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二年,余以著作佐郎兼修國史,尋遷左史,于門下撰起居注。會轉(zhuǎn)中書舍人,暫停史任,俄兼領(lǐng)其職。今上即位,除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屬大駕還京,以留后在東都。無幾,驛征入京,專知史事,仍遷秘書少監(jiān)。自惟歷事二主,從宦兩京,遍居司籍之曹,久處載言之職。昔馬融三入東觀,漢代稱榮;張華再典史官,晉朝稱美。嗟予小子,兼而有之。是用職思。其憂,不遑啟處。嘗以載削余暇,商榷史篇,下筆不休,遂盈筐篋。于是區(qū)分類聚,編而次之。
昔漢世諸儒,集論經(jīng)傳,定之于白虎閣,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館而成此書,故便以《史通》為目。且漢求司馬遷后,封為史通子,是知史之稱通,其來自久。博采眾議,爰定茲名。凡為廿卷,列之如左,合若干言。于時歲次庚戌,景龍四年仲春之月也。
大駕還京注詳集終《忤時》篇。
馬融三入東觀《后漢書》本傳:永初四年,應(yīng)召,拜為校書郎中,詣東觀典校秘書。忤太后旨,禁錮。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后在講部拜議郎?;傅蹠r,忤大將軍梁冀,免官。得赦還,復(fù)拜議郎,重在東觀著述。
張華再典史官《晉書》本傳:華學(xué)業(yè)優(yōu)博,朗贍多通。虛欽言之于文帝,除著作佐郎。惠帝即位,以華為太子少傳。數(shù)年,代下邳王晃為司空,領(lǐng)著作。
白虎通《后漢》《章帝紀》:建初四年,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jīng)》異同,作《白虎議奏》?!栋喙虃鳌罚禾熳訒T儒講論《五經(jīng)》,作《白虎通德論》,今固撰集其事。
《隋經(jīng)籍志》:《白虎通》六卷?!短扑囄闹尽?通"字下有"義"字。
史通子《漢書》司馬遷傳:太史公仍父子相繼其職,作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宣帝時,遷外孫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至王莽時,求封遷后為史通子。
昔漢世諸儒,集論經(jīng)傳,定之于白虎閣,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館而成此書,故便以《史通》為目。且漢求司馬遷后,封為史通子,是知史之稱通,其來自久。博采眾議,爰定茲名。凡為廿卷,列之如左,合若干言。于時歲次庚戌,景龍四年仲春之月也。
大駕還京注詳集終《忤時》篇。
馬融三入東觀《后漢書》本傳:永初四年,應(yīng)召,拜為校書郎中,詣東觀典校秘書。忤太后旨,禁錮。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后在講部拜議郎?;傅蹠r,忤大將軍梁冀,免官。得赦還,復(fù)拜議郎,重在東觀著述。
張華再典史官《晉書》本傳:華學(xué)業(yè)優(yōu)博,朗贍多通。虛欽言之于文帝,除著作佐郎。惠帝即位,以華為太子少傳。數(shù)年,代下邳王晃為司空,領(lǐng)著作。
白虎通《后漢》《章帝紀》:建初四年,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jīng)》異同,作《白虎議奏》?!栋喙虃鳌罚禾熳訒T儒講論《五經(jīng)》,作《白虎通德論》,今固撰集其事。
《隋經(jīng)籍志》:《白虎通》六卷?!短扑囄闹尽?通"字下有"義"字。
史通子《漢書》司馬遷傳:太史公仍父子相繼其職,作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宣帝時,遷外孫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至王莽時,求封遷后為史通子。