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七、列傳五十八(凡六十五卷)
卷第一(紀第一)
弘光(上)
卷第二(紀第二)
弘光(下)
卷第三(紀第三)
隆武(附紹武)
卷第四(紀第四)
永歷(上)
卷第五(紀第五)
永歷(中)
卷第六(紀第六)
永歷(下)
卷第七(紀第七)
監(jiān)國魯王
卷第八(列傳第一)后妃
弘光鄒太后、黃后、李后(童氏)隆武毛太后、曾后永歷王太后、馬太后、王后(吉王妃、松滋王妃)、宮嬪某氏魯監(jiān)國張前妃(宮嬪周氏)、張元妃(義陽王妃等、朱氏)
卷第九(列傳第二)宗藩
蜀王至澍(太平王至淥) 襄王常澄 崇王慈爚 吉王慈煃(松滋王某、岷王子某)榮王由楨 潞王常淓瑞王常浩 義陽王朝燀東安王盛蒗德陽王至浚延長王識■〈金穿〉寧靖王術桂 光澤王儼鐵 巴東王某 弋陽王某 石泉王聿德化王慈燁 新昌王某 鄖西王常潮(永西王某、興安王某) 貴溪王常滮、靖江王亨嘉(嗣王亨嘉) 崇陽王某(奉國將軍輝奎) 敬錪 誼■〈氵斗〉(企■〈金尤〉)敏蒙(俊淅) 壽■〈金林〉奉■〈金尹〉(兄弟某) 帥■〈金炊〉議浘(議漆) 常■〈巛上水下〉由■〈木藝〉統(tǒng) ■〈金類〉容藩(謀烈)
卷第十(列傳第三)
史可法(應廷吉)
卷第十一(列傳第四)
高宏圖、姜曰廣
卷第十二(列傳第五)
張慎言(子履旋)、徐石麒(子爾榖)、張有譽、解學龍、練國事
卷第十三(列傳第六)
劉宗周(子汋)
卷第十四(列傳第七)
章正宸、羅萬象(王孫蕃、左光先)、吳適、李模、喬可聘(姚思孝)、李清、錢敬忠
卷第十五(列傳第八)
左懋第、袁繼咸(張亮)、祁彪佳(子理孫、班孫、吳伯默)
卷第十六(列傳第九)
高倬(何應瑞)、劉成治、黃端伯、吳嘉胤、龔廷祥、陳龍正、陳于階(葛征奇等、吳可箕等)
卷第十七(列傳第十)
張伯鯨、徐汧、王瑞栴(葉尚高等)、夏允彝(兄之旭、子完淳)、林逢經(弟逢平等)、李魯(鄒宗善、李世輔)
卷第十八(列傳第十一)楊文驄、衛(wèi)胤文、吳爾塤、傅鼎銓(徐敬時)、張家玉(安宏猷等、林洊)(二五一)
卷第十九(列傳第十二)
周鑣(弟鍾、項煜、光時亨、武愫)、雷演祚、邱磊(補)、陳謙(子六御)(傳闕)
卷第二十(列傳第十三)
徐宏基(從子仁爵)、李升(族人錫祚、錫貢)、鄧文昌、常延齡(常元亮、湯南金)、劉永錫、劉文照、沐天波
卷第二十一(列傳第十四)
黃得功(翁之琪、杜文煥)、高杰、劉洪起、孫守法(王光恩等)
卷第二十二(列傳第十五)
劉肇基(乙邦才、莊子固等)、魯之玙(蔡祥、徐福、吳志葵、陳梧)、周之藩(閔時、林深、鄭雄)
卷第二十三(列傳第十六)
黃道周(趙士超等、王加封、洪京榜)
卷第二十四(列傳第十七)
蔣德璟、曾櫻、路振飛(子澤溥)、朱繼祚(湯芬、林嵋、都廷諫、曾世袞)、熊開元(林增志、方以智)、徐人龍(子咸清)
卷第二十五(列傳第十八)
傅冠、顧錫疇、楊廷麟(彭期生、吳世安、彭錕)、蘇觀生(梁朝鍾)
卷第二十六(列傳第十九)
曹學佺(胡上琛、張兆鳳、李國英、鄭羽儀、林說等)、何楷、姜一洪(熊緯、徐復儀、陸清源)
卷第二十七(列傳第二十)
萬元吉(楊文薦、唐周慈、黎遂球、朱永盛等)、郭維經(子應銓、應衡、應煜、姚奇胤)、劉同升(子季礦)、詹兆恒、揭重熙(張自盛、曹大鎬、洪國玉、李安民等)
卷第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一)
瞿式耜(徐高)
卷第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二)
陳子壯(麥而炫、朱實蓮)、何騰蛟(楊某等、楊鴻、鴻弟鶚)、堵胤錫
卷第三十(列傳第二十三)
王應熊、呂大器(子潛)、文安之
卷第三十一(列傳第二十四)
吳炳(侯偉時等)、嚴起恒(楊鼎和等、張載述)、朱天麟、楊畏知(王錫袞)、吳貞毓(張鐫等、任斗墟)、郭之奇(楊祥)
卷第三十二(列傳第二十五)
劉遠生(陳純來、毛鳳池、張時規(guī))、錢邦芑(程源、龔彝、冷孟銋)、劉湘客(吳德操)、金堡、高績(金簡)、李如月、任國璽
卷第三十三(列傳第二十六)
傅作霖、李若星、張同敞(于元燁、程峋)、章曠、米壽圖、耿廷箓、郭承汾(許藎忠)、張孝起、洪淯鰲
卷第三十四(列傳第二十七)
(補)陳士奇(陳纁、王行儉、王錫、顧景)、龍文光(劉佳允)、劉之渤、馬干、李干德(弟升德)、樊一蘅、范文光(詹天顏)
卷第三十五(列傳第二十八)
秦良玉、楊之明(補)、馬京(弟亭等)(補)、龍在田、祿永命(王克猷)、那嵩(子燾)、龍吉兆(弟吉佐)
卷第三十六(列傳第二十九)
李元胤(李建捷、王承恩)、焦璉(劉起蛟等、朱閔如)、趙印選(胡一青等)、侯性(謝復榮、王景熙)、曾英(李占春、于大海)(傳闕)、楊展(袁韜、武大定)(傳闕)、王祥(傳闕)、皮熊(傳闕)、王興
卷第三十七(列傳第三十)
李定國(白文選)、劉文秀
卷第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一)
朱成功(子經、孫克■〈臧上土下〉、克塽、叔鴻逵)
卷第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二)
張國維、朱大典(傅巖等、吳邦璇)、劉中藻(連邦琪等)
卷第四十(列傳第三十三)
孫嘉績(補)、熊汝霖(俞元良、陳希文、陳希友)、錢肅樂(弟肅范、肅遴、肅典、肅繡、從弟光繡)、沈宸荃、張肯堂(蘇兆人、汝應元)
卷第四十一(列傳第三十四)
于潁、莊元辰(王玉藻)、董守諭(邵之詹)、王正中,徐孚遠、陳士京…(四九九)
卷第四十二(列傳第三十五)
余煌、王思任、陳函輝、陳潛夫、吳從魯、何宏仁(傅日炯)、高岱(子朗)、葉汝■〈艸恒〉、謝震龍(楊守程、楊云門、朱瑋、方炯、倪文征、八十九等)、李山、劉穆(子肇績、肇勷等)、張國紀
卷第四十三(列傳第三十六)
吳鍾巒(子福之)、李向中、朱永佑、董志寧(朱養(yǎng)時、鄭遵儉等)(補)、沈履祥
卷第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七)
陳子龍、沈廷揚(沈始元等)、林汝翥(林垐、葉子器、陳世亨)、張煌言(羅子木等)
卷第四十五(列傳第三十八)
王之仁(子鳴謙)、張鵬翼(弟鵬飛、季熊、顧勛)、張名振(焦文玉、楊復葵)、王朝先、阮進(阮駿)、周鶴芝(弟瑞)、鄭遵謙(鄭彩)
卷第四十六(列傳第三十九)義師(一)
凌駉(從子潤生、馬元騄、謝陛、許來春、高桂等)、沈迅(弟迓)、劉孔和、殷淵(宋湯齊、郭珩、王拱辰)、吳易(孫兆奎、沈自征、弟自炳、弟自駉、華京、吳旦、趙汝珪、吳鑒、周瑞、張飛遠、陸世鑰、茹略文、周志韜、任源邃、徐安遠、朱旦、韋志斌、李伯含)、盧象觀(弟象同、陳坦公、毛重泰、方明、潘文煥、葛麟)、閻應元(陳遇明、許用德、馮厚敦等)、黃毓祺(徐趨)、顧杲(王謀、張龍文、巢之梁、朱某)、沈猶龍(睦明永、李待問、章簡等)、周室瑜(朱集璜、陶瑊、陳大任等)、王湛(兄醇、蔡仲昭、魏虎臣)、侯峒曾(弟岐曾、子元演、元潔)、黃醇耀(弟淵耀、張錫眉等)、金聲(江天一、姜孟卿等)、邱祖德(沈壽蕘、麻三衡、吳太平等)、尹民興(吳漢超、趙初浣)、吳應箕(龐昌胤、吳源長、裘君量)、謝琢(錢國華、司石盤、繆鼎吉、弟鼎言)、周損(傅夢鼎、傅謙之、桂蟾等)、王■〈火鼎〉(侯應龍、馮宏圖)、李虞夔(子宏、萬練等)
卷第四十七(列傳第四十)義師(二)
錢棅(錢枬、屠象美、鄭宗彝、弟宗琦、錢應金、項嘉謨、張翃)、姚志倬(方元章、張起芬)、金有鑒(王士麟)、李長祥(章有功)、馮京第、王翊(王江)、張夢錫、陸宇■〈火鼎〉(弟宇棅、毛聚奎)、華夏(謝寅生)、王家勤、楊文琦(弟文琮、文瓚、文球)、杜懋俊(施邦玠、杜兆苮)、屠獻宸(董德欽、李文纘)
卷第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一)義師(三)
陳泰來(劉詔新等、李含初、倪大顯)、曾亨應(弟和應、子筠)、劉士楨(王寵、鄒文鼎、郭賢操等)、胡定海(揭新、魏一柱)、胡夢泰(萬文英、唐倜)、余應桂(子顯臨、吳江、金志達、孔徹元、弟徹哲、蔡觀光、宋奎光、郭天才)、陳邦彥(白常燦、朱學熙、彭耀、陳嘉謨)
卷第四十九(列傳第四十二)忠義(一)
何剛、任民育(曲從直、王纘爵、周志畏、羅伏龍、楊振熙等、高孝纘等)、文震亨(顧所受、殷獻臣、蘇州儒士等)、陸培、王道焜、顧咸建(兄咸正、弟咸受)、唐自彩(從子階豫、過俊民)、王佐才(項志寧等、荊本澈)、吳之蕃、侯承祖(子世祿)、溫璜、葉向榮、王景亮(伍經正、鄧巖忠、方召)、李桐(子文■〈日上永下〉、文昱、文暹)、倪懋熹(族人元楷)、鄭為虹(黃大鵬、洪祖烈等)、王士和、傅云龍(金麗澤、涂世名)、洪有楨、毛協(xié)恭(補)、郭符甲(諸葛斌)、葉翼云(弟翼俊、陳鼎)、楊廷樞、劉曙、華允誠(從孫尚濂)
卷第五十(列傳第四十三)忠義(二)
夏萬亨、王養(yǎng)正(王域、劉允浩、史夏隆、胡縝、李時興、高飛聲)、梁于涘、李翱、周定仍(補)、涂伯昌(子先春)、霍子衡(子應蘭、應荃、應芷、廖翰標、梁萬爵)、巫如衡(子學展)、陳象明(蕭懬、周震、孟泰、李興瑋)、邱式■〈米予〉(補)、唐誼(補)、田辟(補)、鄭云錦(王道光)
卷第五十一(列傳第四十四)忠義(三)
吳錫玉(黃克善、邱嶲、項人龍)、成啟(彭永春、徐可行、董四明、孫大華)、徐永泰、王喬棟、周二南(俞一鱗、吳愉、周侯、陽鎮(zhèn)、龍孔蒸、洪業(yè)嘉)、張繼孟(陳其赤、張孔教、鄭安民、方堯相)、劉士斗(沈云祚、趙嘉煒等)、王勵精(賀允選、顧繩詒)、胡恒(徐孔徒、朱蘊羅、蘇瓊、王萬春、陳君寵、單之賓、姚思孝、鄭夢眉)、朱儀(秦民湯、艾吾鼎、黃儒)、尹伸(竇可進、王起莪、王源等)、楊國柱(卜大經等、高宗舟、吳獻棐、董克治、蔣世鉉、梁士騏、雷應奇、通江童子)、李含乙(李完、樊明善、陳懷西、馬孫鸞、王光先、王蘋、王爾讀、黎應大、熊兆柱、李師武、魚嘉鵬等)、劉道貞(子暌度、葉大賓、余飛、陳登皞、向成功、高明)(補)、王承憲(弟承瑱、高其勛、陳禎)、王士杰(段見錦等、單國祚)、張耀(吳子騏等)、曾益(弟栻、顧人龍)、曾異撰(程玉成、龔茂勛)、羅國瓛(焦?jié)櫳?、夏衍虞、陳六奇等)、席上珍(金世鼎、何思、段伯美等)、徐道興(楊于陸)、王運開(弟運閎、劉廷標、子之謙)、黃應運
卷第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五)義士
馬純仁(嚴紹賢)、王臺輔(石樓寺僧)(補)、許德溥(王解卒)、祝淵、王毓蓍(潘集、周卜年、周瑞)、徐啟睿、沈齊賢、趙景麐、張槤、鄧思銘(楊應和、楊居久)、徐英(陳泰)、楊履圜(李大載、吳士楫)、畫網巾先生、鄺露、殷國楨、胡澹、劉永錫、魏耕(王寅生)、薛大觀、吳炎(潘檉章)
卷第五十三(列傳第四十六)儒林(一)
顧炎武(弟紓、葉奕荃、楊瑀、張爾岐)、黃宗羲、陸世儀、張履祥(吳蕃昌)、王建常、傅山(子眉、胡庭、衛(wèi)蒿)、孫奇逢、李容、王夫之(兄介之、唐端笏、劉惟贊、陳五鼎)、孫雙■〈谷,玉代禾〉、朱鶴齡(陳啟源)(補)
卷第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七)儒林(二)
陳瑚、應撝謙、沈昀、徐芳聲(蔡仲光、仲光從弟宜之)、黃宗炎(弟宗會)、王錫闡(補)
卷第五十五(列傳第四十八)文苑
艾南英(章世純、羅萬藻)、張采、李世熊、紀文疇(子許國、保國)、錢秉鐙(嚴煒)、王宏撰、徐夜(補)、屈大均(陳恭尹)(補)
卷第五十六(列傳第四十九)遺臣(一)
孔貞運(賈必選)、吳甡、王心一(申紹芳、黃孔昭、沈之琰、陸坦、黃翼圣、邱上儀、張鹿征、孫宗岱)、許譽卿(陳啟新、倪嘉慶、孫自修、吳有涯、薛寀)、錢龍錫(陳濟生、李世祺、史惇、李延昰)、方震孺、方孔照(蔣臣、周岐)、鄭三?。ń鸸獬?、黃正賓、方士亮、凌世韶)、葉廷秀(成勇)、苑復粹(曹珖、袁愷)、姜采(弟垓、兄圻)、陳奇瑜(丁啟睿)、李長庚、周堪賡(文士昂、陳所聞、羅其鼎、陳五聚、羅楨、張圣型、張圣域、米助國、余鹍翔、于斯力)、郭都賢(文燠、陶汝鼐、劉瑄、楊山松、賀奇)、潘應斗(弟應星、管嗣裘、鄒統(tǒng)魯)
卷第五十七(列傳第五十)遺臣(二)
錢士升(高承埏、鈕應斗、錢嘉征)、朱治■〈忄間〉(吳鉏)、高斗樞(子宇泰)、周元懋(從兄元初、沈中柱、鄭龍采)、林時對(陸寶)、馮元揚(弟元飆、沈崇埨)(補)、熊明遇(李汝璨、顏垓)、易應昌(詹爾選、蕭士偉、范康生)、黃景昉(王觀光、莊鰲獻、余揚、林衍培、張利民、李躍龍、楊瑞鳳、謝國瑄)、王志道(張若化、弟若仲、子士楷、李瑞和)、林蘭友(唐顯悅、許璟、林英)、盧若騰(郭貞一、沈佺期、張灝、張瀛、楊明演、葉啟■〈〈丷上豕下〉生〉、林志遠、葉迎、諸葛倬、許吉璟等)、王忠孝(張正聲、蔡國光、劉子葵、王簡伯、陸昆亨、黃事忠)、沈光文(姚翼明、程應璠、陳瑞龍、萬年英、辜朝薦、謝元忭、任穎眉、任廷貴、陳駿音、齊價人等)、楊永言(張應星)
卷第五十八(列傳第五十一)逸民
徐逸度(黃周星、王潢、顧與治、紀映鍾)、張弨(卓爾堪、萬壽祺)、徐枋(周茂蘭、金俊明、陸璉、徐晟、徐樹丕、楊照、韓洽、葉襄、陳三島、包捷、吳宗潛、吳宗漢、吳宗泌、顧有孝)、歸莊(顧蘭服、鍾曉、楊彝、毛晉、侯泓、朱明德、朱明鎬、張若羲、陸慶臻、王光承、謝遴)、紙衣翁、沈壽民(補)、采薇子、趙士■〈吉吉〉(趙士完、張光啟、劉孔懷)、崔子忠(董樵)、一壺先生、吳道行(兄道升、子■〈忄敄〉、方月斯)、郭金臺(蔣之棻、朱之宣、王二南、瞿龍躍)、李國相(郭履躚、劉象賢、夏汝弼、周士儀、陳三績、鄧林材、劉春萊、唐之正)、陸圻、汪沨(補)、施相(徐繼恩、談遷)、巢鳴盛(譚貞良、褚連時、吳統(tǒng)持、沈起、王翃、馮延年、俞汝言、蔣之翹)、李標、李天植(錢士馨、陸啟浤)、周之浚(張應鰲、董玚、趙甸、張應煜、劉應期、張成義、陳確、葉敦艮)、戴易(張宗觀、朱士稚)、陳洪綬、邵以貫(呂章成)、周容(楊秉纮)、周西(范路)、駱國挺(朱金芝)、林浤(曾燦恒、楊維熊、陳發(fā)曾、蔡又新、陳名賓、何其偉、王賡)、鄭郊(弟郟、鄭邵、劉堯章、林炅)、朱國漢(丁之賢)、阮文錫(林藿、莊潛、洪承畯、陳顯謨、葉后詔、張士■〈木郁〉)、涂伯案(弟仲吉、李茂春、洪思、王仍輅、程之正、黃驤陛、林邁佳、陳國腆)、邱義
卷第五十九(列傳第五十二)方外
晞容(海明)、邳州石屋僧、項缸(景■〈口雖〉、一泓)、丹竹、德宗、南獄和尚、道源(函可、成回、明光、如壽)、髡殘(傅良、大成、知休)、桑山人、陳仙者、松仙(清凝上人)、狗皮道人(銅袍道人等)
卷第六十(列傳第五十三)列女
徐夫人、綿州劉氏四烈婦(新津袁氏等)、犍為陳氏二女(仁壽辜氏女)、敘州婦女(納溪二王氏等)、劉氏(馬氏等)、馬氏、侯氏(劉氏等)、張氏、劉氏、江都程氏六烈、江都孫氏婦女(張氏、薛氏)、田氏、劉氏、陶氏、于氏、黃道宏妻、王氏、方氏、顧炎武母王氏、香娘(草衣道人)、隱隱、葛嫩、劉淑英、畢弢文、賈氏、沈氏、劉氏、徐氏、謝氏、商夫人(仲商夫人、祁德淵)、沈云英、項淑美(王氏)、烈婦錢氏沈氏、二孟氏、潘氏、俞沈氏、余氏(倪氏)、李陳氏(周氏)、張氏(俞氏等)、余氏、甬上四烈婦、烈女王氏、金四姐、方氏(周氏等)、李氏、文鶯、鮑氏、史八夫人、番禺李氏許氏、夏氏、郭純貞、董夫人(子經妻唐夫人)、陳夫人、鄭氏、黃棄娘、鄭宜娘、四葉氏、義娘(楊氏、陳氏、楊氏)
卷第六十一(列傳第五十四)宦官
韓贊周(盧九德)、李國輔、高起潛、王坤、龐天壽(傳闕)、夏國祥(傳闕)、張福祿(全為國)(傳闕)
卷第六十二(列傳第五十五)奸馬士英(張捷等)、阮大鋮(楊維垣)、劉孔昭(傳闕)、李沾(張孫振等)(傳闕)、馬吉翔(傳闕)
卷第六十三(列傳第五十六)貳臣
方逢年(彭遇颽)、方國安(傳闕)、鄭芝龍(陳于鼎)、何吾騶(黃士?。⒍】ㄑa)、王化澄(傳闕)、袁彭年(曹燁、耿獻忠、洪天擢等、傅上瑞)
卷第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七)逆臣(一)
左良玉、劉澤清(劉良佐)(補)、沙定洲、黃斌卿(補)
卷第六十五(列傳第五十八)逆臣(二)
李成棟、金聲桓(王得仁)、劉承胤、陳邦傅(傳闕)、孫可望(張虎、張勝、王尚禮、王自奇、方于宣、朱運久)
右「小腆紀傳」六十五卷,先大夫晚年未成之書、今謹編目鈔定者也。先大夫以道光庚戌(一八五○)充實錄館纂修官,恭讀列圣實錄,遵純廟「分注明福王年號,撮敘唐、桂二王本末」之諭,為「小腆紀年」二十卷;更采舊聞,箸為是書。彼以年經、此以人緯,縱經橫緯,職志左、班。東南寇盜,初捍桑梓;迨守福寧,登陴盡瘁。疾彌留,命兩兄暨承禮曰:『余半生精力,盡此二書。而「紀年」刊成,方識訛舛;「紀傳」草創(chuàng)什一,舊得稗乘遭亂散亡。某人某事雖復省憶,時地貫秩無征不信。今天不假年,赍志黃壤。吾非談、彪,庸遂責若輩以遷、固邪!然小子識之矣』!承禮泣承遺命,念茲事體大,逡巡有年。大興傅君以禮故熟于明季掌故者,昔讀「紀年」,知有「紀傳」;介仁和魏君錫曾來索副本。承禮以原鈔有標目、無卷次,又字句失讎,間有訛奪;乃盡發(fā)手稿清本與魏君參互???,而時咨疑義于傅君。不揣僭妄,厘次如右;募書人繕為定本,閱兩載始竟事。其中義類悉依舊稿而少加變通:舊立「微者」、「戮辱」二傳,篇目寥寥,難以分帙;則附于「義師」、「貳臣」。如大臣陳士奇等、武臣邱磊等、土司楊之明等、宦官龐天壽等、奸臣劉孔昭等、貳臣方國安等、逆臣劉澤清等原稿僅存其目,間取「紀年」中事實賅備者聯(lián)綴為傳,注「補」字以別之;或始末不完,雖見他書,未敢羼引,則注「傳闕」二字,從其慎也。又清本史可法、高宏圖、姜曰廣、徐石麒、高倬、顧錫疇、邱祖德各傳謹載本朝賜謚,他皆闕如;今遵「欽定勝朝諸臣殉節(jié)錄」次第增補,俾體例歸畫一也。
夫有明南渡后紀事之書不下三百余種,類皆分輯見聞,偏舉時地。惟溫氏睿臨「南疆逸史」、李氏瑤「繹史勘本」、「摭遺」綜括三藩,較為完備。顧溫書麤具體裁,病于太簡;李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論者謂先公之作會萃群編,訂訛求是,簡而該、詳而有體,非夫溫、李同年可語。然承禮追維治命,欿若不足。又披傅氏藏書,遺聞軼事,頗尋端緒;藎臣誼士,盛著風烈。若復甄綜散亡,仿裴松之注「三國志」例補紀傳所未及,別為志表,無闕史裁,則于當日事勢瞭若觀火;先人未竟之志,庶少慰也。幼遭不造,長復失學;文采不足以耀無窮,學識不足以繼往古。惟此六十五卷之書鈔綴成帙,尚賴傅君講求、魏君讎校之力。小子涉川,其無津涯;況乎不朽之事、名山之業(yè),羅故國之文獻,成一家之述作!龍門、扶風,繄豈異人!瞻仰前修,邈絕攀躋。覆誦斯編,滋益罪戾者矣!
同治八年(一八六九,歲在己巳)長至節(jié)后一日,男承禮謹識。
補遺目錄
卷第一(列傳)宗藩
遼王術雅(周王孫) 岷王禋■〈氵純〉 韓王某 趙王由棪淮王常清(上饒王常沅) 益王由本 惠王常潤 潁王由棪鄧王器■〈土鼎〉 太子琳源 桂王由■〈木愛〉 太子慈烜 遂平王紹鯤安昌王恭■〈木梟〉 通山王蘊■〈金予〉 益陽王某 瑞昌王議瀝德興王由枍 嘉興王某 永寧王由■〈木悳〉 羅川王某(瀘溪王等)議霶 議漇 耷(道濟) 統(tǒng)釩 統(tǒng)钑(銃■〈金?!担?統(tǒng)锜 盛澄 盛濃 常巢
卷第二(列傳)
曾英(李占春、于大海)、楊展(袁韜、武大定)、王祥、皮熊(張默)
卷第三(列傳)儒林
刁包、高世泰(顧樞、嚴、施璜、汪璲)、張夏、沈國模(施博、史孝咸、管宗圣、邵曾可)、王朝式、謝文洊(宋之盛、章慥)、盛敬、朱用純、李生光、汪佑、劉原淥、胡承諾、張岱、毛干干
卷第四(列傳)文苑
魏禧(弟禮、彭士望、李騰蛟、邱維屏、曾燦、彭任)、王猷定(陳允衡)、徐世溥(陳宏緒、歐陽斌元)、張蓋(申涵光、殷岳、劉逢源、趙湛)、萬泰(子斯選、斯大、斯同)、柴紹炳(毛先舒、諸匡鼎)、顧景星、杜浚(弟芥)、董說(夏古丹)、周篔(李麟友)
卷第五(列傳)孝友
趙希干、顏伯璟、耿耀(兄光、光子于彝、耿輔)、劉德瀇(劉思廣)、周繼圣(張維德、張振祚)、黃向堅、顧廷琦、劉龍光、錢美恭(趙萬全、王原)、沈萬育、盧必升、嚴書開、孫博雅(李明性)、楊嘉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