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百十

讀史方輿紀(jì)要 作者:(清)顧祖禹


  ◎廣西五

  ◇南寧府東至潯州府貴縣五百里,東南至廣東欽州三百五十里,西至太平府羅陽縣界三百十里,西北至思恩府二百三十里,東北至柳州府賓州二百五十七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四百十里,至京師九千二百七十里。

  古百粵地。秦屬桂林郡。漢屬郁林郡。后漢因之。晉大興初,分置晉興郡。宋、齊以后因之。隋平陳,郡廢,屬簡州。大業(yè)初,屬郁林郡。唐武德四年,置南晉州。貞觀六年,改曰邕州置都督府,并督羈縻二十六州。自是皆兼督府之名。天寶末,置邕管經(jīng)略使,為嶺南五管之一。劉?句曰上元后始置經(jīng)略使,似誤?!缎绿茣分莩莾?nèi)有經(jīng)略軍。天寶初,曰朗寧郡。乾元初,復(fù)故咸通三年,置嶺南西道節(jié)度使,治此。五代時(shí),屬于南漢改嶺南西道曰建武軍節(jié)度。宋仍曰邕州亦曰永寧郡建武軍節(jié)度。州仍置都督府,督羈縻州四十四。

  元曰邕州路。泰定初,改曰南寧路。明初,改路為府《志》云:洪武十年改,領(lǐng)州三、縣三,又羈縻州四。今仍曰南寧府。

  府內(nèi)撫溪峒《志》云:府境有三十六峒,錯(cuò)壤而居,外控蠻荒,實(shí)南服噤喉重地。唐置邕管于此,為廣南唇齒之勢唐咸通元年,南詔陷安南。明年,轉(zhuǎn)陷邕州。四年,南詔復(fù)陷安南,遂進(jìn)逼邕管。明年,圍州城。蓋州與安南接境。宋儂智高倡亂,邕州不守,而西路遂為魚肉宋皇?四年,儂智高陷邕州,遂陷橫、貴、藤、梧、康、端、龔、潯八州,又陷昭州及賓州。蕩滅之后,恒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鎮(zhèn)于此,以鎮(zhèn)壓安南元至元十六年,邕州路兼左右兩江溪洞鎮(zhèn)撫司。元貞初,以靜江都元帥府分司邕州。近代用兵田州及經(jīng)略安南,皆建節(jié)于此。蓋地居沖要,勢所必爭也。

  宣化縣附郭。漢領(lǐng)方縣地,屬郁林郡。晉置晉興縣,為晉興郡治。宋、齊因之。隋屬簡州。開皇十八年,改縣曰宣化,屬緣州。大業(yè)初,屬郁林郡。唐、宋以后,皆為州郡治。今編戶四十一里。

  ○邕州城府南二里。相傳唐時(shí)邕州治也。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經(jīng)其下。咸通二年,邕州為南詔所陷,后復(fù)治此。宋皇?中,平儂智高,改營今城,后屢經(jīng)修筑。明嘉靖十六年,復(fù)營治之。有門五,城周六里。

  朗寧廢縣在府西。唐武德五年,析宣化縣置朗寧縣,屬南晉州,尋屬邕州。宋開寶五年廢?!鹚蓟\廢縣,在府西北?!缎绿茣罚呵?,開山峒置,屬邕州。又封陵廢縣,亦唐乾元后開山峒所置也,屬邕州。開元十四年,封陵獠梁大誨等據(jù)賓、橫州反,討平之。宋開寶五年,與朗寧縣俱廢。

  晉興廢縣在府東北。唐武德五年,析宣化縣地置,屬南晉州,尋屬邕州。五代末,南漢廢。又橫山廢縣,在府東,以近橫山而名。唐武德五年置,屬南晉州,尋屬邕州。乾元后省。○如和廢縣,在府南。唐武德五年置,屬欽州。景龍二年,改屬邕州。宋景?二年,廢入宣化縣。

  廢?州府南二百八十里,東至廣東欽州六百三十里?!锻ǖ洹罚核宕髮④妱⒎绞奸_此路,置鎮(zhèn)守,尋廢不通。唐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弘節(jié)遣欽州首領(lǐng)寧師京尋劉方故道,開置?州,以達(dá)交趾,治臨江縣,兼領(lǐng)波零、鵠山、弘遠(yuǎn)三縣。天寶初,改為臨潭郡。乾元初,復(fù)曰?州,以縣界有?水而名也。唐末廢。胡氏曰:州在郁林西南、交趾東北?!饛U懷化州,在府西。本邕州懷化洞。宋元?初,改置州,蓋羈縻州也。紹興以后廢。

  ○武號山府南十里。山勢雄武,拱向城郭,為邕江之砥障。一名五象山。又青秀山,在府東南十里,雄峙秀拔,障邕水之口,拱揖望仙、白塔諸山。○馬退山,在府北十五里。柳宗元曰:是山?卒然起于莽蒼之中,馳奔云矗,亙數(shù)十百里,尾盤荒陬,首注大溪,諸山來朝,勢若星拱,蒼翠詭伏,綺繡錯(cuò)雜。蓋天鐘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又北五里曰羅秀山,上有龍?zhí)?,山高峻,俯瞰北湖,亦曰羅山。又有苦竹山,在府北三十里,多產(chǎn)苦竹,因名。

  橫山府東八十里。山高險(xiǎn),橫截江流,南蠻入犯,往往以山為孔道。宋置橫山寨于山上,為控扼之所。又思王山,在府東北六十里?!吨尽吩疲荷娇缌莞畞碣e縣及賓州界,險(xiǎn)峻難越。又都石山,在府東六十里,以巖石崔嵬而名。其相近者曰都茗山,產(chǎn)茶。○都龍山,在府西北六十里,蜿蜒起伏,勢若游龍,遠(yuǎn)近諸山,皆相聯(lián)帶。又圣嶺山,在府西三十里,峰巒秀拔,云興雨至,居人每以為驗(yàn),因名。又府西二十里有鐃鈸山,下有龍?zhí)?,流入大江?br />
  昆侖山府東北百里。?巖峻拔,高出群山,有道極險(xiǎn)?厄,古設(shè)關(guān)于此,以扼蠻洞,關(guān)上有臺。宋皇?四年,狄青討儂智高,勒兵賓州,別將陳曙擅引步兵擊賊,潰于昆侖關(guān),青誅之,旋引軍次昆侖關(guān),元夜于軍中會飲,引兵先度關(guān),大敗賊兵。又熙寧七年,交趾分三道入寇:一自廣府,一自欽州,一自昆侖關(guān),連陷欽、廉二州,又陷邕州。蓋關(guān)為府境之沖要也?!吨尽吩疲宏P(guān)扼賓、邕兩界,旁多岐嶺與諸夷通,據(jù)關(guān)而守,則間道所當(dāng)慮也。

  望仙坡府東北一里,與羅秀山相對。昔羅秀者學(xué)仙于山上,故坡以望仙為名。狄青破儂智高,時(shí)駐師于此。坡下有白龍?zhí)??!吨尽吩疲焊习倮镉谢佚垘r,下有龍?zhí)丁?br />
  ○大江在府城西南,即郁江也。其上流自奉議州流入界,經(jīng)歸德州及隆安縣南,又東流至此,有左右二江流入焉。左江源出交趾境內(nèi)廣源州,右江源出交趾境內(nèi)峨利州,二江俱東北流,至合江鎮(zhèn)會為一江,又東至府城西南合于郁江。唐時(shí),廣、桂、容三道共發(fā)兵三千人戍邕州左、右江,三年一代。其后,戍軍廢,左、右江守兵單薄。咸通二年,南詔乘虛入寇,遂陷邕州。左、右江蓋南蠻入寇之道也。郁江,自州南復(fù)引而東,經(jīng)永淳縣南,又東入橫州界?!短浦尽酚艚?,自蠻境七源州流出,常為州民患。景云中,州司馬呂仁引渠分流,以殺水勢。自是無沒溺之害,民皆夾水而居。蓋誤以左、右江為郁江上源也。又劉?句曰:?水,在宣化縣北,本??河,俗呼郁林江,即駱越水,一名溫水,蓋皆郁江之異名也。唐時(shí),州城未徙,故江在城北,非誤也。余見大川左江及川瀆異同。

  八尺江府東南六十里。其上流自廣東欽州界流入境,北流入于郁江?!吨尽吩疲焊畺|南六里有扈江,西北十里有星盈江,府東四十里有大沖江,合遠(yuǎn)近諸山澤水,下流皆入郁江。

  伶俐水府東八十里。源出昆侖山,流經(jīng)永淳、橫州界,合于郁江?!鹂蔀o水,在府西九十里,源出思恩府境大明山,流經(jīng)武緣縣界,至隆安縣曲流村合郁江。

  北湖府北十里。又北五里有銅鼓陂,陂水南溢,匯而為湖,中有五花洲。又有龍溪,亦出銅鼓陂,會北湖諸水南流入郁江。《志》云:銅鼓陂,昔時(shí)潴流溉田處也。永樂二年修筑,其后崩潰。成化、嘉靖中,皆嘗修筑,為民利。○邕溪,在府南十里,源出欽州界,北流經(jīng)故州治南入江。唐以此名州?!犊ぶ尽吩疲合闯鏊姆綆X,經(jīng)府西十里南入江。似誤。

  ○昆侖關(guān)在府東北昆侖山上。詳見前。

  橫山寨在府東橫山上。唐嘗置橫山縣。宋置寨?;?元年,廣源州蠻儂智高據(jù)安德州,沿郁江東下,攻邕州橫山寨,殺守將,尋陷邕州。紹興三年,詔市馬于橫山寨,置博馬場,以東路經(jīng)略安撫司總其事。開慶元年,蒙古兀良合臺自交趾而北,破橫山,進(jìn)陷賓州、象州,趣靜江。寨蓋鎖鑰重地也?;蜃鳈M江寨,誤。

  永平寨在府西。舊與橫山寨并稱要害?!吨尽吩疲河榔秸ジ?,宋置,為戍守要地?!鸸湃f寨,在府西百四十里,亦宋置。《志》云:左江發(fā)源交趾界,流五百八十里至古萬寨,又九十里至合江鎮(zhèn)。是也。

  遷隆寨府西八十里。因宋寨為名。又府西六十里有那南寨,七十里有那龍寨,百四十里有渠樂寨,皆設(shè)巡司戍守,俱洪武四年置?!鸾鸪钦诟畺|九十里。本宋之金城驛。宋皇?四年,廣南西路將陳曉擊儂智高于邕州,敗于金城驛。明洪武四年,改為寨,并置巡司于此。又八尺寨,在府南六十里,有巡司,亦洪武四年置,近八尺江,因名。

  合江鎮(zhèn)府西五十里。左、右兩江合流處也。宋皇?中,狄青敗儂智高于歸仁鋪,智高自合江口遁入大理,即此。胡氏曰:府西有左江、右江二鎮(zhèn)。唐長慶三年,嶺南奏黃峒蠻寇邕州,破左江鎮(zhèn),是也?;蛟?,左江、右江,即合江之異名耳?!饸w仁鋪,在府東三十里。狄青討儂智高,陳于歸仁鋪,賊兵大敗,智高遁去,筑京觀于鋪側(cè),即此。

  三官堡在府西那梧村。嘉靖三十年置。又大座堡,在府東北三十里,防賓州、武緣諸山寇。關(guān)山堡,在府東北八十里,防賓州淥里之寇。又淥開堡,在府西北四十里。又西有木冥村堡及渠樂堡,今名三河堡,防羅陽縣白沙、那昏、長沙諸寇?!饒F(tuán)羅堡,在府南九十里。又南二十里有那漏堡,防廣東靈山、欽州之寇。

  建武驛在府治西南。又府西五十里有凌山水驛及大灘馬驛。又那龍寨旁有那龍水驛,府南五十里又有黃范水驛,府東六十里有施?馬驛,又東五十里有長山馬驛。府當(dāng)四達(dá)之道也。萬歷中,遷凌山驛于新寧州。

  隆安縣府西北百八十里。東至思恩府武緣縣百二十里,西至萬承州百四十里。本宣化縣思龍鄉(xiāng)之那久村。嘉靖七年,王守仁征田州,相度地利,奏置今縣,屬南寧府。十四年,筑磚城,周不及二里。編戶十里。

  ○三臺山縣東二里隔江。俗曰岜橫。頂有三峰,因改今名。旁有那覺巖,深不可測??h東南八里又有金榜山,俗曰岜雅,有巖有池,四塞如城,中多泉石,奇勝不一。○火焰山,在縣東北三十里,俗曰岜桑,脈自歸德州來,上有泉。六七月間,山表火焰自發(fā),因名。《邑志》:縣東三十里有岜桑山,亦高聳,上有泉池,非即火焰山也。又東十里曰逍遙山,上亦有池。又縣東五十里有隴鴉山,巖石之勝,甲于一邑。

  岜仆山縣南四十里。有巖,可容數(shù)百人,舊為賊藪。設(shè)縣以來,稍稍斂跡。又蓋橋山,在縣南二十里,中有巖穴,水積其中,架梁其上?!疳笨丈剑诳h西三十里,高出眾山,山頂有巖,流泉下注大江。又多柄山,在縣西南三十里,亦高秀??h西南六十里有龍山,山形屈曲,宛如游龍。

  梅龜嶺縣南五十里。廣三十里,樹木叢蔚,鳥獸繁植,盜賊常竊據(jù)于此。又更院嶺,在縣東三十里平洋中,突起五峰,逆鎮(zhèn)大江,俗謂之梅花嶺。又那龍嶺,在縣南半里,巖嶂層疊,下有甘泉。又南里許曰馬晚嶺。○龍床巖,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濱江巖內(nèi),有石如床,下有龍床潭,深不可測?!吨尽吩疲嚎h西北三十里有陽明洞濱江,王守仁征田州時(shí)過此,因名。

  ○大江在縣城北。自奉議州流經(jīng)縣西,繞流而東南出?!犊ぶ尽吩疲航蕴镏萁?jīng)縣界,至縣東五十里,繞流九曲,其地名九曲村,又東南達(dá)于郡城。

  可瀘江縣東南七十里,與武緣縣接界。流入宣化縣境,合大江,可通舟楫。○馱甘溪,在縣東二里。又頭玉溪在縣北三十里,剝落溪在縣東北二十里。皆出武緣縣界,流入境,分引溉田,下流注于大江。又馱良溪在縣西十里,馱興溪在縣南十五里,馱淥溪在縣南二十里,流合馱興溪,皆源出萬承州,分灌諸村田,達(dá)于大江。

  馱黿溪縣西北十里。發(fā)源都結(jié)州,流經(jīng)縣西岜空山,又東合大江。又墓烏溪,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源出思同州之明山。又橋峻溪,在縣東南五十里,源出永康州。皆分灌民田,流注大江。《志》云:縣西有沖柳溪,又有沖利溪,亦流注大江,有灌溉之利。

  ○馱演寨在縣西。有巡司?!吨尽吩疲号f在那村,今徙于那久埠頭。又那樓寨,在縣南二十里,亦有巡司戍守。又梅龜堡,在縣東南五十里,有戍兵以扼梅龜嶺之險(xiǎn),隆慶四年置。○那造水驛,《志》云:舊在府西九十里,后徙于縣城西北隅,嘉靖四十五年革。

  橫州府東二百十里。東至潯州府四百三十里,南至廣東欽州三百五十里,北至柳州府賓州二百六十里。

  秦桂林郡地。漢為郁林郡地。孫吳永安六年,置合浦北郡。晉太康七年,改置寧浦郡《廣州記》:漢建安二十三年,吳分置寧浦郡?!稌x志》亦云:寧浦郡,吳置。沈約據(jù)《太康地志》云:晉改合浦屬國都尉,立郡。宋、齊因之。梁增置簡陽郡。隋平陳,二郡俱廢,改置簡州。開皇十八年,改為緣州。大業(yè)三年,州廢屬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復(fù)置簡州。六年,改為南簡州。貞觀八年,改為橫州。天寶初,曰寧浦郡。乾元初,復(fù)曰橫州。宋因之亦曰寧浦郡。元曰橫州路,尋復(fù)為州。明洪武初,以州治寧浦縣省入,改隸潯州府。十年,降為橫縣,隸南寧府。十四年,復(fù)為州編戶十五里,領(lǐng)縣一。今因之。

  州屏蔽嶺西,控扼交趾。宋余靖以為九洞襟帶,列城唇齒。杜杞以為地勢險(xiǎn)阻,實(shí)邕、欽、廉、三郡之咽喉。說者以為粵西之要在邕州,邕州之要又在橫州。州蓋粵西之鎖鑰,不特一二郡之藩垣而已。

  ○寧浦廢縣今州治。漢郁林郡廣郁縣地。吳置昌平縣。晉太康元年,析置寧浦縣,為寧浦郡治。宋、齊因之。隋、唐以后,皆為州郡治。明初廢?!冻且乜肌罚褐菖f為土城,元至正六年,?以磚石。明洪武二十二年,復(fù)修拓之。宣德十年、景泰二年、成化四年,皆嘗增修。嘉靖三十一年、三十八年,又復(fù)營繕。南距大江,東、西、北三面環(huán)濠,有門六,城周十里。

  樂山廢縣州東南五十里。漢廣郁縣地。晉置平山縣,屬寧浦郡。梁置樂陽郡治焉。隋平陳,郡廢,改縣曰樂陽,屬簡州。開皇十八年,又改樂山縣。大業(yè)初,屬郁林郡。唐屬橫州。宋開寶五年,省入寧浦縣?!鸩綇U縣,在縣東?!吨尽吩疲簠侵茫瑫x析置寧浦縣,而昌平如故,亦屬寧浦郡。劉宋省入寧浦縣。沈約曰:晉改昌平為寧浦也。今《晉志》有昌平縣。

  興道廢縣州東南百里。孫吳時(shí),置連道縣,屬合浦北郡。晉屬寧浦郡,尋改為興道縣。宋、齊因之。隋廢。又淳風(fēng)廢縣,在州東北七十里。唐武德四年,析寧浦置淳風(fēng)縣,屬簡州,尋屬橫州。永貞初,改曰從化縣。宋開寶五年省。

  簡陽廢縣在州南。沈約曰:晉太康七年,置縣,屬寧浦郡。今《晉志》不載,《宋志》作澗陽。齊仍曰簡陽縣,屬寧浦郡。梁簡陽郡蓋置于此。隋平陳,郡縣俱廢。○始定廢縣,在州西南。晉《太康地記》寧浦郡領(lǐng)始定縣,今《晉志》不載。宋仍曰始定縣,屬寧浦郡。齊廢。又吳安廢縣,在縣西,蓋三國吳置,晉屬寧浦郡,宋、齊因之,后廢。

  蒙澤廢縣州西四十里。唐武德四年,置蒙澤縣,屬簡州。貞觀十二年省。又嶺山廢縣,在州西北百里。梁置縣,為嶺山郡治。隋平陳,郡廢,改曰嶺縣,屬簡州。開皇十八年,復(fù)曰嶺山縣。大業(yè)初,屬郁林郡。唐屬橫州。貞觀十八年,省入寧浦縣。

  ○秀林山州西南十里。一名盛山,以林木秀郁而名。又古缽山,在州北七里,山形圓聳。其左曰九珠山,右曰九鳳山,以山勢聯(lián)絡(luò)飛舞而名?!吨尽吩疲汗爬徤剑葜?zhèn)山也?!痖L寨山,在州東二十里,形如執(zhí)笏,一名將軍山。又城東北二十里有羅蠶山,平地突起,其形如蠶。

  寶華山州南二十里。山勢高秀,背有雷公嶺,泉出如練。又南三十里曰洪崖山,山之東麓接廣東靈山縣界,置堡其上,為守御處。

  烏滸山州東六十里。昔烏滸蠻所居之地,亦曰烏浦。后漢建興三年,郁林太守谷永招降烏浦人十余萬,開置七縣。熹平末,合浦、交趾烏浦蠻反。光和四年,刺史朱?破之。蓋是時(shí)烏滸于諸種蠻為最盛也。杜佑曰:烏滸在南海之西南、安南府北,屬朗寧郡界。劉?句曰:今貴州郁平縣,漢郁林郡廣郁縣地,古西甌駱越所居,谷永招降烏滸,即此地也。今山與貴縣界相近,亦謂之烏蠻山?!犊ぶ尽罚荷奖久麨鯉r,南漢主名巖,因易為蠻,非是。山下有烏蠻灘?!饢|山,在州東南八十里,高數(shù)千丈,盤紆百余里,多樟楠之材,武流水出焉。

  震龍山州北百里。山頂有潭,分流為五溪。《志》云:橫、淳、賓、貴諸山之脈皆起于此。又天堂山,在州西南百里。其并峙者曰石榴山,山高聳,登其巔,見廣東欽州靈山縣境?!疳轻紟r,在州東三十里,石洞玲瓏,一名五星巖。又東十里有鳳凰巖,石壁臨江,巖室深廣。又登高嶺,在州城西北隅,上有敵臺,景泰二年建。

  ○郁江在城南。自永淳縣東流至此,環(huán)抱州城,其形如月,謂之月江。又東入潯州府貴縣界?!吨尽吩唬褐菸髂衔迨餅闄M槎江,中有灘,亦名橫槎灘,亦曰橫浦,相傳昔有浮槎至此。而名州曰橫州,以此也。經(jīng)州東二十里為月林灣,又東四十里歷烏蠻灘,灘極險(xiǎn),延亙?nèi)嗬?。又東二十里為鱷江,以旁有鱷魚穴也。皆郁江之異名矣。余見大川右江。

  清江州東十里。源出州北,經(jīng)六麼山下,又南有從化水流合焉,注于郁江。又古江,在州東十六里,源出震龍山,經(jīng)州北六十里之綠藍(lán)陂,下流至烏蠻驛入于郁江?!鹞淞鹘谥輺|南二十里,源出廣東靈山縣界,北流經(jīng)東山麓,又北合于郁江。又陳埠江,在州西南十里,源出欽州界,經(jīng)靈山縣入州境。商人販竹木谷粟之利,多取道于此,達(dá)于郁江。《志》云:州東五十里有苦竹水,旁多苦竹。又州西五十里有泠水。下流俱注于郁江。

  ○太平關(guān)州南隔江二里。成化四年建?!吨尽吩疲褐菸魉氖镉心相l(xiāng)巡司,州東六十里又有古江口巡司,旁有烏蠻水驛,置于烏蠻灘上。又州門驛,在州治西。○海棠橋遞運(yùn)所,在州城西一里,洪武中建。

  武思營在州東,近貴縣武思江口。馴象衛(wèi)撥兵戍守。又六莊堡,在州東南五十里。州境又有洞口堡、楞佛堡。

  永淳縣州西百三十里。北至賓州百四十里,南至廣東靈山縣界百三十里。漢郁林郡廣郁縣地。隋為寧浦縣地。唐武德中,置永定縣,為淳州治。天寶初,曰永定郡。乾元初,復(fù)為淳州。永貞初,改曰巒州。宋開寶五年,廢巒州,以永定縣屬橫州。熙寧四年,省入寧浦縣。元?三年,復(fù)置,更曰永淳縣。元因之。明初,屬潯州府。洪武十年,屬南寧府。十四年,仍隸橫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七里。

  ○廢巒州在縣北?!缎绿茣罚禾莆涞滤哪?,置永定縣,并置淳州。劉?句曰:淳州失起置年月,或以為開元中所置也。后又改曰巒州。咸通二年,安南陷邕州,經(jīng)略使李弘源奔巒州,即此。五代時(shí),南漢亦曰巒州。宋廢?!冻且乜肌罚嚎h本治江北,元至正十二年,以峒賊亂,遷于三洲村。明洪武三十一年,復(fù)以寇亂,遷江南岸。天順八年,始筑土城。成化八年,復(fù)以寇亂,始?以磚石,開濠環(huán)之。嘉靖三年及十四年,又復(fù)修筑?!兑刂尽饭糯局菰诳h東百里,又云巒州在縣北六十里,皆誤。

  武羅廢縣縣北八十里。唐置,屬淳州。宋開寶六年,廢入永定縣。又靈竹廢縣,在縣東七十里,亦唐置,屬淳州。宋初廢。今縣有武羅、靈竹二鄉(xiāng)?!兑刂尽罚嚎h南七十里有南里廢縣,唐置,旋廢。今正史不載。

  ○掛榜山縣治西北隅。城環(huán)其上,石壁臨江,亦名屏風(fēng)山。下有珠巖,俯臨水涯?!吨尽吩疲撼潜倍镉腥f松山,一名印匣山,亦曰赤石嶺。又有佛子嶺,在縣東二里。

  高尖山縣北二十里。高聳接天。又天堂山,在縣西三十里,峰巒峻拔。又司中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山深林茂,中多名材??h北五十里又有滕塘山,山多林木。其相近者曰大人嶺,嶺高聳,上有古寨,鄉(xiāng)人避寇處也。

  盤龍山縣東北七十里。山形蟠繞。又火煙山,在縣南三十里,峰巒高峻,煙霧蒙朧,狀如火煙。○魚流山,在縣西六十里,濱江潦漲湍急,魚輒隨流而下。又龍隱巖,在縣西十五里,巖壑甚勝,一名聚仙巖。又朦朧窟,在縣東二十里,石窟中容數(shù)百人。

  ○郁江在縣城西。自宣化縣東流入縣界,歷縣北,復(fù)繞城而西南,又折而東入橫州界。中有牛練灘?!吨尽吩疲簽┰诔悄鲜呃?。又有三洲,在縣西南十里水中,有三洲突起,舊縣嘗治此。

  水東江在城東一里。一名四嶺江。自橫州北境流入縣界。又東班江,在縣東北五里,源出橫州震龍山,其別源出賓州界,經(jīng)縣西北二里,俱入于大江?!鹎镲L(fēng)江,在縣西南三十里,一名馬卯江。《邑志》:江有二源:一出廣東靈山縣界,一出宣化縣界,俱流入大江。

  莫大湖縣東二十里。又清湖,在縣東五十里。《志》云:縣北六十里有平旺潭,今筑壩運(yùn)谷于此,為軍興之資?!鸹馃熛诳h東三十里,源出廣東靈山縣。又蓼江溪,在縣北五十里,源出橫州震龍山。下流皆入于郁江。

  ○火煙驛縣南六十里,水驛也。舊名羅幃站。明初,改今名。又縣城南有縣門驛,亦作永淳驛?!吨尽吩疲嚎h東北六十里有修德鄉(xiāng)巡司,景泰間,遷于縣西。又縣北有武羅鄉(xiāng)巡司,縣南有南里鄉(xiāng)巡司,皆置于廢縣治云?!饻O境堡,在縣西十五里江濱。又西十里有石洲堡?!吨尽吩疲菏尬魇謇镌涣胬?,又西二十里曰天窩堡。二堡在宣化界內(nèi),而工食則取給于縣。蓋縣境上流之衛(wèi)也。

  新寧州府西二百里。西南至忠州二百里,西至江州界百八十里,西北至太平府羅陽縣百里。

  古蠻峒地。唐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弘節(jié)招撫降附,開置籠州。天寶初,曰扶南郡。乾元初,仍為籠州,尋復(fù)荒塞。明嘉靖中,洞民黃綱率眾歸款。隆慶六年,始置新寧州《志》云:州境舊為四洞,地介宣化縣及思明、江州、忠州間,后為思明及忠州所占據(jù)。嘉靖十八年,洞民黃綱請內(nèi)屬,因改四峒為四都:曰武黎、曰華陽、曰沙水、曰吳從,設(shè)四都營屬南寧府,使黃綱等掌其地。隆慶中,思明、忠州爭取四都地,忠州黃賢相擅命據(jù)守,剽掠村落,官兵討擒賢相,尋建州,治沙水都定淥峒,以三都地屬之,屬南寧府。今因之。

  ○武勒廢縣在州東。唐置籠州,治武勒縣。勒,或作勤。唐末,沒于蠻。今州城,隆慶六年筑。萬歷十三年,易以磚石。有門四,城周四里有奇。

  武禮廢縣在州境。唐籠州,兼領(lǐng)武禮、龍羅、扶南、龍賴、武觀、武江六縣,后皆廢。宋置羈縻武黎縣,屬邕州。武黎,即武禮之誤也。元廢。今為武黎都。龍賴,或作龍額。○華陽廢縣,在州西南。元置,屬思明路。至元二十九年,上思州土酋黃圣許作亂,結(jié)交趾為援,陷江州、忠州及華陽縣,尋敗走交趾。明初,縣廢。今為華陽都。

  西原廢州在州西南。又西接太平府境,皆古西原蠻地。唐上元初,桂州經(jīng)略使邢濟(jì)奏破西原蠻二十萬眾,斬其帥黃乾曜等。大歷六年,西原蠻張侯、夏永等陷容州及郁林州,容管經(jīng)略王翊討平之,因置羈縻西原州,屬安南都護(hù)府,尋復(fù)入于蠻?!缎绿茣罚何髟U居廣、容之南、邕、桂之西,北接道州、武岡,西接南詔,依阻洞穴,綿地?cái)?shù)千里,有寧氏相承為豪。又有黃氏居黃橙峒,其屬也。天寶初,黃氏強(qiáng)與韋氏、周氏、儂氏相唇齒,為寇害,據(jù)十余州,既又逐韋、周于海濱而奪其地。今州境諸土豪大抵皆黃氏之裔云。

  ○印山州南一里。其上有玄天洞,石峰突起,寬敞可容百人?!鹑迳?,在州北。三峰并峙,環(huán)列如屏,俗名筆架山,下有金雞巖。又北二十余里有朝冠山,澗水出焉,流入大江。

  獅巖洞州西北十里。山半有洞,洞口寬數(shù)十丈,稍入則邃曲空曠,稱為奇勝。又犀牛洞,在州西十里,洞最空明,池水清澈?!鹗瞬?,在州東五十里,接宣化縣界。有石如人,卓立水濱。

  ○大江在州城北。自奉議州流入境,又東入隆安縣界?!吨尽吩疲褐菸魑謇镉婿郁~灣,大江經(jīng)此,群峰壁立,一石下垂,狀若鲇魚。又有回瀾石,在州西一里,巨石突出橫江,江水為之西折。州西半里又有石龍洲,連亙千余丈,橫截江流,三面背水,中一白石,長數(shù)十丈,出地不過尺許。

  麗江州南二里。《志》云:自太平府羅陽縣流入境,又東入宣化縣界,即府西南境之左江也。

  ○凌山驛在州西。舊在宣化縣西五十里。萬歷三年,改屬州,移于州治南。十五年,復(fù)徙置于西門外。

  申峒在州南。宋嘉?五年,交趾與申峒蠻寇邕州,廣西經(jīng)制使余靖討平之。又黃峒,在州西,即西原蠻巢穴也。一名黃橙洞。唐大歷以后,黃峒蠻屢為亂。元和末,裴行立攻黃峒蠻,破之,既而復(fù)熾。長慶二年,邕州刺史李元宗懼罪奔黃峒,蓋遁入蠻中也。

  上思州府西南三百里。西至思明府二百五十里,東南至廣東欽州界七十里,西南至交州偏村界一百里。

  唐初羈縻蠻洞地,尋置上思州,屬邕州都督府。宋屬邕州遷隆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因之《志》云:洪武元年,土官黃威慶率子中榮內(nèi)附,以州授中榮。成化末,其孫瑛以罪死,族黨爭襲作亂。弘治中,改流官。正德中,余黨黃鏐等復(fù)為亂。嘉靖初,討誅之。弘治十八年,改屬南寧府編戶二十里,秋米六十七石。今仍曰上思州。

  ○上思州舊城在今州南隔江。峙武嶺之麓,有土城。弘治十八年,遷州治于江北,改筑州城,即今治也。嘉靖十五年、二十三年,復(fù)增拓之。三十五年,又復(fù)營治。有門四,城周四里有奇。

  ○獅山州北二里。蹲踞若獅。一名思山,州因以名。其并峙者曰文嶺山,亦曰三臺山,山陰五里有溫泉?!鹜萆?,在州北十里,官路所經(jīng),俯瞰州治。其相接者曰淥王山。又北二十里曰北梯嶺,路險(xiǎn)若梯。

  棟銅山在州東。有三百谷口。又朝拜山,在州南,一名六馬嶺,其形如拜?!瘌P凰山,在州西十里,北接王侯山,上有廨址,一名王侯寨。又蕾淋山,在鳳凰山西。嘉靖初,官兵討黃鏐,屯營于此。州西十八里又有達(dá)追山,亦曰排湯嶺,四周石壁,泉流如瀑布,下注成溪。

  東香山州北四十里。山最高險(xiǎn),下有弄懷巖,巖峻洞深,怪石層疊。其東曰美麗巖。又大吉山,在州東七十里,俯視群山,草木蔽芾。其相接者曰幞帳山?!鹗f山,在州西南八十里,群峰巑岏,百溪分注,明江之源出焉。

  四方嶺州西三十里。山勢陡拔,四面方正,上有天池,溉田甚遠(yuǎn)?!鹬盼鋷X,在州東南。其東峰高百丈,上有土城,相傳馬伏波所立。山之麓為甘燕巖。其對峙者又有胡峙嶺、回車嶺,上皆有土城。又獨(dú)秀峰,在州東南五里。峰后三里有獅子潭。州西八里又有明麗峽,兩山相麗,明江水出其間。

  ○明江州南一里。源出十萬山,東北流,至州西南五里匯為葫蘆潭。亦曰龍?zhí)?,一名板龍溪。江流兩分:一西流入思明府界,一東流經(jīng)州南,又東至古萬寨與小江合?!吨尽吩疲褐菽嫌旋?zhí)?,一名汪水潭,亦明江所匯也。

  小江在州東南。即源出峨利州之右江也。流經(jīng)州境,入宣化縣界。又上漁江,在州西南,亦東流至古萬寨合于小江。漁,亦作愚?!瘃W龍溪,源出州北龍嶺,南經(jīng)獅山,繞流而南合于明江。又馱造溪,源出州東十里東曉山。州西又有馱槐等溪,源出鳳凰山。皆流注于明江。

  馱桃溪縣北二十里。一名馱白溪。源出東香山。又有剝鄧溪,出州西三十五里弄樸山。氵念況溪,出州東二十里蕾西山。下流皆入明江?!鹉前逑?,在州西南,與淥浪、淥郁等溪俱出十萬山,流匯于明江。

  ○那馬堡在州東。又東南有那洞等堡。又耿槐堡,在州南。相近又有那嶺等堡。又南有那提堡,接交趾界。○弄槐堡,在州西。又西有那麻、佛子等堡,接忠州界。西南有那奔堡,近思明府之遷隆洞,常為峒酋所侵軼。又州北有淥骨等堡。皆戍守處也。

  附見:

  南寧衛(wèi)在府治西,洪武二年建。又馴象衛(wèi),在橫州治東,洪武二十一年建。

  歸德州府西二百五十里。東北至思恩府二百五十里,西北至田州三百里,東至隆安縣六十里。

  唐羈縻蠻地。宋熙寧中,置歸德州,隸邕州橫山寨。元屬田州路。明初,屬田州府洪武二年,黃隍城歸附,授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為田州所侵鑠,請隸南寧府。從之,仍以黃氏世其職。弘治十八年,改今屬編戶一里,秋米一百十石。州今省。

  ○歸峰山州治西。山勢有趨歸之狀,因名。

  ○大江在州西南。自奉議州流入境,又東入隆安縣境?!吨尽吩疲褐葜挝髂嫌腥鳂颍创蠼?jīng)也。

  ○潤山堡《圖經(jīng)》云:在州東。又州西有丹良堡。

  果化州府西南三百二十里。西北至田州三百五十里,東北至歸德州百里。

  唐羈縻蠻峒地。宋為羈縻果化州,仍隸邕州。元屬田州路。明初,屬田州府洪武二年,土官趙榮歸附,授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弘治中,為田州所侵鑠,改隸南寧府,仍以趙氏世其職。弘治十八年,改今屬編戶一里,秋米一百四十石。州今省。

  忠州府西南四百余里。西至思明府百余里。

  唐羈縻蠻地。宋置忠州,屬邕州遷隆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屬思明府《土司考》:忠州土官黃姓,其先江州之族。明初,黃威慶率子中謹(jǐn)歸附,授威慶江州,中謹(jǐn)忠州,各世襲。隆慶中,知州黃賢相與思明土官黃承祖爭四都地,賢相擅命侵據(jù),官兵討擒之,因改州屬南寧府,仍以賢相子有翰世其職。隆慶三年,改屬南寧編戶一里,秋米二百一十石,貢馬。今仍屬思明。

  下雷州府西五百八十里。西北至鎮(zhèn)安府百三十里,南抵太平府安平州界百二十里,西抵交趾界二百里。

  唐羈縻蠻地。宋置下雷州。元因之。明初為下雷峒時(shí)州印失,因廢為峒,屬鎮(zhèn)安府。嘉靖四十三年,改屬南寧府《土夷考》:下雷峒長許永通,明初歸附,調(diào)征有功,世襲峒長。嘉靖十四年,復(fù)得舊印,仍號下雷峒,后改今屬。萬歷中,以地逼安南,升下雷州,授許應(yīng)?為土官,流官吏目佐之。萬歷十八年,升為下雷州編戶一里,秋米百石。今省。

  ◇太平府西南至交趾界二百四十五里,南至江州界六十五里,西至龍州百八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千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九百八十里,至京師一萬四百二十五里。

  古南粵地。漢屬交趾郡地名麗江。晉、宋以來,為夷獠所據(jù)。唐為羈縻蠻地《志》云:即西原蠻地也,隸安南都護(hù)府。其后,或臣或叛。宋平嶺南,于左、右二江溪洞立五寨,此為太平寨與古萬、遷隆、永平、橫山四寨為五也。五寨各領(lǐng)州縣溪洞,屬邕州。元初,仍為太平寨,后改置太平路,控制左江州縣溪洞。明洪武二年,改為太平府《土夷考》:元至正間,太平路為上思酋黃英衍所據(jù),遷路治于馱盧村。洪武元年,歸附,因改路為府,設(shè)流官知府統(tǒng)之,復(fù)遷府治于麗江。編戶三里,秋米二千石有奇,領(lǐng)州四、縣一,又羈縻州十四、縣二。今仍曰太平府。

  府內(nèi)環(huán)溪峒,外達(dá)交趾,山川圍繞,為西南之藩翰。

  崇善縣附郭。宋置羈縻崇善縣,隸古萬寨。元隸太平路。明洪武初因之,土酋趙氏世襲。宣德間,改流官。嘉靖十九年,遷入郭內(nèi)。編戶十六里。

  ○太平城今府城。一名壺城,以麗江自西北來經(jīng)城南復(fù)折而東北屈曲如壺也。元末,徙治馱盧,在今城東北三十里。洪武初,復(fù)還舊治。六年,創(chuàng)筑府城,?以磚。永樂六年,易以石。正德十四年,復(fù)修筑。隆慶六年,水泛城淹,旋復(fù)修治。萬歷三年,復(fù)營繕。舊有門五,正德末塞西南一門,今為門四。東、西、南三面皆據(jù)河為險(xiǎn)。城周不及四里。

  崇善廢城府西北五十里。古名崇山。宋置崇善縣,隸古萬寨。元隸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趙福賢歸附,子暹襲。宣德間,暹叛,攻破左州,占據(jù)村峒四十余所,帥臣顧興祖討誅之,始改流官。嘉靖初,徙入郭內(nèi)。今故址猶存。

  ○將軍山在府城東。山勢聳立,如武士然?;蛑^之衣甲山,今名文奎山。又金柜山,在府城東隔江,山形如柜,其中虛明,可容百人。○筆架山,在城東一里。其北曰?{?勞}山、筋竹山,上多產(chǎn)竹,故名。又城東三里曰蛾眉山,屹立云表。其并峙者曰白云山,方巖連亙,如玉屏然。有七洞相連,而白云最勝。其相近者又有尖峰,峰尖而秀,如卓筆然。

  燈架山府北四里。高聳尖秀,望之巍然。又鰲頭山,在府東北四里,屹立江心,形如砥?主。其西即峨眉山也。每春夏,波濤沖激,有聲如雷,俗名雞籠山。《志》云:城北三里有石門,其石突立江上,中通如門。又有感谷,在城西北一里,上有進(jìn)寶石,下瞰江流,狀如石闕。

  青連山府北十里。山勢綿亙?nèi)儆嗬铮鍘n紛列,青翠相連。其陽青山巖,高闊深邃,奇勝不一。巖中之土可以煎硝,郡人取之。又北四十里曰盤環(huán)嶺,純土可耕,望見太平、安平二州,一名望州嶺。

  崇官山舊縣北二里??h因以名?;蛟萍垂懦缟剑捶?兜處,傳訛也。《一統(tǒng)志》舊縣南二里有環(huán)嶺,蓋即盤環(huán)嶺矣。

  ○府前江在府城南,即麗江也。亦曰左江。發(fā)源交趾界廣源州,合七源州之水,歷憑祥州、思明州、龍州、下凍州,會崇善縣水,經(jīng)府城西,環(huán)繞城南而東北出,歷左州、思同州、陀陵縣、羅陽縣諸境,又南入南寧府界,至合江鎮(zhèn),與右江俱入于郁江。

  舊縣江在府西北。一名崇善江。合思城州、太平州諸水,流經(jīng)故縣北,又東南入于麗江?!吨尽吩疲号f縣東又有崇善水,出崇官山,與崇善江合流。

  龍馬泉在府治南。水色清碧,南流入麗江。又有廣濟(jì)泉,在青連山北?!吨尽吩疲喝诟倍铮杂懈忍镏?。

  ○壺關(guān)府北三里。府城三面臨江,惟北通陸,江流屈曲,形如壺口。正德三年,置關(guān)于此,用石?筑,東西跨河,為城北之保障。關(guān)外一里有隴口嶺,與關(guān)城為唇齒。又有保障關(guān),在府東北四十里?!鹜痍P(guān),《志》云:舊在衣甲山下,一名伏波關(guān),相傳馬伏波征交趾時(shí)所筑。又舊有南關(guān),近交趾界。今皆廢。

  府前渡在城南。一名南門渡。自府境達(dá)思明府思陵州、上思州、忠州、江州之路,皆出于此。又有歸龍渡,一名中渡,在府城東。又城西有上郭渡,城東南有下郭渡。皆麗江津口也?!鹱蠼A,在府城東南,與下郭渡相近。

  附見:

  守御太平后千戶所在府治東。洪武五年建,隸南寧衛(wèi)。

  左州府東北百里。東至永康州百里,南至江州八十里,東北至萬承州五十里。

  舊蠻峒地古名左陽。唐置羈縻左州,隸邕州都督府。宋仍曰左州,隸古萬寨。元改今屬。明初,亦為羈縻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黃勝爵歸附,世襲知州。天順中,以爭襲相仇殺。成化中,始改流官。弘治、正德中,余黨屢作亂,皆討平之。成化十三年,改同正州,仍屬太平府編戶四里,秋米二百三十石有奇。今因之。

  ○左州舊城在州東十五里,地名龍村。正德十三年,遷于古欖村,即今治也。有土城,周四里。

  ○金山州西北二里。有通幽巖,奇峰錯(cuò)峙,怪石環(huán)列。稍北有流霞峰,最高,登之則八表在目。又有雙清、獨(dú)秀諸峰,聯(lián)絡(luò)環(huán)向,亦州之勝概也。又銀甕山,在州西五里,臨江,上有洞。又州西南有華父山,泉石甚勝?!吨尽吩疲褐菽祥T外有天登山,兩山峙立,言其高可登天,故名。

  云巖山州東南二十里。巖有二層,平廣如一,一名云洲山,亦名落城巖。又傳感山,在州東南八里之?布亮村,奇峰對峙,一水中流,水隔處架槎以渡,巖洞泉石,類皆幽勝?!鸢貛X,在州南三里,一名北山巖,中虛敞,可容百人。

  ○麗江在州南。自府東流入境,又東入思同州界。州治南又有橋龍江,源出陀陵縣之三清山,西南流合諸山溪水,經(jīng)龍、光二村,環(huán)州治而南入麗江。

  龍泉州東二里。高山連絡(luò),一石卓峙,泉涌其下,四時(shí)不竭,匯而為池,北流合于橋龍江。州民引流灌溉,凡數(shù)百頃。

  ○馱樸驛在州東沿江村?!吨尽吩疲褐輺|境有龍頭隘,舊設(shè)以防陀陵盜賊出沒;南有懷拔隘,舊防江州、新寧流盜攻劫。今皆廢。

  養(yǎng)利州府北百五十里。西至思城州界二十里,東至全茗州界三十里,北至龍英州六十里。

  舊蠻峒地古名歷陽。唐置羈縻養(yǎng)利州,屬邕州都督府今《唐志》不載。宋屬太平寨。元隸太平路。明初,亦為羈縻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趙日泰歸附,世襲知州。宣德三年,其裔趙文安侵掠鄰境,服辜,因改流官。宣德七年,改同正州,仍屬太平府編戶二里,秋米一百四十八石有奇。今仍曰養(yǎng)利州。

  ○養(yǎng)山州西北三里。綿亙甚遠(yuǎn),蒼翠蓊蔚,州蓋以此山及利水名。又西四里有金馬山,玲瓏聳峙,為州之勝?!鹞潢柹?,在州東三里,有武安洞,武陽水出焉?!吨尽吩疲褐葜文嫌泄裴陨?,州治西又有小印山。兩山相望,僅隔一里。

  ○通利江在州北。自龍英州流入界,又西南入崇善縣界合崇善江?!鹄谥菸饕焕??!吨尽吩疲涸闯鏊汲侵荩瑬|流入境,合于通利江。

  武陽水在州南。源出武安洞,洞中水滴成溪,亦曰洞溪,西南流至州南,有瀑布泉流合焉,下流亦匯于通利江。溉田甚廣。

  永康州府東北二百里。西至左州百里,南至思同州六十五里,東北至南寧府隆安縣百里。

  舊蠻峒地古名康山。宋置永康縣,屬遷隆寨。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楊榮賢歸附。成化八年,其裔楊雄杰糾合峒賊劫掠宣化縣,總兵趙輔討誅之,因改流官。萬歷二十八年,升縣為州,仍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四十石有奇。今仍曰永康州。

  ○凈瓶山州東二里。平地突起一峰,如瓶立。又州西北有鳳凰山,西有白虎山。

  ○馱排江在州西。山溪諸水匯而為江,南流至羅陽縣境,下流入于麗江?!鹁G甕江,在州西南。源出州北綠氵空山,西南流合思同、羅陽諸水入于麗江。

  上石西州府西南三百三十里,東至思明府百五十里,西至交?界百三十里。

  古蠻峒地。唐置羈縻石西州,屬邕州都督府。宋初因之。嘉?間,改為上石西州,屬永平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并入思明府。永樂二年,復(fù)置《土夷考》:上石西州土官趙姓,明初歸附。既而更趙、何、黃三姓皆絕,始改流官。成化中,知州殷輿為土人毒死,厥后蒞職者多寄孥于太平,承使令之乏而已,其州地則為思明土酋黃氏所據(jù)。嘉靖中,州雖屬官,而蒞職者曠廢如故。萬歷十九年,知州孫繼先復(fù)新州治,赫然更始,既而復(fù)為蓁莽。論者謂以土官轄流官,事體非便,乃改今屬。萬歷二十八年,改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三十石。州今省。

  ○古望山在州北。山勢嵯峨,可以望遠(yuǎn)。又白馬洞,在州南三十里,中甚宏敞。

  ○明江在州東。自思明府界西北流經(jīng)此,又西北入龍州境,注于麗江。

  太平州府西北八十里,東至左州九十里,東北至養(yǎng)利州百二十里。

  舊蠻峒地古名瓠陽,即西原農(nóng)峒地也。唐為羈縻波州地,屬邕州都督府。宋為太平州《宋志》不載?;蛟患次鬓r(nóng)州,隸太平寨。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以忠歸附,世襲知州,設(shè)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四里,秋米二百三十九石,貢馬。今仍曰太平州。

  ○龍?bào)瓷街菸鞫?。以山勢盤繞而名。又州東有坡高山,綿延昂聳?!鸢鍡I?,在州南里許。州北又有巖傍山?!吨尽吩疲褐葜我运纳江h(huán)繞,稱為形勝。

  ○邏水在州西。自南寧府下雷州發(fā)源,東南流入境,環(huán)繞州治。又有隴水,自安平州發(fā)源,東南流入境。又教水,自思城州發(fā)源,南流入境。俱合于邏水,三水同流,經(jīng)崇善縣入于麗江。

  思城州府西北百里。西南至太平州三十五里,北至南寧府下雷州界七十里,西至安平州五十里。

  本西原農(nóng)洞地。唐置思城州,隸邕州都督府。宋分置上思城、下思城二州,隸太平寨。元屬太平路。至正中,并為一州。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趙雄杰歸附,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屬太平府編戶二里,秋米一百八十六石有奇,貢馬。今省。

  ○龍級山在州治西南。山蟠旋高峻,層級而上。又州治南有隴馬山,高聳如馬?!鹋奚剑谥荼?,峻險(xiǎn)難越?!吨尽吩疲褐菥秤钟嗅卑?、普眉諸山,皆雄勝。

  ○教水在州西南。流入太平州,合于邏水。《志》云:州南有流水,其下流入于麗江。

  安平州府西北百十里。東至思城州五十里,西南至龍州二百余里,西北至交趾界百四十里。

  本西原農(nóng)峒地古名安山。唐波州置于此。宋皇?初,改置安平州,隸太平寨。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郭佑歸附,授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五里,秋米一百九十石有奇,貢馬。今因之。

  ○帽山在州治西北。以山形高聳而名。又西北有星山,亦高峻?!痫@山,在州東北,又州南有仰山,州北有秀貌山,皆險(xiǎn)峻。

  ○隴水在州東北。又有大水、小水并流而南合于隴水,入太平州界合于邏水?!秷D經(jīng)》:州東南有長洲、印洲,州南又有寶洲,隴水與諸川環(huán)流分注處也。

  ○古鐙隘《圖經(jīng)》云:在州北。又州西北有兔零隘及兔零峒,又西有那營峒,皆與交趾接境,為戍守處?!吨尽吩疲褐萦袩煱?、化隆二洞,亦與交趾接界。

  萬承州府東北百五十里。西北至龍英州界三十里,南至思同州五十里,東北至南寧府隆安縣百四十里。

  本西原農(nóng)峒地古名萬陽。唐置萬承州,隸邕州都督府。宋因之,隸太平寨。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許郭安歸附,授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四里,秋米二百五十石有奇,貢馬。今省。

  ○萬形廢州在州西北。唐所置羈縻州也,隸邕州都督府。宋并入萬承州。

  ○馬鞍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又南有武安峒。○連山,在州北。又州境有香壽山,亦高峻,為州之望。

  ○綠降水在州西南。又州南有?布黎水,合流而南經(jīng)思同州界,入于麗江?!鹚佳氯?,在州西五里,有二源,灌田萬畝。又更塘,在州東北八十里,廣數(shù)頃,與隆安縣接界。《南寧志》:塘舊屬宣化縣,正德中,為州所侵據(jù)。是也。

  全茗州府北百六十里。東至茗盈州五十里,西北至龍英州五十五里。

  本西原蠻地古名連岡。宋置全茗州,隸邕州《宋志》不載。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土酋李添慶歸附,授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一百二十石,貢馬。今省。

  ○端坐山在州治南。以形似名。又州東有獅子山。

  ○澗水在州南。自茗盈州流入境,又東南流入陀陵縣界,注于麗江?!吨尽吩疲褐輺|有?布顯水,源出茗盈州,流入界,引流溉田,兩州數(shù)爭其利。萬歷二年,立石分界,爭始息。

  鎮(zhèn)遠(yuǎn)州府東北二百八十里。東北至南寧府果化州界百三十里,北至向武州界四十里,南至結(jié)倫州五十里。

  本西原農(nóng)峒地舊名古隴。宋置鎮(zhèn)遠(yuǎn)州,隸邕州《宋志》不載。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趙勝昌歸附,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九十九石,貢馬。今省。

  ○天馬山在州西北。又州東南有筆架山。俱高勝。

  ○巖磨井在州治南。水泉清冽,州人皆仰給焉。

  思同州府東二百里。東南至羅陽縣百里,北至永康州六十五里,西北至萬承州五十里。

  本西原蠻地舊名永寧。唐置思同州,屬邕州都督府。宋隸太平寨。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黃克嗣歸附,授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四里,秋米八十石有奇,貢馬。今省。

  ○明山在州治東。巖穴相通。其在州治北者又有敦厚山。又馬鞍山在州東,金星山在州西,俱高峻?!吨尽吩疲褐菥秤袎厶曳?、頓笏峰,皆以形似名。

  ○麗江在州南。自左州流入境,又東入陀陵縣界。州西又有淥零水,流入麗江。

  茗盈州府東北百六十里。西至全茗州五十里,東北至結(jié)安州七十里。

  本西原峒地。宋置茗盈州,隸邕州《宋志》不載。元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李鐵釘歸附,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一百三石,貢馬。今省。

  ○帽山在州北。州北又有獅山。皆以形似名。

  ○澗水在州東。自結(jié)安州流入境,又西南流入全茗州界。又?布顯水,在州北,亦西南流入全茗州,合于澗水。

  龍英州府北二百十里。東南至全茗州五十五里,南至養(yǎng)利州六十里,西至鎮(zhèn)安府上映洞界六十里,北至向武州界五十里。

  唐羈縻蠻地舊名英山。宋為龍英洞,屬邕州。元置州,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官李世賢歸附,割上懷地益之,世襲知州,流官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二里,秋米三百七十五石,貢馬。今仍舊。

  ○上懷廢州在州西南。元置。明初廢。

  ○牛角山在州治東。以山巖相對形如牛角也。又巖山在州南,筆架山在州西北,俱高聳。

  ○通利江在州治前。其源有三:一自州西北境流入,一自西南境流入,一自筆架山流入,俱至州治前合流,經(jīng)養(yǎng)利州,歷崇善縣,入于麗江。

  結(jié)安州府東北二百二十里。東北至都結(jié)州九十里,北至結(jié)倫州十五里,西南至茗盈州七十里。

  本西原農(nóng)峒地舊名營周。宋置結(jié)安峒,隸太平寨《宋志》不載。元升為州,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張仕榮歸附,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今仍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七十八石,貢馬。

  ○城門山在州治東北。以壁立如門也。州北又有石人山,州南有石牛山,皆以形似名。

  ○堰水在州西南。或曰即澗水也。自都結(jié)州流入境,土人堰水以溉田,因名。堰水南流,入茗盈州。

  結(jié)倫州府東北二百三十里。東至都結(jié)州八十里,南至結(jié)安州十五里,北至鎮(zhèn)遠(yuǎn)州五十里。

  本西原農(nóng)峒地舊名那兜。宋為結(jié)安峒地。元置結(jié)倫州,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洞長馮萬杰歸附,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百二十石,貢馬。今省。

  ○倚坐山在州治北。以形似名。又州治西有兜鍪山,其并峙者曰高寺山。

  ○?布卑水在州東。自都結(jié)州流入境,又西南入結(jié)安州界,合于堰水。

  都結(jié)州府東北三百三十一里。西至結(jié)倫州八十里,西南至萬承州百八十里,東南至南寧府隆安縣七十里,北至田州上林縣界五十里。

  本西原農(nóng)峒地舊名渠望。宋為結(jié)安峒地。元置都結(jié)州,隸太平路。明初因之《土夷考》:洪武初,土酋農(nóng)威烈歸附,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后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九十八石,貢馬。今省。

  ○印山在州治南。山形方正如印。又青云山,在州北,以高聳入云而名。

  ○?布卑水在州治南。流入結(jié)倫州界?!吨尽吩疲簼舅鲋菥成街?,西南流入結(jié)安州,即堰水也。

  上下凍州府西二百二十里。東至龍州四十里,西南至交趾界百里。

  本西原農(nóng)洞地舊名凍江。宋置凍州,隸太平寨。元分上凍、下凍二州,隸太平路;旋合為一州,隸龍州萬戶府。明初,仍曰上下凍州《土夷考》:洪武初,土官趙帖從歸附,世襲知州,流官吏目佐之,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百有二石,貢馬。今省。

  ○八峰山州西二里。八峰并聳。又州治北有青連山,自交趾廣源州發(fā)脈,西連州境。今詳見太平府?!鸸疤鞄X,在州南十里。山高峻而長,綿延百余里,東南接交趾界。峰頭皆北向,因名。

  ○大源水在州北。源出八峰山,東北流入于麗江。

  思明州府西南二百三十里。東至思明府百里,南至西平州百二十里,西至交趾界百里。

  本羈縻蠻地。宋置思明州,屬太平寨。元屬思明路。明初,屬思明府《土夷考》:洪武初,土酋黃鈞壽歸附,授世襲知州,本思明府土酋同族也。成化中,思明府黃?煽亂,謀奪州,四傳至黃泰,竊據(jù)州地。萬歷中,其裔黃恩隆復(fù)與思明府土官黃承祖爭地相仇,因改屬太平府。萬歷十一年,改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六十一石,貢馬。今仍曰思明州。

  ○逐象山在州東。回環(huán)甚遠(yuǎn),為州屏障。

  ○明江在州東北。自思明府流入境,又東入龍州界?!吨尽吩疲褐萦刑尤?,下流入于明江。

  陀陵縣府東二百四十里。東至羅陽縣六十里,北至思同州五十里。本西原農(nóng)峒地,舊名駱陀。宋置陀陵縣,隸古萬寨。元隸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黃富歸附,世襲知縣,以流官典史佐之,仍屬太平府。編戶四里,秋米一百六十七石,貢馬縣今省。

  ○淥空山在縣治東。山下有水,引以溉田。又那寰山,在縣南??h北又有駱陀山。

  ○麗江在縣南。自思同州流入境,又東入羅陽縣界。《志》云:澗水在縣西北,自全茗州流入境,而注于麗江?!吨尽吩疲嚎h舊有馱柴驛,萬歷中革。

  羅陽縣府東三百里。東南至南寧府新寧州百里,西至陀陵縣六十里。本西原農(nóng)峒地,地名福利。唐置羈縻羅陽縣。元和末,裴行立攻黃峒蠻,得其地。長慶初,邕州刺史李元宗復(fù)以其地歸蠻酋黃少度,遂沒于蠻。宋復(fù)置羅陽縣,屬遷龍寨。元隸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黃宣歸附,世襲知縣,以流官典史佐之,仍屬太平府。編戶一里,秋米一百五十五石,貢馬??h今省。

  ○青山在縣治東。其在縣西北者又有白虎山?!吨尽吩疲嚎h西北有白面山。隆慶五年,土酋黃金彪作亂,官兵討之,彪奔隴悶村白面山箐中,既而食盡,乃就縛處也。

  ○麗江在縣南。自陀陵縣流入界,又東入新寧州境?!瘃W排江,在縣西。自永康州東南流入縣界,注于麗江。《志》云:縣有隴茗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