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竟寧元年夏五月,元帝病重,駕崩于未央宮。帝年二十六即位,在位十六年,改元四次,壽四十二歲,葬于渭陵。
太子驁即位,是為成帝。尊王皇后為皇太后,以元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與后父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一同輔政。
許嘉乃許廣漢弟許延壽之子,廣漢身死無子。元帝使許嘉為廣漢后,嗣爵平恩侯。元帝追念其母許皇后,在位日淺,卻遭霍氏毒死。故特選許嘉之女為太子妃,初入宮時,元帝使中常侍黃門送往太子處。及諸人回來復命,備言太子見了許妃歡悅情形,元帝大喜,對左右道:“汝可斟酒賀我,許妃生性聰慧,甚得太子寵愛,曾生一男不育,至是立為皇后?!背傻塾指惺返碜o之力,拜為衛(wèi)尉,擢右將軍,賜爵關內侯。
古語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從成帝即位,委任王鳳。
王鳳是個性喜攬權之人,不比史高等,但仰宦官鼻息。當日成帝正在居喪,一切政事皆由王鳳主意。到了此時,石顯也就一籌莫展。王鳳久知石顯之奸,遂奏請成帝罷去中書宦官,以石顯為長信中太仆。石顯既離中書,毫無權柄,比起昔日勢焰,真是一落千丈了。
過了一年,成帝下詔改元為建始元年。先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當元帝時,心畏石顯,遇事不敢違忤。今見石顯失勢,二人遂聯(lián)名上書,劾奏石顯,追列種種罪惡,并其黨與姓名。成帝下詔將石顯免為庶人,與妻子等移歸濟南故里。其黨牢梁、陳順皆免官,少府五鹿充宗貶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貶為雁門都尉。一時人心無不稱快,長安為之謠道:伊徒雁,鹿徒菟,去牢與陳實無價。
讀者試想,石顯自少受了宮刑,如何卻有妻子?原來古代宦官得勢,往往逼取良家子女為他妻子;或有無恥之徒,自愿將子女獻媚。此種惡習,在前漢時便已有之。論起石顯平日罪惡,理應處以極刑。只因成帝前為太子,幾乎被廢,石顯也曾出力保護,以此從寬發(fā)落。石顯失了官職,帶同妻子起程,心中憂悶,飲食不進,行到半路,得病而死,也算是便宜他了。
匡衡、張譚見石顯被他劾奏免官,正在得意,誰知旁邊惱了一位直臣,此人姓王名尊,現(xiàn)官司隸校尉。當日見此情形,即上書劾奏匡衡、張譚:“身為三公,明知石顯專權亂政,擅作威福,何不即時劾奏,明正刑罰?乃反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直到石顯失勢,匡衡、張譚方始舉奏;不自陳述不忠之罪,反揚先帝用人之過,失大臣體,罪皆不道?!贝藭壬?,成帝因初次即位,不欲傷大臣體面,下詔勿問??锖饴勚?,心中慚懼,乃上書謝罪,并稱病乞骸骨,上還丞相樂安侯印綬。成帝溫語慰留,賜以牛酒。明知王尊所奏甚是,但為優(yōu)待大臣起見,遂命御史丞劾奏王尊,飾成小過,污辱宰相,貶為高陵令??锖夥绞颊张f視事。
王尊字子贛,乃涿郡高陽人,幼時喪父,依伯叔養(yǎng)活,家中甚貧,伯叔使之牧羊。王尊偷閑讀書,年十三得為郡中小吏。
后漸長成,給事太守府中,太守問以詔書所列應行之事,王尊一一詳對,太守甚奇其才,補為書佐。后被舉直言為虢縣令,擢安定太守。王尊到官之后,查得屬吏五官掾張輔貪贓不法,即命將張輔下獄究治。張輔遂死獄中,抄沒贓物不下百萬。此外郡中豪強之家,亦多坐罪??ぶ行∪耍菲鋰绤?,上書告尊殘賊。尊坐此免官,后復為益州刺史。一日出巡所屬,到了邛蛛山。此山極其險峻,有九折阪,車馬往來不易。王尊坐在車中,忽然記起一事,因問屬吏道:“此即王陽所畏之地否?”
原來王陽曾為益州刺史,行過此處,見其危險,因嘆道:“我承先人遺體,何苦屢過險地!”于是不久告病而去。王尊聞知此事,故向屬吏動問。屬吏便答道:“是!”王尊聽了暗笑王陽畏怯,即喝令御者驅馬速行而過。后人因稱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王尊在益州二年,蠻夷歸附,升為東平相。說起東平王劉宇,乃宣帝之子,母為公孫婕妤。元帝即位,劉宇就國,奉公孫婕妤為東平太后。劉宇年少驕奢,屢次犯法。元帝因是至親,不忍治罪,但將傅相免官。又見王尊辦事強干,故拜為相。王尊到任,訪知劉宇平日往往微行出入,與后姬家往來,王尊乃召到廄長囑咐道:“大王出門,須要備齊車駕及隨從官屬,方合體制。自今以后,大王若但令汝駕著小車出外,汝可叩頭諫阻,說是奉有相命,不得復如從前?!睅L依言退去。劉宇由此不得出外微行,心中甚覺不悅。
一日王尊復入見劉宇,劉宇請其登堂。王尊便對劉宇道:“尊此來人皆吊尊,因尊不容于朝廷,故見命為王之相。曾聞天下皆言王勇,由今觀之,王特恃貴而已,安得稱勇?惟如尊者乃為勇耳!”劉宇為人本來暴戾,今被王尊當面搶白,不覺無明火起,顏色大變,兩眼狠狠地看著王尊,意欲將他打殺。
但是未有題目,不便發(fā)作。忽然想得一計,假作好言對王尊道:“請看相君佩刀?!蓖踝鹨延X劉宇之意不善,早有防備,不墜其計,但將手舉起,露出腋下佩刀,對著旁邊侍郎說道:“汝可走到近前,拔出佩刀,與王觀看?!庇种睂⒂钫f道:“王意欲誣相以拔刀向王之罪耶?”劉宇被王尊說破,自覺羞慚;又兼久聞王尊威名,不覺自然屈服。遂命左右排起筵席,自與王尊相對飲酒,極其歡樂。
王尊設法收服劉宇,使他不敢如前放肆,原是好事。誰知卻被劉宇之母東平太后公孫氏聞知此事,反替其子抱屈,即上書元帝,說是王尊為人倨慢,不盡臣節(jié)。元帝依奏,便將王尊免官。至是大將軍王鳳素知其能,奏補軍中司馬,擢為司隸校尉。又因劾奏匡衡、張譚被貶為高陵縣令,到官數(shù)月,因病辭職。
王尊辭職歸里,不久又被任用。先是終南山有一賊首傰宗,聚眾數(shù)百人,盤踞山林,四出打家劫舍,搶掠行人,為害地方。
成帝拜故弘農太守傅剛為校尉,帶領兵隊千人,前往剿捕,費年余之力,無法擒治,賊勢愈橫,甚至長安城門亦加戒嚴。京兆尹王昌、甄遵因此連被貶官。時鄭寬中為關內侯,見此情形,便對王鳳說道:“終南山近在輦轂之下,盜賊橫行,發(fā)兵討之,不能取勝,未免為四夷所笑。為今之計,惟有選擇賢京兆尹,方可平定?!彼煜蛲貘P保薦王尊可以勝任。王鳳依言,先召王尊到來,問以捕盜之策。王尊一一對答。王鳳乃保薦王尊為諫大夫,署京兆都尉,行京兆尹事。王尊到任,不過月余,盜賊一概肅清。建始四年,成帝遂拜王尊為京兆尹。當日長安城中豪家大俠,不計其數(shù),中有萬章最為著名。萬章字子夏,居長安城西柳市,時人因號稱城西萬子夏。萬章曾為京兆尹門下督,與石顯交好,因借石顯權力,交游愈盛。一日偶隨京兆尹到了殿中,一時列侯侍中等一見萬章,皆近前與之為禮,卻無人與京兆尹言語。萬章心中恐懼,連忙退避一邊。及石顯免官回里,家財甚多,所有床席器具粗重之物,值錢數(shù)百萬,因其不便攜帶,盡數(shù)贈與萬章。萬章不受,旁人請問其故,萬章嘆道:“吾以布衣見愛于石君,今石君家破,吾力不能救,豈可反貪其財物?”聞者盡皆嘆服。此外又有東市賈萬、賣箭張回、賣酒趙放及杜陵人楊章等,亦皆藏匿亡命,結客報仇,武斷鄉(xiāng)曲。
歷任京兆尹雖聞其名,不敢究辦。到了王尊任內,竟將諸人一律捕拿到官,審訊定罪,盡皆伏誅,由此地方安靜,吏民悅服。
王尊在任三年,卻被御史大夫張忠劾奏免官。人民聞信,無不稱惜。湖縣三老公乘興上書,為王尊辯白。成帝見書,遂又拜王尊為徐州刺史。未幾擢東郡太守,王尊在東郡數(shù)年,地方無事。一日忽報河水大漲,金堤甚危。王尊聽了大驚,急往察看。原來東郡地近黃河,當武帝時河決瓠子,連年不塞,各地皆受水害。后武帝車駕親臨,始將決口填塞。其附近一帶之堤,名為金堤,意取堅固如金。此堤關系甚大,若有毀壞,不但東郡一郡成為澤國,且連吳楚諸郡國都要遭災。當日王尊聞信,趕往河上,遠遠已聽得河流之聲,如雷鳴鼓響,沸天震地,及至近旁一望,但見一片汪洋,水勢迅急,波浪如山,向堤撼來。堤身為之動遙平時金堤高出水面數(shù)丈,如今不過七八尺。
那河流繼長增高,約計不消一二日,便要漫過堤面,縱使水不加漲,而堤被水嚙,其力甚猛,一旦崩壞,十余郡人民都將化為魚鱉,真是危險異常。因此眾人見了,無不心寒膽戰(zhàn)。
王尊見勢已危急,此時也無別法,便拼著一死,絲毫不懼。
吩咐屬吏備了白馬,拋入水中,致祭河伯。又命巫作成祝文,說是太守情愿以身填塞金堤,保全一方生命。王尊親執(zhí)圭壁,向河禱告一番,焚了祝文,便令左右就堤上搭起廬帳,自己在內住宿,不再回署。此時隨來官吏并鄰近居民圍觀者,不下數(shù)千人,見太守身當水沖,誓與堤共存亡,人人無不感動,一齊跪下叩頭,請求王尊回去。王尊只是不肯,眾人也就不忍走開,將他團團圍住,看看水勢愈漲愈高,離堤面不過三尺,沿堤土石被水沖擊,漸漸剝落,眼見得堤身不保,眾人也顧不得太守,各自奔走逃生,頃刻之間,一哄散荊惟有主簿一人,守住王尊啼泣。王尊一心待死,凝立不動。
正在死生頃刻之際,說也奇怪,那波浪到了堤邊,似乎有物阻住,仍舊退回,水勢亦不加漲。眾人聞堤身未壞,也就陸續(xù)回來。王尊便命大眾將堤身受損之處,加工搶護。過一二日,河水稍退,金堤竟得保全,于是吏民人等皆心服王尊之忠誠義烈。白馬三老朱英等遂將此事奏聞成帝。成帝發(fā)下有司,查明確系實情,乃下詔褒美王尊,加秩中二千石,并賜黃金二十斤。
后王尊病終任所,吏民為之立祠祭祀。清謝啟昆有詩詠王尊道:抑弱扶強令尉呵,引經造獄律無訛。
洪流萬丈填堤立,峻坂千尋叱馭過。
大節(jié)不為臨險動,當官大抵惜身多。
忠臣孝子原無二,未許雷門相鼠歌。
當日王尊劾奏匡衡,雖被貶官,一時輿論皆稱其能盡職。
匡衡聞知暗自慚愧,每遇災變,便上書告退。成帝屢加慰留。
匡衡也舍不得高官厚祿,照舊供職。到了建始三年,匡衡之子匡昌官為越騎校尉,忽因酒醉殺人,被拿下獄。其弟密與越騎屬下吏卒謀,欲劫獄救出匡昌,事尚未行,卻被有司發(fā)覺,奏聞成帝??锖獾眯糯篌@,連忙免冠跣足,入宮謝罪。成帝傳諭著上冠履??锖夥叫易约嚎杀o事。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偏又被司隸校尉與廷尉劾奏匡衡食邑安樂鄉(xiāng),多占四百頃地,算是監(jiān)守自盜,罪該不道。成帝下詔勿治,但收回丞相安樂侯印綬,免匡衡為庶人。漢時丞相免為庶人者,自匡衡一人為始。
匡衡既已免官,成帝遂拜王商為丞相。未知以后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太子驁即位,是為成帝。尊王皇后為皇太后,以元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與后父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一同輔政。
許嘉乃許廣漢弟許延壽之子,廣漢身死無子。元帝使許嘉為廣漢后,嗣爵平恩侯。元帝追念其母許皇后,在位日淺,卻遭霍氏毒死。故特選許嘉之女為太子妃,初入宮時,元帝使中常侍黃門送往太子處。及諸人回來復命,備言太子見了許妃歡悅情形,元帝大喜,對左右道:“汝可斟酒賀我,許妃生性聰慧,甚得太子寵愛,曾生一男不育,至是立為皇后?!背傻塾指惺返碜o之力,拜為衛(wèi)尉,擢右將軍,賜爵關內侯。
古語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從成帝即位,委任王鳳。
王鳳是個性喜攬權之人,不比史高等,但仰宦官鼻息。當日成帝正在居喪,一切政事皆由王鳳主意。到了此時,石顯也就一籌莫展。王鳳久知石顯之奸,遂奏請成帝罷去中書宦官,以石顯為長信中太仆。石顯既離中書,毫無權柄,比起昔日勢焰,真是一落千丈了。
過了一年,成帝下詔改元為建始元年。先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當元帝時,心畏石顯,遇事不敢違忤。今見石顯失勢,二人遂聯(lián)名上書,劾奏石顯,追列種種罪惡,并其黨與姓名。成帝下詔將石顯免為庶人,與妻子等移歸濟南故里。其黨牢梁、陳順皆免官,少府五鹿充宗貶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貶為雁門都尉。一時人心無不稱快,長安為之謠道:伊徒雁,鹿徒菟,去牢與陳實無價。
讀者試想,石顯自少受了宮刑,如何卻有妻子?原來古代宦官得勢,往往逼取良家子女為他妻子;或有無恥之徒,自愿將子女獻媚。此種惡習,在前漢時便已有之。論起石顯平日罪惡,理應處以極刑。只因成帝前為太子,幾乎被廢,石顯也曾出力保護,以此從寬發(fā)落。石顯失了官職,帶同妻子起程,心中憂悶,飲食不進,行到半路,得病而死,也算是便宜他了。
匡衡、張譚見石顯被他劾奏免官,正在得意,誰知旁邊惱了一位直臣,此人姓王名尊,現(xiàn)官司隸校尉。當日見此情形,即上書劾奏匡衡、張譚:“身為三公,明知石顯專權亂政,擅作威福,何不即時劾奏,明正刑罰?乃反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直到石顯失勢,匡衡、張譚方始舉奏;不自陳述不忠之罪,反揚先帝用人之過,失大臣體,罪皆不道?!贝藭壬?,成帝因初次即位,不欲傷大臣體面,下詔勿問??锖饴勚?,心中慚懼,乃上書謝罪,并稱病乞骸骨,上還丞相樂安侯印綬。成帝溫語慰留,賜以牛酒。明知王尊所奏甚是,但為優(yōu)待大臣起見,遂命御史丞劾奏王尊,飾成小過,污辱宰相,貶為高陵令??锖夥绞颊张f視事。
王尊字子贛,乃涿郡高陽人,幼時喪父,依伯叔養(yǎng)活,家中甚貧,伯叔使之牧羊。王尊偷閑讀書,年十三得為郡中小吏。
后漸長成,給事太守府中,太守問以詔書所列應行之事,王尊一一詳對,太守甚奇其才,補為書佐。后被舉直言為虢縣令,擢安定太守。王尊到官之后,查得屬吏五官掾張輔貪贓不法,即命將張輔下獄究治。張輔遂死獄中,抄沒贓物不下百萬。此外郡中豪強之家,亦多坐罪??ぶ行∪耍菲鋰绤?,上書告尊殘賊。尊坐此免官,后復為益州刺史。一日出巡所屬,到了邛蛛山。此山極其險峻,有九折阪,車馬往來不易。王尊坐在車中,忽然記起一事,因問屬吏道:“此即王陽所畏之地否?”
原來王陽曾為益州刺史,行過此處,見其危險,因嘆道:“我承先人遺體,何苦屢過險地!”于是不久告病而去。王尊聞知此事,故向屬吏動問。屬吏便答道:“是!”王尊聽了暗笑王陽畏怯,即喝令御者驅馬速行而過。后人因稱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
王尊在益州二年,蠻夷歸附,升為東平相。說起東平王劉宇,乃宣帝之子,母為公孫婕妤。元帝即位,劉宇就國,奉公孫婕妤為東平太后。劉宇年少驕奢,屢次犯法。元帝因是至親,不忍治罪,但將傅相免官。又見王尊辦事強干,故拜為相。王尊到任,訪知劉宇平日往往微行出入,與后姬家往來,王尊乃召到廄長囑咐道:“大王出門,須要備齊車駕及隨從官屬,方合體制。自今以后,大王若但令汝駕著小車出外,汝可叩頭諫阻,說是奉有相命,不得復如從前?!睅L依言退去。劉宇由此不得出外微行,心中甚覺不悅。
一日王尊復入見劉宇,劉宇請其登堂。王尊便對劉宇道:“尊此來人皆吊尊,因尊不容于朝廷,故見命為王之相。曾聞天下皆言王勇,由今觀之,王特恃貴而已,安得稱勇?惟如尊者乃為勇耳!”劉宇為人本來暴戾,今被王尊當面搶白,不覺無明火起,顏色大變,兩眼狠狠地看著王尊,意欲將他打殺。
但是未有題目,不便發(fā)作。忽然想得一計,假作好言對王尊道:“請看相君佩刀?!蓖踝鹨延X劉宇之意不善,早有防備,不墜其計,但將手舉起,露出腋下佩刀,對著旁邊侍郎說道:“汝可走到近前,拔出佩刀,與王觀看?!庇种睂⒂钫f道:“王意欲誣相以拔刀向王之罪耶?”劉宇被王尊說破,自覺羞慚;又兼久聞王尊威名,不覺自然屈服。遂命左右排起筵席,自與王尊相對飲酒,極其歡樂。
王尊設法收服劉宇,使他不敢如前放肆,原是好事。誰知卻被劉宇之母東平太后公孫氏聞知此事,反替其子抱屈,即上書元帝,說是王尊為人倨慢,不盡臣節(jié)。元帝依奏,便將王尊免官。至是大將軍王鳳素知其能,奏補軍中司馬,擢為司隸校尉。又因劾奏匡衡、張譚被貶為高陵縣令,到官數(shù)月,因病辭職。
王尊辭職歸里,不久又被任用。先是終南山有一賊首傰宗,聚眾數(shù)百人,盤踞山林,四出打家劫舍,搶掠行人,為害地方。
成帝拜故弘農太守傅剛為校尉,帶領兵隊千人,前往剿捕,費年余之力,無法擒治,賊勢愈橫,甚至長安城門亦加戒嚴。京兆尹王昌、甄遵因此連被貶官。時鄭寬中為關內侯,見此情形,便對王鳳說道:“終南山近在輦轂之下,盜賊橫行,發(fā)兵討之,不能取勝,未免為四夷所笑。為今之計,惟有選擇賢京兆尹,方可平定?!彼煜蛲貘P保薦王尊可以勝任。王鳳依言,先召王尊到來,問以捕盜之策。王尊一一對答。王鳳乃保薦王尊為諫大夫,署京兆都尉,行京兆尹事。王尊到任,不過月余,盜賊一概肅清。建始四年,成帝遂拜王尊為京兆尹。當日長安城中豪家大俠,不計其數(shù),中有萬章最為著名。萬章字子夏,居長安城西柳市,時人因號稱城西萬子夏。萬章曾為京兆尹門下督,與石顯交好,因借石顯權力,交游愈盛。一日偶隨京兆尹到了殿中,一時列侯侍中等一見萬章,皆近前與之為禮,卻無人與京兆尹言語。萬章心中恐懼,連忙退避一邊。及石顯免官回里,家財甚多,所有床席器具粗重之物,值錢數(shù)百萬,因其不便攜帶,盡數(shù)贈與萬章。萬章不受,旁人請問其故,萬章嘆道:“吾以布衣見愛于石君,今石君家破,吾力不能救,豈可反貪其財物?”聞者盡皆嘆服。此外又有東市賈萬、賣箭張回、賣酒趙放及杜陵人楊章等,亦皆藏匿亡命,結客報仇,武斷鄉(xiāng)曲。
歷任京兆尹雖聞其名,不敢究辦。到了王尊任內,竟將諸人一律捕拿到官,審訊定罪,盡皆伏誅,由此地方安靜,吏民悅服。
王尊在任三年,卻被御史大夫張忠劾奏免官。人民聞信,無不稱惜。湖縣三老公乘興上書,為王尊辯白。成帝見書,遂又拜王尊為徐州刺史。未幾擢東郡太守,王尊在東郡數(shù)年,地方無事。一日忽報河水大漲,金堤甚危。王尊聽了大驚,急往察看。原來東郡地近黃河,當武帝時河決瓠子,連年不塞,各地皆受水害。后武帝車駕親臨,始將決口填塞。其附近一帶之堤,名為金堤,意取堅固如金。此堤關系甚大,若有毀壞,不但東郡一郡成為澤國,且連吳楚諸郡國都要遭災。當日王尊聞信,趕往河上,遠遠已聽得河流之聲,如雷鳴鼓響,沸天震地,及至近旁一望,但見一片汪洋,水勢迅急,波浪如山,向堤撼來。堤身為之動遙平時金堤高出水面數(shù)丈,如今不過七八尺。
那河流繼長增高,約計不消一二日,便要漫過堤面,縱使水不加漲,而堤被水嚙,其力甚猛,一旦崩壞,十余郡人民都將化為魚鱉,真是危險異常。因此眾人見了,無不心寒膽戰(zhàn)。
王尊見勢已危急,此時也無別法,便拼著一死,絲毫不懼。
吩咐屬吏備了白馬,拋入水中,致祭河伯。又命巫作成祝文,說是太守情愿以身填塞金堤,保全一方生命。王尊親執(zhí)圭壁,向河禱告一番,焚了祝文,便令左右就堤上搭起廬帳,自己在內住宿,不再回署。此時隨來官吏并鄰近居民圍觀者,不下數(shù)千人,見太守身當水沖,誓與堤共存亡,人人無不感動,一齊跪下叩頭,請求王尊回去。王尊只是不肯,眾人也就不忍走開,將他團團圍住,看看水勢愈漲愈高,離堤面不過三尺,沿堤土石被水沖擊,漸漸剝落,眼見得堤身不保,眾人也顧不得太守,各自奔走逃生,頃刻之間,一哄散荊惟有主簿一人,守住王尊啼泣。王尊一心待死,凝立不動。
正在死生頃刻之際,說也奇怪,那波浪到了堤邊,似乎有物阻住,仍舊退回,水勢亦不加漲。眾人聞堤身未壞,也就陸續(xù)回來。王尊便命大眾將堤身受損之處,加工搶護。過一二日,河水稍退,金堤竟得保全,于是吏民人等皆心服王尊之忠誠義烈。白馬三老朱英等遂將此事奏聞成帝。成帝發(fā)下有司,查明確系實情,乃下詔褒美王尊,加秩中二千石,并賜黃金二十斤。
后王尊病終任所,吏民為之立祠祭祀。清謝啟昆有詩詠王尊道:抑弱扶強令尉呵,引經造獄律無訛。
洪流萬丈填堤立,峻坂千尋叱馭過。
大節(jié)不為臨險動,當官大抵惜身多。
忠臣孝子原無二,未許雷門相鼠歌。
當日王尊劾奏匡衡,雖被貶官,一時輿論皆稱其能盡職。
匡衡聞知暗自慚愧,每遇災變,便上書告退。成帝屢加慰留。
匡衡也舍不得高官厚祿,照舊供職。到了建始三年,匡衡之子匡昌官為越騎校尉,忽因酒醉殺人,被拿下獄。其弟密與越騎屬下吏卒謀,欲劫獄救出匡昌,事尚未行,卻被有司發(fā)覺,奏聞成帝??锖獾眯糯篌@,連忙免冠跣足,入宮謝罪。成帝傳諭著上冠履??锖夥叫易约嚎杀o事。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偏又被司隸校尉與廷尉劾奏匡衡食邑安樂鄉(xiāng),多占四百頃地,算是監(jiān)守自盜,罪該不道。成帝下詔勿治,但收回丞相安樂侯印綬,免匡衡為庶人。漢時丞相免為庶人者,自匡衡一人為始。
匡衡既已免官,成帝遂拜王商為丞相。未知以后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