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部分

曹家檔案史料 作者:


曹家檔案史料
一 內(nèi)務府總管嘎嚕等奏覆校尉服色請照曹璽呈進緞樣織造摺

康熙十六年十月二十日

  內(nèi)務府總管嘎嚕等謹奏:為遵旨合議事。

  本年七月初七日,本府與工部合議具奏,奉員外郎佛保傳旨:校尉衣服可否繡制,著查會典,由工部、內(nèi)務府總管、內(nèi)工部會議具奏。欽此。查會典并無校尉服色之規(guī)定,欽遵圣旨,臣等會議斟酌議得:會典內(nèi)既無校尉服色之規(guī)定,今將繡制粗略估計,不算匠役工錢,若繡制上好紅緞,連縫工需銀四兩馀;若繡制次等紅緞,需銀三兩六錢馀?,F(xiàn)在江寧織緞一件用銀七兩八分,杭州織緞一件用銀六兩九錢八分。今將繡制所出價格與現(xiàn)在織出之銀發(fā)相比,估計只用錢糧半數(shù)有馀。雖用半份多錢糧,但主上掌執(zhí)事、抬轎校尉原來既無穿繡衣之處,若繡制兩千件衣服,亦難得到同類之緞匹。今既值錢糧缺少之際,若以次等緞織成顏色好、花樣鮮明者,似于節(jié)省錢糧亦可有益。如此,特請咨行江寧、杭州織造官員,命將做校尉服色之紅緞,織成與二兩五錢、三兩、四兩、五兩此四等衣服各一件之價錢相等而顏色好、花樣鮮明者,從速送來,俟送到時查看定議奏聞等因具奏。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并已咨行江寧、杭州織造官員。

  今管理江寧織造.郎中曹璽呈稱:從前織送校尉服色之緞,絲密并有橫花四個,緞底亦有花,今經(jīng)仔細計算,減去絲及花框之絨,改為橫花三個,緞底無花??棾晌鍍芍勔患?,三兩八錢三分之緞一件,三兩五錢四分之綢地一件,二兩五錢二分之絹地一件,將此四種緞樣送去呈閱等語。管理杭州織造.郎中金毓芝呈稱:將織成橫花三個、緞底無花之五兩緞一件,三兩八錢五分之緞一件,三兩五錢之綢地一件,二兩五錢之絹地一件,將此四種緞樣送去呈閱等語。

  將此,由臣等會議得:將曹璽、金毓芝送來呈閱之各四種緞樣分別查看,綢地可用為鑾輿服色。金毓芝送閱所織之綢地,每件稱三兩五錢,而曹璽送閱所織之綢地,每件稱三兩五錢四分。但曹璽送閱所織之綢地,比金毓芝送閱所織之綢地顏色好,因此將此緞樣交與江寧、杭州織造官員,定價為三兩五錢四分,依照曹璽送閱所織之綢地緞樣之顏色同樣織造等由。為此,謹奏請旨。等因。

  內(nèi)務府總管.加一級臣嘎嚕,內(nèi)務府總管.加一級.降二級.又降四級.加一級臣海拉遜,內(nèi)工部郎中.加二級.降二級臣郭里,員外郎.加一級臣佛保,經(jīng)筵講官.工部尚書.加一級臣陳數(shù)(豈文)永具奏。

  本日奉旨:又將綢地給抬轎校尉,將絹地給掌執(zhí)事校尉做衣服。校射服色,既屬工部之事,著交工部,并著爾等合議具奏。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二 巡撫安徽徐國相奏銷江寧織造支過俸餉文冊

康熙十七年七月十二日

  巡撫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玖級臣徐國相謹奏:為冊報支放江寧織造官員錢糧事。

  竊照江寧織造等并跟役馬匹支過俸餉糧料,例系督臣按年造冊奏銷,續(xù)于奏銷錢糧等事案內(nèi),準戶部題覆,江南總督臣阿席熙疏稱:通省地丁各項錢糧,俱系專責撫臣管理,共江寧、京口滿漢官兵及織造衙門并安游等營,歲支本摺錢糧數(shù)目,自康熙拾柒年為始,交與江寧、安徽貳巡撫奏銷可也等因。奉旨:依議。欽此。移咨前來,隨經(jīng)轉(zhuǎn)行遵照在案。

  今奏銷屆期,催據(jù)安徽布政使龔佳育,將江寧織造官曹璽等并跟役馬匹,自康熙拾陸年正月起,至拾貳月終止,支過俸餉銀米、豆草數(shù)目,分晰冊報前來。該臣覆核無異,除照造清冊移送部科外,臣謹恭繕黃冊,進呈御覽,鑒照施行。為此開坐造冊,謹具奏聞。

  計開:

  織造官壹員曹璽,每年應支俸銀壹百叁拾兩,除奉捐銀陸拾伍兩不支外,實支俸銀陸拾伍兩。又,全年心紅紙張銀壹佰捌兩,俱經(jīng)議裁不支,理合登明。月支白米伍斗。

  物林達壹員[注],每年應支俸銀陸拾兩,除奉裁銀貳拾肆兩不支外,實支俸銀叁陸陸兩。月支白米伍斗。

  柒品筆帖式壹員,每年應支俸銀肆拾伍兩,除奉裁銀玖兩不支外,實支俸銀自叁拾陸兩。月支白米伍斗。

  物林人貳員[注],每員月支廩銀肆兩,白米伍斗。

  筆帖式壹員,每月支廩銀肆兩,白米伍斗。

  跟役、家口共計玖拾伍名口,每名口月各支倉米貳斗伍升。

  馬貳拾柒匹,每匹春冬季日支豆叁升,草貳束,夏秋季日支豆貳升,草貳束。(下略)

  織造官曹璽支康熙拾陸年分俸銀陸拾伍兩。

  物林達龔安支康熙拾陸年分俸銀叁拾陸兩。

  柒品筆帖式張問政支康熙拾陸年分俸銀叁拾陸兩。

  以上共支銀貳佰捌拾壹兩,共支白米叁拾陸石,共支倉米貳佰捌拾伍石,共支豆貳佰肆拾叁石,共支草壹萬玖仟肆百肆拾束。

  右謹聞奏。

[內(nèi)閣.黃冊]

[注]物林達,滿語,漢譯為司庫,物林人,漢譯為庫使。

三 江寧織造曹璽進物單

  江寧織造理事官 加四級臣曹璽恭進。

  計呈:

  轎一乘、鐵梨案一張、博古圍屏一架、滿堂紅燈二對、宣德翎毛一軸、呂紀九思圖一軸、王齊翰高閑圖一軸、朱銳關山車馬圖一軸、趙修祿天閑圖一軸、董其昌字一軸、趙伯駒仙山逸趣圖一卷、李公麟周游圖一卷、沈周山水一卷、歸去來圖一卷(御書房收)、黃庭堅字一卷(御書房收)、淳化合帖二套、天寶鼎一座(自鳴鐘收)、漢垂環(huán)尊一座(自嗚鐘收)、漢茄袋瓶一座、秦鏡一面、琺瑯象鼻爐一座(自嗚鐘收)、琺瑯索耳爐一座(自嗚鐘收)、琺瑯花觚一座(自嗚鐘收)、宋磁菱花瓶一座(自嗚鐘收)、窯變葫蘆瓶一座、哥窯花插一座、定窯水注一個(自嗚鐘收)、窯變水注一個(自嗚鐘收)、漢玉筆架一座(自嗚鐘收)、英石筆架一座(自嗚鐘收)、漢玉鎮(zhèn)紙一方(自嗚鐘收)、紫檀鑲碧玉鎮(zhèn)紙一方、竹鎮(zhèn)紙一個、竹臂閣一個、竹筆筒一個(自嗚鐘收)竹筆二枝、竹香盒一個、雕漆香盒一個、竹匙箸瓶二副、太極圖端硯一方、程君房墨四匣(自嗚鐘收)、桑林里墨二匣(自嗚鐘收)、吳去塵墨二匣、龍蔥一座、竹箭桿十根。

[官中.雜件.進貢單]

四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等奏曹寅進送腌鰣魚

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曹寅進送腌鰣魚六十尾,等因。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多比具奏。

  奉旨:著交飯房。欽此。

  筆帖式二格鈔去。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五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等奏曹寅進送開茶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郎中曹寅進送開茶二十罐,等因。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多比具奏。

  奉旨:著交該管處。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六 曹寅奏賀圣祖蕩平噶爾旦事摺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八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道奏:恭請皇上萬安。

  六月初六日得接捷報,江寧士庶軍民,盡頌圣主功高湯武,德并軒轅,大兵未及百日蕩滅噶爾旦。齊赴朝天宮建醮慶祝圣安,懸望南巡,瞻仰天顏。臣寅目擊萬姓歡呼,犬馬不勝欣忭。抵緣職守所羈,料理水陸二遠緞匹告竣,即星馳進京。謹此預請圣安。

朱批:朕親統(tǒng)六師,過少(沙)漠瀚海,北征噶爾旦,皆賴上天之眷佑,旬有三日內(nèi),將尼魯特殺盡滅絕,北方永無烽火,天下再不言兵矣。

七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等奏請派定張進孝曹爾正等隨同出行輪班掌管馬匹摺

康熙三十六年正月二十六日

  案據(jù)上駟院奏咨,內(nèi)稱:此次出行,講派出巴延人[注]備辦收掌太監(jiān)之馬匹等語。查輪班之頭班人內(nèi),馀出郎中張進孝,員外郎賈弼成、西圖、瑪瑚、胡尚斌,物林達張士俊、德格,驍騎校五格,催總趙三,原任佐領曹爾正等十人,又出差回來尚未入班之人,共有二十六人,共中郎中皂保會出差太平橋,郎中保住會出差浙江海關,(中略)這些人此次既然隨去,請將此八人進入頭班。又,內(nèi)管領白經(jīng)曾出兩淮鹽差,(中略)請將此十八人勻入三班內(nèi),每班各編十八人等由。

  現(xiàn)將此等人名,各繕一綠頭牌,由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多比交與批本筆帖式存住具奏。

  奉旨:著將皂保、保住、王堅、胡理、楊懷、徐天焦、彥泰派為頭斑,(中略)其他著伊等斟酌派在三班內(nèi)。隨去之人內(nèi),本人在者,著本人隨去;若本人有故不能隨差,著令共子弟補缺隨去。欽此。

  頭班:郎中張進孝,員外郎賈弼成、西圖、胡尚斌,物林達張士俊、德格、驍騎校五格,催總趙三,原任佐領曹爾正,郎中保住、皂保,員外郎來保(中略)共二十人。其中只有胡尚斌因墜馬傷臂,不能騎馬,由共孫胡文龍補缺隨去。

  二班,郎中舒樹,原任員外郎董什布(中略)共十七人。

  三班: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郎中清格哩(中略)共十七人。

  四班:贊禮郎八十,物林達海良(中略)共十六人。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注]"巴延"是滿文譯音,意為"富戶人"。派巴延"是清初一種專為皇帝當差報效的制度。凡是內(nèi)務府出外差的人員(如鹽稅、關稅等),回京后都要編入"巴延",等候派差。差務大小輕重不一,大至承辦一項工程,小至去新疆取哈密瓜。按照出外差的次數(shù)和收入銀數(shù),摺算報效的次數(shù)和銀數(shù),直到皇帝認為可以抵銷,才予免除。

八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等奏曹寅進送腌鰣魚等物

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江寧織造.郎中曹寅進送腌鰣魚二百尾,便蛋二千個,腌蛋四千個,兩種玫瑰露八罐,連同漢文單一并送至。

  內(nèi)務府總管海拉遜、多比交與啥啥珠子四格具奏。

  奉旨:著交該管處。欽此。

  本日將鰣魚、蛋交與尚膳總頜喜昌了,兩種玫瑰露交與清茶房首領太監(jiān)曹家升、玉成德了。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九 曹寅奏賀平噶爾旦恭請圣安摺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皇上萬安。

  五月初二日接閱大捷邸報,噶爾旦于閏三月十三日滅亡,妻子族屬盡歸命投誠,江南士庶軍民莫不踴躍稱慶。敬念皇上圣文神武,節(jié)風沐雨,不避寒暑,三出邊城,不惜天心勞頓,追征逐北,滅跡掃塵,以得萬載安寧。今天下大定,邊方既靖,圣主必念及我內(nèi)地黎民。仿古圣制,五載巡期已逾,恩賜南巡,使黃童自叟得復矚天顏。歡舞于六龍駕前,親祝圣壽無疆。臣寅身屬世奴,戀主心殷,目擊萬姓歡呼,犬馬接曷勝欣幸。祗緣不敢擅離職守,恭設香案,望闕叩賀,并請圣安,伏祈俯允輿情,遂蒼生之愿。臣寅無任瞻天仰圣,激切屏營之至。

朱批:知道了。

十 江寧織造曹寅奏押運賑米到淮情形摺

康熙三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

  十月初九日接總管內(nèi)務府九月二十七日來文,臣寅欽遵上諭,于本日隨即雇覓船只,二日內(nèi)將原存四千一百二十三石有零之米,照數(shù)裝完。臣寅于十二日親身督押出江,至十八日到淮,當即會同漕臣桑格,仰體皇上極恤窮黎至意,再四籌畫,于淮揚等處酌量災荒之輕重,計發(fā)米石之多寡。揚州府則江都、興化、泰州、寶應、高郵,淮安府則山陽、安東、清河、桃源、沐陽、宿遷、邳州、鹽城。隨經(jīng)漕臣桑格遴委勤慎官員,臣寅復雇覓本處船只分載,按地發(fā)譴。漕臣桑格嚴行誡諭,裁米到彼,止許升斗零星糶與貧民,不許求速躉售,滋販賣之弊,以負皇仁。臣桑格、曹寅,又經(jīng)訪得淮揚市賣米價,熟米八錢有零,糙米七錢有零不等。今分發(fā)米石,臣寅謹與漕臣桑格商酌,原買之價每石四錢八分五厘,較之市價已為甚賤,務使窮村僻野之民,實沽圣恩。臣寅押船過揚至淮,百姓同聲感戴皇恩,俱云皇上蕩平沙漠,焦勞方息,印俯念螻蟻,賑荒平糶,無策不備,身等小民,不知如何可以仰報天恩萬一。

  臣寅目今在淮正發(fā)米押譴,除俟發(fā)糶全完,另行造冊,具呈內(nèi)務府詳核奏報外,合將到淮之日,會同漕臣桑格事件及百姓情形,先行具摺奏聞。

  再有撫臣宋犖親督銀米隨后來淮揚等處賑濟,值此隆冬,災黎均沐皇上如天之仁,自不致凍餒,恐廑圣懷,一并啟奏。恭請圣安。

朱批:知道了。

十一 曹寅奏請圣安并報江南多雨摺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

  江寧織進.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向太平無事,惟春寒多雨,低洼麥田,少歉收成。近日省城食米每石捌錢有零,不為甚貴。臣寅誠恐有廑圣懷,謹此具奏。

朱批:知道了。

十二 巡撫安徽陳汝器奏銷江寧織造支過俸餉文冊

康熙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巡撫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陳汝器謹奏:為冊報支放江寧織造官員俸廩、糧料事。

  竊照江寧織造衙門歲支俸廩、糧料等項,案經(jīng)前督臣準有部文,另行報銷,續(xù)于奏銷錢糧等事案內(nèi),準戶部咨覆,江南總督阿席熙疏稱:江寧、京口滿漢官兵及織造衙門并安游等營,歲文本摺錢糧數(shù)目,自康熙拾柒年為始,交與江寧、安徽貳巡撫奏銷等因。奉旨:依議。欽遵在案。

  茲據(jù)安徽布政使張四教將江寧織造衙門官役、家口、馬匹,自康熙叁拾陸年正月起,至拾貳月止,支過俸廩、銀兩并本摺米豆、草束數(shù)目,分晰備造清冊前來,經(jīng)臣覆核無異,除照造清冊移送部科查核外,臣謹恭繕黃冊,進呈御覽,伏乞睿鑒施行。為此開坐造冊,謹具奏聞。

  計開:

  織造壹員曹寅,每年應支俸銀壹百伍兩外,全年心紅紙張銀壹百捌兩,奉裁不支,理合登明。月支白米伍斗。

  物林達壹員馬寶柱,每年應支俸銀陸拾兩,月支白米伍斗。

  柒品筆帖式張問政,每年應支俸銀肆拾伍兩,月支白米伍斗。

  物林人壹員戚式,無品筆帖式壹員李巴士,每員月支廩銀肆兩,白米伍斗。

  新任物林人壹員桑格色,于本年閏叁月初拾日到任。前件準江寧織造府移稱:新任物林人桑格色,每月應支廩銀肆兩,自康熙叁拾陸年閏叁月起支。其本員下白米、家口倉米、馬匹豆草,俱應于本年閏叁月初拾日截支。等因移司。理合登明。

  跟役、家口陸拾貳名口,每名口月各支倉米貳斗伍升。

  馬貳拾伍匹,每匹春冬季日各支豆叁升,草貳束,夏秋季日各支豆貳升,草貳束。[下略]

  織造官曹寅,支康熙叁拾陸年分俸銀壹百伍兩。

  陸品物林達馬寶柱,支康熙叁拾陸年分俸銀陸拾兩。

  柒品筆帖式張問政,支康熙叁拾陸年分俸銀肆拾伍兩。

  以上共支銀叁百伍拾肆兩,共支本色白米叁拾陸石叁斗叁升叁合貳勺,共支本色倉米壹百玖拾肆石捌斗叁升貳合捌勺,共支本色豆貳拾叁石貳斗捌升,共支摺色豆貳百叁石伍斗貳升,每石摺銀柒錢,共該銀壹百肆拾貳兩肆錢陸分肆厘,共支摺色草壹萬捌千壹百貳拾束,每束摺銀柒厘,共該銀壹百貳拾陸兩捌錢肆分。

  右謹奏聞。

[內(nèi)閣.黃冊]

十三 江寧織造曹寅奏與督撫公議明陵俟秋涼修補摺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為奏明事。

  前月恭膺恩旨,命臣寅監(jiān)修明陵。欽此欽遵。自署總督臣陶岱到省,會同巡撫臣宋犖、臣寅,以及在省大小官員踏勘,現(xiàn)在估計工料,遴委江防同知臣丁易管工,公議于官吏俸工銀兩內(nèi)動支修補。因暑月雨水連綿,難以興工,俟秋涼即便擇日興修。其頒賜御書,用垂永久,候修補將竣,部便制扁勒石,此皆皇上遠邁上古之善政。

  除署總督臣陶岱、巡撫臣宋犖,會同臣寅具紅本奏陳外,臣寅系家奴,理合先將會議情由,具摺奏聞。

朱批:知道了。

十四 曹寅奏謝天恩普惠江南摺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為恭謝天恩事。伏惟皇上巡視東南,軫念下民,凡經(jīng)過地方,蠲賦宥罪,歡呼載道。真唐虞之盛,再見于今。臣寅生逢盛世,已屬慶幸,乃蒙天恩普惠,下及全家。臣寅母子焚頂捐麋,難以上報。惟有益矢犬馬之力,仰副天高地厚于萬一而已。

  謹奉摺恭謝天恩,臣寅不勝激切屏營之至。

朱批:知道了。

十五 曹寅奏明會議監(jiān)修明陵及江南雨水糧價摺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為奏明事。

  前月恭膺恩旨,命臣寅監(jiān)修明陵。欽此欽遵。自署總督臣陶岱到省,會同巡撫臣宋犖、臣寅,以及在省大小官員踏勘,現(xiàn)在估計工料,遴委江防同知臣丁易管工,公議于官吏俸工銀兩內(nèi)動支修補。因暑月雨水連綿,難以興工,俟秋涼即便擇日興修。其頒賜御書,用垂永久,侯修補將竣,即便制扁勒石,此皆皇上遠邁上古之善政。

  除署總督臣陶岱、巡撫臣宋犖,會同臣寅具紅本奏陳外,臣寅系家奴,理合先將會議情由,具摺奏聞

  朱批:知道了。

  江南上江少雨,近來始得甘霖,禾苗甚好;下江五月雨水較多些,后來雖旱,河內(nèi)有水可車,近又得雨,自是拾分??赏衲晟舷陆阆凳斋@之年。

  前奉旨命于湖廣、江西米賤之處采買時米,因白露以前之米不堪收貯,目下正在收買。俟買畢之日,一并上奏。

十六 曹寅奏聞購米及傳諭養(yǎng)馬之法摺

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抵署,遵奉圣諭購備米石。但江寧自冬至后,雨雪連綿。江西、湖廣各路米船未到,米價少貴,糙米食米每石八九錢不等。因地方正在平糶賑濟,俟天氣晴

明,各路輳至,米價一賤,遵即購備,再當奏聞。

  又,傳諭江寧將軍臣鄂羅舜等,馬匹舐鹼。將軍臣鄂羅舜等,隨傳喂養(yǎng)之法。南馬甚是肯吃。大有稗益,合并奏聞。臣寅蒙恩再生,舉家不勝激切頂戴之至。

朱批:知道了。

十七 蘇州織造李煦奏與曹寅等議得莫爾森可去東洋摺

康熙四十年三月

  管理蘇州織造臣李煦謹奏:

  切臣煦去年十一月內(nèi)奉旨:三處織造會議一人往東洋去。欽此欽遵。臣煦抵蘇之日,已值歲暮,今年正月傳集江寧織造臣曹寅、杭州織造臣敖福合公同會議得,杭州織造烏林達[注]莫爾森可以去得,令他前往。但出洋例候風信于五月內(nèi)方可開船,現(xiàn)在料理船只,以便至期起行。

  又奉旨賜與孫岳頒房屋,今將織造衙門無用舊局空地一塊,現(xiàn)在備料興工蓋造門房、廳堂、廂房、后樓,共五進計三十七間,大約于五月盡可以完備,合先一并奏聞。

  俟莫爾森出洋之后,孫岳頒房產(chǎn)完工之日,再行啟奏,伏乞睿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千萬不可露出行跡方好。

[宮中.李煦奏摺]

[注]烏林達即物林達。見前注。

十八 內(nèi)務府題請將湖口等十四關銅斤分別交與張鼎臣王綱明曹寅等經(jīng)營本

康熙四十年五月二十三日

  總管內(nèi)務府謹題:為遵旨議奏事。

  案據(jù)本月十六日員外郎張鼎臣、張鼎鼐,主事張常住稟稱:我等具奏,奴才等父祖世受圣恩,至深且重,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愿盡犬馬之勞,以報主上鴻恩。奴才等世業(yè)木商,每年獲利不過二分。去年主上施恩,將龍江等八關銅斤,賞給奴才弟兄三人經(jīng)營。奴才等初次接辦銅斤,因不知內(nèi)情,承辦之時,大概計算,曾按每斤銅節(jié)省銀一分五厘,總共銅一百三十四萬二千六百余斤,一年共交節(jié)省銀二萬兩。今已經(jīng)營一年,關于銅價及雜用等項,既皆明了,不敢不明白奏陳主上。查原來各關規(guī)定銅價每斤銀一錢五分,據(jù)我等經(jīng)營,看得每斤銅需銀七分,運費及雜項用費需銀三分,合計每斤銅需銀一錢,于是每斤銅馀銀五分,其中解交我等節(jié)省銀一分五厘后,仍馀銀三分五厘。又,原來銅商因有酌量助給各關監(jiān)督盤纏銀之處,我等即由所馀之三分五厘內(nèi),按照每斤銅需銀一分一厘計算,交給關監(jiān)督。又,買銅之時,如候關監(jiān)督交付銀兩,即將遲誤,而我等因自己銀兩不敷,乃借用利息銀,所付利息二分四厘。以上各項,皆由所馀之五分銀內(nèi)支付?,F(xiàn)在倘能借給官銀承辦,又可節(jié)省支付利息之銀二分四厘,加上我等先節(jié)省之銀一分五厘,則每斤銅即可節(jié)省銀三分九厘。若將蕪湖等六關算上,共十四關銅斤,借支銀十萬兩承辦,則一年可節(jié)省銀十四萬兩,八年終了時,連同本銀,總共可得銀一百二十二萬兩。奴才等愚思,京師兩局鑄錢,皆靠此十四關銅斤,關系甚大,并非一二人能辦之事。奴才等提請將十四關之銅三百五十八萬一千馀斤,分為三份,由曹寅、王綱明及我弟兄,各自承辦。若能如此,即與曹寅等總辦一樣,斷不致誤事,而且各自若有更多效力之處,圣上亦能知道。借支之銀十萬兩,亦分三份領取,不辦之時,各自將借支之本銀照常交庫等語具奏。奉旨:交內(nèi)務府總管立即議奏。欽此欽遵。

  查江寧織造.郎中曹寅奏稱:奴才承主上慈恩,無時不念高厚之恩,圖報于萬一也??滴跞拍晟现I,將十四關規(guī)定數(shù)目之銅,交與張鼎臣、王綱明等采買,每年節(jié)省銀五萬兩。奴才曹寅現(xiàn)在情愿將十四關銅斤,完全接辦采購,竭力設法節(jié)省,以略盡犬馬之心。懇請主上施恩,借給本銀十萬兩,以便購銅,八年交本銀及節(jié)省銀總共一百萬兩,每年交內(nèi)庫銀十二萬五千兩等語具奏。奉旨:交內(nèi)務府總管。欽此欽遵。

  臣等議得:查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內(nèi),張家口商人王綱明等呈請接辦蕪湖、滸墅、北新、淮安、揚州、湖口六關,總共銅二百二十四萬六千三百六十斤,每年節(jié)省銀三萬兩,交與內(nèi)庫等因。當經(jīng)臣衙門與戶部會議具奏,已將蕪湖等六關銅斤交給王綱明等經(jīng)營。又查康熙三十九年三月內(nèi),員外郎張鼎臣等呈請接辦崇文門、天津、臨清、龍江、贛關、太平橋、鳳眼倉、[注]南新等八關,總共銅一百三十三萬四千五百余斤,每年節(jié)省二萬馀兩,交與內(nèi)庫等因。當經(jīng)臣衙門血一戶部、工部會議具奏,已將崇文門等八關銅斤交與張鼎臣等經(jīng)營。員外郎張鼎臣及商人王綱明等,八年共節(jié)省銀四十萬兩。今曹寅欲借支銀十萬兩,八年交銀一百萬兩,共中銷除本銀十萬兩,計節(jié)省銀九十萬兩,其所節(jié)省之銀,比張鼎臣、王綱明等所節(jié)省之銀,既多五十萬兩,請將十四關銅斤,皆交曹寅承辦。曹寅擬借銀十萬兩,俟查明其家產(chǎn)后,另議奏請借給。郎中曹寅一年之本銀及節(jié)省銀十二萬五千兩,請于每年進送緞匹時,順便帶來,交給內(nèi)庫。

  又議得:郎中曹寅擬借支銀十萬兩,接辦十四關,總共銅三百五十馀萬斤,每年交本銀及節(jié)省銀十二萬五千兩,銷除借支之銀十萬兩后,計八年中總共可交節(jié)省銀連同利息銀九十萬兩。因此郎中曹寅節(jié)省之銀,比張鼎臣、王綱明等所節(jié)省之銀既多,則十四關銅斤,理應交給郎中曹寅經(jīng)營。惟以京師寶泉、寶源兩局鑄錢,系靠十四關之銅。買銅時皆由關監(jiān)督處先領銀兩,始能買銅進交。惟京師用錢關系既甚重要,如將十四關銅斤,完全交給曹寅經(jīng)營,倘若曹寅自身貽誤,因無人繼續(xù)交銅,恐致有誤鑄錢,因此請將十四關鋼斤,交與郎中曹寅員外郎張鼎臣、張鼎鼐,主事張常住,商人王綱明、范玉芳、王振緒、翟共高等,共同經(jīng)營。十四關銅斤既由彼等共同經(jīng)營,則十萬兩銀,亦由彼等共同借支。節(jié)省之銀,即按曹寅所說之數(shù),八年之中,著交本銀及節(jié)省銀一百萬兩。如此,則節(jié)省之銀相同,而事亦可靠。

  已將所議之兩本具奏,奉旨:汝等二次所議甚是,若將事只交一人,地方甚大,設若某時出一事故,爾內(nèi)務府總管亦斷難辭咎。著將曹寅之弟曹荃及張鼎鼐等叫來具奏。欽此欽遵。于本月十二日具奏,據(jù)物林達曹荃稱:我兄曹寅擬接辦十四關銅斤,因絕不致貽誤,一定能成,才奏懇主上,設若不能,他亦不敢獨自接辦。倘因主上錢糧甚為重要,不可交與我兄曹寅一人辦理,則奴才曹荃,既蒙主上鴻恩,派出差使,情愿協(xié)助我兄曹寅經(jīng)營,以效犬馬之勞于主上。如能更多節(jié)省,當再具呈節(jié)省,絕不致貽誤.倘略有遲誤,甘愿領罪。今若交給八人共同經(jīng)營,人數(shù)既眾,則不一定能多節(jié)省錢糧也。等語。又據(jù)員外郎張鼎臣、張鼎鼐,主事張常住,商人王綱明等稱:京師寶泉、寶源兩局鑄錢,系靠十四關鋼斤,此非一二人所能承辦之事,關系甚為重大。如蒙圣上鴻恩,借給銀十萬兩,我等共同辦理。則不致誤事。而且八年之中,很可節(jié)省銀一百萬兩等語,繕文具奏。奉旨:著去信問曹寅。欽此。

  臣等議得:據(jù)員外郎張鼎臣等奏稱:去年主上施恩,將龍江等八關銅斤,賞給奴才弟兄三人經(jīng)營。奴才等初次接辦銅斤,因不知內(nèi)情,大概計算,一年共交節(jié)省銀二萬兩。今已經(jīng)營一年,關于銅價及雜用等項,既皆明了,不敢不明白奏陳。若將蕪湖等六關算上,共十四關銅斤,借支銀十萬兩承辦,則一年可節(jié)省銀十四萬兩,八年終了時,連同本銀,總共可得銀一百二十二萬兩。奴才等愚思,京師兩局鑄錢,皆靠此十四關銅斤,關系甚大,并非一二人能辦之事。奴才等擬請將十四關之銅三百五十八萬一千馀斤,分為三份,借支銀十萬兩,由曹寅、王綱明及我弟兄,各自承辦,如此斷不致誤事,而且各自若有更多效力之處,圣上亦能知道等語。前會奏請,將十四關銅斤,交給彼等共同經(jīng)營。查共同經(jīng)營分為三份,與各自盡力經(jīng)營相同,且今張鼎臣等八年節(jié)省之銀,既又多出二十二萬兩,因此請將十四關銅斤,分為三份經(jīng)營,計交給張鼎臣兄弟三人一份,王綱明等四人一份,曹寅既系獨自一人,即與共弟物林達曹荃共為一份。借支銀十萬兩,請由廣儲司具領,分為三份借給。每年按節(jié)省銀十四萬兩計算,八年共交銀一百十二萬兩。借支銀十萬兩,八年終了,如何抽還,請再議奏。十四關之銅三百五十八萬馀斤,分為三份,因共合伙之人數(shù)多寡不等,而十四關之遠近,銅數(shù)之盈缺,既不相同,將此斟酌情形,請分給員外郎張鼎臣、張鼎鼐、主事張常住以湖口、揚州、鳳陽倉、崇文門、天津、太平橋六關,共銅一百十五萬二千七百馀斤,分給商人王綱明、范玉芳、王振緒、翟其高以蕪湖、滸墅、北新,此三關共銅一百四十一萬六千九百九十馀斤,分給郎中曹寅、物林達曹荃以龍江、淮安、臨清、贛關、南新,此五關共銅一百零一萬一千一百八十九斤馀。為此謹題請旨。等因繕本。

  內(nèi)務府總管瑪斯喀、唐岱,交給奏事主事存柱、藍翎長壽轉(zhuǎn)奏。

  本月二十四日,奉旨:依議。欽此。

  交給員外郎張鼎臣、張鼎鼐,主事張常住,郎中曹寅之家人老漢,商人王綱明、范玉芳、王振緒、翟其高等本人。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注]鳳眼倉,滿文原音如此,似為鳳陽倉之誤。

十九 曹寅奏請圣安并報江南大獲摺

康熙四十年九月十六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伏聞圣駕巡方,遠涉鹿塞雞林,身系包衣奴役,不能隨奉宸游,少效犬馬之力。今聞皇上回鑾,謹具摺恭請圣安。

  今年江南各省皆大獲豐登,民安物阜,一并奏聞。伏乞睿鑒。臣寅無任激切屏營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二十 內(nèi)務府總管瑪斯喀等奏曹荃呈稱戶部交進豆草請與戶部會議具奏摺

康熙四十年十一月十二日

  據(jù)物林達曹荃呈稱,戶部之普瑚等交進之豆草,接收后,將交進之呈文,由趙昌等具奏。奉旨:著交內(nèi)務府總管。欽此。此事乃系戶部之事,既與錢糧關系重大,請與戶部會議具奏等語。由內(nèi)務府總管瑪斯喀、庫岱、赫奕口說與奏事主事存柱具奏。

  奉旨:著會議。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二十一 蘇州織造李煦奏前奉諭旨已欽遵妥辦摺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
  管理蘇州織造臣李煦謹奏:恭請皇上萬安。
  切惟御駕遠幸,臣煦不能親隨左右,執(zhí)鞭墜凳,以效犬馬,依戀日深。茲聞圣駕回鑾,遙叩北闕,特具奏摺,恭請圣安,伏乞睿鑒。
  前奉諭旨:串客回南去了,其中若有納監(jiān)者,爾著量與他些須。欽此欽遵。止有張本官要納監(jiān),臣煦已為捐納,將實收支付明白矣。
  今年蘇州地方田禾甚好,將必大收,萬民歡悅,理合并奏以聞。

朱批:朕九月二十五日自陸路看河工,去爾等三處,千萬不可如前歲伺候。若有違旨者,必從重治罪。

[宮中.李煦奏摺]
二十二 曹寅奏領御書金字等并謝加級摺

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五月十九日,侍郎臣高士奇、內(nèi)務府郎中臣丁皂保赍捧御書金字心經(jīng)寶塔壹軸送到金山。臣寅率領合寺僧眾跪迎,敬懸大殿,俾億萬士民瞻仰,永為鎮(zhèn)山至寶。臣寅與本地官民。當經(jīng)叩頭謝恩。其謝恩奏辭,已托高士奇、丁皂保轉(zhuǎn)奏,不敢另具摺子外。又于六月二十九日,接得蘇州織造.郎中臣李煦移到內(nèi)務府衙門文書,內(nèi)開:恭蒙圣恩,三處織造并物林達,俱各加一級,筆帖式授為七品等語。臣寅悚惶無地,感戴惟天。但臣寅何人斯,犬馬之力絲毫未盡,膺此殊恩。惟有永矢捐麋,以仰報高厚于萬一。
  除具呈內(nèi)務府衙門啟奏謝恩外,謹具摺子,恭謝天恩,伏乞睿鑒。臣寅不勝激切屏營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二十三 曹寅奏聞江南秋收豐登情形摺

康熙四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自幼蒙豢養(yǎng),得備下走之任,仰見我皇上軫念民生,宵衣旰食,無一刻不以水旱荒歉為急務。祗因江南等處,地方篤遠,風雨不時,所聞異同,不敢草率具奏。且上江俱蒙皇恩蠲免錢糧,江南上下江連年豐熟,米價不出七錢上下。近見山左水災,蒙皇上蠲免錢糧,截留糟米,使地方官能仰體皇衷,未雨綢繆,應不至此。近又蒙特命大臣及八旗人員捐帑賑濟,百姓沾沐皇恩,亙古所無。
  臣寅愚昧,不能即將江南地方情由時刻上奏,遠慰圣懷。臣寅負罪,誠為深重。臣寅于臣李煦摺內(nèi)旨到之日,除各處麥季已經(jīng)成熟外,謹將所訪各處秋收豐欠及米價情由,細具單摺,恭呈御覽。江寧為各省水旱通行馬頭,皆訪之米客行商,應無差謬。謹此奏聞,伏乞睿鑒,臣寅不勝激切惶悚之至。

朱批:聞江南收成,米價賤,朕心甚是喜悅。朕體安善。

二十四 江寧織造曹寅奏謝賜金山扁額摺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五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蒙恩賜金山"動靜萬古"四大字,臣寅與將軍臣馬三奇恭制扁額,于本月初七日敬懸大殿之上,率領軍民寺僧叩頭,歡聲振天。今現(xiàn)在山頂相度地宜,選石敬摹,諏吉建豎,俾億萬人瞻仰,照垂萬古。謹具摺奏聞,伏乞睿鑒施行。臣寅無任歡忭踴躍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二十五 曹寅奏將遵旨采買米石摺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于三月二十日接總管內(nèi)務府文,奉上輸:將江寧織造備用銀兩內(nèi)零銀照舊存庫,動銀一萬兩,著曹寅會同總督阿山,遣人往湖廣、江西等米賤之處采買米石奏聞。欽此鐵遵。隨與總督臣阿山公同商議,遴委練達之人,前往湖廣、江西等處訪問的實米價,如賤即行采買。
  江南省上下江去年豐收,因近日山東人來買米者多,又值青黃不接之際,故目下時價熟米每石銀九錢一二分不等,倉米每石銀八錢三四分不等。聞江西近日之價貴于湖廣,湖廣之價又賤于江寧,訪問于往來米商之言如此。
  湖廣、江西六月初間首季稻熟,彼時米價即應大賤,五月間便可預定豐歉。俟所委之人至彼訪問的實,一面采買,一面與臣阿山公同具摺上奏。謹先奏聞,伏乞睿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今歲春麥收成如何,速速報來。京中春景是好,但病多些。

二十六 曹寅奏報江南收成并請圣安摺

康熙四十三年五月二十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訪得,江南全省今年大麥已經(jīng)全收。小麥江以北有九分、十分收成不等;江以南只因五月初九日大雨,至十三日方晴,不曾打曬,上垛者,少為傷損,今合計收成共有七分。臣寅身往蘇州會議,一路目及自常州以北皆如前;自常州以南,地洼下水已平岸,不曾入田,麥只割得一半,其余因雨淖不得割,尚在田中。臣寅取麥看視,麥尚無恙。十四日大晴,邇來數(shù)日,水已全退,可以收割,大約比高腴之處欠一二分收成。江南最宜時內(nèi)下雨,今年梅雨塘壩皆滿,插秧有水,民不勞苦。
  近聞山東二麥大熟,饑民一事,蒙皇上如天之仁,籌劃周詳,幽微皆到。江南黎庶聞者,無不感激涕零。
  臣寅身系家奴,不能遠涉少盡犬馬之忱,真惶悚無地,寢食不安。今年江南全省太平,伏乞皇上少寬圣懷,下慰群望。臣寅不勝激切屏營之至。

朱批;知道了。近京麥子大收。目前雨?時若,田苗甚好。米價還貴,麥價小減。

二十七 江寧織造曹寅奏謝欽點巡鹽并請陛見摺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蒙皇上天恩,生全造就,雖捐糜難酬萬一。去年奉旨著與李煦輪管鹽務,今又蒙欽點臣寅本年巡視兩淮。臣寅聞命自天,惶悚無地,謹北向頂香九叩謝恩訖。念臣寅于雅歲備犬馬之任,曾無尺寸之效,愚昧稚魯,不學無術(shù),蒙皇上念臣父璽系包衣老奴,屢施恩澤,及于妻子,有加無已。鹽政雖系稅差,但上關國計,下濟民生,積年以來委曲情弊,難逃皇上洞鑒。
  臣寅擬星馳赴闕謝恩,恐駭物聽,八月上旬料理運務已畢,俟造冊報竣,仰求皇上俯準陛見謝恩,以申犬馬戀主之誠,得以披陳下悃,仰聆圣訓,祗遵敬恪,庶免覆束之患。
  謹具摺上奏,伏乞睿鑒施行。臣寅無任頂戴悚息激切屏營之至。

朱批:朕體安善,爾不必來。明春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倘有疑難之事,可以密摺請旨。凡奏摺不可令人寫,但有風聲,關系匪淺。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二十八 曹寅奏陳買訖米石請旨收貯摺

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前奉旨著臣寅動庫銀一萬兩,會同總督臣阿山,差人于湖廣、江西米賤之處買米,買完之日奏聞。欽此欽遵。
  臣等即經(jīng)遴選人員,往湖廣、江西照依時價。于白露節(jié)后在漢口采辦,每擔銀六錢三分,已經(jīng)買訖。今年湖北、湖南收成都好,計庫銀一萬兩,共買米一萬五千八百余擔。謹此奏聞。
  臣等所買之米,應于何處收貯,伏乞皇上圣訓施行。

朱批:朕體安。此米原欲為山東之計,今東省大熟,無處可用,到明春再奏。

二十九 江寧織造曹寅奏謝欽點巡鹽并到任日期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初七日都察院差官奉到敕印,臣寅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受訖。于初十日離江寧,十三日至揚州到任辦事。竊臣寅身系家奴,蒙圣恩擢任,雖竭犬馬之誠,難報高厚于萬一,所有應行事件,容臣次第舉行。除照巡鹽衙門舊例,具本投進外,合先具摺謝恩,報明到任日期。為此具摺謹叩頭手書上奏,伏乞睿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高(上日下文)寺碑文御書寫完,爾即覓善刻之手,著速摹勒呈進。

三十 兼管巡鹽御史曹寅奏報禁革浮費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兼管巡鹽御史臣曹寅謹奏:為報明禁革浮費事。
  竊臣寅由蘇州調(diào)補江寧織造,歷任十有五年,即聞巡鹽御史于每年額引之外,有鹽二十斤,名為院費,故御史與筆帖式有三十萬兩之羨馀,因此條充織造衙門錢糧。其承差發(fā)收,系近年漏規(guī),于二十斤之外又多增七斤,其中委曲難逃天鑒。臣寅前請密奏,亦為此項,因未到任,不敢越次。臣寅今日履任,隨將無院答承差及發(fā)收等項,一概裁革,從此眾商可蘇一分。但浮費之革,必清其源,上自督撫,下及州縣,內(nèi)外過往官員尚屬眾多,前總督阿山名為禁革浮費,獨不自禁及共所屬,實恐臣等內(nèi)員,一遇事件即行入告,故于臣未到任之前,先為之計。其十三款內(nèi),尚有一二件應留以恤地方貧苦者,俟部議下再當奏陳,以仰答皇上恤商愛民之至意。謹具摺恭請圣訓,伏乞睿鑒施行。

朱批: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只管為目前之計,恐后尾大難收,遺累后人,亦非久遠可行,再留心細議。

三十一 江寧織造曹寅奏陳鹽課積欠情形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曹寅世蒙豢養(yǎng),生歿殊榮,今復邀皇上格外加恩命兼管兩淮鹽課,臣捐糜莫報,惟有督銷額引,清查積弊,充實國帑,撫恤商民,勤慎臣職守而已。
  臣于前月十三日到任視事,訪得運司庫項錢糧虧空八十馀萬兩,臣系家奴,何敢效外官支吾了事,即應飛章參奏,盡法窮治,以警臣工。但思錢糧系歷年歷欠,奸商有預投之弊,事全敗露,則富商不肯代完,接年御史運道死何足惜,朝廷課餉便至懸催。臣是以不改造次,惟檄新運道李燦,嚴比細查兩年積欠,定限兩月交代,若可少完,再當減分題參,仰候圣裁。
  該臣看得兩淮歷年積欠不已,皆由御史怠忽,互相容隱,求一年回差之輕便,不顧庫藏之盈虛。更有奸商恃怙效尤,預投貸借,釀成此弊。自科臣滿普以來,歲欠不過三二十萬兩,接年御史尚可代徵。自御史羅詹一引私行引半,江廣鹽壅課絀,今年御史噶世圖雖減斤割引,不能全十分之四。臣本庸材,膺此重任,日夜憂思,務求萬全,使良商不致困乏,積欠可以頓完,漸求裕課養(yǎng)民之法,仰報主恩。
  除又將匣費裁革數(shù)目另摺報明外,合將虧空原由,先行奏聞,伏候圣訓遵行。

朱批:知道了。

三十二 江寧織造曹寅奏查過鹽商借帑情弊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
  去年圣駕南巡,蒙恩賞借兩淮商人庫銀一百萬兩。臣訪聞商人只實得八十萬兩,其中又有非商借名領去者,臣不勝驚異。隨行文按冊集商細查,見其皆聯(lián)絡保結(jié),一人有欠,全綱攤賠,日后徵收無礙,雖有瑕疵,臣不敢苛刻多事。合將查過原由,具摺奏聞。

朱批:知道了。

三十三 江寧織造曹寅奏為禁革兩淮鹽課浮費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為禁革浮賽事。
  臣自到任后,察訪兩淮浮費甚多,比來鹽壅商困,朝廷錢糧漸有積欠,若不痛革禁止,則于課餉有礙。臣籌畫至再,是以將一切浮費,細行助定禁革。計算商人一年成本,即江廣鹽價不起,商本萬一不致虧摺,如此奉行一二年,商力有馀,便當加課。前總督阿山條奏十三款內(nèi),皆不肖之輩逐年增益之費。臣此條奏,系從來實在之費。今年暫革蘇商,江廣鹽價一起,即可條奏充課。臣謹將名目開列于后:
  一、院費、鹽差衙門舊例有壽禮燈節(jié)代筆后司家人等各項浮費,共八萬六千一百兩有零。
  一、省費,系江蘇督撫司道各衙門規(guī)禮共三萬四千五百兩有零。朱批:此一款去不得。必深得罪于督撫,銀數(shù)無多,何苦積害。
  一、司費,系運道衙門陋規(guī),新運道李燦系皇上特用之人,能依臣檄減革書承衙役家人雜費,共二萬四千六百兩有零,尚存一萬兩有零,養(yǎng)濟各項人役。
  一、雜費,系兩淮雜用交際,在阿山條奏別敬及過往士夫兩款之外,共六萬二千五百兩有零。
  以上四款,皆出匣費,派之眾商,朝廷正項錢糧未完,此費先已入己。臣見此不勝痛恨,已一面細分項款,張示曉諭,使商民咸堅急公辦課之誠,深知皇上用臣等恤商愛民之心。
  容臣具本進呈,合先具摺恭奉御覽,伏乞圣訓施行。

三十四 江寧織造曹寅覆奏摹刻高(上日下文)寺碑文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為欽承圣恩事。
  臣寅謝恩摺內(nèi),蒙御批:高(上日下文)寺碑文寫完,著善手摹勒上石榻墨進呈。欽此。臣寅于十二月初二日,謹率屬官商民人等,俯伏迎接,望闕叩頭,焚香跪讀。百萬商民,歡呼動地,仰瞻圣孝帝訓,治河省方,澤偏寰區(qū),恩周(上艸下部)屋,兼之宸翰宏文,真書契以來所未會有。臣寅隨遴選匠工,于高士奇等指建碑亭之處,將石細加磨磷,用心摹勒,俟鐫完敬榻進呈御覽。
  所有兩淮商民頂戴皇恩,無由仰報,于臣寅未點差之前,敬于高(上日下文)寺西起建行官,工程將竣。朱批:行官可以不必。群望南巡駐蹕,共遂瞻天仰圣之愿。臣寅目擊商民感戴情形,不敢壅于上聞。
  俟墨榻全完,具本奏陳外,合先具摺并奏,伏乞皇上睿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

三十五 江寧織造曹寅奏以僧紀蔭主持高(上日下文)寺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高(上日下文)寺伏蒙皇上欽賜金佛,梵宇光隆,永垂不朽。但寺內(nèi)無僧主持,臣寅到任后,訪得馬跡山有臣僧紀蔭,避世焚修,可以勝任。臣寅會同臣李煦率揚州文武官員商民人等,具啟延請,臣僧紀蔭再三固辭。隨又敦致高?寺乃皇上臨幸之地,且賜有金佛,關系重大,主持必須得人,此正和尚報恩之時等語。臣僧紀蔭遂欣然就道。臣寅同臣李煦遴于十二月初八日,率領文武官員商民人等,迎請入院,晨鐘暮鼓,頂禮金佛,虔心上為皇太后保厘,慶祝皇上圣壽無疆,以慰中外臣民之愿。今臣僧紀蔭具摺謝恩,據(jù)云昔曾見駕,蒙恩準其具摺奏聞。臣寅不敢壅于上聞,理合奏達天聽,伏乞睿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

三十六 江寧織造曹寅奏請應于何處伺候摺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臣同李煦已造江船及內(nèi)河船只,預備年內(nèi)竣工。臣等應于何處伺侯,伏俟圣旨,臣等慎密遵行。

朱批:已有旨了。爾等照舊例伺候。

三十七 內(nèi)務府等衙門奏曹寅李煦捐修行宮議給京堂兼銜摺

康熙四十四年閏四月初五日
  總管內(nèi)務府等衙門謹奏:為欽遵上諭事。
  康熙四十四年閏四月初三日,乾清門侍衛(wèi)馬武、御前侍衛(wèi)五十,傳諭大學士、內(nèi)務府總管、吏部:前經(jīng)降旨:命鹽商修建寶塔灣之塔,后立即建成。而并未降旨命建朕住宮室,亦在寶塔西邊建成宮室,此皆鹽商自身出銀建造者。著問曹寅,彼等出銀若干,議奏給以虛銜頂戴。況且我們在口外建房之人及捐助銀兩者,也已議敘,給官加級。曹寅、李煦、李燦,既皆捐助銀兩,著議給彼等職街。黃家正既亦出過勞力,著一并議奏。欽此欽遵。
  查曹寅來文稱:通州分司黃家正、臺州分司劉日輝、淮安分司金浩林等,修建驛宮,甚是勤勞等語。
  當經(jīng)臣等會議得:曹寅等在寶塔灣修建驛宮,勤勞監(jiān)修,且捐助銀兩。查曹寅、李煦各捐銀二萬兩,李燦捐銀一萬兩。彼等皆能盡心公務,各自勤勞,甚為可嘉,理應斟酌捐銀數(shù)目,議敘加級.惟以捐銀數(shù)目過多,不便加級,因此請給彼等以京堂兼銜,給曹寅以通政使司通政使銜,給李煦以大理寺卿銜,給李燦以參政道銜。通州分司黃家正,于修建驛官時,既很勤勞,請加二級。臺州分司劉日輝、淮安分司金浩林,來文中既稱亦甚勤勞,請給劉日輝、金浩林各加一級。
  再,前諭令曹寅將修建驛官之商人姓名、出銀數(shù)目,繕單呈送。今據(jù)曹寅呈稱:理應將商人姓名、出銀數(shù)目,繕寫清單呈報,惟以三十八年四月降旨重修三岔河之塔,四十二年二月,圣上南巡回蹕時,又賜給金佛,商人等因感激圣恩,修建此驛宮,現(xiàn)初告成,各商出銀數(shù)目,尚未清算,倘若急于記檔造報,恐致差誤。懇請轉(zhuǎn)奏,請俟另繕清單具奏等語。既然如此,擬請將此交付曹寅,著將商人姓名、出銀數(shù)目,逐一查明,繕單呈送,再行議敘具奏。為此謹奏請旨。等因繕摺。
  大學士馬齊、張玉書、陳廷敬,暑內(nèi)務府總管.郎中海章,吏部郎中童佑,員外郎舍倫,交與奏事治儀正存柱、藍翎來保轉(zhuǎn)奏。
  本日奉旨:依議。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三十八 江寧織造曹寅奏刊刻全唐詩集摺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
  臣寅恭蒙諭旨刊刻全唐詩集,命詞臣彭定求等九員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五月初一日天寧寺開局,至今尚未到揚,俟其到齊???,謹當奏聞。
  又閏四月二十三日,有翰林院庶吉士臣俞梅赴臣寅衙門口傳上諭,命臣俞梅就近校刊全唐詩集。欽此。奏請圣旨,欽遵咨行江蘇巡撫臣宋犖,移咨吏部、翰林院衙門。俟刊刻完日,該衙門一并具本奏聞

朱批:知道了。

三十九 曹寅奏謝圣恩巡視全河并蠲租摺

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蒙皇上圣恩,巡視全河,蠲租宥罪,大江南北,草野纖微,均沾雨露。圣德所被,年豐時和,禎祥疊見。
  竊臣寅身系內(nèi)員,躬逢盛事,已屬厚幸,復蒙圣恩榮加祖父,賞及妻孥,臣何人斯,濫膺異數(shù),有加無已。即肝腦袋地,亦不足仰報高厚于萬一。理應具摺恭謝天恩,伏乞圣鑒施
行。

朱批:朕體安善。今歲返京雨?時若,禾苗茂盛,所以聯(lián)心甚寬。

四十 曹寅奏陳清黃交漲河水甚大摺

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今年清、黃交漲,河水甚大,較之往年,大水微遜。目下已退數(shù)尺,沿江圩田雖淹,山田大熟,亦系收成之年。
  臣蒙恩高厚,惟有實心辦事,以效犬馬。近因勤于割引,而江廣各處鹽價漸長,眾商咸賴皇仁,大有起色。合并奏聞。

朱批:知道了。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奉旨??圃姾擦峙矶ㄇ蟮染艈T,俱于五月內(nèi)到齊,惟汪士(钅宏)尚未到。臣即將全唐詩及統(tǒng)簽,按次分與,皆欣歡感激,勤于校對。共中凡例,欽遵前旨,除一、二碎細條目與眾翰林商議,另具摺請旨外。臣細計書寫之人,一樣筆跡者甚是難得,僅擇其相近者,令其習成一家,再為繕寫,因此遲誤,一年之間恐不能竣工。再中晚唐詩,尚有遺失,已譴人四處訪覓,添入校對。臣日掣鹽往來儀真、揚州之間,董理刻事,隨校隨寫,不敢少怠,謹此奏聞。

朱批:知道了。凡例甚好。

四十二 江寧織造曹寅謝賜書扇摺

康熙四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家人赍捧欽賜御書舊扇一柄到臣衙門,臣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祗受。竊念臣系家奴,無足比數(shù),恭遇皇上巡幸口外,綏靖邊疆,猶蒙恩及犬馬,即粉身碎骨,亦難報高深于萬一,謹具摺恭謝天恩。

  又,臣同翰林軍彭定求等十員,商酌??圃姺怖?,進呈欽定,奉旨:凡例甚好。欽此。臣隨交臣彭定求等十員祗受,欽遵校刊。但臣鹽務任滿,即匍匐謝恩,以伸伏馬戀主之誠。所有詩局寫刻人工,雖經(jīng)細心挑選甚多,而一二細碎事務,亦所時有,擬于暫交臣李煦代為管理,俟臣回南仍歸臣身任其事,庶不致有誤。合并奏聞,伏乞圣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

四十三 江寧織造曹寅奏進唐詩樣本摺

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恭蒙天賜鹿舌鹿尾鹿肉條等件,臣謹望闕叩頭謝恩祗受。竊臣一介庸愚,恭蒙恩施,有加無已,惟有益竭犬馬之誠,仰報高深于萬一。

  ??圃姡F(xiàn)今鏤刻已成者,臣先將唐太宗及高、岑、王、孟肆家刷印,裝潢一樣貳部進呈。共紙張之厚薄,本頭之高下,伏候欽定,俾臣知所遵行。尚有現(xiàn)在裝潢數(shù)十家,容臣赴京恭謝天恩,赍捧進呈御覽。

  又蒙恩賜高(上日下文)寺詩,朱圭現(xiàn)在贊刻,俟竣工之日,裝潢進呈。

  謹具摺奏聞,伏乞圣鑒施行。

朱批:知道了。樣本都改過發(fā)回。

四十四 內(nèi)務府奏曹寅等請將購銅銀兩就近向江蘇藩庫支領摺

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總管內(nèi)務府謹奏:為請旨事。

  案據(jù)織造處郎中曹寅、郎中張鼎鼐、商人王綱明等呈稱:為陳明增加節(jié)省銀兩,以報主上重恩事。查自康熙四十年,蒙主上鴻恩,將滸墅等十四關銅斤,分為三份,賞給奴才等承辦以來,我等每年將節(jié)省銀,俱已如數(shù)交納內(nèi)庫。奴才等但能略多節(jié)省,何敢不盡心計算。現(xiàn)在我等購銅銀兩,系由湖口、太平橋等十四關領取。前往各該關領取購銅銀兩,往返交織,約有數(shù)千里,船在長江險流行走,甚是可怕,一遇大風,或關上錢糧道未領到之時,即須等候兩三個月。其中人用盤纏、船夫腳費,虛耗甚大。令若將滸墅等十四關應付我等之銅價銀一錢,腳費銀五分,停止向關監(jiān)督領取,改由附近江蘇藩庫支付,則奴才等雇用船夫,前往各關領銀之苦,及長江行船之險得免,而船夫雇價及各地雜用等項,即又可節(jié)省銀一萬兩。因此,比我等以前節(jié)省之十四萬兩,又可增加節(jié)省銀一萬兩。懇請大人詳查緣由轉(zhuǎn)奏,若能施行,則我等可免大江行船之苦,而亦有益于錢糧等語。

  當經(jīng)臣等會議得:郎中曹寅、張鼎鼐、商人王綱明等呈稱:蒙主上鴻思,(文同前引,下略)又可增加節(jié)省銀一萬兩等語。查曹寅等所云,由江蘇藩庫支領銀兩,即系奏準交給彼等購銅原定銀數(shù),并無增多。彼等今請將購銅價銀一錢及腳費銀五分,停止向關監(jiān)督領取,改由江蘇藩庫支付,則江行之苦得免,且船夫腳費可比以前節(jié)省之十四萬兩,又增多節(jié)省銀一萬兩。為此,請依曹寅等所呈施行,口口口口,謹奏請旨。等因繕摺。

  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和碩色,戶部尚書凱音布,侍郎巴錫,交與奏事傻子、來保具奏。

  奉旨:依議。飲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四十五 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等奏曹寅呈請借銀給韓楚安經(jīng)營貿(mào)易摺

康熙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

  據(jù)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稱:為諸施鴻恩事。據(jù)本處筆帖式韓楚安呈稱:承主上鴻恩,命奴才經(jīng)營貿(mào)易。查從前派來之庫使、筆帖式等,俱承主上鴻恩,各借給庫銀四千兩,進行經(jīng)營。因此,我也請借銀四千兩,將本利于每年送緞匹時償還等語。寅承受主恩,甚為深重。我愿擔保,請借給韓楚安銀四千兩,由我親身監(jiān)督其經(jīng)營,將本利銀按照規(guī)定交納,如稍有耽誤,我甘情承罪。懇請大人轉(zhuǎn)奏,為此謹呈等語。

  將呈交由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和碩色,交與奏事傻子、來保具奏。

  奉旨:借銀之人既尚未滿八年,如再借給,即致雜亂;應俟八年期滿,再行議借,期滿之前,不可借給。況且先前借支銀兩內(nèi),尚有拖欠,現(xiàn)在借支,難免有填補拖欠情事也。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四十六 江寧織造曹寅奏傳諭李煦并報校修唐詩今年可以竣事摺

康熙四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于正月二十八日出京,二月十八日至江寧,次日即至揚州,謹記訓旨,即傳諭李煦及眾商等,無不感激天恩,至于涕零泥首。李煦隨出示曉諭。

  又詩局翰林官等,校修唐詩,今年可以竣事。

  臣寅蒙皇上格外施恩,舉家頂禮,雖粉身碎骨,難報萬一,惟有敬誦訓旨,勉力自慎,以仰副皇上生成之至意。

  謹具摺上奏,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四十七 內(nèi)務府奏請將宮中用車交三處織造報效承造摺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三十日

  總管內(nèi)務府謹奏:為請旨事。

  查車庫現(xiàn)有朱沿元青車四十輛,內(nèi)延主子出入暢春園,或恰排在同天,有時用五六十輛,有時用七八十輛,由于車輛不敷,調(diào)撥使用時,往返取送,以致麻菰釘脫落,各處松動。為了車輛不足,每次向內(nèi)府官員取用,但內(nèi)府官員之車,同樣并不堅固完美,且在急用時,恰又找不到。查此項車輛,即皆系主子乘用,倘若行至半途損壞,關系甚重。因此,請增制朱沿元青車六十輛。此項增加車輛,既有現(xiàn)成之南省制藤、油漆巧匠,請交三處織造官員,由彼等報效,每處二十輛,按照內(nèi)用式樣,敬謹制造呈進。為此謹奏請旨。等因繕摺。

  內(nèi)務府總管靈普、赫奕、和碩色,交與奏事傻子、來保具奏。

  奉旨:不必交給杭州。著交曹寅、李煦制造。南省所造車輪不好,著在此地制造,只令他們制造車沿、車頂可也。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四十八 兼兩淮鹽課李煦奏鹽課請展限奏銷摺

康熙四十五年五月

  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皇上萬安。

  臣煦到任數(shù)月,管理鹽差,遵奉圣諭,不敢少懈。幸值新例森嚴之際,臣煦督率該管各官,實力奉行,大伙私販,皆斂跡消散。間有負鹽覓食之流,不過一二窮苦小民,在所不禁。皆由皇上恩威所致,非臣下之力所能及也。

兩淮商人,節(jié)蒙皇上殊恩蠲免,贏馀加斤,又借帑帶徵。目今江廣鹽價漸轉(zhuǎn),將來必是大好。私鹽緝而官引疏,商業(yè)饒而國課裕,此理之必然者。惟是鹽法成規(guī),納課在先,行鹽在后,故定例六月奏銷,為期甚迫。商鹽尚未運售,奏報已是屆限,而課銀完數(shù)究竟仍未足額。向來鹽臣顧瞻定例,多屬權(quán)宜虛報。目下商力初紓之日,必令依限全完,則過于急迫,恐違皇上愛恤商人至意,若仍前虛報欺罔皇上,臣煦之心實所難安。再四思維,不顧冒昧,伏乞俞旨準將奏銷寬至十月,著為定例,則商人利于轉(zhuǎn)輸,臣煦等亦易于催科,而在國課原無虧損。奏期展限,實于鹽法有裨,與其六月中循例虛報以欺皇上,不如代為乞恩于皇上也。

  臣煦恭候御批可否,然后敢行題請。為此具摺奏聞,伏祈睿鑒施行。

朱批:去歲曹寅不曾展限,爾同曹寅商定再摺請旨。

[宮中.李煦奏摺]

四十九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全唐詩集本月內(nèi)可以刻完摺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遵旨??圃娂?,目下刊刻只剩五百馀頁,大約本月內(nèi)可以刻完,八月內(nèi)校對錯字畢,節(jié)可全本進呈。共計有十二套,除春間所進二套外,又校對得六套,謹裝訂進呈御覽,伏求圣訓俯鑒錯誤,指示臣等,使得刊改歸正,以成一代之書。

  再,眾翰林同臣公具一摺,敬求御制詩序,闡獎唐賢,昭垂萬世,使間氣英靈,永傳不朽。臣等草形蟻質(zhì),亦獲掛名共間,已列銜具公本叩求。

  所有眾翰林有病及告假者,俱令回本籍,無事者俱在揚州???。編修汪繹素有血癥,在詩局陡發(fā)舊恙,即令回籍調(diào)養(yǎng),于五月內(nèi)身故,臣已為料理營護后事訖。目下在揚州???,彭定求、楊中訥、汪士(钅宏)、徐樹本、俞梅共五人。

  謹此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刻的書甚好,等細細看完序文,完時即打發(fā)去。

五十 曹寅奏江南雨水收成情形摺

此摺原附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奏進全唐詩集摺內(nèi)

  今年江南北春麥大收,江南惟江寧一府,稻田于插秧時雨水花搭,雖種稻者,只得八分;種雜糧者,亦未空棄田畝。目下各處雨水已調(diào),秋收可望。江西、湖廣早稻大收,晚稻聞又

甚好,只因各處地方官無故禁糶,米販不行,價值少昂。好米一石價銀一兩二三錢不等。倉米一石八九錢不等,亦不為貴。秋來各路通糶,米價自賤,恐廑圣懷,謹此奏聞。

  又,下河河工告成。萬姓感戴,皆云自古以來,無此神速。且上下安堵,兵民不擾,生逢盛世,獲此安樂。淮揚一帶,無不焚香頂祝,仰望駕臨。因系目擊輿情,一并奏聞。

朱批:知道了。

五十一 江寧織造曹寅覆奏奉到口傳諭旨摺

原附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進全唐詩集摺內(nèi)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

  六月二十五日,臣在揚州于新任杭州織造.郎中臣孫文成前,恭請圣安。蒙圣旨令臣孫文成口傳諭臣曹寅: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悛改,就會參他。不可學敖福合妄為。欽此欽遵。

  臣寅免冠叩首,感激涕零,謹記訓旨,刻不敢忘。從前三處委實參差不齊,難逃天鑒。今蒙圣訓,臣等雖即草木昆蟲,亦知仰感圣化,況孫文成系臣在庫上時,曾經(jīng)保舉,實知其人,自然精白乃心,共襄公事。臣寅遙望行在,焚香九叩謝恩。

  理合具摺奏聞,謹具摺上奏。

朱批:知道了。

五十二 曹寅奏江寧上江雨水糧價摺

此摺原附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奏進全唐詩集摺內(nèi)

  江寧府屬,并鎮(zhèn)江、揚州所屬,當大雨時行之時,未免少遲數(shù)日,始得甘霖大沛,因此收成七分,以至八分不等?;窗菜鶎伲蛴斜凰?,收成五六分不等。

  上江所屬安慶等七府,廣德等三州,其中田畝高阜者,收成六七分不等。近江河以及池塘多者,收成都好。約計江南收成七八分不等,目下米價不出七錢上下。

  湖廣所屬,湖北收成很好,兩季稻俱熟,今年十分豐收;湖南收成六七分不等。約計湖廣省收成有七八分。

  江西所屬,亦兩季種稻,早稻全收,晚稻省城以北,收成有八九分,省城以南,自六月以后少旱,收成有五六分。米價因連年福建、廣東買米,目下價至六錢,晚稻收后,價尚可

賤。

  以上數(shù)處,雖有不等,亦系收成之年,只下江所屬邳、徐等處,因河水泛漲,故致淹浸。且近水有魚蝦之利,百姓大半多賴堤工。又蒙皇恩令督撫親賑,斷不致于逃散。謹此奏聞。

朱批:知道了。

五十三 江寧織造曹寅奏謝復點巡鹽并奉女北上及請假葬親摺

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初四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八月初四日接邸抄,蒙恩復點曹寅巡視兩淮鹽課。臣寅謹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訖。臣以家奴,兩承欽命,祗切惶悚,惟有竭誠盡力,清完鹽課,以仰報皇恩于萬一。

  今年正月太監(jiān)粱九功傳旨,著臣妻于八月上船奉女北上,命臣由陸路九月間接敕印,再行啟奏。欽此欽遵。竊思王子婚禮,已蒙恩命尚之杰備辦,無誤筵宴之典,臣已堅辭。惟是臣母冬期營葬,須臣料理,伏乞圣恩準假,容臣辦完水陸二運及各院司差務,捧接?印,由陸路暫歸,少盡下賤鳥哺之私。

  至于兩淮鹽課重大,所有?印,或遵舊例交與督撫,或命臣李煦十月照舊報滿,重復代印;或遵舊例,命鹽道護理,伏請圣訓,臣謹遵行。臣寅曷勝激切感悚之至。

朱批:知道了。

五十四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起程日期并進刻對完全唐詩摺

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寅前具摺請假,蒙御批:知道了。又奏事傻子傳旨:著曹寅十月內(nèi)來,敕印交與李煦。欽此。臣聞命之下,感激涕零。臣謹侯敕印到時,俟十月十三日李煦錢糧報滿,交付明白,即從揚州拜本起程。今有刻對完全唐詩九十套,進呈御覽。共馀俱已刻完,月內(nèi)對完,即行刷印進呈,合并奏聞。

朱批:知道了。

五十五 蘇州織造李煦奏俟曹寅回任即進京摺

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

  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皇上萬安。

  切臣煦荷蒙圣恩,授以兩淮鹽差,于十月十二日任滿。即欲進京叩謝天恩,因臣曹寅到任之后,即有事進京,奉旨將敕印交與臣煦署理,現(xiàn)在辦事。俟曹寅事竣回任,交代明白,即星馳進京,恭請圣安,叩謝高厚之洪恩也。

  今有冬筍并糟醬茭白,理合恭進,少盡臣煦微誠。伏乞睿鑒。

至于蘇揚地方,今歲收成大熟之后,天氣和暖,萬民歡悅,并奏以聞。

[宮中.李煦奏摺]

五十六 江寧織造曹寅奏王子迎娶情形摺

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前月二十六日,王子已經(jīng)迎娶福金過門。上賴皇恩,諸事平順,并無缺誤。隨于本日重蒙賜宴,九族普沾,臣寅身荷天庥,感淪心髓,報稱無地,恩維倘恍,不知所以。

  伏念皇上為天下蒼生,當此嚴寒,遠巡邊塞,臣不能追隨扈蹕,仰奉清塵,泥首瞻云,實深慚汗。臣謹設香案九叩,遵旨于明日初六起程赴揚辦事。

  所有王子禮數(shù)隆重,庭闈恭和之事,理應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五十七 蘇州織造李煦奏賀元旦俟曹寅回任即行進京摺

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暑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萬歲萬安。

  切惟四序云周,三元伊始。臣煦職守在揚,不得與在廷諸臣隨班舞蹈,叩賀元旦,合具奏摺恭請萬安。俟曹寅回任之日,臣煦即星夜進京,叩謝洪恩,瞻仰天顏,跪聆圣訓。

  所有冬筍、燕筍、小菜等件,敬進以表微誠,伏乞睿鑒。臣煦不勝歡忭頌祝之至。

 [宮中.李煦奏摺]

五十八 兼兩淮鹽課曹寅奏銷兩淮正雜錢糧文冊

  管理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伍級.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曹寅謹奏:為遵旨會議奏銷錢糧事。

  案照兩淮運司每年徵收正雜錢糧完欠數(shù)目,題定陸月奏銷在案。所有康熙肆拾伍年分鹽課錢糧,應臣照例奏銷。除各商歷年積欠銀兩,已經(jīng)臣等欽遵上諭,議于伍年內(nèi)清補完結(jié),應將完過銀數(shù),造入考核冊內(nèi),另行奏報外,今據(jù)兩淮運使李斯(亻全)將徵完過丙戌綱、淮南北綱食正雜鹽課、摺價、停引等銀,并運使節(jié)省河餉,分別管收除在四柱總?cè)鱿喾?,造冊前來,該臣覆核無異,循例開坐造冊,謹具奏聞。[注]

[內(nèi)閣.黃冊]

[注]奏銷錢糧冊從略。

五十九 曹寅奏報雨水收成并請圣安摺

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竊臣包衣下賤,蒙皇上豢養(yǎng)多年,屢沐天高地厚之恩,捐麋莫報。今年鑾輿巡幸,復蒙圣恩有加無已,舉家妻孥老幼,盡沾雨露。臣自分何人,輒邀如此寵眷。雖粉身碎骨,不能仰報萬一,惟有朝夕焚香頂祝而已。

  今年江南、江西、湖廣等處,春麥大熱。目下雨水調(diào)勻,插秧已遍,塘壩有水,秋成可望。運鹽河道,各處船只坦行無阻。兩淮商民人等,莫不歡欣鼓午。皆云圣駕巡幸,福庇所及,家弦戶誦,頂祝天恩。

  全唐詩正趁睛和刷印,眾翰林已令散歸,咨覆吏部矣。謹此奏聞,伏乞圣鑒。

朱批:朕安。今歲收麥甚廣,各處皆報十分。現(xiàn)近京中雨?時若,未知收成如何也。

六十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鹽場清形摺

康熙四十六年六月二十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竊臣于六月初十日已至儀真掣鹽,但因六月內(nèi)場河淺涸,鹽船艱于運行,秤掣無多。目下堵壩蓄水,兼之連日有雨,船只陸續(xù)抵所,商民胥悅,江南太平無事。理合具摺奏聞,伏乞圣鑒。

朱批:今歲北方雨("揚"字之"扌"換作"日")順時,秋田大熟,大約十分收成。但南方亢旱,朕心甚為不安。又聞盜案最多。
六十一 曹寅奏報江南收成并盜案摺

康熙四十六年九月廿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前具摺啟奏,伏蒙御批:今歲聞江南亢旱,朕心甚是不安。又聞盜案甚多。欽此?;噬蠎n民憂歲,雖在邊睡,節(jié)風沐雨,猶時時俯念江南,有加無已。臣寅跪誦之下,不勝感泣。臣系包衣之奴,蒙圣恩拔于下賤,參列人群,但臣職司絲鹽,不敢越位妄奏。今蒙諭旨,敢不竭誠剖實具以上聞。
  今年自圣駕回鑾之后,江浙即無雨,勤工插秧者,皆有七八分收成?;蛉斯げ焕^,未得插秧,后時藝蒔雜谷者,皆山田薄田,即豐年亦止四五分收成,值旱未免艱于子粒。然有塘壩及湖河江濡之田。今歲仍然大收。況今年湖廣、江西豐熟,米價不致騰貴,江南亦花搭收成,并非荒歉之歲。伏乞皇上為天下蒼生,望切少矜宸衷,以寬臣下犬馬螻蟻之私。
  再,盜案原系浙江舊案,鼠竊狗偷之輩。當時匿家光福山中,轉(zhuǎn)攀拿獲,自知不免大戮,恐該衙門動刑痛苦,遂妄為大言,使問者不敢施威,以免一時之累。緣巡撫遠出蘇城,又無老成之官,一時城柵過于嚴防,以致百姓驚慌。其實不過尋常盜案,并無連海結(jié)伙不軌之事。后恭聞皇上圣渝,責地方以不加查察盜案,凡臣民無不歡忭,以為天鑒如臨,明洞萬里。目下各官知戒,小民俱安堵如常。理合一并具摺奏聞,伏乞圣鑒。

朱批:知道了。

六十二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自兗至寧一路聞見事宜摺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螻蟻下賤,過蒙圣恩,感激涕零,涓涯莫報。臣謹遵圣訓,于二月十一日啟行,由兗州府中路至江寧,初一日至衙門,謹設香案叩頭謝恩訖。所有一路至江寧聞見事宜,謹具摺奏聞,伏乞圣鑒。
  一、平糶事。臣至江寧問頜差六員官尚在淮安,侯總漕桑格回日商議截漕未至。臣訪得江寧上白米價一兩二三錢以下不等,平常細米價一兩以下不等,糙米價九錢以下不等。各米行聞有平糶之恩,凡有積貯,預先爭賣,二月之價,比正月一石已跌價一錢有零。漕船一到,則米價必更賤。臣已向總督邵穆布將圣訓如價賤商議增減平糶之旨傳諭,總督邵穆布欣忻遵領,于初四日赴杭州審事,恐其回日尚遠,已選賢能官員在江寧料理。臣衙門米現(xiàn)貯倉廒,即可平糶,俟皇上所遣官至日,臣會同商議,價定節(jié)出示平糶矣。所有漕米,俟總漕回日,截漕會商,隨時斟酌增減平糶,再當詳細奏聞。
  一、百姓情形。臣一路自山東至江寧,俱安生樂業(yè)如常,不知何以閭閻下賤盡知皇上平糶之恩,凡臣過處,男女老幼,無不感頌皇仁。行至滁州,聞六合縣陳家橋,有鹽販侉漢與百姓爭關,地方官隨即遣人擒捕五名,其馀盡行逃散。聞總督已嚴飭汛兵巡拿,此系細小之事,事關鹽務,故敢據(jù)聞。臣到江寧,訪問有自浙江、蘇州來者,俱云百姓安堵如常,米價亦不昂貴。無不知皇上為百姓憂水旱,為百姓誅盜寇,宸衷焦勞,恩澤疊沛,盡皆感激,淪肌浹髓。臣隨云汝等受皇上如此之恩,知皇上如此為汝等焦勞,何以不踴躍爭上錢糧,謹守法度。前年山東饑民,感激皇恩云,寧餓死不做賊。去年之旱,末甚于已前,汝等何以謠言紛攘,不遵法度,以致上干天聽,內(nèi)外不安。汝等如此報答,可謂極盡忠孝矣?所有蘇浙之人,盡皆愧悔無語。臣聞得四明山通福建,歷來盜賊之巢穴,此輩皆在別省行劫,歸藏山中,形跡幽秘,其來已久。以前未嘗不犯,問官只問眼前現(xiàn)在之案,不株連根抵,故四明山巢穴,人皆不知。去年為百姓有買米下海之謠,又巡撫中軍分兵披甲拿人,致令上下紛擾,故問官詳據(jù)口供。令蒙皇上差各大臣嚴審,將來自可窮絕根窩,永無夜警。至于奸僧一念委給?付之事,即如晌馬賊歃血拜盟一類,皆由于地方官員柔弱懶惰,誠如圣諭不勤不慎所致。當此天下富強之時,大臣靜妥任事,小吏勤慎奉公,何務不辦?,嵓毿∈?,動輒上聞,或借此掩飾,見其勤勞。或借此密奏,見其親近,亦未可定。安能逃皇上洞徹萬里之明,終于自誤而已。所有百姓情形委細,未免字逾常格,臣謹具列奏聞。
  一、臣二月十四日過河間府,夜間大雨,是日驚蟄即聞雷聲。京畿麥甚好,山東、江南皆于是日同時雷雨。山東麥長五、六寸,江南麥已長一尺。臣伏思圣諭一字,斷絕千古,歸語眾人,無不驚嘆。臣來時蒙圣諭令臣存問原大學士臣熊賜履,已于二月二十日往湖廣拜掃,俟其來時傳旨。
  臣擬于初四日赴揚州會同李煦商議鹽務、織造,及分奏六員官摺事宜。臣回日再當奏聞。

朱批:知道了。已后有聞地方細小之事,必具密摺來奏。

六十三 曹寅奏尚未議定平糶緣由摺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于本月初五日至揚州,會同李煦具本條陳鹽務三款。十四日總漕臣桑格自浙回至揚州,截留漕米。目下江西、湖廣糧船陸續(xù)將到,俟督撫審事回日,議定價值,即行平糴。
  欽差六員官因米未至,各向本處采訪民情。十六日戶部江南司員外郎戴寶親赍摺子至臣處,命臣轉(zhuǎn)奏所有地方情形。皆系戴寶身詣目睹,臣不敢屢瀆天聽。謹此具招奏聞。

朱批:知道了。但不可多事才好。

六十四 曹寅奏請圣安及各地平糶事摺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十九日,總漕臣桑格已經(jīng)截留湖廣漕米拾萬石,停泊各口岸,行文知會六處平糶官員。其余江西三十萬石,俟陸續(xù)到即便交付,桑格即于本日回淮辦事矣。臣衙門之米,亦俟總督、巡撫議有定價,一同平糶。
  江南太平無事,百姓感激圣恩,無不祝頌歡呼。臣已出示詳細曉諭。
  今有江寧平糶兵部郎中查爾勤奏摺壹封,理應轉(zhuǎn)奏,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凡平糶官員等,倘有多事者,爾即寫密摺奏聞。

六十五 曹寅奏報揚州知府到任日期摺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廿六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廿六日,揚州平糶內(nèi)閣侍讀覺羅塞黑,往興化、泰州、儀真等處,有奏摺一封。又,鎮(zhèn)江平糶戶都江南司員外郵戴寶奏摺一封,理應轉(zhuǎn)奏。
  奉旨:特授揚州府知府趙弘煜,已于本月二十六日到任。江寧、揚州俱太平無事。所有江寧正、二、三月陰晴單,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晴雨錄留中。

六十六 蘇州織造李煦奏曹宜奉佛到揚仍著伊往普陀安置摺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萬歲萬安。
  竊松江府平糶戶部郎中臣趙德送摺子到臣煦,謹遣家人星赍進呈御覽。
  二月十八日曹宜奉佛自張家灣開船,于三月二十八日到揚州,一路平安無事。管理杭州織造臣孫文成于二十九日清晨到揚迎佛,臣煦與曹寅、孫文成商議,仍著曹宜跟隨孫文成前去普陀安置佛畢,具摺回奏。
  再,新任揚州府知府臣趙弘煜于三月二十六日到任,理合一并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宮中.李煦奏摺]

六十七 曹寅奏聞江寧減價開糶情由摺

康熙四十七年閏三月十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衙門之米,已于本月初六日出示開糶,比照時價可值一兩。臣因仰體皇上愛民至意,減價八錢,巳經(jīng)平糶。窮苦百姓,一斗、數(shù)升,遠近爭買,無不歡欣踴躍,感頌天恩。督撫之米,因各處米價未定,尚未開糶。
  今又有鎮(zhèn)江平糶戶部江南司員外郎戴寶奏摺一封赍到臣處,理合轉(zhuǎn)奏,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六十八 曹寅奏陳浙江審張廿一案由摺

原附康熙四十七年閏三月十二日開糶摺內(nèi)
  浙江審事略:
  浙江所審之案,張廿一、張廿二,即江南獲解之張君玉、張君錫。廿一妄稱總爺,廿二自稱二爺。又有陳天祥、王文秀、王公亮妄稱將官,施爾遠稱施先生,又稱軍師。又有未獲之葉天祥,妄稱先鋒。此輩無知之徒,自稱此等名色,其實每人名下率領不過五、六人,六、七人不等,其余或被捉挑行李,或雇跟隨服事,多系誤入。其所稱朱三太子,不過借端煽惑,恐嚇愚民。一時受刑,輾轉(zhuǎn)胡扳,究竟供稱某人與朱三太子往來,某人系朱三太子不離左右,與供其所居門面樓房如何,其人年紀面貌如何,有子若干?及提到細問,總屬不符。
  再,奸僧一念尚未拿到,止獲一念之父蔡得道及徒弟左旋、乾修、智覺等,并一念窩家董春園在案訊究。究竟始末,亦系借端煽惑,恐嚇愚民,遂其劫掠。惟扳出去年江寧已獲盜犯葉伯玉等供稱,系寧波人,昔年在蘇州會著濮爾柱、席文賢,即有異謀,相約同起。葉伯玉等即四處糾合,因至京師,形跡彰露,被人首告,一齊逃散。東游西走,后居江寧,去年事犯。葉伯玉等商謀,原在七、八年前,而奸僧一念與張廿一等實非同黨。
  所有浙江三年前已犯之案何子奮者,自稱系朱三太子之次子,當時官員懦弱,含糊不審,昨與葉伯玉等對面稱之為二世兄。其朱三太子,一名禾老先生,在洞庭山吳楚山家住最久,后有董載臣者帶往山東,又后有俞祥麟者帶往霍山。平時有濮爾柱同行,今有曾文成者,知其蹤跡,帶彼往捕矣。
  又扳出京口鑲紅旗朱兆奇與子朱英到案,其人會大六壬數(shù),曾與起數(shù)。又扳出鎮(zhèn)江洞然和尚者,搜有鐵锏彈弓等物,并獲在案。
  目下惟俟山東各處提到人犯,審明自可了結(jié)。但張廿一等與僧一念俱系妄借虛名,糾黨行劫之輩,而江寧之葉伯玉等,及浙江三年前已犯之何子奮等,實系罪魁,地方官不行嚴審處置。以致蔓延牽連。若非皇上天鑒,細察幽隱,窮治奸究。保全良善,則地方滋忒益甚,民心日切不寧矣。
  江寧、浙江相隔遼遠,因無確實,不敢妄奏,今得其大略,恐上廑宸康衷,故具列以聞,伏乞圣鑒。

朱批:山東地方將姓朱的父子三人都已拿住了。口哄(供)勢甚明白,但一念拿住方好。

六十九 曹寅奏陳總督巡撫所糶時價摺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各處平糶之價,總督巡撫已定九錢。各處所糶時價不等,大約不出此數(shù)。目下大麥已收成,小麥亦收成在即。臣遍訪農(nóng)人,今年麥秋八分可望,且浸稻種之水,塘壩已滿,栽種之時,不煩多力。湖廣、江西等處,亦與此同。尋常所吃之米,各處起落不等,不出一兩內(nèi)外,百姓歡聲載道,感激皇恩。
  再,各處平糶官員,部院故套,饋送供應之私,勢不能免。惟戶都江南司員外郎戴寶用沙船巡江,頗屬孟浪;臣在揚州時聞其如此,亦曾寫出責勸,近已寧戢,俱不敢越外多事今戴寶差人自鎮(zhèn)江赍送奏摺一封,理應轉(zhuǎn)奏。
  再,任大學士臣熊賜履,于本月初一日回江寧,即至臣處,跪請圣安。臣將前存問之旨宣訖,熊賜履望闕叩頭謝恩云:臣惟有全家頂戴感激天恩。臣自湖廣來,一路太平無事。隨即回家。
  再,臣衙門兩月晴雨錄,理合一并呈奏,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七十 江寧織造曹寅奏佛船已到普陀摺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佛船于前三月二十八日過揚州,臣會同李煦迎接,當經(jīng)李煦奏訖,臣隨護送渡江,交與杭州織造孫文成,平安前去,于閏三月初六日至杭州,當經(jīng)孫文成奏訖。今本月初三日,臣家人先回報稱;孫文成與臣弟曹宜送至南海,于閏三月十四日到普陀山。海中太平無事,過海之時,風恬浪靜,即登彼岸。所有備細,俟安位停妥,慶贊圓滿,孫文成與臣弟曹宜到日,再當具列詳奏。因恐上廑圣懷,謹先具摺奏聞。
  今有揚州平糶內(nèi)閣侍讀覺羅塞墨差人資摺一封,理應轉(zhuǎn)奏,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七十一 曹寅奏報糶米已完恭進麥樣摺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六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衙門之米,已經(jīng)糶完。督撫之米,尚在平糶。目下各處米販聞有平糶之恩,恐致價賤,來者稀少,外邊時價未免稍貴。然窮民均有官米可食。得以接濟,遠近相安,里歌巷誦。感戴皇仁。
  江寧大麥收成巳久,小麥亦收成大半,連日因雨水略多,未能收獲全完。田家土稱有早小麥、晚小麥、管麥三種,謹將麥樣恭呈御覽。
  近日江浙俱太平無事。今有江寧平糶兵部郎中查爾勤奏摺一封,理應轉(zhuǎn)奏,伏乞圣鑒。

朱批:知道了。

七十二 曹寅奏報朱三太子在魯獲解摺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六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
  江南盜犯葉伯玉等,供出朱三太子一案,因拿廬州盜犯,審得俞祥麟口供,即移東省緝拿去后。臣已經(jīng)奏訖。日下聞朱三太子父子三人,已在山東獲解,于二十邊可抵浙省。大約從此可以明白了結(jié)。前大嵐山之張廿一與蘇州奸僧一念等,皆系聞風妄稱。實未見面,其中備細,因未深知,不敢妄奏。今得朱三太子已獲之信,人心安定。謹先奏聞,伏乞圣鑒。

朱批:已有旨了。

七十三 曹寅奏不日會商核減三處緞匹摺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二十日準到部文,為核減緞匹事,伏蒙圣諭,有若盡行???,機戶難以度日之旨。臣隨宣諭各匠,無不感激歡呼,頂謝皇恩。至于三處緞匹紳綾等項,誠如圣訓,自應減織。臣不日即會同李煦、孫文成公議妥當,造冊報部矣。
  所有去年請過圣旨條陳數(shù)事,內(nèi)神帛官誥一款,臣已具文咨部細查去后,尚未覆到。俟部文到日,當再具摺奏聞。
  江寧小麥前因連日陰雨,收割未完,今已晴明,子粒無損;百姓俱及時刈獲,大約月內(nèi)均可全登。今有鎮(zhèn)江平糶戶部江南司員外郎戴寶差人赍奏摺二封,并麥樣恭呈御覽,理應轉(zhuǎn)奏;伏乞圣鑒。

朱批:知道了。

七十四 曹寅李煦奏捐銀買米平糶摺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
  管理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萬歲圣安。
  前蒙圣恩,江南平糶,閭閻窮民,俱沾實惠,萬姓歡戴,洽髓淪肌,祝頌頂禮,從古未有。今據(jù)運道李斯(亻全)詳稱:兩淮商人江楚吉、秦晉興等,感沐皇仁,俱被圣化,無可報答天恩,情愿于江西、湖廣二處出米之處,賣鹽買米,即照彼處價值,載回平糶,以廣我皇上好生之德。臣等公同會議:多買則江西、湖廣之米必貴,彼此必生事端,許共賣鹽銀內(nèi),每十兩用一兩買米載歸,則江、廣無米貴之病,而江南緩急接濟,不為無益。臣等與運道李斯(亻全),亦同捐出銀二萬兩,往來買米平糶,以鼓勵眾心。俟買米既至,臣等設法平糶,務使貧民仰沾皇恩。俟米價一賤,即行停止。臣等已一面知會督撫,共力襄事。因關地方事宜,又商人感戴之誠,謹具摺上聞,伏乞圣鑒。

朱批:此法甚善。惟恐有一圖利之意,即反為不美矣!今夏北方雨(“揚”之“扌”換作“日”)時若,似有秋之景。

[宮中.李煦奏摺]
七十五 曹寅奏陳江寧地方晴雨情形摺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各處平糶之米,將已賣完。江南近日雨水甚勤,稻田俱全插秧,民間無事。惟是目下湖廣、江西及廬州等處產(chǎn)米地方,皆禁遏口岸糴糶,米價比前稍長。臣無地方之任,惟諄諭州縣官呈文督撫,一面曉諭客商。一面移文江廣開禁,自可接濟無虞。
  今將江寧晴雨錄自四月初一起至本月初十日止,恭呈御覽。又,揚州平糶內(nèi)閣侍讀覺羅塞黑奏摺一封,理合轉(zhuǎn)奏。伏乞圣鑒。

朱批:知道了。

七十六 江寧織造曹寅奏洪武陵冢蹋陷摺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目下上江米禁已開,客船陸續(xù)運到有二百馀只,惟湖廣、江西尚未通運,督撫已經(jīng)移文開糴,將來自可接濟無虞。臣為核減緞匹事,至揚州與蘇杭兩處織造會議,因同李煦、運司李斯?商量,公同捐貲買米,往來平糶。兩淮商人亦感沐天恩,情愿于江、廣賣鹽買米,載回平糶,以仰體皇上好生之德。臣已會同李煦公摺陳請。
  再,江寧洪武陵冢上西北角梧桐樹下陷蹋一窟,口面有五尺馀寸,深約二丈馀,下視如井。臣念洪武陵有御賜碑額,太監(jiān)看守,因民間訛言冢已蹋下,臣隨往勘驗,離地宮尚遠十五丈馀,毫不相關,原系當先培填之土不堅,日久值雨沖蹋,水流寶城之外。當有地方該管官員,即命陵戶挑土填平??种{言流播,訛傳失實,有廑宸衷,合先奏聞。

朱批:知道了。此事奏聞的是,爾再打聽,還有甚麼閑話,寫摺來奏。

七十七 曹寅李煦奏陳織造事宜六款摺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
  管理江寧織造臣曹寅、管理蘇州織造臣李煦謹奏,為敬陳管見,仰祈睿裁事。
  竊臣寅于康熙四十六年冬鹽差任滿復命,十二月十八日陛見。蒙皇上垂問,隨具摺條陳織造事宜六款。于四十七年二月初三日面奉圣諭:除修理機房、船只,停支買辦銀兩三件準行外,惟制帛、線羅、誥命,每年應用若干,工部現(xiàn)存若干,須核實再一并啟奏。
  臣遵奉旨意,于回江寧之日,即移工部咨查。今準工部咨稱:查明庫存大紅線羅二百六十二匹半,尚足十馀年之用。明黃線羅十匹,尚足二年之用。二項暫且停織,庫內(nèi)月完之日,另行派織。制帛雖尚存庫五百八十二段,止敷一歲之用,難以停織等語。
  臣案查年例,制帛、線羅項下歲支銀一千九百二十兩。今部覆既稱線羅暫行停織,應遵部文,俟庫中用完,再當聽文派織,共制帛一項,部覆雖存五百八十二段,止敷一歲之用,難以停織,是年例制帛仍應照歲定之數(shù)織解。惟壇廟郊告等帛,應俟需月之時,隨時派織。是行派多寡,亦難預定,應如臣等原議,照局設制帛線羅機三十三張,約計應用料工每歲需銀三千兩,加以年例制帛,即可供一年織造;至誥命一項,今部覆:凡遇覃恩,皆由吏兵二部查明各官應領軸數(shù),行文本部,方行派織,此系現(xiàn)用現(xiàn)派之項?,F(xiàn)今誥軸俱不足應用,仍令該織造照所派數(shù)目,陸續(xù)織送。其每年應用若干之處,似難懸定等語。此誥命錢糧,既系現(xiàn)用現(xiàn)派之項,難以預定,亦應如臣等原議,照局設誥命機三十五張,約計應用料工每歲需銀五千兩,即可供一年織造。此制帛、線羅、誥命歲需錢糧,系照機張、人匠籌計,將來行派,則照部文織解。無派則存貯銀兩,以俟行派之用。
  更有請者,神帛、官誥兩機房,自順治二年間案經(jīng)內(nèi)院臣洪承疇經(jīng)定,除絲、顏等料照時采買外,其一應匠作工價,比因開織之初,惟期撙節(jié),所定工價甚寡,較之段匹、倭段,僅十之二三。此各匠雖有工價名目,實皆民間各戶雇覓應工,迄今六十馀年。歷任織臣,無可動錢糧,惟一循舊例,若竟行革除,則窮匠星散,謀食不能,束腹以待欽工。若聽其貼養(yǎng),則窮檐(上艸下部)屋,雖升斗分文,尚屬艱難,而責之幫工,曷能免胥吏誅求之累。伏思皇上宵旰殷憂,無時不以民瘼為重。臣等雖至愚,敢不仰體睿懷,繩勉從事。但誥帛工價,歲有成案,臣督織以來,即晝夜圖維,未有善全之策。今幸值江、蘇兩局織造錢糧,既歲于巡鹽多得銀內(nèi)動支,此不足工價亦請于馀銀支給。臣等原議誥帛二項人匠,約計三百七十名,歲需銀二千七百兩,即可贍活群工。將來有無派織,皆需此養(yǎng)匠,其民間幫貼,概可革除。如此則窮匠小民咸沾圣澤,而欽工大典亦無曠誤。敢請睿裁,仍歸原議,誠垂久之至計也。
  以上條陳事宜六款內(nèi),除江、蘇二處買辦銀共二千兩,既巡鹽銀內(nèi)歲有馀剩,此項應請停支外,共馀五款,計誥、帛、線羅、養(yǎng)匠,共需銀一萬二千六百二十兩。又江、蘇二處修理機房,每處歲需銀五百兩。船只每處歲需銀一千兩。通共銀一萬五千六百二十兩。臣等仰荷殊恩,報效無地,而巡鹽銀內(nèi)尚有馀剩,請自戊子綱為始,前項銀兩于多得馀銀內(nèi)支用,年終造冊報銷,永遠定例。此臣寅、煦公同籌計,倘荷圣裁并賜準行,則藩司驛道既免支解之煩,而織造不至誤工,地方永戴皇仁矣。
  伏乞睿鑒,敕部議覆施行。

[宮中.李煦奏褶]
七十八 曹寅李煦奏江寧所織誥帛等用費請在鹽馀支用摺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
  管理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萬歲萬安。
  竊臣寅于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鹽差任滿,復命陛見,具摺條陳織造事宜六款,于四十七年二月初三日,面奉圣諭,修理機房、船只、停支買辦銀兩三件準行,其制帛、線羅、誥命每年應用若干,現(xiàn)存若干,命核實再奏。臣寅欽遵旨意,于回江寧之日,即移咨工部。今已查明現(xiàn)存若干,應織應停若干,俱疏內(nèi)逐件奏明,不敢再為瀆陳。惟是臣寅、臣煦仰荷殊恩,報效無地,伏思江、蘇兩局織造錢糧,既于巡鹽多得銀內(nèi)動支,而巡鹽銀兩尚有馀剩,是以臣等公同商酌,條陳六款。其江、蘇二處買辦銀共二千兩,在馀銀內(nèi)支用。至江寧所織誥、帛、線羅以及養(yǎng)匠之費,又共需銀一萬二千六百二十兩,與江、蘇修理機房每處歲需銀五百兩,江、蘇修理船只每處歲需銀一千兩,通共一萬五千六百二十兩,均請照條陳原議,并自戊子綱為始,總于所得馀銀內(nèi)支用,年終造冊報銷。如蒙恩準,則藩司驛道既免支解之煩,而織造欽工又不至遲誤矣。伏乞圣鑒,俞允施行。

朱批:此摺與疏稿同。

[宮中.李煦奏摺]
七十九 蘇州織造李煦奏請準綱商程增等分行食鹽摺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
  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萬歲萬安。
  竊上元、江寧等八縣食鹽,額行七萬六千九百九十五引。而八縣之地,乃兩淮綱鹽門戶并私鹽出沒之要路也,其地最關緊要。無如棍徒張子謙等,認行于前,即欠課潛逃。復有棍徒謝文元等認行于后,亦皆逋欠錢糧。而前后兩次未完額課,總屬眾商攤賠代補。今謝文元告退而綱商程增、項鼎玉等,又慮認行不得其人,再致賠累,情愿分行八縣食鹽。前鹽臣曹寅繕疏題明,部議未準。
  臣煦查程增、項鼎玉等,原皆殷實良商,又據(jù)情題請。而戶部仍恐綱商代行,日后有誤錢糧,議另募新商辦運。奉旨:依議。在案。但綱商已經(jīng)賠累多年,恐外來奸棍有壞鹽法,不得不慎重以為保固之計。而程增、項鼎玉等三十馀總,實系殷實商人,必不貽誤錢糧。今臣煦再具疏題請,伏乞萬歲特旨準行,庶免棍徒乘機鉆謀之弊,而部中不至再為推諉也。
  伏祈睿鑒。臣煦臨奏可勝激切之至。

[宮中.李煦奏摺]
八十 曹寅奏報江寧雨水田禾糧價摺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十六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惟徽州、寧國二處,雨水頗大。皆緣驟雨積聚,一時難于消涸,連日天氣晴霽,可以無慮。蘇州近浙江一帶,雨水亦多。目下已漸退別路,禾稻甚好,均系豐熟之歲。湖南、江西今年大豐,此時早稻告登,即有接濟,米價自可日賤。
  臣目下至儀真。為臣在京時所奏織造事宜,今部文已到,現(xiàn)在與李煦商酌,公同具本題請,不敢另奏。所有江寧晴雨錄,自五月十一日起,至本月十五日止,恭呈御覽。理合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八十一 曹寅奏僧一念緝獲日期摺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廿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廿二日塘報呈稱:本月十九日,于吳江縣離城四十五里地方,已獲賊僧一念,隨即審問是真。廿三日鎮(zhèn)江平糴戶部員外郎戴寶摺到臣,云已經(jīng)撫院于準出前獲之賊對錄,果真無異,隨解往浙江結(jié)案去訖等語,其聞更為詳悉。兇頑小丑,難逃天綱,事關大案,理合一并具招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早已知道了。近京各處至于口外,秋收十分有余,未知江南若何?

八十二 江寧織造曹寅再奏洪武陵冢蹋陷褶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十二日,臣家人赍報明陵摺子回南,伏蒙御批:此事奏聞的是,爾再打聽,還有甚麼閑話,寫摺來奏。欽此欽遵。該臣細訪得彼時民間訛稱,洪武冢陷下深廣十馀丈,揚州、鎮(zhèn)江各處傳聞略同。有疑看守不謹,盜發(fā)歲久致陷者,有說明朝氣數(shù)已盡天陷者,有疑前明初起工程不堅者。小人之談,紛紛不一。臣隨回省往看,陷處甚小,不過二丈馀,查因日久土松所致,并無他故。且離冢甚遠,毫無關礙。隨令守陵人役,將寶城開放三日,許百姓縱觀,咸知訛謬,至今寂然,遂無異說。隨后已經(jīng)填平,打掃完凈。
  再,一念賊僧已經(jīng)授首,群黎莫不舉手稱慶,從此窮閭富戶,俱無曉夜之虞,咸感頌皇仁,有加無已。
  聞又貸免太倉王宦一家,圣恩寬大,自古未有,民間稍知詩禮之人,俱聞有泣下者。臣目擊鄉(xiāng)紳士庶傳說如此。
  又,臣前奏徽、寧、池、太等處雨水甚大,臣譴老成員役至彼處密密看驗,回稱因雨水過多,山水驟發(fā),江邊圩田口岸俱被沖倒。其太平府當涂縣,有大官圩五十馀萬畝,自萬歷年間倒后修筑,至今又百馀年,人民懈弛,久未防固,值驟水壅決,共中禾稻房屋,漂沒甚多,今地方官現(xiàn)在開倉賑濟。江寧及鎮(zhèn)江下路一帶,雨水亦大,低田晴后方可定分數(shù),高田俱有十分收成。謹將晴雨錄,自六月十六日起至本月十五日止,恭呈御覽
  再,臣接家信,知鑲紅旗王子已育世子,過蒙圣恩優(yōu)渥,皇上覆載生成之德,不知何幸,躬逢值此。臣全家聞信,惟有設案焚香,叩首仰祝而已。所有應備金銀緞匹鞍馬搖車等物,已經(jīng)照例送訖。理合一并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八十三 蘇州織造李煦奏前與曹寅捐買平糶米未到并揚州風雨摺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
  管理蘇州織造.大理寺卿兼巡視兩淮鹽課監(jiān)察御史臣李煦謹奏:恭請萬歲萬安。
  竊臣煦職守之重,不獲趨赴行在扈駕隨從,而犬馬之誠,寸丹時深瞻戀,謹具摺恭請圣安。
  再,臣煦與前鹽臣曹寅、鹽法道臣李斯?,同捐銀二萬兩赴江西、湖廣二省買米;又商人江楚吉等于賣鹽之銀,每十兩用一兩買米,俱來江南平糶。特具摺奏聞。奉批:此法甚善,惟恐有一圖利之意,即反為不美矣。
  伏讀御批,仰見睿慮周詳,愛民如子。而目下各處禁米出境,以故所買之米,尚末到來。俟運到江南,臣煦等惟凜遵訓旨,平糶百姓,不敢求利,以仰體圣心也。
  揚州七月初八、初十、十一、十二連日狂風大雨,水勢驟長,低田淹沒。十三日以來,幸天氣晴明,無復雨意,可望水退而田禾尚不至有害。理合并奏以聞。蘇、揚六月晴雨冊進呈,伏乞圣鑒。

朱批:知道了。

[宮中.李煦奏摺]
八十四 曹寅奏謝授巡視兩淮鹽課恩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于八月廿五日接閱邸抄,伏蒙圣恩,復差臣巡視兩淮鹽課。聞命之下,不勝感悚,謹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訖。竊念臣系包衣下賤,過蒙皇恩優(yōu)渥,淮鹽重寄,三任于茲。未能報答高厚于萬一。惟有益加惕勵,矢公矢慎,以仰副皇上簡任之至意而已。謹先具摺恭謝天恩。
  近日江寧米價已賤,細米每石一兩二三錢不等,粗米一兩。江南全省太平無事,閭閆百姓,皆安生樂業(yè),感頌皇仁。
  所有晴雨錄,自七月十六日起,至八月三十日止,理合一并啟奏。伏乞圣鑒。

朱批:知道了。

八十五 八貝勒等奏查報訊問曹寅李煦家人等取付款項情形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據(jù)訊問曹寅之家人黑子,回稱:四十四年,由我主人曹寅那里,取銀二萬兩,四十六年,取銀二萬兩,皆交給靈普了。聽說去南省時,取了銀一萬兩,不知交給了誰。又,每月給戲子、工匠等銀兩,自四十四年三月起,至四十七年九月止,共銀二千九百零四兩,都交給他們本人了。由曹寅那里,取銀共五萬二千九百零四兩。又訊問李煦之家人蔣德,回稱:四十五年,由我主人李煦那里,取銀二萬兩,交給靈普了。聽說去南省時,取銀一萬兩,不知交給了誰。又,每月給戲子、工匠等銀兩,自四十五年三月起,至四十七年九月止,共銀二千八百五十六兩,都交給他們本人了。由李煦那里,取銀共三萬二千八百五十六兩。由兩家總共取銀八萬五千七百六十兩中,除給戲子、工匠之五千七百六十兩,既皆照給本人,可以不查外,將交給靈普之八萬兩,訊問靈普,回稱:曹寅、李煦送來之銀兩,我皆交給太監(jiān)鄭啟、高三卞了。又問鄭啟,同稱;我不知道,此銀高三卞、鄧楨知道。又問鄧楨、高三卞,回稱:各處用銀四萬兩,記有賬目。又交廣儲司收存二萬兩等語。再,去南省時所取之銀二萬兩,既然曹寅、李煦之家人不知交付何處,請俟曹寅、李煦晉京時,問明交給何人,另行具奏。等因繕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八貝勒、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暑內(nèi)務府總管尚志杰、郎中海章具奏。
  奉旨:依議。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八十六 江寧織造曹寅奏聞悉十八阿哥薨逝及異常之變摺[注]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于本月二十二日得邸報聞十八阿哥薨逝,續(xù)又聞異常之變,臣身系家奴,即宜星馳北赴,誠恐動駭耳目,反致不便。二十二日以來民間稍稍聞知,皆緞布兩行腳力上下之故。將軍總督嚴禁盜賊,目下江南太平無事,米價已賤。伏乞皇上少寬圣懷。臣寅不勝激切瞻仰之至。

朱批:知道了。
[注]:此摺內(nèi)所稱之“異常之變”,當系指康熙廢其太子允(礻乃)一事?,F(xiàn)將康熙實錄內(nèi)有關記載摘錄以備參考。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甲戌,朔。上駐蹕鷲和洛。乙亥,諭扈從諸大臣等:自十八阿哥患病以來,朕冀其痊愈,晝夜療治,今又變癥,諒已無濟?!侨丈像v蹕布爾哈蘇臺?!6〕螅险僦T王大臣、侍衛(wèi)、文武官員等齊集行宮前,命皇太子允(礻乃)跪。上垂涕諭日: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業(yè),四十八年于茲,兢兢業(yè)業(yè),軫恤臣工,惠養(yǎng)百姓,惟以治安天下為務。今觀允?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難出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粢源瞬恍⒉蝗手藶榫?,其如祖業(yè)何!諭畢,上復痛哭仆地,諸大臣扶起。上又諭曰:太祖、大宗、世祖之締造勤勞與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俟回京昭告于天地宗廟,將允(礻乃)廢斥。…。眾皆叩首流涕,奏曰:皇上所見,至圣至明,諭旨所言皇太子諸事,一一皆確實,臣等實無異辭可以陳奏。”
  “皇子允(礻介)薨?!?
  “己丑。上回宮,詣皇太后宮問安。先是拘執(zhí)廢皇太子允(礻乃)時,沿途皆直郡王允(礻是)看守,至是抵京,設氈帷居允(礻乃)于上駟院旁。”

八十七 曹寅奏請圣安并江南雖知異常之變但無異說摺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初四日,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南稱,九月廿一日,奏事存住口傳上旨,臣聞諭之下,不勝痛苦垂涕。竊念臣自黃口無知,蒙皇上豢養(yǎng)至今,特拔專司重任,上至祖父,下至妻孥,雖肝腦涂地。莫可報答高厚于萬一。今復荷諭旨,撫恤周詳,至于如此之極,臣不知何以遭逢若斯,惟有率領全家婦子,北望泥首搏顙,以謝天恩。茲臣之仰懇者,皇上以天地神人之主,為萬國九州之所仰望,日理萬機,宵衣旰食,伏乞少寬圣懷,俯慰臣民之心。普天之下,雖昆蟲草木,亦無不瞻切之至。
  近來江南百姓俱已聞知,閭巷安然,無異言說。合城文武官吏、兵民人等,惟恐過勞圣躬,擬于詔至之日,尚欲具公本上進。
  所有九月晴雨錄,備寫呈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八十八 曹寅奏為恭請圣安并報地方情形摺

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百姓接閱邸抄,伏聞圣體違和,閭閻里巷,皆恭焚斗香,爭建保安萬壽經(jīng)蘸,日夜禱祝,祈佑無疆,仰乞圣躬萬安。上召天地之庥祥,下慰蒼生之?望。普天之下,雖昆蟲草木,無不激切頂禮之至。
  近日江南米價已平,百姓安生樂業(yè),無異言說。臣系家權(quán),蒙恩簡任,不能奮飛遠赴闕前,謹具摺奏請萬安。
  所有地方情形,并江寧、揚州十一月晴雨錄,理合一并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八十九 江寧織造曹寅奏為婿移居并報米價摺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初八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家奴赍摺子回南,伏聞圣體全安,下慰億萬蒼生之望,凡屬臣民,無不歡忻舞蹈,慶祝無疆。
  再,梁九功傳旨,伏蒙圣諭諄切,臣欽此欽遵。
  臣愚以為皇上左右侍衛(wèi),朝夕出入,住家恐其稍遠,擬于東華門外置房移居臣婿,并置莊田奴仆,為永遠之計。臣有一子,今年即令上京當差,送女同往,則臣男女之事畢矣。興言及此,皆蒙主恩浩蕩所至,不勝感仰涕零。但臣系奉差,不敢脫身,泥首闕下,惟有翹望天云,撫心激切,叩謝皇恩而已。
  目下江南、揚州各處雨水調(diào)勻,蔬麥大長,百姓俱安生樂業(yè),惟米價新年稍貴,每石一兩二三錢不等,將來春水積聚,各處客商船只運行,價或可平。謹將江寧、揚州正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江南米價,有人來必入奏摺奏聞。熊賜履近日如何?

九十 江寧織造曹寅奏辦理五關銅斤八年限滿摺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竊臣系家奴,自幼荷蒙圣恩豢養(yǎng),涓埃莫報。緣于康熙四十年啟奏,情愿承辦各關銅斤,為皇上節(jié)省,以效犬馬之力。蒙圣恩賞辦龍江、淮安、臨清、贛關、南新五關銅斤,共一萬一百擔零。除按年照數(shù)辦解交部無誤外,每年節(jié)省銀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內(nèi)除贛關少辦一年,八年共交過節(jié)省銀三十一萬二千七十兩。又自康熙四十五、六、七年奉旨,將各關銅斤銀兩改歸藩庫支用共交過節(jié)省腳費銀八千四百七十兩零,俱已解交內(nèi)庫訖。又蒙賞借本銀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兩零,亦經(jīng)帶交完庫。
  臣前啟奏原以八年為滿,今已八年辦完無誤。竊念臣蒙皇恩浩蕩,自應永遠效力,但臣系庸材,錢糧重大,誠恐有誤。除呈報內(nèi)務府衙門查核外,理合具摺奏聞請旨,伏乞睿鑒。

朱批:這說的是,照爾所請。

九十一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米價及熊賜履行動并進詩稿摺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十一日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南,奉旨:江南米價,有奏摺進來必入摺奏聞。熊賜履近日如何?欽此。
  臣探得蘇州平常食米每石一兩三四錢不等,江寧平常食米每石一兩二三錢不等,總因江西、湖廣禁糶,兼近日東北風多,客船不能下來之故。今地方督撫已經(jīng)移文江、廣開禁,往前天氣大晴,西南風多,米船運行,新麥上場,米價可以無慮。又河南光州、固始等處,系兩淮行鹽之地,每年鹽去米回。去年河道干旱,不能重運,所以揚州米貴。今年河路水好,目下由洪澤湖下來頭船已到淮安,載米十萬馀石,后仍有堆積三十馀萬石。此米陸續(xù)一到,江蘇價亦少可平矣。
  再,打聽得熊賜履在家,不會遠出。其同城各官有司往拜者,并不接見。近日與江寧一二秀才陳武循、張純及雞嗚寺僧,看花做詩,有小桃園雜詠二十四首,此其刊刻流布在外者,謹呈御覽。因其不與交游,不能知其底蘊。謹據(jù)所得實奏,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并詩稿發(fā)回。

九十二 曹寅奏請圣安恭祝萬壽圣節(jié)摺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二月廿五日,臣李煦回南,臣即率領揚州合城文武官員,鄉(xiāng)紳,商民人等,跪精圣安。聞李煦在京親覲天顏,有喜騎射如常,臣等無不忭舞雀躍。目下恭逢萬壽圣節(jié),凡屬官僚臣庶,以及商民人等,皆頂香奏樂慶祝無疆。
  江南太平無事。所有江寧、揚州二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九十三 曹寅奏陳江西地方盜案摺

原附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請安摺內(nèi)
  再,臣探得江西彭澤縣地方有盜案一起,內(nèi)有劉名揚、朱黃友二名漏網(wǎng)脫逃,地方官將伊家屬拘禁。而劉名揚、朱黃友遂勾結(jié)各處流民,糾合二百余人,欲圖劫獄。因借此恃強搶奪客商米船,當經(jīng)地方官傳集士兵人等,協(xié)力擒拿,已經(jīng)安定。又聞望江、宿松、桐城、太湖、建德等處,因舊年地方荒歉,窮民乏食,遂有地棍勾連,向殷實之家借米索食,地方官亦現(xiàn)在查拿撫慰無事。誠恐流言訛傳不一,有廑圣懷,故敢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九十四 內(nèi)務府郎中倭和等奏清茶房太監(jiān)領內(nèi)用參須摺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據(jù)查:去年十一月月摺內(nèi)奏聞,二十四日,副總管太監(jiān)劉進忠、李進朝遣清茶房大太監(jiān)孫國安、明自忠來稱取去內(nèi)月參須一兩,二十八日,副總管太監(jiān)劉進忠、李進朝譴清茶房大太監(jiān)孫國安、明自忠來稱取去內(nèi)用參須一兩。
  于本年三月二十二日由郎中倭和、員外郎烏勒瑚交奏事治儀正傻子、主事雙全具奏。
  奉旨:知道了。此后各處取參,著將蘆須攙合發(fā)給,若僅給參須,沒有力量。再將庫存人參,除留二百斤外,其馀著發(fā)交曹寅變賣。所得價銀,俟伊冬季回京時帶來可也。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九十五 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轉(zhuǎn)奏曹寅呈報承辦銅斤八年期滿摺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初一日
  據(jù)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稱:為遵旨事。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啟奏情愿承辦各關銅斤,奉旨:著分辦。欽此。遵將龍江、淮安、臨清、贛關、南新五關銅斤共一百零一萬一千一百八十九斤四兩,自康熙四十年起,至四十七年止,每年照數(shù)采辦。除將銅斤送交戶部鑄錢外,每年應交節(jié)省銀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共中龍江、淮安、臨清、南新四關銅斤,俱自四十年起領取價款承辦,并無別情;惟有贛關康熙四十年份內(nèi)銅十萬六千九百二十三斤八兩,已由郎中張鼎鼐等承辦,寅自四十一年起,始行領銀采辦,贛關銅斤,既然少辦一年,應自節(jié)省銀內(nèi)銷除四千一百七十兩,計共交節(jié)省銀三十一萬二千零七十兩。又,自康熙四十五年起,至四十七年止,奉旨將各關銅斤銀兩,改歸藩庫支領三年,其中又節(jié)省腳費銀共八千四百七十一兩五錢一分一厘,俱已完全解交內(nèi)庫。又蒙主上賞借本銀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兩三錢三分馀,亦經(jīng)帶交完庫。寅于四十年啟奏原以八年為滿,今已八年辦完無誤。寅承主上鴻恩,自應永遠效力,但寅系庸才,錢糧重大,誠恐有誤。除具摺請旨外,為此懇請大人查核轉(zhuǎn)奏,請旨定奪。為此謹呈等因。
  將呈文于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初一日,由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交與奏事治儀正傻子、主事雙全具奏。
  奉旨:著依議。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九十六 曹寅奏報江南雨水糧價情形摺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目下雖多雨,米價不長,將來江廣米船運行,其價自賤。麥子高田無慮,惟低田減了顆粒。臣謹據(jù)實將江寧、揚州、鎮(zhèn)江、常州、蘇州各處麥樣,恭呈御覽。
  其江寧、揚州三月晴雨錄,理合一并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摺子回到,著速再報。

九十七 內(nèi)務府奏曹寅辦銅尚欠節(jié)銀應速完結(jié)并請再交接辦摺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
  總管內(nèi)務府謹奏:為遵旨議奏事。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稱: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啟奏情愿承辦各關銅斤。(原呈見前摺,從略)奉旨:著議奏。欽此欽遵。
  查曹寅借支本銀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兩三錢馀,及自四十五年起,至四十七年止,各關之購銅價款,奉旨改由藩庫領取三年,因而節(jié)省腳費銀八千四百七十一兩五錢一分一厘;又郎中張鼎鼐等承辦之四十五年份贛關銅斤,節(jié)省之銀四千一百七十兩,俱已如數(shù)交納。曹寅自四十一年起,至四十七年止,共交銅斤節(jié)省銀二十七萬六千七百一十兩,又一年應交之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尚未交納。經(jīng)查其未交銀兩原因,據(jù)曹寅弟弟之子曹順呈稱:我伯父曹寅,自四十年五月起,接辦銅事,至本年五月,八年期限始滿。該一年應交之節(jié)省銀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我伯父曹寅,在限滿之前,一定送交完結(jié)等語。
  臣等議得:據(jù)曹寅呈稱,寅遵旨自康熙四十年起,至四十七年止,采辦龍江、淮安、臨清、南新、贛關五關銅斤,(原呈見前摺,從略)錢糧重大,懇請查核轉(zhuǎn)奏,諸旨定奪等語。查曹寅送交之工價節(jié)省銀、借支之本銀,及郎中張鼎鼐接辦四十年份贛關銅斤節(jié)省銀兩,數(shù)目俱相符合。此外,曹寅自四十年起,七年共交鋼斤節(jié)省銀二十七萬六千七百一十兩,又一年應交之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尚未交納?,F(xiàn)既據(jù)曹寅弟弟之子曹順呈稱.我伯父曹寅,自四十年五月起,接辦銅事,至本年五月,八年期限始滿。該一年應交之節(jié)省銀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我伯父曹寅,在限滿之前,一定送交完結(jié)。應即咨令曹寅,將此款急速送交完結(jié)。
  查鑄錢銅斤及節(jié)省銀兩,關系甚為重大,曹寅既系有家產(chǎn)之人,請將龍江、淮安、臨清、南新、贛關五關采購銅斤節(jié)省銀兩之事,自本年五月起,限期八年,仍交曹寅承辦。為此,謹奏請旨。等因繕摺。
  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暑內(nèi)務府總管尚志杰,交與奏事治儀正傻子、主事雙全具奏。
  奉旨:曹寅并未貽誤,八年完了,今若再交其接辦八年,伊能辦乎,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九十八 曹寅奏報雨水過多眾商平糶摺

康熙四十八年五月初六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初四日,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揚,蒙旨;知道了。摺于回到,著速再報。欽此。
  臣前奏三月內(nèi)雨水過多,低田顆粒雖減,若天氣大晴,高田尚可豐收。今自四月以來,復雨不止,高田亦間有被傷,大約尚有五六分不等,米價仍照常不長。江南百姓蒙皇上弘恩,留漕蠲賦,無不感沐皇仁。目下淮揚臣與運道勸諭眾商,各出己貲,推崇圣教,買米平糶。湖廣早稻,指日可得,客船陸續(xù)搬運接濟,而地方督撫復設法賑濟,窮民亦不致乏食。惟淮揚運河水大減,水壩全開,下河一帶如水不退,恐艱于耘種。至于上江、寧國、池州、太平、安慶等處,皆因舊年荒歉之后,今歲復值陰雨連綿,百姓病者甚眾。(朱批:什么???)臣于凡行鹽之地,俱推廣皇仁,俱勸商捐貸、施粥、施藥,目下陳鹽雖覺壅壓,百姓不致逃亡。
  再,臣近探得浙江處州府松陽、云和二縣石倉、源桑、嶺根等處地方,有無籍開礦流民,洗沙失業(yè),群聚為非。當經(jīng)督撫、提鎮(zhèn)譴兵分頭剿捕,賊首彭子英已于四月初七日就擒,余黨亦陸續(xù)緝拿。地方寧謐如故,臣謹具摺奏聞。
  江寧、揚州四月晴雨錄,一并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自新督撫到任以來,無一歲好收成;今又上江多病,正是風(封)疆大臣洗(細)心體朕愛養(yǎng)元元之至意才好。又為故事了其日月,豈不愧死!

九十九 江寧織造曹寅奏農(nóng)田歉收及鹽引滯銷摺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目下麥子俱已收割全完,大約高低之田計算,尚有五六分。近日湖廣米來,米價將次可平,百姓插秧,復望雨以力作農(nóng)事。茲上江寧國、池州、太平等府,因去年遭被水災,今春復值陰雨連綿,引鹽艱于銷售,經(jīng)臣屢檄督催在案。
  今據(jù)安慶、寧國、池州、太平、鳳陽以及下江江寧府各屬州縣,陸續(xù)詳報,情因上年疊被水災,民無儲蓄。今歲入春以來,復雨不止,低洼之處,二麥歉收,兼以米價騰貴,時氣流行,官引塵封莫售?,F(xiàn)蒙皇恩浩蕩,蠲賦截漕,撫恤流離之際,災黎方切謀生,何能計口食鹽。今奏銷伊邇,所有應銷之鹽,實未全完,懇乞題請展期各等情到臣。隨即批行司道碓查議覆。今據(jù)運道詳據(jù)眾商公呈,以安慶、太平、池州、寧國等處各口岸,皆因去秋今春水澇水災,以致陳鹽積壓三十馀萬引,不能銷售,共計沉擱商本八九十萬,不得流通。兼之目下各場亦被水淹漫,產(chǎn)鹽稀少,窮灶無以謀生?,F(xiàn)在詳請捐賑,新鹽何由捆筑,懇將戊子綱綱食額鹽,暫緩運行三十萬引,俟口岸年歲一登,商等帶課帶鹽陸續(xù)完補全額,乞轉(zhuǎn)詳題請等情。據(jù)此。
  臣查得商人辦課,例應按額行銷,況兩淮受恩已深,何敢瑣細上瀆天聽。但臣竊念各屬被災,果系情真。寧國等處乃兩淮之左臂,陳鹽既壅壓不售,則新引必愈難行銷。若照常例壹年之差,催索運往,更復引引積壓后來臣等,五年之久,商課難于轉(zhuǎn)輸,恐致商民困絀。今臣與李煦公同商議,查照往例,據(jù)地方揭報及眾商公呈,據(jù)實題請。但此系一時權(quán)宜之計,于課額并無減損,于商民均有裨益。臣于本中只照常例具題,靜聽部議。洪恩出自圣裁,謹具摺細陳。
  所有江寧、揚州伍月晴雨錄并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 內(nèi)務府奏議覆五關鋼斤仍交各關監(jiān)督接辦摺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初四日
  總管內(nèi)務府謹奏:為請旨事。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臣衙門具奏:據(jù)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稱,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啟奏情愿承辦各關銅斤,奉旨:曹寅并未貽誤,八年完了,今若再交其接辦八年,伊能辦乎?所諭甚是。令曹寅承辦之五關銅斤,三旗商人紛紛具呈,請補曹寅之缺,接辦銅斤,并愿照其節(jié)省銀數(shù)節(jié)省等語。
  臣等議得:王綱明、張鼎臣、曹寅等接辦銅斤時,一斤銅規(guī)定官價一錢五分,商人買銅時,一斤銅價銀七分,搬運工價及雜用等項銀三分,合計一斤銅需銀一錢。因此每斤銅馀銀五分,其中銷除節(jié)省銀一分五厘,將所馀之銀三分五厘,由張鼎臣等按每斤銅給關監(jiān)督盤纏銀一分一厘,又以前因若等候監(jiān)督發(fā)銀買銅,恐致遲誤,乃向他人借銀,每斤銅需支付利息銀二分四厘,此等月項,皆由所馀之五分銀內(nèi)支付,后來主上借給官銀十萬兩,不再向旁人借銀,所馀之利息銀二分四厘,亦行節(jié)省,因而一斤銅已可節(jié)省三分九厘。寶泉、寶源兩局鑄錢之銅,關系甚大,經(jīng)查具呈之商人,俱無保證,不可支給伊等承辦。請將曹寅承辦之五關銅斤,仍交各該關監(jiān)督,按照規(guī)定辦理。曹寅承辦五關銅斤時,每斤銅按三分九厘計算,共應節(jié)省銀三萬九千五百三十兩。又,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據(jù)曹寅、張鼎鼐、王綱明等呈稱:滸墅等十四關應支付我等之銅價一錢,腳費銀五分,若停止向關監(jiān)督領取,改由附近江蘇藩庫發(fā)給,則船夫雇價及各地雜項用費,又可節(jié)省一萬兩等語,業(yè)經(jīng)奏準節(jié)省。因此曹寅一年共交節(jié)省銀四萬二千三百馀兩,每年已由藩庫領取,送交內(nèi)務府廣儲司。今既支付該管監(jiān)督承辦銅斤,其節(jié)省之銀兩,仍應依照曹寅節(jié)省銀數(shù),由藩司向關監(jiān)督領取,送交戶部,轉(zhuǎn)交廣儲司。如此,關監(jiān)督購銅,可得馀利,是又承受主上無限恩惠也。為此,與戶、工兩部會議具奏,謹奏請旨。等因繕摺。
  署理內(nèi)務府總管事務.御前三等侍衛(wèi)巴龍、鷹上統(tǒng)領.兼二等侍衛(wèi)關保具奏。
  奉旨:依議。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一百零一 內(nèi)務府等衙門奏各關監(jiān)督辦理銅斤仍照曹寅節(jié)省銀數(shù)交納摺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一日
  總管內(nèi)務府等衙門謹奏:為遵旨會議事。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總管內(nèi)務府具奏: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稱,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啟奏情愿承辦各關銅斤,為此,與戶、工兩部會議具奏。奉旨:依議。欽此欽遵。
  臣等會議得:(中略)今既交付該管監(jiān)督承辦銅斤,應由五關監(jiān)督,將辦銅節(jié)省銀兩,仍依照曹寅節(jié)省銀數(shù)節(jié)省。此項節(jié)省之銀兩,仍由各該地藩司,向各該關監(jiān)督領取,送交戶部,轉(zhuǎn)交廣儲司。各關監(jiān)督一年應交寶泉、寶源兩局之鋼斤及節(jié)省銀兩,俱著在限內(nèi)如數(shù)交納完結(jié);倘若逾限,即由該部奏參。為此,謹奏請旨。等因。
  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暑理內(nèi)務府總管尚志杰、戶部尚書希福納、右侍郎赫申、工部尚書赫碩咨共同商議后,繕摺由暑理內(nèi)務府總管事務.御前三等侍衛(wèi)巴龍、鷹上統(tǒng)領兼二等侍衛(wèi)關保,交與奏事傻子、雙全具奏。
  奉旨:辦銅之事,今既交與關監(jiān)督,不可照曹寅等節(jié)省銀數(shù).著卻節(jié)省三萬兩送來,其馀一萬二千馀兩,著留給各關監(jiān)督可也。欽此。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一百零二 曹寅奏陳地方雨水糧價情形摺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六月廿日,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南,伏讀圣諭,仰見皇上神明洞察,不獨督撫大臣,凡屬臣工,敢不益加惕勵,仰體圣心。
  近來江南全省俱太平無事。自六月初二日雨后,陸續(xù)滂霈,江寧、蘇、揚各處,米價已減,平常食米每石一兩一二錢不等。皆因江廣之米一齊運到,而民間屯倉積谷之家,亦競出糶賣。將來江廣船來愈多。則米價日賤一日,前因時中不雨,田禾未插者可憂。近日四處不斷有雨,禾苗大好。其上江、寧國、池州等處,原因舊年荒歉,兼遭陰雨,窮檐?屋,為濕氣熏蒸,以致疫病纏染。六月以前猶多未愈,比值甘霖涼爽,仰賴皇仁,俱已漸次平復。無煩圣慮。以臣愚揣及訪問地方老成,今年光景,秋成定可企望。
  謹將地方情形及江寧、揚州六月晴雨錄。一并備細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凡可奏聞之事,即當先一步才好。事完之后,聞之何益!

一百零三 曹寅奏陳江南總督病故日期摺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七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江南總督邵穆布,自五月內(nèi)感熱疾,忌口不清,由瘧轉(zhuǎn)痢,今于本月初六日身故。謹具摺奏聞。

朱批:總督之死,早已聞知,此摺遲了,當病重的時候奏聞才是。

一百零四 曹寅奏江南早稻米價平賤摺

康熙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各處入秋以來,晚稻更好,年成十分可望。目下米價日賤,早稻米巳上市糶賣,每石價止八錢四五分不等。閭閻百姓。無不歡騰忭舞,額手相慶,頂戴皇仁。盡知為江南百姓屢下圣旨,江廣米來,以致價平。將來本地大田收割,民間倉有宿稻,來年價賤可期。目下太平無事。
  今將江寧、揚州七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零五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熊賜履病故摺

原摺系在康熙四十八年九月摺封內(nèi)

  九月初二日,探得大學士臣熊賜履于八月二十八日未時病故。臣寅身在儀真掣鹽,于二十九日聞信,即遣人探聽訪問何病,用何醫(yī)藥?據(jù)稱:熊賜履先感寒成痢,臥床數(shù)日,遂不起。臣理應即報,恐傳聞不真,謹探實具奏。
朱批:知道了。再打聽用何醫(yī)藥,臨終曾有甚言語,兒子如何?爾還送些禮去,才是。

一百零六 曹寅奏陳江寧揚州雨水糧價摺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上下江俱太平無事。目下米價平定,新米價至八錢。晚稻漸次割完,江西、湖廣米船接踵而下,處處豐收,萬姓安生樂業(yè),無不感頌皇恩。
  所有江寧、揚州八月晴雨錄。理合進呈御覽,謹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零七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熊賜履臨終情形摺

原摺系在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摺封內(nèi)
  熊賜履事,蒙旨知道了。再打聽用何醫(yī)藥,臨終會有甚言語,兒子如何?爾還送些禮去才是。欽此。
  江南省中凡各衙門漢官,定例七日后俱有報帖,隨其官職大小,即往祭奠。有交情者,厚薄不等。臣于前月已送奠儀二百四十兩祭過,其子已收。
  再,探得熊賜履臨終時,感激圣恩,遺本系其病中自作。所服之藥,乃江寧醫(yī)生歐怡、戴麟郊、胡景升、張彥臣、吳莊、劉允吉之藥。共病因脾胃不調(diào),用藥雜亂,后來遂不肯服。熊賜履今年已七十五歲,老病衰殘,飲食不進,以致不起。大兒子熊志伊,年三十四歲,系監(jiān)生,娶原任大學士余國柱女,另宅居住,不出交游,不知深淺。小兒子一個去年所生,一個今年所生。聞其遺言命葬江寧淳化鎮(zhèn)之地,不回湖廣。謹此奏聞。

朱批:聞得他家甚貧,果是真否?

一百零八 曹寅奏陳江寧揚州雨水情形摺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所有九月分江寧、揚州晴雨錄,理合恭呈御覽,謹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零九 江寧織造曹寅奏報熊賜履家產(chǎn)及生活情況摺

原摺系在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摺封內(nèi)

  十一月初五日,臣家奴赍捧摺子回南,大學士熊賜履,伏蒙御批,聞得他家甚貧,果是真否?欽此。
  臣細探得熊賜履湖廣原籍有祖遺住房一所,田不足百畝,江寧現(xiàn)有大住房二所,田一百馀畝,江楚兩地房田價值約可七八千兩。其內(nèi)中有無積蓄,不得深知,在外無營運生理之處。其家人上下大小約有百日。熊賜履在日未聞共向人借貸之事。其間或有門生故吏周濟,或地方來往官員贈貽,故過日充裕,較之漢官大臣內(nèi),亦屬中等過活,未見甚貧。臣謹據(jù)實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熊賜履遺本,系改過的,他真稿可曾有無?打聽得實,爾面奏。

一百一十 江寧織造曹寅奏料理史冊竣事即將入覲摺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目下緣料理各項文冊,現(xiàn)在揚州日夜督催,俟事竣拜本后,即起身赴京復命。謹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一百一十一 曹寅奏陳敬傳天諭并報雨水摺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十五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于本月拾一日已回至揚州,敬傳天諭,皇恩浩蕩。全淮商民人眾聞之,咸一時環(huán)集,歡呼感泣,搏顙焚頂,叩謝天恩。俱云商等疊受殊恩,涓埃莫報,今復蒙曠典,從此商力已紓,課源可裕,惟有益相奮勵,仰體圣主軫恤之至意而已。臣會同李煦現(xiàn)在具本上陳,臣不敢多奏。
  江南目下米價每石一兩一二錢不等,百姓皆知皇上特諭湖廣官員,盡開米禁,以致江南饒足,耕商負販,鼓舞樂業(yè)。麥田春雨時足,豐收可必。
  所有江寧二月晴雨錄,恭呈御覽,理合一并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十二 曹寅奏報糧價恭呈麥樣晴雨錄摺

康熙四十九年四月初四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目下江寧食米價值不出一兩二線,江廣客船轉(zhuǎn)運相續(xù),兼之麥季收成在即,插秧有水,豐亨可期。僅將麥樣及晴雨錄恭呈御覽。
  臣因病目始愈,今方手書,理合一并聲明,謹具摺奏陳,伏乞睿鑒。

朱批:朕安。今春北方麥秋甚有可望,雨水頗調(diào),朕心寬慰。爾南方住久,虛胖氣弱,今又目疾,萬不可用補藥;最當用者,六味地黃湯,不必加減,多服自有大效。

一百十三 曹寅奏報雨水糧價并呈晴雨錄摺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目下米價大賤,糙米價至八九錢,熟米每石一兩。大麥已經(jīng)收完,田中小麥亦陸續(xù)登場。田農(nóng)云:今歲大小麥一畝有二畝之利,是足十分收成。又且雨水調(diào)勻,插秧足水,百姓無不歡慶,感頌皇恩。
  所有江寧四月晴雨錄,恭呈御覽,謹具摺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朕覽此摺,自覺精神百倍。況畿內(nèi)雨(“揚”之“扌”換作“日”)時若,麥秋已熟,人民安樂。特命爾知之,無復掛念也。

一百十四 曹寅奏謝天恩并報雨水糧價摺

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前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南,伏蒙圣恩,垂念微臣犬馬之疾,命臣多服地黃湯。臣跪讀之下,不勝感痛,謹設香案,望闕叩頭謝恩訖。竊念臣自幼荷蒙皇上豢養(yǎng),數(shù)十年來,天高地厚之恩,無所不至,今復上廑宸衷,念臣切至,臣雖粉身碎骨,難報萬一。今臣現(xiàn)在日服地黃湯,誠如圣諭,大覺輕健勝常,謹具摺恭謝天恩。
  日下江南米價大賤,百姓食米之價,每石不出九錢,麥子俱已收割全完。但五月內(nèi)雨水略多,下路蘇杭分數(shù)微減,據(jù)鄉(xiāng)人云,分數(shù)雖減一半分,麥子出面甚多,仍是十分稔足之歲。近日上白面只賣九文錢一斤,窮民不憂乏食。
  今將五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十五 曹寅奏為恭請圣躬萬安摺

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初十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竊臣系包衣下賤,仰荷圣恩浩蕩,有加無已。盡命捐軀,難報萬一。今復奉旨,特免養(yǎng)匠,天諭所及,無微不燭。臣跪聆之下,不勝悚泣,唯有朝夕焚頂叩祝天恩,以罄螻蟻之誠而已。謹具摺叩謝圣恩,伏乞睿鑒。

朱批:朕安 今歲北方麥秋大收,雨(“揚”之“扌”換作“日”)時若,所以心神少寬些。

一百十六 曹寅奏陳米價并呈晴雨錄摺

康熙四十九年七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米價如常,各處田禾俱好。
所有六月晴雨錄,理合恭呈御覽,謹具摺一并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十七 曹寅奏報江南雨水糧價情形摺

康熙四十九年閏七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前月底以及初一濃陰大雨,遠近沾足。米價賤至八錢,收割如畢,晚米上場,價必大賤。
  今將七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朕安。近來北方秋成十分,至于瓜果菜蔬之類,無不豐登。朕目睹詳細,心神甚慰。

一百十八 曹寅奏陳地方情形并進晴雨錄摺

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早稻全收,高田、平田計算,共有八分年成,晚稻得雨及時,足有十分之望,真系大有之年。百姓感沐天恩,太平無事。自前月至今,大街小巷香燈徹夜,叩祝謳歌,從所未睹。
  謹將地方情形并前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十九 蘇州織造李煦奏鹽法道李斯(亻全)病危預請簡員佐理摺

康熙四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臣李煦謹奏:
  竊臣等荷蒙圣恩,特將鹽法道臣李斯(亻全)留任清理庫帑。李斯(亻全)謹遵諭旨,竭力料理,將有就緒,不意七月內(nèi)忽患翻胃之癥,看其病勢危篤,恐斯(亻全)早晚之間,將辭圣世。在臣等蒙我萬歲特留賢員佐理,天恩誠為高厚。其如臣等福分實屬淺薄,終未能得李斯(亻全)贊助之益。朱批:李斯(亻全)并無好名,死有馀罪,有何可惜。伏乞我萬歲始終恩全,俟撫臣題報鹽道病故之日,仰祈圣明,再簡賢員賜與臣等,同心共事,則庫帑不難清理,而臣與曹寅佐助有人,從此得免溺職之罪,皆出我萬歲弘恩之所賜也。伏祈慈鑒。
  臣煦臨奏可勝激切仰望之至。

朱批:風聞庫帑虧空者甚多,卻不知爾等作何法補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

[宮中.李煦奏摺]
一百二十 江寧織造曹寅奏進晴雨錄摺

康熙四十九年九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自閱邸抄,伏蒙圣恩復差臣巡視兩淮,臣謹設香案,望闕叩頭。竊念臣庸愚下賤,屢沐天恩,粉骨碎身,難以圖報,惟有祗悚自矢,以罄愚忱而已。江南太平無事,晚稻收割將次全完,食米之價賤至七錢,山東大收,豆麥甚賤。
  謹將八月晴雨錄恭呈御覽,并恭謝天恩,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必要設法補完,任內(nèi)無事方好,不可疏忽。千萬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一百二十一 江寧織造曹寅奏設法補完鹽課虧空摺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本月初一日摺子回南,伏蒙御批:兩淮情弊多端,虧空甚多,爾須設法補完,不可疏忽。欽此。臣跪讀之下,不勝驚悚感泣,謹設香案叩頭謝恩。竊念臣從幼豢養(yǎng),包衣下賤,屢沐天恩,臣雖粉骨碎身,難報萬一。今年兩淮,荷蒙皇上特將兩淮新徵于李煦任內(nèi)緩徵一百萬兩,以此馀力,即可以補納舊欠。臣于三月抵揚,郎會院道傳命諸商,令其上緊督催補清舊欠,以抑副天心。臣歸江寧,臥病累月,近聞運司病故,李煦在彼,不知督催已納多少。容臣到任,查驗明白,務必盡心竭力,設法督催清楚,以仰全皇上浩蕩之弘恩。江南太平無事。
  謹將九月晴雨鈔錄呈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爾病比先何似?

一百二十二 曹寅李煦奏請留滿都暫署運使摺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江寧、蘇州織造臣曹寅、李煦謹奏:
  竊臣等今年正月內(nèi)因兩淮運使李斯(亻全)俸滿將升,眾商保留,諸暫留任清理庫帑。二月二十九日奉旨:李斯(亻全)著照所請,準暫留任清完所欠錢糧。欽此欽遵。李斯(亻全)留任后,隨患病纏綿,旋復身故,以致積欠未得督催全完。督撫會同臣李煦公同批委淮安府理事船政同知滿都署理印務。滿都到任以來,臣等細察其人,辦事清理有方,催科有法,頗著勤敏,商灶愛戴,若得在任暫署,幫助臣等一二年,則積欠便可補足。伏查康熙四十二年,河臣張鵬翮大計卓異,滿都奉旨特準;又四十七年滿都升補中允,漕臣桑格具疏保留,復蒙俞允。是滿都之居官,久荷圣明洞鑒矣。
  再,查定例內(nèi)運使無題授滿州之例,臣等不敢破例冒昧陳請,惟求皇上恩允暫留滿都署理運使印務一二年,與臣等同心協(xié)力,將從前積欠設法補完。一俟錢糧清楚,仍題請開缺另補。定例不更,庫帑不缺,臣等永無后累矣。
  臣等謹合詞具摺奏請,倘蒙俞允,仍具公本特題,伏乞圣訓敕諭施行。

朱批:兩淮運使,甚有關系,所以九卿會選,已有旨了;況滿州從未作運使之例,不合。

一百二十三 江寧織造曹寅奏病已漸愈摺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臣家奴回南,伏蒙御批摺子。知道了。病比先何似?欽此。臣跪讀之下,不勝感激涕零,謹望北叩頭謝恩訖。臣今歲偶感風寒,因誤服人參,得解后,旋復患疥,臥病兩月有馀,幸蒙圣恩命服地黃湯,得以全愈。目下服地黃丸,奴身比先,覺健旺勝前,皆天恩浩蕩,重賜馀生,臣螻蟻下賤,真肝腦涂地,不能仰報萬一。謹具摺恭謝天恩。
  江南太平無事,米價如常,所有十月晴雨錄,一并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惟疥不宜服藥,倘毒入內(nèi),后來恐成大麻風癥,出(除)海水之外,千方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

一百二十四 曹寅奏陳江南歲底米價如常摺

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入臘以來,瑞雪三尺,百姓預慶豐年之兆。歲底米價如常。
  所有十一月晴雨錄,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二十五 曹寅奏請圣安并陳地方情形摺

康熙五十年正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自臘月至正月,雨雪調(diào)勻,年登大有。農(nóng)工商賈,以及草木昆蟲,無不樂生遂事,慶賀平成,街歌巷舞,欣逢圣世,海寓蒼生,凡有血氣之屬,俱如焚香頂祝,仰誦無疆。曠古以來,誠所未見。
  遂將十二月晴雨錄,一并奏聞。

朱批;朕安。

一百二十六 江寧織造曹寅奏進晴雨錄摺

康熙五十年二月初三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太平無事,米價如常。所有正月分晴雨錄,理合進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朕安。兩淮虧空近日可曾補完否?新任運使如何?

一百二十七 曹寅奏陳龍眼菩提子發(fā)芽事摺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正月二十二日奉旨,分頒龍眼、菩提子二十粒到臣。傳旨:俟種出之日奏聞。欽此欽遵。
  臣隨將十粒赍送江寧織造衙門,分派各處栽種;留十粒于揚州,分種金山、高(上日下文)、靜慧、天寧、香阜五寺,每處二粒。二月十九日,香阜寺僧成度報稱,所種二粒俱已發(fā)芽,臣自驗看,命僧加意培植,添守護持。因揚州民人傾城往觀贊禮者無虛日,臣恐人家生事,復設欄桅圍護。
  謹將菩提樹式用蒲草照樣做成,惟葉上不能染其寶色,恭呈御覽。其天寧各處同時藝植,容種出之日,再當奏聞。
  江南太平無事。今春雨(“揚”之“扌”換作“日”)時若,二麥甚好,豐收可必?;磽P大麥垂熟。
  謹將二月晴雨錄及麥樣,一并赍呈奏聞,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二十八 江寧織造曹寅奏設法補完鹽課虧空摺附錢糧實數(shù)單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九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
  本月初八日摺子回南,伏蒙御批:兩淮虧空近日可曾補完否?新任運司如何?欽此。臣跪讀之下,仰見皇上軫念兩淮,垂警愚昧,至深至切,臣敢不據(jù)實上陳,以副圣念。
  竊自去年二月蒙圣恩將李煦任內(nèi)帶徵一百萬兩,至十月十三日交代與臣,新舊共該存庫銀二百八十六萬二千馀兩。臣自到任后,即與暑道滿都并力催徵,已完過九十萬兩,現(xiàn)在上納尚該銀一百九十馀萬兩。易完者十分之九,不能完者十分之一,皆有通河保狀,即不能完,眾商人為之攤補,非比有司地丁漕項懸欠,或少緩惰不徵,即成實在虧空,難以追賠。臣與運道催徵,今年滿任之時,可以補完八分,若盡數(shù)催徵,亦可全完。但臣今年新錢糧正雜帶徵各項,多于往年,共該徵銀二百三十八萬馀兩,連前商欠共銀五百二十馀萬兩,如一時并責令共全完,商力恐有不繼。去年皇上如此洪恩,若已故運司李斯(亻全)不因病憒,則今年竟可清楚。至于臣身內(nèi)債負,皆系他處私借,凡一應差使,從未掛欠運庫錢糧,臣自黃口充任犬馬,蒙皇上洪恩,涓埃難報,少有欺隱,難逃天鑒。況兩淮事務重大,日夜悚懼,恐成病廢,急欲將錢糧清楚,脫離此地,敢不竭螻蟻之誠,以仰體圣明。所有錢糧細數(shù),另開一單,以備御覽。
  暑道滿都,實心辦事,所有漏規(guī),分毫不取,培商裕課,深有裨益。新運司李陳常尚未到任,俟其到任后,臣觀察真實,再當具奏。

朱批:虧空大多,甚有關系,十分留心,還未知后來如何,不要看輕了。

  錢糧實數(shù)單
  一、四十九年交代,該存新舊庫銀二百八十六萬二千馀兩,已完過九十馀萬兩,尚該銀一百九十馀萬兩,臣細查催。
  一項、乙丑綱未完引課銀二十八萬馀兩。此系商人領引運鹽,鹽船一到揚州,即可全完。
  一項、李煦應代商捐補九萬二千馀兩。此系從前運庫舊欠。奉旨命臣等每年捐補二十三萬兩,所剩不多,商欠即可催完。
  一項、戊巳兩綱,預給銀票銀八十萬馀兩。此系養(yǎng)培商力,寬其催比,名為預投,從前鹽院,俱是如此,乃兩淮舊例。俟捆鹽上大船時,方行催完,不致拖欠。
  一項、各場灶戶未完摺價銀九萬兩。此系年遇災荒,征比不前,以致拖欠。去年今年豐收,現(xiàn)在催比陸續(xù)可以捕完,不致誤課。
  一項、歷綱尾欠銀四十四萬馀兩。此系乏商懸欠,通河眾商亦情愿攤補,來年即可捕完,不致有誤。
  一項、乏商欠正課銀二十馀萬兩。此系乏商因公補庫未完者,正在嚴比,今年可以全清。

一百二十九 江寧織造曹寅奏謝刊刻全唐詩得列銜名摺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十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臣于康熙四十四年奉旨命臣??圃?,久經(jīng)告竣進呈,此皆皇上圣心獨運,定為必傳之書,臣同諸官不過較字督工。令準翰林咨,奉圣諭并鈔列臣等街名,刊刻款式到臣,謹遵旨補入刊刻。但臣系何人亦得列名其上,永垂不朽,臣不勝感愧無地,不知何幸得至于此,謹具香案九叩。理合具摺恭謝天恩,伏乞睿鑒。

朱批:知道了。

一百三十 曹寅奏陳江南三月雨水糧價摺

康熙五十年四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大麥收割,小麥垂熟,春田豐足。時和米賤,百姓歡樂。
  所有三月份晴雨錄,理合恭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朕安。麥收之后,著速報分數(shù)。

一百三十一 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等奏帶領桑額連生等引見摺

康熙五十年四月初十日
  奉旨:著將取中之旗筆帖式、候缺之吏員、監(jiān)生、俊秀、官學生等二十九人具奏,揀放膳茶、鷹犬各處之缺。欽此?,F(xiàn)在寧壽宮茶房總領哈爾科奏請,增取茶上人三名。(中略)茲為補放此項缺額,將正黃旗公波爾潘佐領下監(jiān)生擺牙拉霍山(中略)正白旗(中略)章額佐領下俊秀穆桑阿(中略)邦蓋佐領下官學生泰保(中略)等名,各繕綠頭牌,由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保住具奏,帶領引見。
  奉旨:著將泰保、穆桑阿錄取在茶房。(中略)其馀之人著存記。欽此。
  又具奏:原任物林達曹荃之子桑額、郎中曹寅之子連生,曾奉旨。著具奏引見。欽此?,F(xiàn)將桑額、連生之名,各繕綠頭牌,由內(nèi)務府總管赫奕、保住具奏,帶領引見。
  奉旨:曹荃之子桑額,錄取在寧壽官茶房。欽此。
  本日將泰保、穆桑阿、桑額交與茶房總領哈爾科(下略)等。

[譯自內(nèi)務府滿文奏銷檔]
一百三十二 曹寅奏請圣安并進呈晴雨錄摺

康熙五十年六月初二日
  江寧織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恭請圣安。
  江南俱有雨,秧已種播全完。伏聞京師甘霖普遍,南土臣民,無不歡欣鼓舞。
  所有五月晴雨錄,理合奏呈御覽,伏乞睿鑒。

朱批:朕安。

一百三十三 蘇州織造李煦奏江蘇地方官員情形及設法補完庫欠摺

康熙五十年六月十三日
  臣李煦跪奏:
  竊臣家人赍回摺子,隨叩頭開讀,奉御批:知道了。前者所奏學院之事并巡撫如何了?欽此欽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