安,鴆殺之。呂后七年,又幽殺趙幽王友。呂產(chǎn)女復鴆殺其夫趙共王恢。故稱滅亡三趙。
袁宏曰:夫越人而臧否者,非憎于彼也。親戚而加譽者,非優(yōu)于此也。處情之地殊,故公私之心異也。圣人知其如此,故明彼此之理,開公私之涂, 則隱諱之義著,而親尊之道長矣。古之人以為先君〔之〕體,猶今為君之體〔一〕,推近以知遠,則先后之義均也。而況彰其大惡,以為貶黜者乎?
〔一〕 據(jù)續(xù)漢祭祀志注引袁紀補。
是歲起明堂、辟雝、靈臺。
初議靈臺位,上問議郎桓譚曰:“吾欲以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鄙蠁柶涔剩T復言讖之非。上大怒曰:“
桓譚非圣人無法〔一〕,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解。譚以屢不合旨,出為六安太守丞,失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余。
〔一〕 孝經(jīng)五刑章作“非圣人者無法”注曰:“圣人制作禮樂而敢非之,是無法也?!?
南陽人尹敏,字幼季。才學深通,能論議,以司空據(jù)掾校圖讖。敏言于上曰:“讖書圣人所作,然其中多近語〔別〕(以)字,〔頗〕(?。╊愃兹酥o 〔一〕,虛實難識,恐誤后生?!鄙喜蝗黄溲?,敏因書之闕,因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上讀怪之〔二〕,召敏問其故。敏曰:“臣見前人多增損圖書,是以 因自著,罪無狀?!鄙仙罘侵蛔?,但令削去之。然以是沈滯,官止長陵令。
〔一〕 皆據(jù)東觀記及范書改。
〔二〕 “怪”原作“得”,據(jù)南監(jiān)本逕改。
敏性恬淡,不慕功名,專好圣哲之書。初與班彪相善,每相與談,常日晏不食,晝即至夜,夜即至旦。彪曰:“相與久語,為俗人所怪。然鐘子期死,伯牙破琴〔一〕;惠施沒,莊周杜門〔二〕。相遇之難也?!?
〔一〕 呂氏春秋孝行覽曰:“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鐘子期曰:‘
巍巍乎若泰山?!瘡驮诹魉?,曰: ‘湯湯乎若流水?!娮悠谒?,伯牙絕弦破琴,不鼓也?!?
〔二〕 莊子送葬,遇惠施之墓,對從者言郢斫之事,嘆曰:“自夫子之死,吾無以為質(zhì)矣?!笔乱娗f子徐無鬼。
二年(丁巳、五七)
春正月辛未,初起北郊,祀后土。
丁丑,倭奴國王遣使奉獻〔一〕
〔一〕 范書東夷列傳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日本天明四年(公元一七八四年)于志賀 島的葉崎出土“漢委奴國王”印,可為佐證。目前日本學界關(guān)于此印頗有 歧見,總括有松浦道輔的偽印說、三宅米吉的真印說和栗原朋信的私印說等三種觀點。問題尚待進一步考證。
二月戊戌,帝崩南〔宮〕前殿〔一〕。遺詔曰: “朕無益百姓,如孝文帝制度,務(wù)從約有,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使因督郵奉奏?!?
〔一〕 據(jù)范書補。
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年二十四。尊皇后曰皇太后。凡帝妃稱皇后,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妾臣昭儀已下至中家人子二十等,漢之制也。光武中興,悉闕昭儀、家人之號,唯有貴人,金印紫綬。自美人、宮人、緣女皆無秩祿,四時賞賜而已。
是時諸王皆征還。國遭大憂,新承王莽之亂,國失舊典,嗣帝與諸王居止同席,時上下沿襲,莫之與正。太尉趙喜橫劍正色,扶諸王下,以正尊卑,乃申宮衛(wèi),整禮儀,百官肅然。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
慎侯劉隆薨。
夏四月丙辰,詔曰:“予末小子〔一〕,奉承圣業(yè),夙夜祗畏,不敢荒寧。先帝受命中興,德侔五帝。朕繼體守文,不知稼穡之艱,懼有廢失,以墮先 業(yè)。公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之不逮?特進高密侯禹,明允篤誠,元功之首。其以禹為朕之太傅,進見東向,以明殊禮。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可以讬六尺之孤,臨大 節(jié)而不可奪也。以蒼為驃騎將軍。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粟,人十斛?!?
〔一〕 出尚書顧命??讉髟黄湔Z自稱微微淺末小子,乃謙讓之辭。
上新即位,欲崇引親賢,優(yōu)寵大臣,乃以山林之勞,封太尉喜為節(jié)鄉(xiāng)侯,司徒欣為安鄉(xiāng)侯,司空魴為楊邑侯〔一〕。
〔一〕 司徒原作“司空”,司空原作“司徒”,袁紀上下文魴亦作“司空”,現(xiàn)并據(jù)東觀記、范書逕改。
蒼上疏讓曰:“陛下慈恩,哀臣蒼,臨朝之日,以為命首。舉負薪之才,升君子之器〔一〕,令勸賞之士,怠于力行。臣誠內(nèi)迫頑愚,辱污輔將之位,必 被詩人‘赤紱’之刺〔二〕。今方域宴然,要荒無警,將遵上德無為之時也。文官猶宜并省,武官尤不宜建。昔虞舜克諧,君象有鼻〔三〕,不及以政,誠不忍揚其 惡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四〕。自漢以來,子弟無得在公卿位者。唯陛下遠遵舊典,終畜養(yǎng)之恩。不勝至愿,愿上驃騎將軍印綬。”不上聽。
〔一〕 李賢曰:“負薪,喻小人也。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乘也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則盜思奪之矣。”
〔二〕 李賢曰:“赤紱,大夫之服也。詩曹風曰:‘彼己之子,三百赤紱?!唐錈o德居位者多也。”
〔三〕 象,舜之弟也,封于有鼻為國君也。事見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紀。
〔四〕 沈欽韓曰:“趙策張孟談?wù)Z。賈子過秦論引作鄙諺。”
蒼以母弟輔政,盡心王室,其所賓禮,皆當世名士。初,太原人郇恁隱居山澤,不求于世。匈奴嘗入太原,素聞其名,乃不入,郇氏舉宗賴之。建武中, 征恁不至。于是蒼復辟恁,而敬禮焉。嘗朝會,上戲恁曰: “先帝征君不至,驃騎辟君反來,何也?”對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得不來〔一〕。驃騎執(zhí)法以檢下,臣不敢不至。”月余辭去,終于家。
〔一〕 原作“故不得來”,據(jù)陳澧校逕改。秋九月,隴西羌反。
冬十一月,中郎將竇固、楊虛侯馬武征羌。
十二月甲寅,詔自殊死已下,聽贖罪,各有差。
后漢孝明皇帝紀上卷第九
永平元年
四月癸卯,封故衛(wèi)尉陰興子慶為鲖陽侯,博為隱彊侯〔一〕。楚王舅子許昌為龍舒侯。
〔一〕 范書、續(xù)漢郡國志“隱”均作“濦”,二字古通用。又論衡恢國篇曰:“隱強侯傅懸書市里,誹謗圣政,今上海恩,免奪爵土?!卑礀|觀記“博”亦作“傅”,而范書與袁紀同,二者未知孰是。
東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為后,彊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廢,彊常戚戚不自安,數(shù)因左右及諸王陳其墾誠,愿備藩國。光武不忍,遲回者數(shù) 歲,乃許焉。十九年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就國。帝以彊去就有禮,故優(yōu)以大封,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賜虎賁旄頭,宮設(shè)鐘鼓之懸,擬于乘輿。彊臨之國,數(shù)上 書讓東海,又因皇太子固辭,帝不許,深嘉嘆之,以彊書宣示公卿。初,魯共王好宮室,起靈光殿,甚壯麗,是時猶存,故詔彊都魯。中元元年入朝,〔從〕(徙)封岱〔一〕,因留京師。明年春,帝崩。冬,歸國。
〔一〕 從、徙形近而訛。
永平元年,彊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yī)乘驛視疾〔一〕,詔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南)王延詣魯〔二〕。
〔一〕 續(xù)漢百官志曰:“鉤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游觀之處。 ”
〔二〕 據(jù)范書改,袁紀本卷永平六年紀文亦作“淮陽王”。凡下作“淮南王”者,均逕正之。
五月戊寅,彊病困,臨命終,上疏謝曰:“臣蒙恩得備藩輔,特受二國榮寵,巍巍無量,訖無報稱。自修不謹,連年被病,為朝廷憂?;侍?、陛下慈憫 惻至,動發(fā)中心。臣內(nèi)省視,氣力羸劣,日夜寢劇,終不望復見闕庭,奉承惟幄,辜負重恩,銜恨黃泉,言之絕腸。惟皇太后,陛下加供養(yǎng),數(shù)進御,食避風氣,終始天道。臣彊困劣,言不能盡意,愿悉謝諸王,不意長不復相見。臣將蒙大恩,兼大國。政〔一〕,小人也,猥當襲臣封,非所以全利之也。如皇太后、陛下深為規(guī) 度,誠愿還東海。以臣無男之故〔二〕,則處臣三女小國侯,〔三〕此臣夙夜之愿也。”
〔一〕 范書“政”上有“息”字,袁紀恐脫。
〔二〕 李賢曰:“無男,無多男也?!卑磸櫞搜灾鸽m有一子,淫欲無行,不堪襲封,如同無男。彊辭讓封國,唯恐不許,豈能以無多男故而封耶?其求處三女為縣公主,實欲換取廢政嗣封。李賢所言,望文生義,未達彊深意也。
〔三〕 周壽昌曰:“漢制:皇女封縣公主,視列侯。諸王女封鄉(xiāng)亭公主,視鄉(xiāng)亭侯。彊長女沘陽公主適竇勛,沘陽為縣,視列侯,故云小國侯也。余二女無考,想亦封縣公主矣。東漢無婦人封侯之事,后東平王蒼五女,皆封縣公主,亦異數(shù)也?!?
彊薨,問至〔一〕,上與皇太后悲慟不自勝,乃詔諸王、京師親家皆詣東海奔喪,遣司空魴持節(jié)視喪事,賜旄頭、鸞輅、龍旗、虎賁,榮寵之盛,無與為 比,謚曰恭王。詔東海傅相曰:“王謙恭好禮,以德自終。其葬送之具,務(wù)從省約,以彰王卓爾之美〔二〕?!弊诱?,淫欲無行,故彊以為言。
〔一〕 問,告也。
〔二〕 論語子罕篇顏淵美孔子之語。注曰:“卓爾,卓然不可及也?!?
秋七月,西羌破走,余種悉降,徙三輔。
羌之先,三苗之裔也。其俗以父名母家姓為號,出十二世,相與婚姻,妻后母,報□〔一〕,無鰥男寡婦,故種類系息。其為兵,長于山谷,短于平地。 男子兵死有名,且以為吉,病終謂之劣,又以為不祥。婦人產(chǎn)乳,丈夫被創(chuàng),不避霜雪,得西方金氣焉。夏后氏衰,戎狄在邠、岐之問;殷衰,周太王自邠之岐;周衰,幽王為西戎所滅。故羌之為患,自三代然也。
〔一〕 廣雅釋詁曰:“報,淫也。 ”□同●,亦作嫂?!皥蟆酢保捶稌髑紓魉浴靶滞鰟t納厘嫂”之意。
袁宏曰: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稟,生其山川,習其土風。山川不同則剛?cè)岙悮猓溜L乖則楚夏殊音。是以五方之民,厥性不均,阻險平易,其俗亦 異。況乃殊類絕域,不賓之旅,以其所稟受,有異于人。先王知其如此,故分其內(nèi)外,阻以山川,戎狄蠻夷,即而序之〔一〕。夫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德禮陶 鑄,為日久矣。有一士一民,不行先王之道,必投之四裔,以同殊類〔二〕。今承而內(nèi)之,以亂大倫,違天地之性,錯圣人之化,不亦弊乎!昔伊川之祭,其禮先 亡,識者觀之,知其必戎〔三〕。況西戎、北狄,雜居華土。嗚呼!六夷之有中國,其漸久矣。
〔一〕 周禮職方氏鄭司農(nóng)注:“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貉狄?!?
〔二〕 文公十八年左傳魯大史克曰:“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睏畈唬骸耙?,荒裔也。四裔者,四方之邊裔也:”
〔三〕 僖公二十二年左傳曰:“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fā)而祭于野者,曰: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铮?、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八月戊子,徙山陽王為廣陵王。
是歲太傅鄧禹、好畤侯耿弇薨,謚禹曰元侯,弇曰愍侯。
禹疾病,天子親數(shù)問,除二子為郎;分禹國,封三子為列侯。禹內(nèi)文明,外溫恭,不事產(chǎn)業(yè),常欲避權(quán)勢。有十三男,各命通一經(jīng),其閨門之訓,皆可為 后世法。長子震為高密侯,次襲為昌安侯,次為車騎將軍,坐出塞追叛胡,下獄死〔一〕。第六子訓,不好文學,禹以此非之。然好施愛士,濟人之急,士無貴賤, 見之如舊。以謁者使外國,為烏丸校尉,徙杼秋侯〔二〕。股為居巢侯,揚州刺史。詔以股“口無擇言,行無怨惡,宜蒙褒顯,以勸天下”,及征股行執(zhí)金吾事 〔三〕。
〔一〕 范書鄧禹傳曰:“帝分禹封為三國:長子震為高密侯,襲為昌安侯,珍為夷安侯。 ”袁紀上文亦言“分禹國,封三子為列侯”,則“昌安侯次”下當脫“珍為夷安侯”句。又據(jù)禹傳,任車騎將軍者乃少子鴻也,和帝永元中隨竇憲出擊匈奴有功,征 行車騎將軍事,且作“出塞追畔胡逢侯,坐逗留,下獄死”。袁紀“為車騎將軍”上恐脫“少子鴻”三字,又 “叛胡”下亦恐脫“逗留”二字。
〔二〕 按范書鄧禹傳,鄧訓生前未曾封侯,死后追封“平壽敬侯”,與袁紀異。
〔三〕 鄧股事跡,諸家后漢書均不載,僅此一見。
二年(己未、五九)
春正月辛未,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始服冕佩玉。禮畢,登〔靈〕(云)臺〔一〕,觀云物。大赦天下。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
自三代,服章皆有典禮,周衰而其制漸微。至戰(zhàn)國時,各為靡麗之服。秦有天下,收而用之,上以供至尊,下以賜百官,而先王服章于是殘毀矣。漢初,文學既闕,時亦草創(chuàng),輿服旗幟,一承秦制,故雖少改,所用尚多。至是天子依周官禮記制度,冠冕、衣裳、佩玉、乘輿擬古式矣。
袁宏曰:昔圣人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患,躬親其事,身履其勤,使天下之民,各安性命,而無夭昏之災。是以天下之民,親而愛之,敬而尊 之。夫親之者,欲其閑敞平懌,而無疾苦之患也,故為之宮室,衛(wèi)以垣墻,重門擊柝,以待暴客〔一〕。敬之者,欲其崇高榮顯,殊異于眾,故為之旗旌,表以服 章,陛級懸絕,不可得而逾也。后之圣人,知其如此,自民之心,而天下所欲為。故因而作制,為之節(jié)文,始自衣裳,至于車服、棟宇、垣墻,各有品數(shù),明其制 度,盡其器用,備物而不以為奢,適務(wù)而不以為儉。大典既載,陳于天下,后嗣因循,守其成法。故上無異事,下無移業(yè),先王之道也。末世之主,行其淫志,恥基 堂之不廣,必壯大以開宮;恨衣裳之不麗,必美盛以修服;崇屋而不厭其高,玄黃而未盡其飾。于是民力殫盡,而天下咸怨,所以弊也。故有道之主,睹先王之規(guī) 矩,察秦漢之失制,作營建務(wù)求厥中,則人心悅固,而國祚長世也。
〔一〕 出易系辭。柝,守夜者所擊之木梆也。暴客,指盜賊。
二月甲子,立皇后馬氏,皇子〔炟〕(坦)為皇太子〔一〕。賜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一〕 據(jù)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改。又此事三書均系于永平三年。按二年二月壬午朔,無甲子。三年二月丙午朔,甲子為第十九日,則袁紀誤。
后,馬援女也。后有四兄二姊,長兄廖及防、光、二姊與后同母。兄客卿,幼而奇嶷。初,援南定百越,北征匈奴,謀議之士集于門下,客卿年六歲,能 應(yīng)接諸公,專對賓客。嘗有死罪亡命者,客卿逃匿之,不令人知。援甚奇器之,以為壯大,必任將相,故以秦時官號字焉。援薨后,客卿早死,太夫人悲傷發(fā)疾,恍 惚昏亂。后時年十歲,干治家事,敕制僮仆,昆弟親屬,各得其宜。諸家皆以為太夫人所為也,后問之,咸驚異焉。嘗疾,令卜者筮之,曰:“此女當為帝妃,貴不 可言?!本弥?,太夫人亡珠,直數(shù)萬錢。問相者,相者指一御婢,“此人盜之”,果如其言。太夫人奇之,乃令相諸女。見后驚曰:“我必為此女稱臣,貴而少 子?!碧蛉嗽唬骸暗脽o無子乎?”相者曰:“有一子,遽失;得人子,力愈于自生子也?!?
年十三,以選入太子家,接侍同列,如承貴尊,先人后己,發(fā)于至誠,由是見寵。及有司奏立長秋宮,太后曰:“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眹L從容 問以政事,后輒推心以對,無不當意。時后宮未有妊育者,嘗言繼嗣當以位,薦達左右,如恐不及。其見寵者與之恩隆,未嘗與侍御者私語,其防閑慎微,皆此類 也。性不喜出入游觀,上時幸苑囿、離宮,輒諫諍,辭意甚美,上納焉。誦易經(jīng),習詩、論語、春秋,略記大義,聽言觀論,摘發(fā)其要。讀光武本紀〔一〕,至于獻 千里馬、寶劍,賜騎士,手不持珠玉,未嘗不嘆息也。后志在克己,不以私家干朝廷。兄廖為虎賁中郎,防、光為黃門郎,訖明帝世,不易官。
〔一〕 范書班固傳曰:永平中,帝召固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馬后所讀即此紀也。此紀乃東觀漢記編撰之始。
三月,上初禮于學,臨辟雍,行大射禮。使天下郡國行鄉(xiāng)飲酒禮于學校。
秋九月,沛王、濟南王、淮陽王、東海王來朝。
冬十月壬子,上臨辟雍,初養(yǎng)三老、五更〔一〕。于是士效禮樂,三雍儀制備矣。詔曰:“五更桓榮以尚書教朕,十有余年。周頌曰‘視我顯德〔二〕。 ’又曰‘無德不報’。其賜榮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五千戶〔三〕。”榮病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上憫傷之,臨幸其家,入巷下車,擁經(jīng)趨進,躬自撫循,賜以床帳衣 服。于是諸侯、大夫問疾者,皆拜于床下。及終,贈賜甚厚,上親變服臨送,賜冢塋。
〔一〕 馮班曰:“上幸辟雍,初行養(yǎng)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顏師古曰:‘選三公老者為三老,卿大夫中老者為五更。’禮記鄭玄注:皆年老更 事致仕者也。名三五者,象三辰五星。又謂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按東觀記曰:“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學明,以二千石祿養(yǎng)終身?!惫侨险撸佌f恐非。鄭 說近是。
〔二〕 出詩周頌敬之章。十三經(jīng)注疏本毛詩“視”作“示”,“德”下有“行”字。
〔三〕 范書亦作“五千戶”,而東觀記作“五百戶”。沈欽韓曰:“東觀記作五百戶為是。”沈說是。
初,榮為太常,上幸其府,令榮東面坐〔一〕,設(shè)幾杖之禮。而百官能通經(jīng)義者及榮門下生數(shù)百人,上親自下說。時有問難者,上謙而不答,曰:“太師在是也?!惫┵n畢,悉以饌賜。
〔一〕 楊樹達曰:“說苑君道篇,載郭隗說燕昭王,謂‘東面求臣,則廝役之材至;南面聽朝,則人臣之材至;西面等禮相亢,則朋友之材至;北面求臣, 則師傅之材至’。知戰(zhàn)國以來,習俗以東面為最尊,南面、西面次之,北面最下。新序記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觀楚之寶器,昭奚恤為壇,使客東面,自居西面之壇, 此先東后西也。鴻門之宴,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項王自尊,亞父次之,置沛公于卑坐也。項羽置王陵母軍中,陵使至,東向坐陵母,尊陵母 也。周勃東向坐責諸生;田蚡自坐東向,皆自居尊位也?!贝苏f甚是。明帝令榮東面坐,將以尊位寵禮榮也。
榮字春卿,沛國〔龍〕亢人〔一〕。少給事郡縣長,師事九江朱文〔二〕。家貧,常賃自供,晝夜誦讀,無懈怠,十五年不歸家,京師以此稱之?!参摹?(父)卒〔三〕,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因留教授,徒眾數(shù)百人。王莽末,天下擾攘,兵革之間,窮厄絕糧。然抱持經(jīng)書,與諸生逃匿山谷,講授不輟。建武中, 大司徒辟榮〔四〕,年已六十余矣。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續(xù)漢郡國志補。
〔二〕 漢書儒林傳、范書桓榮傳均作“朱普,字公文”?;輻澰唬骸皷|觀記曰:‘榮事九江朱文?!募雌兆?,見經(jīng)典序錄?!庇衷唬骸扒皶唬含樞胺盔P 字士元,九江太守。谷梁春秋有房氏之學。傳曰‘房元’者,蓋舉其字,猶朱普字公文,東觀記稱朱文是也?!比唤癖緰|觀記作“朱文剛”,與諸書均異。未詳所 是。
〔三〕 文父形近而訛,榮赴九江奔喪,必指朱文,非其父也,故正之。
〔四〕 洪亮吉曰:“時大司徒戴涉?!?
時虎賁中郎將豫章何湯〔一〕,榮門下生也,以選授皇太子經(jīng)。世祖問湯何所師,對曰:“桓榮?!笔雷婕凑贅s,令說尚書,善其說。拜郎,賜錢十萬。 入授皇太子,甚見尊重。每朝會,世祖輒令榮于公卿前說,因問長安時舊事。世祖曰:“得卿幾晚,善博士也。” 榮叩頭曰:“臣經(jīng)學淺薄,不如同門生揚州從事皋弘〔二〕、郎中彭〔閎〕(閔)〔三〕。”世祖曰:“愈,汝諧〔四〕。 ”因除榮為博士。榮謙恭有蘊籍,每論難于前,常持禮讓,以義理相喻,不茍以言辭取勝,儒者以此高之。
〔一〕 范書桓榮傳注引謝承書曰: “何湯字仲弓,豫章南昌人也。榮門徒常四百余人湯為高第,以才明知名。榮年四十,無子,湯乃去榮妻,為更娶,生三子,榮甚重之。后拜郎中,守開陽門候。上 微行夜還,湯閉門不納,更從中東門入。明旦,召詣大官賜食,諸門候皆奪俸。建武十六年夏旱,公卿皆暴露請雨,洛陽令著車蓋出門,湯將衛(wèi)士鉤令車收案。有詔 免令官,拜湯虎賁中郎將。上嘗嘆曰:‘糾糾武夫,公侯干城,何湯之謂也?!瘻悦鹘?jīng),當授太子,推薦榮,榮拜五更,封關(guān)內(nèi)侯。榮嘗言曰:‘此皆何仲弓之力 也?!?
〔二〕 范書桓榮傳注引謝承書曰: “皋弘字奉卿,吳郡人也。家代為冠族。少有英才,與桓榮相善,子徽至司徒長史。”
〔三〕 據(jù)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改。
〔四〕 范書作“俞,往,女諧?!?注曰:“俞,然也。然其所舉,敕令往,言汝能和諧此官?!卑从嵬ㄓ?,女通汝,袁紀恐脫“往”字。
少子郁,字仲恩,傳父業(yè),以任為郎。榮卒,郁當襲爵,上書讓孤兄子,上不許。遷侍中,上以郁先師子,有禮讓,甚親厚焉,常居中論經(jīng),問以政事。
甲子,幸長安,祠陵廟。遣使者祠蕭何、霍光。車駕過,軾墓所〔一〕,賜二千石、令、長已下各有差。
〔一〕 李賢曰:“式,敬也。禮記曰:行過墓必式。”
十月,護羌校尉竇林有罪,下獄死。
三年(庚申、六〇)
春二月,太尉趙喜、司徒李欣坐事免。左馮翊郭丹為司徒,南陽太守虞延為太尉。
延,陳留東昏人。初為細陽令,信行于民。棄官還家,太守傅宗聞其名〔一〕,署功曹。宗輿服出入,擬于王侯。延每常進諫曰:“
晏 嬰相齊,裘不補〔二〕;公儀相魯,拔園葵,去織婦〔三〕。夫以約失之者,鮮矣!”宗勃然不悅曰:“ 昔者諸侯,今之二千石也。延以陪臣喻諸侯,豈其謂也!”延以不合意,退去。宗后果以奢麗得罪,臨當伏刑,世祖使小黃門往視之,宗乃仰天嘆曰:“恨不用功曹 虞延之諫!”后車駕過外黃〔四〕,詔問陳留太守:“ 寧有功曹虞延邪?”太守對曰:“今為南部督郵?!蹦艘?,問諫前太守時事,延具以狀對。詔問延外黃園陵、寢殿、祭器、俎豆,悉曉其禮。由是遂見謝焉 〔五〕,賜錢百萬,郡中聞之,易視聽。
〔一〕 范書虞延傳作“富宗”。
〔二〕 禮記檀弓下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
〔三〕 史記循吏傳曰:“公儀休為魯相,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nóng)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 ’?”
〔四〕 范書虞延傳作“小黃”,東觀記亦然。而類聚卷八八引謝承書,與袁紀同。外黃、小黃同屬陳留郡,而續(xù)漢志注引漢舊儀曰:“
高祖母起兵時死縣北,為作陵廟于小黃?!惫馕鋯栄痈叩勰刚鸯`后園陵事,則作“小黃” 是。則謝袁二書誤,下同。
〔五〕 謝,拜賜也。
辟司徒府〔一〕,遷洛陽令。是時陰皇后家客馬成嘗為奸宄,延收系之。陰將軍書請之〔二〕,前后不絕。延得一書,輒加笞二百。陰氏知延必殺之,乃 言于世祖,以延多所枉濫。世祖親臨御道,敕延出獄中囚。其已論者居東,罪未決者居西。成自以罪已決,欲起就東,延前擊其頭曰:“此民之蠹也,久依城社,不 畏煙燒〔三〕。今方考實,奸未窮盡。”成大呼稱冤,戟郎以戟承延頸,叱使置之。世祖知延不移,因謂成曰:“ 汝犯法,身自取之,何以為冤!”后數(shù)日,遂伏誅。
〔一〕 司徒者,玉況也。玉音肅。
〔二〕 陰氏無任將軍者,范書作“ 陰氏”,袁紀下文亦同,此作“將軍”,誤。
〔三〕 晏子春秋曰:“景公問晏子治國何患,對曰:‘社鼠者,不可熏,不可灌,君之左右,出賣寒熱,入則比周,此之謂社鼠也?!庇謶?yīng)璩詩曰:“城狐不可掘?!毖杂蚝謮某菈?。所謂城狐社鼠,皆喻指依仗權(quán)勢而為非作歹者,因有主人保護,無人敢于懲治,難以鏟除。
上即位,遷南陽太守。新野功曹鄧衍以外戚小侯得朝會〔一〕,趨過殿庭,姿容甚麗。上顧謂左右曰: “朕之儀容,豈能若此!”左右曰:“陛下天子,此凡人,何足比焉。”雖然,上心好之,特賜輿馬、衣服。南陽計吏歸,具白延。延知衍行不配容,積三年而不 用。于是上乃敕衍令稱南陽功曹詣闕,拜郎中。后為玄武司馬,不為父行服。上聞之,慨然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虞延之言,信哉!”衍慚懼,遂退位。上益 奇延。
〔一〕 鄧衍,東觀記作“鄧寅”。
甲子,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一〕。
〔一〕 范書明帝紀,此事乃因立皇后馬氏、立皇太子炟而行。袁紀系于二年二月,非,詳見前注。疑袁紀錯簡,立皇后、太子事,及馬后事跡,均當置于此。
夏四月辛酉,立皇子建為千乘王,當為廣平王〔一〕。
〔一〕 范書“當”作“羨”。
秋八月,有司議世祖廟樂。東平王倉議曰〔一〕:“漢制舊典,宗廟各奏其樂,不必相襲,以明其德也。高帝受命龍興,誅暴秦,天下各得其所,作武德 之舞。孝文皇帝躬行節(jié)儉,澤施四海,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興,撥亂反正,登封告成,功德巍巍。夫歌所以詠德,舞所以象功,廟樂宜曰‘大武之舞’。” 徙之。
〔一〕 倉即蒼,詩黍離“悠悠蒼天 ”,傳曰:“蒼本亦作倉?!?
初起北宮。尚書仆射鐘離意諫曰:“陛下以天旱不雨,每自刻責,避正殿,損常膳,而天猶不雨,豈舉動失所,而政違天心者邪?昔湯遇旱,以六事自責 曰: ‘政不節(jié)邪?使民疾邪?宮室營邪?女謁盛邪?苞苴行邪?讒夫昌邪?’〔一〕今百姓須雨而天久旱,竊以為北宮大作,是宮室營,政不節(jié)之類也。自古已來,非患 宮室小,但患民之不安。詩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捕逞跃枷酀?,上下同憂也。今天下疲弊,衣食不充,可謂憂矣。食祿于朝,備在近列,敢不以聞。 ”
〔一〕 王應(yīng)麟困學紀聞曰:“鐘離意謂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本于荀子?!卑窜髯哟舐云唬骸皽刀\曰:‘政不節(jié)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賄賂也。
〔二〕 出小雅大田之章。
時詔賜降胡子縑。尚書〔案〕(素)事〔一〕,誤以十為百,上大怒,詔郎欲鞭之〔二〕。意曰:“過誤者,人所有也。若以懈慢為罪,臣居大官,皆在 臣,臣請先受坐?!苯庖戮蛽?。上意解,皆原之。上性急,好以小察為明,公卿大臣數(shù)被誣毀,尚書近臣尤甚。由是朝廷悚栗,事為多茍且,以避誅責。意獨犯顏論 事,數(shù)封還詔書。群臣獲怒者,輒救請之。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
〔二〕 郎原作“即”,亦據(jù)東觀記、范書逕改。
意薦彭城劉平,征為議郎,上數(shù)引見,遷侍中、宗正。平薦舉承宮、郇恁,皆名士也。以老病乞骸骨,歸鄉(xiāng)里。
平字公子,始以孝行稱。為郡吏,守災丘長,政教大行。每屬縣賊,輒令平守之,所至皆治。更始時,天下亂,平弟仲為賊所害,平抱仲女,棄己子而 走。母欲還取之,平曰:“力不能兩全,仲不可以絕類也〔一〕?!彼烊?,不顧。平嘗出,為母求食。賊得平,將食之,平叩頭涕泣曰:“今旦為老母采莒〔二〕, 母饑,待平為命,愿得反食母而還就死?!辟\見其至誠,哀而遣之。平還,既食母,即白曰:“屬與賊期,義不可欺?!彼鞆瓦€。賊皆大驚,相謂曰:“常聞烈士, 今乃見之矣。吾不忍食子!”建武初,平狄將軍龐萌反,攻太守孫萌。平為主簿,冒白刃伏萌上,身被匕創(chuàng),嗥泣曰:“愿以身代明府。”賊乃相顧曰:“義士也, 勿殺。 ”遂解去。萌絕而復蘇,因涕泣相抱。后數(shù)日,萌竟死。后太守嘉其節(jié)義,舉孝廉,為全椒長。使掾、吏、卒五日一來治所,余日令各就農(nóng)桑,官閑事簡,民人懷 感,盜賊屏息,資賦增益,為諸邑最。刺史、太守行部獄,無囚徒,民各自以得職,不知所問。
〔一〕 絕類,謂胤嗣絕滅也。
〔二〕 范書“莒”作“菜”,黃本作“苕”。
沛人趙孝,亦以義行,獲寵。孝字長平。初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賊所得,孝聞之,則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辟\大驚,不忍 食,兩放之,謂曰:“歸持米糧來?!毙⒉荒艿?,即復往,愿就烹。賊義之,不害。建武初,天下新定,民皆乏食。孝每炊待熟,輒使禮夫婦出有所役,自在后與妻 共疏菜食。及禮還,告以食,而以糧飯食之。如此者久,禮心怪之,微察,悵恨獨然,遂不肯復出。兄弟怡怡,鄉(xiāng)黨服其義。州郡召,進退必以禮。天子素聞其行, 詔拜為諫議大夫、長樂衛(wèi)尉。后復征弟為御史中丞。禮亦以恭謙,有禮讓。上嘉孝兄弟篤行,欲寵異之,率常十日,使禮至衛(wèi)尉府,太官供食,令其相對盡歡,其見 優(yōu)若此。數(shù)年,禮卒,贈賻甚厚,令孝以長樂衛(wèi)尉從官屬送喪,葬于家。
壬申〔一〕,日有食之。是時刑法嚴峻,人懷憂懼,因是變也。
〔一〕 晦日也。疑袁紀脫“晦”字。
鐘離意上疏曰:“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經(jīng)術(shù),敬畏天地之禮,勞恤黎元之恩。然而天氣未和,日月不明,水泉涌溢,漂殺人民。咎在群臣不能宣化理職, 人懷恐急。故百官不親,吏民不和,至于骨肉相殘,以逆和氣,雖加殺罰,猶不能止。故百姓可以德勝,不可以刑服。愿陛下緩刑罰,順時氣,以調(diào)陰陽,垂之無 極?!?上雖不能用,然知其忠直,故不得久留中。出為魯國相,為治存大體,不求細過,百姓愛之。將終遺言,上書陳刑法太峻,宜少寬假。上感其言,賜錢二十萬。意之 出也,遂就北宮。及德陽殿成,會百官,上曰:“鐘離尚書在,不得成此殿也?!?
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人。少為督郵,亭長有受民酒禮者,府下記案治。意答曰:“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惨弧场髡荆?近及遠。今宜明府內(nèi)以及諸外,且闕略遠縣細微事。”太守甚賢之,遂任以屬縣事。會稽大疾疫,死者以萬數(shù),獨身自隱視,經(jīng)給醫(yī)藥,全濟者甚多。辟司徒府 〔二〕,為(耿憲)堂邑令〔三〕,視民如子,百姓懷之。邑民防廣,遺腹子也,為父報讎,系獄。其母病死,廣哭泣,不飲食。意憐傷之,解遣廣歸家,使得殯 斂。丞掾皆以為不可,意曰:“自令,罪非丞掾也?!睆V殮母訖,即還入獄,意以狀聞,竟得以減死論。
〔一〕 出大雅思齊章。箋云:“寡妻,寡有之妻,言賢也。御,治也。文王以禮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以此又能為政,治于家邦也?!?
〔二〕 司徒者,侯霸也。
〔三〕 “耿憲”為衍文,故刪。或系“取慮”之誤,屬下邳國。
冬十月,有事于世祖廟,初獻大武之舞,改太樂〔曰予〕〔一〕。
〔一〕 黃本“曰予”作“曰宜”。蔣氏字句異同考以為“恐有闕文”,故闕而不刊。按范書明帝紀作“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為大予樂”。注曰: “尚書琁機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故據(jù)琁機鈐改之。漢官儀曰:‘大予樂令一人,秩六百石?!?”又東觀記曰:“
其改郊廟樂曰大予樂,樂官曰大予樂官,以應(yīng)圖讖?!眲t黃本作“宜”,誤。今據(jù)琁機鈐讖文“予”以正之。大,太也,乃虛稱。前既言“太樂 ”,故袁紀省之,今亦不復補入。
袁宏曰:樂之為用,有自來矣。大章、簫韶于唐虞〔一〕,韶濩、大武于殷周〔二〕,所以殷薦上帝,饗祀宗廟,陳之朝廷,以穆人倫,古之道也。 末世制作,不達音聲之本,感物乖化,失序乎情性之宜。故雖鐘鼓不足以動天地,金石不足以感人神。因輕音聲之用,以忽感導之方,豈不惑乎?
〔一〕 大章,堯樂名,言堯德章明也。簫韶,舜樂名,言舜能繼紹堯之德,一作大韶。皆傳說中之樂舞名,今已不可考。
〔二〕 韶濩,商湯樂名,以其能紹繼禹也,亦作大濩。大武,周武王樂名,以武王伐紂,言其德成武功。
善乎!嵇生之言音聲曰〔一〕:古之王者,承天理〔物〕,〔二〕必崇簡易之數(shù),仰無為之理〔三〕。君靜于上,臣順于下,大化潛通,天下交泰 〔四〕。群臣安逸〔五〕,自求多福,默然化道,〔六〕懷忠抱義,而不覺其所以然也〔七〕。和心足于內(nèi),則美言發(fā)于外〔八〕。故歌以敘志,舞以宣情,然后文 之以采章,昭之以風雅,播之以八音,感之以太和,導其神氣,養(yǎng)而就之,迎其悅情,致而明之,使心與理相順,言與聲相應(yīng)〔九〕,合乎會通,以濟其美。故凱樂 之情,見于金石,含弘光大,顯于音聲也。若此以往,則萬國同風,芳榮齊茂,馥如秋蘭,不期而信。大道之隆,莫盛于茲,太平之業(yè),莫顯于此,故曰“移風易 俗,莫善于樂”〔十〕。然樂之為體,以心為主。故無聲之樂,民之父母也。
〔一〕 嵇生之言音聲,指嵇康所著之聲無哀樂論。
〔二〕 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三〕 聲無哀樂論“仰”作“御” 。
〔四〕 “下”蓋指“地”。
〔五〕 聲無哀樂論“臣”作“生” 。
〔六〕 聲無哀樂論“化”作“從” 。
〔七〕 “也”原作“蓋”,屬下句。據(jù)黃本及聲無哀樂論逕改。
〔八〕 聲無哀樂論“美言”作“和氣”。
〔九〕 聲無哀樂論“言”作“氣” 。
〔十〕 乃孝經(jīng)廣要道之章載孔子之語。注曰:“風俗移易,先入樂聲,變隨人心,正由君德,正之與變,因樂而彰,故曰莫善于樂?!?
夫音聲和,此人情所不能已者也。是以古人知情不可放,故抑其所通〔一〕;知欲不可絕,故因以致殺〔二〕。故為可奉之禮,制可遵之聲也 〔三〕??诓槐M味,耳不極音〔四〕,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五〕,為之檢則,使遠近同風,〔用〕而不竭〔六〕,亦所以結(jié)忠信,著不遷也。故 鄉(xiāng)教庠序,革不修之〔七〕,使絲竹與俎豆并存,羽旄與揖讓俱用,正言與和聲同發(fā)。使將聽是聲也,必聞此言;將觀是容也,必崇其禮。猶賓主升降,然后酬行 焉。于是言語之節(jié),音聲之度,揖讓之宜〔八〕,動止之致,進退相須,共為一體。君臣用之于朝,士庶用之于家,少而習之,長而不怠,心安志固,從善日遷,此 先王用樂之意也。故朝宴聘享,嘉樂必存。是以國史采風俗之盛衰,寄之樂工,宣之以管弦,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九〕,此〔又〕先王用樂之意也 〔十〕。
〔一〕 聲無哀樂論“通”作“遁” 。
〔二〕 聲無哀樂論此句作“故自以為致”。
〔三〕 聲無哀樂論“遵”作“導” ,“聲”作“樂”。
〔四〕 聲無哀樂論“耳”作“樂” 。
〔五〕 均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六〕 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七〕 聲無哀樂論此四字作“亦隨之”,且上句“教”作“?!?,“序”作“塾”。
〔八〕 聲無哀樂論“宜”作“儀” 。
〔九〕 出毛詩周南關(guān)雎序。
〔十〕 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上與皇太(子)后幸南陽章陵〔一〕,周觀舊廬,召見陰、鄧故人,賞賜各有差。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刪。
四年(辛酉、六一)
春二月辛亥,上親耕于藉田。
將獵河內(nèi),驃騎將軍、王蒼諫曰:“臣聞盛春,農(nóng)事始興,于時令,不聚民興 功〔一〕。傳曰:‘田獵不宿,食飲不享,出入不節(jié),則木不曲直?!捕炒耸Т毫罟室病3贾囻{至約省,所過吏民諷誦甘棠之德〔三〕,雖然,動之不以禮, 非示四方規(guī)準也。陛下因行田野,見稼穡,經(jīng)覽河山,消遙駐留,弭節(jié)周旋〔四〕。至秋冬,乃振威靈,整法駕,備周衛(wèi),設(shè)羽旄,詩云:‘抑抑威儀,惟民之隅 ’?!瓷魍x,惟民之則 ’〔五〕。不勝至心,謹手書陳愚?!鄙蠌闹?。
〔一〕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毋聚大眾,毋置城郭?!眰髟唬骸盀榉赁r(nóng)之始?!庇种俅褐略唬骸拔阕鞔笫拢苑赁r(nóng)之事。”傳曰:“大事,兵役之屬。”
〔二〕 李賢曰:出尚書五行傳。又鄭注曰:“木性或曲或直,人所用為器者也。無故生不暢茂,多有折槁,是為不曲直也?!?
〔三〕 甘棠之意,詳見卷一“詩人之思邵公也”注。
〔四〕 前書音義曰:“弭節(jié),猶案節(jié)也,言不盡意馳驅(qū)也?!?
〔五〕 均出詩大雅抑章。其“惟民之隅”之“民”字作“德”。箋云:“人密審于威儀抑抑然,是其德必嚴正也。古之賢者,道行心平,可外古而知內(nèi),如宮室之制,內(nèi)有繩直,則外有廉隅?!庇止{云:“則,法也。”
秋九月戊寅,千乘王建薨。
隴西太守鄧融下獄死。初,融在職不稱,功曹廉范知其必獲罪,乃謝病去,融甚望之。范改姓名,求為廷尉卒。無何,融果征下獄。范衛(wèi)侍有異于常,融 不意是范也,怪而問之曰:“卿何類我功曹?”范曰:“君誤耳,非是也?!比诩膊?,及死,范養(yǎng)視舊篤,終不自言。身自將車送葬至南陽,葬畢而去。
范字叔度,杜陵人。祖父丹,王莽時為大司馬。范父遭亂,客死于蜀。范與母流離西州。天下定,乃歸鄉(xiāng)里。范年十五,辭母入蜀,迎父喪,母憐其小, 謂曰:“汝家惟汝一身,遭世亂,恐滅絕,不得奉宗祀。今僅得全,奈何復棄我遠去?”范固自請,母不能止,遂與客俱西入蜀。蜀郡太守張穆,丹之故吏也,聞范 迎喪,遣吏資車馬、布帛送范,范還不受。自〔與〕客步負喪〔一〕,經(jīng)涉涂險,至葭萌,下喪載船。船觸石,破沒,范持骸骨,人前接范,不動,遂沒石間。眾傷 其義,相與共鉤,求一日乃得,共抱懸,良久乃蘇。穆聞之大驚,復馳遣〔吏〕將前資追與范〔二〕,范曰:“前后相違,范所不行也?!彼燹o不受。歸葬行服,關(guān) 中高其行。
〔一〕 據(jù)陳澧校補。
〔二〕 范書“遣”下有“使”字,據(jù)袁紀前文,當補“吏”字,文意始備。
袁宏曰:古之人明救恤之義,開取與之分,所以周急拯難,通乎人之否泰也。廉范厲然獨行,以任所重,其身殆亡,而親柩幾喪,非全通之道也。
范既歸,事博士薛漢〔一〕。初,范家之入蜀,以良田百余頃屬故吏毛仲。范歸,仲子叔奉仲遺命,以田歸范。范以物無常主,在人即有,悉推田與之。 辟公府據(jù),會薛漢坐楚事誅,故人門生莫敢哭視,范獨往收之。吏以聞,帝大怒,召入,詰責范曰:“楚王無道,狡亂天下。范,公府據(jù),不與朝廷同心,而反收斂 罪人,何邪?”范叩頭曰:“臣無狀,以謂漢等皆已伏誅,故不勝師資弟子之情〔二〕,當萬死?!鄙吓越?。問范:“為廉頗后邪?”范對曰:“臣本趙人廉頗之 后,大父丹為王莽大司馬。”上乃曰:“怪范能若此!”因釋之。
〔一〕 薛漢字公子,淮陽人。世習韓詩,漢尤善說災異讖緯,教授常數(shù)百人。建武初為博士,受詔校定圖讖。永平中,為千乘太守,政有異跡。后坐楚事下獄死。事見范書儒林傳。
〔二〕 老子道經(jīng)二十七章曰:“善人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為善人之資?!?
舉茂才,為溫令。數(shù)月,遷云中太守。會胡虜反。故事,虜人入塞過五千人,移書旁郡,救至乃出。范聞警,即自以精兵赴之,虜盛,漢兵不能敵。范乃 令軍士皆持炬,晨奔虜軍,大炬如星,虜見之驚走,追擊,大破之。自此后,虜震怖,不敢犯云中。累遷武〔威、武都〕(侯)、蜀郡太守〔一〕,所在有名跡。蜀 郡好文辯,喜相長短,范以寬厚化下,人民懷之。坐事免歸家,多散財物,以賑宗族。與洛陽亭長慶鴻為刎頸之交,時人稱曰:“前有管鮑,后有慶廉?!兵櫣僦连?邪太守,所在有異跡。
〔一〕 廉范無封侯事,袁紀作“武侯”必有誤。范書本傳作“后頻歷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隨俗化導,各須治宜。建初中,遷蜀郡太守?!庇秩A嶠書曰:“廉范為武原太守,下車申明賞罰,誅鋤奸猾,表用良吏?!卑次湓瓕倥沓菄?,為一縣治,當稱令長,華書誤。今據(jù)范書改補。
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馮魴免。
丹字少卿,南陽穣人。少事淮陽公孫昌,西入關(guān),棄符嘆曰:“
不乘傳車,終不出關(guān)?!笔菚r昌為王莽講學大夫,門下生甚眾,而昌獨禮異丹 〔一〕。由是嚴尤、王尋更辟請,皆不就。莽亦征之,逃避十余年。而更始立,征丹為諫議大夫,持節(jié)出關(guān),安集南陽。初,世祖即位,諸將悉降,受爵邑,丹獨城 守不下。乃裹節(jié)荷擔,經(jīng)歷險阻,謁更始妻子,還其節(jié)傳,然后歸田里。后舉高第,稍遷并州牧、左馮翊,皆有稱績。及在相位,清廉公正,與侯霸、杜林相善,亦 齊名跡。
〔一〕 太平御覽卷七〇九引東觀記曰:“郭丹師事公孫昌,敬重,常持蒲編席,人異之。 ”聚珍本末句作“常待重編席顯異之”。
十二月,陵鄉(xiāng)侯梁松下獄死。松有才能,明習漢家故事,以遷尚舞陰公主,為虎賁中郎將。世祖時貴幸用事。上即位,遷太仆卿。數(shù)為私書,請讬郡縣,事發(fā)覺,免官。由是怨望,下獄誅。
安豐侯竇融薨。融子穆尚內(nèi)黃公主,而顯親侯〔友〕(及)子固尚沮陽公主〔一〕,穆長子勛尚東海恭王女〔比〕(北)陽公主〔二〕。穆為城門校尉, 固為中郎將,監(jiān)羽林,融從兄子林為護羌校尉。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奴婢千余人,于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融年老, 子孫放縱,多不法度。帝不能容,數(shù)下詔,比以竇嬰、田蚡故事〔三〕。融惶懼,乞骸骨,上賜牛酒,策罷。穆以國在安豐,欲以六安侯歸〔四〕,遂假作故六安王 國,矯稱長公主家,上書自言〔五〕。帝大怒,乃盡免穆等官,諸竇為郎吏者,皆遣歸故郡,留融京師。會融病薨,謚曰戴侯。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又東觀記亦作“沮陽公主”,而范書皇后紀、竇融傳均作“涅陽公主”?;輻澰唬骸盎屎蠹o、本傳是也。”
〔二〕 比北形近而訛。范書東海恭王彊傳作“比陽公主”,竇融傳作“沘陽公主”。柳從辰曰:“比讀作沘。”袁紀卷十一正作“沘”。此作“ 北”,必為“比”之誤,故正之。
〔三〕 竇嬰,孝文后從兄子。田蚡,孝景后同母弟。俱為外戚,名顯于朝。武帝在位,嬰、蚡爭權(quán)交惡,蚡構(gòu)成嬰罪,嬰棄市。不久,蚡亦驚懼死。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四〕 “六安侯”原誤作“安六侯 ”,逕改。
〔五〕 范書竇融傳曰:“穆等遂交通輕薄,屬讬郡縣,干亂政事。以封在安豐,欲令姻戚悉據(jù)故六安國,遂矯稱陰太后詔,令六安侯劉盱去婦,因以女妻之。五年,盱婦家上書言狀,帝大怒,乃盡免穆官?!迸c袁紀異。
穆居大第,富于財,天子使謁者監(jiān)護其家,欲以全之。居數(shù)年,穆父子自以失勢,出怨言,使者奏焉,乃遣歸故郡。坐賂遺小吏,為郡所考,穆及勛皆死獄中。詔融夫人與一孫還洛陽。固有才能,世祖時貴顯用事,及穆得罪,固亦廢于家。
東平王蒼以輔政久,固請歸藩。
五年(壬戌、六二)
春二月,詔曰:“東平王比上書,愿歸藩,上將軍印綬,謙讓日聞,至誠懇惻。蓋‘君子成人之美’〔一〕,今其聽焉。以 驃騎長史為東平王太傅,掾吏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家郎,勿上將軍印綬?!鄙n體貌長大,進止有禮,好古多聞,儒雅有識度。上嘗問蒼:“在家何者最為樂?”對: “為善最樂?!鄙相祰@之。
〔一〕 見論語顏淵篇。
冬十一月,上幸鄴。
六年(癸亥、六三)
春正月,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瑯邪王、中山王、東海王來朝〔一〕。
〔一〕 范書明帝紀無“濟南王”,而別有趙王、北海王、齊王。
廬江獲寶鼎〔一〕,納于太廟。
〔一〕 東觀記曰“出王雒山”。
冬十一月〔一〕,行幸魯,祠東海恭王。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瑯邪王皆會于魯。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月”。
十二月,還過陽城,遣使者祠中岳。
太尉虞延為司徒〔一〕。延立朝正色,多所匡弼。陰氏憾延,欲毀傷之,使人告延與楚王英謀反〔二〕,延以英帝親,以為不然,不受其言。后英事發(fā)覺,上切讓之。
〔一〕 范書作“八年,代范遷為司徒”。
〔二〕 范書作“使人私以楚謀告延 ”。疑此“與”字為衍文。
七年(甲子、六四)
春正月癸酉〔一〕,皇太后陰氏崩。
〔一〕 正月甲申朔,無癸酉。范書作“癸卯”,是。
二月庚申,葬光烈陰皇后。
征東海相宋均為尚書令。嘗有疑事,上大怒,召尚書郎執(zhí)之。諸尚書皆叩頭謝,均獨正色曰:“夫忠臣守正,敢有二心?均雖死,不易!”上聞而善之, 即舍之。遷司隸校尉、河〔內(nèi)〕(南)太守〔一〕,政化大行,每疾,百姓耆老皆為禱請,旦夕至府,問訊起居。天子方欲以為相,會有痼疾。上召入,自視其疾。 均見上,流涕謝曰:“天罰有罪,所苦浸篤,不復奉望帷幄?!鄙仙鮽?,賜錢三十萬,卒于家。
〔一〕 據(jù)范書改。
初,上好用能吏,卒多暴虐殘刻,終皆毀敗。均罷朝,相與言曰:“今選舉不得幽隱側(cè)陋,但得見長吏耳。太始初〔一〕,京兆則趙廣漢、尹翁歸、蕭望 之,丞相則魏相、黃霸,此數(shù)公者,治皆致平。今二千石殊無比,國家喜文法吏,以定止奸也。然文吏習為欺謾,而廉吏清在一己,無益百姓流亡,盜賊所由而作 也。均自欲叩頭爭之,時未可改也,久將自苦之,乃可言耳。 ”未及言,遷為司隸校尉。后上聞其言,追而悲之。
〔一〕 太始,武帝時年號,乃自公元前九十六年起,至前九十三年止。
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初為上蔡長,誅鋤豪右,奸猾震栗。府下禁民葬不得過制,均不行,督郵以讓縣。均曰:“夫送終逾制,過之厚也。國有不義之 民,而罰其過禮者,恐非政治之先?!边w九江太守,五日一聽事,悉省掾吏,閉督郵府內(nèi),令與諸曹分休,屬縣無事,百姓安業(yè)〔一〕。九江多虎,數(shù)傷民。先時常 募吏民設(shè)檻?zhàn)D捕之,均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淵,物性之所讬也。江淮之間有猛獸,猶江北之有雞豚也。今數(shù)為民害,咎在貪殘居職使然也,而令吏捕虎,非憂 民之本也。今務(wù)退貪殘,進忠良,去窞餌,勿復課?!逼浜竺駛餮曰⒔匀?,東渡江。
〔一〕 胡三省曰:“郡有五部督郵,監(jiān)屬縣。閉之府內(nèi)者,恐以司察為功能,侵擾屬縣,適以多事故也。”
北海王薨,謚曰靜王。
后漢孝明皇帝紀下卷第十
八年(乙丑、六五)
冬十一月丙子〔一〕,上臨辟雍。詔天下死罪贖各有差。
〔一〕 十一月癸卯朔,無丙子。范書作“十月”,是。
壬寅〔一〕,日有蝕之。詔群臣上封事,言得失。
〔一〕 范書作“十月壬寅晦”,是。
是時北單于外求和親,而數(shù)為邊害,上使越騎司馬鄭眾使匈奴。單于欲令眾拜,眾不為之屈;單于圍守眾,欲脅服之,眾拔刃以自誓,單于恐,乃止。乃發(fā)使隨眾還漢。朝議復使眾報之,眾疏諫曰:“
臣 伏料北單于所欲致漢使者,欲以離南單于,令西域諸國耳,故汲汲于致漢使。使既到,偃蹇自若。臣愚以為于今宜且勿答。南單于本來歸義者,望呼韓邪之助,故歸 心不二。烏桓慕化,并力保蕃。今聞北單于不屈,漢復通史不止,恐南單于必懷疑,而烏桓亦有二心。單于久居漢地,具知形勢,萬分離析,規(guī)為邊害,其憂不輕。 今幸有渡遼之眾〔一〕,揚威北垂,雖勿答,不敢為害?!鄙喜粡亩淝脖?。眾又上言:“臣前使匈奴,與單于不和,而今復往,恐其必取勝于臣,臣誠不忍持大漢 節(jié)信,對旃裘跪拜,令以益匈奴之名,損大漢之強?!痹t不聽。眾既西,道路間連續(xù)上書固爭,上大怒,追還,系廷尉獄,會赦,歸家。其后帝見匈奴使來者,問眾 使時與單于爭禮狀,皆言匈奴中傳以為眾壯勇,往時蘇武不能過也。上乃復召眾為軍司馬,稍遷大司農(nóng)。
〔一〕 本年初置度遼將軍,以中郎將吳常行此職,屯五原之曼柏。通鑒作“吳棠”。
九年(丙寅、六六)
夏四月,詔以公田賜貧民各有差,長吏居職三年尤異者與計偕。〔一〕
〔一〕 馮班曰:“計者,上計簿使也。偕,俱也。與上計使者偕來也?!卑捶稌鞯奂o“ 尤異者”下有“各一人”三字,并曰:“及尤不政理者,亦以聞?!庇元勆茟蛺?。
封皇子恭為靈壽王,黨為重喜王〔一〕。
〔一〕 均為美號,并無國邑。
十年(丁卯、六七)
春二月,廣陵王荊有罪自殺。
荊,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初封山陽王。世祖崩,荊與東海王彊書,勸 彊起兵,彊恐懼,封上其書。天子秘其事,徙荊為廣陵王。荊謂相工曰:“吾貌類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 相者告吏,荊自系獄。上復不忍考訊,詔曰:“荊數(shù)年之間,大罪二矣,其赦荊罪,不得臣其吏民?!鼻G猶不悛,使巫祝詛上。上使長水校尉樊倏、任隗雜治荊獄, 奏荊大惡當誅。上怒曰:“諸卿以我弟故,敢請誅之,即我子,卿等豈敢邪?”倏曰:“天下高皇帝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誅之’ ?!惨弧呈且灾芄D弟〔二〕,季友鴆兄〔三〕。臣等以荊屬讬母弟,陛下留心,故復請之耳。如令陛下子,臣等專誅之矣?!鼻G自殺,上憐傷之,謚曰思王 〔四〕。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食荊故國,不得臣吏民。
〔一〕 莊公三十二年公羊傳之文。李賢曰:“將者,將為殺逆之事也?!?
〔二〕 襄公廿一年左傳曰:“管蔡為戮,周公右王?!庇终言暝唬骸爸芄珰⒐苁宥醪淌澹蜇M不愛?王室故也?!倍蓬A注曰“□,放也?!?
〔三〕 莊公三十二年左傳曰:“公疾,問后于叔牙。對曰:‘慶父材。’問于季友。對曰:‘臣以死奉般?!唬骸l(xiāng)者牙曰“慶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針巫氏,使針季酖之。”楊伯峻曰:“成季即季友,僖叔即叔牙。魯世家敘此更詳,可參閱?!?
〔四〕 謚法曰:“追悔前過曰思。 ”
倏字長魚,樊宏之子也。建武中,諸王爭招致賓客,好事者皆與之周旋。更遣人請倏,倏精義于學,一無所應(yīng)。及捕諸王客,倏不在其中,世祖以是器 之。永平初,與公卿雜定郊祀禮儀及五經(jīng)異義,立朝居正,多所匡諫,上亦敬重焉。倏弟鮪為其子賞求楚王英女敬鄉(xiāng)公主,倏止之曰:“建武時吾家并蒙榮寵,一宗 五侯〔一〕,時特進一言〔二〕,男可以尚主,女可以配王。但以臣子不當有外心,不宜與藩國婚姻,貴〔盛〕(戚)為宗族患〔三〕,故不為也。今爾有一子,奈 何棄于楚乎?”鮪不從,遂與楚婚〔四〕。是時倏卒,謚曰哀侯。倏病患困,猶不忘忠,悉條政不便于民者,未及言而薨。上遣小黃門張音問何遺言,音奏焉,上為 之流涕。以倏兩子郴、梵為郎?!茶蟆持斢谘孕小参濉常嗄晡磭L被奏劾。
〔一〕 樊宏壽張侯,宏弟丹射陽侯,宏兄子尋玄鄉(xiāng)侯,宏族兄忠更父侯,宏少子茂平望侯,是為五侯。
〔二〕 特進,指樊宏也。建武初,宏拜光祿大夫,位特進,次三公。
〔三〕 據(jù)黃本及范書改。
〔四〕 范書樊倏傳曰:“其后楚事發(fā)覺,帝追念倏謹恪,又聞其止鮪婚事,故其諸子得不坐焉。
〔五〕 據(jù)陳澧校補。
初倏與郎承宮友善,薦之于朝,拜博士,遷左(右)中郎將〔一〕,數(shù)納忠言,守正不希茍容,朝臣憚其節(jié),名聞于匈奴。單于遣使來貢,求見宮,詔敕 宮自整頓。宮對曰:“夷狄眩名,非識實也,聞臣虛稱,故欲見臣。臣丑陋貌寢,見臣必生輕賤臣,不如選長大有威容者示之?!睍r以大鴻臚魏應(yīng)示之〔二〕。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刪“右”字。
〔二〕 末句據(jù)黃本、南監(jiān)本逕補。
夏四月戊子,大赦天下。
閏月甲午,行幸南陽,祠章陵,祭于舊宅,作雅樂,奏鹿鳴〔一〕,天子親御塤篪〔二〕,以娛嘉賓。
〔一〕 詩小雅有鹿鳴之章,乃宴群臣嘉賓之詩歌。
〔二〕 周禮言塤乃小師所掌之樂器,注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编嵥巨r(nóng)曰:“ 塤,六孔?!睜栄裴寴吩唬骸按髩_謂之嘂?!弊⒃唬骸?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又說文曰:“塤為樂器,亦作塤也。塤謂聲濁而喧喧然,今雅樂部用也。”山西荊村曾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塤三件。其一幾成管狀,高七點八厘米,底徑三厘 米,只頂端有一吹孔。其二近似橢圓形,高五點四厘米,底寬二點八厘米,除頂孔外,中體尚有一孔。其三成不規(guī)則球狀,高四點三厘米,共三孔。文獻所言之塤, 乃古塤之改進型。又詩小雅何人斯曰:“仲氏吹篪。”注曰:“竹曰篪?!睜栄裴寴吩唬骸按篌^之沂?!弊⒃唬骸绑?,以竹為之,長一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 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釋名曰:“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也?!眲t篪乃竹樂器也。
十一年(戊寅、六八)
春正月,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中山王、瑯邪王、東海王來朝。
十二年(己巳、六九)
春正月,置永昌郡。
夏五月丙辰,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二斛。上以天下無事,俗頗奢靡,乃詔有司申舊章,整車服。
乙亥〔一〕,司空伏恭以老病罷。大司農(nóng)牟融為司空。是時天子勤于萬機,公卿數(shù)朝會,輒延坐論事。融明經(jīng)術(shù),善論議,朝廷皆服其能,天子數(shù)嗟嘆,以為良宰相。
〔一〕 范書作秋七月事。
融字子夏〔一〕,北海安丘人也。少以名德稱,舉茂才,為豐令,治有異跡。司徒范逡薦融忠正公方〔二〕,經(jīng)行純備,宜在本朝,并上其治狀。由是征入為司隸校尉,多所舉正,百僚敬憚之。數(shù)年,擢遷大鴻臚、大司農(nóng)。
〔一〕 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均作 “字子優(yōu)”,袁紀恐誤。
〔二〕 華嶠書、范書均作“范遷” ,與袁紀作“范逡”異。
十三年(庚午、七〇)
春二月,上耕于藉田,賜觀者食。有一諸生蒙首而言曰:“善哉,太公之遇文王也?!鄙鲜谷藞笾唬骸?生非太公,予亦非文王?!?
夏四月辛巳,幸滎陽,巡河渠,作水門,遂至太行,幸上黨。
冬十月甲辰晦〔一〕,日有食之。詔有司陳便宜,靡有所諱。刺史太守詳理冤獄,存恤鰥寡,勉思所蒞焉。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月壬辰晦”。標點本校記曰:“按是年十月甲辰朔,不得有‘ 壬辰’。續(xù)五行志作‘甲辰晦’亦非。今查是年九、十、十一等月皆無日食。”按疑“晦”或系“朔”之訛。
十二月,楚王英謀反〔一〕。
〔一〕 范書作“十一月”事。
初,郭后生東海恭王彊、沛獻王輔、濟南安王康,阜陵質(zhì)王延、中山簡王焉;陰后生明帝、東平獻王蒼、臨淮王衡、廣陵思王荊、瑯邪孝王京;許姬生楚 王英,號楚太后,世祖無寵。英最小,自帝為太子時,英獨歸附上,上特親愛之,數(shù)加賞賜。英好游俠,交通賓客,晚節(jié)喜黃老,修浮屠祠〔一〕。八年,上臨辟 雍,禮畢,詔天下死罪得以縑贖〔二〕。英遣郎中令詣彭城曰:“臣讬在藩蔽,無以率先天下,過惡素積,喜聞大恩,謹上黃縑二十五匹、白紈五匹,以贖其愆?!?楚相以聞,詔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有何嫌懼,而贖其罪?!币蜻€其贖〔三〕。
〔一〕 洪頤烜曰:“襄楷傳,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皇甫嵩傳,初,鉅鹿張角奉事黃老道,畜養(yǎng)弟子,拜跪首過。劉焉傳本注:典略曰:‘ 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龂緸跬鑲髋嶙ⅲ?‘浮屠經(jīng)曰: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jīng)相出入。佛經(jīng)未入中土以前,學浮屠者,皆誦黃老之言?!?
〔二〕 御覽卷六五四引袁紀,“贖 ”下有“罪”字。
〔三〕 御覽卷六五四引袁紀,“因還其贖”作“令還縑、紈,以供桑門之盛饌”。與范書明帝詔文多同,恐非袁紀舊文。
男子燕廣告英與顏忠、王平等造圖書,謀反。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請誅。上以至親不忍,徙丹陽涇縣,陽沐邑五百戶,英男〔女〕(
子)為侯、公主者,食邑如故〔一〕,楚太后留楚,宮婢、才人、鼓吹從英者無限,皆乘輜軿,帶持兵馬,行道射獵,極意歡娛。遣大鴻臚持節(jié)護送英丹陽〔二〕。
〔一〕 侯公主原誤作“公侯王”,今與上文“女”字皆據(jù)范書改。
〔二〕 疑“英”下脫“之”字。
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國〕有佛道焉〔一〕。佛者,漢言覺,將〔以覺〕悟群生也〔二〕。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wù)清凈。其精者號為沙 門。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于無為也〔三〕。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yīng)。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而不已,以至無 為而得為佛也〔四〕。佛身長一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生。
〔一〕 據(jù)范書楚王英傳注引袁紀補。
〔二〕 據(jù)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補。
〔三〕 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息心 ”作“息也”。
〔四〕 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無為 ”作“無生”。
初,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群臣?;蛟弧惨弧常骸?
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長大?!脖菹滤鶋簦脽o是乎〕〔二〕?”〔于是 遣使天竺〕〔三〕,而問其道術(shù),遂于中國而圖其形象焉。有經(jīng)數(shù)千萬〔言〕〔四〕,以虛無為宗,苞羅精粗,無所不統(tǒng),善為宏闊勝大之言,所求在一體之內(nèi),而 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以為虛誕,然歸于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人觀死生報應(yīng)之際,莫不矍然自失〔五〕。
〔一〕 世說新語注引牟子作“傅毅對曰”,其文云:“臣聞天竺有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身,有日光,殆將其神也?”
〔二〕 據(jù)范書、通鑒注引袁紀補。
〔三〕 同右。
〔四〕 據(jù)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袁宏論佛法條補。
〔五〕 魏收魏書釋老志曰:“漢武帝遣霍去病討匈奴,獲休屠王金人,以為大神,列于甘泉宮,不祭祀,但燒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張騫使大 夏,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中國聞之,未信了也。后明帝夜夢金人,項有白 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等使天竺,寫浮屠遺范,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跪拜之法自此始?!卑词勒f注引牟 子,“博士弟子秦景憲”作“羽林將軍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且言是明帝所遣。又世說注引魏略西戎傳作“博士弟子景慮”,余與釋老志多同。三書各 異,未衷一是。
是歲匈奴頻犯塞,中郎耿秉上書曰:“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zhàn)去戰(zhàn)可也〔一〕。故君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合戰(zhàn),破之以仁 義,為國之寶矣?!碧熳觾?nèi)有圖匈奴志,陰納秉言,乃召入見,使具陳其狀。上善其言,以為可任將帥,拜謁者仆射,每公卿論邊事,秉輒預其議。
〔一〕 司馬法仁本曰:“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
頃之,太仆祭彤、虎賁中郎將馬庚、顯親侯竇固、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俱見議兵事。秉以為:“ 孝武時,始事匈奴,匈奴援引弓之類,并左衽之屬,故不可得而制也。漢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徙民以充之,根據(jù)未堅,匈奴猶出為寇。其后羌胡分離,四 郡堅固,居延、朔方不可傾拔,虜遂失其肥饒畜兵之地,惟有西域,俄復內(nèi)屬,呼韓邪單于請款塞,是故其勢易乘也。今有南單于,形勢相似,然西域尚未內(nèi)屬,北 虜未有亹作。臣愚以為當先擊白山,得夷吾,破車師,通使烏孫諸國,以斷其右臂,未可先擊匈奴也。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復為折其左角。觀往者漢兵 出,匈奴輒為亂,五單于爭,〔未〕(來)必不以五將出之故也〔一〕。今可先擊白山,以觀其變,擊匈奴未晚也〔二〕?!鄙舷脖?。議者或以為:“今兵出白 山,匈奴必并兵相助,又當分其東,以離眾?!迸c秉計〔議〕〔三〕,上更然之。
〔一〕 五將,指祁連將軍田廣明、度遼將軍范明友、前將軍韓增、蒲類將軍趙充國、虎牙將軍田順等。此五將宣帝本始二年率兵二十余萬擊匈奴,匈奴轉(zhuǎn) 衰。五鳳年間,匈奴內(nèi)亂,除呼韓邪單于外,日逐王薄胥貴立為屠耆單于,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王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自立為烏藉單于。五單于相 爭,匈奴勢更衰,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來朝,郅支單于遠遁,匈奴遂定。事見漢書匈奴傳及宣帝紀。又來未形近而訛,亦正之。
〔二〕 沈欽韓曰:“案其后竇固出酒泉,擊呼衍,破白山,皆如其計?!?
〔三〕 據(jù)南監(jiān)本補。黃本作“異” ,誤。議者所言非推翻秉計,實補充之。故帝與秉復論議,以為有益而采納之。更,復也。
十四年(辛未、七一)
夏四月,故楚王英自殺,以諸侯禮葬之。上遣中黃門視英妻子,慰勞楚太后,悉釋諸與英謀者,而封燕廣為折奸侯。
初英獄起,內(nèi)及京師諸侯,外連州郡豪杰,坐死及徙者以千數(shù),而系獄者尚數(shù)千人。顏忠、王平辭及隧鄉(xiāng)侯耿建、朗陵侯臧信、灌澤侯劉鯉、曲成侯竇建〔一〕。 御史寋朗治其獄〔二〕,奏建等未嘗與忠相見,詰驗無實,為平所枉,疑〔天〕下無辜者眾〔三〕。上曰:“建等未嘗見平、忠,何故引之?”朗曰:“所犯不道, 冀引建等以自明?!鄙显唬骸叭羲暮顭o事,何不出之而輕系邪?”朗曰:“考之無事,恐海內(nèi)發(fā)其奸者,故未奏之?!鄙吓唬骸袄舫謨啥耍蔀槠滢o。將下捶 之!”朗曰:“愿一言而死?!鄙显唬骸罢l共作章?” 朗曰:“臣獨作之?!鄙显唬骸昂我圆慌c三府議?”朗曰:“臣自知當族滅,不敢多污良善?!鄙显唬骸昂喂首鍦??”朗曰:“臣考事一年,不能窮盡奸狀,反為罪 人訟,自知無狀,雖族滅不恨。夫陷人死地,復無憂責,是以考一連十,考十連百。公卿每朝,陛下問得失,皆言‘天下之惡,禍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 下幸甚’。歸舍皆仰屋竊嘆,雖口不言,指揮可知,皆謂多冤獄,莫敢言者。今建等無驗,而陛下殺之,誠愿留神有察,得其情實,使刑有不怨,死者不恨。故臣冒 死懇言,誠不敢為私。”上深納朗言。自幸洛陽寺,出者千余人,天下即大雨。
〔一〕 范書寒朗傳作“護澤侯鄧鯉 ”、“曲成侯劉建”。胡三省曰:“鄧鯉、劉建無考。 ”王先謙曰:“案袁宏紀作灌澤侯劉鯉、曲成侯竇建。劉玄傳:“玄三子求、歆、鯉。求為襄邑侯,鯉為壽光侯。求卒,子巡嗣,徙封灌澤侯。然則灌澤侯乃劉巡,非鯉也。竇建亦無考。”
〔二〕 “寋”原作“寒”。通鑒考異曰:“范書作“寒”。陸龜蒙離合詩云:‘初寒朗詠徘徊立。’袁紀作‘寋’。按今有寋姓,音件,與袁紀合。今從之?!笨芍伪颈咀鳌皩{”,今本袁紀皆作“ 寒”,乃??陶咭婪稌?。今復其舊。
〔三〕 據(jù)范書補。
是時楚獄系者數(shù)千人,天子盛怒,吏治之急,自誣死者甚眾。于是有司舉能治劇者。以袁安為楚郡太守〔一〕,安之郡,不入府舍,遙至獄所,案驗無實者,條上出之。府丞、掾吏皆叩頭爭之,曰:“
不 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當坐之,不以相及也?!彼靹e具奏。會帝感悟,即報許,得出四百余家。頃之,征入為河南尹〔二〕。召入見,上問以考楚事,名簿 甚備,安具奏對,無所遺失,上以為能也。問安: “本自何為官?”對曰:“臣本諸生。”上曰:“以尹故吏也,何意諸生邪?”安為河南尹十年,號為嚴明,然未嘗加罪鞫人。常稱曰:“凡士學問,上欲望宰相, 下則牧守,錮人于圣代,尹所不為也。”其下聞之,皆自激厲,名重朝廷。
〔一〕 袁安碑曰:“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陛d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一九三三年第二期。而范書系于永平十四年,與袁紀同。張宗芳釋碑文 曰:“以上皆就楚事終言之,非為安敘官閥也,不得以諸書為誤。且按劉義叟長歷,永平十三年十二月癸卯朔,丙辰乃十四日,庸知安非是日被命,至明年始上任 邪?”
〔二〕 袁安碑曰:“十七年八月庚申,征拜河南尹?!碑斠员臑槭恰7稌鳌皻q余”,亦誤。
安字邵公,汝南〔汝陽〕(宛)人〔一〕。嚴重有威,州里敬之,為縣功曹。奉檄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邪?則有郵驛;今因功曹,是有私也?!鞭o不肯受,從事瞿然而止。舉孝廉為郎、謁者、陰平長、任城令〔二〕,所在吏民畏而愛之。
〔一〕 汝南無宛縣。范書本傳作“ 汝南汝陽人”。偃師出土之袁安碑亦然。袁紀作“宛” ,明系刻誤,故正之。
〔二〕 袁安碑曰:“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給事謁者。五年四月,遷東海陰平長。十年二月辛巳,遷東平任城令?!?
夏五月,封故廣陵王荊子六人為列侯。
詔曰:“執(zhí)金吾魴侍衛(wèi)歷年,數(shù)進忠言,其還爵土,封為楊邑侯。”封竇融孫嘉為安豐侯。
十五年(壬申、七二)
春二月庚子,令天下亡命贖,各有差。行幸彭城,止楚王館,悲慟左右,百官凄然。
三月,行幸瑯邪,及魯,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幸東平、定陶,祠定陶恭王。
夏四月,封皇子暢為汝南王,建為千乘王,羨為陳留王〔一〕,衍為下邳王,昺為常山王,長為濟陰王,徙重喜王黨為樂成王〔二〕。賜天下男子爵,人三級,民酺五日。
〔一〕 范書無封建、羨二王事,有 “封皇子恭為鉅鹿王”事。
〔二〕 樂成原作“樂城”,據(jù)范書及續(xù)漢志逕改。
上使越騎校尉桓郁、郎中張酺授太子經(jīng)。二人朝夕侍講,勸以經(jīng)學。是時太子家頗為奢侈,酺每正諫,甚見嚴憚。會平陽公主薨,太子同生也,哀戚過 禮。酺以為太子舉措,宜動合禮度,于是上疏曰:“臣伏見皇太子仁厚寬明,發(fā)言高遠,卓然絕異,非人所能及也。今平陽公主薨,悲哀發(fā)中,形體骨立,恩愛惻 隱,世希是見。臣愚淺不識大體,以為宜選名儒高行,以充師傅。門訊起居之日,太傅時賜宴所,以宣德音,以成圣德也。侍中丁鴻仁而有讓,達于從政。謁者費惲 〔一〕,資性敦篤,遵令法度。如并侍左右,必能發(fā)起微意,增廣徽猷者也〔二〕?!?
〔一〕 費惲僅見此紀,事跡無考。
〔二〕 詩小雅角弓曰:“君子有徽猷?!惫{曰:“君子有美道,以得聲譽。”
乙巳,大赦天下。
冬十一月乙卯〔一〕,太白入于月,其占曰:“ 大將戮死,不出三年,人主崩?!北局痉Q:“昔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二〕。然則天地設(shè)位,而星辰運度備矣。易曰:‘天垂象,圣人則 之?!踩承枪僦畷甲渣S帝。至高陽氏,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四〕。唐虞之時,則羲、和氏掌焉〔五〕。夏有昆吾〔六〕,殷有巫咸〔七〕,周有史 佚〔八〕,皆職典預睹成敗,以佐時政者也。秦燔詩書,愚百姓,六經(jīng)典籍殘為灰燼,星官之書全而不毀。漢興,司馬談父子以世家重、黎氏之后〔九〕,著天官 書。班固序漢書,又有天文志?!薄彩?
〔一〕 續(xù)漢天文志作“乙丑”日。按十一月癸亥朔,無乙卯,袁紀誤。
〔二〕 語出易系辭下。
〔三〕 易系辭上曰:“天垂象,見兇吉,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四〕 昭公二十九年左傳載蔡墨語曰:“少□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又曰:“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倍蓬A注:“犁,火正?!?
〔五〕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孔安國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庇终x引呂刑傳曰:“重即羲、黎即和,雖別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
〔六〕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昆吾,陸終之子。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 ’世本云昆吾衛(wèi)者也?!?
〔七〕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巫咸,殷賢臣也,本吳人,冢在蘇州常熟海隅山上?!?
〔八〕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也?!?
〔九〕 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 休甫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菹逯g,司馬氏去周適晉。其人分散,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在秦名錯,司馬遷,錯之后也。
〔十〕 此本志稱乃東觀記天文志之文也。四庫館臣輯東觀記,言天文志全闕,可謂失之眉睫也。自范書出,袁紀遂不大為人所重視,館臣之疏漏,即為一例。
(乙巳,大赦天下〔一〕。)匈奴寇河西。
〔一〕 事已見前,此系重出,故刪。
十六年(癸酉、七三)
春,天子遂前議,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太仆祭彤、度遼將軍吳常各將萬騎擊匈奴〔一〕。固出敦煌〔昆〕侖 塞〔二〕,擊南呼衍王。出塞千五百里,到蒲類海,破白山,走呼衍王,斬首千余級。秉出張掖居延塞,擊〔句〕(匈)林王〔三〕。到沐樓山〔四〕,渡漠六百余 里,絕無水草,得生口辭云“句林王轉(zhuǎn)北逐水草”,秉欲將輕騎追之,都尉秦彭止之而還。彤嘗與南單于左賢王信出朔方〔高〕(鬲)闕塞〔五〕,擊溫禹犢王于涿 邪山。出塞九百余里,見小山,為信所誤云是涿邪(王)山〔六〕,無所得而還。是時秉獨有功〔七〕,吳常抵罪,彤下獄免。
〔一〕 范書明帝紀所載無“吳?!?,有“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句。竇固傳“吳?!弊鳌皡翘摹?,乃副祭彤出征,故共得罪。
〔二〕 據(jù)范書及通鑒補。昆侖塞在敦煌郡廣至縣北。范書此事系于十七年冬十一月事。十六年春二月,固所出乃酒泉塞,與袁紀異。
〔三〕 據(jù)范書及胡三省注改。
〔四〕 范書竇固傳作“三木樓山” 。黃本作“沐樓山”。
〔五〕 據(jù)范書、通鑒改。
〔六〕 “王”系衍文,故刪。
〔七〕 范書竇固傳作“時諸將唯固有功,加位特進。耿秉無功而還,而祭彤、吳棠坐不至涿邪山,免為庶人”。觀袁紀上文,亦當作“固獨有功”,袁紀誤。
彤性剛嚴,行道不與信相得,故為信所誤。彤自恨無功,出獄數(shù)日,歐血死。敕其子曰:“吾奉使不稱,微功不立,身死慚恨,義不可以受賞賜。汝等齎 兵馬詣邊,乞效死前行,以副吾心?!逼渥臃晟鲜桕愅z言,上方任彤,聞之,嗟嘆者良久。子參從擊車師有功,遷遼東太守。烏丸、鮮卑追思彤不已,每朝京師, 輒過拜彤冢,仰天號泣。
彤字次孫,潁陽人。少孤,值更始之際,天下大亂,盜賊縱橫,野無煙火,而彤常在墓側(cè),盡其哀心。賊每過,見其號泣,不畏死亡,皆不犯也。后隨從 兄遵從世祖,世祖以彤為黃門郎,常宿衛(wèi)左右。及遵薨,無子,追傷之,以彤為偃師長,令附近遵墓,四時祀之。遷襄賁令,皆有名跡。詔書勉勵,增秩一等,賜縑 百匹。及在遼東,著續(xù)北邊。彤氣勇過人,開弓三百斤,多恩信,善權(quán)略,士卒爭為效力。永平初,胡夷內(nèi)附,野無風塵,乃悉罷邊兵,而征彤為太仆卿。彤在遼東 十余年〔一〕,無十金之資,天下知其清。拜日,賜錢百萬,馬三匹,衣被、刀劍下至居家器物,無不備焉。每見,上輒嗟嘆,以為可屬以重任,嘗謂左右曰:“太 仆,吾之御侮者也?!?
〔一〕 范書祭彤傳以彤建武十七年拜遼東太守,至永平十二年征為太仆,故言“彤在遼東幾三十年”。而袁紀言永平初征為太仆,則自當言“十余年”。二者未知孰是。
竇固之破白山,遣從事郭恂、假司馬班超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廣事超禮敬甚備。一旦勿疏,超謂官屬曰:“寧覺廣禮意益不如前日乎?”官屬曰:“胡人不能久,變無他故?!背唬?“明者觀于未萌〔一〕,況兆已見此,必有北虜使來,故令其疑耳?!蹦苏偈毯鎲栐唬骸靶倥沟饺眨喂什话??”侍胡怖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背?使閉侍胡,悉會所將吏士三十六人,大飲之。酒酣,超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成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才數(shù)日,而廣禮意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 匈奴,骸骨棄捐,為豺狼食,為之奈何?”官屬咸曰:“今既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復曰:“丈夫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寧我圖人,不為人所圖。當今之 計,獨有夜圍虜使,放火攻之,使不知我多少,震驚,可盡彌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不然盡為所擒,悔將何及!”皆曰:“當與從事議之。”超怒 曰:“從事文墨吏,聞此必恐而謀泄,謀泄為鄯善所吞,死而無益,非壯士也!”眾曰:“善?!背箤⒗羰勘贾?,令十人持鼓,余皆兵弩,乃順風縱 火,擊鼓大呼,虜驚走,超手殺三人,吏士斬首數(shù)十級,余悉燒死。明日具告恂,恂大驚,又內(nèi)恐超獨擅其功。超曰:“本與掾俱受任,此一家事,掾雖不行,超何 心獨擅之,大小當共其禍福?!扁病3苏氽飞仆鯊V,示以虜使首〔二〕,舉國怖栗。超告以漢家威德,“自今以后,勿復與此虜通”。廣叩頭,“樂屬漢,無二 心”。超還入塞,奉虜使首詣固。固具上超前后功,詔以超為司馬,賜布二百匹。
〔一〕 商君書更法篇曰:“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
〔二〕 東觀記曰:“斬得匈奴節(jié)使屋賴帶、副使比離支首及節(jié)也?!?
遣超詣于置國,欲增益其吏士,超自請愿但將所從三十六人。超曰:“于置大國且遠,今欲出萬死,立尺寸之功,雖將數(shù)百人往,無益于彊,如有不虞, 多益為累耳?!彼斐鋈?。是時于置王廣德新破車師〔一〕,生得其王,匈奴遣節(jié)使監(jiān)護其國。超至于置,于置俗信巫,疑事輒巫決之。超到數(shù)日,廣德以匈奴使在其 國,禮意不備,未有定心。會巫言:“神怒,何故向漢?屬匈奴者。”言“漢使有馬,急取以祠神,神怒乃解?!?廣德遣國相私來比白超,愿請馬以祠神。超曰:“馬可得,令巫自來受之。”有頃,巫到,超叱吏執(zhí)之,遂斷巫頭,收私來比,鞭笞數(shù)百,遣持巫頭,往責讓廣德。 廣德聞超前于鄯善誅虜使,納其貢,恐怖,遂舉兵攻殺匈奴使五十余人,降超。超重賜王以鎮(zhèn)撫之,因留于置竟冬。
〔一〕 范書西域傳“車師”作“莎車”。莎車近于置,袁紀誤。
先是龜茲王建為匈奴所立,倚其威,功破疏勒〔一〕,殺其王忠,誅貴臣,因立左侯兜題以為疏勒〔王〕〔二〕。超令廣德發(fā)專驛,自到疏勒。去兜題所 治盤橐城九十里,遣吏陳憲等往降之〔三〕,敕“兜題本非疏勒種人,如不降,便劫之”。憲既見兜題無降意,又輕其卑弱無備,憲遂前,劫縛兜題,左右皆驚走, 留二人守之,憲馳白超。超即往,悉召疏勒掾吏,告以“龜茲為匈奴擊疏勒,盡殺汝貴人,而立兜題。兜題非汝本種,今漢使來,欲立故王種,為汝除害,無得恐 怖”。眾皆喜。超亦求索故王近屬,得兄榆勒立之,更名忠,國中大悅〔四〕。超問忠及官屬:“當殺兜題邪?生遣之邪?”咸曰:“當殺之?!背唬骸皻⒅?,無益于事。當令龜茲知漢威德?!彼旖馇仓?。疏勒由是與龜茲結(jié)怨,專心向漢。超守盤橐城,忠據(jù)疏勒。
〔一〕 釋名釋言語曰:“功,攻也,攻治之乃成也?!?
〔二〕 據(jù)文意補。
〔三〕 范書班超傳“陳憲”作“田慮”?;輻澰唬骸肮抨愄镒滞ǎ畱棥斒恰畱]’字之誤也?!庇抟獠豢赏聰嗾Z,各存其舊以侍來日為上。
〔四〕 范書作“立其故王兄子忠為王”,續(xù)漢書作“求得故王兄子榆勒立之,更名曰忠” ,疑袁紀“兄”下脫“子”字。
超字仲升,彪之子也。俶儻不修小節(jié),而內(nèi)行甚謹。家貧,嘗傭?qū)憰?,投筆而嘆曰:“丈夫當為傅介子、張博望〔一〕,立功絕域,以取封侯耳,安能久 執(zhí)刀筆乎!”坐者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 行遇相者,謂超曰:“君布衣諸生耳,而相法當封侯萬里之外。”超問其故,相者曰:“君鷰頷虎頸,飛而食肉,以此知之?!?
〔一〕 傳介子,元帝時使西域,殺樓蘭王而封義陽侯。張博望,騫也。武帝時兩次出使西域,以其鑿空,建漢威德,封博望侯。事并見漢書。
秋七月,淮陽王延謀反,徙為阜陵王,食二縣。
九月丁卯〔一〕,令罪死囚徒非大逆無道,減死一等,徙戍邊。
〔一〕 范書同。然是月戊子朔,無丁卯,疑有訛。
北海王睦薨,謚曰敬王。
睦少好學,世祖器之。上為太子時,數(shù)侍宴會,入則談?wù)摻酉?,出則游觀同輿,甚見親禮。是時法網(wǎng)尚疏,諸國得通賓客,睦不遠千里,交結(jié)知識,宿德 名儒莫不造其門,睦虛己折節(jié),以禮接之,由是名聲籍甚。自為王后,法禁益峻,睦乃謝絕賓客,放心音樂。歲終,遣使朝京師,睦召使者問曰:“朝廷設(shè)問寡人, 大夫何辭以對?”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臣雖螻螘,敢不實對!”王曰:“吁!危我哉!是乃孤幼時進趨之行也。大夫其對以孤寵爵以來,志意衰 墮,聲色是娛,犬馬是好?!笔拐呤苊?,其抑絕名跡,深識機微如此。睦父靖王興薨,悉推財產(chǎn)與諸弟,雖車服珍寶,皆不以介意,有要,然后隨以金帛贖之 〔一〕。能屬文,善史書〔二〕,作春秋指意終始論及賦、頌數(shù)十篇。病臨困,帝以驛馬詔睦為草書尺牘十首〔三〕。
〔一〕 范書作“非列侯制,皆以為分”。
〔二〕 “史書”一辭,多見于兩漢史傳。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曰:“元紀贊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瘧?yīng)劭注曰:‘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大 篆?!滞踝饌鳎骸偕剖窌!重曈韨鳎骸涞蹠r,盜賊起郡國,擇便巧史書者以為右職,俗皆曰:“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又西域傳:‘楚王侍者馮 嫽能史書。’ 又外戚傳:‘孝成許皇后聰慧善史書?!髸驳奂o: ‘年十歲,好學史書。’又皇后紀:和熹鄧皇后六歲能史書。順烈梁皇后少好史書。又章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安帝所生母左姬,字小峨,善史書。又齊武王縯傳: 北海靜王興之子敬王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明八王傳:樂成靖王黨善史書,喜正文字。”按許慎說文解字敘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 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隸卒, 興役戍。官獄職務(wù)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 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此乃“史 書而仕宦”之意也。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釋程材篇“趨學史書”曰:“史,令史,漢代掌管文書的低級官吏?!笔窌府斘睦羲仨氄莆盏奈淖?、書法。 ”此說甚是,然意猶未盡。帝王、皇后、諸侯而善史書,則顯非欲作吏。故史書實乃學僮必修之課,即學僮所當掌握之文字及諸體書法。因漢法取文史必試以吏書, 故史書也就成為追逐名利者的敲門磚。日本京都大學富谷至撰有史書考一文,載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可供參閱。
〔三〕 沈欽韓曰:“張懷瓘書斷: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衛(wèi)恒、李誕并云:漢初有草法,不知其始。王愔云: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 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之義,謂之草書。北海王睦,此開創(chuàng)草書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 見稱于章帝,詔使草書上奏。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后世謂之章草?!?
十七年(甲戌、七四)
秋八月丙寅,詔宥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系囚〔右〕(交)趾以下〔一〕。
〔一〕 范書明帝紀作“系囚右趾已下任兵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詣軍營”。袁紀系囚誤倒,“右”誤“交”,皆據(jù)以正之。
冬十月〔一〕,竇固、耿秉將萬余騎師擊車師,王請降。于是固奏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陳〔睦〕(穆)為都護〔二〕,耿恭為戊己校尉,關(guān)寵為戊己校尉〔三〕;恭屯金蒲城,寵屯〔柳〕(折)中城〔四〕,相去千余里。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一月” 。
〔二〕 據(jù)范書西域傳改。袁紀卷十三亦作“陳睦”。李賢曰:“宣帝初置,鄭吉為都護,護三十六國,秩比二千石。元帝置戊己校尉,有丞、司馬各一人,秩比六百石。戊己,中央也,鎮(zhèn)覆四方。見漢官儀?!?
〔三〕 通鑒耿恭作“戊校尉”,關(guān)寵作“己校尉”。按范書、東觀記、續(xù)漢書皆與袁紀同。吳仁杰刊誤補遺、惠棟之補注均主張不改恭傳本文,甚是。戊己,解見上注。
〔四〕 據(jù)范書、續(xù)漢書改。
恭乃移檄烏孫、大昆彌,宣喻威德,皆遣使獻馬,求入侍天子。恭字伯宗,況之孫,性慷慨多大略,好將帥之事。
十八年(乙亥、七五)
春二月,詔固等罷兵還京師。
三月,北匈奴左鹿蠡王將二萬騎,率焉耆、龜茲來。車師王安得死。焉耆、龜茲殺都護陳睦、副校尉郭恂,遂攻金蒲城。耿恭令軍士皆持滿勿得發(fā),告匈奴曰:“漢家神箭,所中創(chuàng)中皆沸。”于是乃發(fā)弩,皆應(yīng)弦而倒,虜中矢者,創(chuàng)中沸〔一〕,大驚曰:“漢神,可畏!”遂皆遁去。
〔一〕 恭以毒藥傅矢,故創(chuàng)中沸。
恭以疏勒傍有水,去王忠所據(jù)近,引兵居之。匈奴〔復〕(后)來攻恭〔一〕,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斬首數(shù)十級〔二〕。匈奴乃相與議曰:“前疏 勒王守此城,攻不能下,絕其澗水即降。”因絕澗水。吏士無飲,窮困,至柞馬糞汁飲之。恭于(是)城中穿井十五丈〔三〕,不得水,吏士失色。恭嘆曰:“昔蘇武困于北海,猶能奮節(jié),況恭擁兵近道而不蒙佑哉?聞貳師將軍拔佩刀以刺山,而飛泉涌出,今漢神明,豈有當窮者乎?”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水,身自 率士挽籠。有頃,飛泉涌出,大得水,吏士驚喜,皆稱萬歲。于是將水以示虜,虜兵大驚而去。
〔一〕 據(jù)范書改。
〔二〕 范書作“募先登士數(shù)千人。按耿恭傳上文已言“屯各置數(shù)百人”,則恭部不滿千人。恭又曾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車師,道皆戰(zhàn)歿,則恭所余兵更少,豈能募先登數(shù)千?募敢死者出擊,乃欲挫匈奴銳氣,故兵不在多而在精,范書必誤“十”為“千” 矣。
〔三〕 “是”系衍文,刪之。
丁亥,令天下亡命者贖罪各有差。
夏四月,賜天下男子爵,人三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秋八月壬子,帝崩于東宮,遺詔不起寢廟,藏主于世祖廟更衣臺〔一〕。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年十八〔二〕。
〔一〕 范書作“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別室”。
〔二〕 范書作“年十九”。按御覽卷九一引東觀記曰:“永平三年二月,以皇子立為太子,年四歲?!眲t至永平十八年,正當十九歲。袁紀誤。
壬戌,葬孝明皇帝于顯節(jié)陵。
冬十月乙未,大赦天下〔一〕。賜男子爵,人二級;其為人父后者及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以衛(wèi)尉趙喜為太傅,司空牟融為太尉,錄尚書事。
〔一〕 范書作“丁未”日事。按是月丙午朔,不當有乙未,袁紀誤。
戊戌,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一〕。
〔一〕 楊樹達曰:“論衡恢國篇云:‘第五司空股肱國維,轉(zhuǎn)谷振贍,民不乏餓,天下慕德,雖老不亂。’”又范書作十一月事,甚是。疑袁紀脫。
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其先齊諸田,徙充園陵,宗族多,故以次第為氏。倫好黃老,以孝行稱。王莽末,天下兵起,宗族及閭里聞勇而有義,爭往附 之。倫相率厲,堅壘壁,銅馬、赤眉數(shù)十輩皆不能下。時米石萬錢,人相食,倫獨收養(yǎng)孤子、外孫,分糧共食,死生相守,鄉(xiāng)里以此賢之。
太守鮮于褒見而異之,署倫為吏。后褒坐事征,把倫臂曰:“恨相知晚!”會蓋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一〕,倫數(shù)諫爭,不合,遂沈滯曹吏。頃之,鮮 于褒左遷為高唐令,倫去吏,荷檐往候褒,褒引倫升堂,屬其妻子。復歸縣為嗇夫。倫以久宦不達,乃將家屬客河東,變易姓字,自稱王伯春〔二〕,常載鹽往來太 原、上黨,每所止客舍,輒為埽除而去,道上號曰道士。久之,鮮于褒為謁者,從車駕至長安。時閻興為京兆尹,褒言倫于興,興聘求倫,倫復出為郡吏。倫每讀詔 書〔三〕,常嘆曰:“此真圣主也,當何由得一見也?”等輩笑之曰:“說將尚不下,安能動萬乘邪?”倫曰:“ 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一〕 范書蓋延傳曰:“拜為左馮翊,將軍如故。”李賢注引續(xù)漢書曰:“視事四年,人敬其威信?!被輻澰唬骸霸昙o: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華嶠書亦云:延代鮮于褒為馮翊,多非法。續(xù)書所載,非實錄也。宏以為京兆尹亦訛?!?
〔二〕 東觀記、范書作“王伯齊” 。
〔三〕 惠棟曰:“劉知幾云:古者詔命,皆人主所為。至近古則不然,凡有詔敕,皆責成群下。王應(yīng)麟云:漢詔令,人主自親其文,猶近于書之典誥也?!?
舉孝廉,除郎中,補淮陽王醫(yī)工長。隨王朝京師,官屬得會見世祖,因問政事,倫具言治道所宜,世祖大悅。明日,復召,至日夕,世祖謂倫曰:“聞卿 為吏榜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邪?”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臣遭饑饉,米一石萬錢,不敢妄過人飯。 ”世祖曰:“為市掾,人有遺卿母一個餅者,卿從外來見之,奪母探口中餅出,信有之乎?”〔一〕倫曰:“ 實無此,眾人以臣愚蔽,故為生此語。”
〔一〕 范書第五倫傳注引華嶠書, “個”作“笥”,又“奪母”下亦有“笥”字。
有詔拜倫為扶夷長,至〔宛〕(苑)〔一〕,遷會稽太守。為政清凈不煩,化行于民,性節(jié)儉,雖為二千石,常衣布襦,自斬馬草,妻子自炊。會稽俗信 淫祀,皆以牛羊請禱,是以財盡于鬼神,產(chǎn)盡于祭祀,或家貧不能以時禱祀,至諱言牛,不敢食其肉,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其畏懼如此〔二〕。倫乃禁絕之,掾吏 皆請諫不可,倫曰:“夫建功立事在于為政,為政當信經(jīng)義,經(jīng)言‘淫祀無?!踩常瞧涔矶乐?,諂也’ 〔四〕。今鬼神而祭之,有知,不妄飲食于民間;使其無知,又何能禍人?!彼煲茣鴮倏h,曉喻百姓,民不得有出門之祀,違者案論之,有屠牛,輒行罰。民初恐 怖,頗搖動不安。倫敕之愈急,后遂斷絕,百姓遂以安業(yè)。永平中,坐事征,百姓老小闐府門,皆攀車啼呼,朝發(fā)至日中,才行五里。倫乃止亭舍,密乘船去,吏民 上書守闕千余人。是時上方案梁松事,多為訟冤者,上患之。有詔公車諸為梁氏及會稽太守書,皆勿受。倫免歸田里,躬耕以自給。
〔一〕 鈕永建曰“苑”當作“官” 。陳璞曰當作“縣”。按范書本傳,倫未至官,于中道追拜會稽太守,則鈕、陳二說均誤。又按兩漢志,皆無苑縣。自京師至零陵郡之扶夷,必經(jīng)宛,則“苑”系“宛”之誤。
〔二〕 范書本傳作“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前后郡將莫敢禁” 。與袁紀稍異。
〔三〕 禮記曲禮下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四〕 見論語為政,乃孔子之語。
起家守宕渠令,遷蜀郡太守。蜀地肥饒,民多富實,掾吏官屬皆鮮車肥馬。倫欲革化之,乃舉貧而有志者,多至公卿、郡守名為知人〔一〕。上新即位,倫以遠郡入為三司,舉清能也〔二〕。
〔一〕 類聚卷九十三引袁紀曰:“ 第五倫為司空,有人與倫千里馬者,倫雖不取,每三公有所選舉,倫心不忘也,然亦終不用?!币嘁娪[卷二〇八。今本不載,恐脫,今補注于此。
〔二〕 沈欽韓曰:“華陽國志:漢中趙瑤,自扶風太守徙蜀郡,司空張溫謂之曰:‘昔第五伯魚自蜀郡為司空,今掃吾第以待足下矣?!w漢世以為美談?!?
初,耿恭被圍,明帝怒甚,將遣兵救之,師未出而帝崩。匈奴聞中國有喪,遂復圍之。糧盡,乃煮弩筋食之,恭與士卒同,厲以恩義,皆無二心。匈奴遣使謂恭曰:“空于城中餓死,為何不早降?降者封為白屋侯〔一〕,妻以子女。”恭手劍殺其使,相拒數(shù)月,吏士消盡。
〔一〕 范書耿恭傳作“白屋王”?;輻澰唬骸皬埲A博物志:北方五狄:一曰匈奴,二曰穢貊,三曰密吉,四曰單于,五曰白屋。潘勖魏公九錫文曰‘單于白屋,請吏率職’。李善云:‘白屋,今靺鞨也?!?
戊己校尉關(guān)寵上書求救,事下公卿,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可救,司徒鮑昱以為:“使人于死亡之地,有急,如棄之,外示弱戎夷,內(nèi)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 救之,后或邊上有警,陛下如何使人也?又,戊己校尉才十數(shù)人〔一〕,匈奴圍之,數(shù)十日不下,是其弱效。兵家先名后實,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多其幡 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困之兵必走?!薄睬病痴魑鲗④姽⒈途迫捕常l(fā)敦煌、酒泉兵擊車師。
〔一〕 范書耿恭傳作“二部兵人裁各數(shù)十”,疑袁紀有誤。
〔二〕 據(jù)范書補。
甲辰晦〔一〕,日有食之,天子避正殿,不聽事。詔曰:“朕以眇年,奉承宗祖,不能聿修洪業(yè),以致災眚,思惟厥咎,在予一人。又群司百僚,其勉修所職,各言其上封事,靡有所諱?!?
〔一〕 亦十一月事。
是歲兗、豫、徐州民被水旱災害,令勿收田租,以見谷廩賜貧民焉。
后漢孝章皇帝紀上卷第十一
建初元年(丙子、七六)
春正月,敦煌太守王遵、酒泉太守殷彭將兵五千人破車師〔一〕。耿恭遣吏范羌迎軍資于敦煌,羌還與大軍俱西。 及車師破,諸將欲還,羌請迎恭,諸將不肯,羌固請之,乃分兵二千人至疏勒城。城中夜聞兵聲,以為虜至,皆恐。羌呼曰:“我范羌也,漢兵來相迎。” 恭等皆稱萬歲,乃開城門,恭見悲喜,垂涕相持。明日,隨軍俱還敦煌,吏士余十三人。關(guān)寵病死,以喪歸,西域遂絕。
〔一〕 范書章帝紀“殷彭” 作“段彭”。而耿恭傳曰:“征西將軍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fā)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會柳 中,擊車師?!被輻澰唬骸芭頃r為騎都尉,副耿秉,或作段彭,非也。段彭時為酒泉太守?!蓖跹a曰:“帝紀:遣酒泉太守段彭救戊己校尉耿恭。通鑒從之?;菡f 非?!卑捶稌⒈鼈?、竇固傳、郭躬傳、南匈奴傳、確有秦彭其人。永平十五年以開陽城門候職隨竇固出征匈奴,后以功拜騎都尉,與段彭非一人,惠說不誤。段彭 乃酒泉太守,耿秉遣秦彭所發(fā)者。帝紀以秦彭乃承耿秉之命者,故略之。袁紀“段”作“殷”,恐非。
恭至,司徒鮑昱以恭“節(jié)過蘇武,宜蒙爵土之賞 ”,不從。上拜恭為騎都尉。先恭未還,恭母亡,自恨不得親飯唅〔一〕,追行喪服,詔使五官中郎將馬嚴以牛酒釋恭服。
〔一〕 周禮春官典瑞曰:“大喪,共飯玉、含玉、贈玉?!倍Y記檀弓下曰:“飯用米貝,弗忍虛也?!贝呵镎f題辭曰:“口實曰唅,象生時食也。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貝。”說文曰:“琀,送死口中玉也?!贬屆唬骸?唅,以珠貝,含其口中也?!?
初,班超與疏勒城王忠首尾,吏士單少,徒以恩義相撫,數(shù)歲,幾為龜茲所得。及西域沒,超孤絕,有詔召超。超發(fā)疏勒,都尉黎弇以刀自刺曰:“漢使 棄我去,勢不能白首,當復為龜茲所屠,誠不忍見漢使去,故先自殺。”超到于闐,王侯以下涕泣抱持超馬:“依漢如父母,誠不可去?!背扔陉D終不聽其東,又 畢成本志,乃復從于闐還疏勒。超去后而兩城降龜茲,超收捕反者斬之,疏勒復安。
是時天小旱,谷貴民饑。丙寅,詔曰:“比年饑旱,民頻流亡,朕甚懼之。公卿二千石各推精誠,專以民事為急,罪非殊死,且勿案驗,立秋如故事。有 司明慎選舉,進柔良,退貪殘,順時令,理冤獄。‘五教在寬’,帝典所美〔一〕;‘愷悌君子’,大雅所嘆〔二〕。露布天下,使明朕意?!庇谑呛瞪酰蠁査就?鮑昱曰:“將何以復災?”昱曰:“臣聞圣人治國,三年有成〔三〕。陛下即位未久,就政有得失,未足致異。雖修禮樂,崇德教,亦足以移風。臣前為汝南太守, 典治楚事,但汝南一郡,系者千余人,恐未能盡當其罪。先帝定〔四〕,大獄一起,冤者過半。又諸徙家,骨肉離散,孤魂不祀,骸骨流離,死生被毒,一人呼嗟,王道為虧。宜一切還諸徙家,使生者悅懌,死者得歸,興滅繼絕,和氣可致?!鄙蠌闹?,即詔坐楚、淮陽事徙者,令歸本郡。
〔一〕 出書舜典。疏曰:“文十八年左傳云: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布五常之教也。論語云:寬則得眾,故務(wù)在寬,所以得民心也?!?
〔二〕 出詩大雅旱麓、泂酌、卷阿諸章。愷,樂也;悌,易也。愷悌君子,言如大王王季,有樂易之德而施于民者也。
〔三〕 論語子路曰:“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四〕 疑“定”上脫“所”字,范書作“先帝詔言”。
袁宏曰:“夫物有方,事有類。陽者從陽,陰者從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天地人物各以理應(yīng)矣。故干其一物,是虧其氣,所犯彌眾, 所以寒暑不調(diào),四時失序,蓋由斯也。古之哲王,知治化本于天理,陶和在于物類。故導之德禮,威以刑戮,使賞必當功,罰必有罪,然后天地群生,穆然文泰。故 斬一木,傷一生,有不得其理,以為治道未盡也,而況百姓之命乎?夫致之也有物,則病之也必深;化之也有由,則穣之也有術(shù)。是以炎夏余虐,以成水旱之災也。 堯湯蹔撫,足免黎民之患。由斯觀之,自三代以下,刑罰失中,枉死無辜幾將半,而欲陰陽和調(diào),水旱以時,其可得乎?若能寬以臨民,簡以役物,罰懼其濫,雖不 能萬物調(diào)暢,同符在昔,免夫甚泰之災固遠矣。
三月丙午,隱強侯陰博坐驕溢,膠東侯賈敏坐不孝,皆免為庶人。
甲寅,山陽、東平地震。詔三公、二千石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
夏四月丙戌,詔曰:“蓋褒德賞功,興亡繼絕,所以昭孝事親,以旌善人。故仁不遺德,義不忘勞,先王之令典也。故特進膠東侯〔賈〕復佐命河北〔一〕,列在元功;衛(wèi)尉陰興忠貞愛國,先帝休之。今興子博、復孫敏頑兇失道,自陷刑以喪爵土,朕甚憐之。其封復子邯為膠東侯,興子員為隱強侯?!?
〔一〕 黃本無“復”字。按全后漢文卷四作“賈復”,依下文“陰興”例,嚴校是,故從之。
秋七月辛亥,詔以上林〔池〕(兩)御田賜鰥寡貧窮不能自存者〔一〕。
〔一〕 據(jù)范書改。又漢書宣帝紀注引蘇林曰:“析木以繩綿連禁□,使人不得往來,律名為□?!睉?yīng)劭曰:“池者,陂池也;□者,禁苑也。” 御,借作□。
冬十一月,阜陵王延與子男魴等謀反。延奢泰驕佚,待下嚴刻。永平中有上書告延謀反者,辭所連及坐死徙者甚眾。有司奏誅延,明帝以至親不忍,徙阜 陵王〔一〕。延因以見侵怨望,至是復有告延與子男魴等謀反者,有司〔奏請〕檻車征延詣廷尉〔二〕,帝不聽。詔:“貶延為阜陵侯,赦魴等罪一切勿治。延在 國,謁者一人當監(jiān)護,不得與吏民通?!?
〔一〕 延原為淮陽王。
〔二〕 據(jù)范書阜陵質(zhì)王延傳補。
司空長史江革為五官郎將〔一〕,每朝會,天子常目禮之。時有疾不會,輒令大官送餐醪,恩寵莫與為比。于是京師貴戚衛(wèi)尉馬廖、侍中竇憲等慕其行,各奉書致禮,革畏慎,一無所受,上益善之。
〔一〕 郎將上省一“中”字。
革字次伯,齊國臨淄人也。居家專心于孝養(yǎng),不為修飾之行,務(wù)適親意而已。嘗自為母炊爨,不任妻子。每至歲時,當案比〔一〕,革以母老,不欲勞動,自在轅中挽車,不用牛馬。由是鄰里稱之曰“
江 巨孝”。太守嘗以禮召之,〔以〕母老不應(yīng)〔二〕。及母卒,哭泣不絕聲,常寢冢廬,服竟,不忍除。太守遣掾釋服,固請以為吏。舉孝廉,為郎,補楚太仆。月 余,自劾去,楚王英馳遣官屬追之,遂不肯還,復使中傅贈送,辭不受。既為中郎將,復上書乞骸骨,轉(zhuǎn)諫議大夫。告歸,遣子奐詣闕謝病篤。天子思革篤行,詔齊 相曰:“諫議大夫江革前以病歸,今起居如何?夫孝,百行之(本)冠〔三〕,眾善之始也。國家每惟忠孝之士,未嘗不及革也。縣以見谷千斛賜‘巨孝’,嘗以八 月長吏存問,致羊一頭,酒二斛,〔以厥〕終身〔四〕,以顯異行。如有不幸,祠以中牢〔五〕?!庇墒恰?巨孝”之名,行于天下。
〔一〕 周禮地官小司徒曰:“三年則大比,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弊⒃唬骸按蟊龋^使天下更簡閱民數(shù)及是其財物也。受邦國之比要,則亦受鄉(xiāng)遂矣。鄭 司農(nóng)云:‘五家為比,故以比為名。今時八月案比是也。要,謂其簿?!睋?jù)此可知,漢時每歲八月檢查戶口地宅,因需貌閱,故江革自挽車,載其母以往。
〔二〕 據(jù)范書江革傳補。
〔三〕 “本”字據(jù)范書刪。全后漢文以“冠”字為衍文,刪去之。然“冠”與下文“始” 相應(yīng),當以范書為是。
〔四〕 據(jù)全后漢文嚴校而補。
〔五〕 惠棟曰:“案章帝此詔,用昭帝賜韓福故事也?!卑礉h書王貢兩龔鮑傳曰:“自昭帝時,涿郡韓福以德行征至京師,賜策書束帛遣歸。詔曰:‘朕閔 勞以官職之事,其務(wù)修孝弟以教鄉(xiāng)里,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長吏以時存問,常以歲八月賜羊一頭,酒二斛。不幸死者,賜復衾一,祠以中牢。 ’”又傳言王莽依韓福故事,復詔遣楚龔勝、瑯邪邴漢歸故里。漢標榜以孝道治天下,故優(yōu)待孝悌清行之士,屢有發(fā)生。袁宏類書江革、毛義、薛苞諸孝子,實本華 嶠書之孝義傳,而范曄亦因而不革,兩漢風俗于此可見一斑。
廬江毛義以孝行稱,南陽人張奉慕其名,故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為守令,義喜甚,動于顏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賤之,自恨來,固辭去。 義母死,棄官行服,進退必以禮,賢良公車征,皆不至。張奉嘆曰:“賢者之心,故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也,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也〔一〕?!碧?子聞而嘉之,賜谷千斛,八月長吏問起居,加賜羊、酒。
〔一〕 語出韓詩外傳第一章曾子語。
汝南薛苞〔一〕,字孟嘗。喪母,以至孝聞。后母憎苞,出令別居。日夜號泣,不肯去,被歐打,不得已廬住門外,旦夕灑埽進養(yǎng)。父怒之,又廬于里 頭,晨昏不廢。積歲,父母慚而還之。后行六年服,喪過其哀,而弟子求出居,苞不能止。乃中分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 荒者,曰:“吾少時所治,意所戀也?!逼魅⌒嗾?,曰:“我服之久,身所安也。”征拜侍中。苞性恬虛,以死自乞,有詔聽焉,禮如毛義。
〔一〕 范書作“薛包”。東觀記與袁紀同?;輻澰唬骸跋荣t傳云西平人?!卑次髌綄偃昴峡ぁ?
華嶠曰:孔子稱:“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一〕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養(yǎng),死無以葬?!弊釉唬骸班ㄝ娘嬎?, 孝也?!薄捕崇姽姆菢吩浦?,而器不可去;〔三〕三牲非孝養(yǎng)之主〔四〕,而養(yǎng)不可廢。夫務(wù)器而忘本〔五〕,樂之過也〔六〕;崇養(yǎng)以傷行,養(yǎng)之累也 〔七〕。故〔言〕(定)以道養(yǎng),周公之禮〔八〕,致四海之祭;〔言〕(定)以義養(yǎng),則仲由之粥,無驕慢之性〔九〕。夫患啜菽粥之粗〔十〕,干祿以求養(yǎng),是 以〔恥〕祿親也〔十一〕。孜孜于致孝,孝成而祿厚者〔十二〕,此能以義養(yǎng)也??鬃臃Q:“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兄弟之言?!薄彩逞云湫⒔院嫌诘?, 莫可復間也。先代石氏父子稱孝,子慶相齊,人慕其孝而治〔十四〕。此殆所謂‘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也〔十五〕。若二子者,推至誠以 為行,行信于心而感于人,以成名受祿,可謂能孝養(yǎng)也。
〔一〕 出孝經(jīng)圣治章。
〔二〕 禮記檀弓下曰:“子路曰: ‘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yǎng),死無以為禮也?!鬃釉唬?‘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樽,稱其財,斯之謂禮?!?
〔三〕 “樂云”,典出論語陽貨,其文曰:“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馬融曰:“樂之所貴者,移風易俗,非謂鐘鼓而已。”
〔四〕 范書孝義傳所錄華嶠序,“ 孝養(yǎng)”作“致孝”。按孝經(jīng)紀孝行章曰:“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故華嶠言“三牲非孝養(yǎng)之主”。
〔五〕 “務(wù)”,范引華嶠序作“存 ”。
〔六〕 “過”,范引華嶠序作“遁 ”。
〔七〕 范引華嶠序,“養(yǎng)”作“孝 ”。
〔八〕 范引華嶠序,此句作“脩己以致祿,養(yǎng)之大也。故言能道養(yǎng)”云云。袁紀恐有脫文。且“定”系“言”之誤。陳璞曰:“‘言’,草書似 ‘定’也。”故據(jù)以改,下句同。又“禮”,范引華嶠序作“祀”。
〔九〕 范引華嶠序作“則仲由之菽,甘于東鄰之牲”。
〔十〕 范引華嶠序作“患小菽之薄 ”。
〔十一〕據(jù)范引華嶠序補。
〔十二〕范引華嶠序作“存誠以盡行,孝積而祿厚者”。
〔十三〕語出論語先進。陳群曰:“ 言閔子騫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得有非間之言?!笔柙唬骸伴g,謂非毀間廁?!?
〔十四〕漢書石奮傳曰:石奮“無文學,恭謹,舉無與比”。“奮長子建,次甲,次乙,次慶,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于是“號奮為萬石君”。又曰:“慶于兄弟最為簡易。出為齊相,齊國慕其家行,不治而齊國大治,為立石相祠?!庇滞粑呐_輯華嶠書,末句作“
人慕其言而治”,黃本亦作“言” ,然按漢書作“慕其家行”,仍當以蔣本為是。
〔十五〕語出論語為政孔子之言。按尚書君陳曰:“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笨鬃又?,蓋本于此。
二年(丁丑、七七)
夏四月,徙羌降者于河東。
封汝南王舅陰堂為西陵侯。楚王英子五人為列侯,勿置相臣吏人。
戊子,有司依舊典奏封諸舅〔一〕,太后詔曰: “有舊典,舅氏一人封也。吾非謙而不為,誠昧所可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至有餓餒者,而欲施封爵,上行之為失政,臣受之為喪軀,不可明矣。先帝嘗言: ‘諸王財令半楚、淮陽〔二〕,吾子不當與光武帝子等?!踩辰窈我择R氏比陰氏乎?且陰衛(wèi)尉天下稱之,省中御者出,不及履而至門,此蘧伯玉之敬也〔四〕。 又有好賢下士吐握之名〔五〕。〔新〕(親)陽侯雖剛強〔六〕,微失理,然有方略,據(jù)地談?wù)?,一朝無雙。原鹿貞侯勇猛誠信〔七〕,此三人者天下選臣,豈可及 哉,馬氏不及陰氏遠矣!吾不才,夙夜累息,??痔澫群笾?,有毛發(fā)之罪,吾不釋也,言之不舍晝夜,而親屬犯之不止,治喪起墳,又不時覺,是吾言之不立,耳 目之塞也。
〔一〕 初學記卷二四引袁紀,“奏封”作“請封”。太平御覽卷一八二引袁紀,同今本。
〔二〕 范書皇后紀“財”作“裁” ,二字古通用。
〔三〕 明帝永平十五年夏四月封諸皇子詔文。
〔四〕 史記仲尼弟子傳索隱引大戴禮曰:“外寬而內(nèi)直,自娛于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蘧伯玉之行也。”蘧伯玉,衛(wèi)大夫也。
〔五〕 詳見卷四“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注。
〔六〕 據(jù)袁紀卷七及范書改。新陽侯,陰就也。
〔七〕 原鹿貞侯,即陰識。
吾萬乘主〔一〕,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帛。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以為外親見之,當傷心自刻,但發(fā)笑言‘太后素好儉’ 。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媿其心〔二〕,而猶駑怠無憂國忘家者
〔三〕 。知臣莫若君,況親屬乎?”
〔一〕 范書皇后紀作“吾為天下母 ”。
〔二〕 初學記卷二四引袁紀作“冀知默止”。
〔三〕 范書皇后紀“駑怠”作“懈怠”。駑怠不辭,或系“駑駘”之誤。
上固請封之,太后詔曰:“吾反覆念之,欲令兩善,豈徒欲獲謙虛之名,而令帝受不外施之嫌哉!竇太后欲封皇父〔一〕,曲周侯言‘高祖要無軍功非劉 氏不封’〔二〕。今馬氏無功于漢,不得與陰、郭中興之后等也。今輦轂下民食不造,歲湯火之憂也,奈何以此時封爵舅氏,令吾無面目于園陵,而令帝不知稼穡之 艱難,不可明矣。吾懼富貴重疊,若再實木,根必傷也〔三〕。且人所以欲封侯者,欲以祿養(yǎng)親,奉祭祀,身溫飽也。祭祀則受大官之賜,其身則御府之余,〔四〕 尚未足邪,而必當一縣封乎?吾計之孰矣,勿有疑。
〔一〕 范書皇后紀“皇父”作“王皇后之兄”。按漢書周亞夫傳正作“竇皇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痹o誤。
〔二〕 范書皇后紀“曲周侯”作“ 丞相條侯”。按曲周侯乃酈商也,呂氏敗后即薨,不得預此議。其子酈寄嗣,史記、漢書亦不載此事。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曰:“丞相議之,亞夫曰:‘高皇帝約“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景帝默然而止。”則袁紀誤也。
〔三〕 李賢曰:“文子曰:‘再實之木,根必傷;掘藏之家,后必殃也?!?
〔四〕 胡三省曰:“自西都以來,皇后家祀其父母,太官供具。御府令,掌中衣服及補澣之屬;飲食則太官主之。此言衣食皆資于御府,概言之也?!?
至孝之行,安親為上〔一〕。今遭變異,谷價數(shù)倍,憂惶晝夜,坐起不安,而欲違慈母之拳拳!吾素剛急,有胸中氣,不可不慎。子之未冠,由于父母; 已冠成人,則子之志。念帝,人君也,吾以未逾三年之故,自吾家族,故得專之。穣歲之后,行子之志,吾但當含飴弄孫〔二〕,不能復知政?!庇谑侵?,不封。
〔一〕 胡三省曰:“揚子曰:孝莫大于寧親,寧親莫大于四表之歡心。”
〔二〕 釋名曰:“餳,洋也,煮米消爛,洋洋然也。飴,小弱于餳,形怡怡也。”方言曰:“餳謂之□。凡飴謂之餳,自關(guān)而東,陳、楚、宋、衛(wèi)之通語也?!币蛞匝棵准灏荆短鸲紫?,多為老幼之食也。
初,明帝寢疾,馬防為黃門郎,參侍醫(yī)藥,及太后為明帝起居注,削去防名。上即位,太后詔三輔:諸馬婚親有囑讬郡縣干亂吏治者,以法聞。防等治母 喪,起墳逾制度〔一〕,太后以為言,即時削減。自后諸王公主家莫敢犯者,率相效以素,被服如一,上下相承,不嚴而化。太后置織室于濯龍中,內(nèi)以自娛,外以 先女功。衣大練〔二〕,御者禿□不緣〔三〕。諸主家朝請,望見后袍極粗疏,反以為侍婢之數(shù),就視乃非,人知者莫不嘆息。
〔一〕 胡三省曰:“漢列侯墳高四丈,關(guān)內(nèi)侯以下至庶人有差?!?
〔二〕 李賢曰:“大練,大帛也。杜預注左傳曰:‘大帛,厚繒也?!笮至紊蠒弧?今陛下躬服厚繒’是也?!?
〔三〕 □,即裙。釋名曰:“裙,下群也,連接裙幅也?!庇衷唬骸熬壢?,裙施緣也?!?又方言曰:“繞衿謂之□。懸裺謂之緣?!鄙驈奈闹袊糯椦芯恳粫蚤L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梳髻貴族婦女帛畫為例,根據(jù)其衣袖口及下擺,均加深色寬緣,即寬邊,證明“
衣作□,飾為緣”是春秋戰(zhàn)國以至漢代貴族男女衣著的通常式樣。據(jù)上可知馬后好儉,欲以身率下,故反常服,裙不加緣也。
是時廖為衛(wèi)尉,防為城門校尉,光為越騎校尉。廖等皆好施愛士,藉以名勢,賓客爭歸之,言事者多以為譏,雖天子亦不善也。
秋,盧水羌反,以城門校尉馬防行車騎將軍,與長水校尉耿恭率師征之。司空第五倫諫曰:“臣愚以為貴戚可封侯當之,不當豫于國事。何者?有過繩以法則負下〔一〕。竊聞馬防當西征,臣誠以防親舅,皇太后慈仁,脫有纖芥之難為意,此陛下之憂。”不從。防遂出征,大破羌。
〔一〕 范書第五倫傳作“繩以法則傷恩,私以親則違憲”。袁紀恐有脫誤。
恭到隴西,上言:“宜令車騎將軍防屯漢陽,以為威重。昔安封侯竇融懷集羌胡,開其歡心,子孫于今,樂聞竇氏。大鴻臚固前擊白山,盧水聞固至,三 日而兵合,卒克白山,(盧水)固之力也〔一〕。宜復遣固奉大使。”又薦臨邑侯劉復〔二〕“素好邊事,明略卓異,反以微過歸國,宜令以功自效。令復將烏桓 兵,所向必克”。由是忤于防。防令謁者李譚奏恭不憂軍,被詔怨望。征下獄,免官〔歸〕本郡〔三〕。
〔一〕 據(jù)范書及袁紀上文文意刪。盧水者,盧水羌胡也,永平十五年冬隨竇固出酒泉塞擊匈奴者。
〔二〕 劉復,北海靖王劉興子。范書宗室四王三侯傳曰:“臨邑侯復,好學能文章。永平中,每有講學事,輒令復典掌焉。與班固、賈逵共述漢史,傳毅等皆宗事之。”耿恭之奏,惟見此紀,則復又兼有武略矣。又袁紀之“要”,即約也。
〔三〕 據(jù)范書耿恭傳補。
上欲為原陵、顯節(jié)陵置國,于是東平王蒼上疏諫曰:“臣竊見光武皇帝躬儉約之質(zhì),睹終始之分,初營壽陵,具遵古制。孝明皇帝大孝不違,奉而行之, 不敢有所加焉。至于自奉之禮,尤為儉約,謙謙之美〔一〕,于斯為盛。臣愚以為國邑之興,由秦以來,非古之制,丘隴且不欲其著明〔二〕,豈況郛郭哉〔三〕! 上違先帝之心,下造無益之功,虛費國用,動搖百姓,非所以致和氣,祈豐年也。又以吉兇之教言之〔四〕,俗不欲無故繕修丘墓,有所興起??贾欧?,則乖禮 典;稽之時宜,則違民欲;求之吉兇,未見其福。陛下追考祖禰,思慕無已,誠恐左右過議,以累圣心。臣蒼誠傷二帝之美,不暢于無窮也?!钡垩啪瓷n,從之而 止。
〔一〕 易謙卦曰:“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闭x曰:“
恒以謙卑自養(yǎng)其德也?!?
〔二〕 禮記檀弓上曰“古也墓而不墳”,又曰“古不修墓”,皆不欲其著明之意也。
〔三〕 釋名曰:“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庇侄蓬A曰:“郛,郭也。”
〔四〕 論衡卜筮篇曰:“夫卜曰‘ 逢’,筮曰‘遇’,實遭遇所得,非善惡所致也。善則逢吉,惡則遇兇,天道自然,非為人也。推此以論,人君之治有吉兇之應(yīng),亦猶此也。君德遭賢,時適當平,嘉物奇瑞偶至。不省之君,亦反此焉?!?
三年(戊寅、七八)
春正月己酉,大赦天下。
詔東平王曰:“聞于師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跣⒂阎?性,豈不然哉!今以光烈皇后衣一篋遺王,可時禮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一〕,又令后生子孫得見先后衣服。迄今魯國孔氏,猶有仲尼衣車,明德盛者,光靈遠 也。京都子孫亦各得一篋光武皇帝衣,以賦諸國〔二〕,故不復送。”
〔一〕 詩邶風凱風序曰:“凱風蓋孝子也。衛(wèi)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其詩曰:“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闭x曰:“此孝子自責無益于母,使母不安也?!?
〔二〕 賦,予也。
乙卯,廣平王、鉅鹿王、樂成王就國。
三月癸巳,立皇后竇氏。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竇后,勛女也。勛尚沘陽公主,生四男二女。男憲,次景、篤、瑰;及后,有容貌才能。帝聞之,數(shù)以問諸家,及后女弟隨沘陽主入見長樂宮,進止得 適,人事脩備,奉事太后,下及侍御、貢御、問遺,皆得其歡心。太后異之,上可意焉,遂召入掖庭。后性敏給,稱譽日聞,太后緣上意,乃立為后,專后宮。追爵 謚勛為安成思侯。
憲兄弟親幸,并侍宮省,賞賜日盛,自馬氏侯及王主親家,莫不畏憚。憲乘勢放縱,奪沁水公主田,主畏憲,不敢爭,左右莫敢言。上嘗幸公主第,問以 田事,憲讬言借之。后上知焉,大怒,詔以田還主,切責憲曰:“此何異指鹿為馬〔一〕,久念使人驚怖。昔先帝每以舅氏田宅為言,而憲反奪貴主田,何況小民 哉!難雕之人,不可汲引,吾捐棄汝等如孤雛腐鼠爾!”皇后毀服謝,良久乃解。由是帝不大授以位,唯憲至侍中,虎賁郎將,篤、景、瑰皆黃門郎。
〔一〕 史記秦始皇本紀曰:“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于二世曰:‘ 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瘑栕笥遥笥一蚰?,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秋八月辛巳,行車騎將軍防還京師。車駕親幸其第,厚加賞賜。上美防功,令史官為之頌,又使防歲舉吏二人〔一〕。
〔一〕 續(xù)漢百官志注引漢官目錄曰:“建武十二年八月乙未詔書,三公舉茂才各一人,廉吏各二人;光祿歲舉茂才四行各一人,察廉吏三人;中二千石歲察 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農(nóng)各二人;將兵將軍歲察廉吏各二人;監(jiān)察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瘪R防以城門校尉行車騎將軍事,故得依將兵將軍歲察廉吏 二人例以行之。
冬十二月丁酉,以〔防〕行車騎將軍、城門校尉如故〔一〕,位逾九卿,班同三府,置掾吏十人。上欲令衛(wèi)尉馬廖朝會居防上,將以優(yōu)廖也。辭曰:“朝廷以爵,王道所由,黜陟之序,子得先父,大臣列國之綱紀。今以一臣亂朝廷,臣不敢當也?!?
〔一〕 據(jù)文意補。
是歲班超率疏勒諸國破姑墨城,上書求助〔曰〕〔一〕:“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置校尉,計思慮十有余年,乃發(fā)大策,北擊匈奴,西使諸國。于是鄯善 諸國咸愿盡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二〕。若為百分西域,未得其一〔三〕。臣誠愿棄身曠野,竟卒圣朝本志。昔魏絳以晉大夫和集諸戎〔四〕,況臣乘圣漢 之威,萬死之志,冀必立鉛刀一割之用〔五〕。前世議者皆曰取三十六國,號為斬匈奴右臂,遂定西域〔六〕。于今諸國,西至日所入〔七〕,莫不向化,各奉國 珍,前后不絕,唯獨焉耆、龜茲未服從。臣初與官屬三十六人在疏勒,更遭厄難,今已五歲矣,大小皆言依漢與天等。以是效臣之能,通蔥領(lǐng)〔八〕,蔥領(lǐng)通則龜茲 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shù)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間,龜茲可擒。今來,四月到疏勒,臣請于闐、莎車、疏勒兵擊蠻夷,計之上也。臣區(qū) 區(qū)竊幸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觴,布大喜于天下?!碧熳佑[超奏,知西域可成〔九〕,議欲給超兵卒。平陵人徐干等素善超,上疏愿奮身佐超。上以干為假司馬, 將弛刑及義從千人詣超。
〔一〕 據(jù)陳澧校改補。
〔二〕 據(jù)范書補。
〔三〕 乃未得者百分之一之意。
〔四〕 襄公四年左傳曰:“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 ”晉侯欲伐之,魏絳諫晉侯,遂使魏絳盟諸戎,修民事,田以畤。
〔五〕 李賢曰:“賈誼曰:‘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o曰:‘捐棄太阿,寶鉛刀兮?!庇譂h書賈誼傳晉灼注曰:“世俗為利為铦徹?!?惠棟曰:“韓詩外傳云:‘陳饒謂宋燕曰:“鉛刀畜之,而干將用之,不亦難乎?”’”據(jù)此則鉛刀與干將、莫邪、大阿等寶劍相對,一鈍一利,所見明矣?;茨献?曰:“鉛不可為刀?!币嘌云溻g不足用也。班超之言,乃自謙之辭。
〔六〕 李賢曰:“哀帝時劉歆上議曰,西伐大宛,結(jié)烏孫,裂匈奴之右臂。南面以西為右也?!?
〔七〕 漢書西域傳曰:“自條支國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也?!?
〔八〕 領(lǐng)即嶺,古字通,下同。
〔九〕 陳澧以為“西域”下當補“ 功”字。
四年(己卯、七九)
春二月庚辰〔一〕,太尉牟融薨。上痛惜,親自臨喪,赗賜出于豐厚。時融長子歸田里,上以其余子多小,恐其喪有闕也,乃使太尉掾史教其威儀〔二〕。
〔一〕 二月丙戌朔,無庚辰。范書作“庚寅”,是。
〔二〕 “史”原作“吏”。按續(xù)漢百官志,太尉官屬曰“掾史”,范書亦同,故逕改之。
初,光武勤治,孝明好吏事,風聲相勸,俗頗苛刻。司空第五倫以為政化之本,宜以寬和為先。及上即位,崇寬而多恕,于是倫上疏褒稱,因以諷曰: “陛下即位,以寬臨下,舉賢良,選寬博,圣明殊絕,非群下所能及。詔書每下,務(wù)寬和而政急不解,欲節(jié)儉而奢泰不止,咎在俗弊,臣下不稱故也。臣聞‘為政三 年有成,必世而后仁’〔一〕。光武皇帝承王莽之后,加嚴猛為政,因以成俗,是以郡國并舉,皆多辦職俗吏,不應(yīng)寬博之選。臣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是以從上之行,不從其言,故曰‘以身教者從’〔三〕。今但進仁賢節(jié)儉者,不過數(shù)人,則俗必自化,由形直者則影不得曲矣。臣所以嘗懇懇欲行寬和者,書 記秦以酷急亡,王莽亦以苛法自滅,臣以為大戒。夫陰陽和則歲豐,君臣同則化成。刺史、太守以下,初拜京師及道出洛陽者,宜皆召見,可以博觀四方,因以察其 人。諸上書言事有不合者,但報歸田里,不宜加過怒,以明在寬。 ”
〔一〕 論語子路曰:“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又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笨装矅唬骸叭暝皇?,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二〕 語見論語子路。
〔三〕 黃本“以身教者從”作“以身教者訟”,誤。范書與蔣本同,而下有“以言教者訟 ”句,疑袁紀恐脫此句,黃本誤“從”為“訟”,非無故。
夏四月戊子,立皇子慶為皇太子。賜天下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己巳,靈壽王恭為彭城王〔一〕,常山王炳為淮南王〔二〕,汝南王暢為梁王。
〔一〕 范書章帝紀作“鉅鹿王恭為江陵王?!庇帧凹核取弊鳌凹撼蟆?。按是月乙酉朔,無己巳日,袁紀誤。
〔二〕 范書章帝紀“淮南王”作“ 淮陽王”。
辛卯,封皇子伉為千乘〔王〕,〔全〕(令)〔為〕平春王〔一〕。
〔一〕 據(jù)范書改補。
癸卯,封車騎將軍防為〔潁〕(順)陽侯,衛(wèi)尉廖為〔順〕(穎)陽侯,執(zhí)金吾光為親汲侯〔一〕。廖等既受封,上書讓位,天子許焉,皆以特進歸第。
〔一〕 范書馬援傳,廖“為順陽侯 ”,防為“潁陽侯”,光為“許侯”,均與袁紀異。按東觀記亦言防為“潁陽侯”,袁紀下卷防正作“潁陽侯 ”,故正之。
于是竇氏始貴,司空第五倫上疏曰:“當今〔承〕百王之弊〔一〕,人民文巧,咸趣邪路,莫能守正。虎賁將軍竇憲,椒房之親〔二〕,出入省闥,年盛 志美,卑謙樂善,此其好士之風也。然諸出入貴戚者,率皆疵瑕,禁固州縣,無守約安貧之節(jié),希求進茍得之志,更相扇動,浮譽成雷〔三〕,蓋驕佚所生也。三輔 議者至云以貴戚澣濯之,猶解酲當以酒也。險陂趨勢之徒〔四〕,誠不可親。臣愚愿陛下、中宮嚴敕憲閉門自守,無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慮于無形,令憲永保 福祿,君臣交歡,無纖介之隙,此臣之愿也。”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李賢曰:“后妃以椒涂壁,取其繁衍多子,故曰椒房。”
〔三〕 范書第五倫傳作“聚蚊成雷 ”。語出漢書景十三王傳,師古曰:“言眾蚊飛聲有若雷也?!贝俗鳌案∽u”,其義一也,皆指獻媚虛妄之言如雷。
〔四〕 范書“陂”作“诐”,古字通,蒼頡篇曰:“诐,佞諂也。”
倫志在奉公,言事無所隱,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每上事,自為草,不復示掾,吏民或奏記,輒便封上之,曰:“臣任重憂深,不能出奇策異謀,吏民責讓臣者多,謹并封上?!逼錈o私若此,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以此見輕。
甲戌〔一〕,司徒鮑昱為太尉,南陽太守桓虞為司徒。
〔一〕 此乃五月事,疑袁紀上脫“ 五月”二字。
虞字仲春〔一〕,左馮翊萬年人也。初為魯令,以父母老去官,二親既終,訖乃仕。稍遷南陽太守,表賢黜惡,校練名實,豪吏無所容其奸,百姓悅之。自建武以來,太守名稱無及虞者,及為三公,無他異政。
〔一〕 范書章帝紀李賢注同。然北堂書鈔卷五九引東觀記作“字伯春”。
六月癸丑,皇太后馬氏崩。
秋七月壬戌,葬明德皇太后。
八月甲午,詔曰:“賈貴人者奉侍先帝,劬勞帷幄。建初之后,以至親供養(yǎng)長樂宮,昏定晨省,夙夜匪懈。今賜貴人赤綬〔一〕,安車一駟,永巷宮人二百,御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nóng)黃金千斤、錢二〔千〕萬〔二〕。朕既早離皇太后,幸復承子道,中心依依,昊天罔極?!?
〔一〕 續(xù)漢輿服志曰:“諸侯王赤綬。”又曰:“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闭碌垡再Z貴人為其生母,故特加王赤綬也。
〔二〕 據(jù)范書補。按黃金且贈千斤,錢豈能僅賜二萬?故補之。
貴人南陽人,明德馬后姊子也,以選入宮為貴人,生章帝。馬后無子,母而養(yǎng)之。明帝謂馬后曰:“人未當自生子也〔一〕,但患養(yǎng)之不勤,愛如己子,則愛敬如親生矣?!庇谑邱R后遇帝厚,帝感養(yǎng)育之恩,遂名馬氏為外家,故賈氏不蒙舅氏之寵。
〔一〕 疑“人未”下脫“必”字。
袁宏曰:夫剛健獨運,干之德也;柔和順從,坤之性也。是以制教者本于斯,男有專行之道,女有三從之義〔一〕。君尊用專,故人子不加爵于其父;優(yōu)柔體順,故國君可得崇禮于其母,古之道也。能封賈氏之號,不盡名稱之極,求之典籍,異乎春秋之義也。
〔一〕 儀禮喪朋篇,傳曰:“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是秋,詔諸儒會白虎觀〔一〕,議五經(jīng)同異,曰白虎通。
〔一〕 諸儒者,楊終、魏應(yīng)、淳于恭、丁鴻、樓望、桓郁、班固、賈逵等人也。
五年(庚辰、八〇)
春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一〕。詔曰:“朕新離供養(yǎng),罪惡著眾,上天降異,止于朕躬,非群司之咎,其咎朕而已。公卿能極諫朕過失者,各舉一人〔二〕,巖穴之德為先,勿取浮華?!?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范書章帝紀作“公卿巳下,其舉直言極諫、能指朕過失者各一人,遣詣公車,將親覽問焉”。袁紀必有脫誤,疑“各舉”二字當在“公卿 ”之下。
是時用永平故事,吏治尚嚴,尚書決事,類近于重。尚書陳寵上疏曰:“臣聞先王之政,必以刑罰為首,咨嘆相戒者,重刑之至也。往者治獄嚴明,以刑 奸慝,奸慝既平,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shù)詔群寮,弘崇晏晏〔一〕,而有司執(zhí)事,未悉奉承,治獄者急于榜格,執(zhí)憲者煩于詐欺,或因公行私,以騁 威福,違本離實,捶楚為奸。夫為政猶張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絕。故子貢非臧孫之行猛,而美鄭僑之仁政〔二〕。詩云:‘不剛不柔,布政優(yōu)優(yōu)。’〔三〕方今圣德 充塞,照于上下,宜因此時,隆先圣之務(wù),蕩滌煩苛,輕薄捶楚,以佑蒼生,廣至德也?!钡奂{寵言,每事務(wù)于寬厚,其后遂詔有司,禁絕慘酷之制五十余事。
〔一〕 詩衛(wèi)風氓曰“言笑晏晏”。傳曰:“晏晏,和柔也?!?
〔二〕 劉向新序曰:“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曰:‘夫政猶張琴瑟也,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是以位尊者,德不可以??;宮大者,治不可以?。坏貜V者,制不 可以狹;民眾者,政不可以苛。獨不聞子產(chǎn)相鄭乎?其掄材推賢,抑惡而揚善。故有大略者,不問其所短;有德學者,不非其小疵。其牧民之道,養(yǎng)之以仁,教之以 禮,因其所欲而與之,從其所好而勸之,賞之疑者從重,罰之疑者從輕,家給人足,囹圄空虛。子產(chǎn)卒,國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聞竽琴之音。’”今按:僑字子 產(chǎn)。鄭僑者,即鄭相子產(chǎn)也。
〔三〕 見詩商頌長發(fā)之章。
寵性周密,時有所表薦,手書削草,人不得知。嘗稱人臣之義,苦不能慎,自在樞機,謝遣門人,不復教授,絕知交,惟在公家,朝廷器之?;屎蟮芨]憲,侍中貴幸,憲薦真定張林為尚書,上以問寵,對曰:“林雖有才能,而行貪穢?!睉椛钜院迣櫍暇拐饔昧?,卒以贓污抵罪。
夏五月戊辰,太傅趙喜薨。
是時承平久,宮室臺榭漸為壯麗,扶風梁鴻作五噫歌曰:“陟彼北邙兮,噫!覽觀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燎燎未央兮,噫!” 上聞而非之〔一〕,求索不得。鴻乃逃會稽,依大家皋伯通以賃舂為事,其妻息具食于鴻前,不敢失。伯通知其賢,以客禮待之。鴻當門吟詠著書十余篇。鴻病因 篤,與伯通及會稽大夫語曰〔二〕:“昔延陵季札葬子于嬴、博之間,不歸其鄉(xiāng)里,慎勿令我妻子持尸具柩去?!北娫唬骸耙x古之烈士,今伯鸞之清高,可令相 近,葬要離墓旁〔三〕,子孫歸扶風。”
〔一〕 惠棟曰:“案御覽、郭茂倩樂府引三輔決錄,皆云‘肅宗聞而悲之’,今作‘非’ ,乃傳寫之誤?!?
〔二〕 御覽卷五五三引東觀記作“ 會稽士大夫”。疑袁紀脫“士”字。
〔三〕 李賢曰:“要離刺吳王僚子慶忌者,冢在今蘇州吳縣西,伯鸞墓在其北?!鄙驓J韓曰:“陸龜蒙笠澤叢書:伯鸞墓在吳西門金昌亭下幾一里?!?
鴻字伯鸞,高抗不群。初,扶風世家多慕其名,欲以女妻之,被服華麗,鴻甚惡之。后鄉(xiāng)里孟氏有女,容貌丑而有節(jié)操,多求者,女不肯往,至年三十無 嫁處。父母問其所欲,曰:“得賢如梁伯鸞者可矣。”父母曰:“伯鸞清高,汝安能稱之哉?”后鴻聞而求之,遂許焉。為服畢,女求作布麻履及織作之具,乃衣新 婦衣。入門積七日,鴻不答,婦跪床下曰:“竊聞夫子高義,曾逐數(shù)婦,而妾亦偃蹇數(shù)夫,故來歸夫子,而不見采擇?!兵櫾唬骸拔嵊敏煤种耍膳c俱隱深山 爾。今若乃衣綺縞,〔傅〕白黑〔一〕,豈梁鴻所愿者哉!” 于是婦對曰:“妾恐夫子不愿爾,妾有隱居之具。”乃起,椎髻衣布,操作具而前,鴻大悅曰:“此真梁鴻之妻也,能成我矣!”字之德耀,名孟光〔二〕。無幾何 〔三〕,妻曰:“常聞夫子欲隱居避世,不欲榮爵,以致憂患,今何其嘿嘿也?得無欲低頭就之邪?”鴻曰:“諾?!蹦讼嚯S之霸陵山,耕耘織作,以供衣食,彈琴誦書〔四〕,以娛其志。
〔一〕 據(jù)果親王校補。
〔二〕 蔣本“名孟光”三字闕,黃本僅有“孟光”二字?;輻澰唬骸疤锼嚭庠唬骸付嘁幻献帧!瘲澃福豪m(xù)列女傳曰:‘字之曰德曜,名孟光。自名曰運期,字侯光?!啤稀茄茏帧!惫蕮?jù)以補。
〔三〕 無幾何,蔣本亦闕,據(jù)黃本補。又龍溪精舍本“何”作“也”。
〔四〕 蔣本“誦”下闕“書”字。范書逸民傳作“詠詩書”。而東觀記作“誦書”,黃本亦然,故據(jù)以補。
六年(辛巳、八一)
春三月辛卯〔一〕,瑯邪王京薨,謚曰孝王。京,光烈皇后少子,而明帝母弟也,恩愛特隆,寵異諸國。京亦孝友謙讓,雅好經(jīng)書。光烈皇后崩,帝手書以后之珍寶賜京。京好治宮室,窮極技巧,殿宇墻壁,皆飾以金銀。
〔一〕 三月甲辰朔,無辛卯。范書作“二月”,是。
六月丙辰,太尉鮑昱薨。
昱字文淵,永之子也。初為司隸校尉,時匈奴新降,召昱詣尚書,使封降胡檄。世祖遣小黃門宗厲問昱有所怪不,昱對曰:“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 當司徒露布,怪司隸下書也?!笔雷嬖唬骸坝钐煜轮页甲訌蜑樗倦`也?!奔熬尤?,善其事,雖剛直不及永,猶其風也。昱子德,少為黃門侍郎,修至節(jié),有名 稱,官至大司農(nóng)。
辛未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癸巳,大司農(nóng)鄧彪為太尉。
東平王上疏請詔諸王朝。各賜裝錢千萬,東平王加五百萬。
七年(壬午、八二)
春正月,沛王、東平王、中山王、東海王、瑯邪王、廣陵王、榆鄉(xiāng)侯、東鄉(xiāng)侯朝〔一〕。使中謁者以乘輿、服、太官珍膳迎蒼于郊。
〔一〕 范書章帝紀無“廣陵王”,而有“濟南王”。按范書廣陵思王荊傳,荊于明帝永平十年自殺。永平十四年,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服王璽綬,又封元壽弟三人為鄉(xiāng) 侯。至建初七年,“肅宗詔元壽兄弟與諸王俱朝京師?!睋?jù)此則廣陵侯雖名曰侯,實與王等,故袁紀以“王”稱之。而“榆鄉(xiāng)侯”、“東鄉(xiāng)侯”必元壽之弟也。
是時國邸皆豫受賜,金帛床帷充實其中,駕親自循行。上欲蒼先至,侍以殊禮,詔滎陽令,東平王至者徑追會。蒼與諸王俱至滎陽,使大鴻臚持節(jié)郊迎, 詔沛王、東平王、中山王贊拜不名〔一〕;天子親答拜,所以寵光榮顯,加于古典。每入宮殿,輒以〔輦〕迎至省闥,及下〔宴〕(廡)會,上嘗坐〔席〕(段), 皇后親拜于內(nèi)〔二〕。蒼等皆鞠躬辭謝,不自安。
〔一〕 胡三省曰:“賢曰:‘謂贊者不唱其名?!嘀^四王,帝諸父也,故異其禮?!苯癜窗谆⑼ㄔ唬憾Y王者臣有不名者,即先王老臣,諸父、諸兄。而“諸父、諸兄者親,與己父兄有敵體之義也” 。則漢禮本如此也。然“天子親答拜”,則“加于常典 ”也。
〔二〕 均據(jù)范書東平王蒼傳補改。
歲余〔一〕,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上〔持〕(將)留蒼〔二〕,封女三人皆為公主〔三〕,賜以秘列圖〔四〕。有司復奏遣,上乃手書與蒼曰:“骨肉 天性,昔念王久勞歷時,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鄙n發(fā),上臨送之,流涕而別。復賜乘輿服御物、珍寶、輿馬,錢布以億 萬計,詔遣中使追問起居,相望于道。
〔一〕 范書作“三月”。
〔二〕 據(jù)陳澧校改。
〔三〕 乃封縣公主也。詳見卷九“ 處臣三女小國侯”注。
〔四〕 蔣本“圖”字闕。南監(jiān)本作 “國”,學海堂本依范書作“列仙圖,龍溪精舍本亦然,唯黃本作“圖”。按東觀記正作“列圖”,他本皆誤,故據(jù)黃本補。
袁宏曰:章帝尊禮父兄,敦厚親戚,發(fā)自中心,非由外入者也,雖三代之道,亦何以過乎?嘗試言之曰:夫不足則相資,相資則見足,見足則無求, 無求則相疏,常人之性也。何以知其然乎?夫終朝之飯,糟糠不飽,壺餐之饋,必習其鄰人者,甘所不足也。貴為王侯,富有國家,聲色之娛,而忘其親戚者,安其 余也。故處不足,則壺餐豆羹不忘其鄰人,安其有余,徒鈞天廣樂必遺其親戚,其勢然也。故親戚之弊,常在于富貴,不在于貧賤,其可知矣。
夫同陰以憩,眷然相應(yīng)者,一遇之歡也;同生異處,敖然相忘者,不接之患也。故形神不接,雖兄弟親戚,可同之于胡越;交以言色,雖殊涂之人, 猶有眷恨之心。由斯觀之,王侯貴人乘有余之勢,處不接之地,唯意而欲恩情含暢〔一〕,六親和睦,蓋以鮮矣。古之圣人,懼其如此,故明儉素之道,顯謙恭之 義,使富者不極其欲,貴者不博其高,里老且猶矜愛,而況兄弟乎?朝會以敘其儀,燕享以篤其親,聘問以通其意,玉帛以將其心,故欲不滿而和愛生,情意交而恩 義著也。嗚呼!有國有家者,可不親乎?
〔一〕 “唯意”二字,陳璞疑衍?;蛴忻撜`,亦未可知。
夏六月甲寅,廢皇太子慶為清河王,皇子肇為皇太子〔一〕。
〔一〕 說文‘肇’作‘□’。說文通訓定聲曰:“許氏不箸說解,當為肇之本字?!?
初,宋貴人有寵,生太子慶。會竇后寵盛,心惡貴人,外令兄弟求宋氏微過,內(nèi)令御者伺察貴人。貴人嘗病,思生菟,令家求之。竇后誣言欲咒詛,上信 之,出貴人姊妹于丙舍〔一〕,使小黃門蔡倫考之。竇后諷厲考者,皆致以巫蠱事,送暴室〔二〕,二貴人同時飲藥死,并葬于濯龍中。
〔一〕 胡三省曰:“丙舍,宮中之室,以甲乙丙為次也。續(xù)漢志:南宮有丙署?!?
〔二〕 續(xù)漢志曰:“暴室,署名,主中婦人疾病也?!?
貴人,扶風平陵人,其先惠將軍宋昌后也。父陽〔一〕,恬于榮勢,不愿仕宦,專以事親色養(yǎng)。陽有女〔二〕(三)人〔二〕,選入掖庭,小貴人生太子慶,拜陽為議郎。二貴人既死,陽免歸本郡,幽閉之。陽為人仁厚,時人多救請者,遂得免焉。
〔一〕 范書清河孝王慶傳作“父楊 ”。續(xù)漢書亦同。王先謙曰:“
官本作‘楊’??甲C云:案‘楊’ 北宋本作‘揚’。”三說未知孰是。
〔二〕 據(jù)范書及下文文意改。
秋九月,行幸河內(nèi)、魏郡。
辛卯,令天下系囚減罪各有差。
冬十月,行幸長安,祀園陵。
上召奉車(騎)都尉韋彪〔一〕,問以三輔舊事。彪對訖,因言巡省舊都,宜錄先帝功臣及其子孫,上嘉納焉。即封蕭何、曹參、霍光后為列侯〔二〕,擢〔彪〕為鴻臚卿〔三〕。
〔一〕 陳璞曰:“奉”字衍。今按范書韋彪傳作“奉車都尉”,袁紀下文亦然。續(xù)漢百官志曰:奉車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御乘輿事。乃光祿 勛屬官。則非衍“奉”而實衍“騎”也。陳說非。又范書曰:“建初七年,車駕西巡狩,以彪行太常從,數(shù)召入,問以三輔舊事、禮儀風俗?!眲t彪時以奉車都尉行 太常事也。
〔二〕 范書韋彪傳曰:“時光無苗裔,唯封何末孫熊為酆侯?!庇衷唬骸敖ǔ醵暌逊獠軈⒑蟛苷繛槠疥柡睿什粡图把?。”
〔三〕 據(jù)文意補。
彪字孟達,右扶風平陵人。高祖賢、曾祖玄成皆致位丞相。彪父母卒,三年不出廬,毀瘠骨立,醫(yī)治數(shù)年乃能起,以至行聞。舉孝廉,為郎中,以教授為 事〔一〕,安貧樂道,恬于進趨,三輔自耆儒后學,莫不慕之。明帝聞彪之名,有詔拜謁者,賜以車馬衣服。稍遷尚書、魏郡太守。上即位,以病〔免〕〔二〕,復 為議郎,遷左(右)中郎將〔三〕、長樂衛(wèi)尉。數(shù)陳政事,歸于寬厚。彪比上疏乞骸骨,天子重彪禮讓,拜為奉車都尉,秩中二千石,賞賜禮〔敬〕,侔于親戚 〔四〕。
〔一〕 范書本傳作“以病免,復歸教授”。疑袁紀“以”下有脫文。
〔二〕 據(jù)范書補。
〔三〕 據(jù)范書及續(xù)漢志刪。
〔四〕 以己意補,范書作“賞賜恩寵”。
是時言事者多言“郡國貢舉不以功次,養(yǎng)虛名者累進,故守職者益懈,而吏事陵遲”。彪議曰:“伏惟明詔,憂勞百姓,察察不舍晝夜〔一〕,垂恩選 舉,必務(wù)得人。夫國以賢為本,以孝為行。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官,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捕撤蛉瞬判猩倌芟嗉?,是以孟公綽優(yōu)于趙、魏老,不 可以為滕、薛大夫〔三〕。忠孝之人,治心近厚;鍛煉之人,治心近薄。斯三代所以直道而行〔四〕,在其所以磨之故〔五〕。在士雖不磨吏職,有行美材高者,不 可純以閥閱取〔六〕。然要歸在于選二千石,二千石賢,則貢舉皆得其人矣?!?
〔一〕 老子曰“俗人察察”,又曰 “其政察察”。焦竑曰:“察察,古本皆作□□。”朱謙之曰:“傅、范本察察作□□。”按二字古通用。說文曰:“察,覆也。”“不舍晝夜”,出論語子罕。察察不舍晝夜,言帝親自查覆,不分晝夜,以求得人。
〔二〕 孝經(jīng)緯之文。范書“官”作 “君”。
〔三〕 語出論語憲問孔子曰。傳曰:“公綽,魯大夫,趙、魏皆晉卿,家臣稱老公。綽性寡欲,趙、魏貪賢,家老無職故優(yōu)。滕、薛小國,大夫職煩,故不可為?!?
〔四〕 見論語衛(wèi)靈公。言三代用民無所呵私,不虛舉也。
〔五〕 李賢曰:“言古之用賢,皆磨礪選練,然后用之。”
〔六〕 閥閱,亦作伐閱。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漢書 車千秋傳曰“無伐閱功勞”。師古曰:“伐,積功也。閱,經(jīng)歷也。”其本指官吏的資歷和政績,后轉(zhuǎn)為指門第的高低,故又稱為門閥。門閥形成于東漢中后期,東 晉時進入高潮,南北朝由盛轉(zhuǎn)衰。
頃之,彪復稱疾歸家,賜布帛百匹,谷三千斛。彪清儉好施,祿賜分與宗族,家無余財,著書十二篇,號韋卿子。
后漢孝章皇帝紀下卷第十二
八年(癸未、八三)
春正月壬辰,東平王蒼薨。
初,蒼疾病,上憂念蒼,使道上置驛馬,以知疾之增損。薨問至,上悲不自 勝,詔東平傅錄王建武以來所上章奏及作詞賦,悉封上,不得妄有闕。司空第五倫見上悼愴不已,求依東海王故事,自請護喪事〔一〕。上〔以〕東海王行天子禮 〔二〕,舊制無三公出者,乃遣大鴻臚持節(jié)護喪事,詔諸王及公主、京師諸侯悉詣東平王葬,哀策曰:“咨王丕顯,勤〔勞〕王室〔三〕,親命受策,昭于前世,出 作蕃輔,克慎明德。昊天不吊,不報上仁,使屏余一人,煢煢靡有所終。今詔有司加賜鸞輅車、乘〔馬〕〔四〕、龍旗九旒、虎賁百人,謚曰獻王〔五〕。”
〔一〕 事見卷九明帝紀上。時東海王彊薨,明帝遣司空馮魴持節(jié)護喪事。
〔二〕 據(jù)惠棟說補。
〔三〕 據(jù)范書補。
〔四〕 據(jù)東觀記、范書補。
〔五〕 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均作 “憲王”,惟通鑒取袁紀說。
秋,即擇班超為將兵長史,以徐干為司馬。遣衛(wèi)侯李邑使烏孫,到于闐,上言西域功不可成,盛毀超云:“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nèi)顧心?!背?聞邑言,嘆曰:“身非曾參,而有三至之讒〔一〕,恐見疑于當世?!彼斐銎淦?。上知超無二心,乃詔責邑,〔超〕遣邑將烏孫侍子還京師〔二〕。徐干謂超曰: “邑前親毀君,欲敗西域,今可緣詔留之,遣他吏送侍子?!?超曰:“是言之狹也。以邑毀超,故遣之,內(nèi)省不疚〔三〕,何恤邑言。今留之,一時快意,然非忠臣也?!?
〔一〕 戰(zhàn)國策秦策甘茂對秦武王曰:“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又冈唬骸?
吾子不殺人?!椬匀?。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淠干锌椬匀粢?。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淠笐郑和惰逃鈮Χ摺!?
〔二〕 范書班超傳曰:“令邑詣超受節(jié)度。詔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與從事?!辞惨貙鯇O侍子還京師?!痹o恐多有脫文,今補一“ 超”字。
〔三〕 見論語顏淵。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于是疏勒王忠反,保烏即城。超乃立其府丞成大為疏勒王。其后忠設(shè)詐偽降,愿棄前罪,為殺新王。超內(nèi)知其謀,而偽許之。忠大喜,將輕騎三百詣超。超密勒兵,待酒數(shù)行,超叱吏執(zhí)忠,斬之,放擊其眾,大破之。
冬十二月,行幸陳留、梁國、淮陽、潁川。
戊申,詔曰:“五經(jīng)剖判,去圣彌遠,章句傳說,難以正義,恐先師道喪,微言遂絕,非所稽古求道也。其令諸儒學古文尚書、毛詩、谷梁、左氏傳,以扶明學教,網(wǎng)羅圣旨。”
古文尚書者,出孔安國。武〔帝〕世〔一〕,魯恭王壞孔子宅,欲廣其宮,得古文尚書及禮〔二〕、論語、孝經(jīng)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恭王入其宅,聞琴瑟鐘磬之音,瞿然而止。孔安國者,孔子后也,盡得其書。尚書多于伏生所傳(六)十〔六〕篇〔三〕,安國獻之。
〔一〕 據(jù)漢書藝文志補。
〔二〕 禮,禮記也,見漢書藝文志。
〔三〕 據(jù)漢書藝文志改。
毛詩者,出于魯人毛萇。自謂子夏所傳,河間獻王好之。
谷梁者,瑕丘江公受之魯申公。武帝時,董仲舒善說公羊,江公訥于口辯,義不如董仲舒,故谷梁學寢微,唯衛(wèi)太子善谷梁。宣帝即位,聞衛(wèi)太子好谷 梁,乃求能為谷梁學者,得沛人蔡子秋〔一〕,與公羊家并說。上善谷梁,后大儒蕭望之等廷論二家同異,多從谷梁,由是谷梁學復興。
〔一〕 漢書儒林傳作“蔡千秋”。
漢初張蒼、賈誼、張敞皆修春秋左傳,誼為左氏訓故。御史張禹與蕭生同官〔一〕,數(shù)言左氏于望之,望之善之,及翟方進、賈〔護〕(誼)、劉歆并傳左氏學〔二〕。故言左氏者,本之賈〔護〕(誼)、劉歆。
〔一〕 蕭生,即蕭望之也,時亦任御史。
〔二〕 漢書儒林傳曰:“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史,數(shù)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shù)以稱說。……授尹更始,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 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歆?!痹o此文實取資于此,作“誼”、 乃涉前“賈誼”而誤,故據(jù)以改。下同。
此四學雖傳于世,至建武初議立左氏學,博士范〔升〕(舛)議譏毀左氏〔一〕,以為不宜立?!舱隆常┑奂次弧捕常笫蠈W廢,乃使郎中賈逵敘明左氏大義。逵又言古文尚書多與經(jīng)傳爾雅相應(yīng),于是古文尚書、毛詩、周官皆置弟子,學者益廣。
〔一〕 據(jù)范書改。
〔二〕 陳璞以為“愍帝”是“明帝 ”之誤。今按范書賈逵傳及袁紀下文,乃“章帝”之誤。陳說甚失考。
逵字景伯,右扶風平陵人。身長八尺二寸,弱冠能誦五經(jīng)、左傳,兼通谷梁諸家之說,沈深有用,其所學者,可為人師。明帝時為郎,使與班固校書。帝 即位,雅好古學,詔逵入講白虎觀,使說左氏傳,上善其說。逵母嘗病,上以逵居貧,欲賜之,以校書比例多,乃以錢二十萬,使?jié)}陽侯馬防與逵。逵讓曰:“逵母 病甚,子貧無事于外,屢空,且從孤竹于首陽矣〔一〕?!?其思厚若此。遷衛(wèi)士令。逵才學皆通,其所著論,為學者所宗。性佚,不修小節(jié),當世以此譏焉,故不至大官。
〔一〕 范書賈逵傳,此乃章帝囑馬防之語,按袁紀下文作“其恩厚若此”,則袁紀“逵讓曰”當是“謂防曰”之誤。又范書“無事”作“無人事 ”。李賢曰:“謂不廣交通也。”賢又曰:“史記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子也,隱于首陽山,卒餓死也。 ”
袁宏曰:堯舜之傳賢,夏禹、殷湯授其子,此趣之不同者也。夏后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兼而用之,此德刑之不同者。殷人親盡則婚,周 人百世不通,此婚姻之不同也。立子以長,三代之典也,文王廢伯邑考而立武王,廢立之不同者也。“君親無將,將而必誅?!薄惨弧持苤埔?;春秋殺君之賊,一 會諸侯,遂得列于天下,此褒貶之不同者。彼數(shù)圣者,受之哲王也,然而會通異議,質(zhì)文不同,其故何耶?所遇之時異。
〔一〕 詳見卷十注。
夫奕者之思,盡于一局者也;圣人之明,周于天下者也。茍一局之勢未嘗盡同,則天下之事豈必相襲哉!故記載廢興,謂之典謨;集敘歌謠,謂之詩 頌;擬議吉兇,謂之易象;撰錄制度,謂之禮儀;編述名跡,謂之春秋。然則經(jīng)籍者,寫載先圣之軌跡者也。圣人之跡不同如彼,后之學者欲齊之如此,焉可得哉! 故曰 “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一〕,不可不察。圣人所以存先代之禮,兼六籍之文,將以廣物慣心,通于古今之道。
〔一〕 語出禮記經(jīng)解篇。注曰:“ 失,謂不能節(jié)其教者也。詩敦厚近愚;書知遠近誣;易精微,愛惡相攻,遠近相取,則不能容人,近于傷害;春秋習戰(zhàn)爭之事,近亂?!?
今去圣人之世,幾將千年矣,風俗民情,治化之術(shù),將數(shù)變矣。而漢初諸儒,多案春秋之中,復有同異。其后殷書禮傳,往往間出,是非之倫,不可 勝言。六經(jīng)之道可得詳,而治體云為遷易無度矣。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諸子之言紛然殽亂。太史公談判而定之,以為六家〔一〕;班固演其說, 而明九流〔二〕。觀其所由,皆圣王之道也,支流區(qū)別,各成一家之說。夫物必有宗,事必有主,雖治道彌綸,所明殊方,舉其綱契,必有所歸。尋史談之言,以道 家為統(tǒng);班固之論,以儒家為高。二家之說,未知所辯。
〔一〕 六家者,陰陽、儒、墨、名、法、道也。
〔二〕 九流者,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也。
嘗試論之曰:夫百司而可以總百司,非君道如何情動〔一〕,動而非已也。虛無以應(yīng)其變,變而非為也。夫以天下之事,而為以一人,即精神內(nèi)竭, 禍亂外作。故明者為之視,聰者為之聽,能者為之使,惟三者為之慮,不行而可以至,不為而可以治,精神平粹,萬物自得,斯道家之大旨,而人君自處之術(shù)也 〔二〕。夫愛之者,非徒美其車服,厚其滋味,必將導之訓典,輔其正性,納之義方,閑其邪物。故仁而欲其通,愛而欲其濟,仁愛之至,于是兼善也。然則百司弘 宣,在于通物之方,則儒家之算,先王教化之道。居極則玄默之以司契,運通則仁愛之以教化。故道明其本,儒言其用,其可知也矣。
〔一〕 “百司”,“非居道如何情動”九字,乃據(jù)黃本而補。
〔二〕 袁宏所論,乃時人儒道合流說之濫觴。張湛列子說符篇注:“自賢者即上所謂孤而無輔;知賢則智者為之謀,能者為之使,物無棄才,則國易治 也?!庇种倌崞ⅲ骸安荒苤娙酥?,不能為眾人之所能,群才并為之用者,不居知能之地,而無惡無好,無彼無此,則以無為心者也。故明者為視,聰者為 聽,智者為謀,勇者為戰(zhàn),而我無事焉?!贝伺c袁宏之論道家,可謂一源之水。
夫大道行,則仁愛直達而無傷;及其不足,則抑參差而并陳?;既f物之多惑,故推四時以順,此明陰陽家之所生也。懼天下擾擾,竟故辯加位以歸真 〔一〕,此名家之所起。畏眾寡之相犯,故立法制以止殺,此法家之所興也。慮有國之奢弊,故明節(jié)儉以示人,此墨家之所因也。斯乃隨時之跡,總而為治者也。后 之言者,各演一家之理,以為天下法,儒道且猶紛然,而況四家者乎!夫為棺槨,遂有厚葬之弊;喪欲速朽,亦有棄尸之患。因圣人之言跡,而為支辯之說者,焉可 數(shù)哉?故自此以往,略而不論。
〔一〕 “竟故”二字據(jù)黃本補。
元和元年(甲申、八四)
春正月,日南獻白雉。
夏四月己卯,封東平王子尚為成都王〔一〕。
〔一〕 范書東平王蒼傳及章帝紀均作“任城王”。袁紀恐誤。
六月辛酉,沛王輔薨。謚曰獻王。輔好經(jīng)書,矜嚴有法度,在國終始可觀,稱為賢王。
秋八月甲子,太尉鄧彪以老病罷,大司農(nóng)鄭弘為太尉。
彪字智伯,南陽新野人?!采佟常ǜ福┮孕⑿蟹Q,〔父〕(及)薨,讓國與異母弟〔一〕。明帝高其節(jié),詔聽之。辟府掾,稍遷太仆卿。遭后母喪,固疾 乞身,以光祿大夫行服。服竟,遷大司農(nóng)。數(shù)月,為太尉。彪以禮讓帥下,在位為百寮規(guī)誡。以疾上書乞骸骨。策曰:“惟君以曾閔之行,禮讓之高,故慕君德禮, 以屬黎民。貪與君意,其上太尉印綬,賜錢三十萬,俸二千石,祿終厥身。君專精養(yǎng)和,以輔天年?!痹t太常四時致祭宗廟之胙〔二〕;河南尹常以八月旦奉羊、酒 〔三〕。
〔一〕 據(jù)范書本傳及東觀記改。及父形近而訛。
〔二〕 李賢曰:“胙,祭廟肉也。禮,凡預祭,異姓則歸之胙,同姓則留之宴。彪不預祭而賜胙,重之?!?
〔三〕 李賢曰:“東觀記曰‘賜羊一頭,酒二石’也?!?
癸酉,令天下系囚減罪一等,死罪徙邊戍。
九月,行幸陵〔一〕,祠舊宅園廟。
〔一〕 陵,章陵也。疑紀文有脫。
故臨淮太守朱暉為尚書仆射。
暉字文秀〔一〕,南陽人也。少以節(jié)操聞。初,帝舅信陽侯陰就方貴,慕暉名,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復遣家丞致禮,暉閉門不受。后為郡吏,太守阮況 嘗以事干暉,暉不從;及卒,暉厚送其家〔二〕。左右咸怪之,暉曰:“前阮君有求于我,恐以貨污君,故不與言。今重送者,欲以明吾心?!彬婒T將軍蒼聞而辟 之,甚禮敬焉。
〔一〕 東觀記、范書均作“文季” 。
〔二〕 類聚卷三五引東觀記曰:“ 朱暉為郡督郵,太守阮況當嫁女,欲買暉婢,暉不與。及況卒,暉送金三斤?!?
正月朔旦,蒼應(yīng)奉璧入賀〔一〕。故事,少府給璧。陰就驕貴,吏傲不奉法,求璧不可得。蒼坐朝堂,漏且盡而璧不至,不知所為,顧謂掾?qū)僭唬骸叭糁?何? ”暉望見府主簿持璧,即往紿之曰:“我聞璧而未曾見,試觀之?!敝鞑疽澡凳跁?,暉顧召令史奉之。主簿驚曰:“少府當以朝。”暉叱之曰:“將歸,暉獨不朝 也!”〔二〕主簿遽以白就,就曰:“朱掾義士,勿復求。更以他璧朝?!鄙n罷,謂暉曰:“屬者掾自視孰與藺相如邪?”
〔一〕 周壽昌曰:“案:禮儀志: ‘歲首朝賀,公侯璧?!嚏擢殧嘣唬骸铊瞪系??!譀Q疑要注曰:‘古朝會皆執(zhí)贄,侯伯執(zhí)珪,子男執(zhí)璧。漢公卿以下,所執(zhí)如古禮?!澰乒铊?,則無 所為珪,但有璧而已。公侯三公之璧,想皆自備,惟藩王則由少府給之也。續(xù)漢百官志:‘少府掌中服御諸物,衣服珍寶貨珍膳之屬?!跻嗯c中服御諸物等,故 少府所掌也。”又周壽昌曰:“東平王朝正,當是章帝建初七年?!睏顦溥_曰:“蒼傳:顯宗即位,拜驃騎將軍,永平五年歸藩就國。據(jù)下文,陰就為少府,就自殺 于永平二年。則此朝正當是永平二年事。周說殆誤?!?
〔二〕 惠棟引此語,改“暉”為“ 將軍”,當是。
明帝幸長安,欲嚴宿衛(wèi),以暉為衛(wèi)士令。稍遷臨淮太守。暉好節(jié)概,其所拔用,皆厲行士。其諸報怨,以義犯法者,率皆為求門戶而生宥之〔一〕。其不 義者,即時僵仆,不以污獄門,故吏民畏愛之。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故所在數(shù)被劾。去臨淮,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通,鄉(xiāng)黨譏其介〔二〕。南陽人大 饑,暉盡其家貨,分宗族故舊,不問余焉。初,同縣張堪素有名,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暉以其先達,未敢當也。后俱為二千石,絕不復通。及南陽饑,而堪已 卒,暉聞其妻子貧窮,乃自往候視,贍賑之。其子頡怪而問之,暉曰:“吾以信心也?!薄踩称湫帕x慎終皆此類也。
〔一〕 王先謙集解引蘇輿曰:“謂以私人之義,犯國家之法。如郅惲為友人董子張報父仇殺人,詣縣自首,令趣出獄。陳公思以叔父仇,格殺王子佑,汝南 太守胡廣特為原遣,并其事也。張敏傳載,建初中有侮辱人父,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遂定輕侮法。敏駁議不可,蓋吏生之,為權(quán)宜,律赦之,則長奸耳?!?
〔二〕 李賢曰:“介,特也,言不與眾同?!?
〔三〕 御覽卷四七六引東觀記曰: “堪至把暉臂曰:‘欲妻子讬朱生?!瘯熍e手不敢答。 ”李賢曰:“以堪先讬妻子,心已許之,故言信于心也?!?
冬十月,行幸江陵。
十二月,除諸禁固不得仕者,令得仕。
二年(乙酉、八五)
春正月,初令婦人懷胎者,當以二月賜谷三斛,復夫勿算一歲。
二月,鳳皇集于肥,行幸太山。
丙子,大赦天下。復博、奉高、嬴三縣,無出租賦。
三月,行幸魯,祠東海恭王。庚寅,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壬辰,行幸東平(王),幸〔王〕蒼宮〔一〕,謂諸子曰:“思其人,至其鄉(xiāng);其處存,其人亡?!币蚱抡唇蟆I闲疑n陵,為備虎賁、鸞輅、龍旗,以 章顯之,賜御劍于陵前。初,蒼所將驃騎時吏丁周栩〔二〕,以蒼敬賢下士,不忍去,為王家大夫數(shù)十年,事祖及孫〔三〕。引見,嗟嘆之,擇為議郎。
〔一〕 據(jù)黃本改。
〔二〕 范書東平王蒼傳作“丁牧、周栩”,袁紀恐脫“牧”字。
〔三〕 胡三省曰:“獻王及子懷王忠及今王敬。”
遂幸魏郡、河內(nèi),登太行。
五月丙戌〔一〕,詔曰:“鳳皇、黃龍、鸞鳥比集七郡,神雀、甘露降自京都。祖宗舊事,或班恩施。其賜百官錢各有差;天下吏爵,人三級;高年、鰥寡孤獨帛,人一匹。令天下大酺五日;鳳皇、黃龍所集亭皆無出今年租賦;見者及太守、令、長、丞、尉帛各有差。”
〔一〕 范書章帝紀作“五月戊申” 。
冬十一月壬辰,詔曰:“余末小子,讬于君位,曷以恢崇〔祖宗〕〔一〕,仁濟天下?三代推益,優(yōu)劣殊軌,況于頑陋,無以易民視聽,雖欲從之,末由 也已。”博士曹褒睹茲詔也,知上有制作意,乃上疏曰:“ 昔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禮作樂,以著功德。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所以協(xié)和天人,示人軌則也,故御應(yīng)見瑞乃作。今皇天降禮,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語, 宜定諸議,以成漢禮?!闭孪绿?,巢堪以為不可許。
〔一〕 據(jù)陳璞校記補。
是歲班超發(fā)諸國兵步騎二萬擊莎車,莎車求救于龜茲,王遣左將軍發(fā)溫宿、姑墨、尉頭兵合五萬人助之。超召部曲及于闐、疏勒王議曰:“兵少不敵,計 莫若各散去,于闐從此西,吾亦從此東〔一〕,夜半聞鼓聲便發(fā)。”眾以為然,乃陰緩所得莎車生口。龜茲聞之喜,使左將軍將萬騎于西界,欲遮于闐王。人定后, 超乃召諸司馬勒兵厲眾,雞鳴馳赴莎車營,奄覆之。莎車驚怖,斬首五千余級,大獲其馬畜財物,分兵收其谷,莎車遂降。自是威震天下,西域恐。
〔一〕 范書班超傳作“于置從是而東,長史亦于此西歸”。與袁紀所述恰相反。按班超據(jù)疏勒,在莎車之西,而于闐在莎車之東,則范書是。
三年(丙戌、八六)
三月丙寅〔一〕,太尉鄭弘薨。丁卯,大司〔農(nóng)〕(馬)〔宋〕(宗)由為太尉〔二〕。
〔一〕 三月甲戌朔,無丙寅。范書作“四月”,是。
〔二〕 宋由系宋嵩之子,宋弘之侄。袁紀本卷章和元年史文即作“
太尉宋由”。又大司馬明系大司農(nóng)之誤,今均正之。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曾祖自齊徙山陰。事博士焦貺〔一〕。門徒數(shù)百人,當舉明經(jīng),其妻勸貺曰:“鄭生有卿相才,應(yīng)此舉〔者〕也。”〔二〕 從之。楚王英之謀反,誣天下知名者,貺為河東太守,及楚事〔征〕(遇),疫病道死〔三〕,妻子閉詔獄,考掠連年。諸〔生〕故人〔四〕,皆易姓名以避禍,弘 獨髡首負锧訟貺罪。明帝感悟,乃原免家屬。弘送貺喪及妻子于陳留,畢葬旋鄉(xiāng)里,為鄉(xiāng)嗇夫〔五〕。
〔一〕 惠棟曰:“袁宏紀云:弘事博士陳留焦貺?!敝軌鄄唬骸?
傳云同郡河東太守焦貺,則貺應(yīng)為會稽人,袁作陳留人有異。至紀作博士,此作太守,則袁紀述其始,傳述其后也?!卑此^貺陳留人,乃據(jù)送喪至陳留而言。
〔二〕 據(jù)御覽卷四七九引袁紀補。
〔三〕 亦據(jù)御覽卷四七九引袁紀補 “征”字,又“疫”,御覽引作“疾”。
〔四〕 據(jù)御覽卷四七九引袁紀補。
〔五〕 范書本傳注引謝承書作“靈文鄉(xiāng)嗇夫”。惠棟引虞預會稽典錄曰:“弘為靈文鄉(xiāng)嗇夫。民有弟用兄錢者,未還之,嫂詐訟之弘,弘賣中單,為叔還錢。兄聞之,慚愧,遣其婢索錢還弘,弘不受。”
太守第五倫行部見弘〔一〕,問民得失,弘對甚明,倫甚奇之,擢為督郵。舉孝廉,稍遷尚書仆射。上問弘:“欲三河、三輔選尚書、御史、孝廉、茂 才,余郡不得選?!焙雽υ唬骸坝菟闯鲇谝π妫挠砩谑~,二圣豈復出于三輔乎?陛下但當明敕有司,使得人爾?!鄙仙破溲?。是時烏孫王遣子入侍,上問弘: “當答其使不?”弘對曰:“烏孫前為大單于所攻,陛下使小單于往救之,尚未賞;今如答之,小單于不當怨乎?” 上以弘議問侍中竇憲,對曰:“禮曰‘禮有往來’〔二〕,易曰‘無往不復’〔三〕,天地際也。弘章句諸生,不達國體。”上遂答烏孫使。小單于忿〔恚〕(悉) 〔四〕,攻金城郡,殺太守任昌。上謂弘曰:“朕前不從君議,果如此?!焙雽υ唬骸案]憲奸臣也,有少正卯之行,未被兩觀之誅〔五〕,陛下前何用其議!”
〔一〕 李賢曰:“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nóng)桑,振救乏絕,見續(xù)漢志。”故范書鄭弘傳作“行春”,御覽卷一九引續(xù)漢書作“春行”。
〔二〕 禮記曲禮上曰:“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痹o“有” 恐系“尚”之誤。
〔三〕 易解卦曰:“無所往,其來復。”
〔四〕 恚悉形近而訛,故正之。通鑒考異曰:“肅宗時無小單于寇金城事?!惫释ㄨb不取袁紀。
〔五〕 孔子家語曰:“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兩觀之下。子貢曰:‘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或者為失乎? ’孔子曰:‘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人,則不免君子之誅, 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居處足以撮徒成黨,談?wù)f足以褒飾熒眾,強御足以反是獨立,此乃小人之奸雄,不可不除?!蔽鍚褐栽娪谲髯渝蹲杂谐鋈?。又楊伯 峻左傳注曰:“兩觀在雉門之兩旁,積土為臺,臺上為重屋曰樓(非今居人之樓),可以觀望,故曰觀。”按袁紀此對及下臨終所上之書,均不見范書。
遷大司農(nóng)、太尉。數(shù)陳竇憲勢太盛,放權(quán)海內(nèi),言苦切,為憲不容。奏弘漏泄奏事,坐詰讓,收印綬〔一〕。弘乞骸未許,病篤,上書曰:“臣東野頑 闇,本無尺寸之功,橫蒙大恩,仍登上司,中夜怵惕,懼有折足之戒〔二〕。自揆愚薄,無益國家之事,雖有殺身,焉可謝責。是以不敢雷同,指陳竇憲奸,不慣漏 露,言出患入。竇憲之奸惡,貫天達地,毒流八荒,虐聞四極。海內(nèi)疑惑,賢愚疾惡,‘憲何術(shù)以迷主上’〔三〕?流言噂□〔四〕,深可嘆息。昔田氏篡齊,六卿 分晉,漢事不遠,炳然可見。陛下處天子之尊,自謂保萬世之祚,無復累卵之?!参濉常抛嬝?,不計存亡之機。臣雖弱疾,命在移晷,身沒之日,死不忘忠。 愿陛下為堯舜之君,誅四兇之罪,以素厭人鬼憤結(jié)之望?!闭率?,上遣太醫(yī)占弘疾。臨薨,悉皆還賜物,敕妻子葛巾布衣,殯以素棺。
〔一〕 北堂書鈔卷五一引東觀記曰:“太尉張酺、鄭弘、徐防、趙熹、虞延并以日蝕免。 ”
〔二〕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疏曰:“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
〔三〕 疑此句上脫“謂”字。
〔四〕 詩小雅十月之交曰:“噂沓背憎。”箋云:“噂噂沓沓,相對談?wù)Z?!?
〔五〕 史記范睢傳曰:“秦王之國,危于累卵?!闭x引說苑曰:“晉靈公造九層之臺,費用千金,謂左右曰:‘敢有諫者斬?!飨⒙勚蠒笠?。靈 公張弩持矢見之。曰:‘臣不敢諫也。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雞子其上?!唬骸訛楣讶俗髦??!飨⒄伾ㄖ疽?,以棋子置下,加九雞子其上,左右懼懾 息,靈公氣息不續(xù)。公曰:‘危哉!危哉! ’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復有危于此者。’公曰:‘ 愿見之。’荀息曰:‘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國用空虛,鄰國謀議將興,社稷亡滅,君欲何望?’靈公曰:‘
寡人之過也乃至于此!’即壞九層臺也?!?
初,弘為第五倫舉吏,其后并為三公,當世以為榮。
是時歲比不登,而諸王皆留京師,賞賜過厚。太尉掾何敞說太尉宋由曰:“禮,一谷不登,則損服徹膳;五谷不登,則廢祭祀,乘馬就牧,天下有饑寒 者,若己使然〔一〕。今比年傷于水旱,民不收,緣邊方外域,〔捐〕(損)妻子〔二〕,流離道路,中州內(nèi)郡,公私屈竭,此宜損徹節(jié)用之時。國恩覆載,賞賜過 度,但聞臘賜,王、主已下,傾竭帑藏。夫明君行賜以制,忠臣受賞盡度。明公位尊任重,責深負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安利元元,豈容無違而已哉!宜先正己率 下,奉還所賜,因陳得失,條奏王侯就國?!薄踩?
〔一〕 禮記曲禮下曰:“歲兇,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
〔二〕 捐損形近而訛。
〔三〕 通鑒考異曰:“敞傳,此事在肅宗崩后,云‘竇氏專政,外戚奢侈,賞賜過制,敞奏記云云’。袁紀在元和三年。按敞記云:‘
明公視事,出入再期’,又言臘賜,知在此時?!逼渌^“此時”,指章和二年。沈欽韓以通鑒為是。
孔僖〔與崔篆〕孫骃同習春秋〔一〕,語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而嘆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薄捕丑S曰:“昔者孝武皇帝始為天子, 方年十八,崇信圣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號勝文、景。及后放恣,忘其前善?!辟以唬骸皶鴤魅舸苏叨嘁印?”鄰房生梁郁遙和之曰:“如武帝亦為畫龍不成復是狗邪?”僖、骃默然不答。郁怒恨之,陰上書告骃、僖誹謗先帝,譏刺世事。下有司,骃詣吏受詰,僖上書曰: “凡言誹謗者,謂無事而虛加誣罔也。至如孝武之政,善惡顯在漢史,明如日月,是為直說實事,非虛謗也。夫帝王為善,則天下之善咸歸焉;其不善,則天下之患 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不可以責人也。陛下即位已來,政教未過,德澤有加,天下所共見也,臣等獨何譏刺哉?假使所言是也,則朝廷所宜改;所言非也,亦王者 所宜含容。陛下不推其原,茍肆私忿,臣等即死,顧天下必回視易聽,以此窺陛下心矣?!鄙鲜紵o罪骃等意,及得僖奏,下制勿問。
〔一〕 據(jù)范書儒林傳補。按下文曰 “骃子瑗,瑗子寔”,明姓崔非孫氏也。
〔二〕 王先謙曰:“劉攽曰:正文畫龍不成。案古語皆云畫虎不成,此誤?;輻澰唬和蹴普聭驯芴浦M,非誤也。唐避虎字,諱改作龍。前書人表,虎臣改 作龍臣,皆正文也。范書馬援傳仍作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卑丛o卷八馬援與兄子書亦作“畫虎不成”,與范書同??痔柒n本東觀記改諱未盡,諸書復因之也。
僖以才學為郎,校書東觀,上言圖讖非圣人書。骃子瑗,瑗子寔,皆以才文顯〔一〕。
〔一〕 御覽卷四七四引袁紀曰:“ 崔骃詣竇憲,始及門,憲倒屣迎之,曰:‘吾受詔交公,公何得薄哉?’”又卷九四九引袁紀曰:“
崔骃上書:‘竊聞春陽發(fā)而倉庚鳴,秋風厲而蟋蟀吟,蓋氣使之然也?!倍灰娊癖尽R伞绑S子瑗”之上,原有崔骃生平簡述,久已脫之,此二條即其中之語?;蛳涤[引書之誤,亦未可知。
冬十月,西羌寇張掖、隴西、金城,護羌校尉傅育將兵擊之。
章和元年(丁亥、八七)
春正月,詔曰:“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夙夜祗畏,無以章于先王。漢遭莽弊〔一〕,禮壞樂崩,因循故事,多非經(jīng) 典。知其說者之于天下,豈不遠乎!”曹褒喟然嘆曰:“昔奚斯頌魯〔二〕,考甫詠殷〔三〕,竭忠顯主之美者,當仁不讓,奈何疑焉?”遂復上疏,陳制禮意。事 下三公,未奏。上曰:“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蹦耸拱谀蠈m東觀差序禮事,依舊儀,參五經(jīng),驗以讖記,自天子至于庶人,百五十篇。
〔一〕 范書曹褒傳作“漢遭秦余” 。
〔二〕 詩魯頌閟宮曰:“新廟奕奕,奚斯所作?!鞭伤?,魯大夫公子,作閔公廟。
〔三〕 詩商頌譜曰:“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于周之大師,以那為首。”
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父充,建武中為博士,議定封禪、七郊〔一〕、三雍、大射、養(yǎng)老禮儀〔二〕。明帝即位,充上言:“漢家再受命,乃有封禪之 事,禮樂崩闕,不可為后嗣法。五帝不相遵樂,三王不相襲禮〔三〕,大漢宜制禮樂?!卑儆写蠖?,結(jié)發(fā)傳充學,尤多好禮事,常慕叔孫通為漢制儀,晝夜研精, 當其屬思,不覺旁之有人。舉孝廉,除郎,遷陳留圉令。捕得他郡盜徒五人,守馬嚴風縣殺之,褒曰:“夫絕人命者,天亦絕之。皋陶不為盜制死刑〔四〕,昔管仲 遇盜而升諸公〔五〕。今承旨而殺之,是逆天心,俯順人意,其罰重矣。如得全此,而身坐之,愿也?!彼觳粸闅?。嚴奏褒軟弱,免官,百姓號泣送之。
〔一〕 制郊兆于雒陽城南七里處,祀天地五帝,是為七郊。詳見續(xù)漢祭祀志。
〔二〕 三雍,明堂,辟雍、靈臺也。大射,李賢曰:“王將祭射宮擇士以助祭也。張虎侯、熊侯、豹侯,其制若今之射的矣。謂之為侯者,天子射中之,可以服諸侯也?!别B(yǎng)老禮,乃尊養(yǎng)三老五更,以示孝道于天下。上三禮乃充制于建武末,至明帝初始行之。
〔三〕 禮記樂記曰:“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注曰:“言其有損益也?!?
〔四〕 尚書大禹謨曰:“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五〕 禮記雜記下曰:“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以為公臣,曰:‘其所與游群也,可人也。’”
三月,護羌校尉傅育追虜出塞,戰(zhàn)歿。
夏四月丙子,令天下死罪囚減死一等,徙戍邊。廷尉郭躬上疏曰:“圣恩所以減天下死罪使戍邊者,欲實疆境而重人命也。去死就生,與老弱復相見,莫 不歡喜。自丙子已來,犯罪者甚多,應(yīng)入重〔論〕〔一〕。今已牢獄者,蒙更生之恩也。而始被執(zhí)錄者,獨受大辟之刑,示不均也。書曰:‘王道蕩蕩,無偏無黨。 ’〔二〕均大恩以令民。”上喜之,即詔悉赦焉。
〔一〕 據(jù)范書補。又范書“犯罪” 作“死罪”。而陳澧以為“犯罪”下脫“亡命”二字。
〔二〕 出書洪范,而此引上下句倒置。
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父弘及寇恂等時,為決曹掾,諸罹文為弘所決者無恨,治獄三十余年,郡中稱之,比之東海于公〔一〕。躬復以明法稱,稍遷 尚書、廷尉。其決斷在哀矜,所免者甚眾,悉條諸文致重者四十余事,奏除之。躬弟子鎮(zhèn)知名,后至廷尉,封侯。子孫皆修家業(yè),以名理相待,為公者一人,廷尉者 八人〔二〕,為刺史二十余人〔三〕。
〔一〕 漢書于定國傳曰:“其父于公為縣獄吏,郡決曹,決獄平,罹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
〔二〕 范書郭躬傳作“七人”。初學記卷十二引華嶠書亦同。又范書其上尚有“侯者三人 ”,袁紀恐脫。
〔三〕 范書作“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將者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監(jiān)、平者甚眾” 。袁紀必有脫文。
六月戊辰,司徒桓虞策免,司空袁安為司徒,光祿勛任隗為司空。
自元和已來,鳳皇、麒麟、白虎、黃龍、鸞鳥、嘉禾、朱草、三足鳥、木連理為異者數(shù)百,不可勝紀,咸曰福祥,以為瑞應(yīng)。何敞辟太尉宋由府,乃言于 宋由、袁安曰:“瑞應(yīng)依政而生,昔海鳥止,魯文仲祀之,君子譏焉〔一〕。鴝鵒來巢,奪陽之象〔二〕,孔子睹麟而泣曰:‘吾道窮矣!’〔三〕其后季氏有逐君 之變〔四〕,孔子有兩楹之殯〔五〕。今非常鳥獸,品物非一,似鳳翔屋,怪草生庭,不可不察也?!庇?、安不敢應(yīng)。
〔一〕 國語魯語曰: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 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jié)也,而節(jié),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庇衷唬骸敖窈xB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 難以為仁且智矣。夫仁者講功,而智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問,非智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避其災也?!笔菤q也,海多大 風,冬暖。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二〕 見昭公二十五年春秋經(jīng)?!?鴝”作“□”。楊伯峻曰:“□同鴝,音劬?!貔O即今之八哥,中國各地多有之,春秋記此,以為昭公出走之先兆,蓋古代迷信?!?
〔三〕 見哀公十四年公羊傳。古者以麟為太平之符,圣人之類。時得麟而死,孔子自以為是己將死之征,故涕泣而感嘆。
〔四〕 昭公二十五年左傳曰:公伐季平子,叔孫、孟孫伐公徒以助季氏,昭公哭于墓而去國。
〔五〕 禮記檀弓上曰:“夫子曰: ‘賜,爾來何遲也?夏后氏殯于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于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于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寢疾七日而歿。”集韻曰:“楹,柱也?!?
秋七月,齊王晃坐事母不孝,貶為蕪湖侯。
壬戌,令死罪囚減戍邊。
八月,行幸九江。
戊子,行幸湘〔一〕,祠沛獻王。
〔一〕 “湘”當作“相”,屬沛,乃王國所在,見續(xù)漢郡國志。
九月,行幸彭城及壽春。詔阜陵侯延與車駕會壽春。帝見延及妻子,愴然傷之,乃下詔曰:“蓋周封千八百,而姬姓居半,所以楨干王室也。朕巡狩望江 淮,意在阜陵。與王相見,志意衰落,形體非故,一則以懼。今復阜陵侯為阜陵王,增封四縣,并前為五縣。以阜陵下濕,徙都壽春。加賜錢千萬,安車一乘,夫人 及諸子賞賜各有差?!?
冬十月,北匈奴為鮮卑所殺,降者十余萬。南單于上言:“宜及北虜分爭,人民離散,出兵破北〔成〕(城)南〔北〕,共為一國,〔一〕令漢家長無北 顧之憂。臣素愚淺,兵眾單少,不足以防外。內(nèi)顧與執(zhí)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弘〔二〕、緣邊諸郡太守并力,冀因天時,乘圣帝威神,一舉平定?!鄙蠈⒃S之,尚書 宗意上疏曰:“匈奴處北種,介以沙漠〔三〕,簡賤禮儀,衣食殊俗,此乃天一種民也。自漢興已來,數(shù)發(fā)兵攻之,所得輒不足以復所害。呼韓邪單于奉藩,然中國 亦疲于送迎之勞矣。光武皇帝躬擐金甲之難,深明天地之界,〔四〕故因其來降,寵立以為單于,羈縻畜養(yǎng),邊民得以休息,迄今四十余年。今鮮卑奉順威靈 〔五〕,斬獲北單于名王已下萬計,中國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興功烈,于斯為盛。今南單于還塞外,所謂虎出于檻也,必興兵要利,內(nèi)恃于漢,其事得浸 滋不息,而設(shè)費不得已。無故以萬全之計,而征不可必之功,未見其圣也?!痹t問執(zhí)金吾耿秉,言可聽,師未出,而帝寢疾。
〔一〕 黃本此句作“出兵破北城南兵為一國”。按通鑒考異引袁紀作“求出兵破北成南” ,又袁紀卷十五袁安等亦言“以終先帝破北成南之策” ,則“城”當作“成”,黃本“兵”乃“共”之誤,蔣本誤增“北”字,皆正之。
〔二〕 鄧弘,東觀記及范書均作“ 鄧鴻”。
〔三〕 介,間也,即界。黃本作“ 分”,古通用。
〔四〕 范書作“深昭天地之明”。黃本“界”亦作“明”。
〔五〕 “今”原誤作“令”,逕改。
二年(戊子、八八)〔一〕
〔一〕 原誤作“元年”。
春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殿。遺詔:“無起寢廟,如光武故事?!笔侨眨蛹次?,年十歲,太后臨朝。
袁宏曰:非古也。易稱:“地道無成而代有終?!薄惨弧扯Y有婦人三從之義。然則后妃之在于欽承天敬恭中饋而已。故雖人母之尊,不得令于國,必 有從于臣子者,則柔之性也。夫男女之別,自然之理;君臣酬咨,通物所因也。故百司并在,相與率職,必祠焉而后行。故有朝會享燕之禮,造膝請問之事,此蓋內(nèi) 外之分,不可得而同者也。古之王者,必辟四門,開四聰〔二〕,兼親賢而聽受焉,所以通天下之才,而示物至公也。自母后臨朝,必舅氏專權(quán),非疏賢而樹親昵 也。蓋管其號令者,必寄外氏,是實違天封,而訓民以私,政之所階,〔國〕家制教〔三〕,關(guān)諸盛衰,建百司,修廢官,設(shè)冢卿以任權(quán),重〔牧〕(收)…… 〔四〕,王薨君幼〔五〕,百官執(zhí)事,總己思齊,聽于冢宰,所以大明公道,人自為用,上下竟業(yè),而名器已固,三代之道也。
〔一〕 見易坤卦。正義曰:“地道卑柔,無敢先唱成物,必待陽始先唱,而代陽有終也。 ”
〔二〕 出書舜典。
〔三〕 據(jù)陳璞校記補。
〔四〕 此有脫文,恐系重牧守以治民之類語。
〔五〕 原作“王君薨幼”。
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庚戌,太后詔曰:“皇帝幼年,惸惸在疚,朕且佐助德政〔一〕。守文之際,必有內(nèi)輔。故太尉鄧彪三讓彌高,海內(nèi)歸仁。其以彪為太傅,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錄尚書事,百官總己以聽?!?
〔一〕 范書和帝紀作“佐助聽政” 。
于是侍中竇憲管掌機密,三弟羅列,并據(jù)大位。上幼小,太后當朝,憲以外戚秉政,欲以經(jīng)學為名,乃上疏曰:“天下之命,縣于天子,善在于所習。習 與智長,則〔切〕(功)而不勤〔一〕;化與心成,則中道若性。昔周成王幼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聽朝,四圣維之,是以慮無 遺計,舉〔無過事〕〔二〕。孝昭皇帝八歲即位,大臣輔政,亦選名儒韋賢、蔡義、夏侯勝入授詩書于禁中。伏惟皇帝躬天然之資,不肅而成,然以至尊之德,獨對 小臣,非所以揄揚圣心,增益輝光者。竊見屯騎校尉桓郁,結(jié)發(fā)受學,白首不倦,經(jīng)為人師,行為儒宗。昔侍帷幄,入授先帝,父子奕世,并為帝師。愚以為可長樂 少府,入授帝經(jīng)?!庇谑且杂魹殚L樂少府,侍講禁中。歲余,遷太常。郁授二帝,恩寵甚篤(厚)?!?
子〕焉傳家業(yè),至太傅〔三〕。
〔一〕 據(jù)大戴禮及范書改。
〔二〕 據(jù)大戴禮補。李賢曰:“以上皆大戴禮之文也。切而不勤,謂皆與智長,則常自切厲,而不須勤敕,若性猶自然也。”又曰:“
史佚,成王時官史,名佚?!?
〔三〕 以己意改。
憲性褊急,數(shù)自困,輔政之后,遂作威福,睚眥之怨無不報。初,憲恨尚書陳寵,欲因事毀傷之,使與喪事。黃門郎鮑德與憲弟瑰厚善,懼寵不能自免, 說瑰曰:“寵奉事先帝,深見委任。若以歲月言之,宜蒙功勞之報;以才量言之,應(yīng)受器用之賞。不可以幾微之故,以傷輔政之德?!庇谑菓棾鰧櫈閺V漢太守,抑強 扶弱,人無訟者。先時廣漢城南有鬼哭聲聞于府中〔一〕,積數(shù)年,寵案行有骸骨不葬者多,乃嘆曰:“儻在是乎?”使縣收斂埋藏之,由是遂止。
〔一〕 范書陳寵傳作“洛縣城南”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曰:“‘洛’當作‘雒’,廣漢郡所治。”據(jù)此則袁紀是。
時齊〔煬〕(殤)王子〔都〕(郁)鄉(xiāng)侯暢奔章帝哀〔一〕,上書未報,憲使客刺殺暢。太尉掾何敞請自往問變狀,太尉宋由不聽。敞固謂曰:“春秋稱 三公為宰者,言無不統(tǒng)也〔二〕。暢宗室肺腑,茅土蕃臣,來即國憂,上書未報,而于城內(nèi)見害。干國之紀,擅殺列侯,罪惡(之)次于大逆〔三〕。奉憲大吏,莫 敢追捕,明公處宰相之位,亦復不恤,四方聞之,謂京師何?昔陳平之言宰相曰:‘外鎮(zhèn)四夷,內(nèi)撫諸夏,使卿大夫各得其宜?!菜摹辰窳泻钏饺?,不可謂撫;京 尹廢職,不可謂宜。綱紀虧壞,責系不小?!彼祢?qū)而去。司徒、司空聞之,亦遽〔遣〕(追)掾吏〔五〕。詔書疑暢弟陽,遣御史之齊考劾。尚書令韓〔棱〕(陵) 以為奸在京師〔六〕,不宜舍近問遠。詔書遣棱,棱固執(zhí)不從。后事發(fā)覺,憲懼誅,自請擊匈奴,功以贖死。
〔一〕 王先謙曰:“劉攽曰:案‘ ●’者,不成人之名。今王石立二十四年,不可以‘殤 ’謚,蓋是‘煬’字?!庇衷唬骸氨思扔凶樱坏弥u‘ 殤’明矣?!被輻澰唬骸昂纬▊髯鳠酢!庇址稌]憲傳“
郁鄉(xiāng)侯”作“都鄉(xiāng)侯”。皆據(jù)以改。
〔二〕 書伊訓曰:“百官總己以聽冢宰?!眰髟唬骸耙烈瓢俟?,以三公攝冢宰?!钡洚敱居诖?,非春秋也。
〔三〕 據(jù)陳璞校記刪。
〔四〕 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文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nèi)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惫湃艘龝嘁约阂鈩h改,敞亦然。
〔五〕 遣追形近易訛,故正之。
〔六〕 棱、陵形近而訛,據(jù)袁紀卷十四及范書改,下同。
夏五月,京師旱。
冬十月,侍中竇憲為車騎將軍,與執(zhí)金吾耿秉〔發(fā)〕三萬騎征匈奴〔一〕。司徒袁安與諸公卿詣朝堂諫曰:“今國用度不足,匈奴不犯塞,而勞軍遠攻, 輕沙漠之難,徼功萬里,非社稷計也。兵,兇器,圣王之所重。”不從。太尉宋由不署名,公卿稍亦止。安獨與司空任隗固爭,前后且十上,不從。
〔一〕 據(jù)范書補。
是時諫者甚眾,尚書仆射郅壽下獄。御史何敞上疏諫曰:“臣聞圣主開直言之路,有不諱之詔,猶恐下情不達,復聽歌謠之詞〔一〕。故天人并應(yīng),傳福 無窮。臣伏見尚書仆射郅壽坐與諸尚書論擊匈奴下獄,奏劾大不敬。臣愚以為壽備機密近臣,以匡輔為職,若朝廷有失,默而不言,悖義背恩,其罪當誅。今壽違眾 正議,以安宗廟,為國永福也,豈有私心!如壽被誅,臣恐天下以壽忠直之故,橫加誹謗之誅,殺傷和氣,忤逆陰陽,此誠不可。所以敢犯嚴威,不避夷滅,觸死瞽 言,〔非〕為壽也〔二〕。”乃免壽。壽,郅惲之子也。
〔一〕 李賢曰:“歌謠,謂詩也。禮記王制曰‘命太師陳詩觀民風’。鄭玄注云:陳詩,謂采其詩而示之?!?
〔二〕 瞽言,論語季氏曰:“孔子曰:‘待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庇帧?
非”字據(jù)范書補。
憲遂出師。侍御史魯恭上疏諫曰:“夫天愛人猶父之愛子也。一物有不得其所,則天氣為之錯亂,而況人乎?故愛民者天下愛之。夷狄者,四方之異氣 也。蹲夷鋸肆〔一〕,與(烏)鳥〔獸〕無異〔二〕,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是以圣王之制,夷狄羈縻不絕而已,不以傷害中國也。今邊境幸無事,宜當修仁行 義,尚于無為,令家給人足,各安產(chǎn)業(yè)。夫人〔道〕(遂)得于下〔三〕,則陰陽和于上,然后祥風時雨,覆被遠方,則夷狄慕德,重譯而至矣〔四〕。惟陛下留圣 恩,征還二將,休罷士卒,以順天下心。”于是竇氏橫甚,司徒袁安輒舉奏之,上雖不從,而權(quán)戚嚴憚焉。
〔一〕 李賢曰:“夷,平地;肆,放也。言平生踞傲,肆放無禮也。”
〔二〕 據(jù)范書魯恭傳改。
〔三〕 據(jù)果親王校而改。
〔四〕 禮記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笔柙唬骸?譯,陳也,謂陳說外內(nèi)之言。”據(jù)此則重譯乃輾轉(zhuǎn)翻譯,以明達其意也。
后漢孝和皇帝紀上卷第十三
永元元年〔一〕(己丑、八九)
〔一〕 原誤作“二年”。
夏六月,竇憲、耿秉自朔方出塞三千里〔一〕,斬首大獲,銘燕然山而還。即拜憲為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耿秉為〔美〕(算)陽侯〔二〕。憲讓不受,還京師。
〔一〕 原誤作“三十里”,據(jù)范書逕改。
〔二〕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
于是竇篤為衛(wèi)尉,景執(zhí)金吾,瑰光祿勛;尊太后母比陽主為長公主,益比陽湯沐邑二千戶。憲等驕奢,不遵法度,唯瑰恭儉自守。尚書何敞上封事曰: “臣聞忠臣憂世,譏刺貴臣,至以殺身滅家,而猶為之者何?誠君臣義重,情不能已也。臣見國之將危,家之將兇,皆有所由,較然易知,不可不察也。昔鄭莊不防 叔段之禍也〔一〕,后更滋蔓〔二〕。竇憲兄弟〔?!常ㄗ穑┏踩常坝冒傩?,殺戮盈溢,咸曰叔段、州吁將生于漢也〔四〕。是臣前連上便宜,承陳得失,非 為嫉妒憲等也,誠欲絕其綿綿,塞其涓涓〔五〕,上不欲皇太后損文母之號,使陛下有失教之議,不使憲等得保其福。然臧獲之謀,〔六〕上安主父,下存主母,猶 不免于嚴怒,況臣微末,敢竭愚忠哉!然臣累世蒙恩,位典機密,每念厚德,忽然忘生,雖知言必夷滅,誠不忍目見禍至,故敢書寫肝膽,舒度愚情。駙馬都尉瑰忠 孝愛主,最自修整。聞瑰比自申陳,愿抑損家權(quán),退身避賢。宜順其意,斯誠宗廟之至計,竇氏之大福也?!背ㄞo旨切直,深為憲等所怨。濟南王康,光武之子也, 最為尊重,而驕奢太甚,于是左遷敞為濟南王太傅。
〔一〕 范書何敞傳作“昔鄭武姜之幸叔段,衛(wèi)莊公之寵州吁,愛而不教,終至兇戾”。按袁紀下文言及叔段和州吁,此恐有脫文。又“
叔段”二字原誤倒,逕正。
〔二〕 隱公元年左傳曰:“祭仲諫莊公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三〕 據(jù)陳澧校改。
〔四〕 叔段事見左傳隱公元年之文。武姜愛少子共叔段,莊公立,為請大邑京。段將襲鄭,武姜將啟門納之。莊公見時機已成,克段于鄢。州吁事見隱公三 年左傳。公子州吁,莊公嬖人所生,有寵而好兵,公勿禁?;腹ⅲ萦跛鞆s桓公而立。后衛(wèi)人殺州吁,而迎公子晉于邢,立為宣公。
〔五〕 李賢曰:“周金人銘曰‘涓涓不壅,終成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也?!?
〔六〕 方言曰:“臧、甬、侮、獲,奴婢賤稱也。荊淮海岱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齊之北鄙、燕之北郊,凡民男而婿婢,謂之臧,女而婦奴,謂之獲;亡奴謂之臧,亡婢謂之獲,皆異方罵奴婢之丑稱也。”
司隸校尉司空蔡、河南尹王調(diào)、洛陽令李阜皆竇氏之黨也,乘憲之勢,枉法任情。尚書仆射樂恢奏免蔡等,外以清京都,內(nèi)欲繩外戚,由是為憲等所忌。 瑰常欲往候恢,使人先言恢,恢謝而絕之。憲兄弟怒其異己,常欲陷害之。恢妻諫恢曰:“古有容身之道,何必以言取怒?”嘆曰:“何忍素餐立人朝乎!”〔一〕 乃上疏曰:“臣聞百王之失,咸以陰盛凌陽,而權(quán)移于下,大臣專朝,而勢去公室。未有君德休明,而臣下窺□,主一其柄,而社稷傾危者。先帝早棄天下,況陛下 富于春秋,今諸舅執(zhí)政,外戚盈朝,非所以寧王室,示天下也。夫天地不交,則眾生夭傷;君臣失序,則萬民受殃。政失不救,其弊不測。當今所急,上宜以義自 割,下宜以謙自別,四舅保爵土于子孫,皇太后永無慚于宗廟,誠計之上者?!睍皇。帜似蚝」?。詔授恢為騎都尉〔二〕。憲風郡縣,使迫脅恢,恢遂飲藥而 死。天下聞之,皆以為怨。
〔一〕 詩魏風伐檀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空也。素餐言無功而受祿也?;輻澮n詩薛君章句,以為“但有質(zhì)樸而無治民之封,故曰素餐”,非也。
〔二〕 范書樂恢傳其下又曰:恢復上疏辭謝,詔聽上印綬,歸鄉(xiāng)里。按袁紀下文既言“風郡縣”,則恢已告歸鄉(xiāng)里,此句必有脫文。
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父為吏得罪于令,令將殺之?;帜晔惨弧?,伏寺門外啼泣,不舍晝夜。令嘉其孝,赦其父罪?;质虏┦拷官L〔二〕,貺為 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專精,不與掾吏交。后貺有事被考,諸生皆系獄,恢皎然得免?;譃槿肆疂嵖箙?,〔新〕(衡)陽侯陰就聞〔三〕,以禮請之,恢絕不 答。杜陵人楊正嘗毀惡恢,然舉正子為孝廉?;稚茲}川〔杜〕安(王)〔四〕,〔安〕(王)上書得為巴郡太守,遣使貽恢書,恢不就,答之曰:“干主求祿,非平 生操也?!逼洳荒钆f惡,恥交進趨,皆此類也。
〔一〕 東觀記及范書樂恢傳均作“ 年十一”,袁紀恐誤。
〔二〕 范書樂恢傳作“焦永”。惠棟曰:“案鄭弘傳,弘師河東太守焦貺,坐楚王英事被收。袁紀稱貺嘗為博士,后為河東太守,則永當為貺也。”袁紀是。
〔三〕 “衡陽侯”乃“新陽侯”之誤,詳見卷十一“親陽侯”注。又范書作“信陽侯”。沈欽韓曰:“就封新陽侯,屬汝南郡。信、新古通。二漢志‘信’作‘新’?!?
〔四〕 據(jù)范書及范書注引華嶠書改。
何敞既傅濟南,盡心輔道。歲余,遷為汝南太守。敞常疾俗吏苛刻,以要名譽,為政務(wù)從寬和。立春日,乃召督郵還府,復遣吏案行屬縣,顯孝行,舉仁義。由是郡中翕然,百姓化之,其歸養(yǎng)老母,推財相讓者數(shù)百人。
秋七月,會稽山崩。本志稱:“劉向曰:‘山,陽君也;水,臣也?!辣缐?,百姓失所,竇太后攝政,竇憲專權(quán)之應(yīng)也?!薄惨弧?
〔一〕 此乃東觀記五行志之文。
二年(庚寅、九〇)
春正月,大赦天下。
夏,耿秉出塞,至涿邪山,與北單于相遇,大戰(zhàn)破之。
秉字伯初,國之子也??嘤胁怕?,善說司馬法〔一〕,為將常為士卒先,休息不部陳,然遠斥候,〔明〕要誓〔二〕,士卒爭為致死。秉薨,謚壯侯 〔三〕。南單于聞秉薨,舉國發(fā)喪,□面流血,得外國心如此。秉弟夔,壯勇有氣力,以軍功拜騎都尉。常以精騎八百出塞,于金微山斬閼氏、名王以下,自漢軍所 未至,封粟邑侯〔四〕。
〔一〕 按漢書藝文志,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入禮類。又曰: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洪范八政,八曰師,明兵之重也。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又按隋書經(jīng)籍志及新、舊唐志,均作司馬穣苴撰。史記司馬穣苴傳曰:“
養(yǎng)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穣苴于其中,因號曰司馬穣苴兵法?!眲t司馬法乃古兵法,非穣苴所撰明矣,三志乃偽記耳。
〔二〕 據(jù)東觀記及范書補。又“要 ”,約也。
〔三〕 范書作“桓侯”。
〔四〕 原作“栗邑侯”。范書作“ 粟邑侯”,兩漢志無栗邑而有粟邑,屬左馮翊,故逕正。
五月丙辰,立皇弟惠為〔濟〕北(海)王,開為河間王,瑕為城陽王〔一〕。立故淮〔陽〕(南)閔王昺子惻為常山王,故齊王晃子忍為齊王,北海王睦子威為北海王〔二〕。
〔一〕 按袁紀下文有“北海王”,此不當作“北海王”,故據(jù)范書改作“濟北王”。又范書和帝紀“惠”作“壽”,“瑕”作“淑”,未知孰是。
〔二〕 據(jù)范書改“淮南”為“淮陽 ”。又范書和帝紀“惻”作“側(cè)”。明八王傳“閔王” 作“頃王”。又和帝紀“忍”作“無忌”,且作“丁卯 ”日所改封。與袁紀多異。
車師遣使奉獻。
六月庚辰,封竇憲為〔冠軍〕(武陽)侯〔一〕,篤〔郾〕(偃)侯〔二〕,景汝陽侯,瓖夏陽侯。憲獨不受封。
〔一〕 范書作“冠軍侯”。按東觀記曰:“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憲固辭封。詔曰:‘ 大將軍憲,前歲出征,克滅北狄,朝加封賞,固辭不受。舅氏舊典,并蒙爵土,其封憲冠軍侯,邑二萬戶?!?”按本卷永元元年六月已言封武陽侯,此不當復言之,故依東觀記以正之。
〔二〕 據(jù)范書及兩漢志改。
辛卯,中山王焉薨,謚曰簡王。
光武時,諸王皆就國,焉以郭后少子故留京師。至永平初乃就國,詔賜羽林右騎為虎賁,又令上官屬子弟以為官騎焉。皆上疏辭讓,詔曰:“諸侯出境,必有武備〔一〕,夾谷之會,司馬以從〔二〕。夫有文事,必有武備〔三〕,所以重蕃也。王無辭焉?!?
〔一〕 定公四年左傳,子魚對衛(wèi)靈公曰:“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境。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
〔二〕 定公十年谷梁傳曰:“類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噪而起,欲以執(zhí)魯君??鬃託v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曰:‘兩君合好,夷狄之民何為來為?’命司馬止之。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
〔三〕 見定公十年谷梁傳之文。
是夏,月氏王謝將七萬騎攻班超〔一〕,超眾大恐。超曰:“月氏兵雖多,千里逾蔥嶺,何足憂哉!但當收谷堅守,饑窮自降,不過數(shù)十日決矣!”謝攻 超,不能下,抄掠無所得。超度其糧盡,必從龜茲求食,乃遣數(shù)千兵伏東界要之。謝果遣騎賚金銀珠玉往龜茲,伏兵遮擊,盡殺之。遣持所斬以示謝,謝大驚,即遣 使請罪,愿得生歸,超縱遣之。月氏震怖,歲歲奉貢。
〔一〕 范書班超傳曰謝乃是月氏副王。
秋七月,大將軍竇憲出屯敘州。
九月,匈奴北單于遣使款塞,愿朝見憲。中護軍班固迎單于,單于為南單于所破,遠遁漠北,固至私渠海而還。于是北單于地空,憲欲自為功,乃立降者鹿蠡王阿修為單于〔一〕,因置中郎將領(lǐng)護軍,如南單于故事。事下公卿,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少府〔
尹〕睦(識)以為〔二〕:“阿修,誅君之子,又與鮮卑、烏桓為父兄之讎,不可立。南單于先帝所置,今首破北虜,新建大功,宜令并領(lǐng)降眾,以終先帝破北成南之策?!?
〔一〕 范書袁安傳作“阿佟”,南匈奴傳作“于除鞬”?;輻澰唬骸霸o作‘阿修’。” 錢大昭曰:“疑即于除鞬也?!奔庖S山曰:“案南匈奴傳:‘章和元年,鮮卑擊北匈奴,斬優(yōu)留單于?!?又‘
永 元三年,北單于復為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其弟谷蠡王于除鞬自立為單于,遣使款塞。竇憲上書,立為北單于,朝廷疑之’。似阿修別為一人,乃優(yōu)留之弟。若 于除鞬之兄,是為嗣單于,但逃亡,未嘗為二虜殺也。惟袁紀謂阿修誅君之子,又與烏丸、鮮卑為父兄之讎,則似即為于除鞬。故通鑒不更及阿修之名也?!卑村X說 是。
〔二〕 據(jù)通鑒考異改。然按范書,永元二年,任少府一職者,竇嘉也。時尹睦任大司農(nóng),與袁紀異。又范書袁安傳載,同安議者乃任隗、劉方、尹睦也,而 宋由、丁鴻、耿秉等皆可憲議,亦與袁紀異。宋由乃竇氏之黨,不當從安議,且太尉不當列司徒下,此“太尉宋由”恐系“司空任隗”之誤。
議未定,安懼憲計遂行,復獨上封事曰:“臣聞功有難圖不可豫見者,事有較然易料不疑者。臣謂懼守正執(zhí)平者,臣請以先帝旨意明之。光武皇帝本所以 立南單于者,欲以安南定北,分匈奴之勢也。孝明皇帝欲褒成先帝之功,故赫然發(fā)怒,命將征伐。陛下奉承洪業(yè),大開彊宇,大將軍遠出籍勝,此誠宣明祖宗余志之 弘勛也。自南單于歸德已來,四十余年矣,三帝積累,以遺陛下,孳孳所成也。今南單于屯建大謀〔一〕,深入匈奴,空盡北虜,屯之大功也。輟而不圖,改立新 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代之業(yè),背先祖,棄舊恩,非計之長也。夫言行,君子之樞機〔二〕;賞罰,治國之綱紀〔三〕。論語曰:‘
言忠信,行篤敬, 雖蠻貊之邦,行矣。’今失信封南一屯,則百蠻不敢復保誓矣。阿修誅君子,于春秋之義所不當立〔四〕。而烏丸、鮮卑新殺北單于,情莫不忿惡其讎,今而立之, 則失意而懷怒矣。兵、食可廢,信不可去〔五〕。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值歲一億九千余萬〔六〕。今北廬彌遠,其費過倍,是所以空盡天下也?!痹t下其議,與 憲更相難十余條〔七〕。憲負恃貴勢,言辭驕慢,安終不移,上卒從安議〔八〕。
〔一〕 屯,即屯屠阿也。
〔二〕 見易系辭上。
〔三〕 類聚卷五二引韓子曰:“言先王仁義,無益于治,必賞罰則國治?!卑创四孙@學篇之文,而陳奇猷韓非子集解無“必賞罰則國治”句,注引陶鴻慶語 “必吾賞罰”下有脫文,陳補“則倍其始法度賞罰”八字。按太平御覽卷六二四引,作“必賞罰則國富而治”,下接“法度賞罰者,國之脂澤粉黛也”,與類聚同。 陳所補恐非。
〔四〕 昭公十一年公羊傳曰:“誅君子不立。”
〔五〕 論語顏淵曰:“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迂曉唬骸夭坏靡讯ビ谒谷?,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六〕 范書袁安傳作“一億九十余萬”,恐非。
〔七〕 “與”原作“于”,據(jù)范書逕改。
〔八〕 范書作“竟立阿佟為單于” 。通鑒從范書,作“上竟從憲策”。
三年(辛卯、九一)
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儀用新禮。賜王公列侯在京師者黃金,〔將〕(列)大夫郎吏帛〔一〕,及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人帛一匹,酺飲五日。系囚亡命贖罪各有差。
〔一〕 據(jù)黃本及范書改。
擢曹裒為射聲校尉〔一〕。尚書張敏奏裒擅制禮儀,破亂圣術(shù),宜加削誅。上寢其奏。是后眾人不能信裒所制,又會禮儀轉(zhuǎn)迨,遂寢而不行。
〔一〕 “裒”即褒,古通用,見爾雅釋文。
袁宏曰:夫禮也,治心軌物,用之人道者也。其本所由在于愛敬自然,發(fā)于心誠而揚于事業(yè)者。圣人因其自然,而輔其性情,為之節(jié)文,而宣以禮 物,于是有尊卑親疏之序焉。推而長之,觸類而申之,天地鬼神之事,莫不備矣。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一〕,可以盡歡于君親;蕢桴土鼓〔二〕, 可以致敬于鬼神〔三〕。將之以誠,雖微物而可重,獻之由心,雖蒲質(zhì)而可薦。此蓋先王制禮之本也。中古損益,教行文質(zhì),范金合土,而棟宇之制麗矣;繪集采 色,而衣裳之度彰矣;比聲諧音,而金石之品繁矣。夫簡樸不足以周務(wù),故備物以致用;卑素不足以崇高,故富以成業(yè)〔四〕。此又先王用禮之意也。夫尊卑長幼不 得而移者也,器服制度有時而變者也。小則兇荒殊典,大則革伏異禮,所以隨用合宜,易民視聽者也。此又先王變禮之旨也〔五〕。是故王者之興,必先制禮,損益 隨時,然后風教從焉。故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六〕。
〔一〕 禮記鄭注曰:“污尊,鑿地為尊也。抔飲,手掬之也。”
〔二〕 禮記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卑赐凉氖窃谔阵净A(chǔ)上形成的陶制鼓樂器。而蕢桴則是用蕢草束作成的鼓槌,擊土鼓而伴歌舞。
〔三〕 禮記禮運篇曰:“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编嵶⒃唬?“言其物雖質(zhì)略,有齊敬之心,則可以薦羞于鬼神,鬼神饗德不饗味也?!?
〔四〕 “卑”字據(jù)黃本補。又陳璞疑“富”下有脫字,是。
〔五〕 漢書禮樂志曰:“王者必因前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
〔六〕 見論語為政。
漢興撥亂,日不暇給,禮儀制度闕如也。賈誼曰:“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之所設(shè)也,人之所為,不修則壞。宜定制 度,典禮樂,使諸侯軌道,百姓素樸?!薄惨弧衬瞬菥邇x,寢而不行。后之學者董劉之徒〔二〕,亦言禮樂之用,而不能詳備其制度。夫政治綱紀之禮,哀樂死葬之 節(jié),有異于古矣,而言禮者必證于古,古不可用,而事各有宜,是以人用其心,而家殊其禮,起而治之,不能紀其得失者,無禮之弊也。曹裒父子慨然發(fā)憤,可謂得 其時矣。然裒之所撰,多案古式,建用失宜,異于損益之道,所以廢而不修也。
〔一〕 出漢書禮樂志,文字稍有出入。
〔二〕 董,董仲舒;劉,劉向也。
冬十月,幸長安,祠園陵。詔令大將軍憲與車駕會長安。時尚書見憲,皆欲釋仗稱萬歲,尚書令韓棱曰:“枉道事人臣,非所以立身也。且禮,無為人臣稱萬歲之制?!弊笥医詰M,遂已。
十二月,龜茲、姑墨、溫宿國皆降。乃以班超為西域都護,徐干為長史,復戊己校尉。唯焉耆、〔危〕須、尉黎以前殺都護陳睦不內(nèi)附〔一〕。
〔一〕 據(jù)范書補。殺陳睦事見卷十永平十八年。
四年(壬辰、九二)
春正月,龜茲王遣子奉獻。
三月,司徒袁安薨。是時天子幼弱,外戚擅權(quán),安每朝會,及在朝廷,議國家〔事〕〔一〕,未嘗不慷慨流涕,〔形〕于言色〔二〕,自天子及朝中大臣皆倚安。會病薨,朝野痛惜焉。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據(jù)陳璞校記補。
初,安妻早卒,葬鄉(xiāng)里。臨終遺令曰:“備位宰相,當陪山陵,不得歸骨舊葬。若母先在祖考墳壟,若鬼神有知,當留供養(yǎng)也。其無知,不煩徙也?!敝T子不敢違〔一〕。子賞車騎校尉,京〔蜀〕(屬)郡太守〔二〕,敞司空,京子湯官至公輔。
〔一〕 袁安碑曰:“閏月庚午葬。 ”
〔二〕 蜀、屬形近而訛,范書作“ 蜀郡太守”,據(jù)改。
初,安辟廬江周榮,與語甚器之,每預大議。及奏論竇憲,憲客徐齮脅之曰〔一〕:“子為袁公腹心,排大夫,竇氏刺客今至矣,子宜備之?!睒s曰: “榮乃江淮孤生,蒙先帝大恩,備宰士〔二〕,正為竇氏所害,誠所甘心?!背k菲拮樱骸皞}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qū)區(qū)腐身,以悟朝廷。”及竇氏敗,榮召為 顯官,至尚書、郡守。〔三〕有孫曰景,至太尉。
〔一〕 齮時任太尉掾。
〔二〕 惠棟曰:“王應(yīng)麟云:周官太宰之屬,有上士、下士。公羊所云宰士,隱元年,宰恒。鹽鐵論:文學謂丞相史曰‘處宰士之列,無忠正之心’是也。又見翟方進傳?!苯癜垂欧Q三公曰宰,故其掾史亦得稱宰士。
〔三〕 按范書本傳,榮先后任潁川、山陽太守。
四月丁丑,太常丁鴻上封事曰〔一〕:“臣聞日者,陽之〔精〕(積)〔二〕,守實不虧,君之象也。月者,陰之精,盈縮有常,臣之表也。故日蝕者, 陰凌陽;月盛者,下驕盈也。變不虛生,各以類應(yīng)。遠觀往古,近察漢興,傾危之禍,靡不由茲。故三桓專魯,陳氏擅齊,六卿分晉,呂族覆漢,哀平之末,廟不血 食,此皆失其權(quán)柄,以勢假人者也。故有周公之親,無其德,不得行其勢。伏見大將軍竇憲,雖敕身自約,不敢僭差,然天下遠近,皆惶怖承旨;大小望風,莫不影 從。寵極則驕,驗見于天,雖欲隱諱,神明垂象。間者,月滿不虧,此大臣驕溢之應(yīng)也。陛下未悟,故天重見誡,日有蝕之,誠宜畏慎以防其禍也。詩云:‘畏天之 怒,不敢戲豫?!踩撤蚴鑾r絕崖之水,由于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毫末〔四〕。前事之不忘,后事之明鏡。宜因天變,匡正其失,以塞天意。”上深納之。
〔一〕 范書和帝紀作“閏月丁丑,太常丁鴻為司徒”,又曰“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續(xù)漢志亦同。袁紀恐誤。
〔二〕 據(jù)黃本及說文、全后漢文改。
〔三〕 出詩大雅板章。“畏”作“ 敬”。
〔四〕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丙辰,京師地震。
是時竇氏驕橫,威震海內(nèi),其所置樹,皆名都大郡,乘勢賦斂,爭相賂遺,州郡望風,天下騷動,競侵陵小民,掠奪財物,攻亭驅(qū)吏,略人婦女,暴虐日 甚,百姓苦之。又擅檄緣邊郡突騎善射有財力者,二千石畏威,不敢不送。司徒袁安、(太尉)〔司空〕任隗及有司數(shù)奏劾〔一〕,皆寢。
〔一〕 太尉乃宋由,任隗任司空,閱本卷上下文可知。
初,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衛(wèi)尉鄧疊母〔元〕(兄)出入禁中〔一〕,謀圖不軌。上漸覺之,與清河王慶圖其事,使慶求外戚傳〔二〕,因與中官鄭 眾密謀之。眾勸上亟行其誅,上曰:“憲在外,恐變生,不可?!笔窃?,憲還京師。眾白太后:“帝當謹護璽綬。 ”〔三〕庚申,上幸北宮,詔公卿百官,使執(zhí)金吾衛(wèi)南、北宮,詔收憲大將軍印綬,封憲為(親)〔冠〕軍侯〔四〕,篤、景、瑰皆就國。郭舉、鄧疊下獄誅。上以 太后故,不欲極其獄,乃守憲等,選能相以逼迫之,憲、篤、景皆自殺,宗族免歸本〔郡〕(部)〔五〕。
〔一〕 據(jù)范書改補。
〔二〕 求漢書外戚傳,欲行文帝誅薄昭、武帝誅竇嬰故事。
〔三〕 “眾白”以下?lián)埾岜?、學海堂本補。蔣本闕,黃本“
眾白”誤作“象由”。
〔四〕 胡三省曰:“憲先已封冠軍侯,不受,今復封,以侯就國?!?
〔五〕 郡部形近而訛,故正之。
河南尹張酺上疏曰:“臣愚以為竇氏之事,宜下理官,與天下共平其罪,恐后世不見其事。竇氏盛時,群臣莫不阿附,唯恐在后,皆以憲為伊、呂,比鄧 夫人于文母〔一〕。及陛下發(fā)雷電之怒,皆以為罪不容誅,何前后之相背也!賴圣朝明達析其中。伏見夏陽候瑰前為光祿勛,每與臣相見,常有勵節(jié)竭忠庶幾之心, 檢敕賓客,未嘗犯法。聞王政有三宥之義〔二〕,故蔡叔流言,周公原本而誅〔三〕。臣愚以為可黜瑰爵關(guān)內(nèi)侯,還京師,竭忠供養(yǎng)比陽主,以優(yōu)屬重示厚德?!鄙?感酺言,徙瑰為長沙侯。
〔一〕 李賢曰:“按鄧夫人,即穣侯鄧疊母元。張酺論憲兼及其黨,稱鄧夫人,猶如前書霍光妻稱霍顯,祁大伯母號祁夫人之類。”按文母,文王之妃太姒 也。詩周頌雝曰:“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又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曰:“列女傳母儀傳:‘太姒仁而明道,號曰文母?!粍t文母之稱,專美太姒之文德明矣。漢書元后傳:‘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 后?!髸囼s傳:‘伏帷和熹皇后圣善之德,為漢文母?!纬▊鳎骸┗侍蟊哪钢?。’皆本周頌為義。”可知文母乃漢代褒美皇后文德之雅稱。時鄧夫 人貴盛,故憲黨皆爭以文母諛媚之。
〔二〕 禮記文王世子曰:“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其刑罪,則纖剸,亦告于甸人。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 ’。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 ‘宥之?!兴居衷唬骸诒??!衷唬骸吨??!?有司又曰:‘在辟?!叭恫粚?,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有司對曰: ‘無及也?!疵诠?。公素服不舉,為之變,如其倫之喪,無服,親哭之?!?
〔三〕 書蔡仲之命曰:“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睋?jù)此則袁紀“蔡叔”恐系“管叔”之誤。
于是何敞、班固免歸家,敞子與瑰善,固黨于竇氏也。
初,固不教兒子,兒子負固勢不遵法度,吏民苦之。洛陽令種競嘗出〔一〕,固奴干車,訶奴,醉罵辱競〔二〕,競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憲賓客皆被系,競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詔譴責競,而主者極罪〔三〕。固字孟堅,彪之子也。
〔一〕 范書班固傳作“種競”。按說文曰:“競,從二兄,二兄競意,從豐聲,讀若矜。一曰競,敬也。”二字通。
〔二〕 “醉”原作闕文,黃本作“ 辭”,此據(jù)陳澧校而補。龍溪精舍本亦作“醉”。
〔三〕 極罪,范書作“抵罪”。
初,世祖問竇融,在西州時每所上章奏,誰與參之,融對曰“皆班彪所為也?!笔雷嫜怕劚朊瑢⒄僦?,會彪舉茂才,〔為徐〕(除)令,以病免 〔一〕。后應(yīng)三公之命,輒謝病去,復以司徙掾望都長〔二〕,所歷二縣,皆為吏民所愛。彪既才高,而專心文史之間。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已后闕而不錄。其后 好事者或頗綴錄其時事〔三〕,然多鄙俗,不足以繼其書。彪乃采前人遺事,旁貫異聞,作后傳數(shù)十篇〔四〕。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其失。略曰:
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至于諸侯,國自有史,故孟子曰:‘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其事一也?!āеg,魯君子 左丘明論集其文,作左傳三十篇,又撰異同,號曰國語二十篇〔五〕。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國語獨彰。又有記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號 世本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國并爭,秦并諸侯,則有戰(zhàn)國策三十二篇〔六〕。漢定天下,大夫陸賈記錄時功,作楚漢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馬遷采左氏、國 語,刪世本、戰(zhàn)國策,據(jù)楚漢列國時事,上自黃帝,下訖獲麟,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七〕。
遷之所記,從漢元至武帝,則紀其功〔八〕,至其〔采〕摭經(jīng)傳,分散數(shù)家之事〔九〕,甚多疏略,務(wù)欲以多聞廣博為功,論議淺而不篤。其論術(shù) 學,則崇黃老而薄五經(jīng);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尊游俠,則賤守節(jié)而貴俗功。此其大弊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然善述事〔理〕〔十〕,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 野,文質(zhì)相稱,蓋良史之才也。誠令遷依五經(jīng)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幾矣。
夫百家之書,猶可法也。若左氏、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太史公書,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觀前,圣人之耳目也,焉可闕哉!
〔一〕 據(jù)范書敘傳改補。又舉將,范書作“司隸”。按萬斯同東漢九卿年表,時司隸乃鮑永也。
〔二〕 范書班彪傳作“后察司徒廉為望都長”,袁紀此必有脫誤。
〔三〕 李賢曰:“好事者謂揚雄、劉歆、陽城衡、褚少孫、史孝山之徒也?!鄙驓J韓曰: “史通五史篇,諸好事者若馮商、衛(wèi)衡、揚雄、史岑、梁審、肆仁、晉馮、段肅、金丹、馮衍、韋融、蕭奮、劉恂等相次撰續(xù),迄于哀平間,猶名史記?!睏顦溥_曰:“東觀漢記:‘
東平王蒼上光武受命中興頌,明帝問校書郎,此與誰等,皆言類相如揚雄前代史岑之比。 ’知史岑為西漢人。晉馮段肅見下文固奏記,文稱‘京兆祭酒晉馮、弘農(nóng)功曹史殷肅’。‘殷’與‘段’形近誤也?!?
〔四〕 楊樹達曰:“論衡佚文篇云:‘班叔皮續(xù)太史公書,載鄉(xiāng)里人以為惡戒,叔皮不為恩撓?!?
〔五〕 范書標點本作“二十二篇” ,汲古閣本作“二十篇”。按四庫提要曰:“漢志作二十一篇。其諸家所注,隋志虞翻、唐固本皆二十一卷,王肅本二十二卷,賈逵本二十卷,互有增減,蓋偶然分 并,非有異同。而此本首尾完具,實二十一卷。諸家所傳南(惟昭所注本,隋志作二十二卷,唐志作二十卷。)北宋版,無不相同,知隋志誤一字,唐志脫一字也。 ”
〔六〕 漢志及范書均作“三十三卷 ”,袁紀恐誤。
〔七〕 李賢曰:“十篇謂遷歿之后,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將相年表、日者傳、三王世家、龜策傳、傅靳列傳。”按賢注乃本張晏說,分見史 記自序集解、索隱,漢書司馬遷傳注。余嘉錫太史公亡篇考曰:“卒者,終也,終述之至麟止,則武帝以前,無不成之篇,故篇末總敘之曰:‘上記軒轅,下至于 茲,著十二本紀,作十表、八書、七十列傳,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獢?shù)字數(shù)之詳如此,是其書皆已寫定,不獨無有錄無書之篇,亦不當有草創(chuàng)未成 之作矣。蓋十篇之缺,實在遷死之后,故曰‘ 其書稍出’,明其出之未全。逮楊惲宣布其書,而此十篇竟不復傳,但有錄而已?!?
〔八〕 范書作“則其功也”。
〔九〕 “采”字據(jù)范書補。又“數(shù)家”范書作“百家”。
〔十〕 據(jù)范書班彪傳補。
固九歲能屬文,五經(jīng)百家之言,無不究覽,其學無常師,又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性多愛,不以所長傲物,人皆重之。弱冠早孤。固以唐虞三代,詩書 所及,世有典籍。故雖堯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后冠德百王。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太初以 后,闕而不錄,故采撰前紀,綴集所聞,以述漢書。元起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旁貫五經(jīng),上下洽通,凡百篇。未成,明帝 初,人有上書言固私改史記者,詔收固京兆獄,悉斂家書封上。是時扶風人蘇朗偽言圖讖事,下獄死。固弟超〔恐固〕為郡所誣〔一〕,乃詣闕上書,具陳固著述 意。會郡亦封上固書,天子甚奇〔之〕〔二〕。征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故〕(舉)睢陽令陳宗、故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作世祖本紀及世祖功臣、平 林、新市、公孫述二十八篇〔三〕,奏之〔四〕。帝迺復使成前書。自永平始,研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其書乃成。世甚重其書,學者靡不諷誦焉。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據(jù)陳璞校記補。
〔三〕 據(jù)范書改補。又惠棟曰:“ 異當作冀,扶風茂陵人,見馬援、杜林等傳?!庇质吠ㄕ鳌懊霞健?,袁范兩書均誤。
〔四〕 此乃撰修東觀漢記之始。
自為郎后,遂見親近,賞賜恩寵優(yōu)渥。章帝好文章,逾益進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逮夜。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時有大議,令固問難于前,然 位不過郎。固雖篤志于學,以述作為務(wù),然好傅會權(quán)寵,以文自通。其序事不激詭,不抑亢,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而不厭,亦良史之才也〔一〕。至 于排死節(jié),否正直,以茍免為通,傷名教也。史遷之作,皆推之于談;彪經(jīng)序其謀,略以舉矣,而固盡有功〔二〕,豈不勝哉!
〔一〕 胡三省曰:“賢曰:激,揚也。詭,毀也。抑,退也??海M也。余謂激詭抑亢,皆指史家作意以為文之病?!庇掷钯t引爾雅曰:亹亹, “猶勉勉也”。
〔二〕 據(jù)黃本補“有”字,蔣本闕。
竇氏既廢,天子追覽前議,嘉袁安之忠,知宋由之不正也,乃策免由。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有罪自殺。
八月,司空任隗薨。字仲和,光之子。初,光濟世祖于信都,封〔阿〕陵侯〔一〕。光薨,隗襲爵。隗好黃老,清靜少欲,以功臣子行異于眾,擢為虎賁 中郎將,稍遷九卿、三公。隗玄默守直,不求名譽,然內(nèi)行仁義,世人以此服之,帝亦雅重焉。竇憲之專政,朝臣莫違,隗與袁安屢抗異議。于是天子追思隗忠,擢 子屯為步兵校尉。
〔一〕 據(jù)范書任光傳補。
辛丑,大司農(nóng)尹睦為太尉,太傅鄧彪以老病罷,太尉睦代錄尚書事。
冬十月己亥,宗正劉方為司空。
五年(癸巳、九三)
春正月己亥〔一〕,大赦天下。
〔一〕 范書作“乙亥”。按是月乙丑朔,無己亥日,袁紀乃涉前“
己亥”而誤。
辛卯,立皇弟萬歲為宋王〔一〕。
〔一〕 范書和帝紀作“廣宗王”,袁紀誤。又水經(jīng)注清水曰:“和帝永元五年,封皇太子萬年為王國?!薄疤毕笛芪模帧澳辍奔础?
歲”也。
二月戊戌,詔有司省內(nèi)外廄馬及上林池圃,悉以假貧民。
甲寅,太傅鄧彪薨。竇氏之專權(quán),彪守己而已。御史中丞周紆,國之司直也,屢忤竇氏,彪嘗以事奏免紆,世以此譏之,然修禮教。
?。ǘ拢┪煳纭惨弧常]西地震。
〔一〕 “二月”已見前,此乃衍文,故刪。
三月庚寅,遣使分行貧民,開倉振廩。
夏六月丁酉,郡國雨雹,大如雁子。
冬十月辛未〔一〕,太尉尹睦薨。
〔一〕 范書亦同,然十月庚寅朔,無辛未,二書皆誤。
十一月己丑〔一〕,太仆張酺為太尉。
十月,上幸東海、沛國。省五原郡,徙其吏民于河東。
十二月,伏波將軍馬援出定襄。上以援勤勞,賜縑千疋援謂黃門竇固、太仆梁松曰:“凡人富貴,當使可復賤也。如公等貴,欲不可賤,居高益堅,愿思吾言?!庇凶R聞援言,無不嘆息。
大司馬吳漢薨〔一〕,謚曰忠侯,葬如霍光故事。漢性彊力,每從征伐,上未安,漢不敢息。軍有利鈍,諸將或失其度,漢常自屬吏士,益治兵器。上時 令人視之,曰:“吳公方修戰(zhàn)攻具?!鄙蠂L曰:“吳公如此,隱若一敵國矣〔二〕。”及在朝廷,唯公。天下嘗旱,公卿請雨不得,漢乃悉出其僮仆,一時免之。漢 又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安業(yè)。漢還,讓妻子曰:“軍師在外〔三〕,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付昆弟、外家。其忠自天性,故能常任〔職〕(禮) 〔四〕,以功名終。
〔一〕 范書光武帝紀作五月辛亥薨。
〔二〕 史記游俠列傳曰:“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 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庇掷钯t曰:“隱,威重之貌,言其威重若敵國?!?
〔三〕 “師”原作“帥”,乃避晉諱,今正之。
〔四〕 據(jù)東觀記及范書改。
是時上欲以衛(wèi)尉陰興為大司馬,興叩頭曰:“臣不敢惜身,誠恐虧損圣德。”辭讓至切,上以此聽之。乃以扶樂侯劉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二十一年(乙已、四五)
秋八月,馬援以三千騎出高柳,失道還。
匈奴、鮮卑寇遼東,太守祭彤率吏士擊之,斬首二千余級。遂窮追出塞,復斬首千余級,收其兵器,得馬數(shù)千匹。由是匈奴、鮮卑震服,不敢窺塞。彤乃思所以離間二寇,以分其勢,招呼鮮卑,示以財利。鮮卑后不款塞,彤之計也。
冬十月,匈奴入上谷、中山,殺掠吏民。
西域鄯善王安、莎車王賢等十六國遣使奉獻,咸愿請都護。上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厚加賞賜,遣之。
大司空竇融以疾策罷,歲余行衛(wèi)尉事。融數(shù)稱疾乞骸骨,賜錢帛,大官致珍奇。弟顯親侯友薨。上愍融年衰,遣中常侍即其臥內(nèi),彊進酒食。
是時郡國皆大水,百姓饑饉。光祿勛杜林上疏曰:“臣聞先王之道,明圣用而治同也。其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芟夷蘊崇之,勿使能殖〔一〕,防其漸 也。狼子野心,奔馬善驚。成王深知其患,故以殷民六族分伯禽,七族分康叔,懷姓九族分唐叔,〔檢〕(收)其奸軌〔二〕,又遷其余眾于成周,所以挫其彊御之 力,黜其驕恣之志。及漢初興,上稽舊章,同符在昔,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之后,以削弱六國彊宗。故邑里無見利之家,山澤無兼并之民,萬 里一統(tǒng),海內(nèi)賴安。其后輒因衰粗之痛,脅以送終之義,故遂相率而陪園陵,無反顧之心。追觀往政,皆神道設(shè)教,彊干〔弱枝〕,百世之要也〔三〕。是以永享康 寧之福,而無●惕之憂,繼嗣承業(yè),恭己而治,蓋此之助也。今被災之民輕薄無重者,可徙于饒谷之郡,所以〔消〕(清)散其兇〔四〕,全其性命也。昔魯隱有賢 行,將致國于桓,猶留連貪位,不能早退。況草創(chuàng)豪帥,本無業(yè)徒,因攘擾之時,擅有山川之利,雖遇災,然其狃泰之意〔五〕,徼幸之望,蔓延無足,不可不察 也?!?上察林材堪任宰相,會司空□,乃以林為司空。
〔一〕 隱公六年左傳“君子曰”引周任之語。“蘊”或作“□”。蘊崇,積聚也。堆積雜草,使發(fā)酵以肥田。
〔二〕 據(jù)黃本及續(xù)漢五行志注引東觀記改。
〔三〕 據(jù)續(xù)漢五行志注引東觀記補。
〔四〕 消、清形近而訛。
〔五〕 “狃泰”,東觀記作“狙猱 ”。
〔六〕 續(xù)漢五行志三注引東觀記作建武八年時事。又范書本傳言林任光祿勛在二十二年,亦異。未詳孰是。
林自為九卿至三公,輒每上封事及與朝廷之議,常依經(jīng)附古,不茍隨于眾。為任職相,上亦雅善之。雖在公卿,講授不倦,學者朝夕滿堂,士以此慕之。
初,林薦杜陵人申屠剛,抗直之士,嘗慕史魚、汲黯之為人〔一〕。避亂西州,每諫爭隗囂,義形于色。上以剛為侍御史,遷尚書,謇謇多直言,無所屈 撓。是時隴蜀未平,上嘗欲近出,剛諫,上不聽,剛以頭軔乘輿車輪〔二〕,不得前乃止。剛數(shù)犯嚴顏,由是出為陰平令,征為大中大夫,以病去,終于家。
〔一〕 李賢曰:“史記曰:‘史□ 字子魚,衛(wèi)大夫也?!撜Z孔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皶杭橱鲎珠L孺,武帝時為主爵都尉,好直諫,時人謂之‘汲直’。”
〔二〕 說文曰:“軔,礙車也,從車,刃聲?!?br />
后漢光武皇帝紀八卷第八
二十二年(丙午、四六)
春閏月丙戌,上幸長安,祠園陵〔一〕。
〔一〕 陵原作“邑”,據(jù)黃本改。
夏五月乙未晦,日有蝕之。
六月,伏波將軍馬援還京師。
是時梁松貴幸,百僚憚之。援嘗小病,松來候援,獨拜床下,援安然受之。松意不平。諸子曰:“梁伯孫貴重〔一〕,將軍宜為之禮?!痹唬骸拔夷似涓赣岩玻m貴,何得失禮?”由是不為權(quán)貴所愛。
〔一〕 伯孫,梁松之字。
援外坦薄而內(nèi)備禮,事寡嫂,不衣冠不入閨。其于人泛愛多容。然見爵位而無實者,笑曰:“刀不應(yīng)齒,士不聞耳,何足畜乎?”有奇異于眾者,雖在少賤,必異待之。援有籌策,世祖曰:“伏波論兵,常與吾合。”
初,援交址還書戒其兄子嚴、敦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如論議人長短是非,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 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欲汝曹不忘之爾。龍伯高敦厚周慎〔一〕,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重之愛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 義,憂人之急,父喪致客,數(shù)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龍伯高之正不就,猶為謹敕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二〕。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 輕薄子,所謂畫虎不就反類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之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奔玖济#瑸樵津T司馬。保怨家上書 言保 “所在惑眾,伏波將軍萬里還書以戒孤兄子,今在京師,與梁松、竇固等交”。上召責松,松叩頭流血。乃召問援,因取所與嚴、敦書,即日免保官。時龍伯高為山 都長,擢為零陵太守。
〔一〕 伯高,龍述之字。
〔二〕 李賢曰:“鶩,鴨也?!焙≡唬骸懊卧唬菏骧D,俗謂之鴨,可畜而不能高飛曰鴨,野生而高飛者曰鶩?!?
秋九月,地震。詔南陽郡勿輸今年田租,南陽系囚減死罪一等。
是歲匈奴國中亂,諸將皆言可擊者。上以問朗陵侯臧宮,宮曰:“愿得五千騎,足以立功!”上笑曰: “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彼觳怀鰩?。
匈奴之族由來尚矣,其在殷、周,則有山戎、獫狁之難。逮于秦、漢,而有匈奴,彊弱之勢,中國征之事詳矣。王莽時欲分匈奴,匈奴大怒,縱兵犯塞, 傷殺吏民。莽乃盛兵以擊匈奴,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也。當周宣王時,獫 狁內(nèi)侵,至于涇陽。命征之,盡境而還,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蟲,驅(qū)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武帝選將練兵,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 連禍結(jié),三十余年,中國疲耗,匈奴亦困,而天下弊。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zhuǎn)輸之行,起于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nèi)竭, 以喪社稷。是為無策也?!泵Р粡?,匈奴遂叛,北邊大擾。世祖之初,方憂中國,未遑外事也。初匈奴右日逐王比,單于知牙斯之長子也〔一〕。自呼韓邪單于死 后,更令兄弟相傳。知牙斯死,傳弟臧咸〔二〕;臧咸死,傳弟輿。輿立,欲傳其子,然其弟知牙師以次當為單于者也〔三〕。比曰〔四〕:“以兄弟言之,知牙師 當立;以子言之,我前單于長子也?!陛浺芍?。輿死,子焉鞮立〔五〕;鞮死,弟漢奴立〔六〕。比遂失次怨恨。而匈奴國中旱、蝗連年,草木皆盡,人畜死者過 半。比乃遣人奉匈奴圖詣西河,求和親,盡〔收〕(牧)南邊諸部呼衍、日逐等叛匈奴〔七〕。匈奴遣萬余騎擊比,不勝,呼衍、日逐等共立比為呼韓邪單于。孝宣 時,其大父呼韓邪歸漢得成,故襲其號,于是有南、北單于〔八〕。
〔一〕 漢書匈奴傳作“囊知牙斯” 。
〔二〕 漢書匈奴傳作“咸”。
〔三〕 “師以”原誤作“帥川”,據(jù)范書改。
〔四〕 “比曰”原誤作“皆”。
〔五〕 范書南匈奴傳作“烏達鞮侯 ”。
〔六〕 范書南匈奴傳作“蒲奴”。
〔七〕 收、牧形近而訛,范書作“ 斂”。
〔八〕 正式立南單于,東觀記、范書均作建武二十四年,袁紀恐別有所據(jù)。
二十三年(丁未、四七)
春正月,南郡蠻夷反,武威將軍劉尚擊破之,置江夏郡。
三月,南單于遣使稱藩,愿修舊約。天子議于 公卿,咸以為蠻夷猾夏,情偽難知,不可許。大司農(nóng)耿國以為〔一〕:“今天下初定,尤宜受之。令東撫烏桓,北拒匈奴,邊陲永息干戈之役,萬世之策也。”上善 而從之。使中郎將段柳使匈奴〔二〕,于是單于拜伏受詔,遣弟左賢王將兵擊北單于,連破之。北單于震怖,卻地千里。單于既稱臣,入居塞內(nèi),上書遣子貢獻。漢 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龜金璽、什物各有數(shù)。單于乃分部諸帥,以鄣北邊。北單于惶恐,愿還所略漢人,數(shù)遣使詣武威,求使者。皇太子以為南單于新立,今若遣 使,恐阻南單于意,故但報其書,不遣使者。
〔一〕 東觀記、續(xù)漢書均曰:國為大司農(nóng),曉邊事,能論議,數(shù)上便宜事,天子器之。然皆不詳任期。而范書耿國傳曰國建武二十七年代馮勤為大司農(nóng),時任五官中郎將,且此事系建武二十四年。
〔二〕 范書南匈奴傳作“段郴”。
冬十二月,武〔陵五〕溪蠻夷反〔一〕,遣劉尚擊之〔二〕,尚軍沒。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補。李賢曰:“酈元注水經(jīng)云: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是蠻夷所居,故謂五溪蠻?!?
〔二〕 東觀記馬援傳作“武威將軍劉禹”,當誤。
驃騎大將軍杜茂、鬲侯朱佑、祝阿侯陳俊薨。
朱佑貴儒學,論議常依古法。為將帥受降,追奔逐北,以破敵為功,不問斬首多少。軍吏以不得鹵掠,故或有怨者,徙封鬲侯,食邑七千余戶,自陳功薄 而賞大,愿受南陽五百戶足矣。上不許。初,上學長安,嘗過佑。佑方講,留上,須講竟乃共宴語。及上幸佑第,語及平生,上曰:“主人得無舍我講乎?”
二十四年(戊申、四八)
春正月乙亥,大赦天下。
大司空杜林薨,太仆張純?yōu)榇笏究铡?
林字伯山,右扶風茂陵人。父業(yè)以文章顯〔一〕。林少有俊才,好學問,沈深好古,家既多書,又外家張竦父子善文章,林從竦受書,漸漬內(nèi)外,為當世 通儒〔二〕。王莽敗,盜賊并起,林與弟成,俱至河西。隗囂聞林名,故深敬待之,以為治書。后以病去。囂欲超用之,遂稱痼疾。囂心恨林,曰:“杜伯山天子所 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三〕,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也。今且從師友之位,以從其志焉?!绷蛛m困乏,終為不屈。林嘗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獨寶愛之,每遭困 阨,自以不能濟于眾也,猶握抱此經(jīng),獨嘆息曰:“古文之學將絕于此邪?”至建武初,弟成死,故林持喪東歸。囂既遣林,后悔,令刺客楊賢于隴遮刺林。賢見林 自推車,載弟喪,嘆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者?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亡去。
〔一〕 范書“業(yè)”作“鄴”。李賢曰:“鄴字子夏,祖父皆至郡守。鄴少孤,其母張敞女也。鄴從敞子吉學,得其家書。”
〔二〕 李賢曰:“竦即吉之子也,博學文雅過于敞,見前書?!被輻澰唬骸皶鴶嘣疲毫钟裙す盼?,過于鄴也,故世言小學由杜公。”又李賢注引風俗通曰: “儒者,區(qū)也,言其區(qū)別古今,居則玩圣哲之詞,動則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當時之事,此通儒也。若能納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行,講誦而已,無能往來, 此俗儒也。”
〔三〕 典出禮記儒行。
上聞林已還,乃征林,拜侍御史。引見問經(jīng)書、故舊及西州事,上甚悅,賜車馬衣被。歲余,遷司〔徒〕(馬)〔司〕直〔一〕。百僚知林以名德用,甚 敬憚之。林既至京師,與英俊集會,咸敬林之博雅洽聞。河南鄭興、東海衛(wèi)宏等皆長于古學,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定三統(tǒng)歷,及見林,皆推服焉。濟南徐兆始事衛(wèi)宏 〔二〕,后皆更受林。以前所得一卷古文尚書示宏曰:“林危阨西州時,常以為此道將絕也。何意東海衛(wèi)宏、濟南徐生復得之邪?是道不墜于地矣。
〔一〕 范書杜林傳作“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東觀記亦然。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曰:“袁宏后漢紀第八卷作‘遷司馬直’,脫去下‘司’字,固屬顯然,而司徒之作司馬,亦傳寫之誤無疑。王良傳亦作‘
大司徒司直’。蓋司直乃司徒掾?qū)伲娝抉R彪百官志,司馬無之?!蓖跽f是,故據(jù)以正之。
〔二〕 范書杜林傳“徐兆”作“徐巡”。惠棟曰:“案說文引徐巡說。又書斷所載皆作‘ 巡’,袁氏誤也?!被菡f是。
二十五年(己酉、四九)
春正月,烏桓大人郝且等率眾貢獻〔一〕,封其渠帥為侯、王。
〔一〕 郝且,范書作“郝旦”。三國志烏丸傳注引魏書與袁紀同,而標點本從范書逕改,未出校記。且旦形近易誤,恐當依陳、袁二書作“且” 為是。
烏桓者,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伐其國,余類保烏桓山,因以為號焉。其俗善騎射,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刻木為信,無文字,而眾不敢違犯。其先為〔一〕……匈奴中亂,烏桓始盛,鈔擊匈奴,匈奴為之轉(zhuǎn)徙數(shù)千里,漢南遂空。
〔一〕 袁紀下有佚文。三國志烏丸傳注引魏書曰:“自其先為匈奴所破之后,人眾孤弱,為匈奴臣服,常歲輸牛馬羊,過時不具,輒虜其妻子。至匈奴壹衍 鞮單于時,烏丸轉(zhuǎn)彊。”范書曰:“烏桓自為冒頓所破,眾遂孤弱,常臣伏匈奴,歲輸牛馬羊皮,過時不具,輒沒其妻子?!眲t袁紀下文當脫去為匈奴所破,臣伏匈 奴,歲輸牛馬羊等句。
戊申晦〔一〕,日有食之。
〔一〕 按正月己酉晦,三月乃戊申晦,疑袁紀此上脫“三月”二字。
初,劉尚軍沒,議復遣將帥。時馬援年六十二矣,上憫其老,方內(nèi)選擇,未有所定。援自請曰:“臣尚能披鎧上馬。”上試焉,援既據(jù)鞍,左右顧乃下,遂遣之。
冬十月,伏波將軍馬援、楊虛侯馬武、東牟侯耿舒擊武溪〔一〕。援謂所親杜愔曰:“吾受恩深厚,??植坏盟绹乱?,今得所,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共事,殊難得調(diào),獨惡是爾〔二〕。”
〔一〕 當是“五溪”或“武陵五溪 ”之誤,詳見前注。
〔二〕 李賢曰:“長者家兒,謂權(quán)要子弟等?!庇趾≡唬骸坝嘀^調(diào),和也。援固已慮耿舒之難與共事,梁松、竇固之邇言矣。”
南鄉(xiāng)侯鄧晨薨。初,晨為常山、汝南太守,皆有名跡,為吏民所愛。在汝南,起鴻〔郤〕陂〔一〕,溉灌田數(shù)千頃。百姓于今利之。征為光祿大夫,數(shù)與 宴見,陳說平生。晨從容白上曰:“仆竟辦之?!薄捕成洗笮Α3考膊?,天子手書慰問,中宮及寧平公主皆為垂泣。既薨,使謁者招新野主魂,備官屬,合葬于北 邙山,上與皇后親臨送葬,賞賜甚厚,謚曰惠侯。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補。
〔二〕 指當年笑議蔡少公“劉秀當為天子”之讖事,詳見卷一。
二十六年(庚戌、五〇)
春正月,增吏俸,自三公至于佐吏各有差。
二月,馬援至臨鄉(xiāng),大破蠻軍,斬首千余級。
蠻有二道:一曰壺頭,二曰充(中)〔一〕。壺頭徑近而多險,充(中)遠而運糧難。初,上與諸將議所先擊,因以疑而未決。軍至長沙,中郎將耿舒上 言先擊充(中)賊,援以為延日費糧,不如進攻壺頭。賊乘高守隘,船不得進。會夏暑熱,吏士疫死者多。援亦病困,穿岸為室,以避暑氣。賊每乘高鼓噪,援輒扶 人觀之,左右壯其意,皆為之流涕。耿舒與兄好畤侯弇書言:“舒前上言擊充(中)賊,糧雖難致,兵馬得用,軍人數(shù)萬,爭欲奮擊。今壺頭竟不得上,又大軍疾 疫,皆如舒言?!睆m奏舒書,上遣梁松驛責問援,因代監(jiān)軍。松未至而援已死,松與馬武等毀惡援于上。上大怒,收援將軍、侯印綬。
〔一〕 范書馬援傳及續(xù)漢志均作“ 充”,袁紀“中”字衍,故刪。下同。
是時軍士死者太半,謁者宋均〔慮〕軍不得返〔一〕,與諸將議,欲承制降賊,諸將莫敢應(yīng)。均曰:“ 夫忠臣出境,有可安國家,專之可也?!本毡闪?,稱詔降之。蠻夷震怖,即共斬其大帥降均。均為置長吏而還。均自請矯制罪,天子嘉其功,賜以金帛。其后每 有四方異議,數(shù)訪問焉。
〔一〕 “慮”字據(jù)范書補。又胡三省曰:“‘宗均’,列傳作‘宋均’。趙明誠金石錄有漢司空宗俱碑。按后漢宋均傳:均族子意,意孫俱,靈帝時為司 空。余嘗得宗資墓前碑龜膊上刻字,因以后漢帝紀及姓苑、姓纂諸書參考,以謂自均以下,其姓皆作 ‘宗’,而列傳轉(zhuǎn)寫為‘宋’,誤也。后得此碑,益知前言之不繆?!蓖跸戎t亦曰:黨錮傳注引謝承書,正作謁者宗均。又曰:廣韻:宗姓,周卿宗伯之后,出南 陽。論衡程才篇:東海宗叔犀。即此宗叔庠也。胡、王二說是。今按袁紀卷十二亦作“宗意”,此作“宋”,誤。今存其異文。
于是援家屬惶怖,不敢歸舊墓,買城西數(shù)畝地,葬其中,賓客故人不敢送葬。故云陽令朱勃詣闕上書曰:
臣聞王德圣政,不忘人功〔一〕,采其策,不求備于眾〔二〕。故高祖赦蒯通,以王禮葬田橫〔三〕,令大臣曠然,咸不自疑。夫大將在外,讒言在 內(nèi),微過輒記,大功不計,誠為國之所慎也。故章邯畏誅而奔楚〔四〕,燕將據(jù)聊而不下〔五〕,豈其甘心末規(guī)哉,悼巧言之傷類也。
〔一〕 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也?!?
〔二〕 論語微子曰:“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三〕 初蒯通曾說韓信據(jù)彊齊,存項羽,參分天下,待機而動。后信族夷滅,高祖詔捕通而釋不誅。又田橫初自立為齊王,漢定天下,橫與其徒屬五百余人避居海島中。高祖強征橫,橫行至尸鄉(xiāng)自殺。高祖發(fā)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之。事并見史記。
〔四〕 章邯敗于鉅鹿,使人至咸陽,趙高拒而不見,有不信之心。邯畏高懼誅,遂降項羽。事見史記。
〔五〕 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久不下,魯仲連為書射城中,燕將泣而自殺。事見史記。
竊見故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以四年冬始歸正朔。當此之時,虜述矯號于益州,隗囂擁兵于隴、冀,豪杰盱睢〔一〕,且自為政。援拔自西州,慕德 效死,孤立貴人之間,曾無一言之佐,自知當要十郡之使〔二〕,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車駕西征,眾議狐疑,援深建西州可破之策,隗囂克定,援有力焉。及隴右 未清,羌虜擾邊,援奉使隴西,奮不顧身,行間關(guān)山谷之中,揮戈先零之野,兵動有功,師進輒克。征在虎賁,則忠策嘉謀,于國用之。南征交址,克平一州,使王 府納越裳之貢,邊境無兵革之憂。間者使南,立陷臨鄉(xiāng),師已有業(yè),未竟而卒,吏士雖疫,援不獨存。夫戰(zhàn)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沒師,深入未必為是,不退未必 為非,人情豈樂久在遠地不生歸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征出塞,再南渡江,觸冒害氣,僵尸軍中,名滅爵絕,國土不傳,海內(nèi)不知其過,眾庶不聞其罪,卒 遇三夫之言〔三〕,被誣罔之讒,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并攻,宗親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為之訟,臣竊傷之!
〔一〕 盱,音虛,作張目解。睢,音雖,作張目仰視貌。盱睢,即、跋扈驕恣之狀貌也。
〔二〕 陳澧以為“自知”上脫“寧 ”字。范書馬援傳有“寧”字,且“十”作“七”。
〔三〕 戰(zhàn)國策魏策曰:“龐蔥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 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嬍[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薄笆[”,韓非子作“恭 ”,諸類書所引作“共”。朱勃奏疏之“三夫”,實源出于此,而以喻耿舒、馬武、梁松等之誣罔毀惡援也。
夫操孤危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讒,此義士之所悲也。惟陛下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于黃泉也。
書奏,不報,歸田里〔一〕。
〔一〕 范書馬援傳作“報,歸田里 ”。通鑒作“帝意稍解”。王補以為范書本傳“報”上奪“不”字。黃山曰:“案袁紀‘不’字,必系誤衍。果不報,則但書不報,文意已足,歸田里不必書也。又 罷歸田里,乃漢制廢斥名詞,因不報而自歸,亦不必言歸田里。當時帝方盛怒,勃固無不待報而擅歸之理。勃書本自陳年已六十,當伏田里,故帝報許 之,不以其訟伏波為罪,即意稍解也?!甭?lián)系下文,黃說是。
時梁松、竇固等在中,上問:“知朱勃乎?”對曰:“故云陽令也?!币运险率棺x之,松、固驚相謂曰:“如是,陛下不甚罪伏波也!”
袁宏曰:馬援才氣志略,足為風云之器,躍馬委質(zhì),編名功臣之錄,遇其時矣。天下既定,偃然休息,猶復垂白,據(jù)鞍慷慨,不亦過乎!
嘗試言之:所以保才者,智也。才智之用,通物為貴。茍才大者濟,智小者獨善,則涉乎通濟者,其智彌廣矣。夫觀云梯之功,則知班匠之巧;睹太 平之業(yè),則悟圣人之明。降斯以還,參差百品,雖智效一官,功覆一簣,亦才力之所會也。古之君子,遇有為之時,不能默然而止,擊節(jié)驅(qū)馳,有事四方者,蓋為斯 也。然自非賢達,不能量也。遭命世之君,傍日月余光,廢興指授,稟其規(guī)略,故功名保全,身有余地。若不值其主而獨任其心,得一旅而志一邑〔一〕,得一邑而 圖一國,故事捷而攻之者眾,勛立而日就于難,又況顛沛險巇不測之慮哉!夫才智有余,功名不足者有矣;事業(yè)未半,而勛過者有矣;所乘之勢異,而難易之功殊 也。而有為之人,幸而要之,雖徼一時之功,暴居視聽之右,外有駭物之患,內(nèi)懷思慮之憂爾。中路悵然,欲退無途,其勢然也。善為功者則不然,不遇其主,則弗 為也。及其不得已,必量力而后處。力止于一戰(zhàn),則事易而功全;勞足于一邑,則慮少而身安。推斯以往,焉有毀敗之禍哉?馬援親遇明主,動應(yīng)銜轡,然身死之 后,怨謗并興,豈非過其才,為之不已者乎?
〔一〕 哀公元年左傳曰:“夏少康有田一成,有眾一旅。”杜注曰:“五百人為旅?!?
夏四月,初營壽陵。依孝文故事,務(wù)從有約,使迭興之后〔一〕,與丘隴同體。凡帝即位,必營壽陵,具終器,漢之制也。
〔一〕 胡三省曰:“迭興,謂易姓而王者。”
上常聽朝至于日昃,講經(jīng)至于夜分?;蚺c群臣論政事,或說古今言行,鄉(xiāng)黨舊故,及忠臣孝子義夫節(jié)婦,侍對之臣,莫不凄愴激揚,欣然自得。雖非大 政,進止之宜,必遣問焉,所以勸群能也?;侍訌娜菅栽唬?“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yǎng)性之道。今天下乂安,愿省思慮,養(yǎng)精神,優(yōu)游以自寬?!鄙洗鹪唬骸拔嶙砸詾闃芬??!?
二十七年(辛亥、五一)
夏,太仆趙喜為太尉〔一〕。
〔一〕 東觀記亦作“喜”,而范書作“□”,故四庫館臣改東觀記“喜”作 “□”。又續(xù)漢書作“熹”?;輻澰唬骸跋才c熹,古字通。小顏匡謬正俗曰:‘熹,熾盛也,音與僖同?!授w熹字伯陽,取此義耳。末世傳寫誤為喜字。”按徐灝 說文段注箋曰:“□、喜古今字。”則三字均可通。
是時南單于新稱藩,烏桓始入朝,上命喜思安邊之策,為長久之計。喜乃議復代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門郡,遣諸王之國。
喜字伯陽,宛人也。喜從兄為人所殺,無子,喜年十五,結(jié)客為報讎。更始初,舞陰大姓李氏擁兵自守,更始遣將降之,不下,曰:“聞趙氏有孤孫喜, 信義著聞,愿降之?!备寄苏飨?。時未二十,更始笑曰: “繭栗犢能服重致遠乎?”〔一〕即以為偏將軍,詣舞陰,降李氏。因入潁川,轉(zhuǎn)擊諸未下者。更始大喜曰: “卿名家駒也,努力勉之!”昆陽之戰(zhàn),喜頗有功,拜為中郎將,封勇功侯。更始敗,喜歸鄉(xiāng)里。
〔一〕 惠棟曰:“葉氏愛日齋叢鈔曰:記王祭之牛繭栗。左氏外傳:楚觀射父曰:‘郊禘不過繭栗?!瘽h書志:天地牲角繭栗。顏師古注:‘牛角之形,或如繭,或如栗,言其小。’西京雜記:惠莊聞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嘆曰:‘繭栗犢能爾耶?’栗謂小而不謂其角?!?
初,喜與鄧奉善。奉之叛也,喜數(shù)與書切責之。時有言喜為鄧奉計策,以毀惡之者。詔喜屬建威將軍〔一〕,以功自贖,喜不自言。奉死后,上得書,驚 曰: “趙喜真長者也!”即征喜,待公車。時江南未通,以喜守簡陽侯相。將給兵騎之官,喜自請不愿〔二〕,請單騎馳往,度其形勢,臨敵制宜,若將兵騎往,彼必為 吏民所疑。上許之。喜至簡陽,民閉城門,不肯納。喜便止城門外,問國中大夫素為百姓所親信者,乃召問之。對曰:“夫擁兵欲以自守,而至于為賊,恐懼不能自 反耳?!毕惨蚋嬉詡}卒之時,非國家所疾,無自疑阻,懇為陳恩信,賊遂自縛詣喜降。后為平原太守,甚有治跡,百姓歌誦之。
〔一〕 建威將軍者,耿弇也。
〔二〕 據(jù)范書及東觀記,疑“不愿 ”下脫“受兵”二字。
二十八年(壬子、五二)
春正月,遣諸王就國。
三月,臧宮上書,勸上征匈奴。詔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民;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一〕。樂民者其祚延長,樂身者不久而亡。故曰:地廣者荒,德廣者彊。今無善政,災變不息,憂念歲闕。論語云:‘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二〕而欲復遠征乎?”
〔一〕 北堂書鈔卷十五識治篇引“ 以樂樂民”。注曰出黃石公。又卷二十九君道篇所引無兩“所”字,余均與袁紀同,注曰引自東觀記。今本東觀記均脫。
〔二〕 李賢曰:“顓臾,魯附庸之國。魯卿季氏貪其土地,欲伐而兼之。時孔子弟子冉有仕于季氏,孔子責之。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季氏之邑,今不 取,恐為子孫之憂?!鬃釉唬骸峥旨緦O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卑纯鬃哟搜阅嗽坏湻亲酝馄?,而□將發(fā)于內(nèi)也。后季桓子果為家臣陽虎所囚。
冬十月癸酉,詔死罪下蠶室,其女子者宮。
上會群臣,問曰:“誰可傅太子者?”皆曰:“ 執(zhí)金吾陰識可也?!辈┦繌堌唬骸敖癖菹铝⑻?,為陰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鄙显唬骸吧?。欲置傅者,以輔 太子,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桓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乃大會子弟〔一〕,陳其車馬、印綬曰:“此皆稽古之力也,可不勉 邪!”
〔一〕 子弟,范書桓榮傳作“諸生 ”。則此子弟恐是“弟子”之誤倒置耳。
于是皇太子經(jīng)學始成,少傅桓榮上疏曰:“臣幸得侍惟幄,經(jīng)學淺短,無所補益圣質(zhì),夙夜慚愧。今太子經(jīng)學已通,自有識以來儲君副主莫能傳之,今太 子獨能傳之,此誠萬國之福也。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矣。謹遣掾臣泛再拜歸道〔一〕?!碧訄笤唬骸瓣栆酝?,承訓九載,不深達師意,而猥見褒獎,非其實 也。夫五經(jīng)之道廣大,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二〕!自宰予之從親事孔門,閑邪以度,猶尚怠懈晝寢〔三〕,況于不才者乎?茍非其人,道不虛受。冉求 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菜摹硽w道受謝,非所敢聞?!?
〔一〕 李賢曰:“歸,猶謝也。”
〔二〕 “非天下”以下二句出易系辭上。
〔三〕 論語公冶長曰:“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四〕 語出論語雍也。
是時禁網(wǎng)疏闊,王侯貴人多通賓客。壽光侯劉悝〔一〕,更始少子也,得幸于沛王輔。悝怨盆子殺其父,因輔結(jié)客,報殺盆子兄故式侯恭。輔坐系獄三日。由是捕諸王賓客,死者千余人。
〔一〕 范書劉玄傳作“劉鯉”。袁紀恐誤。
初,馬援謂其司馬呂種曰:“建武初,名為天地始開,從今已后,海內(nèi)日當安樂耳。顧我嘗獨有所憂,國家諸子并壯,皆不防微,廣通賓客,門庭如市, 吾恐自此大獄起矣。卿其慎之?!痹峙鐾醯a,故平阿侯子也。好施愛士,名振江,淮間。后游京師,交結(jié)諸侯。援謂所親曰:“王子石杰士也,今若在京師長者 間用氣自行〔一〕,陵折者多,必用亡身?!庇谑菂畏N、王礱、馮衍皆以諸王賓客下獄。種嘆曰:“馬生之言,其神乎!”種、礱死獄中。衍被赦出,廢于家。上言 曰: “臣伏念帝王大體,古今通論,常獨慨然。夫以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與之則親〔二〕。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三〕。逮至晚出,董仲舒言道德,見妒于公孫弘〔四〕;李廣奮節(jié)于匈奴,見排于衛(wèi)青〔五〕,此忠臣所為流涕也。臣衍自惟〔六〕,上無無知之薦,下無馮唐之 說,乏董生之才,寡李廣之勞,而欲免讒口于當世,豈不難哉!臣之先祖以忠貞之故,成私門之禍。而臣值兵革之際,不敢回行茍容,以求世利,事君無傾邪之謀, 將帥無鹵掠之心。今幸遭清明之世,飭躬自行之秋,而怨讎藂雜,譏議橫世。蓋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也。疏遠隴畝之臣,無望高闕之日,惶恐自陳,以救罪過。 ”書奏,天子不用,猶以前過也。
〔一〕 “在”原誤刊“京師”之下,今正之。
〔二〕 與,譽也。見廣雅釋詁。范書作“譽”。按事見史記陳丞相世家。時楚漢相爭,平因魏無知見漢王,拜為都尉,使典護軍。周勃、灌嬰等譖平盜嫂受 金,輾轉(zhuǎn)魏、楚、漢,乃反覆亂臣。漢王疑之。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處于勝負之數(shù),陛下何暇用之乎?臣進奇 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復拜平為護軍。
〔三〕 文帝時,賞輕罰重。魏尚為云中守,匈奴遠避,而坐上功首虜差六級,削爵,罰作之。馮唐諫,帝乃赦尚,復為云中守。事見史記馮唐傳。
〔四〕 史記儒林傳曰:“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腴。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z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
〔五〕 李廣擊匈奴,數(shù)有功,號“ 飛將軍”。元狩四年,從大將軍衛(wèi)青伐匈奴,失道后期。衛(wèi)青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不愿復對刀筆吏,遂引刀自剄。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六〕 范書馮衍傳“自惟”下有“ 微賤之臣”四字,疑袁紀脫之。
衍字敬通,馮奉世之后〔一〕,有奇才,博通,無所不覽。王莽時諸公多薦之者,衍辭不肯仕。衍有大度,自度其才,不能耦世取容〔二〕,故遂坎□失志〔三〕,居常慷慨,庶幾名賢之風。家貧年老,常為司隸從事。
〔一〕 馮奉世,武帝末為郎,歷仕昭、宣、元諸帝、官至左將軍,為折沖宿將,功名次趙充國。有男九人,譚、野生、逡、立、參皆至高位?;輻澰唬骸把苤?,東觀記及本傳皆云野王,唯華嶠書以為馮立?!?
〔二〕 廣雅釋詁曰:“耦,諧也。 ”
〔三〕 楚辭九辯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全椒侯馬成薨。
二十九年(癸丑、五三)
春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遣使者舉冤獄,問鰥寡。庚申,賜天下男子爵,各二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乙丑,詔天下系囚自殊死已下減本罪各一等,不孝不道,不在此書。
三十年(甲寅、五四)
春二月甲子,上幸魯國、濟南。
夏四月,徙左(馮)翊公焉為中山王。
五月,旱〔一〕。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一〕 范書光武帝紀“旱”作“大水”。
冬十月丁酉,上幸魯國〔一〕。
〔一〕 范書光武帝紀作“秋七月丁酉”。按七月己酉朔,無丁酉日。十月丁丑朔,丁酉乃第二十一日,袁紀不誤。通鑒依范書作“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魯;冬十一月丁酉,還宮”,誤也。
太尉喜、司空純上書曰:“自古帝王治道之隆,未嘗不登封太山,以告成功。書曰:‘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舛U之義也。陛下受命中興,順天行 誅,修復祖宗,撫寧萬國,天下曠然,咸蒙更生,夷狄慕義,符瑞并應(yīng)。詩云:‘受天之福,四海來賀。”誠宜封禪告成,以順天心。”詔曰:“是何言也?當今日 月薄蝕,災異并臻,吏失其職,百姓怨讟〔一〕。吾誰欺,欺天乎〔二〕?”于是群臣不敢言。
〔一〕 說文曰:“痛怨也。春秋傳曰‘民無怨讟’。”讟音獨。
〔二〕 乃論語子罕孔子之語。
膠東侯賈復薨,謚曰剛侯〔一〕。復嘗戰(zhàn),被創(chuàng)甚。上大驚曰:“我所不令復別將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復婦孕,上曰:“女邪,我 〔子〕取之〔二〕;男也,我與之女。勿憂妻子?!睆蛿?shù)從征伐,未嘗破敗,數(shù)為諸將潰圍解陣,身被十二創(chuàng)。上以復敢深入,稀令遠征,欲自將之,故少方面之 功。諸將每論功,人人自伐、復獨默不言。上曰:“賈君之勛,我自知之?!惫Τ贾凶钜娪H禮。左將軍官罷〔三〕,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為人剛毅方直,慷慨有 大節(jié),闔門守靜。朱佑等薦復宜為宰相,世祖方以吏事責三公,故遂不用功臣。是時列侯唯膠東侯賈復、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與公卿參議國事。
〔一〕 范書系此事于建武三十一年。
〔二〕 據(jù)范書賈復傳補。
〔三〕 左將軍官罷,鈕永建以為當補“右”字。然此僅述賈復事,復任左將軍,故不必及右將軍也。
三十一年(乙卯、五五)
夏五月戊辰,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癸酉晦,日有食之。
秋九月甲辰,詔死罪下蠶室,其女子者宮。
鮮卑大人于仇賁率其種人貢獻。封賁為王。鮮卑亦東胡之余也,別居鮮卑山,因號焉。其言語習俗與烏桓同。自為冒頓所破,遠竄遼東,未有名通于漢,而與烏桓接。當是時南北單于更相攻伐,而鮮卑遂以彊盛。
中元元年(丙辰、五六)〔一〕
〔一〕 通鑒胡注:“洪氏隸釋曰:成都有漢蜀郡太守何君造尊犍閣碑,其末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史本 紀,建武止三十一年,次年改為中元,直書中元元年。觀此所刻,乃是雖別為中元,猶冠以建武,如文、景中元、后元之類 也。又祭祀志載封禪后赦天下詔,明言‘改建武三十二年為建武中元元年’。東夷倭國傳,‘建武中元二年,來奉貢’,證據(jù)甚明。宋莒公紀元通譜云:‘紀志俱出 范史,必傳寫脫誤,學者失于精審,以意刪去。梁武帝大同、大通俱有‘中’字,是亦憲章于此?!抉R公作通鑒,不取其說。余按考異,溫公非不取宋說也,從 袁、范書中元者,從簡易耳?!苯癜春f是也。又惠棟曰: “沈約撰符瑞志,亦言‘建武中元元年’?!?
春正月,天子覽河圖會昌符〔一〕,而感其言。于是太仆梁松復奏封禪之事〔二〕,乃許焉。
〔一〕 續(xù)漢祭祀志載其文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按此符及赤伏符均系承旨杜撰之文,所謂 “神道設(shè)教”者也。
〔二〕 范書及續(xù)漢志“太仆”均作 “虎賁中郎將”。按松任太仆乃明帝永平元年事,袁紀誤。
二月辛卯,上登封于太山,事畢,乃下。是日山上云氣成宮闕,百姓皆見之。
甲午,禪于梁父。
袁宏曰:夫天地者,萬物之官府〔一〕;山川者,云〔雨〕(氣)之丘墟〔二〕。萬物之生遂,則官府之功大;云雨施其潤,則丘墟之德厚。故化洽 天下,則功配于天地;澤流一國,則德合于山川。是以王者經(jīng)略,必以天地為本;諸侯述職,必以山川為主。體而象之,取其陶育;禮而告之,歸其宗本。書云: “東巡狩,至于岱宗,柴〔三〕?!眰髟唬骸敖检牒箴?,以祈農(nóng)事?!狈蜓册饔^化之常事,祈農(nóng)撫民之定業(yè),猶潔誠殷薦,以告昊天,況創(chuàng)制改物,人神易聽者乎! 夫揖讓受終,必有至德于〔天下〕(萬物),〔征伐革命,則有大功〕〔于萬物〕〔四〕。是故王者初基,則有封禪之事,蓋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一〕 “官”原誤作“宮”,據(jù)黃本及續(xù)漢祭祀志注引袁紀之文改。
〔二〕 據(jù)續(xù)漢志注引袁紀改,下文正作“云雨”。
〔三〕 范書張純傳“柴”亦作“柴 ”,而標點本改作“祡”。按說文曰:“祡,燒柴焚燎,以祭天神,從示此聲。虞書曰:‘至于岱宗,祡?!?”校者當本于此。然今本尚書亦作“柴”,續(xù)漢祭祀志注引袁紀亦同,故不必改。
〔四〕 據(jù)續(xù)漢志注引袁紀補。
夫東方者,萬物之所始;山岳者,靈氣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所通,必于所宅。崇其壇場,則謂之封;明其代興,則謂之禪。然則封禪 者,王者開務(wù)之大〔禮〕(體)也〔一〕。德不周洽,不得擬議斯建〔二〕;功不弘濟,不得髣佛斯禮。曠代一有,其道至高。故自黃帝、堯、舜,至于三代,各一 封禪,未有中修其禮者也。雖繼體之君,時有功德,此蓋率復舊業(yè),增修前政,不得仰齊造國,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貞一,其用不煩;天地易簡,其禮尚質(zhì)。故藉 用白茅,貴其誠素,器用陶匏,取其易從。然則封禪之禮,簡易可也。若夫石函玉牒〔三〕,非天地之性也。
〔一〕 據(jù)續(xù)漢志注引袁紀改。
〔二〕 續(xù)漢志注引袁紀“建”作“ 事”。
〔三〕 續(xù)漢祭祀志曰:時使泰山郡及魯趣石工,取完青石,刻方石,皆方五尺,厚一尺。并用玉牒書藏方石,牒 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
三月丙辰,司空張純薨。
純字伯仁,京兆杜陵人。父放,襲爵〔富〕(昌)平侯〔一〕。成帝時以游宴得幸,而純以學行稱。哀、平世為侍中、諸曹校尉。王莽時為九卿,遭亂 世,保全侯爵。建武初,以先詣闕,復封故國,拜太中大夫,遷五官中郎將。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復國,上以純宿衛(wèi)久,弗奪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純歷 事先朝,明習故事。是時朝廷草創(chuàng),舊典多闕,每有疑議,輒訪問純,自郊廟冠婚之禮,多所正定。純重慎周密,時有上書,輒削□草。上甚重之,一日至數(shù)引見。 及為宰相,務(wù)存無為,慕曹參之跡,所辟召皆當世通儒。
〔一〕 漢書張湯傳、范書張純傳均作“富平侯”,袁紀下文亦作“
富平”,故正之。
純臨薨,敕家丞曰〔一〕:“司空無功勞于國,猥蒙大恩,爵不當及子孫,其勿紹嗣。”純長子根常被病,大行問嗣〔二〕,家上小子奮。奮辭讓曰: “先臣遺令,臣兄弟不得襲爵,故臣不即是正。猥聞詔書,驚愕惶怖。臣兄哀臣幼小,故讬稱疾病〔三〕。”不聽。奮字〔稚〕(釋)通〔四〕,謙約節(jié)儉,闔門雍 睦,租稅賑給宗族,常自困乏,官至司空。
〔一〕 聚珍版東觀記“家丞”下有 “翕”字。按翕乃家臣之名,而姚之骃所輯東觀記及類聚、書鈔所引衡無“翕”字,此恐是四庫館臣據(jù)張奮所上書之文而補,奮書見〔三〕注。
〔二〕 “大行”即大鴻臚。漢書百官公卿表曰:秦時稱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又續(xù)漢百官志曰:其職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
〔三〕 東觀記曰:“奮上書曰:‘ 根不病,哀臣小稱病,令翕移臣。臣時在河南家廬,見純前告翕語,自以兄弟不當蒙爵土之恩,愿下有司。’ 帝以奮違詔,收下獄。奮惶怖,乃襲封。”按此文怪譎,子直呼其父之名,尤謬。
〔四〕 據(jù)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改。
夏四月己卯,大赦天下。復梁父、奉高、嬴勿出今年田租〔一〕。
〔一〕 范書光武帝紀除袁紀所述三縣外,尚有博縣。
戊子,上幸長安,祀長陵。
是時醴泉出,京師百姓痼疾飲者皆愈。又有赤草生于泉側(cè)??簧涎愿事督?。有司奏曰:“孝宣帝時,每有嘉瑞,輒為之改元,故有神雀、五鳳之號,所以奉答神祗,表彰德信也?!碧熳泳芏患{,是以史官不得而記焉。
六月,衛(wèi)尉馮魴為司空〔一〕,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一〕 馮魴時以太仆行衛(wèi)尉事。
冬十月甲申,使司空魴告禮高廟曰:“高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得王。呂太后王諸呂,滅亡三趙〔一〕,賴神靈諸呂伏誅,國家永寧。呂后不宜配食地祗高廟。薄太后慈仁,孝文皇帝賢明,子孫賴之,福延至于今,宜配食地祗高廟。今上薄太后尊號為高皇后,遷呂后尊號為高后?!?
〔一〕 據(jù)漢書高五王傳,高祖崩,呂后征趙王如意到長安,鴆殺之。呂后七年,又幽殺趙幽王友。呂產(chǎn)女復鴆殺其夫趙共王恢。故稱滅亡三趙。
袁宏曰:夫越人而臧否者,非憎于彼也。親戚而加譽者,非優(yōu)于此也。處情之地殊,故公私之心異也。圣人知其如此,故明彼此之理,開公私之涂, 則隱諱之義著,而親尊之道長矣。古之人以為先君〔之〕體,猶今為君之體〔一〕,推近以知遠,則先后之義均也。而況彰其大惡,以為貶黜者乎?
〔一〕 據(jù)續(xù)漢祭祀志注引袁紀補。
是歲起明堂、辟雝、靈臺。
初議靈臺位,上問議郎桓譚曰:“吾欲以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鄙蠁柶涔剩T復言讖之非。上大怒曰:“
桓譚非圣人無法〔一〕,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解。譚以屢不合旨,出為六安太守丞,失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余。
〔一〕 孝經(jīng)五刑章作“非圣人者無法”注曰:“圣人制作禮樂而敢非之,是無法也?!?
南陽人尹敏,字幼季。才學深通,能論議,以司空據(jù)掾校圖讖。敏言于上曰:“讖書圣人所作,然其中多近語〔別〕(以)字,〔頗〕(?。╊愃兹酥o 〔一〕,虛實難識,恐誤后生?!鄙喜蝗黄溲?,敏因書之闕,因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上讀怪之〔二〕,召敏問其故。敏曰:“臣見前人多增損圖書,是以 因自著,罪無狀?!鄙仙罘侵蛔?,但令削去之。然以是沈滯,官止長陵令。
〔一〕 皆據(jù)東觀記及范書改。
〔二〕 “怪”原作“得”,據(jù)南監(jiān)本逕改。
敏性恬淡,不慕功名,專好圣哲之書。初與班彪相善,每相與談,常日晏不食,晝即至夜,夜即至旦。彪曰:“相與久語,為俗人所怪。然鐘子期死,伯牙破琴〔一〕;惠施沒,莊周杜門〔二〕。相遇之難也?!?
〔一〕 呂氏春秋孝行覽曰:“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鐘子期曰:‘
巍巍乎若泰山?!瘡驮诹魉?,曰: ‘湯湯乎若流水?!娮悠谒?,伯牙絕弦破琴,不鼓也?!?
〔二〕 莊子送葬,遇惠施之墓,對從者言郢斫之事,嘆曰:“自夫子之死,吾無以為質(zhì)矣?!笔乱娗f子徐無鬼。
二年(丁巳、五七)
春正月辛未,初起北郊,祀后土。
丁丑,倭奴國王遣使奉獻〔一〕
〔一〕 范書東夷列傳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日本天明四年(公元一七八四年)于志賀 島的葉崎出土“漢委奴國王”印,可為佐證。目前日本學界關(guān)于此印頗有 歧見,總括有松浦道輔的偽印說、三宅米吉的真印說和栗原朋信的私印說等三種觀點。問題尚待進一步考證。
二月戊戌,帝崩南〔宮〕前殿〔一〕。遺詔曰: “朕無益百姓,如孝文帝制度,務(wù)從約有,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使因督郵奉奏?!?
〔一〕 據(jù)范書補。
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年二十四。尊皇后曰皇太后。凡帝妃稱皇后,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妾臣昭儀已下至中家人子二十等,漢之制也。光武中興,悉闕昭儀、家人之號,唯有貴人,金印紫綬。自美人、宮人、緣女皆無秩祿,四時賞賜而已。
是時諸王皆征還。國遭大憂,新承王莽之亂,國失舊典,嗣帝與諸王居止同席,時上下沿襲,莫之與正。太尉趙喜橫劍正色,扶諸王下,以正尊卑,乃申宮衛(wèi),整禮儀,百官肅然。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
慎侯劉隆薨。
夏四月丙辰,詔曰:“予末小子〔一〕,奉承圣業(yè),夙夜祗畏,不敢荒寧。先帝受命中興,德侔五帝。朕繼體守文,不知稼穡之艱,懼有廢失,以墮先 業(yè)。公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之不逮?特進高密侯禹,明允篤誠,元功之首。其以禹為朕之太傅,進見東向,以明殊禮。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可以讬六尺之孤,臨大 節(jié)而不可奪也。以蒼為驃騎將軍。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粟,人十斛?!?
〔一〕 出尚書顧命??讉髟黄湔Z自稱微微淺末小子,乃謙讓之辭。
上新即位,欲崇引親賢,優(yōu)寵大臣,乃以山林之勞,封太尉喜為節(jié)鄉(xiāng)侯,司徒欣為安鄉(xiāng)侯,司空魴為楊邑侯〔一〕。
〔一〕 司徒原作“司空”,司空原作“司徒”,袁紀上下文魴亦作“司空”,現(xiàn)并據(jù)東觀記、范書逕改。
蒼上疏讓曰:“陛下慈恩,哀臣蒼,臨朝之日,以為命首。舉負薪之才,升君子之器〔一〕,令勸賞之士,怠于力行。臣誠內(nèi)迫頑愚,辱污輔將之位,必 被詩人‘赤紱’之刺〔二〕。今方域宴然,要荒無警,將遵上德無為之時也。文官猶宜并省,武官尤不宜建。昔虞舜克諧,君象有鼻〔三〕,不及以政,誠不忍揚其 惡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四〕。自漢以來,子弟無得在公卿位者。唯陛下遠遵舊典,終畜養(yǎng)之恩。不勝至愿,愿上驃騎將軍印綬。”不上聽。
〔一〕 李賢曰:“負薪,喻小人也。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乘也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則盜思奪之矣。”
〔二〕 李賢曰:“赤紱,大夫之服也。詩曹風曰:‘彼己之子,三百赤紱?!唐錈o德居位者多也。”
〔三〕 象,舜之弟也,封于有鼻為國君也。事見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紀。
〔四〕 沈欽韓曰:“趙策張孟談?wù)Z。賈子過秦論引作鄙諺。”
蒼以母弟輔政,盡心王室,其所賓禮,皆當世名士。初,太原人郇恁隱居山澤,不求于世。匈奴嘗入太原,素聞其名,乃不入,郇氏舉宗賴之。建武中, 征恁不至。于是蒼復辟恁,而敬禮焉。嘗朝會,上戲恁曰: “先帝征君不至,驃騎辟君反來,何也?”對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得不來〔一〕。驃騎執(zhí)法以檢下,臣不敢不至。”月余辭去,終于家。
〔一〕 原作“故不得來”,據(jù)陳澧校逕改。秋九月,隴西羌反。
冬十一月,中郎將竇固、楊虛侯馬武征羌。
十二月甲寅,詔自殊死已下,聽贖罪,各有差。
后漢孝明皇帝紀上卷第九
永平元年
四月癸卯,封故衛(wèi)尉陰興子慶為鲖陽侯,博為隱彊侯〔一〕。楚王舅子許昌為龍舒侯。
〔一〕 范書、續(xù)漢郡國志“隱”均作“濦”,二字古通用。又論衡恢國篇曰:“隱強侯傅懸書市里,誹謗圣政,今上海恩,免奪爵土?!卑礀|觀記“博”亦作“傅”,而范書與袁紀同,二者未知孰是。
東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為后,彊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廢,彊常戚戚不自安,數(shù)因左右及諸王陳其墾誠,愿備藩國。光武不忍,遲回者數(shù) 歲,乃許焉。十九年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就國。帝以彊去就有禮,故優(yōu)以大封,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賜虎賁旄頭,宮設(shè)鐘鼓之懸,擬于乘輿。彊臨之國,數(shù)上 書讓東海,又因皇太子固辭,帝不許,深嘉嘆之,以彊書宣示公卿。初,魯共王好宮室,起靈光殿,甚壯麗,是時猶存,故詔彊都魯。中元元年入朝,〔從〕(徙)封岱〔一〕,因留京師。明年春,帝崩。冬,歸國。
〔一〕 從、徙形近而訛。
永平元年,彊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yī)乘驛視疾〔一〕,詔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南)王延詣魯〔二〕。
〔一〕 續(xù)漢百官志曰:“鉤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諸近池苑囿游觀之處。 ”
〔二〕 據(jù)范書改,袁紀本卷永平六年紀文亦作“淮陽王”。凡下作“淮南王”者,均逕正之。
五月戊寅,彊病困,臨命終,上疏謝曰:“臣蒙恩得備藩輔,特受二國榮寵,巍巍無量,訖無報稱。自修不謹,連年被病,為朝廷憂?;侍?、陛下慈憫 惻至,動發(fā)中心。臣內(nèi)省視,氣力羸劣,日夜寢劇,終不望復見闕庭,奉承惟幄,辜負重恩,銜恨黃泉,言之絕腸。惟皇太后,陛下加供養(yǎng),數(shù)進御,食避風氣,終始天道。臣彊困劣,言不能盡意,愿悉謝諸王,不意長不復相見。臣將蒙大恩,兼大國。政〔一〕,小人也,猥當襲臣封,非所以全利之也。如皇太后、陛下深為規(guī) 度,誠愿還東海。以臣無男之故〔二〕,則處臣三女小國侯,〔三〕此臣夙夜之愿也。”
〔一〕 范書“政”上有“息”字,袁紀恐脫。
〔二〕 李賢曰:“無男,無多男也?!卑磸櫞搜灾鸽m有一子,淫欲無行,不堪襲封,如同無男。彊辭讓封國,唯恐不許,豈能以無多男故而封耶?其求處三女為縣公主,實欲換取廢政嗣封。李賢所言,望文生義,未達彊深意也。
〔三〕 周壽昌曰:“漢制:皇女封縣公主,視列侯。諸王女封鄉(xiāng)亭公主,視鄉(xiāng)亭侯。彊長女沘陽公主適竇勛,沘陽為縣,視列侯,故云小國侯也。余二女無考,想亦封縣公主矣。東漢無婦人封侯之事,后東平王蒼五女,皆封縣公主,亦異數(shù)也?!?
彊薨,問至〔一〕,上與皇太后悲慟不自勝,乃詔諸王、京師親家皆詣東海奔喪,遣司空魴持節(jié)視喪事,賜旄頭、鸞輅、龍旗、虎賁,榮寵之盛,無與為 比,謚曰恭王。詔東海傅相曰:“王謙恭好禮,以德自終。其葬送之具,務(wù)從省約,以彰王卓爾之美〔二〕?!弊诱?,淫欲無行,故彊以為言。
〔一〕 問,告也。
〔二〕 論語子罕篇顏淵美孔子之語。注曰:“卓爾,卓然不可及也?!?
秋七月,西羌破走,余種悉降,徙三輔。
羌之先,三苗之裔也。其俗以父名母家姓為號,出十二世,相與婚姻,妻后母,報□〔一〕,無鰥男寡婦,故種類系息。其為兵,長于山谷,短于平地。 男子兵死有名,且以為吉,病終謂之劣,又以為不祥。婦人產(chǎn)乳,丈夫被創(chuàng),不避霜雪,得西方金氣焉。夏后氏衰,戎狄在邠、岐之問;殷衰,周太王自邠之岐;周衰,幽王為西戎所滅。故羌之為患,自三代然也。
〔一〕 廣雅釋詁曰:“報,淫也。 ”□同●,亦作嫂?!皥蟆酢保捶稌髑紓魉浴靶滞鰟t納厘嫂”之意。
袁宏曰: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稟,生其山川,習其土風。山川不同則剛?cè)岙悮猓溜L乖則楚夏殊音。是以五方之民,厥性不均,阻險平易,其俗亦 異。況乃殊類絕域,不賓之旅,以其所稟受,有異于人。先王知其如此,故分其內(nèi)外,阻以山川,戎狄蠻夷,即而序之〔一〕。夫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德禮陶 鑄,為日久矣。有一士一民,不行先王之道,必投之四裔,以同殊類〔二〕。今承而內(nèi)之,以亂大倫,違天地之性,錯圣人之化,不亦弊乎!昔伊川之祭,其禮先 亡,識者觀之,知其必戎〔三〕。況西戎、北狄,雜居華土。嗚呼!六夷之有中國,其漸久矣。
〔一〕 周禮職方氏鄭司農(nóng)注:“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貉狄?!?
〔二〕 文公十八年左傳魯大史克曰:“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睏畈唬骸耙?,荒裔也。四裔者,四方之邊裔也:”
〔三〕 僖公二十二年左傳曰:“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fā)而祭于野者,曰: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铮?、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八月戊子,徙山陽王為廣陵王。
是歲太傅鄧禹、好畤侯耿弇薨,謚禹曰元侯,弇曰愍侯。
禹疾病,天子親數(shù)問,除二子為郎;分禹國,封三子為列侯。禹內(nèi)文明,外溫恭,不事產(chǎn)業(yè),常欲避權(quán)勢。有十三男,各命通一經(jīng),其閨門之訓,皆可為 后世法。長子震為高密侯,次襲為昌安侯,次為車騎將軍,坐出塞追叛胡,下獄死〔一〕。第六子訓,不好文學,禹以此非之。然好施愛士,濟人之急,士無貴賤, 見之如舊。以謁者使外國,為烏丸校尉,徙杼秋侯〔二〕。股為居巢侯,揚州刺史。詔以股“口無擇言,行無怨惡,宜蒙褒顯,以勸天下”,及征股行執(zhí)金吾事 〔三〕。
〔一〕 范書鄧禹傳曰:“帝分禹封為三國:長子震為高密侯,襲為昌安侯,珍為夷安侯。 ”袁紀上文亦言“分禹國,封三子為列侯”,則“昌安侯次”下當脫“珍為夷安侯”句。又據(jù)禹傳,任車騎將軍者乃少子鴻也,和帝永元中隨竇憲出擊匈奴有功,征 行車騎將軍事,且作“出塞追畔胡逢侯,坐逗留,下獄死”。袁紀“為車騎將軍”上恐脫“少子鴻”三字,又 “叛胡”下亦恐脫“逗留”二字。
〔二〕 按范書鄧禹傳,鄧訓生前未曾封侯,死后追封“平壽敬侯”,與袁紀異。
〔三〕 鄧股事跡,諸家后漢書均不載,僅此一見。
二年(己未、五九)
春正月辛未,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始服冕佩玉。禮畢,登〔靈〕(云)臺〔一〕,觀云物。大赦天下。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
自三代,服章皆有典禮,周衰而其制漸微。至戰(zhàn)國時,各為靡麗之服。秦有天下,收而用之,上以供至尊,下以賜百官,而先王服章于是殘毀矣。漢初,文學既闕,時亦草創(chuàng),輿服旗幟,一承秦制,故雖少改,所用尚多。至是天子依周官禮記制度,冠冕、衣裳、佩玉、乘輿擬古式矣。
袁宏曰:昔圣人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患,躬親其事,身履其勤,使天下之民,各安性命,而無夭昏之災。是以天下之民,親而愛之,敬而尊 之。夫親之者,欲其閑敞平懌,而無疾苦之患也,故為之宮室,衛(wèi)以垣墻,重門擊柝,以待暴客〔一〕。敬之者,欲其崇高榮顯,殊異于眾,故為之旗旌,表以服 章,陛級懸絕,不可得而逾也。后之圣人,知其如此,自民之心,而天下所欲為。故因而作制,為之節(jié)文,始自衣裳,至于車服、棟宇、垣墻,各有品數(shù),明其制 度,盡其器用,備物而不以為奢,適務(wù)而不以為儉。大典既載,陳于天下,后嗣因循,守其成法。故上無異事,下無移業(yè),先王之道也。末世之主,行其淫志,恥基 堂之不廣,必壯大以開宮;恨衣裳之不麗,必美盛以修服;崇屋而不厭其高,玄黃而未盡其飾。于是民力殫盡,而天下咸怨,所以弊也。故有道之主,睹先王之規(guī) 矩,察秦漢之失制,作營建務(wù)求厥中,則人心悅固,而國祚長世也。
〔一〕 出易系辭。柝,守夜者所擊之木梆也。暴客,指盜賊。
二月甲子,立皇后馬氏,皇子〔炟〕(坦)為皇太子〔一〕。賜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一〕 據(jù)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改。又此事三書均系于永平三年。按二年二月壬午朔,無甲子。三年二月丙午朔,甲子為第十九日,則袁紀誤。
后,馬援女也。后有四兄二姊,長兄廖及防、光、二姊與后同母。兄客卿,幼而奇嶷。初,援南定百越,北征匈奴,謀議之士集于門下,客卿年六歲,能 應(yīng)接諸公,專對賓客。嘗有死罪亡命者,客卿逃匿之,不令人知。援甚奇器之,以為壯大,必任將相,故以秦時官號字焉。援薨后,客卿早死,太夫人悲傷發(fā)疾,恍 惚昏亂。后時年十歲,干治家事,敕制僮仆,昆弟親屬,各得其宜。諸家皆以為太夫人所為也,后問之,咸驚異焉。嘗疾,令卜者筮之,曰:“此女當為帝妃,貴不 可言?!本弥?,太夫人亡珠,直數(shù)萬錢。問相者,相者指一御婢,“此人盜之”,果如其言。太夫人奇之,乃令相諸女。見后驚曰:“我必為此女稱臣,貴而少 子?!碧蛉嗽唬骸暗脽o無子乎?”相者曰:“有一子,遽失;得人子,力愈于自生子也?!?
年十三,以選入太子家,接侍同列,如承貴尊,先人后己,發(fā)于至誠,由是見寵。及有司奏立長秋宮,太后曰:“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眹L從容 問以政事,后輒推心以對,無不當意。時后宮未有妊育者,嘗言繼嗣當以位,薦達左右,如恐不及。其見寵者與之恩隆,未嘗與侍御者私語,其防閑慎微,皆此類 也。性不喜出入游觀,上時幸苑囿、離宮,輒諫諍,辭意甚美,上納焉。誦易經(jīng),習詩、論語、春秋,略記大義,聽言觀論,摘發(fā)其要。讀光武本紀〔一〕,至于獻 千里馬、寶劍,賜騎士,手不持珠玉,未嘗不嘆息也。后志在克己,不以私家干朝廷。兄廖為虎賁中郎,防、光為黃門郎,訖明帝世,不易官。
〔一〕 范書班固傳曰:永平中,帝召固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馬后所讀即此紀也。此紀乃東觀漢記編撰之始。
三月,上初禮于學,臨辟雍,行大射禮。使天下郡國行鄉(xiāng)飲酒禮于學校。
秋九月,沛王、濟南王、淮陽王、東海王來朝。
冬十月壬子,上臨辟雍,初養(yǎng)三老、五更〔一〕。于是士效禮樂,三雍儀制備矣。詔曰:“五更桓榮以尚書教朕,十有余年。周頌曰‘視我顯德〔二〕。 ’又曰‘無德不報’。其賜榮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五千戶〔三〕。”榮病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上憫傷之,臨幸其家,入巷下車,擁經(jīng)趨進,躬自撫循,賜以床帳衣 服。于是諸侯、大夫問疾者,皆拜于床下。及終,贈賜甚厚,上親變服臨送,賜冢塋。
〔一〕 馮班曰:“上幸辟雍,初行養(yǎng)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顏師古曰:‘選三公老者為三老,卿大夫中老者為五更。’禮記鄭玄注:皆年老更 事致仕者也。名三五者,象三辰五星。又謂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按東觀記曰:“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學明,以二千石祿養(yǎng)終身?!惫侨险撸佌f恐非。鄭 說近是。
〔二〕 出詩周頌敬之章。十三經(jīng)注疏本毛詩“視”作“示”,“德”下有“行”字。
〔三〕 范書亦作“五千戶”,而東觀記作“五百戶”。沈欽韓曰:“東觀記作五百戶為是。”沈說是。
初,榮為太常,上幸其府,令榮東面坐〔一〕,設(shè)幾杖之禮。而百官能通經(jīng)義者及榮門下生數(shù)百人,上親自下說。時有問難者,上謙而不答,曰:“太師在是也?!惫┵n畢,悉以饌賜。
〔一〕 楊樹達曰:“說苑君道篇,載郭隗說燕昭王,謂‘東面求臣,則廝役之材至;南面聽朝,則人臣之材至;西面等禮相亢,則朋友之材至;北面求臣, 則師傅之材至’。知戰(zhàn)國以來,習俗以東面為最尊,南面、西面次之,北面最下。新序記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觀楚之寶器,昭奚恤為壇,使客東面,自居西面之壇, 此先東后西也。鴻門之宴,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項王自尊,亞父次之,置沛公于卑坐也。項羽置王陵母軍中,陵使至,東向坐陵母,尊陵母 也。周勃東向坐責諸生;田蚡自坐東向,皆自居尊位也?!贝苏f甚是。明帝令榮東面坐,將以尊位寵禮榮也。
榮字春卿,沛國〔龍〕亢人〔一〕。少給事郡縣長,師事九江朱文〔二〕。家貧,常賃自供,晝夜誦讀,無懈怠,十五年不歸家,京師以此稱之?!参摹?(父)卒〔三〕,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因留教授,徒眾數(shù)百人。王莽末,天下擾攘,兵革之間,窮厄絕糧。然抱持經(jīng)書,與諸生逃匿山谷,講授不輟。建武中, 大司徒辟榮〔四〕,年已六十余矣。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續(xù)漢郡國志補。
〔二〕 漢書儒林傳、范書桓榮傳均作“朱普,字公文”?;輻澰唬骸皷|觀記曰:‘榮事九江朱文?!募雌兆?,見經(jīng)典序錄?!庇衷唬骸扒皶唬含樞胺盔P 字士元,九江太守。谷梁春秋有房氏之學。傳曰‘房元’者,蓋舉其字,猶朱普字公文,東觀記稱朱文是也?!比唤癖緰|觀記作“朱文剛”,與諸書均異。未詳所 是。
〔三〕 文父形近而訛,榮赴九江奔喪,必指朱文,非其父也,故正之。
〔四〕 洪亮吉曰:“時大司徒戴涉?!?
時虎賁中郎將豫章何湯〔一〕,榮門下生也,以選授皇太子經(jīng)。世祖問湯何所師,對曰:“桓榮?!笔雷婕凑贅s,令說尚書,善其說。拜郎,賜錢十萬。 入授皇太子,甚見尊重。每朝會,世祖輒令榮于公卿前說,因問長安時舊事。世祖曰:“得卿幾晚,善博士也。” 榮叩頭曰:“臣經(jīng)學淺薄,不如同門生揚州從事皋弘〔二〕、郎中彭〔閎〕(閔)〔三〕。”世祖曰:“愈,汝諧〔四〕。 ”因除榮為博士。榮謙恭有蘊籍,每論難于前,常持禮讓,以義理相喻,不茍以言辭取勝,儒者以此高之。
〔一〕 范書桓榮傳注引謝承書曰: “何湯字仲弓,豫章南昌人也。榮門徒常四百余人湯為高第,以才明知名。榮年四十,無子,湯乃去榮妻,為更娶,生三子,榮甚重之。后拜郎中,守開陽門候。上 微行夜還,湯閉門不納,更從中東門入。明旦,召詣大官賜食,諸門候皆奪俸。建武十六年夏旱,公卿皆暴露請雨,洛陽令著車蓋出門,湯將衛(wèi)士鉤令車收案。有詔 免令官,拜湯虎賁中郎將。上嘗嘆曰:‘糾糾武夫,公侯干城,何湯之謂也?!瘻悦鹘?jīng),當授太子,推薦榮,榮拜五更,封關(guān)內(nèi)侯。榮嘗言曰:‘此皆何仲弓之力 也?!?
〔二〕 范書桓榮傳注引謝承書曰: “皋弘字奉卿,吳郡人也。家代為冠族。少有英才,與桓榮相善,子徽至司徒長史。”
〔三〕 據(jù)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改。
〔四〕 范書作“俞,往,女諧?!?注曰:“俞,然也。然其所舉,敕令往,言汝能和諧此官?!卑从嵬ㄓ?,女通汝,袁紀恐脫“往”字。
少子郁,字仲恩,傳父業(yè),以任為郎。榮卒,郁當襲爵,上書讓孤兄子,上不許。遷侍中,上以郁先師子,有禮讓,甚親厚焉,常居中論經(jīng),問以政事。
甲子,幸長安,祠陵廟。遣使者祠蕭何、霍光。車駕過,軾墓所〔一〕,賜二千石、令、長已下各有差。
〔一〕 李賢曰:“式,敬也。禮記曰:行過墓必式。”
十月,護羌校尉竇林有罪,下獄死。
三年(庚申、六〇)
春二月,太尉趙喜、司徒李欣坐事免。左馮翊郭丹為司徒,南陽太守虞延為太尉。
延,陳留東昏人。初為細陽令,信行于民。棄官還家,太守傅宗聞其名〔一〕,署功曹。宗輿服出入,擬于王侯。延每常進諫曰:“
晏 嬰相齊,裘不補〔二〕;公儀相魯,拔園葵,去織婦〔三〕。夫以約失之者,鮮矣!”宗勃然不悅曰:“ 昔者諸侯,今之二千石也。延以陪臣喻諸侯,豈其謂也!”延以不合意,退去。宗后果以奢麗得罪,臨當伏刑,世祖使小黃門往視之,宗乃仰天嘆曰:“恨不用功曹 虞延之諫!”后車駕過外黃〔四〕,詔問陳留太守:“ 寧有功曹虞延邪?”太守對曰:“今為南部督郵?!蹦艘?,問諫前太守時事,延具以狀對。詔問延外黃園陵、寢殿、祭器、俎豆,悉曉其禮。由是遂見謝焉 〔五〕,賜錢百萬,郡中聞之,易視聽。
〔一〕 范書虞延傳作“富宗”。
〔二〕 禮記檀弓下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
〔三〕 史記循吏傳曰:“公儀休為魯相,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nóng)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 ’?”
〔四〕 范書虞延傳作“小黃”,東觀記亦然。而類聚卷八八引謝承書,與袁紀同。外黃、小黃同屬陳留郡,而續(xù)漢志注引漢舊儀曰:“
高祖母起兵時死縣北,為作陵廟于小黃?!惫馕鋯栄痈叩勰刚鸯`后園陵事,則作“小黃” 是。則謝袁二書誤,下同。
〔五〕 謝,拜賜也。
辟司徒府〔一〕,遷洛陽令。是時陰皇后家客馬成嘗為奸宄,延收系之。陰將軍書請之〔二〕,前后不絕。延得一書,輒加笞二百。陰氏知延必殺之,乃 言于世祖,以延多所枉濫。世祖親臨御道,敕延出獄中囚。其已論者居東,罪未決者居西。成自以罪已決,欲起就東,延前擊其頭曰:“此民之蠹也,久依城社,不 畏煙燒〔三〕。今方考實,奸未窮盡。”成大呼稱冤,戟郎以戟承延頸,叱使置之。世祖知延不移,因謂成曰:“ 汝犯法,身自取之,何以為冤!”后數(shù)日,遂伏誅。
〔一〕 司徒者,玉況也。玉音肅。
〔二〕 陰氏無任將軍者,范書作“ 陰氏”,袁紀下文亦同,此作“將軍”,誤。
〔三〕 晏子春秋曰:“景公問晏子治國何患,對曰:‘社鼠者,不可熏,不可灌,君之左右,出賣寒熱,入則比周,此之謂社鼠也?!庇謶?yīng)璩詩曰:“城狐不可掘?!毖杂蚝謮某菈?。所謂城狐社鼠,皆喻指依仗權(quán)勢而為非作歹者,因有主人保護,無人敢于懲治,難以鏟除。
上即位,遷南陽太守。新野功曹鄧衍以外戚小侯得朝會〔一〕,趨過殿庭,姿容甚麗。上顧謂左右曰: “朕之儀容,豈能若此!”左右曰:“陛下天子,此凡人,何足比焉。”雖然,上心好之,特賜輿馬、衣服。南陽計吏歸,具白延。延知衍行不配容,積三年而不 用。于是上乃敕衍令稱南陽功曹詣闕,拜郎中。后為玄武司馬,不為父行服。上聞之,慨然曰:“知人則哲,惟帝難之,虞延之言,信哉!”衍慚懼,遂退位。上益 奇延。
〔一〕 鄧衍,東觀記作“鄧寅”。
甲子,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一〕。
〔一〕 范書明帝紀,此事乃因立皇后馬氏、立皇太子炟而行。袁紀系于二年二月,非,詳見前注。疑袁紀錯簡,立皇后、太子事,及馬后事跡,均當置于此。
夏四月辛酉,立皇子建為千乘王,當為廣平王〔一〕。
〔一〕 范書“當”作“羨”。
秋八月,有司議世祖廟樂。東平王倉議曰〔一〕:“漢制舊典,宗廟各奏其樂,不必相襲,以明其德也。高帝受命龍興,誅暴秦,天下各得其所,作武德 之舞。孝文皇帝躬行節(jié)儉,澤施四海,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興,撥亂反正,登封告成,功德巍巍。夫歌所以詠德,舞所以象功,廟樂宜曰‘大武之舞’。” 徙之。
〔一〕 倉即蒼,詩黍離“悠悠蒼天 ”,傳曰:“蒼本亦作倉?!?
初起北宮。尚書仆射鐘離意諫曰:“陛下以天旱不雨,每自刻責,避正殿,損常膳,而天猶不雨,豈舉動失所,而政違天心者邪?昔湯遇旱,以六事自責 曰: ‘政不節(jié)邪?使民疾邪?宮室營邪?女謁盛邪?苞苴行邪?讒夫昌邪?’〔一〕今百姓須雨而天久旱,竊以為北宮大作,是宮室營,政不節(jié)之類也。自古已來,非患 宮室小,但患民之不安。詩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捕逞跃枷酀?,上下同憂也。今天下疲弊,衣食不充,可謂憂矣。食祿于朝,備在近列,敢不以聞。 ”
〔一〕 王應(yīng)麟困學紀聞曰:“鐘離意謂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本于荀子?!卑窜髯哟舐云唬骸皽刀\曰:‘政不節(jié)與?使民疾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宮室榮與?婦謁盛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行與?讒夫興與?何以不雨至斯極也!”苞苴,賄賂也。
〔二〕 出小雅大田之章。
時詔賜降胡子縑。尚書〔案〕(素)事〔一〕,誤以十為百,上大怒,詔郎欲鞭之〔二〕。意曰:“過誤者,人所有也。若以懈慢為罪,臣居大官,皆在 臣,臣請先受坐?!苯庖戮蛽?。上意解,皆原之。上性急,好以小察為明,公卿大臣數(shù)被誣毀,尚書近臣尤甚。由是朝廷悚栗,事為多茍且,以避誅責。意獨犯顏論 事,數(shù)封還詔書。群臣獲怒者,輒救請之。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
〔二〕 郎原作“即”,亦據(jù)東觀記、范書逕改。
意薦彭城劉平,征為議郎,上數(shù)引見,遷侍中、宗正。平薦舉承宮、郇恁,皆名士也。以老病乞骸骨,歸鄉(xiāng)里。
平字公子,始以孝行稱。為郡吏,守災丘長,政教大行。每屬縣賊,輒令平守之,所至皆治。更始時,天下亂,平弟仲為賊所害,平抱仲女,棄己子而 走。母欲還取之,平曰:“力不能兩全,仲不可以絕類也〔一〕?!彼烊?,不顧。平嘗出,為母求食。賊得平,將食之,平叩頭涕泣曰:“今旦為老母采莒〔二〕, 母饑,待平為命,愿得反食母而還就死?!辟\見其至誠,哀而遣之。平還,既食母,即白曰:“屬與賊期,義不可欺?!彼鞆瓦€。賊皆大驚,相謂曰:“常聞烈士, 今乃見之矣。吾不忍食子!”建武初,平狄將軍龐萌反,攻太守孫萌。平為主簿,冒白刃伏萌上,身被匕創(chuàng),嗥泣曰:“愿以身代明府。”賊乃相顧曰:“義士也, 勿殺。 ”遂解去。萌絕而復蘇,因涕泣相抱。后數(shù)日,萌竟死。后太守嘉其節(jié)義,舉孝廉,為全椒長。使掾、吏、卒五日一來治所,余日令各就農(nóng)桑,官閑事簡,民人懷 感,盜賊屏息,資賦增益,為諸邑最。刺史、太守行部獄,無囚徒,民各自以得職,不知所問。
〔一〕 絕類,謂胤嗣絕滅也。
〔二〕 范書“莒”作“菜”,黃本作“苕”。
沛人趙孝,亦以義行,獲寵。孝字長平。初天下亂,人相食。孝弟禮為賊所得,孝聞之,則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辟\大驚,不忍 食,兩放之,謂曰:“歸持米糧來?!毙⒉荒艿?,即復往,愿就烹。賊義之,不害。建武初,天下新定,民皆乏食。孝每炊待熟,輒使禮夫婦出有所役,自在后與妻 共疏菜食。及禮還,告以食,而以糧飯食之。如此者久,禮心怪之,微察,悵恨獨然,遂不肯復出。兄弟怡怡,鄉(xiāng)黨服其義。州郡召,進退必以禮。天子素聞其行, 詔拜為諫議大夫、長樂衛(wèi)尉。后復征弟為御史中丞。禮亦以恭謙,有禮讓。上嘉孝兄弟篤行,欲寵異之,率常十日,使禮至衛(wèi)尉府,太官供食,令其相對盡歡,其見 優(yōu)若此。數(shù)年,禮卒,贈賻甚厚,令孝以長樂衛(wèi)尉從官屬送喪,葬于家。
壬申〔一〕,日有食之。是時刑法嚴峻,人懷憂懼,因是變也。
〔一〕 晦日也。疑袁紀脫“晦”字。
鐘離意上疏曰:“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經(jīng)術(shù),敬畏天地之禮,勞恤黎元之恩。然而天氣未和,日月不明,水泉涌溢,漂殺人民。咎在群臣不能宣化理職, 人懷恐急。故百官不親,吏民不和,至于骨肉相殘,以逆和氣,雖加殺罰,猶不能止。故百姓可以德勝,不可以刑服。愿陛下緩刑罰,順時氣,以調(diào)陰陽,垂之無 極?!?上雖不能用,然知其忠直,故不得久留中。出為魯國相,為治存大體,不求細過,百姓愛之。將終遺言,上書陳刑法太峻,宜少寬假。上感其言,賜錢二十萬。意之 出也,遂就北宮。及德陽殿成,會百官,上曰:“鐘離尚書在,不得成此殿也?!?
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人。少為督郵,亭長有受民酒禮者,府下記案治。意答曰:“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惨弧场髡荆?近及遠。今宜明府內(nèi)以及諸外,且闕略遠縣細微事。”太守甚賢之,遂任以屬縣事。會稽大疾疫,死者以萬數(shù),獨身自隱視,經(jīng)給醫(yī)藥,全濟者甚多。辟司徒府 〔二〕,為(耿憲)堂邑令〔三〕,視民如子,百姓懷之。邑民防廣,遺腹子也,為父報讎,系獄。其母病死,廣哭泣,不飲食。意憐傷之,解遣廣歸家,使得殯 斂。丞掾皆以為不可,意曰:“自令,罪非丞掾也?!睆V殮母訖,即還入獄,意以狀聞,竟得以減死論。
〔一〕 出大雅思齊章。箋云:“寡妻,寡有之妻,言賢也。御,治也。文王以禮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以此又能為政,治于家邦也?!?
〔二〕 司徒者,侯霸也。
〔三〕 “耿憲”為衍文,故刪。或系“取慮”之誤,屬下邳國。
冬十月,有事于世祖廟,初獻大武之舞,改太樂〔曰予〕〔一〕。
〔一〕 黃本“曰予”作“曰宜”。蔣氏字句異同考以為“恐有闕文”,故闕而不刊。按范書明帝紀作“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為大予樂”。注曰: “尚書琁機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故據(jù)琁機鈐改之。漢官儀曰:‘大予樂令一人,秩六百石?!?”又東觀記曰:“
其改郊廟樂曰大予樂,樂官曰大予樂官,以應(yīng)圖讖?!眲t黃本作“宜”,誤。今據(jù)琁機鈐讖文“予”以正之。大,太也,乃虛稱。前既言“太樂 ”,故袁紀省之,今亦不復補入。
袁宏曰:樂之為用,有自來矣。大章、簫韶于唐虞〔一〕,韶濩、大武于殷周〔二〕,所以殷薦上帝,饗祀宗廟,陳之朝廷,以穆人倫,古之道也。 末世制作,不達音聲之本,感物乖化,失序乎情性之宜。故雖鐘鼓不足以動天地,金石不足以感人神。因輕音聲之用,以忽感導之方,豈不惑乎?
〔一〕 大章,堯樂名,言堯德章明也。簫韶,舜樂名,言舜能繼紹堯之德,一作大韶。皆傳說中之樂舞名,今已不可考。
〔二〕 韶濩,商湯樂名,以其能紹繼禹也,亦作大濩。大武,周武王樂名,以武王伐紂,言其德成武功。
善乎!嵇生之言音聲曰〔一〕:古之王者,承天理〔物〕,〔二〕必崇簡易之數(shù),仰無為之理〔三〕。君靜于上,臣順于下,大化潛通,天下交泰 〔四〕。群臣安逸〔五〕,自求多福,默然化道,〔六〕懷忠抱義,而不覺其所以然也〔七〕。和心足于內(nèi),則美言發(fā)于外〔八〕。故歌以敘志,舞以宣情,然后文 之以采章,昭之以風雅,播之以八音,感之以太和,導其神氣,養(yǎng)而就之,迎其悅情,致而明之,使心與理相順,言與聲相應(yīng)〔九〕,合乎會通,以濟其美。故凱樂 之情,見于金石,含弘光大,顯于音聲也。若此以往,則萬國同風,芳榮齊茂,馥如秋蘭,不期而信。大道之隆,莫盛于茲,太平之業(yè),莫顯于此,故曰“移風易 俗,莫善于樂”〔十〕。然樂之為體,以心為主。故無聲之樂,民之父母也。
〔一〕 嵇生之言音聲,指嵇康所著之聲無哀樂論。
〔二〕 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三〕 聲無哀樂論“仰”作“御” 。
〔四〕 “下”蓋指“地”。
〔五〕 聲無哀樂論“臣”作“生” 。
〔六〕 聲無哀樂論“化”作“從” 。
〔七〕 “也”原作“蓋”,屬下句。據(jù)黃本及聲無哀樂論逕改。
〔八〕 聲無哀樂論“美言”作“和氣”。
〔九〕 聲無哀樂論“言”作“氣” 。
〔十〕 乃孝經(jīng)廣要道之章載孔子之語。注曰:“風俗移易,先入樂聲,變隨人心,正由君德,正之與變,因樂而彰,故曰莫善于樂?!?
夫音聲和,此人情所不能已者也。是以古人知情不可放,故抑其所通〔一〕;知欲不可絕,故因以致殺〔二〕。故為可奉之禮,制可遵之聲也 〔三〕??诓槐M味,耳不極音〔四〕,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五〕,為之檢則,使遠近同風,〔用〕而不竭〔六〕,亦所以結(jié)忠信,著不遷也。故 鄉(xiāng)教庠序,革不修之〔七〕,使絲竹與俎豆并存,羽旄與揖讓俱用,正言與和聲同發(fā)。使將聽是聲也,必聞此言;將觀是容也,必崇其禮。猶賓主升降,然后酬行 焉。于是言語之節(jié),音聲之度,揖讓之宜〔八〕,動止之致,進退相須,共為一體。君臣用之于朝,士庶用之于家,少而習之,長而不怠,心安志固,從善日遷,此 先王用樂之意也。故朝宴聘享,嘉樂必存。是以國史采風俗之盛衰,寄之樂工,宣之以管弦,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戒〔九〕,此〔又〕先王用樂之意也 〔十〕。
〔一〕 聲無哀樂論“通”作“遁” 。
〔二〕 聲無哀樂論此句作“故自以為致”。
〔三〕 聲無哀樂論“遵”作“導” ,“聲”作“樂”。
〔四〕 聲無哀樂論“耳”作“樂” 。
〔五〕 均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六〕 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七〕 聲無哀樂論此四字作“亦隨之”,且上句“教”作“?!?,“序”作“塾”。
〔八〕 聲無哀樂論“宜”作“儀” 。
〔九〕 出毛詩周南關(guān)雎序。
〔十〕 據(jù)聲無哀樂論補。
上與皇太(子)后幸南陽章陵〔一〕,周觀舊廬,召見陰、鄧故人,賞賜各有差。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刪。
四年(辛酉、六一)
春二月辛亥,上親耕于藉田。
將獵河內(nèi),驃騎將軍、王蒼諫曰:“臣聞盛春,農(nóng)事始興,于時令,不聚民興 功〔一〕。傳曰:‘田獵不宿,食飲不享,出入不節(jié),則木不曲直?!捕炒耸Т毫罟室病3贾囻{至約省,所過吏民諷誦甘棠之德〔三〕,雖然,動之不以禮, 非示四方規(guī)準也。陛下因行田野,見稼穡,經(jīng)覽河山,消遙駐留,弭節(jié)周旋〔四〕。至秋冬,乃振威靈,整法駕,備周衛(wèi),設(shè)羽旄,詩云:‘抑抑威儀,惟民之隅 ’?!瓷魍x,惟民之則 ’〔五〕。不勝至心,謹手書陳愚?!鄙蠌闹?。
〔一〕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毋聚大眾,毋置城郭?!眰髟唬骸盀榉赁r(nóng)之始?!庇种俅褐略唬骸拔阕鞔笫拢苑赁r(nóng)之事。”傳曰:“大事,兵役之屬。”
〔二〕 李賢曰:出尚書五行傳。又鄭注曰:“木性或曲或直,人所用為器者也。無故生不暢茂,多有折槁,是為不曲直也?!?
〔三〕 甘棠之意,詳見卷一“詩人之思邵公也”注。
〔四〕 前書音義曰:“弭節(jié),猶案節(jié)也,言不盡意馳驅(qū)也?!?
〔五〕 均出詩大雅抑章。其“惟民之隅”之“民”字作“德”。箋云:“人密審于威儀抑抑然,是其德必嚴正也。古之賢者,道行心平,可外古而知內(nèi),如宮室之制,內(nèi)有繩直,則外有廉隅?!庇止{云:“則,法也。”
秋九月戊寅,千乘王建薨。
隴西太守鄧融下獄死。初,融在職不稱,功曹廉范知其必獲罪,乃謝病去,融甚望之。范改姓名,求為廷尉卒。無何,融果征下獄。范衛(wèi)侍有異于常,融 不意是范也,怪而問之曰:“卿何類我功曹?”范曰:“君誤耳,非是也?!比诩膊?,及死,范養(yǎng)視舊篤,終不自言。身自將車送葬至南陽,葬畢而去。
范字叔度,杜陵人。祖父丹,王莽時為大司馬。范父遭亂,客死于蜀。范與母流離西州。天下定,乃歸鄉(xiāng)里。范年十五,辭母入蜀,迎父喪,母憐其小, 謂曰:“汝家惟汝一身,遭世亂,恐滅絕,不得奉宗祀。今僅得全,奈何復棄我遠去?”范固自請,母不能止,遂與客俱西入蜀。蜀郡太守張穆,丹之故吏也,聞范 迎喪,遣吏資車馬、布帛送范,范還不受。自〔與〕客步負喪〔一〕,經(jīng)涉涂險,至葭萌,下喪載船。船觸石,破沒,范持骸骨,人前接范,不動,遂沒石間。眾傷 其義,相與共鉤,求一日乃得,共抱懸,良久乃蘇。穆聞之大驚,復馳遣〔吏〕將前資追與范〔二〕,范曰:“前后相違,范所不行也?!彼燹o不受。歸葬行服,關(guān) 中高其行。
〔一〕 據(jù)陳澧校補。
〔二〕 范書“遣”下有“使”字,據(jù)袁紀前文,當補“吏”字,文意始備。
袁宏曰:古之人明救恤之義,開取與之分,所以周急拯難,通乎人之否泰也。廉范厲然獨行,以任所重,其身殆亡,而親柩幾喪,非全通之道也。
范既歸,事博士薛漢〔一〕。初,范家之入蜀,以良田百余頃屬故吏毛仲。范歸,仲子叔奉仲遺命,以田歸范。范以物無常主,在人即有,悉推田與之。 辟公府據(jù),會薛漢坐楚事誅,故人門生莫敢哭視,范獨往收之。吏以聞,帝大怒,召入,詰責范曰:“楚王無道,狡亂天下。范,公府據(jù),不與朝廷同心,而反收斂 罪人,何邪?”范叩頭曰:“臣無狀,以謂漢等皆已伏誅,故不勝師資弟子之情〔二〕,當萬死?!鄙吓越?。問范:“為廉頗后邪?”范對曰:“臣本趙人廉頗之 后,大父丹為王莽大司馬。”上乃曰:“怪范能若此!”因釋之。
〔一〕 薛漢字公子,淮陽人。世習韓詩,漢尤善說災異讖緯,教授常數(shù)百人。建武初為博士,受詔校定圖讖。永平中,為千乘太守,政有異跡。后坐楚事下獄死。事見范書儒林傳。
〔二〕 老子道經(jīng)二十七章曰:“善人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為善人之資?!?
舉茂才,為溫令。數(shù)月,遷云中太守。會胡虜反。故事,虜人入塞過五千人,移書旁郡,救至乃出。范聞警,即自以精兵赴之,虜盛,漢兵不能敵。范乃 令軍士皆持炬,晨奔虜軍,大炬如星,虜見之驚走,追擊,大破之。自此后,虜震怖,不敢犯云中。累遷武〔威、武都〕(侯)、蜀郡太守〔一〕,所在有名跡。蜀 郡好文辯,喜相長短,范以寬厚化下,人民懷之。坐事免歸家,多散財物,以賑宗族。與洛陽亭長慶鴻為刎頸之交,時人稱曰:“前有管鮑,后有慶廉?!兵櫣僦连?邪太守,所在有異跡。
〔一〕 廉范無封侯事,袁紀作“武侯”必有誤。范書本傳作“后頻歷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隨俗化導,各須治宜。建初中,遷蜀郡太守?!庇秩A嶠書曰:“廉范為武原太守,下車申明賞罰,誅鋤奸猾,表用良吏?!卑次湓瓕倥沓菄?,為一縣治,當稱令長,華書誤。今據(jù)范書改補。
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馮魴免。
丹字少卿,南陽穣人。少事淮陽公孫昌,西入關(guān),棄符嘆曰:“
不乘傳車,終不出關(guān)?!笔菚r昌為王莽講學大夫,門下生甚眾,而昌獨禮異丹 〔一〕。由是嚴尤、王尋更辟請,皆不就。莽亦征之,逃避十余年。而更始立,征丹為諫議大夫,持節(jié)出關(guān),安集南陽。初,世祖即位,諸將悉降,受爵邑,丹獨城 守不下。乃裹節(jié)荷擔,經(jīng)歷險阻,謁更始妻子,還其節(jié)傳,然后歸田里。后舉高第,稍遷并州牧、左馮翊,皆有稱績。及在相位,清廉公正,與侯霸、杜林相善,亦 齊名跡。
〔一〕 太平御覽卷七〇九引東觀記曰:“郭丹師事公孫昌,敬重,常持蒲編席,人異之。 ”聚珍本末句作“常待重編席顯異之”。
十二月,陵鄉(xiāng)侯梁松下獄死。松有才能,明習漢家故事,以遷尚舞陰公主,為虎賁中郎將。世祖時貴幸用事。上即位,遷太仆卿。數(shù)為私書,請讬郡縣,事發(fā)覺,免官。由是怨望,下獄誅。
安豐侯竇融薨。融子穆尚內(nèi)黃公主,而顯親侯〔友〕(及)子固尚沮陽公主〔一〕,穆長子勛尚東海恭王女〔比〕(北)陽公主〔二〕。穆為城門校尉, 固為中郎將,監(jiān)羽林,融從兄子林為護羌校尉。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奴婢千余人,于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融年老, 子孫放縱,多不法度。帝不能容,數(shù)下詔,比以竇嬰、田蚡故事〔三〕。融惶懼,乞骸骨,上賜牛酒,策罷。穆以國在安豐,欲以六安侯歸〔四〕,遂假作故六安王 國,矯稱長公主家,上書自言〔五〕。帝大怒,乃盡免穆等官,諸竇為郎吏者,皆遣歸故郡,留融京師。會融病薨,謚曰戴侯。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又東觀記亦作“沮陽公主”,而范書皇后紀、竇融傳均作“涅陽公主”?;輻澰唬骸盎屎蠹o、本傳是也。”
〔二〕 比北形近而訛。范書東海恭王彊傳作“比陽公主”,竇融傳作“沘陽公主”。柳從辰曰:“比讀作沘。”袁紀卷十一正作“沘”。此作“ 北”,必為“比”之誤,故正之。
〔三〕 竇嬰,孝文后從兄子。田蚡,孝景后同母弟。俱為外戚,名顯于朝。武帝在位,嬰、蚡爭權(quán)交惡,蚡構(gòu)成嬰罪,嬰棄市。不久,蚡亦驚懼死。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四〕 “六安侯”原誤作“安六侯 ”,逕改。
〔五〕 范書竇融傳曰:“穆等遂交通輕薄,屬讬郡縣,干亂政事。以封在安豐,欲令姻戚悉據(jù)故六安國,遂矯稱陰太后詔,令六安侯劉盱去婦,因以女妻之。五年,盱婦家上書言狀,帝大怒,乃盡免穆官?!迸c袁紀異。
穆居大第,富于財,天子使謁者監(jiān)護其家,欲以全之。居數(shù)年,穆父子自以失勢,出怨言,使者奏焉,乃遣歸故郡。坐賂遺小吏,為郡所考,穆及勛皆死獄中。詔融夫人與一孫還洛陽。固有才能,世祖時貴顯用事,及穆得罪,固亦廢于家。
東平王蒼以輔政久,固請歸藩。
五年(壬戌、六二)
春二月,詔曰:“東平王比上書,愿歸藩,上將軍印綬,謙讓日聞,至誠懇惻。蓋‘君子成人之美’〔一〕,今其聽焉。以 驃騎長史為東平王太傅,掾吏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家郎,勿上將軍印綬?!鄙n體貌長大,進止有禮,好古多聞,儒雅有識度。上嘗問蒼:“在家何者最為樂?”對: “為善最樂?!鄙相祰@之。
〔一〕 見論語顏淵篇。
冬十一月,上幸鄴。
六年(癸亥、六三)
春正月,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瑯邪王、中山王、東海王來朝〔一〕。
〔一〕 范書明帝紀無“濟南王”,而別有趙王、北海王、齊王。
廬江獲寶鼎〔一〕,納于太廟。
〔一〕 東觀記曰“出王雒山”。
冬十一月〔一〕,行幸魯,祠東海恭王。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瑯邪王皆會于魯。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月”。
十二月,還過陽城,遣使者祠中岳。
太尉虞延為司徒〔一〕。延立朝正色,多所匡弼。陰氏憾延,欲毀傷之,使人告延與楚王英謀反〔二〕,延以英帝親,以為不然,不受其言。后英事發(fā)覺,上切讓之。
〔一〕 范書作“八年,代范遷為司徒”。
〔二〕 范書作“使人私以楚謀告延 ”。疑此“與”字為衍文。
七年(甲子、六四)
春正月癸酉〔一〕,皇太后陰氏崩。
〔一〕 正月甲申朔,無癸酉。范書作“癸卯”,是。
二月庚申,葬光烈陰皇后。
征東海相宋均為尚書令。嘗有疑事,上大怒,召尚書郎執(zhí)之。諸尚書皆叩頭謝,均獨正色曰:“夫忠臣守正,敢有二心?均雖死,不易!”上聞而善之, 即舍之。遷司隸校尉、河〔內(nèi)〕(南)太守〔一〕,政化大行,每疾,百姓耆老皆為禱請,旦夕至府,問訊起居。天子方欲以為相,會有痼疾。上召入,自視其疾。 均見上,流涕謝曰:“天罰有罪,所苦浸篤,不復奉望帷幄?!鄙仙鮽?,賜錢三十萬,卒于家。
〔一〕 據(jù)范書改。
初,上好用能吏,卒多暴虐殘刻,終皆毀敗。均罷朝,相與言曰:“今選舉不得幽隱側(cè)陋,但得見長吏耳。太始初〔一〕,京兆則趙廣漢、尹翁歸、蕭望 之,丞相則魏相、黃霸,此數(shù)公者,治皆致平。今二千石殊無比,國家喜文法吏,以定止奸也。然文吏習為欺謾,而廉吏清在一己,無益百姓流亡,盜賊所由而作 也。均自欲叩頭爭之,時未可改也,久將自苦之,乃可言耳。 ”未及言,遷為司隸校尉。后上聞其言,追而悲之。
〔一〕 太始,武帝時年號,乃自公元前九十六年起,至前九十三年止。
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初為上蔡長,誅鋤豪右,奸猾震栗。府下禁民葬不得過制,均不行,督郵以讓縣。均曰:“夫送終逾制,過之厚也。國有不義之 民,而罰其過禮者,恐非政治之先?!边w九江太守,五日一聽事,悉省掾吏,閉督郵府內(nèi),令與諸曹分休,屬縣無事,百姓安業(yè)〔一〕。九江多虎,數(shù)傷民。先時常 募吏民設(shè)檻?zhàn)D捕之,均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淵,物性之所讬也。江淮之間有猛獸,猶江北之有雞豚也。今數(shù)為民害,咎在貪殘居職使然也,而令吏捕虎,非憂 民之本也。今務(wù)退貪殘,進忠良,去窞餌,勿復課?!逼浜竺駛餮曰⒔匀?,東渡江。
〔一〕 胡三省曰:“郡有五部督郵,監(jiān)屬縣。閉之府內(nèi)者,恐以司察為功能,侵擾屬縣,適以多事故也。”
北海王薨,謚曰靜王。
后漢孝明皇帝紀下卷第十
八年(乙丑、六五)
冬十一月丙子〔一〕,上臨辟雍。詔天下死罪贖各有差。
〔一〕 十一月癸卯朔,無丙子。范書作“十月”,是。
壬寅〔一〕,日有蝕之。詔群臣上封事,言得失。
〔一〕 范書作“十月壬寅晦”,是。
是時北單于外求和親,而數(shù)為邊害,上使越騎司馬鄭眾使匈奴。單于欲令眾拜,眾不為之屈;單于圍守眾,欲脅服之,眾拔刃以自誓,單于恐,乃止。乃發(fā)使隨眾還漢。朝議復使眾報之,眾疏諫曰:“
臣 伏料北單于所欲致漢使者,欲以離南單于,令西域諸國耳,故汲汲于致漢使。使既到,偃蹇自若。臣愚以為于今宜且勿答。南單于本來歸義者,望呼韓邪之助,故歸 心不二。烏桓慕化,并力保蕃。今聞北單于不屈,漢復通史不止,恐南單于必懷疑,而烏桓亦有二心。單于久居漢地,具知形勢,萬分離析,規(guī)為邊害,其憂不輕。 今幸有渡遼之眾〔一〕,揚威北垂,雖勿答,不敢為害?!鄙喜粡亩淝脖?。眾又上言:“臣前使匈奴,與單于不和,而今復往,恐其必取勝于臣,臣誠不忍持大漢 節(jié)信,對旃裘跪拜,令以益匈奴之名,損大漢之強?!痹t不聽。眾既西,道路間連續(xù)上書固爭,上大怒,追還,系廷尉獄,會赦,歸家。其后帝見匈奴使來者,問眾 使時與單于爭禮狀,皆言匈奴中傳以為眾壯勇,往時蘇武不能過也。上乃復召眾為軍司馬,稍遷大司農(nóng)。
〔一〕 本年初置度遼將軍,以中郎將吳常行此職,屯五原之曼柏。通鑒作“吳棠”。
九年(丙寅、六六)
夏四月,詔以公田賜貧民各有差,長吏居職三年尤異者與計偕。〔一〕
〔一〕 馮班曰:“計者,上計簿使也。偕,俱也。與上計使者偕來也?!卑捶稌鞯奂o“ 尤異者”下有“各一人”三字,并曰:“及尤不政理者,亦以聞?!庇元勆茟蛺?。
封皇子恭為靈壽王,黨為重喜王〔一〕。
〔一〕 均為美號,并無國邑。
十年(丁卯、六七)
春二月,廣陵王荊有罪自殺。
荊,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初封山陽王。世祖崩,荊與東海王彊書,勸 彊起兵,彊恐懼,封上其書。天子秘其事,徙荊為廣陵王。荊謂相工曰:“吾貌類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 相者告吏,荊自系獄。上復不忍考訊,詔曰:“荊數(shù)年之間,大罪二矣,其赦荊罪,不得臣其吏民?!鼻G猶不悛,使巫祝詛上。上使長水校尉樊倏、任隗雜治荊獄, 奏荊大惡當誅。上怒曰:“諸卿以我弟故,敢請誅之,即我子,卿等豈敢邪?”倏曰:“天下高皇帝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將而誅之’ ?!惨弧呈且灾芄D弟〔二〕,季友鴆兄〔三〕。臣等以荊屬讬母弟,陛下留心,故復請之耳。如令陛下子,臣等專誅之矣?!鼻G自殺,上憐傷之,謚曰思王 〔四〕。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食荊故國,不得臣吏民。
〔一〕 莊公三十二年公羊傳之文。李賢曰:“將者,將為殺逆之事也?!?
〔二〕 襄公廿一年左傳曰:“管蔡為戮,周公右王?!庇终言暝唬骸爸芄珰⒐苁宥醪淌澹蜇M不愛?王室故也?!倍蓬A注曰“□,放也?!?
〔三〕 莊公三十二年左傳曰:“公疾,問后于叔牙。對曰:‘慶父材。’問于季友。對曰:‘臣以死奉般?!唬骸l(xiāng)者牙曰“慶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針巫氏,使針季酖之。”楊伯峻曰:“成季即季友,僖叔即叔牙。魯世家敘此更詳,可參閱?!?
〔四〕 謚法曰:“追悔前過曰思。 ”
倏字長魚,樊宏之子也。建武中,諸王爭招致賓客,好事者皆與之周旋。更遣人請倏,倏精義于學,一無所應(yīng)。及捕諸王客,倏不在其中,世祖以是器 之。永平初,與公卿雜定郊祀禮儀及五經(jīng)異義,立朝居正,多所匡諫,上亦敬重焉。倏弟鮪為其子賞求楚王英女敬鄉(xiāng)公主,倏止之曰:“建武時吾家并蒙榮寵,一宗 五侯〔一〕,時特進一言〔二〕,男可以尚主,女可以配王。但以臣子不當有外心,不宜與藩國婚姻,貴〔盛〕(戚)為宗族患〔三〕,故不為也。今爾有一子,奈 何棄于楚乎?”鮪不從,遂與楚婚〔四〕。是時倏卒,謚曰哀侯。倏病患困,猶不忘忠,悉條政不便于民者,未及言而薨。上遣小黃門張音問何遺言,音奏焉,上為 之流涕。以倏兩子郴、梵為郎?!茶蟆持斢谘孕小参濉常嗄晡磭L被奏劾。
〔一〕 樊宏壽張侯,宏弟丹射陽侯,宏兄子尋玄鄉(xiāng)侯,宏族兄忠更父侯,宏少子茂平望侯,是為五侯。
〔二〕 特進,指樊宏也。建武初,宏拜光祿大夫,位特進,次三公。
〔三〕 據(jù)黃本及范書改。
〔四〕 范書樊倏傳曰:“其后楚事發(fā)覺,帝追念倏謹恪,又聞其止鮪婚事,故其諸子得不坐焉。
〔五〕 據(jù)陳澧校補。
初倏與郎承宮友善,薦之于朝,拜博士,遷左(右)中郎將〔一〕,數(shù)納忠言,守正不希茍容,朝臣憚其節(jié),名聞于匈奴。單于遣使來貢,求見宮,詔敕 宮自整頓。宮對曰:“夷狄眩名,非識實也,聞臣虛稱,故欲見臣。臣丑陋貌寢,見臣必生輕賤臣,不如選長大有威容者示之?!睍r以大鴻臚魏應(yīng)示之〔二〕。
〔一〕 據(jù)東觀記、范書刪“右”字。
〔二〕 末句據(jù)黃本、南監(jiān)本逕補。
夏四月戊子,大赦天下。
閏月甲午,行幸南陽,祠章陵,祭于舊宅,作雅樂,奏鹿鳴〔一〕,天子親御塤篪〔二〕,以娛嘉賓。
〔一〕 詩小雅有鹿鳴之章,乃宴群臣嘉賓之詩歌。
〔二〕 周禮言塤乃小師所掌之樂器,注曰:“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编嵥巨r(nóng)曰:“ 塤,六孔?!睜栄裴寴吩唬骸按髩_謂之嘂?!弊⒃唬骸?大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 ”又說文曰:“塤為樂器,亦作塤也。塤謂聲濁而喧喧然,今雅樂部用也。”山西荊村曾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塤三件。其一幾成管狀,高七點八厘米,底徑三厘 米,只頂端有一吹孔。其二近似橢圓形,高五點四厘米,底寬二點八厘米,除頂孔外,中體尚有一孔。其三成不規(guī)則球狀,高四點三厘米,共三孔。文獻所言之塤, 乃古塤之改進型。又詩小雅何人斯曰:“仲氏吹篪。”注曰:“竹曰篪?!睜栄裴寴吩唬骸按篌^之沂?!弊⒃唬骸绑?,以竹為之,長一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 寸三分,名翹,橫吹之。小者尺二。”釋名曰:“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也?!眲t篪乃竹樂器也。
十一年(戊寅、六八)
春正月,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中山王、瑯邪王、東海王來朝。
十二年(己巳、六九)
春正月,置永昌郡。
夏五月丙辰,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二斛。上以天下無事,俗頗奢靡,乃詔有司申舊章,整車服。
乙亥〔一〕,司空伏恭以老病罷。大司農(nóng)牟融為司空。是時天子勤于萬機,公卿數(shù)朝會,輒延坐論事。融明經(jīng)術(shù),善論議,朝廷皆服其能,天子數(shù)嗟嘆,以為良宰相。
〔一〕 范書作秋七月事。
融字子夏〔一〕,北海安丘人也。少以名德稱,舉茂才,為豐令,治有異跡。司徒范逡薦融忠正公方〔二〕,經(jīng)行純備,宜在本朝,并上其治狀。由是征入為司隸校尉,多所舉正,百僚敬憚之。數(shù)年,擢遷大鴻臚、大司農(nóng)。
〔一〕 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均作 “字子優(yōu)”,袁紀恐誤。
〔二〕 華嶠書、范書均作“范遷” ,與袁紀作“范逡”異。
十三年(庚午、七〇)
春二月,上耕于藉田,賜觀者食。有一諸生蒙首而言曰:“善哉,太公之遇文王也?!鄙鲜谷藞笾唬骸?生非太公,予亦非文王?!?
夏四月辛巳,幸滎陽,巡河渠,作水門,遂至太行,幸上黨。
冬十月甲辰晦〔一〕,日有食之。詔有司陳便宜,靡有所諱。刺史太守詳理冤獄,存恤鰥寡,勉思所蒞焉。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月壬辰晦”。標點本校記曰:“按是年十月甲辰朔,不得有‘ 壬辰’。續(xù)五行志作‘甲辰晦’亦非。今查是年九、十、十一等月皆無日食。”按疑“晦”或系“朔”之訛。
十二月,楚王英謀反〔一〕。
〔一〕 范書作“十一月”事。
初,郭后生東海恭王彊、沛獻王輔、濟南安王康,阜陵質(zhì)王延、中山簡王焉;陰后生明帝、東平獻王蒼、臨淮王衡、廣陵思王荊、瑯邪孝王京;許姬生楚 王英,號楚太后,世祖無寵。英最小,自帝為太子時,英獨歸附上,上特親愛之,數(shù)加賞賜。英好游俠,交通賓客,晚節(jié)喜黃老,修浮屠祠〔一〕。八年,上臨辟 雍,禮畢,詔天下死罪得以縑贖〔二〕。英遣郎中令詣彭城曰:“臣讬在藩蔽,無以率先天下,過惡素積,喜聞大恩,謹上黃縑二十五匹、白紈五匹,以贖其愆?!?楚相以聞,詔曰:“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有何嫌懼,而贖其罪?!币蜻€其贖〔三〕。
〔一〕 洪頤烜曰:“襄楷傳,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皇甫嵩傳,初,鉅鹿張角奉事黃老道,畜養(yǎng)弟子,拜跪首過。劉焉傳本注:典略曰:‘ 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龂緸跬鑲髋嶙ⅲ?‘浮屠經(jīng)曰: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jīng)相出入。佛經(jīng)未入中土以前,學浮屠者,皆誦黃老之言?!?
〔二〕 御覽卷六五四引袁紀,“贖 ”下有“罪”字。
〔三〕 御覽卷六五四引袁紀,“因還其贖”作“令還縑、紈,以供桑門之盛饌”。與范書明帝詔文多同,恐非袁紀舊文。
男子燕廣告英與顏忠、王平等造圖書,謀反。有司奏英大逆不道,請誅。上以至親不忍,徙丹陽涇縣,陽沐邑五百戶,英男〔女〕(
子)為侯、公主者,食邑如故〔一〕,楚太后留楚,宮婢、才人、鼓吹從英者無限,皆乘輜軿,帶持兵馬,行道射獵,極意歡娛。遣大鴻臚持節(jié)護送英丹陽〔二〕。
〔一〕 侯公主原誤作“公侯王”,今與上文“女”字皆據(jù)范書改。
〔二〕 疑“英”下脫“之”字。
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國〕有佛道焉〔一〕。佛者,漢言覺,將〔以覺〕悟群生也〔二〕。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wù)清凈。其精者號為沙 門。沙門者,漢言息心,蓋息意去欲而歸于無為也〔三〕。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yīng)。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而不已,以至無 為而得為佛也〔四〕。佛身長一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生。
〔一〕 據(jù)范書楚王英傳注引袁紀補。
〔二〕 據(jù)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補。
〔三〕 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息心 ”作“息也”。
〔四〕 范書及通鑒注引袁紀“無為 ”作“無生”。
初,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群臣?;蛟弧惨弧常骸?
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長大?!脖菹滤鶋簦脽o是乎〕〔二〕?”〔于是 遣使天竺〕〔三〕,而問其道術(shù),遂于中國而圖其形象焉。有經(jīng)數(shù)千萬〔言〕〔四〕,以虛無為宗,苞羅精粗,無所不統(tǒng),善為宏闊勝大之言,所求在一體之內(nèi),而 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以為虛誕,然歸于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人觀死生報應(yīng)之際,莫不矍然自失〔五〕。
〔一〕 世說新語注引牟子作“傅毅對曰”,其文云:“臣聞天竺有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身,有日光,殆將其神也?”
〔二〕 據(jù)范書、通鑒注引袁紀補。
〔三〕 同右。
〔四〕 據(jù)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袁宏論佛法條補。
〔五〕 魏收魏書釋老志曰:“漢武帝遣霍去病討匈奴,獲休屠王金人,以為大神,列于甘泉宮,不祭祀,但燒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張騫使大 夏,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中國聞之,未信了也。后明帝夜夢金人,項有白 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等使天竺,寫浮屠遺范,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跪拜之法自此始?!卑词勒f注引牟 子,“博士弟子秦景憲”作“羽林將軍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且言是明帝所遣。又世說注引魏略西戎傳作“博士弟子景慮”,余與釋老志多同。三書各 異,未衷一是。
是歲匈奴頻犯塞,中郎耿秉上書曰:“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以戰(zhàn)去戰(zhàn)可也〔一〕。故君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合戰(zhàn),破之以仁 義,為國之寶矣?!碧熳觾?nèi)有圖匈奴志,陰納秉言,乃召入見,使具陳其狀。上善其言,以為可任將帥,拜謁者仆射,每公卿論邊事,秉輒預其議。
〔一〕 司馬法仁本曰:“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
頃之,太仆祭彤、虎賁中郎將馬庚、顯親侯竇固、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俱見議兵事。秉以為:“ 孝武時,始事匈奴,匈奴援引弓之類,并左衽之屬,故不可得而制也。漢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徙民以充之,根據(jù)未堅,匈奴猶出為寇。其后羌胡分離,四 郡堅固,居延、朔方不可傾拔,虜遂失其肥饒畜兵之地,惟有西域,俄復內(nèi)屬,呼韓邪單于請款塞,是故其勢易乘也。今有南單于,形勢相似,然西域尚未內(nèi)屬,北 虜未有亹作。臣愚以為當先擊白山,得夷吾,破車師,通使烏孫諸國,以斷其右臂,未可先擊匈奴也。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復為折其左角。觀往者漢兵 出,匈奴輒為亂,五單于爭,〔未〕(來)必不以五將出之故也〔一〕。今可先擊白山,以觀其變,擊匈奴未晚也〔二〕?!鄙舷脖?。議者或以為:“今兵出白 山,匈奴必并兵相助,又當分其東,以離眾?!迸c秉計〔議〕〔三〕,上更然之。
〔一〕 五將,指祁連將軍田廣明、度遼將軍范明友、前將軍韓增、蒲類將軍趙充國、虎牙將軍田順等。此五將宣帝本始二年率兵二十余萬擊匈奴,匈奴轉(zhuǎn) 衰。五鳳年間,匈奴內(nèi)亂,除呼韓邪單于外,日逐王薄胥貴立為屠耆單于,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王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自立為烏藉單于。五單于相 爭,匈奴勢更衰,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來朝,郅支單于遠遁,匈奴遂定。事見漢書匈奴傳及宣帝紀。又來未形近而訛,亦正之。
〔二〕 沈欽韓曰:“案其后竇固出酒泉,擊呼衍,破白山,皆如其計?!?
〔三〕 據(jù)南監(jiān)本補。黃本作“異” ,誤。議者所言非推翻秉計,實補充之。故帝與秉復論議,以為有益而采納之。更,復也。
十四年(辛未、七一)
夏四月,故楚王英自殺,以諸侯禮葬之。上遣中黃門視英妻子,慰勞楚太后,悉釋諸與英謀者,而封燕廣為折奸侯。
初英獄起,內(nèi)及京師諸侯,外連州郡豪杰,坐死及徙者以千數(shù),而系獄者尚數(shù)千人。顏忠、王平辭及隧鄉(xiāng)侯耿建、朗陵侯臧信、灌澤侯劉鯉、曲成侯竇建〔一〕。 御史寋朗治其獄〔二〕,奏建等未嘗與忠相見,詰驗無實,為平所枉,疑〔天〕下無辜者眾〔三〕。上曰:“建等未嘗見平、忠,何故引之?”朗曰:“所犯不道, 冀引建等以自明?!鄙显唬骸叭羲暮顭o事,何不出之而輕系邪?”朗曰:“考之無事,恐海內(nèi)發(fā)其奸者,故未奏之?!鄙吓唬骸袄舫謨啥耍蔀槠滢o。將下捶 之!”朗曰:“愿一言而死?!鄙显唬骸罢l共作章?” 朗曰:“臣獨作之?!鄙显唬骸昂我圆慌c三府議?”朗曰:“臣自知當族滅,不敢多污良善?!鄙显唬骸昂喂首鍦??”朗曰:“臣考事一年,不能窮盡奸狀,反為罪 人訟,自知無狀,雖族滅不恨。夫陷人死地,復無憂責,是以考一連十,考十連百。公卿每朝,陛下問得失,皆言‘天下之惡,禍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 下幸甚’。歸舍皆仰屋竊嘆,雖口不言,指揮可知,皆謂多冤獄,莫敢言者。今建等無驗,而陛下殺之,誠愿留神有察,得其情實,使刑有不怨,死者不恨。故臣冒 死懇言,誠不敢為私。”上深納朗言。自幸洛陽寺,出者千余人,天下即大雨。
〔一〕 范書寒朗傳作“護澤侯鄧鯉 ”、“曲成侯劉建”。胡三省曰:“鄧鯉、劉建無考。 ”王先謙曰:“案袁宏紀作灌澤侯劉鯉、曲成侯竇建。劉玄傳:“玄三子求、歆、鯉。求為襄邑侯,鯉為壽光侯。求卒,子巡嗣,徙封灌澤侯。然則灌澤侯乃劉巡,非鯉也。竇建亦無考。”
〔二〕 “寋”原作“寒”。通鑒考異曰:“范書作“寒”。陸龜蒙離合詩云:‘初寒朗詠徘徊立。’袁紀作‘寋’。按今有寋姓,音件,與袁紀合。今從之?!笨芍伪颈咀鳌皩{”,今本袁紀皆作“ 寒”,乃??陶咭婪稌?。今復其舊。
〔三〕 據(jù)范書補。
是時楚獄系者數(shù)千人,天子盛怒,吏治之急,自誣死者甚眾。于是有司舉能治劇者。以袁安為楚郡太守〔一〕,安之郡,不入府舍,遙至獄所,案驗無實者,條上出之。府丞、掾吏皆叩頭爭之,曰:“
不 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當坐之,不以相及也?!彼靹e具奏。會帝感悟,即報許,得出四百余家。頃之,征入為河南尹〔二〕。召入見,上問以考楚事,名簿 甚備,安具奏對,無所遺失,上以為能也。問安: “本自何為官?”對曰:“臣本諸生。”上曰:“以尹故吏也,何意諸生邪?”安為河南尹十年,號為嚴明,然未嘗加罪鞫人。常稱曰:“凡士學問,上欲望宰相, 下則牧守,錮人于圣代,尹所不為也。”其下聞之,皆自激厲,名重朝廷。
〔一〕 袁安碑曰:“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陛d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一九三三年第二期。而范書系于永平十四年,與袁紀同。張宗芳釋碑文 曰:“以上皆就楚事終言之,非為安敘官閥也,不得以諸書為誤。且按劉義叟長歷,永平十三年十二月癸卯朔,丙辰乃十四日,庸知安非是日被命,至明年始上任 邪?”
〔二〕 袁安碑曰:“十七年八月庚申,征拜河南尹?!碑斠员臑槭恰7稌鳌皻q余”,亦誤。
安字邵公,汝南〔汝陽〕(宛)人〔一〕。嚴重有威,州里敬之,為縣功曹。奉檄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邪?則有郵驛;今因功曹,是有私也?!鞭o不肯受,從事瞿然而止。舉孝廉為郎、謁者、陰平長、任城令〔二〕,所在吏民畏而愛之。
〔一〕 汝南無宛縣。范書本傳作“ 汝南汝陽人”。偃師出土之袁安碑亦然。袁紀作“宛” ,明系刻誤,故正之。
〔二〕 袁安碑曰:“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給事謁者。五年四月,遷東海陰平長。十年二月辛巳,遷東平任城令?!?
夏五月,封故廣陵王荊子六人為列侯。
詔曰:“執(zhí)金吾魴侍衛(wèi)歷年,數(shù)進忠言,其還爵土,封為楊邑侯。”封竇融孫嘉為安豐侯。
十五年(壬申、七二)
春二月庚子,令天下亡命贖,各有差。行幸彭城,止楚王館,悲慟左右,百官凄然。
三月,行幸瑯邪,及魯,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幸東平、定陶,祠定陶恭王。
夏四月,封皇子暢為汝南王,建為千乘王,羨為陳留王〔一〕,衍為下邳王,昺為常山王,長為濟陰王,徙重喜王黨為樂成王〔二〕。賜天下男子爵,人三級,民酺五日。
〔一〕 范書無封建、羨二王事,有 “封皇子恭為鉅鹿王”事。
〔二〕 樂成原作“樂城”,據(jù)范書及續(xù)漢志逕改。
上使越騎校尉桓郁、郎中張酺授太子經(jīng)。二人朝夕侍講,勸以經(jīng)學。是時太子家頗為奢侈,酺每正諫,甚見嚴憚。會平陽公主薨,太子同生也,哀戚過 禮。酺以為太子舉措,宜動合禮度,于是上疏曰:“臣伏見皇太子仁厚寬明,發(fā)言高遠,卓然絕異,非人所能及也。今平陽公主薨,悲哀發(fā)中,形體骨立,恩愛惻 隱,世希是見。臣愚淺不識大體,以為宜選名儒高行,以充師傅。門訊起居之日,太傅時賜宴所,以宣德音,以成圣德也。侍中丁鴻仁而有讓,達于從政。謁者費惲 〔一〕,資性敦篤,遵令法度。如并侍左右,必能發(fā)起微意,增廣徽猷者也〔二〕?!?
〔一〕 費惲僅見此紀,事跡無考。
〔二〕 詩小雅角弓曰:“君子有徽猷?!惫{曰:“君子有美道,以得聲譽。”
乙巳,大赦天下。
冬十一月乙卯〔一〕,太白入于月,其占曰:“ 大將戮死,不出三年,人主崩?!北局痉Q:“昔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二〕。然則天地設(shè)位,而星辰運度備矣。易曰:‘天垂象,圣人則 之?!踩承枪僦畷甲渣S帝。至高陽氏,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四〕。唐虞之時,則羲、和氏掌焉〔五〕。夏有昆吾〔六〕,殷有巫咸〔七〕,周有史 佚〔八〕,皆職典預睹成敗,以佐時政者也。秦燔詩書,愚百姓,六經(jīng)典籍殘為灰燼,星官之書全而不毀。漢興,司馬談父子以世家重、黎氏之后〔九〕,著天官 書。班固序漢書,又有天文志?!薄彩?
〔一〕 續(xù)漢天文志作“乙丑”日。按十一月癸亥朔,無乙卯,袁紀誤。
〔二〕 語出易系辭下。
〔三〕 易系辭上曰:“天垂象,見兇吉,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四〕 昭公二十九年左傳載蔡墨語曰:“少□氏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此其三祀也。”又曰:“顓頊氏有子曰犁,為祝融?!倍蓬A注:“犁,火正?!?
〔五〕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孔安國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庇终x引呂刑傳曰:“重即羲、黎即和,雖別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
〔六〕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昆吾,陸終之子。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 ’世本云昆吾衛(wèi)者也?!?
〔七〕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巫咸,殷賢臣也,本吳人,冢在蘇州常熟海隅山上?!?
〔八〕 史記天官書正義曰:“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尹佚也?!?
〔九〕 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 休甫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菹逯g,司馬氏去周適晉。其人分散,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在秦名錯,司馬遷,錯之后也。
〔十〕 此本志稱乃東觀記天文志之文也。四庫館臣輯東觀記,言天文志全闕,可謂失之眉睫也。自范書出,袁紀遂不大為人所重視,館臣之疏漏,即為一例。
(乙巳,大赦天下〔一〕。)匈奴寇河西。
〔一〕 事已見前,此系重出,故刪。
十六年(癸酉、七三)
春,天子遂前議,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太仆祭彤、度遼將軍吳常各將萬騎擊匈奴〔一〕。固出敦煌〔昆〕侖 塞〔二〕,擊南呼衍王。出塞千五百里,到蒲類海,破白山,走呼衍王,斬首千余級。秉出張掖居延塞,擊〔句〕(匈)林王〔三〕。到沐樓山〔四〕,渡漠六百余 里,絕無水草,得生口辭云“句林王轉(zhuǎn)北逐水草”,秉欲將輕騎追之,都尉秦彭止之而還。彤嘗與南單于左賢王信出朔方〔高〕(鬲)闕塞〔五〕,擊溫禹犢王于涿 邪山。出塞九百余里,見小山,為信所誤云是涿邪(王)山〔六〕,無所得而還。是時秉獨有功〔七〕,吳常抵罪,彤下獄免。
〔一〕 范書明帝紀所載無“吳?!?,有“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句。竇固傳“吳?!弊鳌皡翘摹?,乃副祭彤出征,故共得罪。
〔二〕 據(jù)范書及通鑒補。昆侖塞在敦煌郡廣至縣北。范書此事系于十七年冬十一月事。十六年春二月,固所出乃酒泉塞,與袁紀異。
〔三〕 據(jù)范書及胡三省注改。
〔四〕 范書竇固傳作“三木樓山” 。黃本作“沐樓山”。
〔五〕 據(jù)范書、通鑒改。
〔六〕 “王”系衍文,故刪。
〔七〕 范書竇固傳作“時諸將唯固有功,加位特進。耿秉無功而還,而祭彤、吳棠坐不至涿邪山,免為庶人”。觀袁紀上文,亦當作“固獨有功”,袁紀誤。
彤性剛嚴,行道不與信相得,故為信所誤。彤自恨無功,出獄數(shù)日,歐血死。敕其子曰:“吾奉使不稱,微功不立,身死慚恨,義不可以受賞賜。汝等齎 兵馬詣邊,乞效死前行,以副吾心?!逼渥臃晟鲜桕愅z言,上方任彤,聞之,嗟嘆者良久。子參從擊車師有功,遷遼東太守。烏丸、鮮卑追思彤不已,每朝京師, 輒過拜彤冢,仰天號泣。
彤字次孫,潁陽人。少孤,值更始之際,天下大亂,盜賊縱橫,野無煙火,而彤常在墓側(cè),盡其哀心。賊每過,見其號泣,不畏死亡,皆不犯也。后隨從 兄遵從世祖,世祖以彤為黃門郎,常宿衛(wèi)左右。及遵薨,無子,追傷之,以彤為偃師長,令附近遵墓,四時祀之。遷襄賁令,皆有名跡。詔書勉勵,增秩一等,賜縑 百匹。及在遼東,著續(xù)北邊。彤氣勇過人,開弓三百斤,多恩信,善權(quán)略,士卒爭為效力。永平初,胡夷內(nèi)附,野無風塵,乃悉罷邊兵,而征彤為太仆卿。彤在遼東 十余年〔一〕,無十金之資,天下知其清。拜日,賜錢百萬,馬三匹,衣被、刀劍下至居家器物,無不備焉。每見,上輒嗟嘆,以為可屬以重任,嘗謂左右曰:“太 仆,吾之御侮者也?!?
〔一〕 范書祭彤傳以彤建武十七年拜遼東太守,至永平十二年征為太仆,故言“彤在遼東幾三十年”。而袁紀言永平初征為太仆,則自當言“十余年”。二者未知孰是。
竇固之破白山,遣從事郭恂、假司馬班超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廣事超禮敬甚備。一旦勿疏,超謂官屬曰:“寧覺廣禮意益不如前日乎?”官屬曰:“胡人不能久,變無他故?!背唬?“明者觀于未萌〔一〕,況兆已見此,必有北虜使來,故令其疑耳?!蹦苏偈毯鎲栐唬骸靶倥沟饺眨喂什话??”侍胡怖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背?使閉侍胡,悉會所將吏士三十六人,大飲之。酒酣,超激怒之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成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才數(shù)日,而廣禮意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 匈奴,骸骨棄捐,為豺狼食,為之奈何?”官屬咸曰:“今既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復曰:“丈夫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寧我圖人,不為人所圖。當今之 計,獨有夜圍虜使,放火攻之,使不知我多少,震驚,可盡彌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不然盡為所擒,悔將何及!”皆曰:“當與從事議之。”超怒 曰:“從事文墨吏,聞此必恐而謀泄,謀泄為鄯善所吞,死而無益,非壯士也!”眾曰:“善?!背箤⒗羰勘贾?,令十人持鼓,余皆兵弩,乃順風縱 火,擊鼓大呼,虜驚走,超手殺三人,吏士斬首數(shù)十級,余悉燒死。明日具告恂,恂大驚,又內(nèi)恐超獨擅其功。超曰:“本與掾俱受任,此一家事,掾雖不行,超何 心獨擅之,大小當共其禍福?!扁病3苏氽飞仆鯊V,示以虜使首〔二〕,舉國怖栗。超告以漢家威德,“自今以后,勿復與此虜通”。廣叩頭,“樂屬漢,無二 心”。超還入塞,奉虜使首詣固。固具上超前后功,詔以超為司馬,賜布二百匹。
〔一〕 商君書更法篇曰:“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
〔二〕 東觀記曰:“斬得匈奴節(jié)使屋賴帶、副使比離支首及節(jié)也?!?
遣超詣于置國,欲增益其吏士,超自請愿但將所從三十六人。超曰:“于置大國且遠,今欲出萬死,立尺寸之功,雖將數(shù)百人往,無益于彊,如有不虞, 多益為累耳?!彼斐鋈?。是時于置王廣德新破車師〔一〕,生得其王,匈奴遣節(jié)使監(jiān)護其國。超至于置,于置俗信巫,疑事輒巫決之。超到數(shù)日,廣德以匈奴使在其 國,禮意不備,未有定心。會巫言:“神怒,何故向漢?屬匈奴者。”言“漢使有馬,急取以祠神,神怒乃解?!?廣德遣國相私來比白超,愿請馬以祠神。超曰:“馬可得,令巫自來受之。”有頃,巫到,超叱吏執(zhí)之,遂斷巫頭,收私來比,鞭笞數(shù)百,遣持巫頭,往責讓廣德。 廣德聞超前于鄯善誅虜使,納其貢,恐怖,遂舉兵攻殺匈奴使五十余人,降超。超重賜王以鎮(zhèn)撫之,因留于置竟冬。
〔一〕 范書西域傳“車師”作“莎車”。莎車近于置,袁紀誤。
先是龜茲王建為匈奴所立,倚其威,功破疏勒〔一〕,殺其王忠,誅貴臣,因立左侯兜題以為疏勒〔王〕〔二〕。超令廣德發(fā)專驛,自到疏勒。去兜題所 治盤橐城九十里,遣吏陳憲等往降之〔三〕,敕“兜題本非疏勒種人,如不降,便劫之”。憲既見兜題無降意,又輕其卑弱無備,憲遂前,劫縛兜題,左右皆驚走, 留二人守之,憲馳白超。超即往,悉召疏勒掾吏,告以“龜茲為匈奴擊疏勒,盡殺汝貴人,而立兜題。兜題非汝本種,今漢使來,欲立故王種,為汝除害,無得恐 怖”。眾皆喜。超亦求索故王近屬,得兄榆勒立之,更名忠,國中大悅〔四〕。超問忠及官屬:“當殺兜題邪?生遣之邪?”咸曰:“當殺之?!背唬骸皻⒅?,無益于事。當令龜茲知漢威德?!彼旖馇仓?。疏勒由是與龜茲結(jié)怨,專心向漢。超守盤橐城,忠據(jù)疏勒。
〔一〕 釋名釋言語曰:“功,攻也,攻治之乃成也?!?
〔二〕 據(jù)文意補。
〔三〕 范書班超傳“陳憲”作“田慮”?;輻澰唬骸肮抨愄镒滞ǎ畱棥斒恰畱]’字之誤也?!庇抟獠豢赏聰嗾Z,各存其舊以侍來日為上。
〔四〕 范書作“立其故王兄子忠為王”,續(xù)漢書作“求得故王兄子榆勒立之,更名曰忠” ,疑袁紀“兄”下脫“子”字。
超字仲升,彪之子也。俶儻不修小節(jié),而內(nèi)行甚謹。家貧,嘗傭?qū)憰?,投筆而嘆曰:“丈夫當為傅介子、張博望〔一〕,立功絕域,以取封侯耳,安能久 執(zhí)刀筆乎!”坐者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 行遇相者,謂超曰:“君布衣諸生耳,而相法當封侯萬里之外。”超問其故,相者曰:“君鷰頷虎頸,飛而食肉,以此知之?!?
〔一〕 傳介子,元帝時使西域,殺樓蘭王而封義陽侯。張博望,騫也。武帝時兩次出使西域,以其鑿空,建漢威德,封博望侯。事并見漢書。
秋七月,淮陽王延謀反,徙為阜陵王,食二縣。
九月丁卯〔一〕,令罪死囚徒非大逆無道,減死一等,徙戍邊。
〔一〕 范書同。然是月戊子朔,無丁卯,疑有訛。
北海王睦薨,謚曰敬王。
睦少好學,世祖器之。上為太子時,數(shù)侍宴會,入則談?wù)摻酉?,出則游觀同輿,甚見親禮。是時法網(wǎng)尚疏,諸國得通賓客,睦不遠千里,交結(jié)知識,宿德 名儒莫不造其門,睦虛己折節(jié),以禮接之,由是名聲籍甚。自為王后,法禁益峻,睦乃謝絕賓客,放心音樂。歲終,遣使朝京師,睦召使者問曰:“朝廷設(shè)問寡人, 大夫何辭以對?”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臣雖螻螘,敢不實對!”王曰:“吁!危我哉!是乃孤幼時進趨之行也。大夫其對以孤寵爵以來,志意衰 墮,聲色是娛,犬馬是好?!笔拐呤苊?,其抑絕名跡,深識機微如此。睦父靖王興薨,悉推財產(chǎn)與諸弟,雖車服珍寶,皆不以介意,有要,然后隨以金帛贖之 〔一〕。能屬文,善史書〔二〕,作春秋指意終始論及賦、頌數(shù)十篇。病臨困,帝以驛馬詔睦為草書尺牘十首〔三〕。
〔一〕 范書作“非列侯制,皆以為分”。
〔二〕 “史書”一辭,多見于兩漢史傳。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曰:“元紀贊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瘧?yīng)劭注曰:‘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大 篆?!滞踝饌鳎骸偕剖窌!重曈韨鳎骸涞蹠r,盜賊起郡國,擇便巧史書者以為右職,俗皆曰:“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又西域傳:‘楚王侍者馮 嫽能史書。’ 又外戚傳:‘孝成許皇后聰慧善史書?!髸驳奂o: ‘年十歲,好學史書。’又皇后紀:和熹鄧皇后六歲能史書。順烈梁皇后少好史書。又章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安帝所生母左姬,字小峨,善史書。又齊武王縯傳: 北海靜王興之子敬王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明八王傳:樂成靖王黨善史書,喜正文字。”按許慎說文解字敘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 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jīng)書,滌除舊典,大發(fā)隸卒, 興役戍。官獄職務(wù)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 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此乃“史 書而仕宦”之意也。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釋程材篇“趨學史書”曰:“史,令史,漢代掌管文書的低級官吏?!笔窌府斘睦羲仨氄莆盏奈淖?、書法。 ”此說甚是,然意猶未盡。帝王、皇后、諸侯而善史書,則顯非欲作吏。故史書實乃學僮必修之課,即學僮所當掌握之文字及諸體書法。因漢法取文史必試以吏書, 故史書也就成為追逐名利者的敲門磚。日本京都大學富谷至撰有史書考一文,載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可供參閱。
〔三〕 沈欽韓曰:“張懷瓘書斷: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衛(wèi)恒、李誕并云:漢初有草法,不知其始。王愔云: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 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之義,謂之草書。北海王睦,此開創(chuàng)草書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 見稱于章帝,詔使草書上奏。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后世謂之章草?!?
十七年(甲戌、七四)
秋八月丙寅,詔宥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系囚〔右〕(交)趾以下〔一〕。
〔一〕 范書明帝紀作“系囚右趾已下任兵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詣軍營”。袁紀系囚誤倒,“右”誤“交”,皆據(jù)以正之。
冬十月〔一〕,竇固、耿秉將萬余騎師擊車師,王請降。于是固奏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陳〔睦〕(穆)為都護〔二〕,耿恭為戊己校尉,關(guān)寵為戊己校尉〔三〕;恭屯金蒲城,寵屯〔柳〕(折)中城〔四〕,相去千余里。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一月” 。
〔二〕 據(jù)范書西域傳改。袁紀卷十三亦作“陳睦”。李賢曰:“宣帝初置,鄭吉為都護,護三十六國,秩比二千石。元帝置戊己校尉,有丞、司馬各一人,秩比六百石。戊己,中央也,鎮(zhèn)覆四方。見漢官儀?!?
〔三〕 通鑒耿恭作“戊校尉”,關(guān)寵作“己校尉”。按范書、東觀記、續(xù)漢書皆與袁紀同。吳仁杰刊誤補遺、惠棟之補注均主張不改恭傳本文,甚是。戊己,解見上注。
〔四〕 據(jù)范書、續(xù)漢書改。
恭乃移檄烏孫、大昆彌,宣喻威德,皆遣使獻馬,求入侍天子。恭字伯宗,況之孫,性慷慨多大略,好將帥之事。
十八年(乙亥、七五)
春二月,詔固等罷兵還京師。
三月,北匈奴左鹿蠡王將二萬騎,率焉耆、龜茲來。車師王安得死。焉耆、龜茲殺都護陳睦、副校尉郭恂,遂攻金蒲城。耿恭令軍士皆持滿勿得發(fā),告匈奴曰:“漢家神箭,所中創(chuàng)中皆沸。”于是乃發(fā)弩,皆應(yīng)弦而倒,虜中矢者,創(chuàng)中沸〔一〕,大驚曰:“漢神,可畏!”遂皆遁去。
〔一〕 恭以毒藥傅矢,故創(chuàng)中沸。
恭以疏勒傍有水,去王忠所據(jù)近,引兵居之。匈奴〔復〕(后)來攻恭〔一〕,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斬首數(shù)十級〔二〕。匈奴乃相與議曰:“前疏 勒王守此城,攻不能下,絕其澗水即降。”因絕澗水。吏士無飲,窮困,至柞馬糞汁飲之。恭于(是)城中穿井十五丈〔三〕,不得水,吏士失色。恭嘆曰:“昔蘇武困于北海,猶能奮節(jié),況恭擁兵近道而不蒙佑哉?聞貳師將軍拔佩刀以刺山,而飛泉涌出,今漢神明,豈有當窮者乎?”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水,身自 率士挽籠。有頃,飛泉涌出,大得水,吏士驚喜,皆稱萬歲。于是將水以示虜,虜兵大驚而去。
〔一〕 據(jù)范書改。
〔二〕 范書作“募先登士數(shù)千人。按耿恭傳上文已言“屯各置數(shù)百人”,則恭部不滿千人。恭又曾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車師,道皆戰(zhàn)歿,則恭所余兵更少,豈能募先登數(shù)千?募敢死者出擊,乃欲挫匈奴銳氣,故兵不在多而在精,范書必誤“十”為“千” 矣。
〔三〕 “是”系衍文,刪之。
丁亥,令天下亡命者贖罪各有差。
夏四月,賜天下男子爵,人三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秋八月壬子,帝崩于東宮,遺詔不起寢廟,藏主于世祖廟更衣臺〔一〕。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年十八〔二〕。
〔一〕 范書作“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別室”。
〔二〕 范書作“年十九”。按御覽卷九一引東觀記曰:“永平三年二月,以皇子立為太子,年四歲?!眲t至永平十八年,正當十九歲。袁紀誤。
壬戌,葬孝明皇帝于顯節(jié)陵。
冬十月乙未,大赦天下〔一〕。賜男子爵,人二級;其為人父后者及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以衛(wèi)尉趙喜為太傅,司空牟融為太尉,錄尚書事。
〔一〕 范書作“丁未”日事。按是月丙午朔,不當有乙未,袁紀誤。
戊戌,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一〕。
〔一〕 楊樹達曰:“論衡恢國篇云:‘第五司空股肱國維,轉(zhuǎn)谷振贍,民不乏餓,天下慕德,雖老不亂。’”又范書作十一月事,甚是。疑袁紀脫。
倫字伯魚,京兆長陵人。其先齊諸田,徙充園陵,宗族多,故以次第為氏。倫好黃老,以孝行稱。王莽末,天下兵起,宗族及閭里聞勇而有義,爭往附 之。倫相率厲,堅壘壁,銅馬、赤眉數(shù)十輩皆不能下。時米石萬錢,人相食,倫獨收養(yǎng)孤子、外孫,分糧共食,死生相守,鄉(xiāng)里以此賢之。
太守鮮于褒見而異之,署倫為吏。后褒坐事征,把倫臂曰:“恨相知晚!”會蓋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一〕,倫數(shù)諫爭,不合,遂沈滯曹吏。頃之,鮮 于褒左遷為高唐令,倫去吏,荷檐往候褒,褒引倫升堂,屬其妻子。復歸縣為嗇夫。倫以久宦不達,乃將家屬客河東,變易姓字,自稱王伯春〔二〕,常載鹽往來太 原、上黨,每所止客舍,輒為埽除而去,道上號曰道士。久之,鮮于褒為謁者,從車駕至長安。時閻興為京兆尹,褒言倫于興,興聘求倫,倫復出為郡吏。倫每讀詔 書〔三〕,常嘆曰:“此真圣主也,當何由得一見也?”等輩笑之曰:“說將尚不下,安能動萬乘邪?”倫曰:“ 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一〕 范書蓋延傳曰:“拜為左馮翊,將軍如故。”李賢注引續(xù)漢書曰:“視事四年,人敬其威信?!被輻澰唬骸霸昙o: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華嶠書亦云:延代鮮于褒為馮翊,多非法。續(xù)書所載,非實錄也。宏以為京兆尹亦訛?!?
〔二〕 東觀記、范書作“王伯齊” 。
〔三〕 惠棟曰:“劉知幾云:古者詔命,皆人主所為。至近古則不然,凡有詔敕,皆責成群下。王應(yīng)麟云:漢詔令,人主自親其文,猶近于書之典誥也?!?
舉孝廉,除郎中,補淮陽王醫(yī)工長。隨王朝京師,官屬得會見世祖,因問政事,倫具言治道所宜,世祖大悅。明日,復召,至日夕,世祖謂倫曰:“聞卿 為吏榜婦公,不過從兄飯,寧有之邪?”倫對曰:“臣三娶妻,皆無父;臣遭饑饉,米一石萬錢,不敢妄過人飯。 ”世祖曰:“為市掾,人有遺卿母一個餅者,卿從外來見之,奪母探口中餅出,信有之乎?”〔一〕倫曰:“ 實無此,眾人以臣愚蔽,故為生此語。”
〔一〕 范書第五倫傳注引華嶠書, “個”作“笥”,又“奪母”下亦有“笥”字。
有詔拜倫為扶夷長,至〔宛〕(苑)〔一〕,遷會稽太守。為政清凈不煩,化行于民,性節(jié)儉,雖為二千石,常衣布襦,自斬馬草,妻子自炊。會稽俗信 淫祀,皆以牛羊請禱,是以財盡于鬼神,產(chǎn)盡于祭祀,或家貧不能以時禱祀,至諱言牛,不敢食其肉,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其畏懼如此〔二〕。倫乃禁絕之,掾吏 皆請諫不可,倫曰:“夫建功立事在于為政,為政當信經(jīng)義,經(jīng)言‘淫祀無?!踩常瞧涔矶乐?,諂也’ 〔四〕。今鬼神而祭之,有知,不妄飲食于民間;使其無知,又何能禍人?!彼煲茣鴮倏h,曉喻百姓,民不得有出門之祀,違者案論之,有屠牛,輒行罰。民初恐 怖,頗搖動不安。倫敕之愈急,后遂斷絕,百姓遂以安業(yè)。永平中,坐事征,百姓老小闐府門,皆攀車啼呼,朝發(fā)至日中,才行五里。倫乃止亭舍,密乘船去,吏民 上書守闕千余人。是時上方案梁松事,多為訟冤者,上患之。有詔公車諸為梁氏及會稽太守書,皆勿受。倫免歸田里,躬耕以自給。
〔一〕 鈕永建曰“苑”當作“官” 。陳璞曰當作“縣”。按范書本傳,倫未至官,于中道追拜會稽太守,則鈕、陳二說均誤。又按兩漢志,皆無苑縣。自京師至零陵郡之扶夷,必經(jīng)宛,則“苑”系“宛”之誤。
〔二〕 范書本傳作“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前后郡將莫敢禁” 。與袁紀稍異。
〔三〕 禮記曲禮下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四〕 見論語為政,乃孔子之語。
起家守宕渠令,遷蜀郡太守。蜀地肥饒,民多富實,掾吏官屬皆鮮車肥馬。倫欲革化之,乃舉貧而有志者,多至公卿、郡守名為知人〔一〕。上新即位,倫以遠郡入為三司,舉清能也〔二〕。
〔一〕 類聚卷九十三引袁紀曰:“ 第五倫為司空,有人與倫千里馬者,倫雖不取,每三公有所選舉,倫心不忘也,然亦終不用?!币嘁娪[卷二〇八。今本不載,恐脫,今補注于此。
〔二〕 沈欽韓曰:“華陽國志:漢中趙瑤,自扶風太守徙蜀郡,司空張溫謂之曰:‘昔第五伯魚自蜀郡為司空,今掃吾第以待足下矣?!w漢世以為美談?!?
初,耿恭被圍,明帝怒甚,將遣兵救之,師未出而帝崩。匈奴聞中國有喪,遂復圍之。糧盡,乃煮弩筋食之,恭與士卒同,厲以恩義,皆無二心。匈奴遣使謂恭曰:“空于城中餓死,為何不早降?降者封為白屋侯〔一〕,妻以子女。”恭手劍殺其使,相拒數(shù)月,吏士消盡。
〔一〕 范書耿恭傳作“白屋王”?;輻澰唬骸皬埲A博物志:北方五狄:一曰匈奴,二曰穢貊,三曰密吉,四曰單于,五曰白屋。潘勖魏公九錫文曰‘單于白屋,請吏率職’。李善云:‘白屋,今靺鞨也?!?
戊己校尉關(guān)寵上書求救,事下公卿,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可救,司徒鮑昱以為:“使人于死亡之地,有急,如棄之,外示弱戎夷,內(nèi)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 救之,后或邊上有警,陛下如何使人也?又,戊己校尉才十數(shù)人〔一〕,匈奴圍之,數(shù)十日不下,是其弱效。兵家先名后實,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多其幡 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困之兵必走?!薄睬病痴魑鲗④姽⒈途迫捕常l(fā)敦煌、酒泉兵擊車師。
〔一〕 范書耿恭傳作“二部兵人裁各數(shù)十”,疑袁紀有誤。
〔二〕 據(jù)范書補。
甲辰晦〔一〕,日有食之,天子避正殿,不聽事。詔曰:“朕以眇年,奉承宗祖,不能聿修洪業(yè),以致災眚,思惟厥咎,在予一人。又群司百僚,其勉修所職,各言其上封事,靡有所諱?!?
〔一〕 亦十一月事。
是歲兗、豫、徐州民被水旱災害,令勿收田租,以見谷廩賜貧民焉。
后漢孝章皇帝紀上卷第十一
建初元年(丙子、七六)
春正月,敦煌太守王遵、酒泉太守殷彭將兵五千人破車師〔一〕。耿恭遣吏范羌迎軍資于敦煌,羌還與大軍俱西。 及車師破,諸將欲還,羌請迎恭,諸將不肯,羌固請之,乃分兵二千人至疏勒城。城中夜聞兵聲,以為虜至,皆恐。羌呼曰:“我范羌也,漢兵來相迎。” 恭等皆稱萬歲,乃開城門,恭見悲喜,垂涕相持。明日,隨軍俱還敦煌,吏士余十三人。關(guān)寵病死,以喪歸,西域遂絕。
〔一〕 范書章帝紀“殷彭” 作“段彭”。而耿恭傳曰:“征西將軍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fā)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會柳 中,擊車師?!被輻澰唬骸芭頃r為騎都尉,副耿秉,或作段彭,非也。段彭時為酒泉太守?!蓖跹a曰:“帝紀:遣酒泉太守段彭救戊己校尉耿恭。通鑒從之?;菡f 非?!卑捶稌⒈鼈?、竇固傳、郭躬傳、南匈奴傳、確有秦彭其人。永平十五年以開陽城門候職隨竇固出征匈奴,后以功拜騎都尉,與段彭非一人,惠說不誤。段彭 乃酒泉太守,耿秉遣秦彭所發(fā)者。帝紀以秦彭乃承耿秉之命者,故略之。袁紀“段”作“殷”,恐非。
恭至,司徒鮑昱以恭“節(jié)過蘇武,宜蒙爵土之賞 ”,不從。上拜恭為騎都尉。先恭未還,恭母亡,自恨不得親飯唅〔一〕,追行喪服,詔使五官中郎將馬嚴以牛酒釋恭服。
〔一〕 周禮春官典瑞曰:“大喪,共飯玉、含玉、贈玉?!倍Y記檀弓下曰:“飯用米貝,弗忍虛也?!贝呵镎f題辭曰:“口實曰唅,象生時食也。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貝。”說文曰:“琀,送死口中玉也?!贬屆唬骸?唅,以珠貝,含其口中也?!?
初,班超與疏勒城王忠首尾,吏士單少,徒以恩義相撫,數(shù)歲,幾為龜茲所得。及西域沒,超孤絕,有詔召超。超發(fā)疏勒,都尉黎弇以刀自刺曰:“漢使 棄我去,勢不能白首,當復為龜茲所屠,誠不忍見漢使去,故先自殺。”超到于闐,王侯以下涕泣抱持超馬:“依漢如父母,誠不可去?!背扔陉D終不聽其東,又 畢成本志,乃復從于闐還疏勒。超去后而兩城降龜茲,超收捕反者斬之,疏勒復安。
是時天小旱,谷貴民饑。丙寅,詔曰:“比年饑旱,民頻流亡,朕甚懼之。公卿二千石各推精誠,專以民事為急,罪非殊死,且勿案驗,立秋如故事。有 司明慎選舉,進柔良,退貪殘,順時令,理冤獄。‘五教在寬’,帝典所美〔一〕;‘愷悌君子’,大雅所嘆〔二〕。露布天下,使明朕意?!庇谑呛瞪酰蠁査就?鮑昱曰:“將何以復災?”昱曰:“臣聞圣人治國,三年有成〔三〕。陛下即位未久,就政有得失,未足致異。雖修禮樂,崇德教,亦足以移風。臣前為汝南太守, 典治楚事,但汝南一郡,系者千余人,恐未能盡當其罪。先帝定〔四〕,大獄一起,冤者過半。又諸徙家,骨肉離散,孤魂不祀,骸骨流離,死生被毒,一人呼嗟,王道為虧。宜一切還諸徙家,使生者悅懌,死者得歸,興滅繼絕,和氣可致?!鄙蠌闹?,即詔坐楚、淮陽事徙者,令歸本郡。
〔一〕 出書舜典。疏曰:“文十八年左傳云: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布五常之教也。論語云:寬則得眾,故務(wù)在寬,所以得民心也?!?
〔二〕 出詩大雅旱麓、泂酌、卷阿諸章。愷,樂也;悌,易也。愷悌君子,言如大王王季,有樂易之德而施于民者也。
〔三〕 論語子路曰:“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四〕 疑“定”上脫“所”字,范書作“先帝詔言”。
袁宏曰:“夫物有方,事有類。陽者從陽,陰者從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天地人物各以理應(yīng)矣。故干其一物,是虧其氣,所犯彌眾, 所以寒暑不調(diào),四時失序,蓋由斯也。古之哲王,知治化本于天理,陶和在于物類。故導之德禮,威以刑戮,使賞必當功,罰必有罪,然后天地群生,穆然文泰。故 斬一木,傷一生,有不得其理,以為治道未盡也,而況百姓之命乎?夫致之也有物,則病之也必深;化之也有由,則穣之也有術(shù)。是以炎夏余虐,以成水旱之災也。 堯湯蹔撫,足免黎民之患。由斯觀之,自三代以下,刑罰失中,枉死無辜幾將半,而欲陰陽和調(diào),水旱以時,其可得乎?若能寬以臨民,簡以役物,罰懼其濫,雖不 能萬物調(diào)暢,同符在昔,免夫甚泰之災固遠矣。
三月丙午,隱強侯陰博坐驕溢,膠東侯賈敏坐不孝,皆免為庶人。
甲寅,山陽、東平地震。詔三公、二千石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
夏四月丙戌,詔曰:“蓋褒德賞功,興亡繼絕,所以昭孝事親,以旌善人。故仁不遺德,義不忘勞,先王之令典也。故特進膠東侯〔賈〕復佐命河北〔一〕,列在元功;衛(wèi)尉陰興忠貞愛國,先帝休之。今興子博、復孫敏頑兇失道,自陷刑以喪爵土,朕甚憐之。其封復子邯為膠東侯,興子員為隱強侯?!?
〔一〕 黃本無“復”字。按全后漢文卷四作“賈復”,依下文“陰興”例,嚴校是,故從之。
秋七月辛亥,詔以上林〔池〕(兩)御田賜鰥寡貧窮不能自存者〔一〕。
〔一〕 據(jù)范書改。又漢書宣帝紀注引蘇林曰:“析木以繩綿連禁□,使人不得往來,律名為□?!睉?yīng)劭曰:“池者,陂池也;□者,禁苑也。” 御,借作□。
冬十一月,阜陵王延與子男魴等謀反。延奢泰驕佚,待下嚴刻。永平中有上書告延謀反者,辭所連及坐死徙者甚眾。有司奏誅延,明帝以至親不忍,徙阜 陵王〔一〕。延因以見侵怨望,至是復有告延與子男魴等謀反者,有司〔奏請〕檻車征延詣廷尉〔二〕,帝不聽。詔:“貶延為阜陵侯,赦魴等罪一切勿治。延在 國,謁者一人當監(jiān)護,不得與吏民通?!?
〔一〕 延原為淮陽王。
〔二〕 據(jù)范書阜陵質(zhì)王延傳補。
司空長史江革為五官郎將〔一〕,每朝會,天子常目禮之。時有疾不會,輒令大官送餐醪,恩寵莫與為比。于是京師貴戚衛(wèi)尉馬廖、侍中竇憲等慕其行,各奉書致禮,革畏慎,一無所受,上益善之。
〔一〕 郎將上省一“中”字。
革字次伯,齊國臨淄人也。居家專心于孝養(yǎng),不為修飾之行,務(wù)適親意而已。嘗自為母炊爨,不任妻子。每至歲時,當案比〔一〕,革以母老,不欲勞動,自在轅中挽車,不用牛馬。由是鄰里稱之曰“
江 巨孝”。太守嘗以禮召之,〔以〕母老不應(yīng)〔二〕。及母卒,哭泣不絕聲,常寢冢廬,服竟,不忍除。太守遣掾釋服,固請以為吏。舉孝廉,為郎,補楚太仆。月 余,自劾去,楚王英馳遣官屬追之,遂不肯還,復使中傅贈送,辭不受。既為中郎將,復上書乞骸骨,轉(zhuǎn)諫議大夫。告歸,遣子奐詣闕謝病篤。天子思革篤行,詔齊 相曰:“諫議大夫江革前以病歸,今起居如何?夫孝,百行之(本)冠〔三〕,眾善之始也。國家每惟忠孝之士,未嘗不及革也。縣以見谷千斛賜‘巨孝’,嘗以八 月長吏存問,致羊一頭,酒二斛,〔以厥〕終身〔四〕,以顯異行。如有不幸,祠以中牢〔五〕?!庇墒恰?巨孝”之名,行于天下。
〔一〕 周禮地官小司徒曰:“三年則大比,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弊⒃唬骸按蟊龋^使天下更簡閱民數(shù)及是其財物也。受邦國之比要,則亦受鄉(xiāng)遂矣。鄭 司農(nóng)云:‘五家為比,故以比為名。今時八月案比是也。要,謂其簿?!睋?jù)此可知,漢時每歲八月檢查戶口地宅,因需貌閱,故江革自挽車,載其母以往。
〔二〕 據(jù)范書江革傳補。
〔三〕 “本”字據(jù)范書刪。全后漢文以“冠”字為衍文,刪去之。然“冠”與下文“始” 相應(yīng),當以范書為是。
〔四〕 據(jù)全后漢文嚴校而補。
〔五〕 惠棟曰:“案章帝此詔,用昭帝賜韓福故事也?!卑礉h書王貢兩龔鮑傳曰:“自昭帝時,涿郡韓福以德行征至京師,賜策書束帛遣歸。詔曰:‘朕閔 勞以官職之事,其務(wù)修孝弟以教鄉(xiāng)里,行道舍傳舍,縣次具酒肉,食從者及馬。長吏以時存問,常以歲八月賜羊一頭,酒二斛。不幸死者,賜復衾一,祠以中牢。 ’”又傳言王莽依韓福故事,復詔遣楚龔勝、瑯邪邴漢歸故里。漢標榜以孝道治天下,故優(yōu)待孝悌清行之士,屢有發(fā)生。袁宏類書江革、毛義、薛苞諸孝子,實本華 嶠書之孝義傳,而范曄亦因而不革,兩漢風俗于此可見一斑。
廬江毛義以孝行稱,南陽人張奉慕其名,故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為守令,義喜甚,動于顏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賤之,自恨來,固辭去。 義母死,棄官行服,進退必以禮,賢良公車征,皆不至。張奉嘆曰:“賢者之心,故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也,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也〔一〕?!碧?子聞而嘉之,賜谷千斛,八月長吏問起居,加賜羊、酒。
〔一〕 語出韓詩外傳第一章曾子語。
汝南薛苞〔一〕,字孟嘗。喪母,以至孝聞。后母憎苞,出令別居。日夜號泣,不肯去,被歐打,不得已廬住門外,旦夕灑埽進養(yǎng)。父怒之,又廬于里 頭,晨昏不廢。積歲,父母慚而還之。后行六年服,喪過其哀,而弟子求出居,苞不能止。乃中分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 荒者,曰:“吾少時所治,意所戀也?!逼魅⌒嗾?,曰:“我服之久,身所安也。”征拜侍中。苞性恬虛,以死自乞,有詔聽焉,禮如毛義。
〔一〕 范書作“薛包”。東觀記與袁紀同?;輻澰唬骸跋荣t傳云西平人?!卑次髌綄偃昴峡ぁ?
華嶠曰:孔子稱:“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一〕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養(yǎng),死無以葬?!弊釉唬骸班ㄝ娘嬎?, 孝也?!薄捕崇姽姆菢吩浦?,而器不可去;〔三〕三牲非孝養(yǎng)之主〔四〕,而養(yǎng)不可廢。夫務(wù)器而忘本〔五〕,樂之過也〔六〕;崇養(yǎng)以傷行,養(yǎng)之累也 〔七〕。故〔言〕(定)以道養(yǎng),周公之禮〔八〕,致四海之祭;〔言〕(定)以義養(yǎng),則仲由之粥,無驕慢之性〔九〕。夫患啜菽粥之粗〔十〕,干祿以求養(yǎng),是 以〔恥〕祿親也〔十一〕。孜孜于致孝,孝成而祿厚者〔十二〕,此能以義養(yǎng)也??鬃臃Q:“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兄弟之言?!薄彩逞云湫⒔院嫌诘?, 莫可復間也。先代石氏父子稱孝,子慶相齊,人慕其孝而治〔十四〕。此殆所謂‘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也〔十五〕。若二子者,推至誠以 為行,行信于心而感于人,以成名受祿,可謂能孝養(yǎng)也。
〔一〕 出孝經(jīng)圣治章。
〔二〕 禮記檀弓下曰:“子路曰: ‘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yǎng),死無以為禮也?!鬃釉唬?‘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樽,稱其財,斯之謂禮?!?
〔三〕 “樂云”,典出論語陽貨,其文曰:“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馬融曰:“樂之所貴者,移風易俗,非謂鐘鼓而已。”
〔四〕 范書孝義傳所錄華嶠序,“ 孝養(yǎng)”作“致孝”。按孝經(jīng)紀孝行章曰:“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故華嶠言“三牲非孝養(yǎng)之主”。
〔五〕 “務(wù)”,范引華嶠序作“存 ”。
〔六〕 “過”,范引華嶠序作“遁 ”。
〔七〕 范引華嶠序,“養(yǎng)”作“孝 ”。
〔八〕 范引華嶠序,此句作“脩己以致祿,養(yǎng)之大也。故言能道養(yǎng)”云云。袁紀恐有脫文。且“定”系“言”之誤。陳璞曰:“‘言’,草書似 ‘定’也。”故據(jù)以改,下句同。又“禮”,范引華嶠序作“祀”。
〔九〕 范引華嶠序作“則仲由之菽,甘于東鄰之牲”。
〔十〕 范引華嶠序作“患小菽之薄 ”。
〔十一〕據(jù)范引華嶠序補。
〔十二〕范引華嶠序作“存誠以盡行,孝積而祿厚者”。
〔十三〕語出論語先進。陳群曰:“ 言閔子騫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得有非間之言?!笔柙唬骸伴g,謂非毀間廁?!?
〔十四〕漢書石奮傳曰:石奮“無文學,恭謹,舉無與比”。“奮長子建,次甲,次乙,次慶,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于是“號奮為萬石君”。又曰:“慶于兄弟最為簡易。出為齊相,齊國慕其家行,不治而齊國大治,為立石相祠?!庇滞粑呐_輯華嶠書,末句作“
人慕其言而治”,黃本亦作“言” ,然按漢書作“慕其家行”,仍當以蔣本為是。
〔十五〕語出論語為政孔子之言。按尚書君陳曰:“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笨鬃又?,蓋本于此。
二年(丁丑、七七)
夏四月,徙羌降者于河東。
封汝南王舅陰堂為西陵侯。楚王英子五人為列侯,勿置相臣吏人。
戊子,有司依舊典奏封諸舅〔一〕,太后詔曰: “有舊典,舅氏一人封也。吾非謙而不為,誠昧所可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至有餓餒者,而欲施封爵,上行之為失政,臣受之為喪軀,不可明矣。先帝嘗言: ‘諸王財令半楚、淮陽〔二〕,吾子不當與光武帝子等?!踩辰窈我择R氏比陰氏乎?且陰衛(wèi)尉天下稱之,省中御者出,不及履而至門,此蘧伯玉之敬也〔四〕。 又有好賢下士吐握之名〔五〕。〔新〕(親)陽侯雖剛強〔六〕,微失理,然有方略,據(jù)地談?wù)?,一朝無雙。原鹿貞侯勇猛誠信〔七〕,此三人者天下選臣,豈可及 哉,馬氏不及陰氏遠矣!吾不才,夙夜累息,??痔澫群笾?,有毛發(fā)之罪,吾不釋也,言之不舍晝夜,而親屬犯之不止,治喪起墳,又不時覺,是吾言之不立,耳 目之塞也。
〔一〕 初學記卷二四引袁紀,“奏封”作“請封”。太平御覽卷一八二引袁紀,同今本。
〔二〕 范書皇后紀“財”作“裁” ,二字古通用。
〔三〕 明帝永平十五年夏四月封諸皇子詔文。
〔四〕 史記仲尼弟子傳索隱引大戴禮曰:“外寬而內(nèi)直,自娛于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存亡,蘧伯玉之行也。”蘧伯玉,衛(wèi)大夫也。
〔五〕 詳見卷四“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注。
〔六〕 據(jù)袁紀卷七及范書改。新陽侯,陰就也。
〔七〕 原鹿貞侯,即陰識。
吾萬乘主〔一〕,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帛。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以為外親見之,當傷心自刻,但發(fā)笑言‘太后素好儉’ 。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媿其心〔二〕,而猶駑怠無憂國忘家者
〔三〕 。知臣莫若君,況親屬乎?”
〔一〕 范書皇后紀作“吾為天下母 ”。
〔二〕 初學記卷二四引袁紀作“冀知默止”。
〔三〕 范書皇后紀“駑怠”作“懈怠”。駑怠不辭,或系“駑駘”之誤。
上固請封之,太后詔曰:“吾反覆念之,欲令兩善,豈徒欲獲謙虛之名,而令帝受不外施之嫌哉!竇太后欲封皇父〔一〕,曲周侯言‘高祖要無軍功非劉 氏不封’〔二〕。今馬氏無功于漢,不得與陰、郭中興之后等也。今輦轂下民食不造,歲湯火之憂也,奈何以此時封爵舅氏,令吾無面目于園陵,而令帝不知稼穡之 艱難,不可明矣。吾懼富貴重疊,若再實木,根必傷也〔三〕。且人所以欲封侯者,欲以祿養(yǎng)親,奉祭祀,身溫飽也。祭祀則受大官之賜,其身則御府之余,〔四〕 尚未足邪,而必當一縣封乎?吾計之孰矣,勿有疑。
〔一〕 范書皇后紀“皇父”作“王皇后之兄”。按漢書周亞夫傳正作“竇皇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痹o誤。
〔二〕 范書皇后紀“曲周侯”作“ 丞相條侯”。按曲周侯乃酈商也,呂氏敗后即薨,不得預此議。其子酈寄嗣,史記、漢書亦不載此事。而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曰:“丞相議之,亞夫曰:‘高皇帝約“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景帝默然而止。”則袁紀誤也。
〔三〕 李賢曰:“文子曰:‘再實之木,根必傷;掘藏之家,后必殃也?!?
〔四〕 胡三省曰:“自西都以來,皇后家祀其父母,太官供具。御府令,掌中衣服及補澣之屬;飲食則太官主之。此言衣食皆資于御府,概言之也?!?
至孝之行,安親為上〔一〕。今遭變異,谷價數(shù)倍,憂惶晝夜,坐起不安,而欲違慈母之拳拳!吾素剛急,有胸中氣,不可不慎。子之未冠,由于父母; 已冠成人,則子之志。念帝,人君也,吾以未逾三年之故,自吾家族,故得專之。穣歲之后,行子之志,吾但當含飴弄孫〔二〕,不能復知政?!庇谑侵?,不封。
〔一〕 胡三省曰:“揚子曰:孝莫大于寧親,寧親莫大于四表之歡心。”
〔二〕 釋名曰:“餳,洋也,煮米消爛,洋洋然也。飴,小弱于餳,形怡怡也。”方言曰:“餳謂之□。凡飴謂之餳,自關(guān)而東,陳、楚、宋、衛(wèi)之通語也?!币蛞匝棵准灏荆短鸲紫?,多為老幼之食也。
初,明帝寢疾,馬防為黃門郎,參侍醫(yī)藥,及太后為明帝起居注,削去防名。上即位,太后詔三輔:諸馬婚親有囑讬郡縣干亂吏治者,以法聞。防等治母 喪,起墳逾制度〔一〕,太后以為言,即時削減。自后諸王公主家莫敢犯者,率相效以素,被服如一,上下相承,不嚴而化。太后置織室于濯龍中,內(nèi)以自娛,外以 先女功。衣大練〔二〕,御者禿□不緣〔三〕。諸主家朝請,望見后袍極粗疏,反以為侍婢之數(shù),就視乃非,人知者莫不嘆息。
〔一〕 胡三省曰:“漢列侯墳高四丈,關(guān)內(nèi)侯以下至庶人有差?!?
〔二〕 李賢曰:“大練,大帛也。杜預注左傳曰:‘大帛,厚繒也?!笮至紊蠒弧?今陛下躬服厚繒’是也?!?
〔三〕 □,即裙。釋名曰:“裙,下群也,連接裙幅也?!庇衷唬骸熬壢?,裙施緣也?!?又方言曰:“繞衿謂之□。懸裺謂之緣?!鄙驈奈闹袊糯椦芯恳粫蚤L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梳髻貴族婦女帛畫為例,根據(jù)其衣袖口及下擺,均加深色寬緣,即寬邊,證明“
衣作□,飾為緣”是春秋戰(zhàn)國以至漢代貴族男女衣著的通常式樣。據(jù)上可知馬后好儉,欲以身率下,故反常服,裙不加緣也。
是時廖為衛(wèi)尉,防為城門校尉,光為越騎校尉。廖等皆好施愛士,藉以名勢,賓客爭歸之,言事者多以為譏,雖天子亦不善也。
秋,盧水羌反,以城門校尉馬防行車騎將軍,與長水校尉耿恭率師征之。司空第五倫諫曰:“臣愚以為貴戚可封侯當之,不當豫于國事。何者?有過繩以法則負下〔一〕。竊聞馬防當西征,臣誠以防親舅,皇太后慈仁,脫有纖芥之難為意,此陛下之憂。”不從。防遂出征,大破羌。
〔一〕 范書第五倫傳作“繩以法則傷恩,私以親則違憲”。袁紀恐有脫誤。
恭到隴西,上言:“宜令車騎將軍防屯漢陽,以為威重。昔安封侯竇融懷集羌胡,開其歡心,子孫于今,樂聞竇氏。大鴻臚固前擊白山,盧水聞固至,三 日而兵合,卒克白山,(盧水)固之力也〔一〕。宜復遣固奉大使。”又薦臨邑侯劉復〔二〕“素好邊事,明略卓異,反以微過歸國,宜令以功自效。令復將烏桓 兵,所向必克”。由是忤于防。防令謁者李譚奏恭不憂軍,被詔怨望。征下獄,免官〔歸〕本郡〔三〕。
〔一〕 據(jù)范書及袁紀上文文意刪。盧水者,盧水羌胡也,永平十五年冬隨竇固出酒泉塞擊匈奴者。
〔二〕 劉復,北海靖王劉興子。范書宗室四王三侯傳曰:“臨邑侯復,好學能文章。永平中,每有講學事,輒令復典掌焉。與班固、賈逵共述漢史,傳毅等皆宗事之。”耿恭之奏,惟見此紀,則復又兼有武略矣。又袁紀之“要”,即約也。
〔三〕 據(jù)范書耿恭傳補。
上欲為原陵、顯節(jié)陵置國,于是東平王蒼上疏諫曰:“臣竊見光武皇帝躬儉約之質(zhì),睹終始之分,初營壽陵,具遵古制。孝明皇帝大孝不違,奉而行之, 不敢有所加焉。至于自奉之禮,尤為儉約,謙謙之美〔一〕,于斯為盛。臣愚以為國邑之興,由秦以來,非古之制,丘隴且不欲其著明〔二〕,豈況郛郭哉〔三〕! 上違先帝之心,下造無益之功,虛費國用,動搖百姓,非所以致和氣,祈豐年也。又以吉兇之教言之〔四〕,俗不欲無故繕修丘墓,有所興起??贾欧?,則乖禮 典;稽之時宜,則違民欲;求之吉兇,未見其福。陛下追考祖禰,思慕無已,誠恐左右過議,以累圣心。臣蒼誠傷二帝之美,不暢于無窮也?!钡垩啪瓷n,從之而 止。
〔一〕 易謙卦曰:“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闭x曰:“
恒以謙卑自養(yǎng)其德也?!?
〔二〕 禮記檀弓上曰“古也墓而不墳”,又曰“古不修墓”,皆不欲其著明之意也。
〔三〕 釋名曰:“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庇侄蓬A曰:“郛,郭也。”
〔四〕 論衡卜筮篇曰:“夫卜曰‘ 逢’,筮曰‘遇’,實遭遇所得,非善惡所致也。善則逢吉,惡則遇兇,天道自然,非為人也。推此以論,人君之治有吉兇之應(yīng),亦猶此也。君德遭賢,時適當平,嘉物奇瑞偶至。不省之君,亦反此焉?!?
三年(戊寅、七八)
春正月己酉,大赦天下。
詔東平王曰:“聞于師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跣⒂阎?性,豈不然哉!今以光烈皇后衣一篋遺王,可時禮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一〕,又令后生子孫得見先后衣服。迄今魯國孔氏,猶有仲尼衣車,明德盛者,光靈遠 也。京都子孫亦各得一篋光武皇帝衣,以賦諸國〔二〕,故不復送。”
〔一〕 詩邶風凱風序曰:“凱風蓋孝子也。衛(wèi)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其詩曰:“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闭x曰:“此孝子自責無益于母,使母不安也?!?
〔二〕 賦,予也。
乙卯,廣平王、鉅鹿王、樂成王就國。
三月癸巳,立皇后竇氏。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竇后,勛女也。勛尚沘陽公主,生四男二女。男憲,次景、篤、瑰;及后,有容貌才能。帝聞之,數(shù)以問諸家,及后女弟隨沘陽主入見長樂宮,進止得 適,人事脩備,奉事太后,下及侍御、貢御、問遺,皆得其歡心。太后異之,上可意焉,遂召入掖庭。后性敏給,稱譽日聞,太后緣上意,乃立為后,專后宮。追爵 謚勛為安成思侯。
憲兄弟親幸,并侍宮省,賞賜日盛,自馬氏侯及王主親家,莫不畏憚。憲乘勢放縱,奪沁水公主田,主畏憲,不敢爭,左右莫敢言。上嘗幸公主第,問以 田事,憲讬言借之。后上知焉,大怒,詔以田還主,切責憲曰:“此何異指鹿為馬〔一〕,久念使人驚怖。昔先帝每以舅氏田宅為言,而憲反奪貴主田,何況小民 哉!難雕之人,不可汲引,吾捐棄汝等如孤雛腐鼠爾!”皇后毀服謝,良久乃解。由是帝不大授以位,唯憲至侍中,虎賁郎將,篤、景、瑰皆黃門郎。
〔一〕 史記秦始皇本紀曰:“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shè)驗,持鹿獻于二世曰:‘ 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瘑栕笥遥笥一蚰?,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秋八月辛巳,行車騎將軍防還京師。車駕親幸其第,厚加賞賜。上美防功,令史官為之頌,又使防歲舉吏二人〔一〕。
〔一〕 續(xù)漢百官志注引漢官目錄曰:“建武十二年八月乙未詔書,三公舉茂才各一人,廉吏各二人;光祿歲舉茂才四行各一人,察廉吏三人;中二千石歲察 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農(nóng)各二人;將兵將軍歲察廉吏各二人;監(jiān)察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瘪R防以城門校尉行車騎將軍事,故得依將兵將軍歲察廉吏 二人例以行之。
冬十二月丁酉,以〔防〕行車騎將軍、城門校尉如故〔一〕,位逾九卿,班同三府,置掾吏十人。上欲令衛(wèi)尉馬廖朝會居防上,將以優(yōu)廖也。辭曰:“朝廷以爵,王道所由,黜陟之序,子得先父,大臣列國之綱紀。今以一臣亂朝廷,臣不敢當也?!?
〔一〕 據(jù)文意補。
是歲班超率疏勒諸國破姑墨城,上書求助〔曰〕〔一〕:“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置校尉,計思慮十有余年,乃發(fā)大策,北擊匈奴,西使諸國。于是鄯善 諸國咸愿盡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二〕。若為百分西域,未得其一〔三〕。臣誠愿棄身曠野,竟卒圣朝本志。昔魏絳以晉大夫和集諸戎〔四〕,況臣乘圣漢 之威,萬死之志,冀必立鉛刀一割之用〔五〕。前世議者皆曰取三十六國,號為斬匈奴右臂,遂定西域〔六〕。于今諸國,西至日所入〔七〕,莫不向化,各奉國 珍,前后不絕,唯獨焉耆、龜茲未服從。臣初與官屬三十六人在疏勒,更遭厄難,今已五歲矣,大小皆言依漢與天等。以是效臣之能,通蔥領(lǐng)〔八〕,蔥領(lǐng)通則龜茲 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shù)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間,龜茲可擒。今來,四月到疏勒,臣請于闐、莎車、疏勒兵擊蠻夷,計之上也。臣區(qū) 區(qū)竊幸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觴,布大喜于天下?!碧熳佑[超奏,知西域可成〔九〕,議欲給超兵卒。平陵人徐干等素善超,上疏愿奮身佐超。上以干為假司馬, 將弛刑及義從千人詣超。
〔一〕 據(jù)陳澧校改補。
〔二〕 據(jù)范書補。
〔三〕 乃未得者百分之一之意。
〔四〕 襄公四年左傳曰:“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 ”晉侯欲伐之,魏絳諫晉侯,遂使魏絳盟諸戎,修民事,田以畤。
〔五〕 李賢曰:“賈誼曰:‘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o曰:‘捐棄太阿,寶鉛刀兮?!庇譂h書賈誼傳晉灼注曰:“世俗為利為铦徹?!?惠棟曰:“韓詩外傳云:‘陳饒謂宋燕曰:“鉛刀畜之,而干將用之,不亦難乎?”’”據(jù)此則鉛刀與干將、莫邪、大阿等寶劍相對,一鈍一利,所見明矣?;茨献?曰:“鉛不可為刀?!币嘌云溻g不足用也。班超之言,乃自謙之辭。
〔六〕 李賢曰:“哀帝時劉歆上議曰,西伐大宛,結(jié)烏孫,裂匈奴之右臂。南面以西為右也?!?
〔七〕 漢書西域傳曰:“自條支國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也?!?
〔八〕 領(lǐng)即嶺,古字通,下同。
〔九〕 陳澧以為“西域”下當補“ 功”字。
四年(己卯、七九)
春二月庚辰〔一〕,太尉牟融薨。上痛惜,親自臨喪,赗賜出于豐厚。時融長子歸田里,上以其余子多小,恐其喪有闕也,乃使太尉掾史教其威儀〔二〕。
〔一〕 二月丙戌朔,無庚辰。范書作“庚寅”,是。
〔二〕 “史”原作“吏”。按續(xù)漢百官志,太尉官屬曰“掾史”,范書亦同,故逕改之。
初,光武勤治,孝明好吏事,風聲相勸,俗頗苛刻。司空第五倫以為政化之本,宜以寬和為先。及上即位,崇寬而多恕,于是倫上疏褒稱,因以諷曰: “陛下即位,以寬臨下,舉賢良,選寬博,圣明殊絕,非群下所能及。詔書每下,務(wù)寬和而政急不解,欲節(jié)儉而奢泰不止,咎在俗弊,臣下不稱故也。臣聞‘為政三 年有成,必世而后仁’〔一〕。光武皇帝承王莽之后,加嚴猛為政,因以成俗,是以郡國并舉,皆多辦職俗吏,不應(yīng)寬博之選。臣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是以從上之行,不從其言,故曰‘以身教者從’〔三〕。今但進仁賢節(jié)儉者,不過數(shù)人,則俗必自化,由形直者則影不得曲矣。臣所以嘗懇懇欲行寬和者,書 記秦以酷急亡,王莽亦以苛法自滅,臣以為大戒。夫陰陽和則歲豐,君臣同則化成。刺史、太守以下,初拜京師及道出洛陽者,宜皆召見,可以博觀四方,因以察其 人。諸上書言事有不合者,但報歸田里,不宜加過怒,以明在寬。 ”
〔一〕 論語子路曰:“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又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笨装矅唬骸叭暝皇?,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二〕 語見論語子路。
〔三〕 黃本“以身教者從”作“以身教者訟”,誤。范書與蔣本同,而下有“以言教者訟 ”句,疑袁紀恐脫此句,黃本誤“從”為“訟”,非無故。
夏四月戊子,立皇子慶為皇太子。賜天下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己巳,靈壽王恭為彭城王〔一〕,常山王炳為淮南王〔二〕,汝南王暢為梁王。
〔一〕 范書章帝紀作“鉅鹿王恭為江陵王?!庇帧凹核取弊鳌凹撼蟆?。按是月乙酉朔,無己巳日,袁紀誤。
〔二〕 范書章帝紀“淮南王”作“ 淮陽王”。
辛卯,封皇子伉為千乘〔王〕,〔全〕(令)〔為〕平春王〔一〕。
〔一〕 據(jù)范書改補。
癸卯,封車騎將軍防為〔潁〕(順)陽侯,衛(wèi)尉廖為〔順〕(穎)陽侯,執(zhí)金吾光為親汲侯〔一〕。廖等既受封,上書讓位,天子許焉,皆以特進歸第。
〔一〕 范書馬援傳,廖“為順陽侯 ”,防為“潁陽侯”,光為“許侯”,均與袁紀異。按東觀記亦言防為“潁陽侯”,袁紀下卷防正作“潁陽侯 ”,故正之。
于是竇氏始貴,司空第五倫上疏曰:“當今〔承〕百王之弊〔一〕,人民文巧,咸趣邪路,莫能守正。虎賁將軍竇憲,椒房之親〔二〕,出入省闥,年盛 志美,卑謙樂善,此其好士之風也。然諸出入貴戚者,率皆疵瑕,禁固州縣,無守約安貧之節(jié),希求進茍得之志,更相扇動,浮譽成雷〔三〕,蓋驕佚所生也。三輔 議者至云以貴戚澣濯之,猶解酲當以酒也。險陂趨勢之徒〔四〕,誠不可親。臣愚愿陛下、中宮嚴敕憲閉門自守,無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慮于無形,令憲永保 福祿,君臣交歡,無纖介之隙,此臣之愿也。”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李賢曰:“后妃以椒涂壁,取其繁衍多子,故曰椒房。”
〔三〕 范書第五倫傳作“聚蚊成雷 ”。語出漢書景十三王傳,師古曰:“言眾蚊飛聲有若雷也?!贝俗鳌案∽u”,其義一也,皆指獻媚虛妄之言如雷。
〔四〕 范書“陂”作“诐”,古字通,蒼頡篇曰:“诐,佞諂也。”
倫志在奉公,言事無所隱,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每上事,自為草,不復示掾,吏民或奏記,輒便封上之,曰:“臣任重憂深,不能出奇策異謀,吏民責讓臣者多,謹并封上?!逼錈o私若此,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以此見輕。
甲戌〔一〕,司徒鮑昱為太尉,南陽太守桓虞為司徒。
〔一〕 此乃五月事,疑袁紀上脫“ 五月”二字。
虞字仲春〔一〕,左馮翊萬年人也。初為魯令,以父母老去官,二親既終,訖乃仕。稍遷南陽太守,表賢黜惡,校練名實,豪吏無所容其奸,百姓悅之。自建武以來,太守名稱無及虞者,及為三公,無他異政。
〔一〕 范書章帝紀李賢注同。然北堂書鈔卷五九引東觀記作“字伯春”。
六月癸丑,皇太后馬氏崩。
秋七月壬戌,葬明德皇太后。
八月甲午,詔曰:“賈貴人者奉侍先帝,劬勞帷幄。建初之后,以至親供養(yǎng)長樂宮,昏定晨省,夙夜匪懈。今賜貴人赤綬〔一〕,安車一駟,永巷宮人二百,御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nóng)黃金千斤、錢二〔千〕萬〔二〕。朕既早離皇太后,幸復承子道,中心依依,昊天罔極?!?
〔一〕 續(xù)漢輿服志曰:“諸侯王赤綬。”又曰:“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闭碌垡再Z貴人為其生母,故特加王赤綬也。
〔二〕 據(jù)范書補。按黃金且贈千斤,錢豈能僅賜二萬?故補之。
貴人南陽人,明德馬后姊子也,以選入宮為貴人,生章帝。馬后無子,母而養(yǎng)之。明帝謂馬后曰:“人未當自生子也〔一〕,但患養(yǎng)之不勤,愛如己子,則愛敬如親生矣?!庇谑邱R后遇帝厚,帝感養(yǎng)育之恩,遂名馬氏為外家,故賈氏不蒙舅氏之寵。
〔一〕 疑“人未”下脫“必”字。
袁宏曰:夫剛健獨運,干之德也;柔和順從,坤之性也。是以制教者本于斯,男有專行之道,女有三從之義〔一〕。君尊用專,故人子不加爵于其父;優(yōu)柔體順,故國君可得崇禮于其母,古之道也。能封賈氏之號,不盡名稱之極,求之典籍,異乎春秋之義也。
〔一〕 儀禮喪朋篇,傳曰:“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是秋,詔諸儒會白虎觀〔一〕,議五經(jīng)同異,曰白虎通。
〔一〕 諸儒者,楊終、魏應(yīng)、淳于恭、丁鴻、樓望、桓郁、班固、賈逵等人也。
五年(庚辰、八〇)
春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一〕。詔曰:“朕新離供養(yǎng),罪惡著眾,上天降異,止于朕躬,非群司之咎,其咎朕而已。公卿能極諫朕過失者,各舉一人〔二〕,巖穴之德為先,勿取浮華?!?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范書章帝紀作“公卿巳下,其舉直言極諫、能指朕過失者各一人,遣詣公車,將親覽問焉”。袁紀必有脫誤,疑“各舉”二字當在“公卿 ”之下。
是時用永平故事,吏治尚嚴,尚書決事,類近于重。尚書陳寵上疏曰:“臣聞先王之政,必以刑罰為首,咨嘆相戒者,重刑之至也。往者治獄嚴明,以刑 奸慝,奸慝既平,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shù)詔群寮,弘崇晏晏〔一〕,而有司執(zhí)事,未悉奉承,治獄者急于榜格,執(zhí)憲者煩于詐欺,或因公行私,以騁 威福,違本離實,捶楚為奸。夫為政猶張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絕。故子貢非臧孫之行猛,而美鄭僑之仁政〔二〕。詩云:‘不剛不柔,布政優(yōu)優(yōu)。’〔三〕方今圣德 充塞,照于上下,宜因此時,隆先圣之務(wù),蕩滌煩苛,輕薄捶楚,以佑蒼生,廣至德也?!钡奂{寵言,每事務(wù)于寬厚,其后遂詔有司,禁絕慘酷之制五十余事。
〔一〕 詩衛(wèi)風氓曰“言笑晏晏”。傳曰:“晏晏,和柔也?!?
〔二〕 劉向新序曰:“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曰:‘夫政猶張琴瑟也,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是以位尊者,德不可以??;宮大者,治不可以?。坏貜V者,制不 可以狹;民眾者,政不可以苛。獨不聞子產(chǎn)相鄭乎?其掄材推賢,抑惡而揚善。故有大略者,不問其所短;有德學者,不非其小疵。其牧民之道,養(yǎng)之以仁,教之以 禮,因其所欲而與之,從其所好而勸之,賞之疑者從重,罰之疑者從輕,家給人足,囹圄空虛。子產(chǎn)卒,國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聞竽琴之音。’”今按:僑字子 產(chǎn)。鄭僑者,即鄭相子產(chǎn)也。
〔三〕 見詩商頌長發(fā)之章。
寵性周密,時有所表薦,手書削草,人不得知。嘗稱人臣之義,苦不能慎,自在樞機,謝遣門人,不復教授,絕知交,惟在公家,朝廷器之?;屎蟮芨]憲,侍中貴幸,憲薦真定張林為尚書,上以問寵,對曰:“林雖有才能,而行貪穢?!睉椛钜院迣櫍暇拐饔昧?,卒以贓污抵罪。
夏五月戊辰,太傅趙喜薨。
是時承平久,宮室臺榭漸為壯麗,扶風梁鴻作五噫歌曰:“陟彼北邙兮,噫!覽觀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燎燎未央兮,噫!” 上聞而非之〔一〕,求索不得。鴻乃逃會稽,依大家皋伯通以賃舂為事,其妻息具食于鴻前,不敢失。伯通知其賢,以客禮待之。鴻當門吟詠著書十余篇。鴻病因 篤,與伯通及會稽大夫語曰〔二〕:“昔延陵季札葬子于嬴、博之間,不歸其鄉(xiāng)里,慎勿令我妻子持尸具柩去?!北娫唬骸耙x古之烈士,今伯鸞之清高,可令相 近,葬要離墓旁〔三〕,子孫歸扶風。”
〔一〕 惠棟曰:“案御覽、郭茂倩樂府引三輔決錄,皆云‘肅宗聞而悲之’,今作‘非’ ,乃傳寫之誤?!?
〔二〕 御覽卷五五三引東觀記作“ 會稽士大夫”。疑袁紀脫“士”字。
〔三〕 李賢曰:“要離刺吳王僚子慶忌者,冢在今蘇州吳縣西,伯鸞墓在其北?!鄙驓J韓曰:“陸龜蒙笠澤叢書:伯鸞墓在吳西門金昌亭下幾一里?!?
鴻字伯鸞,高抗不群。初,扶風世家多慕其名,欲以女妻之,被服華麗,鴻甚惡之。后鄉(xiāng)里孟氏有女,容貌丑而有節(jié)操,多求者,女不肯往,至年三十無 嫁處。父母問其所欲,曰:“得賢如梁伯鸞者可矣。”父母曰:“伯鸞清高,汝安能稱之哉?”后鴻聞而求之,遂許焉。為服畢,女求作布麻履及織作之具,乃衣新 婦衣。入門積七日,鴻不答,婦跪床下曰:“竊聞夫子高義,曾逐數(shù)婦,而妾亦偃蹇數(shù)夫,故來歸夫子,而不見采擇?!兵櫾唬骸拔嵊敏煤种耍膳c俱隱深山 爾。今若乃衣綺縞,〔傅〕白黑〔一〕,豈梁鴻所愿者哉!” 于是婦對曰:“妾恐夫子不愿爾,妾有隱居之具。”乃起,椎髻衣布,操作具而前,鴻大悅曰:“此真梁鴻之妻也,能成我矣!”字之德耀,名孟光〔二〕。無幾何 〔三〕,妻曰:“常聞夫子欲隱居避世,不欲榮爵,以致憂患,今何其嘿嘿也?得無欲低頭就之邪?”鴻曰:“諾?!蹦讼嚯S之霸陵山,耕耘織作,以供衣食,彈琴誦書〔四〕,以娛其志。
〔一〕 據(jù)果親王校補。
〔二〕 蔣本“名孟光”三字闕,黃本僅有“孟光”二字?;輻澰唬骸疤锼嚭庠唬骸付嘁幻献帧!瘲澃福豪m(xù)列女傳曰:‘字之曰德曜,名孟光。自名曰運期,字侯光?!啤稀茄茏帧!惫蕮?jù)以補。
〔三〕 無幾何,蔣本亦闕,據(jù)黃本補。又龍溪精舍本“何”作“也”。
〔四〕 蔣本“誦”下闕“書”字。范書逸民傳作“詠詩書”。而東觀記作“誦書”,黃本亦然,故據(jù)以補。
六年(辛巳、八一)
春三月辛卯〔一〕,瑯邪王京薨,謚曰孝王。京,光烈皇后少子,而明帝母弟也,恩愛特隆,寵異諸國。京亦孝友謙讓,雅好經(jīng)書。光烈皇后崩,帝手書以后之珍寶賜京。京好治宮室,窮極技巧,殿宇墻壁,皆飾以金銀。
〔一〕 三月甲辰朔,無辛卯。范書作“二月”,是。
六月丙辰,太尉鮑昱薨。
昱字文淵,永之子也。初為司隸校尉,時匈奴新降,召昱詣尚書,使封降胡檄。世祖遣小黃門宗厲問昱有所怪不,昱對曰:“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 當司徒露布,怪司隸下書也?!笔雷嬖唬骸坝钐煜轮页甲訌蜑樗倦`也?!奔熬尤?,善其事,雖剛直不及永,猶其風也。昱子德,少為黃門侍郎,修至節(jié),有名 稱,官至大司農(nóng)。
辛未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癸巳,大司農(nóng)鄧彪為太尉。
東平王上疏請詔諸王朝。各賜裝錢千萬,東平王加五百萬。
七年(壬午、八二)
春正月,沛王、東平王、中山王、東海王、瑯邪王、廣陵王、榆鄉(xiāng)侯、東鄉(xiāng)侯朝〔一〕。使中謁者以乘輿、服、太官珍膳迎蒼于郊。
〔一〕 范書章帝紀無“廣陵王”,而有“濟南王”。按范書廣陵思王荊傳,荊于明帝永平十年自殺。永平十四年,封荊子元壽為廣陵侯,服王璽綬,又封元壽弟三人為鄉(xiāng) 侯。至建初七年,“肅宗詔元壽兄弟與諸王俱朝京師?!睋?jù)此則廣陵侯雖名曰侯,實與王等,故袁紀以“王”稱之。而“榆鄉(xiāng)侯”、“東鄉(xiāng)侯”必元壽之弟也。
是時國邸皆豫受賜,金帛床帷充實其中,駕親自循行。上欲蒼先至,侍以殊禮,詔滎陽令,東平王至者徑追會。蒼與諸王俱至滎陽,使大鴻臚持節(jié)郊迎, 詔沛王、東平王、中山王贊拜不名〔一〕;天子親答拜,所以寵光榮顯,加于古典。每入宮殿,輒以〔輦〕迎至省闥,及下〔宴〕(廡)會,上嘗坐〔席〕(段), 皇后親拜于內(nèi)〔二〕。蒼等皆鞠躬辭謝,不自安。
〔一〕 胡三省曰:“賢曰:‘謂贊者不唱其名?!嘀^四王,帝諸父也,故異其禮?!苯癜窗谆⑼ㄔ唬憾Y王者臣有不名者,即先王老臣,諸父、諸兄。而“諸父、諸兄者親,與己父兄有敵體之義也” 。則漢禮本如此也。然“天子親答拜”,則“加于常典 ”也。
〔二〕 均據(jù)范書東平王蒼傳補改。
歲余〔一〕,大鴻臚奏遣諸王歸國,上〔持〕(將)留蒼〔二〕,封女三人皆為公主〔三〕,賜以秘列圖〔四〕。有司復奏遣,上乃手書與蒼曰:“骨肉 天性,昔念王久勞歷時,欲署大鴻臚奏,不忍下筆,顧授小黃門,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鄙n發(fā),上臨送之,流涕而別。復賜乘輿服御物、珍寶、輿馬,錢布以億 萬計,詔遣中使追問起居,相望于道。
〔一〕 范書作“三月”。
〔二〕 據(jù)陳澧校改。
〔三〕 乃封縣公主也。詳見卷九“ 處臣三女小國侯”注。
〔四〕 蔣本“圖”字闕。南監(jiān)本作 “國”,學海堂本依范書作“列仙圖,龍溪精舍本亦然,唯黃本作“圖”。按東觀記正作“列圖”,他本皆誤,故據(jù)黃本補。
袁宏曰:章帝尊禮父兄,敦厚親戚,發(fā)自中心,非由外入者也,雖三代之道,亦何以過乎?嘗試言之曰:夫不足則相資,相資則見足,見足則無求, 無求則相疏,常人之性也。何以知其然乎?夫終朝之飯,糟糠不飽,壺餐之饋,必習其鄰人者,甘所不足也。貴為王侯,富有國家,聲色之娛,而忘其親戚者,安其 余也。故處不足,則壺餐豆羹不忘其鄰人,安其有余,徒鈞天廣樂必遺其親戚,其勢然也。故親戚之弊,常在于富貴,不在于貧賤,其可知矣。
夫同陰以憩,眷然相應(yīng)者,一遇之歡也;同生異處,敖然相忘者,不接之患也。故形神不接,雖兄弟親戚,可同之于胡越;交以言色,雖殊涂之人, 猶有眷恨之心。由斯觀之,王侯貴人乘有余之勢,處不接之地,唯意而欲恩情含暢〔一〕,六親和睦,蓋以鮮矣。古之圣人,懼其如此,故明儉素之道,顯謙恭之 義,使富者不極其欲,貴者不博其高,里老且猶矜愛,而況兄弟乎?朝會以敘其儀,燕享以篤其親,聘問以通其意,玉帛以將其心,故欲不滿而和愛生,情意交而恩 義著也。嗚呼!有國有家者,可不親乎?
〔一〕 “唯意”二字,陳璞疑衍?;蛴忻撜`,亦未可知。
夏六月甲寅,廢皇太子慶為清河王,皇子肇為皇太子〔一〕。
〔一〕 說文‘肇’作‘□’。說文通訓定聲曰:“許氏不箸說解,當為肇之本字?!?
初,宋貴人有寵,生太子慶。會竇后寵盛,心惡貴人,外令兄弟求宋氏微過,內(nèi)令御者伺察貴人。貴人嘗病,思生菟,令家求之。竇后誣言欲咒詛,上信 之,出貴人姊妹于丙舍〔一〕,使小黃門蔡倫考之。竇后諷厲考者,皆致以巫蠱事,送暴室〔二〕,二貴人同時飲藥死,并葬于濯龍中。
〔一〕 胡三省曰:“丙舍,宮中之室,以甲乙丙為次也。續(xù)漢志:南宮有丙署?!?
〔二〕 續(xù)漢志曰:“暴室,署名,主中婦人疾病也?!?
貴人,扶風平陵人,其先惠將軍宋昌后也。父陽〔一〕,恬于榮勢,不愿仕宦,專以事親色養(yǎng)。陽有女〔二〕(三)人〔二〕,選入掖庭,小貴人生太子慶,拜陽為議郎。二貴人既死,陽免歸本郡,幽閉之。陽為人仁厚,時人多救請者,遂得免焉。
〔一〕 范書清河孝王慶傳作“父楊 ”。續(xù)漢書亦同。王先謙曰:“
官本作‘楊’??甲C云:案‘楊’ 北宋本作‘揚’。”三說未知孰是。
〔二〕 據(jù)范書及下文文意改。
秋九月,行幸河內(nèi)、魏郡。
辛卯,令天下系囚減罪各有差。
冬十月,行幸長安,祀園陵。
上召奉車(騎)都尉韋彪〔一〕,問以三輔舊事。彪對訖,因言巡省舊都,宜錄先帝功臣及其子孫,上嘉納焉。即封蕭何、曹參、霍光后為列侯〔二〕,擢〔彪〕為鴻臚卿〔三〕。
〔一〕 陳璞曰:“奉”字衍。今按范書韋彪傳作“奉車都尉”,袁紀下文亦然。續(xù)漢百官志曰:奉車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御乘輿事。乃光祿 勛屬官。則非衍“奉”而實衍“騎”也。陳說非。又范書曰:“建初七年,車駕西巡狩,以彪行太常從,數(shù)召入,問以三輔舊事、禮儀風俗?!眲t彪時以奉車都尉行 太常事也。
〔二〕 范書韋彪傳曰:“時光無苗裔,唯封何末孫熊為酆侯?!庇衷唬骸敖ǔ醵暌逊獠軈⒑蟛苷繛槠疥柡睿什粡图把?。”
〔三〕 據(jù)文意補。
彪字孟達,右扶風平陵人。高祖賢、曾祖玄成皆致位丞相。彪父母卒,三年不出廬,毀瘠骨立,醫(yī)治數(shù)年乃能起,以至行聞。舉孝廉,為郎中,以教授為 事〔一〕,安貧樂道,恬于進趨,三輔自耆儒后學,莫不慕之。明帝聞彪之名,有詔拜謁者,賜以車馬衣服。稍遷尚書、魏郡太守。上即位,以病〔免〕〔二〕,復 為議郎,遷左(右)中郎將〔三〕、長樂衛(wèi)尉。數(shù)陳政事,歸于寬厚。彪比上疏乞骸骨,天子重彪禮讓,拜為奉車都尉,秩中二千石,賞賜禮〔敬〕,侔于親戚 〔四〕。
〔一〕 范書本傳作“以病免,復歸教授”。疑袁紀“以”下有脫文。
〔二〕 據(jù)范書補。
〔三〕 據(jù)范書及續(xù)漢志刪。
〔四〕 以己意補,范書作“賞賜恩寵”。
是時言事者多言“郡國貢舉不以功次,養(yǎng)虛名者累進,故守職者益懈,而吏事陵遲”。彪議曰:“伏惟明詔,憂勞百姓,察察不舍晝夜〔一〕,垂恩選 舉,必務(wù)得人。夫國以賢為本,以孝為行。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官,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捕撤蛉瞬判猩倌芟嗉?,是以孟公綽優(yōu)于趙、魏老,不 可以為滕、薛大夫〔三〕。忠孝之人,治心近厚;鍛煉之人,治心近薄。斯三代所以直道而行〔四〕,在其所以磨之故〔五〕。在士雖不磨吏職,有行美材高者,不 可純以閥閱取〔六〕。然要歸在于選二千石,二千石賢,則貢舉皆得其人矣?!?
〔一〕 老子曰“俗人察察”,又曰 “其政察察”。焦竑曰:“察察,古本皆作□□。”朱謙之曰:“傅、范本察察作□□。”按二字古通用。說文曰:“察,覆也。”“不舍晝夜”,出論語子罕。察察不舍晝夜,言帝親自查覆,不分晝夜,以求得人。
〔二〕 孝經(jīng)緯之文。范書“官”作 “君”。
〔三〕 語出論語憲問孔子曰。傳曰:“公綽,魯大夫,趙、魏皆晉卿,家臣稱老公。綽性寡欲,趙、魏貪賢,家老無職故優(yōu)。滕、薛小國,大夫職煩,故不可為?!?
〔四〕 見論語衛(wèi)靈公。言三代用民無所呵私,不虛舉也。
〔五〕 李賢曰:“言古之用賢,皆磨礪選練,然后用之。”
〔六〕 閥閱,亦作伐閱。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漢書 車千秋傳曰“無伐閱功勞”。師古曰:“伐,積功也。閱,經(jīng)歷也。”其本指官吏的資歷和政績,后轉(zhuǎn)為指門第的高低,故又稱為門閥。門閥形成于東漢中后期,東 晉時進入高潮,南北朝由盛轉(zhuǎn)衰。
頃之,彪復稱疾歸家,賜布帛百匹,谷三千斛。彪清儉好施,祿賜分與宗族,家無余財,著書十二篇,號韋卿子。
后漢孝章皇帝紀下卷第十二
八年(癸未、八三)
春正月壬辰,東平王蒼薨。
初,蒼疾病,上憂念蒼,使道上置驛馬,以知疾之增損。薨問至,上悲不自 勝,詔東平傅錄王建武以來所上章奏及作詞賦,悉封上,不得妄有闕。司空第五倫見上悼愴不已,求依東海王故事,自請護喪事〔一〕。上〔以〕東海王行天子禮 〔二〕,舊制無三公出者,乃遣大鴻臚持節(jié)護喪事,詔諸王及公主、京師諸侯悉詣東平王葬,哀策曰:“咨王丕顯,勤〔勞〕王室〔三〕,親命受策,昭于前世,出 作蕃輔,克慎明德。昊天不吊,不報上仁,使屏余一人,煢煢靡有所終。今詔有司加賜鸞輅車、乘〔馬〕〔四〕、龍旗九旒、虎賁百人,謚曰獻王〔五〕。”
〔一〕 事見卷九明帝紀上。時東海王彊薨,明帝遣司空馮魴持節(jié)護喪事。
〔二〕 據(jù)惠棟說補。
〔三〕 據(jù)范書補。
〔四〕 據(jù)東觀記、范書補。
〔五〕 東觀記、續(xù)漢書、范書均作 “憲王”,惟通鑒取袁紀說。
秋,即擇班超為將兵長史,以徐干為司馬。遣衛(wèi)侯李邑使烏孫,到于闐,上言西域功不可成,盛毀超云:“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nèi)顧心?!背?聞邑言,嘆曰:“身非曾參,而有三至之讒〔一〕,恐見疑于當世?!彼斐銎淦?。上知超無二心,乃詔責邑,〔超〕遣邑將烏孫侍子還京師〔二〕。徐干謂超曰: “邑前親毀君,欲敗西域,今可緣詔留之,遣他吏送侍子?!?超曰:“是言之狹也。以邑毀超,故遣之,內(nèi)省不疚〔三〕,何恤邑言。今留之,一時快意,然非忠臣也?!?
〔一〕 戰(zhàn)國策秦策甘茂對秦武王曰:“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又冈唬骸?
吾子不殺人?!椬匀?。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淠干锌椬匀粢?。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淠笐郑和惰逃鈮Χ摺!?
〔二〕 范書班超傳曰:“令邑詣超受節(jié)度。詔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與從事?!辞惨貙鯇O侍子還京師?!痹o恐多有脫文,今補一“ 超”字。
〔三〕 見論語顏淵。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于是疏勒王忠反,保烏即城。超乃立其府丞成大為疏勒王。其后忠設(shè)詐偽降,愿棄前罪,為殺新王。超內(nèi)知其謀,而偽許之。忠大喜,將輕騎三百詣超。超密勒兵,待酒數(shù)行,超叱吏執(zhí)忠,斬之,放擊其眾,大破之。
冬十二月,行幸陳留、梁國、淮陽、潁川。
戊申,詔曰:“五經(jīng)剖判,去圣彌遠,章句傳說,難以正義,恐先師道喪,微言遂絕,非所稽古求道也。其令諸儒學古文尚書、毛詩、谷梁、左氏傳,以扶明學教,網(wǎng)羅圣旨。”
古文尚書者,出孔安國。武〔帝〕世〔一〕,魯恭王壞孔子宅,欲廣其宮,得古文尚書及禮〔二〕、論語、孝經(jīng)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恭王入其宅,聞琴瑟鐘磬之音,瞿然而止。孔安國者,孔子后也,盡得其書。尚書多于伏生所傳(六)十〔六〕篇〔三〕,安國獻之。
〔一〕 據(jù)漢書藝文志補。
〔二〕 禮,禮記也,見漢書藝文志。
〔三〕 據(jù)漢書藝文志改。
毛詩者,出于魯人毛萇。自謂子夏所傳,河間獻王好之。
谷梁者,瑕丘江公受之魯申公。武帝時,董仲舒善說公羊,江公訥于口辯,義不如董仲舒,故谷梁學寢微,唯衛(wèi)太子善谷梁。宣帝即位,聞衛(wèi)太子好谷 梁,乃求能為谷梁學者,得沛人蔡子秋〔一〕,與公羊家并說。上善谷梁,后大儒蕭望之等廷論二家同異,多從谷梁,由是谷梁學復興。
〔一〕 漢書儒林傳作“蔡千秋”。
漢初張蒼、賈誼、張敞皆修春秋左傳,誼為左氏訓故。御史張禹與蕭生同官〔一〕,數(shù)言左氏于望之,望之善之,及翟方進、賈〔護〕(誼)、劉歆并傳左氏學〔二〕。故言左氏者,本之賈〔護〕(誼)、劉歆。
〔一〕 蕭生,即蕭望之也,時亦任御史。
〔二〕 漢書儒林傳曰:“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史,數(shù)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shù)以稱說。……授尹更始,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 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歆?!痹o此文實取資于此,作“誼”、 乃涉前“賈誼”而誤,故據(jù)以改。下同。
此四學雖傳于世,至建武初議立左氏學,博士范〔升〕(舛)議譏毀左氏〔一〕,以為不宜立?!舱隆常┑奂次弧捕常笫蠈W廢,乃使郎中賈逵敘明左氏大義。逵又言古文尚書多與經(jīng)傳爾雅相應(yīng),于是古文尚書、毛詩、周官皆置弟子,學者益廣。
〔一〕 據(jù)范書改。
〔二〕 陳璞以為“愍帝”是“明帝 ”之誤。今按范書賈逵傳及袁紀下文,乃“章帝”之誤。陳說甚失考。
逵字景伯,右扶風平陵人。身長八尺二寸,弱冠能誦五經(jīng)、左傳,兼通谷梁諸家之說,沈深有用,其所學者,可為人師。明帝時為郎,使與班固校書。帝 即位,雅好古學,詔逵入講白虎觀,使說左氏傳,上善其說。逵母嘗病,上以逵居貧,欲賜之,以校書比例多,乃以錢二十萬,使?jié)}陽侯馬防與逵。逵讓曰:“逵母 病甚,子貧無事于外,屢空,且從孤竹于首陽矣〔一〕?!?其思厚若此。遷衛(wèi)士令。逵才學皆通,其所著論,為學者所宗。性佚,不修小節(jié),當世以此譏焉,故不至大官。
〔一〕 范書賈逵傳,此乃章帝囑馬防之語,按袁紀下文作“其恩厚若此”,則袁紀“逵讓曰”當是“謂防曰”之誤。又范書“無事”作“無人事 ”。李賢曰:“謂不廣交通也。”賢又曰:“史記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子也,隱于首陽山,卒餓死也。 ”
袁宏曰:堯舜之傳賢,夏禹、殷湯授其子,此趣之不同者也。夏后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兼而用之,此德刑之不同者。殷人親盡則婚,周 人百世不通,此婚姻之不同也。立子以長,三代之典也,文王廢伯邑考而立武王,廢立之不同者也。“君親無將,將而必誅?!薄惨弧持苤埔?;春秋殺君之賊,一 會諸侯,遂得列于天下,此褒貶之不同者。彼數(shù)圣者,受之哲王也,然而會通異議,質(zhì)文不同,其故何耶?所遇之時異。
〔一〕 詳見卷十注。
夫奕者之思,盡于一局者也;圣人之明,周于天下者也。茍一局之勢未嘗盡同,則天下之事豈必相襲哉!故記載廢興,謂之典謨;集敘歌謠,謂之詩 頌;擬議吉兇,謂之易象;撰錄制度,謂之禮儀;編述名跡,謂之春秋。然則經(jīng)籍者,寫載先圣之軌跡者也。圣人之跡不同如彼,后之學者欲齊之如此,焉可得哉! 故曰 “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一〕,不可不察。圣人所以存先代之禮,兼六籍之文,將以廣物慣心,通于古今之道。
〔一〕 語出禮記經(jīng)解篇。注曰:“ 失,謂不能節(jié)其教者也。詩敦厚近愚;書知遠近誣;易精微,愛惡相攻,遠近相取,則不能容人,近于傷害;春秋習戰(zhàn)爭之事,近亂?!?
今去圣人之世,幾將千年矣,風俗民情,治化之術(shù),將數(shù)變矣。而漢初諸儒,多案春秋之中,復有同異。其后殷書禮傳,往往間出,是非之倫,不可 勝言。六經(jīng)之道可得詳,而治體云為遷易無度矣。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諸子之言紛然殽亂。太史公談判而定之,以為六家〔一〕;班固演其說, 而明九流〔二〕。觀其所由,皆圣王之道也,支流區(qū)別,各成一家之說。夫物必有宗,事必有主,雖治道彌綸,所明殊方,舉其綱契,必有所歸。尋史談之言,以道 家為統(tǒng);班固之論,以儒家為高。二家之說,未知所辯。
〔一〕 六家者,陰陽、儒、墨、名、法、道也。
〔二〕 九流者,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也。
嘗試論之曰:夫百司而可以總百司,非君道如何情動〔一〕,動而非已也。虛無以應(yīng)其變,變而非為也。夫以天下之事,而為以一人,即精神內(nèi)竭, 禍亂外作。故明者為之視,聰者為之聽,能者為之使,惟三者為之慮,不行而可以至,不為而可以治,精神平粹,萬物自得,斯道家之大旨,而人君自處之術(shù)也 〔二〕。夫愛之者,非徒美其車服,厚其滋味,必將導之訓典,輔其正性,納之義方,閑其邪物。故仁而欲其通,愛而欲其濟,仁愛之至,于是兼善也。然則百司弘 宣,在于通物之方,則儒家之算,先王教化之道。居極則玄默之以司契,運通則仁愛之以教化。故道明其本,儒言其用,其可知也矣。
〔一〕 “百司”,“非居道如何情動”九字,乃據(jù)黃本而補。
〔二〕 袁宏所論,乃時人儒道合流說之濫觴。張湛列子說符篇注:“自賢者即上所謂孤而無輔;知賢則智者為之謀,能者為之使,物無棄才,則國易治 也?!庇种倌崞ⅲ骸安荒苤娙酥?,不能為眾人之所能,群才并為之用者,不居知能之地,而無惡無好,無彼無此,則以無為心者也。故明者為視,聰者為 聽,智者為謀,勇者為戰(zhàn),而我無事焉?!贝伺c袁宏之論道家,可謂一源之水。
夫大道行,則仁愛直達而無傷;及其不足,則抑參差而并陳?;既f物之多惑,故推四時以順,此明陰陽家之所生也。懼天下擾擾,竟故辯加位以歸真 〔一〕,此名家之所起。畏眾寡之相犯,故立法制以止殺,此法家之所興也。慮有國之奢弊,故明節(jié)儉以示人,此墨家之所因也。斯乃隨時之跡,總而為治者也。后 之言者,各演一家之理,以為天下法,儒道且猶紛然,而況四家者乎!夫為棺槨,遂有厚葬之弊;喪欲速朽,亦有棄尸之患。因圣人之言跡,而為支辯之說者,焉可 數(shù)哉?故自此以往,略而不論。
〔一〕 “竟故”二字據(jù)黃本補。
元和元年(甲申、八四)
春正月,日南獻白雉。
夏四月己卯,封東平王子尚為成都王〔一〕。
〔一〕 范書東平王蒼傳及章帝紀均作“任城王”。袁紀恐誤。
六月辛酉,沛王輔薨。謚曰獻王。輔好經(jīng)書,矜嚴有法度,在國終始可觀,稱為賢王。
秋八月甲子,太尉鄧彪以老病罷,大司農(nóng)鄭弘為太尉。
彪字智伯,南陽新野人?!采佟常ǜ福┮孕⑿蟹Q,〔父〕(及)薨,讓國與異母弟〔一〕。明帝高其節(jié),詔聽之。辟府掾,稍遷太仆卿。遭后母喪,固疾 乞身,以光祿大夫行服。服竟,遷大司農(nóng)。數(shù)月,為太尉。彪以禮讓帥下,在位為百寮規(guī)誡。以疾上書乞骸骨。策曰:“惟君以曾閔之行,禮讓之高,故慕君德禮, 以屬黎民。貪與君意,其上太尉印綬,賜錢三十萬,俸二千石,祿終厥身。君專精養(yǎng)和,以輔天年?!痹t太常四時致祭宗廟之胙〔二〕;河南尹常以八月旦奉羊、酒 〔三〕。
〔一〕 據(jù)范書本傳及東觀記改。及父形近而訛。
〔二〕 李賢曰:“胙,祭廟肉也。禮,凡預祭,異姓則歸之胙,同姓則留之宴。彪不預祭而賜胙,重之?!?
〔三〕 李賢曰:“東觀記曰‘賜羊一頭,酒二石’也?!?
癸酉,令天下系囚減罪一等,死罪徙邊戍。
九月,行幸陵〔一〕,祠舊宅園廟。
〔一〕 陵,章陵也。疑紀文有脫。
故臨淮太守朱暉為尚書仆射。
暉字文秀〔一〕,南陽人也。少以節(jié)操聞。初,帝舅信陽侯陰就方貴,慕暉名,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復遣家丞致禮,暉閉門不受。后為郡吏,太守阮況 嘗以事干暉,暉不從;及卒,暉厚送其家〔二〕。左右咸怪之,暉曰:“前阮君有求于我,恐以貨污君,故不與言。今重送者,欲以明吾心?!彬婒T將軍蒼聞而辟 之,甚禮敬焉。
〔一〕 東觀記、范書均作“文季” 。
〔二〕 類聚卷三五引東觀記曰:“ 朱暉為郡督郵,太守阮況當嫁女,欲買暉婢,暉不與。及況卒,暉送金三斤?!?
正月朔旦,蒼應(yīng)奉璧入賀〔一〕。故事,少府給璧。陰就驕貴,吏傲不奉法,求璧不可得。蒼坐朝堂,漏且盡而璧不至,不知所為,顧謂掾?qū)僭唬骸叭糁?何? ”暉望見府主簿持璧,即往紿之曰:“我聞璧而未曾見,試觀之?!敝鞑疽澡凳跁?,暉顧召令史奉之。主簿驚曰:“少府當以朝。”暉叱之曰:“將歸,暉獨不朝 也!”〔二〕主簿遽以白就,就曰:“朱掾義士,勿復求。更以他璧朝?!鄙n罷,謂暉曰:“屬者掾自視孰與藺相如邪?”
〔一〕 周壽昌曰:“案:禮儀志: ‘歲首朝賀,公侯璧?!嚏擢殧嘣唬骸铊瞪系??!譀Q疑要注曰:‘古朝會皆執(zhí)贄,侯伯執(zhí)珪,子男執(zhí)璧。漢公卿以下,所執(zhí)如古禮?!澰乒铊?,則無 所為珪,但有璧而已。公侯三公之璧,想皆自備,惟藩王則由少府給之也。續(xù)漢百官志:‘少府掌中服御諸物,衣服珍寶貨珍膳之屬?!跻嗯c中服御諸物等,故 少府所掌也。”又周壽昌曰:“東平王朝正,當是章帝建初七年?!睏顦溥_曰:“蒼傳:顯宗即位,拜驃騎將軍,永平五年歸藩就國。據(jù)下文,陰就為少府,就自殺 于永平二年。則此朝正當是永平二年事。周說殆誤?!?
〔二〕 惠棟引此語,改“暉”為“ 將軍”,當是。
明帝幸長安,欲嚴宿衛(wèi),以暉為衛(wèi)士令。稍遷臨淮太守。暉好節(jié)概,其所拔用,皆厲行士。其諸報怨,以義犯法者,率皆為求門戶而生宥之〔一〕。其不 義者,即時僵仆,不以污獄門,故吏民畏愛之。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故所在數(shù)被劾。去臨淮,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通,鄉(xiāng)黨譏其介〔二〕。南陽人大 饑,暉盡其家貨,分宗族故舊,不問余焉。初,同縣張堪素有名,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暉以其先達,未敢當也。后俱為二千石,絕不復通。及南陽饑,而堪已 卒,暉聞其妻子貧窮,乃自往候視,贍賑之。其子頡怪而問之,暉曰:“吾以信心也?!薄踩称湫帕x慎終皆此類也。
〔一〕 王先謙集解引蘇輿曰:“謂以私人之義,犯國家之法。如郅惲為友人董子張報父仇殺人,詣縣自首,令趣出獄。陳公思以叔父仇,格殺王子佑,汝南 太守胡廣特為原遣,并其事也。張敏傳載,建初中有侮辱人父,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遂定輕侮法。敏駁議不可,蓋吏生之,為權(quán)宜,律赦之,則長奸耳?!?
〔二〕 李賢曰:“介,特也,言不與眾同?!?
〔三〕 御覽卷四七六引東觀記曰: “堪至把暉臂曰:‘欲妻子讬朱生?!瘯熍e手不敢答。 ”李賢曰:“以堪先讬妻子,心已許之,故言信于心也?!?
冬十月,行幸江陵。
十二月,除諸禁固不得仕者,令得仕。
二年(乙酉、八五)
春正月,初令婦人懷胎者,當以二月賜谷三斛,復夫勿算一歲。
二月,鳳皇集于肥,行幸太山。
丙子,大赦天下。復博、奉高、嬴三縣,無出租賦。
三月,行幸魯,祠東海恭王。庚寅,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壬辰,行幸東平(王),幸〔王〕蒼宮〔一〕,謂諸子曰:“思其人,至其鄉(xiāng);其處存,其人亡?!币蚱抡唇蟆I闲疑n陵,為備虎賁、鸞輅、龍旗,以 章顯之,賜御劍于陵前。初,蒼所將驃騎時吏丁周栩〔二〕,以蒼敬賢下士,不忍去,為王家大夫數(shù)十年,事祖及孫〔三〕。引見,嗟嘆之,擇為議郎。
〔一〕 據(jù)黃本改。
〔二〕 范書東平王蒼傳作“丁牧、周栩”,袁紀恐脫“牧”字。
〔三〕 胡三省曰:“獻王及子懷王忠及今王敬。”
遂幸魏郡、河內(nèi),登太行。
五月丙戌〔一〕,詔曰:“鳳皇、黃龍、鸞鳥比集七郡,神雀、甘露降自京都。祖宗舊事,或班恩施。其賜百官錢各有差;天下吏爵,人三級;高年、鰥寡孤獨帛,人一匹。令天下大酺五日;鳳皇、黃龍所集亭皆無出今年租賦;見者及太守、令、長、丞、尉帛各有差。”
〔一〕 范書章帝紀作“五月戊申” 。
冬十一月壬辰,詔曰:“余末小子,讬于君位,曷以恢崇〔祖宗〕〔一〕,仁濟天下?三代推益,優(yōu)劣殊軌,況于頑陋,無以易民視聽,雖欲從之,末由 也已。”博士曹褒睹茲詔也,知上有制作意,乃上疏曰:“ 昔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禮作樂,以著功德。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所以協(xié)和天人,示人軌則也,故御應(yīng)見瑞乃作。今皇天降禮,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語, 宜定諸議,以成漢禮?!闭孪绿?,巢堪以為不可許。
〔一〕 據(jù)陳璞校記補。
是歲班超發(fā)諸國兵步騎二萬擊莎車,莎車求救于龜茲,王遣左將軍發(fā)溫宿、姑墨、尉頭兵合五萬人助之。超召部曲及于闐、疏勒王議曰:“兵少不敵,計 莫若各散去,于闐從此西,吾亦從此東〔一〕,夜半聞鼓聲便發(fā)。”眾以為然,乃陰緩所得莎車生口。龜茲聞之喜,使左將軍將萬騎于西界,欲遮于闐王。人定后, 超乃召諸司馬勒兵厲眾,雞鳴馳赴莎車營,奄覆之。莎車驚怖,斬首五千余級,大獲其馬畜財物,分兵收其谷,莎車遂降。自是威震天下,西域恐。
〔一〕 范書班超傳作“于置從是而東,長史亦于此西歸”。與袁紀所述恰相反。按班超據(jù)疏勒,在莎車之西,而于闐在莎車之東,則范書是。
三年(丙戌、八六)
三月丙寅〔一〕,太尉鄭弘薨。丁卯,大司〔農(nóng)〕(馬)〔宋〕(宗)由為太尉〔二〕。
〔一〕 三月甲戌朔,無丙寅。范書作“四月”,是。
〔二〕 宋由系宋嵩之子,宋弘之侄。袁紀本卷章和元年史文即作“
太尉宋由”。又大司馬明系大司農(nóng)之誤,今均正之。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曾祖自齊徙山陰。事博士焦貺〔一〕。門徒數(shù)百人,當舉明經(jīng),其妻勸貺曰:“鄭生有卿相才,應(yīng)此舉〔者〕也。”〔二〕 從之。楚王英之謀反,誣天下知名者,貺為河東太守,及楚事〔征〕(遇),疫病道死〔三〕,妻子閉詔獄,考掠連年。諸〔生〕故人〔四〕,皆易姓名以避禍,弘 獨髡首負锧訟貺罪。明帝感悟,乃原免家屬。弘送貺喪及妻子于陳留,畢葬旋鄉(xiāng)里,為鄉(xiāng)嗇夫〔五〕。
〔一〕 惠棟曰:“袁宏紀云:弘事博士陳留焦貺?!敝軌鄄唬骸?
傳云同郡河東太守焦貺,則貺應(yīng)為會稽人,袁作陳留人有異。至紀作博士,此作太守,則袁紀述其始,傳述其后也?!卑此^貺陳留人,乃據(jù)送喪至陳留而言。
〔二〕 據(jù)御覽卷四七九引袁紀補。
〔三〕 亦據(jù)御覽卷四七九引袁紀補 “征”字,又“疫”,御覽引作“疾”。
〔四〕 據(jù)御覽卷四七九引袁紀補。
〔五〕 范書本傳注引謝承書作“靈文鄉(xiāng)嗇夫”。惠棟引虞預會稽典錄曰:“弘為靈文鄉(xiāng)嗇夫。民有弟用兄錢者,未還之,嫂詐訟之弘,弘賣中單,為叔還錢。兄聞之,慚愧,遣其婢索錢還弘,弘不受。”
太守第五倫行部見弘〔一〕,問民得失,弘對甚明,倫甚奇之,擢為督郵。舉孝廉,稍遷尚書仆射。上問弘:“欲三河、三輔選尚書、御史、孝廉、茂 才,余郡不得選?!焙雽υ唬骸坝菟闯鲇谝π妫挠砩谑~,二圣豈復出于三輔乎?陛下但當明敕有司,使得人爾?!鄙仙破溲?。是時烏孫王遣子入侍,上問弘: “當答其使不?”弘對曰:“烏孫前為大單于所攻,陛下使小單于往救之,尚未賞;今如答之,小單于不當怨乎?” 上以弘議問侍中竇憲,對曰:“禮曰‘禮有往來’〔二〕,易曰‘無往不復’〔三〕,天地際也。弘章句諸生,不達國體。”上遂答烏孫使。小單于忿〔恚〕(悉) 〔四〕,攻金城郡,殺太守任昌。上謂弘曰:“朕前不從君議,果如此?!焙雽υ唬骸案]憲奸臣也,有少正卯之行,未被兩觀之誅〔五〕,陛下前何用其議!”
〔一〕 李賢曰:“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nóng)桑,振救乏絕,見續(xù)漢志。”故范書鄭弘傳作“行春”,御覽卷一九引續(xù)漢書作“春行”。
〔二〕 禮記曲禮上曰:“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痹o“有” 恐系“尚”之誤。
〔三〕 易解卦曰:“無所往,其來復。”
〔四〕 恚悉形近而訛,故正之。通鑒考異曰:“肅宗時無小單于寇金城事?!惫释ㄨb不取袁紀。
〔五〕 孔子家語曰:“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兩觀之下。子貢曰:‘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或者為失乎? ’孔子曰:‘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人,則不免君子之誅, 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居處足以撮徒成黨,談?wù)f足以褒飾熒眾,強御足以反是獨立,此乃小人之奸雄,不可不除?!蔽鍚褐栽娪谲髯渝蹲杂谐鋈?。又楊伯 峻左傳注曰:“兩觀在雉門之兩旁,積土為臺,臺上為重屋曰樓(非今居人之樓),可以觀望,故曰觀。”按袁紀此對及下臨終所上之書,均不見范書。
遷大司農(nóng)、太尉。數(shù)陳竇憲勢太盛,放權(quán)海內(nèi),言苦切,為憲不容。奏弘漏泄奏事,坐詰讓,收印綬〔一〕。弘乞骸未許,病篤,上書曰:“臣東野頑 闇,本無尺寸之功,橫蒙大恩,仍登上司,中夜怵惕,懼有折足之戒〔二〕。自揆愚薄,無益國家之事,雖有殺身,焉可謝責。是以不敢雷同,指陳竇憲奸,不慣漏 露,言出患入。竇憲之奸惡,貫天達地,毒流八荒,虐聞四極。海內(nèi)疑惑,賢愚疾惡,‘憲何術(shù)以迷主上’〔三〕?流言噂□〔四〕,深可嘆息。昔田氏篡齊,六卿 分晉,漢事不遠,炳然可見。陛下處天子之尊,自謂保萬世之祚,無復累卵之?!参濉常抛嬝?,不計存亡之機。臣雖弱疾,命在移晷,身沒之日,死不忘忠。 愿陛下為堯舜之君,誅四兇之罪,以素厭人鬼憤結(jié)之望?!闭率?,上遣太醫(yī)占弘疾。臨薨,悉皆還賜物,敕妻子葛巾布衣,殯以素棺。
〔一〕 北堂書鈔卷五一引東觀記曰:“太尉張酺、鄭弘、徐防、趙熹、虞延并以日蝕免。 ”
〔二〕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疏曰:“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
〔三〕 疑此句上脫“謂”字。
〔四〕 詩小雅十月之交曰:“噂沓背憎。”箋云:“噂噂沓沓,相對談?wù)Z?!?
〔五〕 史記范睢傳曰:“秦王之國,危于累卵?!闭x引說苑曰:“晉靈公造九層之臺,費用千金,謂左右曰:‘敢有諫者斬?!飨⒙勚蠒笠?。靈 公張弩持矢見之。曰:‘臣不敢諫也。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雞子其上?!唬骸訛楣讶俗髦??!飨⒄伾ㄖ疽?,以棋子置下,加九雞子其上,左右懼懾 息,靈公氣息不續(xù)。公曰:‘危哉!危哉! ’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復有危于此者。’公曰:‘ 愿見之。’荀息曰:‘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國用空虛,鄰國謀議將興,社稷亡滅,君欲何望?’靈公曰:‘
寡人之過也乃至于此!’即壞九層臺也?!?
初,弘為第五倫舉吏,其后并為三公,當世以為榮。
是時歲比不登,而諸王皆留京師,賞賜過厚。太尉掾何敞說太尉宋由曰:“禮,一谷不登,則損服徹膳;五谷不登,則廢祭祀,乘馬就牧,天下有饑寒 者,若己使然〔一〕。今比年傷于水旱,民不收,緣邊方外域,〔捐〕(損)妻子〔二〕,流離道路,中州內(nèi)郡,公私屈竭,此宜損徹節(jié)用之時。國恩覆載,賞賜過 度,但聞臘賜,王、主已下,傾竭帑藏。夫明君行賜以制,忠臣受賞盡度。明公位尊任重,責深負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安利元元,豈容無違而已哉!宜先正己率 下,奉還所賜,因陳得失,條奏王侯就國?!薄踩?
〔一〕 禮記曲禮下曰:“歲兇,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谷,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
〔二〕 捐損形近而訛。
〔三〕 通鑒考異曰:“敞傳,此事在肅宗崩后,云‘竇氏專政,外戚奢侈,賞賜過制,敞奏記云云’。袁紀在元和三年。按敞記云:‘
明公視事,出入再期’,又言臘賜,知在此時?!逼渌^“此時”,指章和二年。沈欽韓以通鑒為是。
孔僖〔與崔篆〕孫骃同習春秋〔一〕,語吳王夫差時事,僖廢書而嘆曰:“若是,所謂畫龍不成,反為狗者?!薄捕丑S曰:“昔者孝武皇帝始為天子, 方年十八,崇信圣道,師則先王,五、六年間,號勝文、景。及后放恣,忘其前善?!辟以唬骸皶鴤魅舸苏叨嘁印?”鄰房生梁郁遙和之曰:“如武帝亦為畫龍不成復是狗邪?”僖、骃默然不答。郁怒恨之,陰上書告骃、僖誹謗先帝,譏刺世事。下有司,骃詣吏受詰,僖上書曰: “凡言誹謗者,謂無事而虛加誣罔也。至如孝武之政,善惡顯在漢史,明如日月,是為直說實事,非虛謗也。夫帝王為善,則天下之善咸歸焉;其不善,則天下之患 亦萃焉,斯皆有以致之,不可以責人也。陛下即位已來,政教未過,德澤有加,天下所共見也,臣等獨何譏刺哉?假使所言是也,則朝廷所宜改;所言非也,亦王者 所宜含容。陛下不推其原,茍肆私忿,臣等即死,顧天下必回視易聽,以此窺陛下心矣?!鄙鲜紵o罪骃等意,及得僖奏,下制勿問。
〔一〕 據(jù)范書儒林傳補。按下文曰 “骃子瑗,瑗子寔”,明姓崔非孫氏也。
〔二〕 王先謙曰:“劉攽曰:正文畫龍不成。案古語皆云畫虎不成,此誤?;輻澰唬和蹴普聭驯芴浦M,非誤也。唐避虎字,諱改作龍。前書人表,虎臣改 作龍臣,皆正文也。范書馬援傳仍作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卑丛o卷八馬援與兄子書亦作“畫虎不成”,與范書同??痔柒n本東觀記改諱未盡,諸書復因之也。
僖以才學為郎,校書東觀,上言圖讖非圣人書。骃子瑗,瑗子寔,皆以才文顯〔一〕。
〔一〕 御覽卷四七四引袁紀曰:“ 崔骃詣竇憲,始及門,憲倒屣迎之,曰:‘吾受詔交公,公何得薄哉?’”又卷九四九引袁紀曰:“
崔骃上書:‘竊聞春陽發(fā)而倉庚鳴,秋風厲而蟋蟀吟,蓋氣使之然也?!倍灰娊癖尽R伞绑S子瑗”之上,原有崔骃生平簡述,久已脫之,此二條即其中之語?;蛳涤[引書之誤,亦未可知。
冬十月,西羌寇張掖、隴西、金城,護羌校尉傅育將兵擊之。
章和元年(丁亥、八七)
春正月,詔曰:“朕以不德,受祖宗弘烈,夙夜祗畏,無以章于先王。漢遭莽弊〔一〕,禮壞樂崩,因循故事,多非經(jīng) 典。知其說者之于天下,豈不遠乎!”曹褒喟然嘆曰:“昔奚斯頌魯〔二〕,考甫詠殷〔三〕,竭忠顯主之美者,當仁不讓,奈何疑焉?”遂復上疏,陳制禮意。事 下三公,未奏。上曰:“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蹦耸拱谀蠈m東觀差序禮事,依舊儀,參五經(jīng),驗以讖記,自天子至于庶人,百五十篇。
〔一〕 范書曹褒傳作“漢遭秦余” 。
〔二〕 詩魯頌閟宮曰:“新廟奕奕,奚斯所作?!鞭伤?,魯大夫公子,作閔公廟。
〔三〕 詩商頌譜曰:“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于周之大師,以那為首。”
褒字叔通,魯國薛人也。父充,建武中為博士,議定封禪、七郊〔一〕、三雍、大射、養(yǎng)老禮儀〔二〕。明帝即位,充上言:“漢家再受命,乃有封禪之 事,禮樂崩闕,不可為后嗣法。五帝不相遵樂,三王不相襲禮〔三〕,大漢宜制禮樂?!卑儆写蠖?,結(jié)發(fā)傳充學,尤多好禮事,常慕叔孫通為漢制儀,晝夜研精, 當其屬思,不覺旁之有人。舉孝廉,除郎,遷陳留圉令。捕得他郡盜徒五人,守馬嚴風縣殺之,褒曰:“夫絕人命者,天亦絕之。皋陶不為盜制死刑〔四〕,昔管仲 遇盜而升諸公〔五〕。今承旨而殺之,是逆天心,俯順人意,其罰重矣。如得全此,而身坐之,愿也?!彼觳粸闅?。嚴奏褒軟弱,免官,百姓號泣送之。
〔一〕 制郊兆于雒陽城南七里處,祀天地五帝,是為七郊。詳見續(xù)漢祭祀志。
〔二〕 三雍,明堂,辟雍、靈臺也。大射,李賢曰:“王將祭射宮擇士以助祭也。張虎侯、熊侯、豹侯,其制若今之射的矣。謂之為侯者,天子射中之,可以服諸侯也?!别B(yǎng)老禮,乃尊養(yǎng)三老五更,以示孝道于天下。上三禮乃充制于建武末,至明帝初始行之。
〔三〕 禮記樂記曰:“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注曰:“言其有損益也?!?
〔四〕 尚書大禹謨曰:“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五〕 禮記雜記下曰:“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以為公臣,曰:‘其所與游群也,可人也。’”
三月,護羌校尉傅育追虜出塞,戰(zhàn)歿。
夏四月丙子,令天下死罪囚減死一等,徙戍邊。廷尉郭躬上疏曰:“圣恩所以減天下死罪使戍邊者,欲實疆境而重人命也。去死就生,與老弱復相見,莫 不歡喜。自丙子已來,犯罪者甚多,應(yīng)入重〔論〕〔一〕。今已牢獄者,蒙更生之恩也。而始被執(zhí)錄者,獨受大辟之刑,示不均也。書曰:‘王道蕩蕩,無偏無黨。 ’〔二〕均大恩以令民。”上喜之,即詔悉赦焉。
〔一〕 據(jù)范書補。又范書“犯罪” 作“死罪”。而陳澧以為“犯罪”下脫“亡命”二字。
〔二〕 出書洪范,而此引上下句倒置。
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父弘及寇恂等時,為決曹掾,諸罹文為弘所決者無恨,治獄三十余年,郡中稱之,比之東海于公〔一〕。躬復以明法稱,稍遷 尚書、廷尉。其決斷在哀矜,所免者甚眾,悉條諸文致重者四十余事,奏除之。躬弟子鎮(zhèn)知名,后至廷尉,封侯。子孫皆修家業(yè),以名理相待,為公者一人,廷尉者 八人〔二〕,為刺史二十余人〔三〕。
〔一〕 漢書于定國傳曰:“其父于公為縣獄吏,郡決曹,決獄平,罹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
〔二〕 范書郭躬傳作“七人”。初學記卷十二引華嶠書亦同。又范書其上尚有“侯者三人 ”,袁紀恐脫。
〔三〕 范書作“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將者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監(jiān)、平者甚眾” 。袁紀必有脫文。
六月戊辰,司徒桓虞策免,司空袁安為司徒,光祿勛任隗為司空。
自元和已來,鳳皇、麒麟、白虎、黃龍、鸞鳥、嘉禾、朱草、三足鳥、木連理為異者數(shù)百,不可勝紀,咸曰福祥,以為瑞應(yīng)。何敞辟太尉宋由府,乃言于 宋由、袁安曰:“瑞應(yīng)依政而生,昔海鳥止,魯文仲祀之,君子譏焉〔一〕。鴝鵒來巢,奪陽之象〔二〕,孔子睹麟而泣曰:‘吾道窮矣!’〔三〕其后季氏有逐君 之變〔四〕,孔子有兩楹之殯〔五〕。今非常鳥獸,品物非一,似鳳翔屋,怪草生庭,不可不察也?!庇?、安不敢應(yīng)。
〔一〕 國語魯語曰: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 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jié)也,而節(jié),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庇衷唬骸敖窈xB至,己不知而祀之,以為國典, 難以為仁且智矣。夫仁者講功,而智者處物。無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問,非智也。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避其災也?!笔菤q也,海多大 風,冬暖。文仲聞柳下季之言,曰:“信吾過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二〕 見昭公二十五年春秋經(jīng)?!?鴝”作“□”。楊伯峻曰:“□同鴝,音劬?!貔O即今之八哥,中國各地多有之,春秋記此,以為昭公出走之先兆,蓋古代迷信?!?
〔三〕 見哀公十四年公羊傳。古者以麟為太平之符,圣人之類。時得麟而死,孔子自以為是己將死之征,故涕泣而感嘆。
〔四〕 昭公二十五年左傳曰:公伐季平子,叔孫、孟孫伐公徒以助季氏,昭公哭于墓而去國。
〔五〕 禮記檀弓上曰:“夫子曰: ‘賜,爾來何遲也?夏后氏殯于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于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于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予殆將死也。’寢疾七日而歿。”集韻曰:“楹,柱也?!?
秋七月,齊王晃坐事母不孝,貶為蕪湖侯。
壬戌,令死罪囚減戍邊。
八月,行幸九江。
戊子,行幸湘〔一〕,祠沛獻王。
〔一〕 “湘”當作“相”,屬沛,乃王國所在,見續(xù)漢郡國志。
九月,行幸彭城及壽春。詔阜陵侯延與車駕會壽春。帝見延及妻子,愴然傷之,乃下詔曰:“蓋周封千八百,而姬姓居半,所以楨干王室也。朕巡狩望江 淮,意在阜陵。與王相見,志意衰落,形體非故,一則以懼。今復阜陵侯為阜陵王,增封四縣,并前為五縣。以阜陵下濕,徙都壽春。加賜錢千萬,安車一乘,夫人 及諸子賞賜各有差?!?
冬十月,北匈奴為鮮卑所殺,降者十余萬。南單于上言:“宜及北虜分爭,人民離散,出兵破北〔成〕(城)南〔北〕,共為一國,〔一〕令漢家長無北 顧之憂。臣素愚淺,兵眾單少,不足以防外。內(nèi)顧與執(zhí)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弘〔二〕、緣邊諸郡太守并力,冀因天時,乘圣帝威神,一舉平定?!鄙蠈⒃S之,尚書 宗意上疏曰:“匈奴處北種,介以沙漠〔三〕,簡賤禮儀,衣食殊俗,此乃天一種民也。自漢興已來,數(shù)發(fā)兵攻之,所得輒不足以復所害。呼韓邪單于奉藩,然中國 亦疲于送迎之勞矣。光武皇帝躬擐金甲之難,深明天地之界,〔四〕故因其來降,寵立以為單于,羈縻畜養(yǎng),邊民得以休息,迄今四十余年。今鮮卑奉順威靈 〔五〕,斬獲北單于名王已下萬計,中國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興功烈,于斯為盛。今南單于還塞外,所謂虎出于檻也,必興兵要利,內(nèi)恃于漢,其事得浸 滋不息,而設(shè)費不得已。無故以萬全之計,而征不可必之功,未見其圣也?!痹t問執(zhí)金吾耿秉,言可聽,師未出,而帝寢疾。
〔一〕 黃本此句作“出兵破北城南兵為一國”。按通鑒考異引袁紀作“求出兵破北成南” ,又袁紀卷十五袁安等亦言“以終先帝破北成南之策” ,則“城”當作“成”,黃本“兵”乃“共”之誤,蔣本誤增“北”字,皆正之。
〔二〕 鄧弘,東觀記及范書均作“ 鄧鴻”。
〔三〕 介,間也,即界。黃本作“ 分”,古通用。
〔四〕 范書作“深昭天地之明”。黃本“界”亦作“明”。
〔五〕 “今”原誤作“令”,逕改。
二年(戊子、八八)〔一〕
〔一〕 原誤作“元年”。
春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殿。遺詔:“無起寢廟,如光武故事?!笔侨眨蛹次?,年十歲,太后臨朝。
袁宏曰:非古也。易稱:“地道無成而代有終?!薄惨弧扯Y有婦人三從之義。然則后妃之在于欽承天敬恭中饋而已。故雖人母之尊,不得令于國,必 有從于臣子者,則柔之性也。夫男女之別,自然之理;君臣酬咨,通物所因也。故百司并在,相與率職,必祠焉而后行。故有朝會享燕之禮,造膝請問之事,此蓋內(nèi) 外之分,不可得而同者也。古之王者,必辟四門,開四聰〔二〕,兼親賢而聽受焉,所以通天下之才,而示物至公也。自母后臨朝,必舅氏專權(quán),非疏賢而樹親昵 也。蓋管其號令者,必寄外氏,是實違天封,而訓民以私,政之所階,〔國〕家制教〔三〕,關(guān)諸盛衰,建百司,修廢官,設(shè)冢卿以任權(quán),重〔牧〕(收)…… 〔四〕,王薨君幼〔五〕,百官執(zhí)事,總己思齊,聽于冢宰,所以大明公道,人自為用,上下竟業(yè),而名器已固,三代之道也。
〔一〕 見易坤卦。正義曰:“地道卑柔,無敢先唱成物,必待陽始先唱,而代陽有終也。 ”
〔二〕 出書舜典。
〔三〕 據(jù)陳璞校記補。
〔四〕 此有脫文,恐系重牧守以治民之類語。
〔五〕 原作“王君薨幼”。
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庚戌,太后詔曰:“皇帝幼年,惸惸在疚,朕且佐助德政〔一〕。守文之際,必有內(nèi)輔。故太尉鄧彪三讓彌高,海內(nèi)歸仁。其以彪為太傅,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錄尚書事,百官總己以聽?!?
〔一〕 范書和帝紀作“佐助聽政” 。
于是侍中竇憲管掌機密,三弟羅列,并據(jù)大位。上幼小,太后當朝,憲以外戚秉政,欲以經(jīng)學為名,乃上疏曰:“天下之命,縣于天子,善在于所習。習 與智長,則〔切〕(功)而不勤〔一〕;化與心成,則中道若性。昔周成王幼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聽朝,四圣維之,是以慮無 遺計,舉〔無過事〕〔二〕。孝昭皇帝八歲即位,大臣輔政,亦選名儒韋賢、蔡義、夏侯勝入授詩書于禁中。伏惟皇帝躬天然之資,不肅而成,然以至尊之德,獨對 小臣,非所以揄揚圣心,增益輝光者。竊見屯騎校尉桓郁,結(jié)發(fā)受學,白首不倦,經(jīng)為人師,行為儒宗。昔侍帷幄,入授先帝,父子奕世,并為帝師。愚以為可長樂 少府,入授帝經(jīng)?!庇谑且杂魹殚L樂少府,侍講禁中。歲余,遷太常。郁授二帝,恩寵甚篤(厚)?!?
子〕焉傳家業(yè),至太傅〔三〕。
〔一〕 據(jù)大戴禮及范書改。
〔二〕 據(jù)大戴禮補。李賢曰:“以上皆大戴禮之文也。切而不勤,謂皆與智長,則常自切厲,而不須勤敕,若性猶自然也。”又曰:“
史佚,成王時官史,名佚?!?
〔三〕 以己意改。
憲性褊急,數(shù)自困,輔政之后,遂作威福,睚眥之怨無不報。初,憲恨尚書陳寵,欲因事毀傷之,使與喪事。黃門郎鮑德與憲弟瑰厚善,懼寵不能自免, 說瑰曰:“寵奉事先帝,深見委任。若以歲月言之,宜蒙功勞之報;以才量言之,應(yīng)受器用之賞。不可以幾微之故,以傷輔政之德?!庇谑菓棾鰧櫈閺V漢太守,抑強 扶弱,人無訟者。先時廣漢城南有鬼哭聲聞于府中〔一〕,積數(shù)年,寵案行有骸骨不葬者多,乃嘆曰:“儻在是乎?”使縣收斂埋藏之,由是遂止。
〔一〕 范書陳寵傳作“洛縣城南”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曰:“‘洛’當作‘雒’,廣漢郡所治。”據(jù)此則袁紀是。
時齊〔煬〕(殤)王子〔都〕(郁)鄉(xiāng)侯暢奔章帝哀〔一〕,上書未報,憲使客刺殺暢。太尉掾何敞請自往問變狀,太尉宋由不聽。敞固謂曰:“春秋稱 三公為宰者,言無不統(tǒng)也〔二〕。暢宗室肺腑,茅土蕃臣,來即國憂,上書未報,而于城內(nèi)見害。干國之紀,擅殺列侯,罪惡(之)次于大逆〔三〕。奉憲大吏,莫 敢追捕,明公處宰相之位,亦復不恤,四方聞之,謂京師何?昔陳平之言宰相曰:‘外鎮(zhèn)四夷,內(nèi)撫諸夏,使卿大夫各得其宜?!菜摹辰窳泻钏饺?,不可謂撫;京 尹廢職,不可謂宜。綱紀虧壞,責系不小?!彼祢?qū)而去。司徒、司空聞之,亦遽〔遣〕(追)掾吏〔五〕。詔書疑暢弟陽,遣御史之齊考劾。尚書令韓〔棱〕(陵) 以為奸在京師〔六〕,不宜舍近問遠。詔書遣棱,棱固執(zhí)不從。后事發(fā)覺,憲懼誅,自請擊匈奴,功以贖死。
〔一〕 王先謙曰:“劉攽曰:案‘ ●’者,不成人之名。今王石立二十四年,不可以‘殤 ’謚,蓋是‘煬’字?!庇衷唬骸氨思扔凶樱坏弥u‘ 殤’明矣?!被輻澰唬骸昂纬▊髯鳠酢!庇址稌]憲傳“
郁鄉(xiāng)侯”作“都鄉(xiāng)侯”。皆據(jù)以改。
〔二〕 書伊訓曰:“百官總己以聽冢宰?!眰髟唬骸耙烈瓢俟?,以三公攝冢宰?!钡洚敱居诖?,非春秋也。
〔三〕 據(jù)陳璞校記刪。
〔四〕 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文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nèi)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惫湃艘龝嘁约阂鈩h改,敞亦然。
〔五〕 遣追形近易訛,故正之。
〔六〕 棱、陵形近而訛,據(jù)袁紀卷十四及范書改,下同。
夏五月,京師旱。
冬十月,侍中竇憲為車騎將軍,與執(zhí)金吾耿秉〔發(fā)〕三萬騎征匈奴〔一〕。司徒袁安與諸公卿詣朝堂諫曰:“今國用度不足,匈奴不犯塞,而勞軍遠攻, 輕沙漠之難,徼功萬里,非社稷計也。兵,兇器,圣王之所重。”不從。太尉宋由不署名,公卿稍亦止。安獨與司空任隗固爭,前后且十上,不從。
〔一〕 據(jù)范書補。
是時諫者甚眾,尚書仆射郅壽下獄。御史何敞上疏諫曰:“臣聞圣主開直言之路,有不諱之詔,猶恐下情不達,復聽歌謠之詞〔一〕。故天人并應(yīng),傳福 無窮。臣伏見尚書仆射郅壽坐與諸尚書論擊匈奴下獄,奏劾大不敬。臣愚以為壽備機密近臣,以匡輔為職,若朝廷有失,默而不言,悖義背恩,其罪當誅。今壽違眾 正議,以安宗廟,為國永福也,豈有私心!如壽被誅,臣恐天下以壽忠直之故,橫加誹謗之誅,殺傷和氣,忤逆陰陽,此誠不可。所以敢犯嚴威,不避夷滅,觸死瞽 言,〔非〕為壽也〔二〕。”乃免壽。壽,郅惲之子也。
〔一〕 李賢曰:“歌謠,謂詩也。禮記王制曰‘命太師陳詩觀民風’。鄭玄注云:陳詩,謂采其詩而示之?!?
〔二〕 瞽言,論語季氏曰:“孔子曰:‘待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庇帧?
非”字據(jù)范書補。
憲遂出師。侍御史魯恭上疏諫曰:“夫天愛人猶父之愛子也。一物有不得其所,則天氣為之錯亂,而況人乎?故愛民者天下愛之。夷狄者,四方之異氣 也。蹲夷鋸肆〔一〕,與(烏)鳥〔獸〕無異〔二〕,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是以圣王之制,夷狄羈縻不絕而已,不以傷害中國也。今邊境幸無事,宜當修仁行 義,尚于無為,令家給人足,各安產(chǎn)業(yè)。夫人〔道〕(遂)得于下〔三〕,則陰陽和于上,然后祥風時雨,覆被遠方,則夷狄慕德,重譯而至矣〔四〕。惟陛下留圣 恩,征還二將,休罷士卒,以順天下心。”于是竇氏橫甚,司徒袁安輒舉奏之,上雖不從,而權(quán)戚嚴憚焉。
〔一〕 李賢曰:“夷,平地;肆,放也。言平生踞傲,肆放無禮也。”
〔二〕 據(jù)范書魯恭傳改。
〔三〕 據(jù)果親王校而改。
〔四〕 禮記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笔柙唬骸?譯,陳也,謂陳說外內(nèi)之言。”據(jù)此則重譯乃輾轉(zhuǎn)翻譯,以明達其意也。
后漢孝和皇帝紀上卷第十三
永元元年〔一〕(己丑、八九)
〔一〕 原誤作“二年”。
夏六月,竇憲、耿秉自朔方出塞三千里〔一〕,斬首大獲,銘燕然山而還。即拜憲為大將軍,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耿秉為〔美〕(算)陽侯〔二〕。憲讓不受,還京師。
〔一〕 原誤作“三十里”,據(jù)范書逕改。
〔二〕 據(jù)東觀記、范書改。
于是竇篤為衛(wèi)尉,景執(zhí)金吾,瑰光祿勛;尊太后母比陽主為長公主,益比陽湯沐邑二千戶。憲等驕奢,不遵法度,唯瑰恭儉自守。尚書何敞上封事曰: “臣聞忠臣憂世,譏刺貴臣,至以殺身滅家,而猶為之者何?誠君臣義重,情不能已也。臣見國之將危,家之將兇,皆有所由,較然易知,不可不察也。昔鄭莊不防 叔段之禍也〔一〕,后更滋蔓〔二〕。竇憲兄弟〔?!常ㄗ穑┏踩常坝冒傩?,殺戮盈溢,咸曰叔段、州吁將生于漢也〔四〕。是臣前連上便宜,承陳得失,非 為嫉妒憲等也,誠欲絕其綿綿,塞其涓涓〔五〕,上不欲皇太后損文母之號,使陛下有失教之議,不使憲等得保其福。然臧獲之謀,〔六〕上安主父,下存主母,猶 不免于嚴怒,況臣微末,敢竭愚忠哉!然臣累世蒙恩,位典機密,每念厚德,忽然忘生,雖知言必夷滅,誠不忍目見禍至,故敢書寫肝膽,舒度愚情。駙馬都尉瑰忠 孝愛主,最自修整。聞瑰比自申陳,愿抑損家權(quán),退身避賢。宜順其意,斯誠宗廟之至計,竇氏之大福也?!背ㄞo旨切直,深為憲等所怨。濟南王康,光武之子也, 最為尊重,而驕奢太甚,于是左遷敞為濟南王太傅。
〔一〕 范書何敞傳作“昔鄭武姜之幸叔段,衛(wèi)莊公之寵州吁,愛而不教,終至兇戾”。按袁紀下文言及叔段和州吁,此恐有脫文。又“
叔段”二字原誤倒,逕正。
〔二〕 隱公元年左傳曰:“祭仲諫莊公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三〕 據(jù)陳澧校改。
〔四〕 叔段事見左傳隱公元年之文。武姜愛少子共叔段,莊公立,為請大邑京。段將襲鄭,武姜將啟門納之。莊公見時機已成,克段于鄢。州吁事見隱公三 年左傳。公子州吁,莊公嬖人所生,有寵而好兵,公勿禁?;腹ⅲ萦跛鞆s桓公而立。后衛(wèi)人殺州吁,而迎公子晉于邢,立為宣公。
〔五〕 李賢曰:“周金人銘曰‘涓涓不壅,終成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也?!?
〔六〕 方言曰:“臧、甬、侮、獲,奴婢賤稱也。荊淮海岱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齊之北鄙、燕之北郊,凡民男而婿婢,謂之臧,女而婦奴,謂之獲;亡奴謂之臧,亡婢謂之獲,皆異方罵奴婢之丑稱也。”
司隸校尉司空蔡、河南尹王調(diào)、洛陽令李阜皆竇氏之黨也,乘憲之勢,枉法任情。尚書仆射樂恢奏免蔡等,外以清京都,內(nèi)欲繩外戚,由是為憲等所忌。 瑰常欲往候恢,使人先言恢,恢謝而絕之。憲兄弟怒其異己,常欲陷害之。恢妻諫恢曰:“古有容身之道,何必以言取怒?”嘆曰:“何忍素餐立人朝乎!”〔一〕 乃上疏曰:“臣聞百王之失,咸以陰盛凌陽,而權(quán)移于下,大臣專朝,而勢去公室。未有君德休明,而臣下窺□,主一其柄,而社稷傾危者。先帝早棄天下,況陛下 富于春秋,今諸舅執(zhí)政,外戚盈朝,非所以寧王室,示天下也。夫天地不交,則眾生夭傷;君臣失序,則萬民受殃。政失不救,其弊不測。當今所急,上宜以義自 割,下宜以謙自別,四舅保爵土于子孫,皇太后永無慚于宗廟,誠計之上者?!睍皇。帜似蚝」?。詔授恢為騎都尉〔二〕。憲風郡縣,使迫脅恢,恢遂飲藥而 死。天下聞之,皆以為怨。
〔一〕 詩魏風伐檀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空也。素餐言無功而受祿也?;輻澮n詩薛君章句,以為“但有質(zhì)樸而無治民之封,故曰素餐”,非也。
〔二〕 范書樂恢傳其下又曰:恢復上疏辭謝,詔聽上印綬,歸鄉(xiāng)里。按袁紀下文既言“風郡縣”,則恢已告歸鄉(xiāng)里,此句必有脫文。
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父為吏得罪于令,令將殺之?;帜晔惨弧?,伏寺門外啼泣,不舍晝夜。令嘉其孝,赦其父罪?;质虏┦拷官L〔二〕,貺為 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專精,不與掾吏交。后貺有事被考,諸生皆系獄,恢皎然得免?;譃槿肆疂嵖箙?,〔新〕(衡)陽侯陰就聞〔三〕,以禮請之,恢絕不 答。杜陵人楊正嘗毀惡恢,然舉正子為孝廉?;稚茲}川〔杜〕安(王)〔四〕,〔安〕(王)上書得為巴郡太守,遣使貽恢書,恢不就,答之曰:“干主求祿,非平 生操也?!逼洳荒钆f惡,恥交進趨,皆此類也。
〔一〕 東觀記及范書樂恢傳均作“ 年十一”,袁紀恐誤。
〔二〕 范書樂恢傳作“焦永”。惠棟曰:“案鄭弘傳,弘師河東太守焦貺,坐楚王英事被收。袁紀稱貺嘗為博士,后為河東太守,則永當為貺也。”袁紀是。
〔三〕 “衡陽侯”乃“新陽侯”之誤,詳見卷十一“親陽侯”注。又范書作“信陽侯”。沈欽韓曰:“就封新陽侯,屬汝南郡。信、新古通。二漢志‘信’作‘新’?!?
〔四〕 據(jù)范書及范書注引華嶠書改。
何敞既傅濟南,盡心輔道。歲余,遷為汝南太守。敞常疾俗吏苛刻,以要名譽,為政務(wù)從寬和。立春日,乃召督郵還府,復遣吏案行屬縣,顯孝行,舉仁義。由是郡中翕然,百姓化之,其歸養(yǎng)老母,推財相讓者數(shù)百人。
秋七月,會稽山崩。本志稱:“劉向曰:‘山,陽君也;水,臣也?!辣缐?,百姓失所,竇太后攝政,竇憲專權(quán)之應(yīng)也?!薄惨弧?
〔一〕 此乃東觀記五行志之文。
二年(庚寅、九〇)
春正月,大赦天下。
夏,耿秉出塞,至涿邪山,與北單于相遇,大戰(zhàn)破之。
秉字伯初,國之子也??嘤胁怕?,善說司馬法〔一〕,為將常為士卒先,休息不部陳,然遠斥候,〔明〕要誓〔二〕,士卒爭為致死。秉薨,謚壯侯 〔三〕。南單于聞秉薨,舉國發(fā)喪,□面流血,得外國心如此。秉弟夔,壯勇有氣力,以軍功拜騎都尉。常以精騎八百出塞,于金微山斬閼氏、名王以下,自漢軍所 未至,封粟邑侯〔四〕。
〔一〕 按漢書藝文志,軍禮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入禮類。又曰: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洪范八政,八曰師,明兵之重也。下及湯武受命,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司馬法是其遺事也。又按隋書經(jīng)籍志及新、舊唐志,均作司馬穣苴撰。史記司馬穣苴傳曰:“
養(yǎng)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穣苴于其中,因號曰司馬穣苴兵法?!眲t司馬法乃古兵法,非穣苴所撰明矣,三志乃偽記耳。
〔二〕 據(jù)東觀記及范書補。又“要 ”,約也。
〔三〕 范書作“桓侯”。
〔四〕 原作“栗邑侯”。范書作“ 粟邑侯”,兩漢志無栗邑而有粟邑,屬左馮翊,故逕正。
五月丙辰,立皇弟惠為〔濟〕北(海)王,開為河間王,瑕為城陽王〔一〕。立故淮〔陽〕(南)閔王昺子惻為常山王,故齊王晃子忍為齊王,北海王睦子威為北海王〔二〕。
〔一〕 按袁紀下文有“北海王”,此不當作“北海王”,故據(jù)范書改作“濟北王”。又范書和帝紀“惠”作“壽”,“瑕”作“淑”,未知孰是。
〔二〕 據(jù)范書改“淮南”為“淮陽 ”。又范書和帝紀“惻”作“側(cè)”。明八王傳“閔王” 作“頃王”。又和帝紀“忍”作“無忌”,且作“丁卯 ”日所改封。與袁紀多異。
車師遣使奉獻。
六月庚辰,封竇憲為〔冠軍〕(武陽)侯〔一〕,篤〔郾〕(偃)侯〔二〕,景汝陽侯,瓖夏陽侯。憲獨不受封。
〔一〕 范書作“冠軍侯”。按東觀記曰:“封武陽侯,食邑二萬戶。憲固辭封。詔曰:‘ 大將軍憲,前歲出征,克滅北狄,朝加封賞,固辭不受。舅氏舊典,并蒙爵土,其封憲冠軍侯,邑二萬戶?!?”按本卷永元元年六月已言封武陽侯,此不當復言之,故依東觀記以正之。
〔二〕 據(jù)范書及兩漢志改。
辛卯,中山王焉薨,謚曰簡王。
光武時,諸王皆就國,焉以郭后少子故留京師。至永平初乃就國,詔賜羽林右騎為虎賁,又令上官屬子弟以為官騎焉。皆上疏辭讓,詔曰:“諸侯出境,必有武備〔一〕,夾谷之會,司馬以從〔二〕。夫有文事,必有武備〔三〕,所以重蕃也。王無辭焉?!?
〔一〕 定公四年左傳,子魚對衛(wèi)靈公曰:“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境。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
〔二〕 定公十年谷梁傳曰:“類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噪而起,欲以執(zhí)魯君??鬃託v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曰:‘兩君合好,夷狄之民何為來為?’命司馬止之。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
〔三〕 見定公十年谷梁傳之文。
是夏,月氏王謝將七萬騎攻班超〔一〕,超眾大恐。超曰:“月氏兵雖多,千里逾蔥嶺,何足憂哉!但當收谷堅守,饑窮自降,不過數(shù)十日決矣!”謝攻 超,不能下,抄掠無所得。超度其糧盡,必從龜茲求食,乃遣數(shù)千兵伏東界要之。謝果遣騎賚金銀珠玉往龜茲,伏兵遮擊,盡殺之。遣持所斬以示謝,謝大驚,即遣 使請罪,愿得生歸,超縱遣之。月氏震怖,歲歲奉貢。
〔一〕 范書班超傳曰謝乃是月氏副王。
秋七月,大將軍竇憲出屯敘州。
九月,匈奴北單于遣使款塞,愿朝見憲。中護軍班固迎單于,單于為南單于所破,遠遁漠北,固至私渠海而還。于是北單于地空,憲欲自為功,乃立降者鹿蠡王阿修為單于〔一〕,因置中郎將領(lǐng)護軍,如南單于故事。事下公卿,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少府〔
尹〕睦(識)以為〔二〕:“阿修,誅君之子,又與鮮卑、烏桓為父兄之讎,不可立。南單于先帝所置,今首破北虜,新建大功,宜令并領(lǐng)降眾,以終先帝破北成南之策?!?
〔一〕 范書袁安傳作“阿佟”,南匈奴傳作“于除鞬”?;輻澰唬骸霸o作‘阿修’。” 錢大昭曰:“疑即于除鞬也?!奔庖S山曰:“案南匈奴傳:‘章和元年,鮮卑擊北匈奴,斬優(yōu)留單于?!?又‘
永 元三年,北單于復為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其弟谷蠡王于除鞬自立為單于,遣使款塞。竇憲上書,立為北單于,朝廷疑之’。似阿修別為一人,乃優(yōu)留之弟。若 于除鞬之兄,是為嗣單于,但逃亡,未嘗為二虜殺也。惟袁紀謂阿修誅君之子,又與烏丸、鮮卑為父兄之讎,則似即為于除鞬。故通鑒不更及阿修之名也?!卑村X說 是。
〔二〕 據(jù)通鑒考異改。然按范書,永元二年,任少府一職者,竇嘉也。時尹睦任大司農(nóng),與袁紀異。又范書袁安傳載,同安議者乃任隗、劉方、尹睦也,而 宋由、丁鴻、耿秉等皆可憲議,亦與袁紀異。宋由乃竇氏之黨,不當從安議,且太尉不當列司徒下,此“太尉宋由”恐系“司空任隗”之誤。
議未定,安懼憲計遂行,復獨上封事曰:“臣聞功有難圖不可豫見者,事有較然易料不疑者。臣謂懼守正執(zhí)平者,臣請以先帝旨意明之。光武皇帝本所以 立南單于者,欲以安南定北,分匈奴之勢也。孝明皇帝欲褒成先帝之功,故赫然發(fā)怒,命將征伐。陛下奉承洪業(yè),大開彊宇,大將軍遠出籍勝,此誠宣明祖宗余志之 弘勛也。自南單于歸德已來,四十余年矣,三帝積累,以遺陛下,孳孳所成也。今南單于屯建大謀〔一〕,深入匈奴,空盡北虜,屯之大功也。輟而不圖,改立新 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代之業(yè),背先祖,棄舊恩,非計之長也。夫言行,君子之樞機〔二〕;賞罰,治國之綱紀〔三〕。論語曰:‘
言忠信,行篤敬, 雖蠻貊之邦,行矣。’今失信封南一屯,則百蠻不敢復保誓矣。阿修誅君子,于春秋之義所不當立〔四〕。而烏丸、鮮卑新殺北單于,情莫不忿惡其讎,今而立之, 則失意而懷怒矣。兵、食可廢,信不可去〔五〕。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值歲一億九千余萬〔六〕。今北廬彌遠,其費過倍,是所以空盡天下也?!痹t下其議,與 憲更相難十余條〔七〕。憲負恃貴勢,言辭驕慢,安終不移,上卒從安議〔八〕。
〔一〕 屯,即屯屠阿也。
〔二〕 見易系辭上。
〔三〕 類聚卷五二引韓子曰:“言先王仁義,無益于治,必賞罰則國治?!卑创四孙@學篇之文,而陳奇猷韓非子集解無“必賞罰則國治”句,注引陶鴻慶語 “必吾賞罰”下有脫文,陳補“則倍其始法度賞罰”八字。按太平御覽卷六二四引,作“必賞罰則國富而治”,下接“法度賞罰者,國之脂澤粉黛也”,與類聚同。 陳所補恐非。
〔四〕 昭公十一年公羊傳曰:“誅君子不立。”
〔五〕 論語顏淵曰:“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迂曉唬骸夭坏靡讯ビ谒谷?,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六〕 范書袁安傳作“一億九十余萬”,恐非。
〔七〕 “與”原作“于”,據(jù)范書逕改。
〔八〕 范書作“竟立阿佟為單于” 。通鑒從范書,作“上竟從憲策”。
三年(辛卯、九一)
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儀用新禮。賜王公列侯在京師者黃金,〔將〕(列)大夫郎吏帛〔一〕,及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人帛一匹,酺飲五日。系囚亡命贖罪各有差。
〔一〕 據(jù)黃本及范書改。
擢曹裒為射聲校尉〔一〕。尚書張敏奏裒擅制禮儀,破亂圣術(shù),宜加削誅。上寢其奏。是后眾人不能信裒所制,又會禮儀轉(zhuǎn)迨,遂寢而不行。
〔一〕 “裒”即褒,古通用,見爾雅釋文。
袁宏曰:夫禮也,治心軌物,用之人道者也。其本所由在于愛敬自然,發(fā)于心誠而揚于事業(yè)者。圣人因其自然,而輔其性情,為之節(jié)文,而宣以禮 物,于是有尊卑親疏之序焉。推而長之,觸類而申之,天地鬼神之事,莫不備矣。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一〕,可以盡歡于君親;蕢桴土鼓〔二〕, 可以致敬于鬼神〔三〕。將之以誠,雖微物而可重,獻之由心,雖蒲質(zhì)而可薦。此蓋先王制禮之本也。中古損益,教行文質(zhì),范金合土,而棟宇之制麗矣;繪集采 色,而衣裳之度彰矣;比聲諧音,而金石之品繁矣。夫簡樸不足以周務(wù),故備物以致用;卑素不足以崇高,故富以成業(yè)〔四〕。此又先王用禮之意也。夫尊卑長幼不 得而移者也,器服制度有時而變者也。小則兇荒殊典,大則革伏異禮,所以隨用合宜,易民視聽者也。此又先王變禮之旨也〔五〕。是故王者之興,必先制禮,損益 隨時,然后風教從焉。故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六〕。
〔一〕 禮記鄭注曰:“污尊,鑿地為尊也。抔飲,手掬之也。”
〔二〕 禮記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卑赐凉氖窃谔阵净A(chǔ)上形成的陶制鼓樂器。而蕢桴則是用蕢草束作成的鼓槌,擊土鼓而伴歌舞。
〔三〕 禮記禮運篇曰:“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编嵶⒃唬?“言其物雖質(zhì)略,有齊敬之心,則可以薦羞于鬼神,鬼神饗德不饗味也?!?
〔四〕 “卑”字據(jù)黃本補。又陳璞疑“富”下有脫字,是。
〔五〕 漢書禮樂志曰:“王者必因前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
〔六〕 見論語為政。
漢興撥亂,日不暇給,禮儀制度闕如也。賈誼曰:“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之所設(shè)也,人之所為,不修則壞。宜定制 度,典禮樂,使諸侯軌道,百姓素樸?!薄惨弧衬瞬菥邇x,寢而不行。后之學者董劉之徒〔二〕,亦言禮樂之用,而不能詳備其制度。夫政治綱紀之禮,哀樂死葬之 節(jié),有異于古矣,而言禮者必證于古,古不可用,而事各有宜,是以人用其心,而家殊其禮,起而治之,不能紀其得失者,無禮之弊也。曹裒父子慨然發(fā)憤,可謂得 其時矣。然裒之所撰,多案古式,建用失宜,異于損益之道,所以廢而不修也。
〔一〕 出漢書禮樂志,文字稍有出入。
〔二〕 董,董仲舒;劉,劉向也。
冬十月,幸長安,祠園陵。詔令大將軍憲與車駕會長安。時尚書見憲,皆欲釋仗稱萬歲,尚書令韓棱曰:“枉道事人臣,非所以立身也。且禮,無為人臣稱萬歲之制?!弊笥医詰M,遂已。
十二月,龜茲、姑墨、溫宿國皆降。乃以班超為西域都護,徐干為長史,復戊己校尉。唯焉耆、〔危〕須、尉黎以前殺都護陳睦不內(nèi)附〔一〕。
〔一〕 據(jù)范書補。殺陳睦事見卷十永平十八年。
四年(壬辰、九二)
春正月,龜茲王遣子奉獻。
三月,司徒袁安薨。是時天子幼弱,外戚擅權(quán),安每朝會,及在朝廷,議國家〔事〕〔一〕,未嘗不慷慨流涕,〔形〕于言色〔二〕,自天子及朝中大臣皆倚安。會病薨,朝野痛惜焉。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據(jù)陳璞校記補。
初,安妻早卒,葬鄉(xiāng)里。臨終遺令曰:“備位宰相,當陪山陵,不得歸骨舊葬。若母先在祖考墳壟,若鬼神有知,當留供養(yǎng)也。其無知,不煩徙也?!敝T子不敢違〔一〕。子賞車騎校尉,京〔蜀〕(屬)郡太守〔二〕,敞司空,京子湯官至公輔。
〔一〕 袁安碑曰:“閏月庚午葬。 ”
〔二〕 蜀、屬形近而訛,范書作“ 蜀郡太守”,據(jù)改。
初,安辟廬江周榮,與語甚器之,每預大議。及奏論竇憲,憲客徐齮脅之曰〔一〕:“子為袁公腹心,排大夫,竇氏刺客今至矣,子宜備之?!睒s曰: “榮乃江淮孤生,蒙先帝大恩,備宰士〔二〕,正為竇氏所害,誠所甘心?!背k菲拮樱骸皞}卒遇飛禍,無得殯斂,冀以區(qū)區(qū)腐身,以悟朝廷。”及竇氏敗,榮召為 顯官,至尚書、郡守。〔三〕有孫曰景,至太尉。
〔一〕 齮時任太尉掾。
〔二〕 惠棟曰:“王應(yīng)麟云:周官太宰之屬,有上士、下士。公羊所云宰士,隱元年,宰恒。鹽鐵論:文學謂丞相史曰‘處宰士之列,無忠正之心’是也。又見翟方進傳?!苯癜垂欧Q三公曰宰,故其掾史亦得稱宰士。
〔三〕 按范書本傳,榮先后任潁川、山陽太守。
四月丁丑,太常丁鴻上封事曰〔一〕:“臣聞日者,陽之〔精〕(積)〔二〕,守實不虧,君之象也。月者,陰之精,盈縮有常,臣之表也。故日蝕者, 陰凌陽;月盛者,下驕盈也。變不虛生,各以類應(yīng)。遠觀往古,近察漢興,傾危之禍,靡不由茲。故三桓專魯,陳氏擅齊,六卿分晉,呂族覆漢,哀平之末,廟不血 食,此皆失其權(quán)柄,以勢假人者也。故有周公之親,無其德,不得行其勢。伏見大將軍竇憲,雖敕身自約,不敢僭差,然天下遠近,皆惶怖承旨;大小望風,莫不影 從。寵極則驕,驗見于天,雖欲隱諱,神明垂象。間者,月滿不虧,此大臣驕溢之應(yīng)也。陛下未悟,故天重見誡,日有蝕之,誠宜畏慎以防其禍也。詩云:‘畏天之 怒,不敢戲豫?!踩撤蚴鑾r絕崖之水,由于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毫末〔四〕。前事之不忘,后事之明鏡。宜因天變,匡正其失,以塞天意。”上深納之。
〔一〕 范書和帝紀作“閏月丁丑,太常丁鴻為司徒”,又曰“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續(xù)漢志亦同。袁紀恐誤。
〔二〕 據(jù)黃本及說文、全后漢文改。
〔三〕 出詩大雅板章。“畏”作“ 敬”。
〔四〕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丙辰,京師地震。
是時竇氏驕橫,威震海內(nèi),其所置樹,皆名都大郡,乘勢賦斂,爭相賂遺,州郡望風,天下騷動,競侵陵小民,掠奪財物,攻亭驅(qū)吏,略人婦女,暴虐日 甚,百姓苦之。又擅檄緣邊郡突騎善射有財力者,二千石畏威,不敢不送。司徒袁安、(太尉)〔司空〕任隗及有司數(shù)奏劾〔一〕,皆寢。
〔一〕 太尉乃宋由,任隗任司空,閱本卷上下文可知。
初,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衛(wèi)尉鄧疊母〔元〕(兄)出入禁中〔一〕,謀圖不軌。上漸覺之,與清河王慶圖其事,使慶求外戚傳〔二〕,因與中官鄭 眾密謀之。眾勸上亟行其誅,上曰:“憲在外,恐變生,不可?!笔窃?,憲還京師。眾白太后:“帝當謹護璽綬。 ”〔三〕庚申,上幸北宮,詔公卿百官,使執(zhí)金吾衛(wèi)南、北宮,詔收憲大將軍印綬,封憲為(親)〔冠〕軍侯〔四〕,篤、景、瑰皆就國。郭舉、鄧疊下獄誅。上以 太后故,不欲極其獄,乃守憲等,選能相以逼迫之,憲、篤、景皆自殺,宗族免歸本〔郡〕(部)〔五〕。
〔一〕 據(jù)范書改補。
〔二〕 求漢書外戚傳,欲行文帝誅薄昭、武帝誅竇嬰故事。
〔三〕 “眾白”以下?lián)埾岜?、學海堂本補。蔣本闕,黃本“
眾白”誤作“象由”。
〔四〕 胡三省曰:“憲先已封冠軍侯,不受,今復封,以侯就國?!?
〔五〕 郡部形近而訛,故正之。
河南尹張酺上疏曰:“臣愚以為竇氏之事,宜下理官,與天下共平其罪,恐后世不見其事。竇氏盛時,群臣莫不阿附,唯恐在后,皆以憲為伊、呂,比鄧 夫人于文母〔一〕。及陛下發(fā)雷電之怒,皆以為罪不容誅,何前后之相背也!賴圣朝明達析其中。伏見夏陽候瑰前為光祿勛,每與臣相見,常有勵節(jié)竭忠庶幾之心, 檢敕賓客,未嘗犯法。聞王政有三宥之義〔二〕,故蔡叔流言,周公原本而誅〔三〕。臣愚以為可黜瑰爵關(guān)內(nèi)侯,還京師,竭忠供養(yǎng)比陽主,以優(yōu)屬重示厚德?!鄙?感酺言,徙瑰為長沙侯。
〔一〕 李賢曰:“按鄧夫人,即穣侯鄧疊母元。張酺論憲兼及其黨,稱鄧夫人,猶如前書霍光妻稱霍顯,祁大伯母號祁夫人之類。”按文母,文王之妃太姒 也。詩周頌雝曰:“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又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曰:“列女傳母儀傳:‘太姒仁而明道,號曰文母?!粍t文母之稱,專美太姒之文德明矣。漢書元后傳:‘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 后?!髸囼s傳:‘伏帷和熹皇后圣善之德,為漢文母?!纬▊鳎骸┗侍蟊哪钢?。’皆本周頌為義。”可知文母乃漢代褒美皇后文德之雅稱。時鄧夫 人貴盛,故憲黨皆爭以文母諛媚之。
〔二〕 禮記文王世子曰:“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其刑罪,則纖剸,亦告于甸人。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 ’。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 ‘宥之?!兴居衷唬骸诒??!衷唬骸吨??!?有司又曰:‘在辟?!叭恫粚?,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有司對曰: ‘無及也?!疵诠?。公素服不舉,為之變,如其倫之喪,無服,親哭之?!?
〔三〕 書蔡仲之命曰:“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睋?jù)此則袁紀“蔡叔”恐系“管叔”之誤。
于是何敞、班固免歸家,敞子與瑰善,固黨于竇氏也。
初,固不教兒子,兒子負固勢不遵法度,吏民苦之。洛陽令種競嘗出〔一〕,固奴干車,訶奴,醉罵辱競〔二〕,競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憲賓客皆被系,競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詔譴責競,而主者極罪〔三〕。固字孟堅,彪之子也。
〔一〕 范書班固傳作“種競”。按說文曰:“競,從二兄,二兄競意,從豐聲,讀若矜。一曰競,敬也。”二字通。
〔二〕 “醉”原作闕文,黃本作“ 辭”,此據(jù)陳澧校而補。龍溪精舍本亦作“醉”。
〔三〕 極罪,范書作“抵罪”。
初,世祖問竇融,在西州時每所上章奏,誰與參之,融對曰“皆班彪所為也?!笔雷嫜怕劚朊瑢⒄僦?,會彪舉茂才,〔為徐〕(除)令,以病免 〔一〕。后應(yīng)三公之命,輒謝病去,復以司徙掾望都長〔二〕,所歷二縣,皆為吏民所愛。彪既才高,而專心文史之間。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已后闕而不錄。其后 好事者或頗綴錄其時事〔三〕,然多鄙俗,不足以繼其書。彪乃采前人遺事,旁貫異聞,作后傳數(shù)十篇〔四〕。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其失。略曰:
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至于諸侯,國自有史,故孟子曰:‘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其事一也?!āеg,魯君子 左丘明論集其文,作左傳三十篇,又撰異同,號曰國語二十篇〔五〕。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國語獨彰。又有記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帝王公侯卿大夫,號 世本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國并爭,秦并諸侯,則有戰(zhàn)國策三十二篇〔六〕。漢定天下,大夫陸賈記錄時功,作楚漢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馬遷采左氏、國 語,刪世本、戰(zhàn)國策,據(jù)楚漢列國時事,上自黃帝,下訖獲麟,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七〕。
遷之所記,從漢元至武帝,則紀其功〔八〕,至其〔采〕摭經(jīng)傳,分散數(shù)家之事〔九〕,甚多疏略,務(wù)欲以多聞廣博為功,論議淺而不篤。其論術(shù) 學,則崇黃老而薄五經(jīng);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尊游俠,則賤守節(jié)而貴俗功。此其大弊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然善述事〔理〕〔十〕,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 野,文質(zhì)相稱,蓋良史之才也。誠令遷依五經(jīng)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幾矣。
夫百家之書,猶可法也。若左氏、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太史公書,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觀前,圣人之耳目也,焉可闕哉!
〔一〕 據(jù)范書敘傳改補。又舉將,范書作“司隸”。按萬斯同東漢九卿年表,時司隸乃鮑永也。
〔二〕 范書班彪傳作“后察司徒廉為望都長”,袁紀此必有脫誤。
〔三〕 李賢曰:“好事者謂揚雄、劉歆、陽城衡、褚少孫、史孝山之徒也?!鄙驓J韓曰: “史通五史篇,諸好事者若馮商、衛(wèi)衡、揚雄、史岑、梁審、肆仁、晉馮、段肅、金丹、馮衍、韋融、蕭奮、劉恂等相次撰續(xù),迄于哀平間,猶名史記?!睏顦溥_曰:“東觀漢記:‘
東平王蒼上光武受命中興頌,明帝問校書郎,此與誰等,皆言類相如揚雄前代史岑之比。 ’知史岑為西漢人。晉馮段肅見下文固奏記,文稱‘京兆祭酒晉馮、弘農(nóng)功曹史殷肅’。‘殷’與‘段’形近誤也?!?
〔四〕 楊樹達曰:“論衡佚文篇云:‘班叔皮續(xù)太史公書,載鄉(xiāng)里人以為惡戒,叔皮不為恩撓?!?
〔五〕 范書標點本作“二十二篇” ,汲古閣本作“二十篇”。按四庫提要曰:“漢志作二十一篇。其諸家所注,隋志虞翻、唐固本皆二十一卷,王肅本二十二卷,賈逵本二十卷,互有增減,蓋偶然分 并,非有異同。而此本首尾完具,實二十一卷。諸家所傳南(惟昭所注本,隋志作二十二卷,唐志作二十卷。)北宋版,無不相同,知隋志誤一字,唐志脫一字也。 ”
〔六〕 漢志及范書均作“三十三卷 ”,袁紀恐誤。
〔七〕 李賢曰:“十篇謂遷歿之后,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將相年表、日者傳、三王世家、龜策傳、傅靳列傳。”按賢注乃本張晏說,分見史 記自序集解、索隱,漢書司馬遷傳注。余嘉錫太史公亡篇考曰:“卒者,終也,終述之至麟止,則武帝以前,無不成之篇,故篇末總敘之曰:‘上記軒轅,下至于 茲,著十二本紀,作十表、八書、七十列傳,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獢?shù)字數(shù)之詳如此,是其書皆已寫定,不獨無有錄無書之篇,亦不當有草創(chuàng)未成 之作矣。蓋十篇之缺,實在遷死之后,故曰‘ 其書稍出’,明其出之未全。逮楊惲宣布其書,而此十篇竟不復傳,但有錄而已?!?
〔八〕 范書作“則其功也”。
〔九〕 “采”字據(jù)范書補。又“數(shù)家”范書作“百家”。
〔十〕 據(jù)范書班彪傳補。
固九歲能屬文,五經(jīng)百家之言,無不究覽,其學無常師,又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性多愛,不以所長傲物,人皆重之。弱冠早孤。固以唐虞三代,詩書 所及,世有典籍。故雖堯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后冠德百王。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太初以 后,闕而不錄,故采撰前紀,綴集所聞,以述漢書。元起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旁貫五經(jīng),上下洽通,凡百篇。未成,明帝 初,人有上書言固私改史記者,詔收固京兆獄,悉斂家書封上。是時扶風人蘇朗偽言圖讖事,下獄死。固弟超〔恐固〕為郡所誣〔一〕,乃詣闕上書,具陳固著述 意。會郡亦封上固書,天子甚奇〔之〕〔二〕。征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故〕(舉)睢陽令陳宗、故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作世祖本紀及世祖功臣、平 林、新市、公孫述二十八篇〔三〕,奏之〔四〕。帝迺復使成前書。自永平始,研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其書乃成。世甚重其書,學者靡不諷誦焉。
〔一〕 據(jù)范書補。
〔二〕 據(jù)陳璞校記補。
〔三〕 據(jù)范書改補。又惠棟曰:“ 異當作冀,扶風茂陵人,見馬援、杜林等傳?!庇质吠ㄕ鳌懊霞健?,袁范兩書均誤。
〔四〕 此乃撰修東觀漢記之始。
自為郎后,遂見親近,賞賜恩寵優(yōu)渥。章帝好文章,逾益進幸,數(shù)入讀書禁中,或連日逮夜。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時有大議,令固問難于前,然 位不過郎。固雖篤志于學,以述作為務(wù),然好傅會權(quán)寵,以文自通。其序事不激詭,不抑亢,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而不厭,亦良史之才也〔一〕。至 于排死節(jié),否正直,以茍免為通,傷名教也。史遷之作,皆推之于談;彪經(jīng)序其謀,略以舉矣,而固盡有功〔二〕,豈不勝哉!
〔一〕 胡三省曰:“賢曰:激,揚也。詭,毀也。抑,退也??海M也。余謂激詭抑亢,皆指史家作意以為文之病?!庇掷钯t引爾雅曰:亹亹, “猶勉勉也”。
〔二〕 據(jù)黃本補“有”字,蔣本闕。
竇氏既廢,天子追覽前議,嘉袁安之忠,知宋由之不正也,乃策免由。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有罪自殺。
八月,司空任隗薨。字仲和,光之子。初,光濟世祖于信都,封〔阿〕陵侯〔一〕。光薨,隗襲爵。隗好黃老,清靜少欲,以功臣子行異于眾,擢為虎賁 中郎將,稍遷九卿、三公。隗玄默守直,不求名譽,然內(nèi)行仁義,世人以此服之,帝亦雅重焉。竇憲之專政,朝臣莫違,隗與袁安屢抗異議。于是天子追思隗忠,擢 子屯為步兵校尉。
〔一〕 據(jù)范書任光傳補。
辛丑,大司農(nóng)尹睦為太尉,太傅鄧彪以老病罷,太尉睦代錄尚書事。
冬十月己亥,宗正劉方為司空。
五年(癸巳、九三)
春正月己亥〔一〕,大赦天下。
〔一〕 范書作“乙亥”。按是月乙丑朔,無己亥日,袁紀乃涉前“
己亥”而誤。
辛卯,立皇弟萬歲為宋王〔一〕。
〔一〕 范書和帝紀作“廣宗王”,袁紀誤。又水經(jīng)注清水曰:“和帝永元五年,封皇太子萬年為王國?!薄疤毕笛芪模帧澳辍奔础?
歲”也。
二月戊戌,詔有司省內(nèi)外廄馬及上林池圃,悉以假貧民。
甲寅,太傅鄧彪薨。竇氏之專權(quán),彪守己而已。御史中丞周紆,國之司直也,屢忤竇氏,彪嘗以事奏免紆,世以此譏之,然修禮教。
?。ǘ拢┪煳纭惨弧常]西地震。
〔一〕 “二月”已見前,此乃衍文,故刪。
三月庚寅,遣使分行貧民,開倉振廩。
夏六月丁酉,郡國雨雹,大如雁子。
冬十月辛未〔一〕,太尉尹睦薨。
〔一〕 范書亦同,然十月庚寅朔,無辛未,二書皆誤。
十一月己丑〔一〕,太仆張酺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